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样本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理解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及其运算性质;3.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性质;4.能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性质的掌握;2.平面向量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教科书《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2.针对平面向量的习题,准备了适量的习题;3.白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风景画,学生思考如下问题:画面中的太阳、小鸟等物体有什么特点?如何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平面内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Step 2:引入平面向量老师介绍平面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平面内的位移?什么是位移向量?如何表示一个位移向量?Step 3: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3.1平面向量的定义:物理量、有大小有方向3.2平面向量的相等:定义、性质3.3平面向量的加法:定义、性质、几何解释3.4平面向量的减法:定义、性质、几何解释3.5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Step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4.1数量积的定义:乘积、数、向量4.2数量积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性质及推论4.3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模、夹角、垂直等概念Step 5:课堂练习针对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设计一系列练习题,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内容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风景画引发了学生对平面内两点位置关系的思考,为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创造了条件。
2.在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介绍时,通过几何解释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向量的加减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法则。
《平面向量单元设计》优秀教案
平面向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基础不太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如图1,在同一时刻,老鼠由A向西北方向的C处逃窜,猫在B处向正东方向的D处追去,猫能否追到老鼠呢?学生马上得出结论:追不上,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教师适时设问: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揭示这个问题的本质?由此展开新课图1思路2两列火车先后从同一站台沿相反方向开出,各走了相同的路程,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两列火车的位移?从中国象棋中规定“马”走日,象走“田”,让学生在图上画出马、象走过的路线引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在物理课中,我们学过力的概念请回顾一下力的三要素是什么?还有哪些量和力具有同样特征呢这些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怎样利用你所学的数学中的知识抽象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量呢?②新的概念是对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量的描述,应怎样定义这样的量呢?③数量与向量的区别在哪里?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列举与位移一样的一些量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受到的重力越大;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速度与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物理中的动量与矢量都有方向,且有大小;物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量的共同特征,我们能否在数学学科中对这些量加以抽象,形成一种新的量至此时机成熟,引入向量,并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年龄、身高、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称为数量,物理学上称为标量显然数量和向量的区别就在于方向问题讨论结果:①略②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物理中称为矢量③略提出问题①如何表示向量②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③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④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⑤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怎样定义平行向量⑥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⑦数量与向量有什么区别⑧数学中的向量与物理中的力有什么区别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上问题特别是有向线段,是学习向量的关键但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就是向量”,有向线段只是向量的一种几何表示,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向量只由方向和大小决定,而与向量的起点的位置无关,但有向线段不仅与方向、长度有关,也与起点的位置有关如图2,在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中,规定一个顺序,假设A 为起点、B 为终点,我们就说线段AB 具有方向,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起点要写在终点的前面已知AB ,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图2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 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方法是:1°起点是A,终点是B 的有向线段,对应的向量记作:AB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AB 的方向是由点A 指向点B,点A 是向量的起点 2°用字母a ,b ,c ,…表示一定要学生规范书写:印刷用黑体a ,书写用a 3°向量AB 或a 的大小,就是向量AB 或a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或|a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数量与向量的模进行比较,数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其大小有正、负和0之分,可进行运算,并可比较大小;向量的模是正数或0,也可以比较大小由于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像a >b 就没有意义,而|a |>|b |有意义讨论结果:①向量也可用字母a ,b ,c ,…表示印刷用粗黑体表示,手写用a →来表示,或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如AB 、CD注意:手写体上面的箭头一定不能漏写②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其有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图3③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但要注意,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规定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④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⑤是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定义的理解:第一,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第二,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即0∥a综合第一、第二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向量a,b,c平行,记作a∥b∥c如图3图4又如图4,a,b,c是一组平行向量,任作一条与a所在直线0平行的直线,在上任取一点O,则可在上分别作出OA=a,OB=b,OC=c这就是说,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说明: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⑥是共线向量,也就是平行向量但要注意,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⑦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质,不能比较大小⑧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而数学中的向量是由物理中的力抽象出来的,只有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的位置无关应用示例例1 如图5,试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以及三地的位置,在图中分别用有向线段表示A地至B、C两地的位移精确到1 km图5分析:本例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画出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目的在于巩固向量概念及其几何表示解:AB表示A地至B地的位移,且|AB|≈232 km;AB长度×8 000 000÷100 000AC表示A地至C地的位移,且|AC|≈296 kmAC长度×8 000 000÷100 000点评:位置是几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何中常用点表示位置,研究如何由一点的位置确定另外一点的位置如图5,由A点确定B点、C点的位置变式训练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走了100 m到达B点,然后改变方向,沿南偏东15°方向又走了100 m 到达C点,求此人从C点走回A点的位移图6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6所示|AB |=100 m,|BC |=100 m,∠ABC=45°15°=60°, ∴△ABC 为正三角形∴|CA |=100 m,即此人从C 点返回A 点所走的路程为100 m ∵∠BAC=60°,∴∠CAD=∠BAC-∠BAD=15°,即此人行走的方向为西偏北15° 故此人从C 点走回A 点的位移为沿西偏北15°方向100 m图7 例2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ABCD 中,AB 与CD 是共线向量;2单位向量都相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7因为AB//CD,所以AB ∥CD 由于上面已经明确,单位向量只限制了大小,方向不确定,所以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即单位向量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不确定 解:1正确; 2不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对于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的概念特征及相互关系必须把握好图8例3 如图8,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所示向量与、OC 、OB 、OA 相等的量 活动:本例是结合正六边形的一些几何性质,让学生巩固相等向量和平行向量的概念,正六边形是边长等于半径并且对边互相平行的正多边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教科书中要求判断OA 与EF ,OB 与AF 是否相等,是要通过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不等,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向量相等的概念解:OA =CB =DO ;OB =DC =EO ;OC =AB =ED =FO点评:向量相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今后经常用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明确,向量相等不仅大小相等,还要方向相同 变式训练20米15米5米10米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OC AB AD BC DC AC AB AD AC AD DC AD AC CD AB BC CDAD AB BD AB BC CDOA AB OB OA OB OC BC AB DB CD BC AB DFCD BC FA BC AB AB BC AC DB CD BC BC CD DB BC CD DB BD DB AB DF CD BC ABBC CD DF FA AC CD DF FA AD DF FA AF FA 5km/h2km/hAD AB AC AB BC AC2952|||AB |2222=+=+BC 229/h,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70° 点评: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再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回扣物理问题,解决问题变式训练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图12活动: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如果用纯几何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难解决,如果用向量法来解,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运算简单将互相平分利用向量表达,以此为条件推证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向量等式成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并在解完后总结思路方法证明:如图12,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AO OB,DC=DO OCAC与BD互相平分,AO=OC,OB=DO,AB=DC,因此AB∥CD且|AB|=|DC|,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只需证明AB=DC或AD=BC即可而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梯形,需证明AB与DC共线,且|AB|≠|DC|思路2例3 如图13,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1OA OC;2BC FE;3OA FE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向量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思路不清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图13解: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故OA OC=OB2因BC=FE,故BC EF与BC方向相同,长度为BC的长度的2倍,故BC FE=AD3因OD=FE,故OA FE=OA OD=0点评:向量的运算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做文章应深刻理解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例2 在长江的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是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活动:如图14,渡船的实际速度AC、船速AD与水速AB应满足AB AD=AC图14解:设AB表示水流速度,AD表示渡船的速度,AC表示渡船实际垂直过江的速度,以AB为一边,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D就是船的速度在Rt△ACD中,∠ACD=90°,|DC|=|AB|=125,|AD|=25,∠CAD=30°答:渡船的航向为北偏西30°点评: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已知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若OA OB OC OD=0,则四边形ABCD是怎样的四边形点O是四边形的什么点活动:要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就必须找出四边形边的某些关系,如平行、相等等;而要判断点O是该四边形的什么点,就必须找到该点与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的关系图15解:如图15所示,设点O是任一四边形ABCD内的一点,且OA OB OC OD=0,过A作AEOD,连结ED,则四边形AEDO为平行四边形,设OE与AD的交点为M,过B作BFOC,则四边形BOCF为平行四边形,设OF与BC的交点为N,于是M、N分别是AD、BC的中点∵OA OB OC OD=0,OA OD=OA AE=OE,OB OC=OB BF=OF,∴OE OF=0,即OE与OF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M、O、N三点共线,即点O在AD与BC的中点连线上同理,点O也在AB与DC的中点连线上∴点O是四边形ABCD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且该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2直接在教科书上据原图作此处从略31DA;2CB点评:在向量的加法中要注意向量箭头的方向41c;2f;3f;4g点评:通过填空,使学生得出首尾相接的几个向量的求和规律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几何作图,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将把我们引向数学的王国,科学的殿堂作业如图16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AD|=43,设AB=a,BC=b,BD=c,试求向量abc的模图16解:过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E,∴DE∥AC,AD∥BE∴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DE=AC,CE=AD于是abc=AB BC BD=DE BD=BE=AD AD=2AD,∴|abc|=2|AD|=83点评:求若干个向量的和的模或最值的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1寻找或构造平行四边形,找出所求向量的关系式;2用已知长度的向量表示待求向量的模,有时还要利用模的重要性质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学生画出力的分解图理解向量的物理含义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说明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反映在向量作图上,从而与初中学过的解直角三角形建立联系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优良中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性质;3.能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几何、力的合成等。
二、教学重点1.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性质的灵活应用;2.高级问题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平面几何中的问题,如平面上两点的连线,引导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解释(10分钟)给出平面向量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强调向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3.向量的表示(10分钟)介绍向量的表示方法,如用有序数对表示、用字母表示等,并通过图示向学生做具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4.向量的相等和相反(10分钟)让学生通过比较向量的对应坐标来判断向量的相等和相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性质。
5.向量的性质(10分钟)讲解向量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性、垂直性等,并给予一些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第二课时: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性质1.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10分钟)通过对两个向量的坐标做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向量的平行和共线性质,并解释其原理。
2.向量的加法(15分钟)介绍向量的加法法则,通过向量的对应坐标相加得到结果向量的坐标,然后通过图示向学生做具体演示,并做练习题帮助巩固。
3.向量的减法(15分钟)介绍向量的减法法则,通过向量的对应坐标相减得到结果向量的坐标,然后通过图示向学生做具体演示,并做练习题帮助巩固。
4.向量的数量积(10分钟)介绍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法则,通过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相乘并相加得到结果标量,让学生理解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第三课时:平面向量的应用1.平面几何问题(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如平面上的三角形面积、距离问题等,让学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问题。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⑴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通过力与力的分析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⑵通过实例,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和两向量数量积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⑶理解并掌握向量共线和垂直问题.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及数量积运算.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是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
是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是
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
是
二、单元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物理学里面的矢量,已具备基本的认知水平和运算能力,具备在运算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能力.
2.学生已基本掌握函数和三角函数章节的基础知识,会运用数形结合法,整体代换,分类讨论法,类比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目标
学习单元的
课时框架
课时安排(此安排仅供参考)
第一节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约2课时
第二节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约3课时
第三节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约3课时
第四节平面向量的坐标约4课时
第五节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约2课时
第六节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约1课时
第七节向量应用举例约2课时
平面向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平面向量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 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3. 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4. 能够解决平面向量之间的相关问题;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表示1. 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向量与点的关系;2.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向量平移、向量相等和零向量的性质;3. 借助矢量表示法和分量表示法,介绍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4. 给学生展示不同向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1. 通过几何方法和分量法介绍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2. 引导学生用向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3. 练习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 介绍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和性质;2. 通过向量之间的夹角和数量积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夹角的概念;3. 练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和应用。
第四课时: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1. 介绍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概念和性质;2. 引导学生理解数乘的几何意义和运算规律;3. 练习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平面向量的向量积1. 介绍平面向量的向量积的概念和性质;2. 借助向量积的几何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向量积的方向关系;3. 练习平面向量的向量积计算和应用。
第六课时:综合运用1. 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平面向量的知识解决问题;2. 练习平面向量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来深入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2.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平面向量的兴趣和动力;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4. 演示法:通过具体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运算和应用。
课题:6.4平面向量的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6.4平面向量的应用一、单元内容与内容解析1、内容向量是一个良好的工具,利用向量可以解决很多数学和物理中的问题,本单元就是利用向量来思考、探究、证明相关问题,体现向量的应用价值。
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举例,知识框架如下:本单元内容建议用5课时完成.第1课时: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3课时:余弦定理;第4课时:正弦定理;第5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2、内容解析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于应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材安排了“平面向量的应用”。
依次介绍了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和物理学科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向量知识、其它数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与原教科书相比有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这一模块。
一个变化是这部分内容不再独立成章,而是向量应用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向量学习的整体性;另一个变化是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都用向量方法来证明。
另外,因为用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较为容易,为给学生联想到用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提供机会,所以本章先介绍余弦定理,后介绍正弦定理,而具体到两个定理的学习基本是按照定理的引入、证明、运用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顺序展开。
以下是对本单元内容的分类剖析:(1)内容的本质:一方面,向量既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因此借助向量可以将诸多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通过向量运算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向量有着丰富的物理背景,如物理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等,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自然容易联想到向量,利用向量处理物理问题。
(2)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需要先将问题中的几何对象转化为用向量表示,之后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平面向量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平面向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解析几何的基础,也是解决物理中位移、速度、力等问题的关键。
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两种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两者的特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此外,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数量积等运算及其相关性质也是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基本定理以及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平面向量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听取学生的反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向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五、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b. 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运算;c. 能够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d. 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数量表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b. 扩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b. 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c. 培养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4.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数量表示;2. 平面向量在几何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a. 平面向量的定义;b. 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c.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2. 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a. 平面向量的图示表示和运算规律;b.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下的运算法则。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a.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及性质;b.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和计算。
4.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a. 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问题;b. 利用平面向量解决物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和概念讲解a. 通过具体例子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b. 讲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c.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2. 练习和示例分析a. 对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进行练习;b.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进行求解。
3.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应用a. 讲解平面向量在坐标系下的表示方法;b. 通过具体几何和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与强化a. 引入较为复杂的平面向量问题,拓展学生思维;b.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平面向量的概念单元教学设计高一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通过对力、速度、位移等的分析,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能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掌握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促进思维发展.(1)构造四个情境,回顾物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出平面向量的两要素.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类比推理素养;(2)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探究向量的表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向量的表示,更好的理解向量的概念,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3)根据所学新旧知识,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平面向量之间的关系;(4)由特殊情况引入,通过讲解与师生互动的方式,猜测推理两个平面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二、【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学好平面向量的关键.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中矢量的概念,对于大小和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且清楚平行与相等的一般含义,为介绍平面向量的概念,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奠定了基础.2.认知障碍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是零碎、分散的.对向量概念是不了解的,需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究体会向量的两要素;另一方面,学生相等的问题常常会默认为是数量上的相等,缺乏严谨的思维习惯.四、【教学设计思路/过程】课时安排:约1课时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教学方法/过程:五、【教学问题诊断分析】6.1.1向量的实际背景与概念问题1:今天老师想做个调查,你们每个人距离学校有多远?老师每天下班开车28公里回到家,那请大家猜猜我家住哪里?【破解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距离,并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从而引出物理意义上的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问题2:那如何才能猜出老师住在哪里?如果给你一副深圳市区地图,你能如何定位你家的具体位置吗?【破解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量,其中一些量在取定单位后只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出来,如长度、质量、年龄等.还有一些量则不是,例如老师家到学校的位移,老师每天开车上班的车速,书桌上水杯受到的支撑力等等.问题3:给出下列量:①面积;②速度;③位移;④力;⑤加速度;⑥路程;⑦密度;⑧功;⑨温度;⑩角度.用你所学的知识请你将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破解方法】通过物理量中的矢量和标量的对比,凸显向量的方向和大小这两大要素.【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的概念,从“一支笔”、“一棵树”、“一本书”……中抽象出只有大小的数量“1”.类似地,我们可以对力、位移、速度……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进行抽象,形成一种新的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而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向量在物理中常称为矢量,数量在物理中常称为标量.6.1.2向量的几何表示问题4:实数在数轴上是如何表示出来的?【破解方法】类比数量用实数表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寻求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浮力,是初中物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这一内容再次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让旧知自然地迁移出新知;类比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寻求向量模的表示及几何意义.【教学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4之后追问:数量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那么向量呢?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几何图形来表示平面向量呢?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科中力和位移的表示方式,回顾实数中绝对值符号的使用,让学生探究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字母表示,探究向量的大小的表示方式,即向量的模的概念.通常,在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中,规定一个顺序,假设A为起点,B为终点,我们就说线段AB具有方向,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通常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线段AB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的长度,记作AB.向量也可以用字母a、b、c……表示问题5:在数轴上,哪些实数比较特殊?那在你画的有向线段中,哪些有向线段比较特殊呢?【破解方法】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集,挖掘向量集中的特殊元素.通过0、1这两个特殊实数类比出零向量和单位向量的概念.【教学过程】在学生找出0、1这两个特殊实数之后,引导学生类比发现向量集合中两个特殊的向量,一个是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一个是长度为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明确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研究向量需要将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相结合. 6.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问题6:如图,分别指出方格纸(由边长为1的正方形格拼成)上向量AB、CD、EF的方向和大小,并说明这三个向量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破解方法】通过探索我们发现:向量AB与CD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征,从而总结得出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AB与EF方向相同,线段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得出平行向量的概念: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记作AB∥EF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a 、b 、c 是一组平行向量,任作一条与a 所在直线平行的直线l ,在l 上任取一点O ,在l 上分别作出OA =a , OB =b , OC =c ,这组平行向量可以平移到一条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问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非零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共线,向量b 与非零向量c 共线,则向量a 与向量c 共线; ②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③向量a 与b 不共线,则a 与b 所在直线的夹角为锐角;④零向量模为0,没有方向;⑤始点相同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⑥两个向量相等,它们的长度就相等;⑦若非零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共线.【答案】①⑥【解析】① 向量共线即方向相同或相反,故非零向量间的共线关系是可以传递的; ②相等向量是共线的,故四点可能在同一直线上;③向量不共线,仅指其所在直线不平行或不重合,夹角可能是直角或锐角;④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 它的方向是任意的;⑤向量是否共线与始点位置无关;⑥两个向量相等,它们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⑦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非零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可能A 、B 、C 、D 四点共线,也可能AB 、CD 平行.【破解方法】从向量的定义可以看出,向量既有代数特征又有几何特征,因此借助于向量可将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互转化.零向量是一特殊向量,它似乎很不起眼,但又处处存在.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零向量与非零向量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重视.对于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它们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相等向量则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问题8:如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 → ,OB → ,OC →相等的向量,与向量AD → 共线的向量;【解析】与OA → 相等的向量有CB → ,DO → ,EF → ;与OB → 相等的向量有F A → ,EO → ,DC → ;与OC → 相等的向量有AB → ,FO → ,ED → .与向量AD → 共线的向量有9个:DA → ,EF → ,FE → ,AO → ,OA → ,OD → ,DO → ,BC → ,CB → .【破解方法】本题考查了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判断;方法:1、如果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2、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3、非零向量的共线具有传递性,即向量,b ,c 为非零向量,若∥b ,b ∥c ,则可推出∥c ;六、【教学成果自我检测】1.课前预习设计意图:落实与理解教材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命题用:√表示;假命题用:×表示)(1)如果||||AB CD >,那么AB CD >;( )(2)若,b 都是单位向量,则=b ;( )(3)若=b ,且与b 的起点相同,则终点也相同;( )(4)零向量的大小为0,没有方向;( )【答案】(1)×;(2)×;(3)√;(4)×;【解析】对于(1);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但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所以,(1)是假命题; 对于(2);与b 都是单位向量,则||=|b |=1,但与b 方向可能不同;所以,(2)是假命题;对于(3);是真命题;对于(4);任何向量都有方向,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所以,(4)是假命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长度为0的向量都是零向量B .零向量是最小的向量C .单位向量都相等D .单位向量都是同方向向量【答案】A【解析】由零向量的定义知A 正确;由于向量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故B 不正确;显然由于不注意方向所以C 错因,D 不正确;故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b |,则>bB .若||=|b |,则=bC .若=b ,则∥bD .≠b ,则,b 不是共线向量【答案】C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解析】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所以A 不正确;=b 需满足两个条件:,b 同向且||=|b |,所以B 不正确;,b 是共线向量只需方向相同或相反,所以D 不正确,故选C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温度含零上和零下温度,所以温度是向量B .向量的模是一个正实数C .向量与b 不共线,则与b 都是非零向量D .若||>|b |,则>b【答案】C ;【解析】温度没有方向,所以不是向量,故A 错;向量的模也可以为0,故B 错;向量不可以比较大小,故D 错;若,b 中有一个为零向量,则与b 必共线,故若与b 不共线,则应均为非零向量,故C 对;5、已知在平面内点O 固定,且||2OA ,则A 点构成的图形是( )A .一个点B .一条直线C .一个圆D .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由于|OA → |=2,所以A 点构成一个以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故选C ;6、在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B 为直径,点O 为圆心,C 为半圆上一点,且∠OCB =30°,|AB→|=2,则|AC →|=________.【答案】1;【解析】连接AC ,由|OC →|=|OB →|得∠ABC =∠OCB =30°,又∠ACB =90°,则|AC →|=12|AB →|=12×2=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课堂检测设计意图:例题变式练.【变式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若|a |=|b |,则a =b ;(2)单位向量都相等;(3)两相等向量若起点相同,则终点也相同;(4)若a =b ,c =b ,则a =c ;(5)若|a |>|b |,则a >b ;(6)由于零向量方向不确定,故它不能与任意向量平行.【答案】(1) 错;模相等,方向未必相同;(2) 错;模相等,方向未必相同; a a a a a a a a a aa(3) 正确;因两向量的模相等,方向相同,故当他们的起点相同时,则终点必重合;(4) 正确;由定义知是对的;(5) 错;向量不能比较大小;(6) 错;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变式2】在复平面中,已知点A (2,1),B (0,2),C (-2,1),O (0,0). 给出下面的结论:①直线OC 与直线BA 平行;②AB BC CA +=;③OA OC OB +=;④2AC OB OA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C 【解析】1122OC k ==--,211022BA k -==--,∴OC ∥AB ,①正确; ∵AB BC AC +=,∴②错误;∵(0,2)OA OC OB +==,∴③正确;∵2(4,0)OB OA -=-,(4,0)AC =-,∴④正确. 故选C.3.课后作业设计意图:巩固提升.1.课本4页练习2.课本习题6.1复习巩固及综合运用。
人教B版数学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B版数学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1.1 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2.3向量的减法2.1.4 向量数乘2.1.5 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 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2.2.3 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 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 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 向量的应用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大小反映了向量数的特征,方向反映了形的特征,因此是集数形于一身的数学概念,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它既具有图形的直观性,又有代数推理的严密性,从而向量是一个具有几何代数双重身份的概念。
从“数、量和运算”发展的角度理解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都是新的运算,向量代数是以前所有“数的运算”的一个发展和扩大。
在中学引入向量为以后进入大学后选修矩阵及运算做了铺垫。
向量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各分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向量也是研究运动学、力学、电学、宇宙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特别是在物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向量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和实际背景。
数学家在物理学家使用向量的基础上,又对向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向量成为研究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有力工具。
在中学数学引入向量,通过向量对传统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也为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奠定了基础。
因而我们可以把向量的引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的组成部分之一。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2. 学会使用向量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3. 理解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概念。
4. 掌握解决平面向量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向量的定义与表示。
(2)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的概念。
(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2. 平面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2)向量的数量积及其性质。
(3)向量的向量积及其性质。
3. 平面向量的应用:(1)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平面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平面向量感兴趣。
2. 学习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1)讲解向量的定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向量的表示方法。
(2)通过绘图法和分解法,教授向量的表示与计算。
(3)巩固学生对向量定义和表示方法的理解,提供一些相关练习。
3. 学习向量的运算。
(1)讲解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介绍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3)讲解向量的向量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介绍向量积的几何意义。
(4)通过例题演示向量运算的应用。
4. 学习平面向量的应用:(1)介绍平面向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等问题。
(2)介绍平面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5. 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个人作业来让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的知识。
3. 知识问答:设置一些知识问答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安排一些小组或全班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提供给学生课堂学习的参考资料。
平面向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平面向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具备运用平面向量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要素;2. 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能进行向量的综合运算;3. 熟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向量积解决相关几何问题;4. 能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相关的几何和物理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解释解题过程。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要素1.1 矢量的概念及与数量的区别1.2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标记法1.3 平面向量的长度、方向和零向量1.4 平面向量的相等和相反1.5 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共面1.6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基本性质2. 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律2.1 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2.2 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2.3 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2.4 平面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1 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性质3.2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和应用4. 平面向量的向量积4.1 向量积的定义及运算性质4.2 向量积的几何意义和应用5.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5.1 平面向量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几何应用5.2 平面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导出(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与平面向量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坐标系、向量的概念等,以激发学生对平面向量学习的兴趣。
2. 理论探究(30分钟)通过讲解、示范和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平面向量的定义、基本要素,以及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律、数量积和向量积的求解方法。
3. 练习巩固(30分钟)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运用,如向量加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计算等。
4. 拓展应用(3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等,加深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6篇)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基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2、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定义。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另外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重点难点重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难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v=vx+vy=6i+4j。
活动2【活动】探究已知平面中两个不共线向量e1,e2,c是平面内任意向量,求向量c=___e1+___e2(课堂上准备好几张带格子的纸张,上面有三个向量,e1,e2,c)做法:作OA=e1,OB=e2,OC=c,过点C作平行于OB的直线,交直线OA于M;过点C作平行于OA的直线,交OB于N,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得OM=l1e1,ON=l2e2。
因为OC=OM+ON,所以c=6 e1+6e2。
向量c=__6__e1+___6__e2活动3【练习】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自己作出一向量a,并把向量a表示成:a=31;31;31;31;____e1+_____(做完后,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组实数是否是唯一的呢?)(是唯一的)由刚才的几个实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给定向量e1,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
活动4【活动】思考问题2:如果e1,e2是平面内任意两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还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的形式吗?生:不行,e1,e2必须是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活动5【讲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a=l1e1+l2e2。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平面向量单元,使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
教学任务包括:理解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点积和叉积运算;应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及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代数运算,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3)熟练进行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点积和叉积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4)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如向量平行、垂直、夹角等。
(5)培养运用向量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向量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实际问题引入向量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探究向量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有耐心地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能够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平面向量;b) 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c) 能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d)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b)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欲望。
3. 教育目标a)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b) 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概念2. 平面向量的表示3. 平面向量的加法4. 平面向量的减法5.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6.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a)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b) 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规则;c)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a)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和运算规则;b) 平面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转化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a)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b) 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c) 归纳法:通过案例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平面向量相关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学手段a)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b) 实物教具:使用平面向量的几何模型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则;c) 课堂练习与案例分析: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分析。
五、教学流程1. 导入a)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应用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a) 介绍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b) 演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规则;c)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则。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
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在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章主要包括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五部分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应引导学生:1.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知道向量的实际背景,会使用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会向量的几何表示。
2.通过实例,会算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会求其几何意义。
3.通过实例,熟练使用向量数乘的运算,并解释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4.能说出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5.知道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6.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7.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8.解释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9.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说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10.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11.识记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实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12.能使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13.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和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的一种工具。
向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的内容,学生对它的学习能够说是充满了探求的欲望,理应说能够使绝大部分学生在此章节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乐趣。
平面向量的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F 面向量的运算》一、本单元新旧教材对比1、章节位置的变化与人教A 版旧教材相比,《平面向量》这一章在教材中的位置发 单 生了改变。
旧教材中,《平面向量》位于必修四第二章,与“三角函 元 数” “三角恒等变换”这两大内容独立成册,新教材中将《平面向量 内及其应用》编排在必修二的开篇章节一一第六章,也是“几何与代数” 容 为主题的开篇章节,与复数、立体几何等内容编排在一起。
旧教材中及 将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安排到坐标运算之后,单独成节,新教材则将数在内容上,新教材将“投影”概念升华,加入了 “投影向量”的 概念,并将习题按难易程度、知识屈性等划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拓广探索三部分,较之前增加了开放探索性的习题,如教材24页第 17题、第23题、24题等。
这样的安排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木质,以及 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更加深入渗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 运算、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3、知识地位的变化新教材中将平面向量安排到必修二的开篇堂节,旨在突出向量的 工具性作用。
向量的运弊在数学内容中作为基础知识,有着广泛的应 用,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要学习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通 过向量运算得出了线段中点的坐标,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了两角差的 余弦公式、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在学习夏数及其运算时,也要用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来解决问题。
二、单元内容其 单元解 量积划分到了向量的运算里面。
2、知识内容的变化教学析设计本章内容包括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以及平面向量非线性运算,即向量的数量积,并对平面向量的投影和投影向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具体地说,要研究每一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及运算律,会利用向量的运算判断两个向量的平行与垂直、求两个向量的夹角。
本单元分为6个课时:第1课时,向量的加法运算:第2课时,向量的减法运算;第3~4课时,向量的数乘运算;第5~6课时,向量的数量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武都区两水中学王斌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有力工具。
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运算体系。
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实际背景。
在本章中,学生将理解向量丰富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办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某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单元教学目的
本章重要涉及平面向量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达、平面向量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五某些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应引导学生:1.通过力和力分析等实例,懂得向量实际背景,会运用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含义,会向量几何表达。
2.通过实例,会算向量加、减法运算,并会求其几何意义。
3.通过实例,纯熟运用向量数乘运算,并解释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含义。
4.能说出向量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5.懂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6.掌握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达。
7.会用坐标表达平面向量加、减与数乘运算。
8.解释用坐标表达平面向量共线条件。
9.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阐明平面向量数量积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10.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关系。
11.识记数量积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
12.能运用数量积表达两个向量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垂直关系。
13.经历用向量办法解决某些简朴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她某些实际问题过程,
体会向量是一种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学习者特性分析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一种工具。
向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内容,学生对它学习可以说是布满了探求欲望,应当说可以使大某些学生在此章节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成功乐趣。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运算体系,具备了物理知识. 这都为学习向量准备好各方面条件.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共安排了5个小节及2个选学内容,大概需要12个学时,详细分派如下
2.1 平面向量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学时
2.2 向量线性运算 2学时
2.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达 2学时
2.4 平面向量数量积2学时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学时
小结2学时
本章知识构造如下:
1.第一节涉及向量物理背景与概念、向量几何表达、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教科书一方面从位移、力等物理量出发,抽象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量——向量,并阐明向量与数量区别。
然后简介了向量几何表达、有向线向量长度(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基本概念。
2.第二节有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等内容。
教科书先讲了向量加法、加法几何意义、加法运算律;再用相反向量与向量加法定义向量减法,把向量减法与加法统一起来,并给出向量减法几何意义;然后通过向量加法引入了实数与向量积定义,给出了实数与向量积运算律;最后简介了两个向量共线条件和向量线性运算运算法则。
3.第三节涉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达、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达。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达基本。
教科书一方面通过一种详细例子给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同步简介了基底、夹角、两个向量垂直概念;然后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基本上,给出了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达,向量加、减、数乘坐标运算和向量坐标概念,最后给出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达。
坐标表达使平面中向量与它坐标建立起了一一相应关系,这为通过“数”运算解决“形”问题搭起了桥梁。
4.第四节涉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平面向量数量积坐标表达、模、夹角。
教科书从学生熟知功概念出发,引出了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接着简介了向量数量积性质、运算律及坐标表达。
向量数量积把向量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了起来,这样为解决关于几何问题提供了以便,特别能有效地解决线段垂直问题。
5.第五节涉及平面几何中向量办法、向量在物理中应用举例。
由于向量来源于物理,并且兼具“数”和“形”特点,因此它在物理和几何中具备广泛应用。
本节通过几种详细例子阐明了它应用。
6.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理解向量及向量符号由来,向量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形式关系,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与思考”:向量几向量符号由来,向量运算(运算律)与图形性质。
四、教学中要注意几种问题
1.突出向量物理背景与几何背景
教科书特别注意从丰富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中引入向量概念。
在引言中通过寻常生活中拟定“位置”中位移概念,阐明学习向量知识意义;在2.1节,通过物理学中重力、浮力、弹力、速度、加速度等作为实际背景素材,阐明它们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量,由此引出向量概念;引出向量概念后,教科书又运用有向线段给出了向量几何背景,并定义了向量模、单位向量等概念。
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结识到向量在刻画现实问题、物理问题以及数学问题中作用,使学生建立起理解和运用向量概念背景支持。
教科书借助几何直观,并通过与数运算类比引入向量运算,以加强向量几何背景。
2.强调向量作为解决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工具作用。
为了强调向量作为刻画力、速度、位移等现实中常用现象有力数学工具作用,本章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特别是在概念引入中加强与实际联系。
此外,向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好工具,例如,和(差)角三角函数公式、线段定比分点公式、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平移公式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都可以用向量为工具进行推导;向量作为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桥梁,是一种较好数形结合工具,教科书通过“平面几何中向量办法”进行了简介,并在第三章用向量办法来推导两角差余弦公式。
这些解决也都是为了体现向量作为基本、重要数学工具地位。
3.强调向量法基本思想,明确向量运算及运算律核心地位。
向量具备明确几何背景,向量运算及运算律具备明显几何意义,因而涉及长度、夹角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向量及其运算得到解决。
此外,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性质紧密相联,向量运算(涉及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达,图形某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运算(运算律)来表达。
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涉及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研究推动到有效能算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几何中向量办法与解析几何思想具备一致性,不同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数和数运算”。
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成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相应成果。
如果把解析几何办法简朴地表述为
[形到数]——[数运算]——[数到形],
则向量办法可简朴地表述为
[形到向量]——[向量运算]——[向量和数到形]。
教科书特别强调了向量法上述基本思想,并依照上述基本思想明确提出了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三步曲”。
为了使学生体会向量运算及运算律重要性,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
在解决详细问题时及时进行归纳,同步还明确使用了“由于有了运算,向量力量无限;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示意方向路标”提示语。
4.通过与数及其运算类比,向量法与坐标法类比,建立有关知识联系,突出思想性。
向量及其运算与数及其运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研究思想办法上可以进行类比。
这种类比可以打开学生讨论向量问题思路,同步还能使向量学习找到适当思维固着点。
为此,教科书在向量概念引入,向量线性运算,向量数量积运算等内容展开上,都注意与数及其运算(加、减、乘)进行类比。
5.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观点看待向量内容
在向量概念教学中,要运用学生生活经验、其她学科有关知识,创设丰富情景,例如物理中力、速度、加速度,力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做功等,通过这些实例是学生理解向量物理背景、几何背景,引导学生结识向量作为描述现实问题数学模型作用。
同步还要通过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向量这一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基本办法。
6.加强向量与有关知识联系性,使学生明确研究向量基本思路
向量既是代数对象,又是几何对象。
作为代数对象,向量可以运算,并且正是由于有了运算,向量威力才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几何对象,向量可以刻画几何元素(点、线、面),运用向量方向可以与三角函数发生联系,通过向量运算还可以描述几何元素之间关系(例如直线垂直、平行等),此外,运用向量长度可以刻画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度量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到向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在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联系中学习本章知识。
五、教学评价
对本单元教学我重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
1、通过与学生问答交流,发现其思维过程,在勉励基本上,纠正偏差,并对其进行定性评价。
2、在学生讨论、交流、协作时,教师通过观测,就个别或整体参加活动态度和体现做出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
3、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在讲评中,必定长处,指出局限性。
4、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