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报告书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的修订

《环境质量报告书》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具体形式,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各地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之初,根据自身的监测工作编制当地的单项或水气环境质量报告书。1980 年建立环境质量报告书制度,1991 年原国家环保局总结各地十多年来的编报经验,颁布了《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暂行)》及配套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规范和统一了全国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并于1991年组织了第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评比。之后,每逢5 年一次的大编年,都要进行评比,这已成为环境监测系统科技人员的一大盛事。《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已于1996进行了修订,《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迄今为止尚未修订。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这些文件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别是成立了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国民经济的大舞台和主战场,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对环境质量报告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为例,对现有编写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编写大纲修改的建议稿,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新的、合乎新的环境保护形势需要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问世。

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存在的问题

1、报告书名称不恰当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体。根据现代概念,环境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地说,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些要素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按其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广义的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宏观环境指宇宙空间、地球表面的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微观环境指特定中心的某一区域,如一座城市、一个村落、一间居室甚至一盆根雕景观都可以称之为环境。

环境与生态两词往往被联用,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环境系指人类或某一特定中心的周围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环境中的主体是人;生态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它的主体是动物或植物等生命体,自然属性的“人”也可以认为是生态的主体之一。

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可以运用人类制订的标准来评判的环境要素的质量,对生态状况的评判,很难用主观标准去评判,只能用变化趋势来评判其在特定时间内的生态平衡情况。

在新的形势和认知情形下,《环境质量报告书》这个名称不很恰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全国各地普遍进行生态区域建设,因此,反映一个地方的生存条件不仅是水、气、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优劣,而且还要有植物、动物等生物圈的变化情况,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程度和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环境质

量报告书”应该是“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或者叫“生态环境质量白皮书”,甚至更前卫一些,谓之“人与自然和谐报告书”、“人与自然和谐白皮书”。

2、内容布局不合理

“91 版大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环境监测工作概况”3 节,以务虚内容为主;

第二部分15节,把所有实质性内容包罗万象,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部放在这一部分;

第三分部是总结,只罗列第二部分的监测结论和趋势分析结论,实质性内容只有若干条无的放矢的对策建议。

这样的布局显得“头虚,脚轻,草包裹在中央心”的感觉,像相扑运动员的身材。而且,章节编目用得不妥。“部分”下面是“节”,这在目录学上说不通。目录学上的章节编目顺序是:卷→章→节→一→(一)→1 →(1)→①。

3、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内容有待充实。

一是“91 版大纲”有辐射一节,但没有具体内容的规定;

二是虽然有某些相关内容,但没有生态的概念,且内容不全,也有相应的编写和评价方法作支撑;

三是缺少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环境建设工程与环境质量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连必要的说明也没有;

四是缺少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内容,为写报告书而写报告书,降低了报告书对环境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支撑价值。

其他一些具体问题如水、气项目中缺少对特定有机物监测结果编报内容;没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立选编内容;环境质量趋势预测缺少统一技术,水、气、噪声相关评价标准没有及时更新等。

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的修订

1、编写报告书的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编写报告书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3)落脚点是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1)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管理统计数据相结合,所有引用数据均需翔实可靠,有出处、可查考。

(2)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预测未来变化相结合,贯彻现状、规律分析和趋势分析并重的原则,提高五年环境质量

报告书为环境规划服务的针对性。

(3)在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原因时,做到环境污染因素与自然生态破坏因素相结合,既注意分析渐变因素,尽可能说清环境污染的来龙去脉。

(4)文字描述与图表形象表达相结合,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应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可读性强。

3、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建议大纲由五章组成。

(1)第一章环境概况

由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环境保护工作概况和环境监测工作概况4节组成,以调查统计为主,这部分主要为以后内容起铺垫作用。为了突出环境监测在说清

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中的特殊作用,将环境监测工作单独一节。

(2)第二章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类型分为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物、农业、放射污染、减排与污染源在线监测、评述共8节。污染源的分类,既保留了现行大纲中废气、废水、噪声的内容,并将废水改为污水,更加贴切;同时,吸收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增加农业源,并将化肥农药归并其中。为统一概念,达到涵盖所有形态污染源的目的,将固体废物、放射污染统一归入污染源一章。社会噪声污染普遍是群众投诉的焦点,故增加社会噪声污染源内容。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热点,故单独设立“减排与污染源在线监测”一节;本节侧重于对减排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实效分析,有别于第一章“环境保护工作概况”中有关减排的概况性内容。

(3)第三章环境质量状况

按环境质量要素分,由大气、水、噪声、辐射4 节组成,本章是报告书的核心和重点。本章除将固体废物归入污染源外,恶臭并入特异大气污染问题中,其他基本保留现有规格。由于恶臭物质往往是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成气体,而且从监测手段看,也是按气体采样方法采集后进行分析的,故将其列入气体一节。

(4)第四章人与自然

由生态环境、污染事故与人民来信来访、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3节组成,本章是环境质量的拓展和深化。本章除了调查、监测生态质量外,突出环境质量对人的影响、人对环境质量的反馈信息。这是一面镜子,从反面来衡量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5)第五章总结

由结论与变化特点、存在问题与未来变化趋势、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对策建议3节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