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练习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习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习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非客观题)两部分,共78.0分。
第I 卷 客观题一、单选题 (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0分,共40.0分.)1. 西方人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这说明[ ]A . 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无关B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 .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 .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2. 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诸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该现象表明:[ ] A.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C.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D.文化的多样性根源于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4. 广州亚运的吉祥物取名“乐羊羊”,一套5种,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小题练基础考点一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1.《论语》中曾子说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可反映的文化现象是( ) A.读书是为了交友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答案 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
曾子的意思是:君子通过文章学问结交朋友,再通过交朋友来传达仁义之礼。
由此可知A项错误;大众传媒以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为载体,而材料中是通过人际交往进行文化传播,所以C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是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的,所以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中原先进文化改造了岭南的落后文化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客家先民迁徙,使得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②体现了这一观点。
客家文化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不是中原文化改造岭南文化,③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即独特性,也有共性,④说法错误。
3.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
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
这充分印证了( )A.商业贸易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答案 B解析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也相互交流文化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B 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D 与题意不符;C表述不科学。
4.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2: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版的漂流瓶也日渐增多。
QQ邮箱漂流瓶将这种形式搬到线上,把自己的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向熟人说的小秘密等写下来漂流出去,由网络自动分配给收件人。
漂流瓶传递()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2.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商家适时地推出了富有俄罗斯文化气息的奥运纪念品。
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奥运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
这说明()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大都是侨居性的移民。
这些移民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这主要表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4.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超过10万人,越来越多的学子学成归国,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等领域立下赫赫“战功”。
这反映了____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D.大众传媒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短信,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这表明()①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②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历史性③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④现代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作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2013年的中国留学市场异常火暴,中国留学生人数稳居欧美多个国家留学生数量首位。
这表明人们越来越看重()A.人口迁徙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B.留学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C.欧美国家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7.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学高二政治课后作业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选择题1.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
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
这一事例说明(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2.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
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
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
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
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
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②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A.②③ B.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
这意味着(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国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写在竹片上的称为“简”,写在布帛上的称为“帖”;西方以兽皮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在餐具上,中国以陶器、瓷器为主;西方以木器为主。
高中政治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练习 新人教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2、2015年春晚剧组发起“唱《难忘今宵》,上央视春晚”的大型活动,将从观众上传的视频中择优选用,并通过电视转播技术手段使观众的演唱视频与现场演唱完美融合,打造出“千人同唱”“共贺新年”的震撼效果。
这一做法说明了( )A.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B.春晚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C.电视是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 D.电视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传递文化3.2014年10月2日至10日,来自全省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他们表演的《茉莉芬芳》《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在俄罗斯的文化交流( )A.表明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C.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新D.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
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
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
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10分)评测练习参考答案1-3:CDD4.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课时作业16: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训练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选择题题组一文化传播的途径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反映的文化现象是()A.读书是为了交友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3.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题组二大众传媒4.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
这说明()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5.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
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
这说明()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近些年来,在拜年方式的选择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列榜首。
高中政治(第6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时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6年2月至4月,为期两个月的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在中国30多座城市举办。
此次活动突出呈现中法文化合作交流的成果,涉及视觉艺术、建筑与设计、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新马戏与街头艺术、电影、文学和少儿活动等。
举办“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有利于①中法文化相互交流传播②吸收法国文化发展民族文化③促进世界文化走向繁荣④中法文化在交流中趋向同一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2.2016年8月19日,驻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风从东方来”中国民歌体验交流活动。
活动中,中国歌唱家演唱了包括汉族、壮族、瑶族、回族等中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民歌,为韩国民众奉上了一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此次活动①通过文化传播加强了文化交流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播了文化③向韩国民众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④是优秀中华文化对外渗透的体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
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经济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闯关东”①是一种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②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③交流了商品中蕴含的文化④对东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石头、剪刀、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后又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全世界。
由此可见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中华优秀文化得到世界各国认可④商业贸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5.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巴西商家适时推出了富有巴西文化气息的奥运纪念品。
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奥运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巴西文化的理解。
这说明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文化促进经济与政治的发展④精神产品不能离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通过茶文化教育途径已经使广大青少年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树人立德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
人教政治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解析
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传入的。
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
这说明()A.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于美国文化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解析:选B。
“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传入的”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选B项。
2.“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
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④入选;①在题目中没有体现;“走向文化的统一”的表述错误,③排除。
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而现在,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这说明() 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解析:选D。
网络传播是一种现代文化传播手段,不是传播方式,A不选;B不符合现实;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C不选;D符合题意。
4.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微博时代”。
微博以其快捷、创新的沟通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名人”和“草根”加入,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这表明()A.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B.科技进步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C.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D.旧的传媒正逐渐被新的传媒替代解析:选A。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
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可谓天差地别。
这启示人们( )A.要进行文化活动B.文化要与政治相互交融C.要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答案:C2.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性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商人的贸易活动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亲朋聚会、外出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商业贸易可以通过商品承载文化,也可以通过商人之间的交流传播文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符合题意,人口迁徙都带着原有文化的特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符合题意,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文化传播更为直接的方式。
④不符合题意,是其他途径,不是重要途径。
故选A项。
3.近年来,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网络媒体都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将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向世界各地直播。
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②大众传媒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④答案:C4.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向外国人更好地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因而C项符合题意;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差异与题干主旨无关;题干主旨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无直接联系。
课时作业29: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随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为主题开展了各类大型国家文化活动。
下列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促进世界各种文化趋于融合C.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D.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
这说明()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D.战争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3.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向师长请教。
如今,上网看看、去百度搜索则是很多人的自觉选择。
这佐证了()①互联网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②互联网能够自觉地传道、授业和解惑③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传播④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文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活动年既在中日韩三国之间构筑了文化交流的网络,更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这凸显了()A.世界文化的趋同已成主流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不同的民族文化没有共性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二、非选择题5.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
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
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知识付资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一片新生知识的园地。
但也有人认为,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高二政治必修三练习: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这表明 (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我们的使命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加上各国家的2500余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活动D.大众传媒3、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这说明()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发展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与其它文化没有共同之处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①4、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家庭聚会⑤电子网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5、现代社会,网络被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搜集资料、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网络传播的特点有()①交互性②平等性③综合性④信息量大⑤迅速快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6、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中国古代的中原文化曾经数次受到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侵略”,成为中国文化兴盛的转折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课第二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A.报纸杂志 B.人口流动 C.电子读物D.口语传媒2.行走中的国人,给世界的发展带去了巨大的商机,也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
我们总想给世界带去中国话语、中国形象、中国价值。
其实,最有效的传播、承载和代表,恰恰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的一言一行。
这启示我们①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②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文明是一种习惯和一种力量④行走是展示文明的一种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
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继续阅读。
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手段 D.克服了文化传播的时空局限4.中国丝绸织品、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有人说,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
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商业贸易①能够通过商品交换,交流商品中蕴含的文化②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促进交流文化③是一种最直观也是最最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④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以屯垦、戍边等为目的的民族大迁徙。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移民者,不仅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各地,也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各地生根发芽。
这说明A.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C.中华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D.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的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这表明①文化传播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③文化传播的媒介是无形的④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光明日报》在《“眼球经济”与媒体责任》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大众传媒随之迅猛发展,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精编课件+同步练习)(解析版)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选择题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
“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向世界传递了敦实、勤劳、友好的中国形象;“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代表宽容和融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创意(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②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融合中统一③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④表达了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向世界传递了敦实、勤劳、友好的中国形象。
“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代表宽容和融合,这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表达了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故③④正确。
①:材料没有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不符合题意。
②: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融合中统一,“统一”错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培根的话强调了()A.文化建设B.文化创新C.文化传播D.文化继承【答案】C【详解】ABCD:材料中的观点是强调知识的力量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强调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即知识的力量在于被广泛地应用,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作用。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期间,除了在CCTV—6展播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还陆续引进中东欧国家影片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全国艺联)上映。
2021年2月9日,匈牙利影片《日暮》在全国艺联上映,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围观”。
举办这一活动()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②能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③既能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又能创新文化传播手段④印证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走出去,①不符合题意。
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同步试题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选择题1.公元7----11世纪,大批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移民到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宗教,材料体现了: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古代商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中。
回答2——3题: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B、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D、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3.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应该A、学会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B、推崇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C、崇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D、作出正确的文化选近年来,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回答4-6题。
4.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5.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
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2.2013 年4 月22 日,第23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南海口落下帷幕。
本届书博会展出各类出版物35 万多种,其中新书10 万种左右。
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超过26 万人次,出版物订货达11 亿元码洋。
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 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口语传播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 .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 .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5.2013年9 月1 日,《开学第一课》——“乘着梦想的翅膀”在央视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实现了2亿多人同上一节课,这得益于( )
A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B.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C.教育的传递文化功能
D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6. 2013年5 月下旬,国内首部以90 后生活背景为题材的《我们都是坏孩子》在各大网站震撼上线,一周的时间赢得数千万的点播量,一时间成为眼下青春题材中最为火爆、话题最多、争议最大的电影。
这说明( )
A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的反映,应兼收并蓄
B •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先进、健康的文化
D.网络是文化交流的最好途径
7.2013 年6 月11日17 时38 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由于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直播,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
这说明大众传媒( )
A .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已取代了旧的传媒
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
D .将逐步弱化文化的多样性
8. 2013年5 月,一条卖“特小凤”小黄西瓜的微博在网上被众多嘉兴网友转发,微博账号的主人潘道君是
个有着10 多年西瓜种植、销售经验的瓜农,微博营销帮助他在一月之内卖掉上万斤西瓜。
微博能帮助销售商品是因为( )
A .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B .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
C.微博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D .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9.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A •削弱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B •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C.制约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
D •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0.2013年6 月5 日,保加利亚索菲亚孔子学院在索菲亚大学大礼堂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吸引了150 多名中国文化爱好者。
当天的活动包含了中国武术、舞蹈、戏曲、歌曲、美食等。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1.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
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
假如让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2013 年浙江杭州将举办第15 届西湖国际博览会。
西博会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杭州的窗口。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④文化交流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 2013年6 月,中国电信喀什分公司与喀什地区教育局签署全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光纤接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喀什“智慧校园”全面合作正式启动。
该合作项目涵盖了喀什地区2110 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它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通信技术,开展远程网络培训,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帮助偏远乡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
运用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14.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5月14 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作为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的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
据介绍,目前已开始实施的文化活动项目包括2013 年春节期间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以及第28 届沙特“杰纳第利亚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
(1)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知识,说明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合理性。
(2)结合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阐明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解析】⑥ 为单纯的科研活动,故不选。
【答案】C
2.【解析】图书交易博览会一方面通过图书这种商品的交易传播文化,同时通过展销图书这种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①④正确;②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闯关东”属于人口迁徙活动,“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故B 符合题意
【答案】B
4.【解析】A 错误,C、D 没有指出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答案】B
5.【解析】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同上同一节课。
A、C、D 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析】A 与材料不相符。
C 错误,并非所有的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都是先进、健康的文化。
D 错在“最好”。
【答案】B
7.【解析】电视和网络属于大众传媒手段,现阶段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A 项正确。
B、
C、D 观点均错误。
【答案】A
8.【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点。
A 表述绝对化;C 的后半部分是口语的特点;D 是微博的两大特性,与题干无关
【答案】B
9.【解析】A、B、C说法皆片面,排除。
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当选。
【答案】D
10.【解析】本题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
化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错误,应是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趋同”说法错误。
【答案】C
11.【解析】题干要求的是“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渗透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推销自己价
值观的行为,排除③。
④中的“文化一元化”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A
12.【解析】③④表述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多媒体远程教育”“零距离”教学,可筛选出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功能、互联网的特点、教育的重要性等知识点。
【答案】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4.【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有利于吸收其它各国文
化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