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金融改革成就与问题

金融改革成就与问题

20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职能,保险机构从小到大、证券机构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业规模明显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一、金融业规模明显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二、多种性质的银行机构在创新中发展,银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一)现代银行体系和银行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二)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三)银行改革不断深化(附一:国有银行改革)(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附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六)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金融宏观调控从中国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和金融形势特点,运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七)银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基本指导方针,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银行业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突出。

三、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不断取得历史性跨越(一)保险业地位不断提高(二)保险行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保险监管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保监会)四、证券机构从无到有,证券业在曲折中实现快速发展我国证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存在很多基础制度和生产要素的缺失,需要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

近20年来,证券业坚持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如大力培育开放式基金,改善投资者结构;发挥主承销商勤勉尽责的作用,把好发行关;推行券商增资扩股的核准制,壮大机构实力;发展网上交易,扩大投资者规模;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化解行业风险,完善证券公司规范运作的基础性制度;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金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金融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

然而,我国金融监管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监管发展历程及现状(一)发展历程新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融业也随之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功能齐全、业态丰富、分工协作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国也在持续推动建设完善改革金融监管体系,以进一步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即1949年到1978年。

这一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完全以银行业为主,而银行业也几乎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既作为监管机构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又作为商业银行开展存款和贷款等业务。

二是过渡阶段,即1979年到1992年。

1978年底,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农中建工等银行相继从人民银行剥离出来,成立专业银行。

同期,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快速发展。

1986年《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中国人民银行被正式确立为中央银行,在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监督管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这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人民银行开始独立行使央行职能,保障了经济秩序的稳定,为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负责金融体系的监管工作,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稳定发展。

三是发展和完善阶段,即1992年到2017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

199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接人民银行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督管理。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标题: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是循着“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轨迹来运行的。

为什么在央行不断加强监管的同时,商业银行会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

我国的金融创新与此类似,但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金融创新是处于体制转轨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与发展主题。

二、我国金融创新所取得的成就1、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

1979年至今,我国打破了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最终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这一体系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2、金融市场创新。

这主要包括:第一、货币市场的创新,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等四个子市场的创新,一度出现的大额定期存单已于1996年停止发行。

第二、资本市场的创新。

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编制了股价指数,成立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融资渠道。

3、金融调控手段创新。

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逐渐形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一整套调控手段。

调控效果明显。

4、金融制度的创新。

这是从制度层面对前三种创新的正式确认和综合概括,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金融的发展。

包括:货币制度创新:一方面,种类繁多的信用卡、资金汇划系统和网上银行已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另一方面,对人民币的汇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199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兑换。

融资制度创新。

创新的金融工具日益多样化,增强了筹资者和投资者的自由度,改变了原来间接金融一统天下的融资格局,使融资制度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级分行由按行政划设置改为按经济区划设置,证券监管机构由原来的地方政府领导改为垂直领导;保监会、银监会的成立。

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上的不同 , 不过 , 任何的经济制度都存在着商 品经济共性 , 正是 由于此种共性 , 不 同的国家金融体制 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 共同点。具体如下 , 第一点任何社会制度 下的金融体制 都存 在着多种的金 融机 构 , 并 且这 些不 同类 型 金融 机构 能够 并
实力强劲等等 。我 国银行迫 切希望对金 融体 制进行改 革 以
性意见。
自我 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 得的
成就也 比较 明显 , 不过还依 旧不能够跟上实体经济 改革 的脚
步。落后 的金融体制改 革对实 体经济改 革的进一 步深 化有 着严 重的影 响。据 全球世 贸组织 的加入条 件 , 在2 0 0 6年时 我国的金融业就 已经全方位 实行对 外上开放 。我 国的银 行 受到国外银行 的强烈 挑战 , 竞争压 力 日渐增 大 , 外 资银 行相 比较中资银行 的优点在于其 公司管理体制 比较完善 、 具备更
D P中所 占比重都有 所上升 , 但还 是不足 国家 G D P总值 的 我 国的金融体制伴随着世界经济 的发 展 , 金融 行业 的改 G
革深 入 , 逐步发展 壮大 , 大体上 可分为 四个阶段 。第 一阶段 是 1 9 8 4—1 9 9 2年 , 主要依 靠行 政 手段管 理金 融。第 二阶段 是 1 9 9 3— 1 9 9 4年 , 偏 重于整顿 式、 合规性 监管 。第 三阶段是
适 应 国 际金 融环 境 。
就现在的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以下的三点:
存, 不过 这些金融 机构 中的主体依 旧是银 行 ; 第 二点 , 不同 国
家的金融体系的核心 以及进行 宏观 调控 的机构都 是 中央银 行或者是相应的政府机构 , 这些相应机 构能够行使 中央银行 职能 的部分 ; 第三点 , 国家金 融体 制下 的国家货 币 的发 行只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金融改革的力度,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监管的挑战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面临着金融监管的挑战。

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监管手段的滞后性、监管能力的不足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都制约着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及时跟踪金融市场的变化,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另一方面,要优化监管部门的体系架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效能。

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加大。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事件,如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爆发,暴露出监管不完善和风险防范不力的问题。

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

一方面,要鼓励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支持政策,推动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加大对新型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审慎监管力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金融机构改革的路径选择金融机构改革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竞争状况,制约了金融服务的优质化和效率化。

此外,金融机构在改革中也面临转型困难、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应采取不同的路径选择。

一方面,要加强国有银行改革,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改革。

另一方面,要促进非国有银行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

四、资本市场改革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的改革,还需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改革。

我国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我国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2017年5期总第842期一、当前金融形势及存在的问题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足(1)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可由M2/GDP 值来衡量,该比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每增加一单位的GDP 需要多少银行货币作为支持。

其值越大,表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根据国际经验,M2/GDP 值应介于100%~150%之间为宜。

然而,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M2/GDP 一路飙升,截止2015年底,该比值已达2.02之高1,远超过一般水平,几乎是世界最高。

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投资对GDP 的拉动力逐渐降低,即产能过剩现象凸显,资产泡沫化问题显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种种现象均会阻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金融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保障。

而在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法律基础方面,存在着如法律制定时滞效应显著、有关法律对金融债权保护力度较低、法律条文太宽泛,操作性较弱、相关法律之间有空白、交叉或矛盾等缺点。

再如,在信息与公司治理基础设施方面,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与可获得性依旧较低。

(3)金融风险问题依旧显著:如今的社会中,各经济领域高度交融,一个地方出错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波及整体。

因此,对金融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来说,我国对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杠杆率逐年攀升,次级贷款数额逐渐膨胀,资产泡沫化严重,债券违约现象频发。

2016年以来,由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债券违约数爆炸性增长,违约总额已达到403亿元,如中城建、山水水泥、大连机床等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P2P 小额信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由于监管错位、法律缺失等原因,P2P 停业、跑路现象频发,增加了金融运行中的风险性,对企业的融资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 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金融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发展,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1. 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于金融机构的组织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并且在逐步完善。

2. 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保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对于加强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货币稳定、保障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 无疑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金融宏观调控日益走向成熟中央银行对金融形势的监控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办法。

4. 外汇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经过十多年的改革, 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向建立在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进而再转向建立在银行结售汇制度基础上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

5. 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目前, 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6.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同时, 中国金融机构也逐步向海外扩展。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环节,面临着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几方面。

1.金融机构主体单一且效益低下我国现有金融机构多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主体单一,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多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与改进方案在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结构不完善、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改进方案,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完善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一直是主导,但这种单一的金融体系结构会导致风险集中,一旦金融风险发生,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促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建设。

首先,应当发展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和期货等金融工具,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其次,应当推动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最后,可以通过引入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来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

二、金融市场的发育不足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上的投资者相对较少,市场参与者缺乏信心,这导致市场规模和深度不足,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也十分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

首先,应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市场上的优质金融产品,促进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

其次,应当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的市场活力和资金配置效率。

最后,应当增加市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三、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国的金融监管机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都十分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

首先,应当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与权责,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撑。

其次,应当加强信息共享与监管合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监管合作机制,提高监管的协同效率。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与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从最初的传统金融模式到现在的市场化体系,中国金融改革可谓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探讨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一、历史中国金融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促进市场的发展。

1983年,中国央行成立,推动了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

在此期间,中国开始探索金融自由化的道路,逐步放开银行的业务范围,发展出更多的金融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放开了对外贸易的门户,引进了大量的外汇和资本。

同时,中国央行开始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逐步引入市场化利率、制定金融管制法规、建立资本市场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现状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领域。

这些市场发展都日益趋于成熟,交易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的金融科技也在高速发展,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不管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还是互联网金融产品,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创新的服务。

在那个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一系列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组织得以成立,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NDB),它们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

不过,中国金融市场也面临不少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的金融风险。

过去几年间,一系列金融诈骗案件和投资风险事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并引起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因此,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保障金融安全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亟需努力改进的领域之一。

三、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

概括分析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概括分析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概括分析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是国民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的角度对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和概括。

一、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金融市场经过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和市场的不断推动,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不断壮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金融机构也不断壮大。

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不断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互联网金融、金融租赁、担保公司、私募基金等等。

2、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金融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具体包括上市融资、股权投资、保险、信托、养老基金等多个领域的创新。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兴起推动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些技术为金融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3、金融市场逐渐健全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和金融创新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健全。

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都在逐渐成熟。

同时,中国的外汇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也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市场化改革是指国家向市场让渡更多的经济调节权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大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金融机构体系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改革国有大型银行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为了推动银行改革,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国有大型银行吸收股份制银行混改开了绿灯。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它不仅牵涉到金融机构的设置、调整和监管,也包括了金融市场的建设和运作。

中国的金融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金融体制的现状、金融改革的过程和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中国的金融体制起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主要由央行、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组成。

央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则提供资本市场和风险管理服务。

尽管中国的金融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金融风险难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得不到充分的预防和化解。

其次,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相对较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有待加强。

此外,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和金融服务的滞后性也是中国金融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和完善监管为主要目标。

其中,金融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以及金融机构改革是最核心的内容。

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资金流动性得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拓展。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得以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的重要举措。

早期,中国的利率由央行严格管制,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开始逐步改变。

通过放开存款利率、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利率水平逐渐与市场供求关系挂钩,这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经济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流动和分配。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标题: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
引言概述:
我国金融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创新、监管体系、金融科技和金融风险五个方面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
1.1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2 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
1.3 金融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增强
二、金融产品创新
2.1 金融产品种类繁多
2.2 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推进
2.3 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
三、监管体系
3.1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3.2 监管科技应用逐步普及
3.3 监管体系对金融市场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四、金融科技
4.1 金融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4.2 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
4.3 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五、金融风险
5.1 金融市场风险多元化
5.2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亟待加强
5.3 金融市场风险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结论:
我国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继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促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深化金融改革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深化金融改革的障碍及解决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改革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金融改革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然而,深化金融改革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深化金融改革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一、金融改革的现状金融改革是一个既紧迫又复杂的改革领域。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是为了解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应对新的金融风险和挑战。

国内金融改革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房地产税试点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二、深化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一)官员体系和利益体系惯性改革靠什么来推动?需要改革的动力,需要改革者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念和坚定。

可是目前在金融改革中,一些官员和利益集团对于改革的坚定性存在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改革的动力,对改革的思路刻板,固守于“原则实施”认知和官本位思维,那么这种决策者的惯性会对改革带来很大的阻碍。

(二)传统行业的松散结构,“摆官复营”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束缚——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结构非常松散,由于市场细分化趋势明显,每个细分化领域的上下游业务的分离很明显,而改变这种标志性的经营结构,对于传统金融行业,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成本,包括重新规划组织结构、培训新型人才、重新分配资产群体等。

(三)组织架构分化与支付问题另外,中国现有金融体系中还存在许多阻碍深化金融改革的问题,比如组织架构的分化和支付问题。

产品架构不清,协同问题一直困扰金融机构发展,这也往往是拓展业务模式比较困难的原因所在。

而笨重的组织架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添了不少拖油瓶。

支付问题方面,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等越来越普及,但是用户对于这些服务的信任度还比较低,加之相关法规的缺乏,使得各类支付现象难以得到治理和加强监管。

三、深化金融改革的对策(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金融改革过程中也必须要逐渐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减少中国经济对美元汇率的依赖,实现自主稳定的货币政策,同时拓宽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良好的国际评级标准根据能极大增强人民币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让国际市场普遍承认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乃至可以适应市场变化。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不过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

以下将详细讨论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

中国的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也都显著增长。

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出口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现在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中国面临着出口市场下滑的压力。

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国内消费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亟需调整。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导致了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正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中国还面临着不平等发展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大,但一些贫困地区的发展仍然滞后。

这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推动地区发展平衡,减少贫困地区的差距。

中国还面临着金融风险的挑战。

中国的金融体系庞大而复杂,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加强监管和控制债务风险。

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确保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需要借助更加创新和持续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包括加强对内需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地区发展平衡以及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相信中国的宏观经济将会得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

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

87亿人,1。

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

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说中国的金融体系

说中国的金融体系

说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金融体系之一。

它由一系列金融机构和市场组成,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金融体系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阐述。

一、特点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包容性。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地域,金融机构需要为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不仅仅服务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致力于为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这种包容性的特点使得中国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金融需求,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国家监管的强力介入。

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受到政府的广泛监管和调控。

这种强力介入帮助中国的金融体系在经济波动时更加稳定,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政府的监管也确保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正常运行,维护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健康发展。

再次,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体现在不同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拥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市场、保险市场等多个金融市场,这些市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股票市场主要为企业提供资金,债券市场则是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吸引投资者;银行市场则扮演着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和储蓄的角色;保险市场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风险保障。

这些金融市场的相互配合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二、发展历程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型。

随后,中国成立了国有商业银行,并通过巨额贷款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在1990年代,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调控,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21世纪初,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和对策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

首先是储蓄一投资转化率。

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

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 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

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

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

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

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

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四姓名:陈松学号: 41015149(一)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 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金融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发展,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1. 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于金融机构的组织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基形成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并且在逐步完善。

到1996 年末, 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有:政策性银行3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 家、其他商业银行14 家、城市合作银行18 家; 信托投资公司244 家, 证券公司96 家, 财务公司69 家, 保险公司21 家。

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初步实现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 随着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善, 实现了与商业银行的合理分工, 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国家政策性银行已开始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改革、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推进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996 年,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继续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 加强内部管理, 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和总行对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统一调度, 向集约化经营迈出了重要步伐。

1996 年国有独资银行全部进入世界100 家大银行之列, 其他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1996 年, 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大中城市由35 个扩展到100 个, 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在按照合作金融原则进行规范, 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调整和规范中健康发展, 保险在稳定企业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和促进市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别是在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继颁布实施,奠定了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

此后又出台了担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从法律上确定和巩固了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已积累的有益经验, 从而标志着中国金融事业已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这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法律, 对于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保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对于加强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货币稳定、保障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 无疑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 金融宏观调控日益走向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 使得金融宏观调控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强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得以增强。

与此同时, 中央银行对于金融宏观调控的调控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金融宏观调控已由直接的行政调控为主逐步转向直接调控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过渡。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主要依赖信贷规模转向调控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开始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人民币币值。

中央银行对金融形势的监控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办法。

金融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以及调控方式的不断改进, 使中国自1993 年下半年以来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金融宏观调控收到了显著成效, 国民经济软着陆取得了成功4. 外汇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经过十多年的改革, 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向建立在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进而再转向建立在银行结售汇制度基础上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94 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功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年 4 月,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 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1996 年中国继续推进外汇体制改革, 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 并且提前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外汇体制改革的极大成功, 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 国际收支大为改善,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 年, 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有16 亿美元, 1993 年底增加到212 亿美元, 到1996 年底达到1050 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持有的大国。

5. 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目前, 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从货币市场来看, 中国的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

1996 年1 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开始运行, 并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自行确定拆借利率, 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目前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市场, 到1996 年末, 全年累计交易量达5872 亿元。

中国票据市场以商业汇票为主, 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1996 年全年商业汇票单方发生额近4000 亿元, 全国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3545 亿元, 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1955 亿元, 再贴现1160 亿元。

1997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办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正在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实施间接调控的重要工具。

从资本市场来看, 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 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中心、法人股票交易网络、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在内的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 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逐步完善。

到1996 年底, 中国累计发行各种国债6700 亿元, 企业债券1945 亿元, 金融债券3310 亿元; 到1996 年底, 在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共达530 家, 上市股票599 只, 上市总股本达1110. 35 亿股, 流通股本为345. 34 亿股, 市价总值达9842亿元( 1992 年仅为1048 亿元) , 到1996 年底, B 股和H 股总融资量分别达30 亿美元和49 亿美元。

根据最新统计,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已达700 多家, 市价总值达16200 亿元。

从外汇市场来看, 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为了保证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及其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 完善了规范化管理的制度。

1996 年底, 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额折合为628 亿美元。

6.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 业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1979 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首家代表处以来, 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相继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它们分布在北京、上海等23 个大中城市和海南省。

到1996 年底,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有527 家, 其中, 银行288 家, 保险公司152 家, 证券机构53 家, 信用卡机构11家, 财务公司7 家, 其它金融机构16 家; 在华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56 家, 其中, 外国银行分行131 家, 中外合资银行6 家, 外资独资银行 5 家, 外( 合) 资保险公司分公司8 家,中外合资金融公司 1 家。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其资产总额、贷款和存款总额等主要业务指标都保持了高速增长, 盈利情况良好。

到1996 年底外资银行( 包括外资财务公司) 的总资产达299. 2 亿美元, 贷款余额为194.3 亿美元, 存款余额为38. 9 亿美元, 税后帐面利润为1. 83 亿美元, 比1995年增加31% 。

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盈利率为0. 6% 。

截止1997 年 6 月底,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达540 家, 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62 家; 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达329. 6 亿美元, 贷款余额230. 8 亿美元, 存款余额39. 9 亿美元。

1996 年底,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获准在上海浦东进行人民币业务试点的外资银行名单, 从而标志着中国金融业步入实质性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目前,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等7 家外资银行已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随着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同时, 中国金融机构也逐步向海外扩展。

到1996 年底, 中国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银行、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类型的分支机构共658 个, 其中, 营业性机构630 个, 代表机构28 个。

中资金融机构中有525 个设在香港和澳门地区, 其余遍布世界各主要经济金融中心。

境外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总额已达1638. 55 亿美元, 税前总利润达14. 91 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上看, 由于受到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中国境外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世界水平尚有相当的差距。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环节,面临着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几方面。

1.金融机构主体单一且效益低下我国现有金融机构多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主体单一,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多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此外,国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产权改革步伐缓慢,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经营机制转变滞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以银行为例,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资产问题严重是制约其效益提高和良好运转的主要原因之一,2001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5.37%。

近年来,随着重要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2007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到8.05%。

银行系统内的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也存在着不良贷款率高的问题。

2.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表现在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协调。

截至2006年底,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是18:82,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资金来源里,直接融资占18%,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占82%。

过分依赖银行系统的间接金融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