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煤矿资源
![贵州煤矿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1e815bf2f18583d04864599c.png)
第二章煤炭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煤炭资源现状一、煤炭资源禀赋情形贵州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极丰硕的省份之一,煤炭是贵州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散布较广,全省88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是75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
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截止2005年末,全省共发觉煤矿区或井田331处,累计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储量万吨,基础储量万吨,资源量万吨。
贵州省是一个多时期的聚煤区,煤炭资源产出地质层位多,有下石炭统旧司组、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吴家坪组、宣威组)、长兴组、上三迭统把南组、火炬冲组、二桥组及上第三系等,其中以晚二叠世龙潭期-长兴期的煤最为重要,其散布广,大致在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之西为省内的富煤区,该线以东为我省少煤区或缺煤区。
全省共划分为九个煤田,即六盘水煤田、兴义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黔西北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东南煤田、黔南煤田,煤炭资源要紧散布在六盘水、织纳和黔北三大煤田中(约占86%以上)。
贵州为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川基地的组成部份,有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普兴矿区、六枝矿区等6个矿区。
2006年1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第1号“关于设立第二批煤炭国家计划区的公告”,设立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为煤炭国家计划矿区。
二、煤炭资源特点(1)散布相对集中全省煤炭资源散布相对集中,90%以上的资源散布于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以西地域,烟煤散布在六盘水市及黔西南州普安等地,无烟煤要紧散布在毕节地域及遵义市桐梓仁怀习水等地,形成优质煤炭资源集中连片散布,大中型矿床也相对集中的地域优势,而省的其他地域那么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少,为煤质欠佳的少煤区或缺煤区(表2-1)。
表2-1 贵州省煤炭资源地域分布(2)煤层埋藏较浅贵州含煤地层多为袒露型和半袒露型,氧化带浅,地下水要紧为裂隙水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顶板稳固性中等,利于勘查开发。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2ca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4.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地之一,煤炭产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毕节、黔南等地。
其中,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是贵州省主要的煤种。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庞大,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贵州省煤炭市场现状当前,贵州省煤炭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和价格波动的特点。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市场在贵州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结构问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贵州省煤炭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3.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3.1. 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未来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贵州省煤炭市场将受益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3.2. 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品种,这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贵州省的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等煤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可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为贵州省煤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3. 优化煤炭行业结构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快优化煤炭行业结构的步伐。
通过推进煤炭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贵州省煤炭市场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3.4. 重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是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3.5. 增加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宽贵州省煤炭产品的市场渠道和出口份额。
《贵州煤炭资源》课件
![《贵州煤炭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7573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d.png)
开发方式和技术
地下开采:适用于深层煤 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煤层气开发:利用煤层气 资源,提高煤炭利用率
智能化开采:提高开采效 率,降低人工成本
露天开采:适用于浅层 煤层,成本低,效率高
洗煤技术:提高煤炭质 量,降低污染
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 附加值,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开采:注重环境保 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项目:包括 煤矿开采、煤炭洗选、煤化工、煤电一 体化等。
产业链和产品
产业链: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等环节
产品:原煤、精煤、焦炭、煤化工产品等
应用领域: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 产业链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煤炭 产业转型升级。
Part Five
贵州煤炭资源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概 况
03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特
点
05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04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开 发利用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智能化开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清洁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 产业链延伸: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
政府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投资环境: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技术支持: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引进 市场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32a4e86b58fafab069dc02ba.png)
贵州煤炭资源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
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
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35亿吨,经长年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
保有资源储量仅少于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
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煤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左右。
而且潜力大,现开采占用不足保有资源储量总数的12%,丰富的资源可以保证贵州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长期需要。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
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不仅充分满足本省对煤炭的大量需要,而且为支持江南缺煤、少煤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煤田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
煤田位处省的西部,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
该煤田早有发现,明代已有发现和采掘利用的文字记载。
通过长期的勘查与研究,尤其是经1964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
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贵州省煤炭资源详情
![贵州省煤炭资源详情](https://img.taocdn.com/s3/m/4513860ede80d4d8d15a4f4a.png)
贵州煤炭资源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
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或煤矿)。
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记载。
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
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
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
可采煤层2-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23m间。
煤的可选性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12%,全硫多在0.3-1.5%间。
历年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井,该煤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产区。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
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主要分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
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
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4层,可采厚度多为2-7.5m。
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
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0.51-1.0%的达167.3亿吨,1.01-1.50%的有67.6亿吨。
探明的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
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大中型火电厂用煤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和优质无烟煤出口的重要基地。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e97930d02020740be1e9bc7.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一、概况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
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
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
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
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
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
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
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
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
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
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
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
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
总厚0—300余米。
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
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
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
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
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4c27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f.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市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一、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贵阳、安顺、遵义等地,以贵阳煤田和遵义煤田最为丰富。
贵州省的煤炭储量约为600亿吨,占全国的约2%。
煤炭品种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
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现状1. 供需情况贵州省煤炭行业供需形势较好,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对煤炭的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贵州省的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较大。
2. 产能和产量贵州省的煤炭产能和产量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的煤炭产量为2.5亿吨左右,产能较为充裕。
但是,由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以及贵州省的煤矿资源质量相对较差,煤炭产量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3. 价格走势贵州省煤炭价格受到供需关系、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贵州省煤炭价格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但是,在国家对煤炭产能进行整顿和减少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
4. 市场竞争格局贵州省煤炭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
国有企业在煤炭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较大的产能和销售网络,同时也受到行业政策的支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煤炭行业中不断崛起,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三、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1. 变革与调整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贵州省煤炭行业将面临产能减少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煤电联营、煤电分离等政策将推动贵州省煤炭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 新能源发展贵州省煤炭行业将积极发展新能源,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烯等。
利用贵州省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 优化营销网络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优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c52c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贵州省作为一个多山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贵州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市场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贵州省煤炭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一、煤炭资源丰富贵州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褐煤,占据全国无烟煤储量的6%和褐煤储量的2%。
其中,无烟煤储量为49.1亿吨,褐煤储量为8.6亿吨。
煤质优良,无烟煤低灰低硫,适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褐煤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此外,贵州省的煤炭还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开发利用较为便捷,也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环保政策和清洁能源政策的影响下,无烟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而贵州省煤炭的质量优良,能够满足清洁能源政策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煤化工等相关行业也将对煤炭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为贵州省煤炭产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契机。
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贵州省煤炭行业获得了政策支持,政府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大,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例如国家提出的“煤改气”政策,将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从而提高贵州省无烟煤的市场需求。
此外,贵州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炭行业的扶持政策,如加大煤炭采掘力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煤炭加工项目等,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煤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些都为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c374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6.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作为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一直都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煤炭行业市场环境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快速,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贵州省煤炭行业的现状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黔南、黔东南和黔西南地区,预计储量约为200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为70亿吨。
煤炭行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GDP中的占比和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10%。
然而,近年来,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
虽然我省煤炭产量逐年递增,但由于国内煤炭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导致贵州省出售的煤炭价格低,远远低于国内其他主要产煤省份的平均价格。
2、环保压力加大。
在环保政策的驱动下,煤炭行业想要在产业发展中立足,必须从严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加大节能降耗和减排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3、技术更新升级。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炭行业也不断加快技术的更新和升级,尤其是煤炭的清洗、提纯等领域,要求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能和业绩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1、客观市场需求较低,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现状便是供过于求,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煤炭价格较低,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外部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滑。
国外煤炭的进口使得国内市场需求日益下降,以进口量最大的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地,在这个原材料大国,煤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生产成本和质量都领先全球。
3、环境保护要求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配合严格的环保政策,煤炭企业将在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等方面发挥新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新的竞争优势。
三、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1、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高自身技术含量和产能,增强市场的竞争优势。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610bb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b.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1. 背景介绍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煤炭是贵州省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2. 煤炭资源情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东南三个地区。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逐渐增加。
其中,黔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产量也占据贵州省总产量的大部分。
3. 市场规模和需求情况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该市场主要包括煤炭生产、销售、运输和加工环节。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长,涵盖了工业、建筑、能源等各个领域。
4. 煤炭产业结构贵州省煤炭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从传统的小矿井向大型煤矿和现代化煤炭企业转变。
同时,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煤炭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5. 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
此外,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倡导也为贵州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6. 挑战和问题贵州省煤炭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供应过剩现象较为突出,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7.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贵州省煤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政策的支持,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和品质将得到提升。
同时,煤炭行业将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
8. 总结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良性循环。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17bb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b.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
其中,煤炭资源是贵州省的重要资源之一。
煤炭市场环境分析对于了解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优化布局和制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经济环境分析贵州省具有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升级。
然而,由于贵州省煤炭资源的比较丰富,煤炭行业仍然是贵州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煤炭行业对贵州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政策环境分析针对煤炭行业,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贵州省鼓励煤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清洁煤矿建设,加大煤矿企业的环境保护力度等。
3. 市场需求分析贵州省煤炭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能源行业。
虽然在新能源的发展推进下,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贵州省和周边地区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
另外,煤炭还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村能源供应,市场需求仍然比较稳定。
4. 竞争环境分析贵州省的煤炭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一方面,来自其他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的竞争对手是贵州省煤炭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煤炭市场面临来自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竞争压力。
5.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煤炭行业在贵州省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一些机遇。
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发展对煤炭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煤炭洁净利用的推广,煤炭行业仍有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可能会逐渐被调动和合理利用,更加注重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结论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环境分析显示,尽管面临竞争和挑战,但贵州省的煤炭行业仍然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煤炭企业的创新举措将有助于推动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贵州省的煤炭企业积极跟随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煤炭洁净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贵州煤炭资源》课件
![《贵州煤炭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6133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3.png)
露天开采
综采技术是贵州煤炭开采的主要技术 之一,可以实现采煤、运煤、支护等 作业的机械化。
露天开采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地表 有覆盖层的情况,贵州部分地区采用 此方法进行开采。
炮采技术
炮采技术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煤层赋存不稳定的情况,贵州部分煤 矿采用此技术。
煤炭市场现状
产能过剩
近年来,贵州煤炭产能过剩问题 逐渐凸显,市场竞争激烈。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农村 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如公路、 铁路、电力等,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
推动城市化进程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贵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土壤修复
采取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等措 施,修复受损土地,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采取生态 补偿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开采
绿色开采技术
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
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 源循环利用,降低能耗
和资源消耗。
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 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
黔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遵义市和铜仁市,黔中地区以贵阳和安 顺为中心,煤炭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黔西地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和六盘 水市。
煤炭资源储量
01
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
2020年底,全省煤炭资源储量达
到35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约为
150亿吨,预测储量约为200亿吨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e71f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c.png)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加工、销售等行业也相对发展。
本文将从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的角度,对该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贵州省煤炭行业现状目前,贵州省煤炭行业主要分为煤炭采选、加工和销售三个领域。
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黔南、黔西南和毕节四个地区。
其中,遵义市是贵州省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占全省煤炭储量的50%以上。
而整个贵州省的煤炭资源总储量超过50亿吨,位居全国煤炭资源排名第13位。
在采选方面,主要采取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其中,露天煤矿数占全省煤矿总数的八成以上,但井下开采煤炭品质更好。
在加工方面,主要以洗煤和焦炭为主。
而在销售方面,主要通过煤制品和煤电联营等方式进行销售。
另外,贵州省也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环保能力。
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国家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清洁能源的占比逐渐增加。
贵州省将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其次,煤炭加工和销售的环节将逐渐得到加强。
贵州省将支持煤炭企业加强洗煤、化工、新材料等加工领域,同时提高附加值。
在销售方面,贵州省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外,煤炭行业的重组和兼并将进一步加强。
贵州省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重组和兼并,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效益。
同时,也将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企业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
三、贵州省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政策的引导,贵州省煤炭行业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开采方式亟待改变。
目前贵州省的煤炭开采大多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这种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贵州省应该积极推进井下采煤等绿色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c72b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2.png)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重大影响。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了解和掌握其能源资源状况以及能源消费情况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规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贵州省的能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贵州省的能源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能源资源概述(一)煤炭资源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据统计,贵州省的煤炭储量达到X 亿吨,其中大部分集中在XX地区。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贵州省煤炭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二)水能资源贵州省拥有众多河流和水电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之一。
根据调查,贵州省目前拥有X个大型水电站和XX个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X万千瓦。
水电资源的利用不仅为贵州省提供了丰富的清洁能源,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新能源资源贵州省在新能源资源方面具备较大潜力。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了多个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尤其以XX地区的风能和日照较为丰富。
此外,贵州省还拥有较多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如农作物秸秆和木材废弃物等。
这些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
三、能源消费情况(一)工业用能贵州省的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工业用能量相对较高。
根据调查数据,工业用电占贵州省总用电量的XX%。
煤炭在工业用能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水电和新能源的比例逐渐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贵州省的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照明、取暖和烹饪等方面。
据统计,居民用电量占贵州省总用电量的XX%。
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方面,贵州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的能源供应不稳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
(三)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
贵州省的交通运输能源主要依赖汽油和柴油。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运输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贵州矿产产业情况汇报
![贵州矿产产业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fa48d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8.png)
贵州矿产产业情况汇报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包括煤炭、铅锌、锰、硒、铝土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矿产产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将对贵州矿产产业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贵州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遵义、毕节等地。
煤炭产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贵州的铅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铜仁、黔西南等地,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提升当地的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贵州的锰矿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铜仁、黔西南等地。
锰矿产业是贵州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的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硒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遵义等地,硒矿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当地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再次,贵州的铝土矿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等地。
铝土矿产业是贵州省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贵州还拥有一定规模的金属硅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黔西南等地,金属硅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当地的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看,贵州矿产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类矿产资源的丰富储备为贵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矿产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矿产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共同努力,为贵州矿产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煤矿评估
![贵州煤矿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fe699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e.png)
贵州煤矿评估贵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矿资源大省之一,在全国煤矿供需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贵州煤矿资源,对贵州煤矿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煤炭储量、资源品质、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等方面对贵州煤矿进行评估。
首先,贵州煤炭储量丰富。
根据煤炭资源评价结果,贵州煤炭储量约为160亿吨,位居全国第十位。
其中,贵州煤的储量以冶金煤为主,约占总储量的80%以上,有利于满足国内外高炉用焦煤的需求。
此外,贵州煤还包括烟煤、热煤和炼焦煤等多种品类,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贵州煤炭资源品质较高。
贵州的煤炭主要分布在红山组和晚霞组,这两个地层的煤炭含矿率高、煤质好、易开采。
其中,冶金煤的挥发分低、固定碳高,具有良好的焦化性能,热值较高。
煤矿资质较好,为加工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然后,贵州煤炭资源分布广泛。
贵州煤矿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毕节市、安顺市和遵义市等地,同时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等地。
其中,毕节市的煤矿资源储量最大,占贵州总储量的近40%。
贵州煤炭资源的分布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
最后,贵州煤炭资源具备开发潜力。
当前,贵州煤炭资源的开采率还较低,部分煤矿尚未投入生产,存在较大的开发潜力。
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贵州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贵州煤炭资源的价值将得到充分发挥。
贵州政府对煤炭资源开发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快了贵州煤炭资源的开发进程。
综上所述,贵州煤矿评估结果显示,贵州煤炭储量丰富,资源品质较高,分布广泛,具备开发潜力。
在未来,贵州可以通过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8ee54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本文旨在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将介绍煤炭市场的背景和重要性;其次,将分析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以及价格趋势等因素;最后,将讨论市场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机会。
2. 背景贵州省是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煤炭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资源,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至关重要。
因此,煤炭市场的发展对于贵州省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较大,市场内存在多家大型矿山和煤炭企业。
供需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工业和居民需求、政府政策以及进口和出口等。
市场供给主要来自本地矿山和进口煤炭,而需求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
4. 价格趋势分析煤炭价格在贵州省市场中具有一定波动性。
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煤炭品质、运输成本和政策调控等。
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根据需求变化来灵活调整价格。
5. 市场挑战与发展机会贵州省煤炭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如环保压力、能源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等。
为了疏解煤炭过剩产能,贵州省也在推动煤矿兼并重组等结构性调整措施。
但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如通过提高煤炭质量、拓展煤炭产品的多样性和开发清洁煤技术等。
6. 结论综上所述,贵州省煤炭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企业和政府需要紧密合作,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字数:213)。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7c4d5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调研报告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本报告将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一、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贵州省的煤炭储量约为120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60亿吨。
贵州省的煤炭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南两个地区,占据了整个省份煤炭资源的大部分。
二、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现状目前,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黔西南地区。
该地区的煤炭开采技术相对成熟,采煤规模较大。
然而,由于贵州省的地理条件复杂,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采煤难度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开采。
三、贵州省煤炭资源的优势虽然贵州省的煤炭开采面临一些困难,但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贵州省的煤炭质量较高,主要为无烟煤和贫瘦煤,具有较高的热值和低的灰份,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电力发电。
其次,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
四、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目前,贵州省的煤炭主要用于供热和工业生产。
然而,由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煤炭消费量相对较低,一部分煤炭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由于贵州省的环保意识提高,对于传统煤炭的消费量有所下降,煤炭需求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景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贵州省的煤炭资源有望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首先,可以加强煤炭勘探工作,寻找新的煤炭储量。
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可以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煤炭勘探工作,寻找新的煤炭储量。
2.提高煤炭采矿技术水平,降低采煤成本,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3.加大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4.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e4b9be669dc5022abea0002.png)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一、概况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
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
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
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
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
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
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
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
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
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
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
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
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
总厚0—300余米。
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
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
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
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
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8f16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6.png)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贵州省是中国的煤炭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本文将针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潜力和发展方向。
2. 贵州省煤炭市场现状2.1 煤炭生产情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黔北和黔东南地区。
截至目前,贵州省煤炭产量稳定且逐年增长,主要用于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
2.2 煤炭消费情况贵州省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领域。
城市居民使用煤炭作为冬季采暖的主要能源,工业领域则主要用于发电和原料加工。
2.3 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当前,贵州省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过剩产能。
由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供应量在逐渐减少,但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
3.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需求分析3.1 城市煤炭需求贵州省主要城市的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季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采暖能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市场对高质量、低污染的煤炭需求逐渐增加。
3.2 工业煤炭需求贵州省的工业煤炭需求主要用于发电和原料加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煤炭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同时,由于环保压力的增加,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为替代煤炭的新能源提供了机会。
3.3 农村煤炭需求贵州省农村地区的煤炭需求主要用于家庭生活燃料和农村工业生产。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及城市和工业区。
然而,农村地区的煤炭需求仍然存在,且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4. 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前景4.1 机遇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面临一些机遇。
首先,新能源政策的推动,清洁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贵州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对煤炭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动力。
最后,农村地区煤炭需求的增长潜力也不能忽视。
4.2 挑战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和工业领域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将对煤炭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带来替代煤炭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 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炭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 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炭主要分 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 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 ~ 4层, 可采厚度多为2 ~ 7.5m。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 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 0.51 ~ 1.0%的达167.3亿吨,1.01 ~ 1.50%的有67.6亿吨。探明的 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 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 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 大中型火电厂用煤炭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 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炭和优质无 烟煤炭出口的重要基地。
织纳煤田 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 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 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 或煤矿)。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 记载。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 本查明了煤炭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 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 交互相沉积矿床。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 好。可采煤层2 ~ 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 ~ 23m间。煤的可选性 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 ~ 12%,全硫多在0.3 ~ 1.5%间。历年累计 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以丰富的资源为依 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该煤 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炭产区。
遵义市煤炭资源
遵义市的煤炭资源总赋存量,与省内各地州相比,仅次于六盘 水市与毕节地区而居笫三位,呈西富东贫的分布状态。全市在1500 米深度以上的煤炭资源总赋存量在26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50.4 亿吨。全市共有四大煤田,各煤田探明储量占总赋存量的比例如下: 位于北西部的桐梓煤田29.17%,位于中南部的遵义煤田2.54%,位 于中北部的道真煤田1.58%,位于东侧的凤冈煤田3.97%。从上述情 况可知:桐梓煤田的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其他3个煤田的地质 工作程度都很低。 本市煤炭的灰、硫含量大致是西低东高,如习水县马临、仁怀 县茅坝一带,灰份含量一般在10%左右,硫多数小于0.5%,属低灰、 特低硫优质煤类。而在川黔铁路线一带及以东地区,灰份含量达 25%或更高,属中灰-富灰煤;硫的含量达4%或更高,为富硫-高硫 煤。 全市煤种分为有烟煤与无烟煤两大类。所有煤种中,变质程度 最低的是肥煤;最高的是无烟煤,它们多分布于焦煤的外围。从储 量占有数来看,本市以无烟煤为主,其次为贫煤、瘦煤,再次焦煤、 肥煤。焦煤、肥煤主要用来炼焦,无烟煤主要用作动力、煤气化、 发电等。
贵州含煤地层特征
一、 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 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 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含石煤总厚10 ~ 20余 米,发热量1.6 ~ 4MJ/kg,个别可达12MJ/kg。常伴生磷块岩及钒、 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 ~ 992米,一般200 ~ 500米。 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 荔波等地。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威宁、荔波、 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 ~ 10层,可采1 ~ 2层,厚1.2 ~ 1.5米。煤种:瘦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 普遍沉积。总厚0 ~ 300余米。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 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 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 ~ 50米,含煤0 ~ 7 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 ~ 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为 气煤-无烟煤。
贵州煤炭资源及煤田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炭海”著称。贵州 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炭、缺煤炭区外,省内各地多 有产出。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炭。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 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全省煤 炭种类多,煤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 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 煤炭占有相当比重。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35亿吨,经长年开采消耗后保 有储量529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仅少于 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 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尤其是可供开发利 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左右。而且潜力大,现开采占用 不足保有资源储量总数的12%,丰富的资源可以保证贵州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 煤炭的长期需要。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成为贵州矿业之最。煤炭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 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不仅充分满足本省对煤炭炭的大量 需要,而且为支持江南缺煤、少煤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煤田 六盘水煤田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 的炼焦用煤炭生产基地。煤田位于本省的西部,主要分布于盘县、 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该煤田早有 发现,明代已有发现和采掘利用的文字记载。通过长期的勘查与研 究,尤其是经1964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 炭的赋存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 利用的资源储量。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 积矿床。全煤田产出煤炭层多,厚度大,煤炭质较好。有可采煤炭 层1~27层,一般5 ~ 10层,可采厚度最大逾44m,一般12 ~ 15m。 盘县与水城煤炭质优,是全省低硫优质炼焦煤炭的集中产区。经多 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150亿吨,占全省总量的28%,其中炼焦 用煤炭90亿吨,占贵州炼焦用煤炭总量的85%。以丰富的资源为依 托,通过不断建设,已建成贵州、也是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炭生产基 地,全省国有重点煤炭矿,几乎所有大中型矿井都集中在该区。
川、滇、黔P2煤系分布图
五、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 ~ 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 北及贵阳地区。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一) 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 ~ 80层,可采0 ~ 4层,厚0 ~ 5米。中灰、富硫-高硫;气煤-肥煤。 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页岩,一般无可采 煤层。六枝郎岱本组厚334米。 六、新近系翁哨组:保存不全,可见厚度60 ~ 212米。分布于 旋秉翁哨、盘县平关、威宁水中等地,陆相含煤沉积,含褐煤1 ~ 11层,可采1 ~ 8层,最厚达30余米。灰分39.91%,硫分3.21%。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理坐标:东京104°-109°北纬 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 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 分属长江、珠江水系。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 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贵州省煤炭资源分布 较广,全省86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有74个,含煤面积 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以上,划分为20个煤田。但 在 全省9个煤田中,六盘水、织金、纳雍和黔北三大煤田煤炭资源 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6%。 贵州省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 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499 亿吨(2003年省矿产储量简表),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1920 亿吨。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 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 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 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
四、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总厚53 ~ 852米,一般213米 (修文) ~ 439米(格目底)。除黔东南一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 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 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含 煤0 ~ 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 ~ 41层(格目底),煤厚 0.5 ~ 34.1米。 (一)陆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 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一般含煤40 ~ 50余层, 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 ~ 32米。煤质:中灰、 低硫~中硫。煤种:气煤~无烟煤。 (二) 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 一线以西。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 递增。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 含煤8 ~ 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多为中灰、中~高硫煤。 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三) 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 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含煤 1 ~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为中灰、富~高硫煤。煤种:肥煤贫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