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第六章教案

马克思主义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教案)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四、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第二节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三、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节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强大杠杆一、科学技术的特征和功能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那么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觉地投身于人民群众改造世界伟大实践活动之中。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包括多因素、具有多层次的综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终;它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构成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发展变化情况也不一样,其中,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它处在经常不断地发展变革的过程中。

在生产力的系统里,通常是生产工具先发生变化,而后其他要素也跟着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也经常发生变化,但同生产力比较起来,生产关系的系统则是相对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阶级⾰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

(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汇编)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汇编)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并以中外史实为例,谈伟大人物和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第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第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五、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两对基本矛盾及其所联结的三个方面,是以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为中介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又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

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其实际内容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这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关系为中介,上层建筑为逻辑终点,表现出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根据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合生产力进展的规律进行的,即转变不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进展的生产关系,稳定基本适应生产力进展的生产关系,并改革其具体形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进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进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互相联结、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进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表达了人类社会进展的最一般规律。

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作过经典式的表述。

列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并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进展受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或影响。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对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进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始终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在生产方式进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状况。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也是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只有人类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社会动力作用。

然而不是所有实践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才具对社会的进步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必然引起革命阶级与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可以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第三、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形式,它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中,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直接动力1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

2社会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忠,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产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

其次,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它构成了社会精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实践等其他社会生活的基础,并推动着后者的运动和发展。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第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和变化,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虽然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不能超出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范围。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由此引出了生产力标准问题。

掌握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和意义。

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两年的试题中不多,现在就要注意了。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2正确!是在学习政治吗?具体如下,引自中科院党建学习园地::cas.ac.Dir/2001/08/10/0284.htm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程序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阶向高阶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程序。

第6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第6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奴隶阶级 政治斗争 农民阶级 思想斗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经济斗争
斗争的基本形式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作用的具体体现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突出地表现 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表现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3)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 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
巴黎公社起义
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
十 月 革 命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
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列宁:“马克思主义 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 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 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 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 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辩证运动
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 辩证运动
决 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
决 定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 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6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和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 由什么力量推动的?是精神的力量,还 是物质的力量?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 ……
马克思主义认为,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是一个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具体案例:案例: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见英国议会君主制)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6条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

1839年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成人自考2016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成人自考2016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2)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2)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类社会发展是⾃然历史过程。

⼈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是指⼈类社会也像⾃然界⼀样,是⼀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其内容主要是: (1)⼈类社会同⾃然界⼀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它是⾃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的物质世界的⼀部分。

(2)⼈类社会同⾃然界⼀样,也是⼀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产⽅式。

⽣产⽅式的⽭盾运动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

(3)⼈类社会同⾃然界⼀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类社会从低级向⾼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2.简述⽣产⼒和⽣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l)在⽣产⽅式的⽭盾统⼀体中,⽣产⼒决定⽣产关系,⽣产关系对⽣产⼒具有反作⽤,⼆者之间存在着⾃始⾄终的⽭盾运动。

(2)⽣产⼒决定⽣产关系表现在: ⽣产⼒的性质和⽔平决定⽣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产⼒的发展决定⽣产关系的变⾰。

(3)⽣产关系对⽣产⼒的反作⽤表现在: ⽣产关系适合⽣产⼒状况则促进⽣产⼒发展; ⽣产关系不适合⽣产⼒状况则阻碍⽣产⼒发展。

(4)⽣产⼒与⽣产关系的相互作⽤构成了⽣产⽅式及其⽭盾运动。

其中,⽣产⼒是⽣产⽅式的内容⽅⾯,是活泼易变的,⽣产关系是⽣产⽅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因⽽⽣产关系与⽣产⼒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产⽅式从低级向⾼级的不断发展。

(l)在⽣产⽅式的⽭盾统⼀体中 (2)⽣产⼒决定⽣产关系表现在 (3)⽣产关系对⽣产⼒的反作⽤表现在 (4)⽣产⼒与⽣产关系的相互作⽤构成了⽣产⽅式及其⽭盾运动。

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在社会形态的⽭盾统⼀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始⾄终的⽭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点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产 力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产 关
的 发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系 的
展 变
铁器
封建社会
变 革
化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真舒服!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三、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的意义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铁器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 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 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 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题目: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文化教育
答案:A
[解题指导]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

不仅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还经常从不同侧面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应很好掌握。

扩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解答题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解答题复习题

二、简答题●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不断进步,就是这两种矛盾互相作用的结果,社会形态在矛盾中进步,在解决矛盾中完善。

3.生产力、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就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①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上说,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简述马克思主义具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

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 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 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 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由基本适合 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循环 过程。 3.理论意义 (1)这规律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根 源的一把钥匙。 (2)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方针、政 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第二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无论 政治的或思想的上层建筑,它们都产生于 或根源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生产力
真舒服!
生产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三、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的意义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 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客观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 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 础服务,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 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排除异己”。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 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 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 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 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铁器
封建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由基本 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 适合的循环过程。 3.意义: (1)这是人类社会一条客观的普遍规律 (2)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战略、策略、方针 和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3)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
第三节两大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性质和变化发展。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通过 为经济基础服务实现的。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 其次,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 再次,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 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 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 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 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 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第二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四节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包括多因素、具有多层次的综 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 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 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并贯穿于 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 建筑
适合
经济 基础
不适合
适合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适合
经济基础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阻碍 作用 生产力
(三)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的意义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 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客观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 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 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那么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是本章 所要揭示的内容。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于 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构成了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人类社会发 展的动力系统,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觉投身于人民 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活动中。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生产力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