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分析小儿白血病患儿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PICC护理的的价值。方法对30例应用PICC及PICC护理的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应用PICC及PICC护理后患者行为能力评分的改善及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接受PICC及PICC护理后各项行为能力评分均较接受PICC及PICC护理前明显改善,且具统计学意义(t=-5.023,P=0.000;t=-4.061,P=0.000;t=-6.255,P=0.000;t=-5.216,P=0.000)。同时共有4例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分别为静脉炎1例,脱管1例,局部出血1例,局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3.33%。所有发生PICC并发症患儿均可见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PICC及PICC护理可显著改善白血病患儿的行为能力,且并发症低。

标签:中心静脉置管;小儿;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是由于骨髓内大量增殖的异常原始细胞抑制了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的疾病,本病可继发肝、脾肿大,并可出现贫血、出血及感染等而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其主要治疗方式仍为化疗治疗。在化疗化疗中常规的外周静脉置管需反复穿刺,不但增加了患儿穿刺的痛苦,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我科近年来在小儿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应用在PICC,并给予PICC护理,明显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30例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化疗治疗者,所有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白血病,且年龄在2~14岁,并经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6.36±0.7)岁;病程1~3年,平均(1.35±0.71)年。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8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5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4例,慢性非淋巴性白血病3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参照患儿体表面积及体重给予3~4种化疗药物联合化疗治疗。

1.2 PICC置管所有患儿PICC置管部位均为肘部,依患者个体不同选取合适长度的PICC导管,置管前,嘱患儿置管侧上肢屈曲90?,严格消毒,经肘部浅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肘正中静脉,在成功进针并见回血后,将针芯撤出,应用肝素盐水封管,并将PICC固定。

1.3 PICC护理患儿在接受PICC后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导管护理在内的PICC护理。首先于行PICC置管前向家长及患儿耐心接受行PICC的必要性、优点、用途及操作流程,耐心解答家长和患儿的问题,缓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压力。其次,在行PICC置管时,通过向患儿沟通,通过其喜欢的人和事情,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随后在成功将PICC导管置入后,向患者及患儿交代PICC注意事项,避免患儿活动量较大及避免患儿置管部位受污染物感染。

1.4观察指标对所有患儿在接受PICC及PICC护理前及应用3个月后对患

者的健康行为能力进行评分,评定依照生活方式量表Ⅱ进行。对比患者前后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以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及压力调节为观察项目。同时统计患儿在3个月的时间内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分析,各项健康行为能力评分以x±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患者接受PICC及PICC护理后各项行为能力评分均较接受PICC及PICC护理前明显改善,且具统计学意义(t=-5.023,P=0.000;t=-4.061,P=0.000;t=-6.255,P=0.000;t=-5.216,P=0.000),见表1。

2.2 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所有30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分别为静脉炎1例,脱管1例,局部出血1例,局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

3.33%。所有发生PICC并发症患儿均可见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3讨论

化疗虽为小儿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免疫抑制等显著的药物副作用[3],患儿常无法耐受。而单纯应用外周静脉穿刺行化疗治疗,同时也增加了患儿穿刺的痛苦并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化疗治疗效果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PICC是通过将质地极柔软的水性硅膠导管置入静脉血管中,其对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损伤极小[4]。虽然应用PICC同样存在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是通过严格规范PICC置入操作及给予合适的PICC护理可有效的降低PICC导管置入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PICC导管植入后对护理的要求较高,其不但需要有专业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行PICC后积极配合能力较差,故在儿童中应用PICC后对护理的要求更高。为解决患儿配合能力较差的问题,我院采取在小儿白血病行PICC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向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疏导,降低了患儿的心理负担。

本文结果显示:患者接受PICC及PICC护理后各项行为能力评分均较接受PICC及PICC护理前明显改善,且具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应用PICC及PICC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各项行为能力。同时在所观察的患儿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分别为静脉炎1例,脱管1例,局部出血1例,局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3.33%。所有发生PICC并发症患儿均可见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可见:PICC及PICC护理可显著改善白血病患儿的行为能力,且并发症低。

参考文献:

[1]刘砺萍,叶笑.浅谈两种静脉穿刺术在白血病化疗中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09,30(2):133.

[2]秦丽霞,辛翠娟,白丽敏.白血病患儿的人文化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4):1210.

[3]刘萍.白血病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91-93.

[4]林丽珍,方元英,吕敏.前馈控制在行PICC置管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6(10):263-264.

[5]尹小红.PICC在60例小儿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9,14(30):1413-1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