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_富集培养_纯化和菌种鉴定及净化水质的研究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_富集培养_纯化和菌种鉴定及净化水质的研究
到培养液完全呈红色、 深红色、 橙色或绿色为止。
对照不加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1* +
球形红假单胞菌净化水质的能力见表 +
表+
加入量
!* #* ! 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采 用分离培养基,把生长良好的富集液适当稀释,在厌
形态基本一致, 纯化工作才结束。菌株做鉴定备用。
#) 5) # 光合细菌富集 富集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光合 细菌所用培养方法不完全相同。 首先, 取 %" : #"" 克生
长光合细菌的土壤, 灭菌后装入玻璃量筒内, 再加入采 集的样品水。 根据欲要分离的不同光合细菌选用上述相同的培 并与土壤搅拌均匀, 然后加流体 养基 #"" : !"" 毫升, 石蜡隔绝空气, 造成厌氧的环境。 在 !% : 5%; 温度下,用 % """ : #" """ 勒克斯的 光照强度进行光照培养 ! : < 周 $ 生活在海水中的菌株 光合细菌在 生长较缓慢, 需要培养 # : 5 个月 & 。这时,
表.
组份
多菌种净化水质效果
%2+ / 毫克 3 升 0 !#, *" #*, "1 #-, -# 氨氮含量 / 毫克 3 升 0 #, #" ", -# ", .1 亚硝酸盐 / 毫克 3 升 0 ", -$ ", 1" ", )(
", #1 毫 克 3 升 , 至 试 验 !" 天 后 升 至 ", (1 毫克 3 升,而试验池至 !" 天后氨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一.实验目的:在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改善水质的能力,而且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并能促进水产品的生长繁殖,故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分离得到高效的净化水产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对我国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待分离材料:取养殖池塘底污泥(或者学校东湖池底污泥)(2)培养基: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乙酸钠:3.0g,丙酸钠:0.3g,NaCl:0.5g,NH4Cl:1g,七水硫酸镁: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0.05g,四水氯化锰:0.003g,七水硫酸铁:0.005g,酵母膏:0.1g,蛋白胨:0.01g,谷氨酸:0.2*10-3g,无菌水:1000ml,琼脂:20g,pH:7.2~7.4,121摄氏度高压灭菌30min。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取污泥10 g,装入500 mL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e, 3 000 lx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 d,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1mL,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滚管法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2)细胞色素光谱吸收峰值测定方法培养物离心后洗涤,将细胞悬浮于60%的蔗糖溶液中,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范围为340~1 000 nm。

(3)生长量的测定为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光照、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物生长量的差别,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物D660 nm值。

(4)光照度对菌株生长影响的测定将已接种的光合细菌培养液于温度30摄氏度,光照强度分别为2 000、3 000、4 000、5 000 lx下培养3 d,每组3管,用722S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物菌液光密度D660 nm(用培养初刚接种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的细菌,其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对于光合细菌的研究,其培养条件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一、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生长速率。

在过高的光照强度下,光合细菌会受到光损伤,从而影响其生长和代谢。

而在过低的光照强度下,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生长速率也会受到限制。

2. 温度温度是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光合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般来说,光合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3. 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是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光合细菌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但是过高的氧气浓度会影响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影响其生长和代谢。

4.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代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光合细菌对培养基成分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光合细菌需要含有充足的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的培养基。

二、优化方法1. 光照强度的优化光照强度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距离、光源的强度和光照时间等方式进行。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的最佳范围为5000-10000lx。

2. 温度的优化温度的优化可以通过调节培养箱的温度和通风量等方式进行。

一般来说,光合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3. 氧气浓度的优化氧气浓度的优化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方式进行。

一般来说,光合细菌需要适量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4.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浓度等方式进行。

不同的光合细菌对培养基成分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实例以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为例,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为5000-10000lx,需要适量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培养基需要含有充足的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摘要:从南湾水库大坝下层水域取水样获得一株光合细菌。

采用多种培养基分离方法分离出纯培养物。

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和亚显微观察。

于不同条件下培养后分别测定光密度和生长曲线。

实验证实分离到的菌种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关键词:生长曲线;沼泽红假单胞菌;光合细菌The separation and culture and identified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bstract:A strain sample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was got from the lower water in South Bay Reservoir. using a variety of separation methods to get pure cultures. It was cultured with various medium to culture the pure strains.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graphs and microscope were observed of the strain. The optical density (OD) and the growth curve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train was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Keywords:Colony and cell; Growth curve;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引言光合细菌由于碳、氮代谢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的独特性和其生理类群的多样性, 而被大量关注。

多年来, 光合细菌一直被作为研究光合作用以及生物固氮作用机理的重要材料。

筛选光合细菌实验报告

筛选光合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2. 熟悉光合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3. 提高微生物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合细菌是一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们能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光合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光合细菌培养基(PSB培养基)- 琼脂- 生理盐水- 氯化钠- 碳酸氢钠- 氯化钾- 磷酸氢二钠- 蛋白胨- 硫酸铵- 碘液- 75%酒精- 紫外灯-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2. 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烧杯- 玻璃棒- 离心机- 移液器- 平板划线器- 紫外线灯- 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PSB培养基:称取PSB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分装于锥形瓶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备用。

2. 制备土壤样品:取适量土壤样品,用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

3. 制备平板:将PSB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稀释后的土壤样品,在平板上进行划线。

4. 恒温培养: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5. 观察与筛选:定期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6. 鉴定:a. 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b. 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包括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淀粉酶试验等。

c. 染色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筛选: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种菌落,其中一种菌落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初步判断为光合细菌。

2. 鉴定结果:a. 菌落形态:该菌落呈圆形,直径约1-2mm,边缘整齐,颜色为绿色荧光。

b. 生理生化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糖发酵试验阴性,淀粉酶试验阳性。

c. 染色观察: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芽孢染色为阴性。

综合以上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光合细菌。

脱氮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其脱氮条件研究

脱氮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其脱氮条件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4):350~353,2002Journal of Shanx i U niv ersit y(Nat.Sci.Ed.) 文章编号:0253-2395(2002)04-0350-04脱氮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其脱氮条件研究李晓玲,金晓弟,张小民(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从豆腐制造厂废水中分离到7株能脱氮的光合细菌,按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年)进行系统鉴定,其中5株为球形红假单胞菌,2株为深红红螺菌。

此外,还对其脱氮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这些菌能以琥珀酸、丙酮酸、苹果酸、葡萄糖、乳酸等底物为碳源,在厌氧条件下利用N O3-和NO2-作为电子受体,产生N2,最高产氮量为31.80ml/48h、20ml/48h,产氮活性为6.37ml/g·h。

光对乳酸产氮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碳源没有影响,脱氮的最佳条件为黑暗、厌氧、pH为7.2。

关键词:脱氮作用;光合细菌;厌氧中图分类号:Q943 文献标识码:A在厌氧条件下,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氮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利用,并放出氮气的脱氮反应,在兼性厌氧细菌中已广为人知,但关于光合细菌脱氮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

T a niguchi和Kamen[1]报道了深红红螺菌能在好氧及光照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而K etchum和Sev illa[2]报道R.r ubr um不能利用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在其细胞粗提物中没有硝酸盐还原酶(nitr ate r eductase)活性,直到1976年,T oshio Satoh等人[3]首次分离了脱氮光合细菌,并鉴定为球形红假单胞菌的一个亚种(Rhodop seudomonas sp haer oid es f or ma sp.denitr if icans),至此,光合细菌的脱氮作用才被肯定。

本文采用琼脂振荡稀释法,从豆腐制造废水中分离出7株具有脱氮作用的光合细菌,并对其脱氮条件进行了研究。

光合菌分解实验报告

光合菌分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菌的分解特性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 掌握光合菌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3. 分析光合菌分解实验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光合菌是一类能够在光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光合菌通过光合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本实验通过观察光合菌在特定条件下的分解效果,分析其分解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光合菌菌种- 有机废物(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无菌培养皿、培养箱、温度计、pH计、移液器、计时器等2. 实验仪器:- 生物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无菌操作台等四、实验方法1. 光合菌培养:将光合菌菌种接种于含有适量有机物的培养基中,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待菌种生长稳定后,收集菌液备用。

2. 分解实验:a. 将有机废物样品分别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 向实验组中加入适量光合菌菌液,对照组不加菌液。

c. 将培养皿置于光照条件下,保持适宜温度和pH值。

d. 定期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机废物分解情况,包括颜色、气味、pH 值等指标。

3. 数据处理:a.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解速率。

b.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解效果,分析光合菌对有机废物的分解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实验组有机废物颜色逐渐变浅,气味减轻,pH值逐渐降低。

b. 对照组有机废物颜色、气味和pH值变化不明显。

2. 分析:a. 光合菌在光照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废物,降低其污染程度。

b. 实验组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光合菌在分解有机废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影响光合菌分解效果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pH值、有机废物浓度等。

六、结论1. 光合菌具有较好的分解有机废物能力,可在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本实验为光合菌分解有机废物的实验方法提供了参考,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能进行自养生长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光敏感性和光耐受性,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在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分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培养条件,探索其生长规律及代谢特征,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优化光合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探究其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光合细菌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自然环境中选取不同样品,进行样品处理和分离步骤,通过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获得纯种菌株。

2.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对分离得到的纯种菌株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基础生理特性,选择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尝试研究其不同生长特性。

3. 光合细菌生长规律及代谢特征研究。

通过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工具,对光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其光合作用、嗜热特性等生物学特性。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
1. 本研究将通过对光合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筛选,获得一系列高效稳定的光合细菌菌株,为潜在应用领域的优化探索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

2. 本研究将研究光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探究其光合作用、嗜热特性等生物学特性,为光合细菌在环境修复、微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着色菌属或称红硫菌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着色细菌与绿菌属一样也是光合细菌,但它们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胡罗卜素,而且后者占优势。

其细胞除球形外.有柱状,偶有弯曲有荚膜及极生鞭毛,能运动,细胞团块呈深浅不一的红色或紫红色。

在有硫化氢条件下生长时,能氧化硫化氢与硫,累积硫于细胞内,而绿色硫细菌却沉硫于细胞外。

分布在有腐烂藻类植物的海泥和淡水泥中。

1 分离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由于此种完全培养基的有些成分不能在高压灭菌.或在高温下不相容必须先制备好基础培养基,然后把其他成分的无菌溶液加到冷基础培养基中。

(1)基础培养基:NH4Cl 0.1 克 KH2PO40.1 克 MgCl20.05克 NaCl海生种30 克淡水种10克琼脂 20克水 925毫升,溶解以上无机盐于水中,加入琼脂,加热至121℃ 15分钟,使琼脂溶解,分装于试管或螺旋口瓶里.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

不加琼脂可作为液体培养基。

(2)无菌碳酸氛钠溶液:将NaHCO3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蒸汽下灭菌15 分钟。

(3)无菌硫化钠溶液:此液既作为HS-的来源,又起脱氧剂作用,若是预先配制,必须把它保存在没有氧的密闭容器里,否则应在临用前配制。

取Na2S·9H2O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4)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融化冷至45 ℃) 10毫升 NaHCO3溶液 0.4毫升 Na2S9H2O 0.2毫升,依次无菌地如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后可用。

2.分离与纯化培养(1)分离培养:在广口玻璃瓶底放一层0.5-1厘米厚的混有腐烂海藻的海泥,用海水覆盖,暴露于光下。

直至培养器最靠近光源的壁上长出红色菌为止。

这些红色生长物通常含有着色菌.它的生长决定于泥中硫酸盐的还原,和随后释放的H2S。

(2)纯化培养①深层试管法:a 、选取具有着色菌特征的红色生长物(已用显微镜检查过细胞形态),放于一定量的完全培养液中,混匀。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

红螺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常见光合细菌红螺菌的分离方法;了解红螺菌的鉴定方法二﹑实验原理:随着健康养殖渔业的发展,光合细菌越来越受到养殖者的青睐。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生物圈的各个角落,在净化水质、防治疾病和促生长方面效果明显,可作为鱼、虾、贝的饵料、饵料添加剂及浮游动物饵料。

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是一种典型的兼性营养性淡水菌种,生长不需氯化钠。

细胞喜在光照厌氧条件下光异养生长。

但可在黑暗条件下行微好氧或好氧生长。

生长需生长因子。

红螺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时,其营养类型会发生改变。

在没有有机物的条件下,它可以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固定有机物;在有有机物的条件下,它又可以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

根据它对生长环境和营养的需求分别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分离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

红螺菌呈螺旋状﹑杆状﹑椭圆状或弧状,并且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

利用此特性可以对红螺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从河底、湖底、海底以及水田、池塘、沟渠等有污水进入的地方采集的少量泥土。

富集培养基﹑分离培养基。

四﹑实验方案:(一)红螺菌的分离1﹑从河底、湖底、海底以及水田、池塘、沟渠等有污水进入的地方采集少量泥土于无菌的三角瓶中。

(红螺菌是兼性厌氧性淡水菌种喜欢在光照异养条件下生长)2﹑在三角瓶中加入适量富集培养基,然后将其置于光照生化培养箱30°C培养,并随时观察。

当培养液变成红色时,取红色液体适量备用。

(红螺菌宏观上观察呈红色,当液体变红时,说明已经培养出大量的红螺菌了)3、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划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反复挑取单菌落以获得纯的光合细菌菌落。

(二)红螺菌的鉴定1、观察分离得到的菌落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来确定是否是红螺菌。

(根据红螺菌呈螺旋状﹑杆状﹑椭圆状或弧状的形态特征,并且颜色是红的)2、将分离得到的菌种进行斜面培养,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成菌悬液接种到含有不同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株的代谢情况(红螺菌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有机物,根据红螺菌对碳源的利用范围对其进行测定)。

实验二 光合细菌的分离

实验二 光合细菌的分离

实验二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红螺菌科细菌的富集培养、分离及纯化)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从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污泥中采样、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红螺菌科细菌。

了解培养兼性光能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二、实验材料(一) 菌源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的污泥。

(二)培养基红螺菌科细菌分离和增殖培养基(三)仪器厌氧光合培养装置。

(四)其他物品玻璃圆桶标本缸、稀释分离用的无菌水、无菌培养皿、移液管、玻璃涂棒等。

三、实验内容(一)采样红螺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可在柠檬酸发酵厂、味精厂、抗生素发酵厂、豆腐工场、洗羊毛工场等地任选择一处废水直接排放口,用无菌铲子直接取生长有光合细菌的底泥50—l00g,装入透明的玻璃圆捅标本缸内,再取上述有机废水l00m1,加入本缸内,带回实验室。

采样时记录地点、日期、水温、pH、有否H2S等气味。

(二)富集培养利用生理特性上的差异,选择性地使所需光合细菌生长,而抑制另一类光合细菌增殖。

我们使自然水域厌气层中发生的生态学现象重现圆桶玻璃标本缸里。

将200 m1红螺菌科细菌培养液倒入缸中,与底泥、污水搅拌均匀,然后在标本缸上层液面小心加入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在25℃-35℃下用5000-10000 lx的光照强度进行光照培养2-8周(最好用白炽灯,40-60 w,圆桶玻璃标本缸应放在离电灯15-50 cm处,见图6-3-1)。

数周后,圆桶玻璃标本缸内各种微生物均生长起来,由于发酵性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增殖,水层中积累了CO2和H 2S,满足了光合细菌的营养来源,造成厌气状态,于是光合细菌大量繁殖,由于厌氧、光照条件控制.标本缸玻璃壁上出现红色菌落状菌团。

图6-3-1 光合细菌的富集培养法然后用无菌滴管自光合细菌生长良好的圆桶玻璃标本缸内壁处,吸取红色细菌和污水汁l—2滴,移植到另一圆桶玻璃标本缸中或试剂瓶中,加灭过菌的红螺菌富集培养液,培养液加至瓶中,试剂瓶加盖橡皮塞,用胶布封口,造成厌氧状态,继续光照、厌氧培养时保持28℃,圆桶玻璃标本缸或试剂瓶中菌的颜色逐渐改变,培养物的颜色因菌种不同而界,可变为红色、紫色或茶色。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分离与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熟悉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二、实验原理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常以混合群体的形式存在。

为了研究某一种细菌的特性,需要将其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来,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利用不同的培养基为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其能够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样品:土壤、污水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等。

3、试剂:无菌水、75%酒精、碘酒等。

4、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器、接种环、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一)无菌操作准备1、开启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照射 20 30 分钟,关闭紫外灯,打开风机,通风 10 分钟左右。

2、用 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和双手。

(二)样品处理1、称取 10g 土壤样品,放入装有 9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制成 10⁻¹浓度的土壤悬液。

2、用移液器吸取 1ml 10⁻¹浓度的土壤悬液,加入装有 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 10⁻²浓度的土壤悬液。

依次类推,制成10⁻³、10⁻⁴、10⁻⁵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三)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1、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蘸取 10⁻³浓度的土壤悬液,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

2、划线的方式可以采用连续划线法或分区划线法。

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的一端开始,连续作紧密的波浪式划线,直至平板的另一端;分区划线法是将平板分成四个区域,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使细菌逐渐被分散和稀释。

3、划线完成后,将平板倒置,放入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48 小时。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德 田 颐 贝 隆 公 司 中 避 巷代 理

颐 贝 隆 电子 科 技
( 京 ) 有 限 公 司 北
・ 3 ・ 5
2 通 过 对 光 合 细 菌强 化 浓度 对 比实 验及 ( ) 图 3 的数 据 , 得 出 如下 结 论 : ) 可 同一 批次 的菌 种 , 添
表 2 金鱼死亡时水质指标
项目 自然体 强化 体
p 值 H 56 . 72 .
氨氮( g ) m/ L ≥1 . 5 <02 .
32 光合 细菌 强化 浓度 的对 比实 验 .. 2
图1
取p H值 6 、 氮 浓 度 0 m / . 氨 8 . g 9 L的 污 水 样 l0 m , O0 l等体积分装在两只矿泉水瓶中, 使用 同一 批菌种 ,# l瓶添加光合细菌发酵液 01m , 瓶添 . l# 2 l 加0 21 . m 。氨氮降解速率不同, ( ) 2 见 图3 。
步骤同富集培养 中的 3 、) , )4 步 再次富集培养 。
6 富集 培养光 合细菌 应注 意的 问题 :. 因 ) a 生长 子 溶液 为 限定 因子 , 如果不 添加 , 将导 致 富集培 养 .. 酵培 养 5发 缓 慢或 失 败 .. 一 次 富集培 养达 不 到效 果 , b如果 再 31 富集 培养 一次 。c横 向依 次加 入 ( 1 中试 剂 , . 表 ) 每 将 纯 化 的 lO 三角 瓶 培 养 液 摇 匀 , 入 已 Oml 倒
图2
添加一种试剂 , 必须待充分溶解后再添加下一个 灭 菌的2 0 l 5m 三角瓶 中, 添加无 菌培养基至瓶塞 .~ 厘 具塞 , 养 方 法 同标 题 2 培 富集 培 试 剂 。用 1%的碳 酸氢 钠调节 培养 基 p 0 H值在 下方 05 1 米 ,

光合细菌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合细菌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合细菌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生长和繁殖。

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合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行性,以期为光合细菌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光合细菌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情况,评估光合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行性。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光合细菌培养基和试验器材;–设置不同光照强度的实验条件。

2.实验组设置:–将光合细菌培养液均匀地分装到若干培养皿中,每组设置一个不同的光照强度,包括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并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光照参数。

3.实验过程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各组菌液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状、颜色、大小等;–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细菌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

4.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各组光合细菌生长情况的数据,包括菌落数量、生长速度等;–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得到如下结果:高光照组: - 菌落数量:逐渐增加,在第三天最多,之后趋于饱和; - 菌落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较快,第三天达到最高峰; - 菌落形状:规则、较大; - 菌落颜色:较浅。

中光照组: - 菌落数量:逐渐增加,在第四天最多,之后趋于饱和; - 菌落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较慢,第四天达到最高峰; - 菌落形状:不规则、中等大小; - 菌落颜色:较深。

低光照组: - 菌落数量:逐渐增加,但数量较少,一直未达到饱和状态; - 菌落生长速度:生长速度缓慢,未达到高光照和中光照组的水平; - 菌落形状:不规则、小型; - 菌落颜色:深色。

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发现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有着明显的影响。

高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迅速,菌落数量多且较大;中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速度较慢,菌落数量较高光照组少且菌落形状不规则;低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速度最慢,菌落数量较少且小型。

光合细菌测试实验报告

光合细菌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细菌的基本特性;2. 掌握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3. 学习观察光合细菌的形态和生长状况;4. 分析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光合细菌菌种:小球藻、绿藻等;2. 培养基:光合细菌培养基;3. 实验器材: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培养箱、恒温箱、无菌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光合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将光合细菌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无菌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搅拌均匀,过滤除菌,备用。

2. 光照条件的设置:将培养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实验组在遮光条件下培养。

3. 光合细菌的接种: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光合细菌菌种,均匀接种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接种3个平行样。

4. 培养与观察: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观察光合细菌的生长状况。

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光合细菌的形态和数量。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的生长状况,包括菌体形态、数量、生长速度等,分析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良好,菌体呈绿色,数量较多,生长速度较快。

2. 实验组:在遮光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缓慢,菌体呈淡绿色,数量较少,生长速度较慢。

五、讨论与分析1. 光照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良好,而在遮光条件下,光合细菌生长缓慢。

这是因为光合细菌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有机物质,从而维持其生长。

2. 光照强度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3. 光照与温度的协同作用:光合细菌的生长不仅受光照的影响,还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可以探究光照与温度的协同作用,以优化培养条件。

六、结论本实验研究了光照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实验3光合细菌富集分离

实验3光合细菌富集分离

0.2 ml
调pH值=6.9 半固体培养基:加0.4% 琼脂 海水培养基:加2.5% NaCl 厌氧培养
加半固体培养基至满,塞上橡皮塞,颠倒混匀,每 个梯度分别做两个平行

温度为30℃
照 培



光照强度3000~5000lux




思考
根据以上步骤,需准备什么?
离心管、管架、生理盐水、移液枪、枪 头、小试管、橡皮塞、半固体培养基 (参照上节课)、无菌操作所要的准备等
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光合细菌是一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分产氧光合菌 (即蓝细菌)和不产氧光菌,通常所说光合细菌是指不产氧光 合细菌
分离单菌落
0.9 ml的生理盐水
1 234 5 6 7
分离单菌落
0.1ml菌液
1 234 5 6 7
菌液
分离单菌落
0.1ml的10-1菌液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 234 5 6 7 注意:每次稀释前摇匀!
分离单菌落
10-5 10-6 10-7
取0.1ml
培养基母液中所加母液的量 每组配200 ml (固体)
乙酸钠母液
10ml/L
NH母液
5ml/L
大量元素溶液
10 ml/L
微量元素溶液 维生素溶液
加水960ml 1 ml/L 1 ml/L
酵母膏
1 ml/L
2ml
2 ml
1ml
2ml
加水 192 ml
0.2 ml 0.2 ml
3
示意图
First. 1 g 土壤或1 ml污水
Second. 半固体培养基(加满)

光合细菌繁育实验报告(3篇)

光合细菌繁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光合细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2. 优化光合细菌的繁殖条件,提高其生长速率和产氢能力。

3. 为光合细菌在生物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光合细菌菌株: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

2. 培养基:光合细菌培养基,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等。

3. 实验器材: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移液器、锥形瓶、试管、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光合细菌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中,灭菌后备用。

2. 接种:将球形红假单胞菌接种于制备好的培养基中,接种量约为1%。

3. 培养条件:- 光照:采用LED光源,光照强度为1000lx,光照周期为12小时/12小时(光照/黑暗)。

- 温度:控制在30℃左右。

- 氧气:保持厌氧环境,避免氧气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

4. 生长曲线测定:定期取样,测定光合细菌的细胞密度,绘制生长曲线。

5. 产氢能力测定:采用氢气传感器测定光合细菌培养液中的氢气浓度,计算产氢能力。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灭菌: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2. 接种: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球形红假单胞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约为1%。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光照培养箱中,保持光照强度为1000lx,光照周期为12小时/12小时(光照/黑暗),温度控制在30℃左右。

4. 取样与测定:- 细胞密度测定:定期取样,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光合细菌的细胞密度,计算其生长曲线。

- 产氢能力测定:使用氢气传感器测定培养液中的氢气浓度,计算产氢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曲线:通过测定细胞密度,绘制生长曲线,分析球形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2. 产氢能力:通过测定氢气浓度,计算产氢能力,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球形红假单胞菌的产氢能力。

六、讨论1. 生长条件对球形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温度和氧气浓度对球形红假单胞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光合细菌M_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光合细菌M_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收稿日期]20050512 [第一作者简介]操玉涛(1973),男,湖北武汉市人,农学硕士,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师.光合细菌M 2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操玉涛,陈 刚 (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刘立鹤 (湛江水产饲料技术中心,广东湛江524017) 肖明禅,叶 剑,陈 佳 (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摘要]从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中富集分离出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M 201,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菌株生长温度为30℃时,最适培养光照度为3000lx 。

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2g ,磷酸氢二钾0.2g ,乙酸钠4g ,碳酸氢钠2g ,氯化钠1g ,酵母膏0.15g ,硫酸镁0.2g ,T.M 储液少量,蒸馏水1000mL ;其中乙酸钠为最大影响因子。

[关键词]光合细菌(PSB );分离;培养;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Q939.11;S96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5)08007204光合细菌(Photo synt hetic bacteria )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古老细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特性,光合细菌作为水质净化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如一些经济鱼类、虾蟹、贝类的养殖和育苗中[1~4]。

在生产上有意义的红螺菌科包括红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微菌属[4]。

现已有学者对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培养特性及保藏做了研究[5~7],但还没有关于其营养条件优化的报道。

笔者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了光合细菌M 201,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待分离材料 取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

(2)培养基 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8]。

1.2 方法(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 取污泥10g ,装入500mL 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3000lx 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d ,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液1mL ,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 厌氧培养技术———柱滚管法[9]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光合细菌培植实验报告

光合细菌培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细菌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环境净化和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价值。

2. 掌握光合细菌的培植方法,提高实验室微生物培植技能。

3. 探讨光合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光合细菌:购自某生物科技公司。

2. 培养基:改良LB培养基、改良LB固体培养基、改良LB液体培养基。

3. 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皿、吸管、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实验要求,配制改良LB培养基、改良LB固体培养基、改良LB液体培养基,分别用于光合细菌的培植、分离纯化和生长观察。

2. 光照条件:设置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

3. 温度条件:将培养箱温度设置为30℃,模拟光合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4. 培植步骤:(1)取适量光合细菌接种于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培养好的光合细菌按照1:100的比例接种于改良LB固体培养基中,倒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3)将培养好的光合细菌按照1:100的比例接种于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生长曲线。

5. 生长观察:(1)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2)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记录菌体生长情况。

(3)使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记录菌体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生长情况:在改良LB固体培养基上,光合细菌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颜色为淡黄色,菌落直径约为1-2mm。

2. 培养液颜色变化: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的光合细菌,培养液颜色逐渐变为淡绿色,表明菌体生长良好。

3. 菌体生长曲线: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的光合细菌,菌体生长曲线呈对数生长,培养24小时后,菌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4.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光合细菌呈杆状,长度约为1-2μm,直径约为0.5-1μm,细胞壁较厚,无鞭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细菌M-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摘要]从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中富集分离出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M-01,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菌株生长温度为30e时,最适培养光照度为3 000 lx。

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2 g,磷酸氢二钾0.2 g,乙酸钠4 g,碳酸氢钠2 g,氯化钠1 g,酵母膏0.15 g,硫酸镁0.2 g,T.M储液少量,蒸馏水1 000 mL。

其中乙酸钠为最大影响因子。

[关键词]光合细菌(PSB>。

分离。

培养。

正交实验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古老细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特性,光合细菌作为水质净化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如一些经济鱼类、虾蟹、贝类的养殖和育苗中[1~4]。

在生产上有意义的红螺菌科包括红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微菌属[4]。

现已有学者对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培养特性及保藏做了研究[5~7],但还没有关于其营养条件优化的报道。

笔者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了光合细菌M-01,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待分离材料取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

(2>培养基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8]。

1.2 方法(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取污泥10 g,装入500 mL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e, 3 000 lx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 d,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液1mL,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柱滚管法[9]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2>细胞色素光谱吸收峰值测定方法培养物离心后洗涤,将细胞悬浮于60%的蔗糖溶液中,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范围为340~1 000 nm。

(3>生长量的测定为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光照、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物生长量的差别,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物D660 nm值。

(4>光照度对菌株生长影响的测定将已接种的光合细菌培养液于温度30e,光照度分别为 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 lx下培养3 d,每组3管,用722S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物菌液光密度D660 nm(用培养初刚接种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5>酵母膏添加量对菌株生长影响的测定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酵母膏,令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100、0105、0110、0115、0120、0125、0130 g/L。

(6>培养基正交实验根据预备实验,设计5因子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1>,在温度30e,3 000 lx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基的正交实验。

#72#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8月第2卷第8期/农学卷第25卷第3期Journal of YangtzeUniversity(Nat Sci Edit>Aug. 2005 Vol12 No18 /Agri Sci V, Vol125 No13表1 培养基正交实验因素水平Table1 Factor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of the culture mediag/L水平A氯化铵B磷酸氢二钾C乙酸钠D碳酸氢钠E酵母膏1 015 011 210 015 01052 110 012 310 110 01103 115 013 410 115 01154 210 014 510 210 01202 结果与分析2.1 菌株形态特征及培养特征共分离纯化菌株5株,记为M-01、M-02、M-03、M-04、M-05,均为棕红色菌落,培养特征类似,M-01株生长速度较快,以其做以下实验。

菌株M-01幼龄呈短杆状,不形成丝状体,细胞大小(016~019>Lm@(112~210>Lm。

芽生分裂,分裂时产生哑铃状的菌体。

鞭毛染色,可见极生鞭毛。

在光照厌氧液体培养中繁殖速度快,培养液起初呈浑浊状,淡黄色,后来逐渐出现絮状物,转变为浅红色,最后呈深红色。

在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凸起,光滑湿润,棕红色。

2.2 菌株的最大吸收波长图1为光合细菌活细胞的吸收光谱。

由图1可见,活细胞的吸收峰位于380、500、535、590、805、860nm等处,最大吸收波长为380 nm。

光合细菌在380、805、860 nm处具有吸收,表明光合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a,在500、590、535 nm处具有吸收,表明光合细菌的活细胞中还含有类胡萝卜素[10]。

活细胞吸收峰值表明M-01具有光合细菌典型吸收特征。

图1 光合细菌活细胞吸收光谱Figure1 The optical density of M-01living cells2.3 菌株的鉴定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又依据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0],初步确认菌株M-01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中的一种。

2.4 光照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M-01的光密度。

由图2可见,在温度30e,3 000~5 000 lx 时,该光合细菌均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在实验培养中发现,4 000~5 000 lx光照条件下生长迅速,菌液迅速转红,但是细胞老化较快,易出现破碎细胞附壁现象,因而认为3 000 lx是该光合细菌的适宜光照度。

2.5 培养基中酵母膏添加量对其生长的影响图3为不同酵母膏添加量时光合细菌M-01培养48 h的光密度。

由图3可见,添加酵母膏对菌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当酵母膏添加量为011 ~ 013 g/L时,光合细菌培养48 h时菌液光密度值差别不大,由于酵母膏同时有促进其它菌类生长的作用,为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结合生产中降低成本的要求,笔者认为酵母膏添加量为0110 ~ 0115 g/L是合适的。

#73#农学卷第25卷第3期操玉涛等:光合细菌M-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图2 光合细菌M-01在不同光照度下的光密度Figure2 The optical density of thephotosynthetic bacteria M-01图3 不同酵母膏添加量时M-01培养48 h的光密度Figure3 The optical density of48h M-01liquidwith different yeast paste contents表2 正交实验结果Table2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编号各因素水平氯化铵A磷酸氢二钾B乙酸钠C碳酸氢钠D酵母膏ED660 nm1 1 1 1 1 1 011892 1 2 2 2 2 116703 1 3 3 3 3 115844 1 4 4 4 4 118685 2 1 2 3 4 115136 2 2 1 4 3 118347 2 3 4 1 2 110508 2 4 3 2 1 210939 3 1 3 4 2 2106810 3 2 4 3 1 2123611 3 3 1 2 4 1122912 3 4 2 1 3 1180213 4 1 4 2 3 2138114 4 2 3 1 4 2122215 4 3 2 4 1 1176516 4 4 1 3 2 11179X111328 11538 11108 11316 11571X211623 11990 11687 11843 11492X311834 11407 11992 11628 11900X411887 11736 11884 11884 11708R01559 01583 01884 01568 01408 2.6 培养基优化从表2极差R值可以看出,5因素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主次顺序是: C>B>D>A>E,因素C乙酸钠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十分明显,因素E酵母膏对生长的影响最小。

根据表4 均值大小,最佳培养基配方组合为A4、B2、C3、D4、E3,综合以上结果,本实验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氯化铵2 g,磷酸氢二钾012 g, 乙酸钠4 g,碳酸氢钠2 g,酵母膏011 g,硫酸镁012 g,氯化钠1 g,T1M储液少量,蒸馏水1 000 mL,培养温度30e,光照3 000 lx。

3 结论与讨论光合细菌M-01在光照厌氧液体培养中繁殖速度快,培养液起初呈浑浊状,起初为淡黄色,以后转变为浅红色,最后呈深红色。

该光合细菌菌株在30e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迅速,较少发生附壁和产生细胞碎片,34e以上时细胞附壁和产生细胞碎片明显增多,25e以下生长速度低,因此25 ~ 30e为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本实验分离的光合细菌M-01在3 000 lx左右的光照度下,很短时间即进入对数生长期,经过36 h,菌液颜色棕红色,表现出了较高的生长活性。

经过20亿年的进化,光合细菌已能在水圈生态系多个子生态系中生活,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光合细菌代谢能力的多元化是分不开的,因此,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光合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必然存在差别.本实验从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9]出发,得到了现有光合细菌菌株M-01的最适培养培养条件,说明了对特定的种类而言,最适培养条件会有差异。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合细菌可保持较好的生#7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年8月长活性,有利于生产及保藏。

[参考文献][1]韩梅,陈锡时,张良,等.光合细菌研究简况及其应用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5>:387 ~ 389.[2]朱章玉.光合细菌的研究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1~ 4.[3]马弈成.光合细菌在养鳗业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J].中国水产, 1995,(11>:22 ~ 23.[4]何振平,王秀云,孙学文,等.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4(1>:69 ~ 72.[5]张新英,莫天砚,刘斌.红假单胞菌的生理学特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1>:74 ~ 78.[6]张新英,莫天砚,刘斌.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菌种保存实验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2>:9 ~ 14 .[7]李筠,许兵,尹欣业,等.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25(2>:187 ~ 192 .[8]小林正泰.養魚H光合成细菌[J].養殖(日>,1981,(8>:56 ~ 59.[9]陈明耀.生物饵料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8 ~ 23.[10]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8~29.(上接第68页>水,保护细胞质胶体不致遇冷凝固,它的含量与植物的抗寒性之间呈正相关,同时,可溶性糖又是预防蛋白质低温凝固的保护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