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案例

高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案例

高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在高二语文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小组合作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互相协作、分享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提升学习成果。

二、活动准备1. 组建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约为4-5人,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互相合作。

2. 活动主题确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如经典文学作品赏析、文言文翻译等。

3. 资源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参考资料、工具书和学习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的合作。

4. 活动规则说明:在启动活动之前,我们详细说明了活动的目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三、活动过程1. 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内部根据任务的性质和成员的兴趣进行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相取长补短。

2. 共同探讨:小组成员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学习反思: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

他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的合作是否顺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改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合作活动做好准备。

四、活动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我们收获了许多积极的成果:1. 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

2.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他们通过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3. 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大胆思考和尝试,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和答案。

4. 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得到了锻炼,他们在讨论和汇报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现代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小组,里面有四名成员,分别是小明、小红、小李和小张。

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完成一份关于环保的调研报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需要明确分工。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分工,比如小明负责调查环保政策,小红负责调查环保意识,小李负责调查环保行动,小张负责整合报告内容。

这样一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更加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成员需要经常交流,讨论各自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讨论、在线的聊天工具或者邮件来进行沟通。

比如,小明在调查环保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可以向其他成员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沟通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使得小组的工作更加高效。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小组成员需要明确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任务的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他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将整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制定一个时间表。

比如,小组成员可以在第一周完成调研工作,在第二周完成报告撰写,在第三周进行报告修改和完善。

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评价或者老师的评价来评估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工作。

他们可以讨论每个成员的贡献和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的评估机制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小组的整体表现。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当今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来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决定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他选择了一道较难的数学题作为案例,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来解决这道题目。

实施步骤:1. 分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成员。

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协作,避免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2. 分配任务:老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道数学题,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任务,比如有的同学擅长计算,有的同学擅长分析,有的同学擅长总结。

3. 合作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4. 展示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案例效果: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而且通过展示成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赏析背景介绍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是一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赏析一个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探讨其价值和效果。

活动案例赏析在这个活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或“物体的浮与沉”。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他们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料等。

同时,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讲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分工,互相研究和帮助。

他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多种研究活动,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每个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通过合作和讨论,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具有许多价值和效果。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共同研究和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与他人协作等重要的合作技能。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单向教学,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知识。

此外,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形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一、案例《圆柱体侧面积》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讲台,讲台上放着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制的圆柱体,剪刀,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师:怎么办?生:剪曲面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

教学行为(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师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话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

(师再次演示)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以下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2. 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决定引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上的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周一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指定的语文练和作业,然后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

老师在课堂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彼此合作、相互研究。

3. 案例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组内,学生不仅可以互相讨论和分享答案,还可以互相研究和帮助。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们的语文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这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个人研究方式,小组合作研究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竞争和奋斗,激发了研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4. 结论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实施小组合作研究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合作和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晓敏. (2008). 论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学刊, 3, 98-102.- [2] 陈玲玲. (2015).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模式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 6, 55-56.以上是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幼儿园小小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经典案例分享

幼儿园小小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经典案例分享

幼儿园小小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经典案例共享1. 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也是他们开始学习合作的地方。

小小合作者是指幼儿园中孩子们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的经典案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共享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典案例,探讨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案例共享2.1. 小小建筑师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搭建玩具,如积木和磁力片等。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他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建筑物的搭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分工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终完成一个美丽的小小建筑。

2.2. 团队绘画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块大画布和一些颜料,要求孩子们分成小组,在画布上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协商,确定绘画的主题和内容,每个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整个作品中,最终完成了一幅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团队绘画作品。

2.3. 小小科学家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如水、小瓶子、彩色草粒等。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他们需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3. 总结回顾在这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典案例中,孩子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交流交流、分工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案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交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篇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

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

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

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

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幸福在哪里》教学片段在教学《幸福在哪里》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八人小组内分好角色,由朗读到脱离课本。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幸福到底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

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合作学习案例:假设我们的小组由四个初中生组成,我们决定一起完成一篇作文。

首先,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我们分别独立完成了自己的草稿,并交换了彼此的草稿,互相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后,我们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

反思:在这个合作学习案例中,我发现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好处。

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了一个共识。

这样既能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以集思广益,得到更好的作文主题和内容。

其次,彼此交换草稿并进行修改和完善,让每个人都能从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学习到一些新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有时候,自己写作时可能会有一些盲点,而其他人的修改和完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盲点并改进。

同时,通过修改和完善其他人的草稿,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最后,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不仅能够整合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弥补每个人的不足之处。

合作完成的作文通常具有更好的内容和高度。

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不积极参与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角色,以及设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

其次,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拥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否则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冲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沟通交流,寻找共同点,并通过妥协和讨论解决分歧。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写作的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每个成员具备自觉性、责任感、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地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案例和教学分析,来深入了解幼儿园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揭示小组合作对幼儿园学生的学习意义和作用,以及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时的关键要点和技巧。

案例:小熊班的团队合作小熊班的老师在一次团队合作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出了一个任务:建造一个城堡。

孩子们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设计城堡的结构,还有的负责搭建城堡的模型。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参与孩子们的建造行动,而是站在一旁观察和指导。

在活动结束后,小熊班的每个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城堡也建造得非常漂亮。

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彼此协助,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分析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合作,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2. 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点活动设计是团队合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芳龄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团队合作的最佳效果。

3. 观察和引导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老师并不是直接参与孩子们的建造行动,而是站在一旁观察和引导。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展开合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个人观点和理解团队合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施团队合作教学时,老师需要在活动设计和观察引导上下功夫,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合作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录《时分的认识》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大教室,正前方是多媒体讲台,讲台上放着钟面、节目单。

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小钟表,一张口算题,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由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导入,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时间的知识(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小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指针和数字外,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

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利用学具。

师:我们把相邻两个大刻度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生: 5小格。

师追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生:60小格。

师再次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在钟面上,分针走多少是一分钟?时针走多少是1时?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节目时刻,媒体出示8:31的钟面,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教学行为学生交流读时刻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是31分的?师:那其它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互相合作,做“我拨你说”的小游戏,一生拨钟,一生认读时刻。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场景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和认识,师提出质疑:转动分针,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动不动?进而讨论两者的变化关系。

教学行为师:刚才我们快速地转动分针,当分针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那时和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研究这个问题,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组长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轻轻地、慢慢地走一圈,全体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3)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3)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 简介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独立学习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2.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所高中的物理教室中。

该教室面对着一群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有些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并且在学科方面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些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教师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们合作学习,并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3. 实施过程3.1 小组组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经过调查和观察,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均匀分布在不同小组中,以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相对均衡的能力。

3.2 任务分配教师安排了一个物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通过角色分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挥所长。

3.3 协作与交流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和交流。

他们分享实验中的问题和观察,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会定期进行组内讨论,讨论实验的进展和问题,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理解实验的目标和方法。

3.4 总结与展示在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他们还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每个小组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4. 成果与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们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学习,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其次,学生们可以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和激励,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也非常积极。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0篇完美版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0篇完美版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李世民?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热闹非凡,但细细观察时我发现,每个组中会有一、两个学生主导着讨论,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要么在听,要么根本就不参与进去,而是自己看书,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

讨论停止后,老师提出那位同学起来发表一下见解?起来回答问题的也是学习潜力强、表现欲望较强的某几个学生,当学生没有回答全面时,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将答案说出,整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参与进去。

分析:这是一种所谓的包场现象,即在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往往让小组优秀者包揽全场,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

而成绩不好、腼腆拘谨、性格内向的学生成了看客。

他们常常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参与活跃的学生中获得信息。

这样就挫伤了整个小组的学习用心性,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心小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体的学习状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活动小组的划分不合理。

学习小组的编排太随意,一般是按照座位随意组成,没有充分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往往会出现单纯的优秀生组或学困生组;分工不明确,使部分学生滋长依靠心理,产生反正小组中有人去想,有人带好材料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

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生生互动的效果。

注意一下几点:1、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用心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设立了小组目标,学生的努力就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了,每个人都为了小组的共同利益而全力以赴。

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

不仅仅每个组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务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透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有所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2024年10月15日我们小组在今天开始了我们的合作学习项目。

小组成员包括王明、李娜、张磊和我。

我们决定选择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高等数学。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以确保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我们决定每周安排两次团队会议,讨论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此外,每个小组成员还需要在每周内独立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记录自己的学习笔记。

在本周的第一次团队会议上,我们共同讨论了学习计划的细节。

我们决定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研究和总结一个章节的内容,并在下次会议上进行分享。

王明负责研究微分方程,李娜负责研究级数和极限,张磊负责研究多元函数和偏导数。

我负责研究曲线和曲面积分。

我们约定在下次会议前提交我们的学习笔记和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尤其是在深入数学概念的理解上。

我们决定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组内讨论和互相探讨的方式,解决了许多困难。

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一些在线讲座和教学视频的学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第二次团队会议上,我们分享了自己研究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让其他人更好地理解。

我们还共同讨论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并共享了一些学习资源。

大家对彼此的工作表示了认可,并鼓励彼此继续努力。

在会议结束后,我们商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准备下一次的分享。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通过彼此的学习笔记和分享,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我们对高等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们学会了相互支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共同努力,解决困难,还能够互相督促,借鉴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团队合作

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团队合作

学习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合作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理念。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下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案例一:幼儿园团队合作游戏在幼儿园团队合作游戏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

可以设计一个需要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拼图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拼图块,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完成一幅大的拼图。

这样的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案例二:幼儿园团队合作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手工制作任务。

可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组装玩具。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玩具。

这样的手工制作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案例三:幼儿园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角色扮演任务。

可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扮演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他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团队合作教育,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案例四:幼儿园团队合作绘画活动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活动之一。

在团队合作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绘画作品。

每个小组可以负责绘制作品的不同部分,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回顾旧知: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已知角1和角2,求角3,为下面撕角拼成平角作了铺垫。

二、展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图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三、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第一次小组合作:1.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个人量,一个人监督。

2.四人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同桌选择一种三角形,测量三个角的度数。

3.三个角量完后,算一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四、汇报操作验证结果生1:∠1+∠2+∠3=180°生2:∠1+∠2+∠3=181°生3:∠1+∠2+∠3=179°生4:∠1+∠2+∠3=182°师: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大约在多少度?师: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存在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再次验证一下呢?生: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第二次小组合作:1. 四人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组员一人选择一种三角形动手拼,组长监督。

2.拼完后,看一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汇报结果:生:我是用撕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呢?为了让孩子们再次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演示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的过程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

通过这个问题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2.难度较大但符合认知水平的内容这类问题如果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很难留下深刻记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能当时听懂了,但课后却又不知所措,对于落后学生却是望题生畏,可能连听懂的勇气都没有,但这时学生之间的帮助,却能化难为易,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辩思路,达到“喔”效应。

案例2: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36km/h,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h。

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一种“恐惧感”。

但合作学习后展示讨论结果时,却有这么几种思考方法,法一:把这个问题看成纯粹的应用题,则是一个同时不同地出发的追及问题,只要算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追上就能判断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则又有两种不同解题思路,一种是用算术的方法,一种是用列方程解决;法二:因为小聪和小慧所走的路程与时间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两个变量,所以可用函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追上的时间与地点就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而这里两个变量的设法也可以有多种,真可谓思维异彩纷呈。

3、知识涉及范围较广、跨度大、综合性强的内容案例3:(1)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t时,应得报酬为m元,填写下表:怎样用t的代数式来表示m?(2)跳远运动员按一定的起跳姿势,其跳远的距离s(米)与助跑的速度v(米/秒)有关、根据经验,跳远的距离2s (0<v<10.5) 、085.0v在弹簧上悬挂物体,弹簧就会伸长。

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悬挂物体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像这类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仅凭个人很难完成,通过组内分工:两人协助实验,一个观察数据,一人记录,在组内成员的默契配合下,既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又体现了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使学生较好地体验成功感。

4、探究性较强的内容案例4:如图,每个图形都是由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中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n(n ≥2)个棋子,设每个图案的棋子总数为S.图中棋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S与n 之间能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用棋子摆正方形问题的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寻找却有多种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5、需要反思总结的内容一节课的内容完成后必须有一个知识疏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反思这节课我学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能自省、自悟、自得,获得生命的体验。

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节课的小结,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有的小组制作出了如图的一张表格,不仅较好地疏理了知识,而且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自学能力。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各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

根据模式建构的理论,为实现模式的学习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但对于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又可以有不同的基本程序,如操作性较强的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程序可以是:明确目标,合理分工——默契配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分析数据——集体交流,反馈评价;对于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合作学习内容,又可以按这样的基本程序进行:教师点拨,明确目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小组讨论,面临困境——师生讨论,拨开迷团——继续讨论,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要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

它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准备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

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操作性的合作学习还应准备一些器材;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要正确确立合作学习学什么,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所要学的内容达到一个怎样的认知程度。

因此,首先要确立具有定向性、激励性和评价性作用的目标,抓住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切入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合作探究的核心。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调动思维,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

如前面所举的例子——合作学习内容举例4:在弹簧上悬挂物体,弹簧就会伸长。

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悬挂物体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在合作学习前首先每个小组应事先准备好一根弹簧、一些砝码和一把尺子,应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表:在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发现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应让学生尽快作好组内分工,让学生知道此次合作的评价主体是什么,有了这些准备学生才能马上进入合作状态。

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综合性大的问题,教师还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形式在课堂中,不同的内容可以整合使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如操作性、探究性强的合作内容可以采用正式的合作小组,对于组内分工要求不高的内容则可采用非正式的合作小组合作或基于合作的小组.3、分工为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

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结论;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上述角色对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背景下,小组所有成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由于小组内人数有限,有时一人可兼数职,但必须要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有任务。

4、情境教师应设法将合作学习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戏、角色表演、团体竞赛、生活问题解决等。

如前面所举的例假5、教师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

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等10个方面。

合作技能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应培养小组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6、独立性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交流。

”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坐冷板凳,或者交流偏离方向、不着边际的现象,从而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体现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

因此,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为后面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就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

合作学习的轨迹是: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

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 使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呈螺旋上升,合作学习是知识与经验共享、升华的高效手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研究(一)基于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1、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讲究的是每个成员的主动参与,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力量,整体的效果。

小组内成员之间既有分工,更有合作,分工是为了体现个体的独立能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提高效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发挥最佳的功能,提高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

2、相互信任、支持鼓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然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旦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课堂上他们(她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较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又为他们(她们)课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他们(她们)可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

“合作学习是将合作性的小组结构纳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构建了师生、生生之间多边、立体的互动结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体系的全面转变。

”3、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基础上的,小组内的成员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关心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