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0.5课时)

3.1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应当说这已经相当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
但从义务教育阶段和学生发展等方面来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需求,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着手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着手根据任务需求恰当地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并以合适的技术形式来呈现主题,表达内容,在这些方面学生明显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
本节内容是为学生学习利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工具软件,以及用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工具来表达意图作铺垫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让学生对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等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但对于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
本节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让学生逐步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 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最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业应用,计算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特性、功能和应用。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特性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大量存储信息和精确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独领风骚。
首先,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快,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任务。
其次,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此外,计算机的精确处理信息能力使得其在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包括计算、存储、通信和信息处理。
计算功能让计算机能够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存储功能使得计算机能够保存程序、数据和文件。
通信功能则让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
而信息处理则是计算机应用的精髓,它可以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管理。
第四部分: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教学、科研和远程教育。
在商业领域,计算机被用于财务管理、资源管理、电子贸易等。
在科学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气象预报、地质勘探、生物研究等。
在娱乐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游戏、影视制作等。
第五部分:结论总的来说,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因此,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将是我们适应信息社会的重要能力。
第六部分:教学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体验计算、存储、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设计第一章:信息与信息处理概述1.1 信息的概念与特性引出信息的定义,如:数据、知识、消息等讲解信息的基本特性,如:载体依赖性、时效性、共享性等1.2 信息处理的意义与目的阐述信息处理的重要性,如:提高利用率、促进决策等介绍信息处理的目标,如: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利用等1.3 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与发展介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如:书籍、报纸、杂志等讲解现代信息处理工具,如: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发展趋势等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硬件、软件、网络等2.2 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功能等介绍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2.3 计算机常用软件与应用介绍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讲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学习、娱乐等第三章:互联网与网络技术3.1 互联网概述讲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等介绍互联网的构成,如:域名系统、协议、服务器等3.2 网络通信技术与协议讲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TCP/IP、等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3.3 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讲解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如: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等介绍网络信息的利用,如:学术交流、在线教育、新闻传播等第四章: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4.1 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介绍信息处理的技术,如:数据库技术、、大数据等4.2 信息安全概述讲解信息安全的概念、目标、意义等介绍信息安全的风险与威胁,如:病毒、黑客、数据泄露等4.3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措施,如:防火墙、加密、安全认证等介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第五章: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5.1 信息素养概述讲解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重要性等介绍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如:信息教育、自主学习、实践锻炼等5.2 信息道德与伦理讲解信息道德与伦理的概念、原则、规范等介绍信息道德与伦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网络道德、隐私保护等5.3 信息法律法规与政策讲解信息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作用、内容等介绍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如: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等第六章:文字处理与排版6.1 文字处理基础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格式等讲解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元素6.2 排版技巧与实践讲解排版的基本原则,如版面设计、配色搭配等介绍排版软件的使用,如InDesign、Word等6.3 校对与编辑讲解校对的基本方法,如对照、通读、审读等介绍编辑技巧,如修改语法错误、调整逻辑结构等第七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7.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数据录入、公式计算等讲解如何在表格中进行数据排序、筛选等操作7.2 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如描述性统计、图表分析等7.3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讲解数据可视化的意义与方法,如使用图表、地图等第八章:演示文稿与演讲技巧8.1 演示文稿制作基础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设计、动画效果等讲解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元素8.2 演讲技巧与实践介绍演讲实践技巧,如肢体语言、互动环节等8.3 演讲评价与反馈讲解演讲评价的标准,如内容完整性、表达准确性等介绍如何给予演讲者有效反馈,以提高演讲水平第九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9.1 数据库概述讲解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介绍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9.2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如需求分析、E-R图等介绍如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数据库与表9.3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讲解数据库查询语言,如SQL的基本用法介绍如何进行数据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第十章:信息素养提升与未来发展10.1 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讲解提升信息素养的方法与技巧,如学习信息知识、实践锻炼等介绍信息素养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应用10.2 信息处理工具发展趋势讲解现代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等介绍如何适应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提高个人竞争力10.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讲解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如防范网络攻击、保护个人隐私等介绍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措施,如使用安全软件、定期备份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息与信息处理概述: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性,以及信息处理的意义和目的。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导入课程上课之前我们回顾一下上一章的几个知识点。
随意抽背几位同学。
第一个问题,评价网络信息资源我们有哪三种方式?第二个问题,检索信息我们采用哪几种搜索方式?如果保存网页时,只保存文本文件,将得到什么文件?好,大家表现还不错。
那么这节课我们要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新的章节。
为计算机设计一张名片: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工具,那么一个问题:“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不是就只能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展开新课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应用随处可见。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台的付款机器,我们去银行存取款的ATM机,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计算机。
以此类推,大家可以再举几个例子吗?自动洗衣机……所以在我们这里提到的“计算机”其实是指它的一个宏观概念,它的实质就是“微处理器”。
计算机之所以叫计算机,因为它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计算,这里的计算不仅指数据计算也指逻辑计算。
其实目前公认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诶尼阿克当初研发出来就是为了计算弹道的。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很多有趣又热血的故事,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艾伦图灵的人物传记,或者冯诺依曼的传记。
我们普遍意义上认为的计算机经历了四代发展,它的核心元器件,就是处理器的构成,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从以前的大体积到现在的轻薄,都是经历了一次次技术的革新。
正是因为科技发展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好,才多方面发展。
下面我们观看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讲述计算机整体的发展演变。
从视频上看,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成本相对来说也在降低。
其实在计算机处理器的发展上,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理论“摩尔定律”,这是由因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他认为价格不变时,每经过18-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会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
换个角度,我们同等价格买到的电脑手机,今年的肯定比去年的好,也类似于这种道理。
冀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2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3 )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4 )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2、技能及思想教育方面:(1 )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以及会辨认各种硬件。
(2 )学生能够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器件和各器件的市场价格。
学生可以实地到市场去做调研,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市场价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 )树立学生实用、适用就是最好,不好追求电脑配置上的奢华,培养学生理性购物思维。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在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物演示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课件、计算机硬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信息处理工作。
信息处理工作可以是信息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环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的,下面就以计算工具为例来了解一下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历程:二、新授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了解)并不是自从有了人就有了计算工具的,从远古时期的手指计数到现在计算机的大量应用都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结果。
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信息岛“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器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类的伟大。
并回答问题:“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代?在计算机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的特点?”计算机的发展史: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更新换代的显著特点:体积缩小、速度提高、功能增强、功耗减少、成本降低。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3.1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导学案及教学反思设计人:杜敏燕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应当说这已经相当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
但从义务教育阶段和学生发展等方面来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需求,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着手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着手根据任务需求恰当地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并以合适的技术形式来呈现主题,表达内容,在这些方面学生明显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
本节内容是为学生学习利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工具软件,以及用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工具来表达意图作铺垫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让学生对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情感目标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类型和任务需求,建立模型,寻找合适的算法和工具,用计算机来处理。
【设计理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引导学生搜集并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把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2019-2020年高一信息技术《第06课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

2019-2020年高一信息技术《第06课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问题引导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数据与信息有何不同?3、计算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计算机不是万能的?5、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6、为什么说学习算法和编程知识很有必要?教学活动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几乎无所不在。
小到手机、家用电器,大到飞机、汽车。
还有取款用的自动取款机(ATM),买东西时用的销售点终端机(POS),买车票机票所用的自动售票机……它们都在使用计算机或嵌有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芯片的设备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计算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自动取款机(ATM)收银pos机地铁自动售票机一、计算机的基本功能1、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指令。
二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本身只能对二进制数进行运算,所以它最初的应用仅限于科学计算领域。
现在,计算机能够在众多领域里应用,是因为人们发现了把各种形态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的方法,从最初的文字,到后来的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都能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处理。
在某些人看来,计算机似乎无所不能。
实际上,计算机是“笨拙”的,它只是一堆由集成电路构成的高速电子开关,只会按照程序的规定执行指令。
计算机一般只“认识”数十条到数百条不同的指令。
实际上这些指令只有算术(如+、-、*、/)和逻辑运算(如and、or、not)、存储、输入输出以及控制、转移等几种基本功能。
所以,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计算(puting),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2、人类社会计算工具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石块、结绳,到算筹,直至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计算精度越来越高,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学案】

内容第三章信息的加工课题 3.1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情感目标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类型和任务需求,建立模型,寻找合适的算法和工具,用计算机来处理。
设计理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引导学生搜集并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把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教学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1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情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活动前提测评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杂志、书籍、因特网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因特网来获取大量信息。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在因特网上浏览和获取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我们回顾一下。
1、如何访问、浏览保存网页?2、如何将有用的网址收藏在收藏夹中?3、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有用网页?学生实际操作,回顾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展示目标我们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信息以后,都能直接使用吗?因此,如何对信息加工处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计算机则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出示课题)。
计算机无处不在,除了我们习惯使用的计算机外,它还是一个百变金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很多产品中,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吗?(实际上计算机的实质就是微处理器。
)我们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功能以及它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助于我们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数据与信息有何不同?3、计算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计算机不是万能的?5、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需要经过那几个阶段?学生讨论:不能。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和基本功能3. 理解信息处理工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和基本功能3. 信息处理工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和基本功能2. 教学难点:信息处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信息处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讲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和基本功能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信息处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3. 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等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4. 常用软件: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常用软件的高级功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演示法: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演示法: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4.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5.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3. 理解文字处理软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输入、编辑、排版等2. 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界面:菜单、工具栏、状态栏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教学难点: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排版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演示法: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软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3. 演示法: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排版技巧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2.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3. 理解电子表格软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录入、排序、筛选等2. 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界面:工作表、单元格、菜单等3. 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实例:统计成绩、制作财务报表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第四章(续):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演示法: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电子表格软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3. 演示法: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数据处理功能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六、教学目标1. 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2. 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和展示演示文稿3. 理解演示文稿软件在信息处理和交流中的应用七、教学内容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页面设计、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等2. 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界面:工具栏、母版、幻灯片窗格等3. 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实例:学术报告、产品介绍等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教学难点:演示文稿软件的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技巧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演示法:演示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和展示演示文稿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演示文稿软件在信息处理和交流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3. 演示法:演示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和展示演示文稿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设计和展示技巧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六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十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3. 理解数据库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十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模型、数据库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等3.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企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2.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系统的功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库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七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十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2.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定义和操作3.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十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构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高级功能2. 教学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设计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高级功能2.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实例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3.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实例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第十一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3. 理解数据库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模型、数据库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等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企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2.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系统的功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二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2.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定义和操作3.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菜单、工具栏、命令等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企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数据定义和操作2. 教学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界面2.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和应用实例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界面3.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和应用实例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三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2.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复杂的数据操作3.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在高级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巧:高级查询、数据分析等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大数据处理、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复杂数据操作2. 教学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巧和高级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和操作技巧2.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和应用实例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库管理系统在高级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和操作技巧3. 演示法:演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功能和应用实例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四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维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2.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方法3.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数据泄露、数据损坏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方法: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维护实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数据库恢复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安全与维护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的重点是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进阶应用。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 教学设计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信息处理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处理信息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体验。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成果,如精美的图片设计、复杂的数据统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过计算机处理信息,以及是如何使用的。
2、知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解释每个硬件设备的作用和功能,例如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运算和控制;内存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等。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讲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
列举常见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以输入文字并保存为例,讲解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强调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计算机完成一些简单的信息处理任务,如编辑一篇短文、制作一个表格等。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2. 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3. 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信息处理工具的高级应用,信息处理工具之间的相互整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
3. 动手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信息处理工具,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 等。
2. 准备与信息处理工具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3. 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运行所使用的软件。
【章节一: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1. 讲解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信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章节二:信息处理工具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1. 介绍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2. 讲解每种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以Microsoft Office为例,讲解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章节三: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2. 让学生观看或分析实际应用案例的视频或图片,加深对信息处理工具应用的理解。
【章节四:信息处理工具的高级应用】1. 讲解信息处理工具的高级应用技巧,如Word的排版、Excel的数据分析、Photoshop的图像处理等。
2.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使用高级应用技巧完成特定的任务。
【章节五:信息处理工具之间的相互整合】1. 讲解信息处理工具之间的相互整合方法,如如何在Word中插入Excel表格、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Word文档等。
第三章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导学案

3.3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
2、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并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特点
3、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并能区分开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4、理解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5、了解当前主流计算机的配置参数与含义
学习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学习难点:学会区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
CPU
(2)存储器
(3)输入输出设备
(I/O)
第 1 页共2 页
3、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二、个人计算机配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2 页共2 页。
1.2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 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打下基础,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1.2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 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打下基础,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说课:《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

说课:《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第一篇:说课:《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说课:《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2006-11-24 10:36, 海南省保亭县保亭中学黄继彪, 3700 字, 0/265, 原创 | 引用2006年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说课评比说课稿、点评我说课的内容是《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本课选自海南出版社的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上),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的第三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信息的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
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的概念。
从而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我本着以提高学生的辨认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
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略知软件的作用。
3、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确定依据: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所以作为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硬件(主机内部的主要部件)和软件的概念。
二、教法阐述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
冀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2《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工作原理。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组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硬件组成,能动手拆装简单硬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激发他们更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计算机硬件实物(主板、硬盘、光盘、软盘、内存条、CPU 等)【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学情分析】教材上这一部分写的比较简单但也比较抽象,以七年级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本课时由浅入深,在计算的过程中渗透这些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进入教师时,很多同学对老师手中拿的东西感到好奇。
你们想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生:想)不错,这些就是组成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
这些东西我们有的平时经常见到,有的在机箱里面,很多同学们对它们不熟悉。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计算机内部,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是用来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历史。
1.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三个重要的人物:查尔斯· 巴贝芝(计算机之父),图灵,冯· 诺依曼。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6 年美国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2 、计算机工作原理冯· 诺依曼提出“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即“ 冯· 诺依曼原理”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2)将程序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教材分析
该课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半步骤。
本节内容属于信息的加工和表达内容。
信息加工和表达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资源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
学情分析
该课学习者是高一的学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初中及其高中前半部分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但是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没有本质上的认识,会简单的操作,而对什么是计算机,它的基本功能,特征,解决问题过程等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具备辨别计算机配置是否优良的一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1.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2.计算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3.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小学,初中的时候是如何借书呢?需要哪些材料?需要登记什么信息?(借书证,借书卡,根据分类找书,填写借书证,填写借书卡。
)
现在同学们是如何借书的?(借书卡,电脑搜索书目,刷卡登记借阅信息。
)
总结:如此方便的图书馆借阅,都得益于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引出新课)(标题板书)
二、新课讲授
提问:计算机无处不在,除了我们习惯使用的计算机外,它还是一个百变金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很多产品中,那么它都存在于哪里呢?
播放视频,介绍现代计算机应用于哪些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息息相关。
(ATM机,POS机,汽车,火车,飞机,家用电器等。
)
总结:
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会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它到底具备怎么样的特殊本领?
提示并揭示答案:
计算机,为什么称之为计算机?因为计算机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计算。
总结强化:
总结同学们对于计算机具有什么本领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并且指出这些功能都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而基本功能的本质就是计算。
通过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解决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计算这个问题。
提问: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计算机会得到人们的青睐呢?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书本之后回答问题。
)
(板书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
提问:如果同学们要去购买一台计算机,如何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选择?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作好相关的记录。
)请两组同学阐述讨论结果。
总结当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
快速浏览《3.1.2计算机的基本特征》内容,
回答问题。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记录。
浏览书本的形式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从三个基本特征的角度入手,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现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从而对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具备辨别计算机配置是否优良的一般能力。
基本特征:1.速度快——CPU(intel酷睿双核,AMD)
2.准确性高——品牌
3.存储容量大——硬盘容量(250G,320G),内存(2G,4G)
给出问题:一位同学的质量是50kg,重力加速度g=10N/kg,求这位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提示:这个问题每一位同学都会求,我们今天得目的不是简单的算出结果是多少,而是要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的步骤。
请同学回答:你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板书解答过程。
(看题目,列出公式,计算结果)
引出: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解题过程:
读题目———>写公式———————————>计算
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
解答
回答问题根据解答最简单的求重力的题目,引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解,不感到陌生,从而较好的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这一内容。
提问:我们讲了有关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也讲了它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那么,计算机是不是万能的呢?我们能够用计算机解决一切问题吗?
总结: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它只会按照人编制的程序行事,不能脱离程序的安排自主的去完成任何工作。
计算机不具备人所独有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计算机只能做人让它做的事。
思考回答
三、课堂总结
回顾: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
评价本堂课的设计,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