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技术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 评估模型计算
(1)开发难度评估 开发难度评估计算是在综合考虑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历史文保以及开发区域四类因子 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取得的, 反映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工程适宜性。 评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 下:
I G H C D Gi
i 1
4
Hi
i 1
2
Ci
i 1
1
图 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内容体系架构图
4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技术
4.1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 4.1.1 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内容与技术要求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调查与评估是进行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必需的前期工作, 现状调研是否 充分直接关系到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乎整个规划的成败。 前期资料的收集不仅仅 针对地质地貌等资料,更是包括一些城市交通、市政设施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收集
4.2地下空间资源与价值综合评估技术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开发价值评估是进行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关键步骤, 城市地下空间 资源质量通常指城市地下空间可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 可用综合指标评价后的相对 分数和分级来表示。
4.2.1 评估指标体系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地质构造、 地上地下已有建设情况、 生态与环境以及城市 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 规划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 选择影 响宏观评价地下空间资源的要素,并进行分类梳理,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通常可以分为 两大类指标体系:开发难度指标、开发价值指标。共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1 个三级指标。 表2 开发难度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地面沉降 G1 地震断裂带 工程地质 G G2 不良地质灾害 G3 地基情况 G4 第 I 承压水单井涌水量 水文地质 H H1 第 II 承压水单井涌水量 H2 历史文保 C 区域性质 C1 三级指标 易发区 不易发区 地震断裂带区 非地震断裂带区 灾害易发区 灾害非易发区 软土区及水体 硬土区 >500m3/d ≤500m3/d 无涌水 >3000m3/d ≤3000m /d 无涌水 核心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历史城区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目的是协调好几个子系统的关系, 同时为后续各片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总体规划阶段的控制深度应达到:明确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结构、 明确大片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基本深度要求、明确主要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分区要求。
4.3.1 总体布局结构
城市地下空间应形成一个系统,避免点状开发零星布置却毫无关联,通常可以采用“点 线面”结合的方式布局全市地下空间体系。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基本要素,按照轨道交通 枢纽站点、城市CBD公共活动中心布局重要开发点,顺应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形成轴向的地 下空间开发线路,根据各片区、各功能系统的开发要求,在轴向布局的基础上横向布局形成
V Vi wi
i 1
5
其中,V为潜在开发价值评估,Vi为各影响因子评估分值,wi为各自权重。 (3)资源综合质量评估 地下空间综合质量评估由开发难度评估、 开发价值评估两个因素共同组成, 反映地下空 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评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RI V
其中,R为地下空间综合质量评估得分值,I、V分别为开发难度评估指标值和开发价值 评估指标值。
3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定位与主要内容
3.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定位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同城市总体规划相对应, 侧重于宏观层面,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 导下,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行全局的指导、资源利用总量的控制和协调、建设开发政策引 导; 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针; 确定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 功能、规模、总体布局与分层规划;统筹安排近、远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 制定各阶段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3.2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主要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方向和空间资源平衡, 根据 城市总体规划,充分研究城市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条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 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地 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 1 现状调研,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勘察地质 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 2 战略研究, 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 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模和主要技
术经济指标。 ○ 3 总体规划,评估城市地下空间总资源量,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确 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 4 子系统规划,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包括地下交通系统、地下 市政系统、地下公共空间、地下仓储物流、地下综合防灾系统。 ○ 5 规划实施保障,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确定相关开发 利用法规及政策。
3
赋值 0 1.0 0 1.0 0 1.0 0 1.0 0 0.5 1.0 0 0.5 1.0 0 0.6 0.8
其他区域 开发区域 D 建设状态 D1 已建、已确定 改建、新建
1.0 0.5 1.0
表3 开发价值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商业金融办公 文娱广场体育 用地性质 V1 居住 绿化公共医疗卫生教育 工业仓储物流 其他 一级 空间区位 V2 二级 三级 四级 潜在价值 V 土地价格 V3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轨道交通 V4 轨道站点附近区域 其他区域 优 良 交通可达 V5 中 一般 较差 差 赋值 2.5 2.0 1.5 1.0 0.5 0 1.5 1.0 0.5 0 2.5 2.0 1.5 1.0 0.5 2 0 1.0 0.8 0.6 0.4 0.2 0
4.1.2 现状调查评估的基本方法
现状调查评估可以采用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实地踏勘。通过人工踏勘,对各类现状地下设施进行普查,实地踏勘的优点是可 以对各类地下设施的现状使用情况进行精确的评估,缺点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以及时间, 并且要求在踏勘前基本掌握现状设施的布局。 (2)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发放问卷,收集现状地下设施的各 类基本参数,了解各类现状设施的基本特征,将地下空间设施的各类特征进行综合统计,便 于归纳整理。 (3)档案查阅。是进行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通过调阅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资 料 城市交通资料
地下市政场站、管网系统 等 道路、轨道交通布局、交 通运行状况、交通规划资 料等 人防设施现状、规划,设 施布局等 土地利用资料、相关规划 资料
人防设施资料 其他各类相关规 划资料
地下空间现状调查结果应形成以下成果结论和形式: (1)形成现状地下空间设施的综合布局图,将各类地下空间设施(交通、公共空间、 人防、市政等)按照要求落到数字图纸上,一方面作为后续规划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当地规 划管理部门的提供相关的规划依据。 (2)形成现状地下空间设施的评估结论,明确哪些设施运营良好,哪些必须改造提升, 哪些必须进行保护控制等,作为下一步规划的基础。
4.2.3 资源评估成果表达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是进行总体规划布局的关键,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是各个地块相 应价值的数字表达, 通常可以根据各片区最终不同的评估结果, 人为地的划分四五类不同的 区间,作为不同地域不同评估等级的表达。同时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将评估成果反映到图 纸上,形成直观的判断。
4.3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控制要素
市地下空间规划总体系统性不强。
2.2成熟的理论指导与规范标准尚不健全
由于目前系统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各类科研院所、 设计单位也 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尚在征求意见,虽然各地陆续出 台了相关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范等地方标准,但基本上也 是根据各地情况单独使用, 各类标准规范之间缺乏协调与统一。 同时在进行地下空间规划编 制过程中,各地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也不尽相同,相关理论体系尚不健全。
管理部门相关建设资料的档案,可以精确地了解各类地下空间设施的位置、规模、功能、竖 向分层, 并且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建设项目基本都有电子图纸存档, 可以便捷的将各类 设施布局落到规划图纸上。 档案查阅的不足之处是工作量较大, 各类图纸的查阅量经常有成 百上千张,甚至达到上万张,这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全力配合。
的相关内容和主要目的包括: 表 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现状调研分类表 调查项目 勘察资料 测量资料 现状地下空间设 施资料 相关内容 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危 险构造、滑坡崩塌等 地形高程资料、地下管线 测量资料、地形图等 现状设施布局、功能、使 用情况、规模等 主要目的 了解城市工程地质条件,从工程地质角度 初步区分地下空间建设条件。 规划的基础资料,用于地下空间竖向规划 控制 掌握现状已有设施的基本情况,在规划范 围内摸清家底,便于后续的避让、改建、 拆除等工作,也是城市其他设施规划控制 的必须资料。 现状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面,关系到总 体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 为城市地下交通设施规划的基本依据,尤 其是轨道交通、 停车场设施布局最为关键。 同人防设施进行全面衔接,充分考虑地下 空间人防功能的要求。 了解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作为地下空间 战略发展的基本依据。
2 地下空间专业规划现状与主要问题
2.1专项规划普及率不高系统性不强
国内各类城市系统性地进行地下空间规划的尚为数不多, 国内省会城市中编制过总体规 划层面的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也是寥寥无几, 各地更多的是进行人防专项规划的同时涉及部分 地下空间的内容;或者是在局部地下空间开发时,同时编制片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抑或者在 进行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 针对部分站点进行局部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但这类规划往 往着眼于某一片区或某一专用功能(如人防、轨道交通等) ,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各系统 的协调往往显得尤为单薄, 不是过于宏观的普遍性原则性就是过于微观的工程建设方案。 城
D
i 1
1
i
其中,I为地下空间开发难度评估得分值,G、H、C、D为各影响因子评估分值。 (2)开发价值评估 开发价值评估计算是在综合考虑用地性质、空间区位、土地价格、轨道交通、交通可达 五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取得的, 反映地下空间资源的需求强度大小和开发的效益的 高低。评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2.3规划编制需求日益强烈
在现阶段国内各地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过程中,涉及地下空间的内容越来越多,尤 其是随着各地轨道交通、 综合管廊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 轨道交通与城市既有地下设施之间 的协调,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开发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和控制。 各地政府的 规划管理部门意识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规划, 进行城市地下 空间资源协调与开发控制,避免地下空间开发的无序散乱状况,节约城市空间资源,Biblioteka Baidu挥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
1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建设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各地也面临着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城市交通空间不足、城市 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等各类矛盾,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提 高。一方面在新区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先行进行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在宏观层面对城市地 下空间进行控制与建设引导,确保新区建设的高效推进;另一方面,在现阶段逐步摒弃摊大 饼式无限外延、 提倡旧城更新增加旧城开发强度的总体要求下, 旧城区内地下空间的综合开 发利用需求日益高涨, 亟需地下空间专业规划进行多个系统的协调与控制, 确保城市地下空 间开发的可实施性。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技术与实践
俞雪雷
摘要: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全面推进,但目前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地下空间相关技术、理论 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国标规范也不尽齐全,本文通过对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阶段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探 讨适用于在宏观层面作为总体控制依据的规划编制技术。主要包括规划阶段的现状调研的主要内容和技术 手段、宏观层面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关键技术与总体要求、宏观层面总体规划控制基本要素以及规划 控制指标。创新性地提出了资源评估的系统计算模型,将难度指标与开发价值指标有效结合,形成直观评 价依据;提出地下容积率控制概念,为总体规划阶段的强度控制找到了基本的落脚点,有利于规划编制的 控制与引导。 关键词:地下空间 资源评估 地下容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