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_王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分别从技术水平、FDI、人力资本等八个角 度梳理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1. 技术水平与区域经济差异 颜鹏飞、王兵(2004)利用 DEA 指数法对我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由于我国的技术效率的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但是技术进步的减 慢,导致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31]。朱勇、张宗益 (2005)构建了 2000-2003 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列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 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0.8 左右,而我国欠发达地 区的技术创新水平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造成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32]。朱承亮(2009)运用随机前 沿模型分析我国 1985-2007 年经济增长效率,认为 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导致了技术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较低,这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33]。 2.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区域经济差异 Borenztein, Gregorio& Lee(1998)认 为 FDI 是 引 进新技术的重要渠道,当东道国具有较强的对新技 术的吸收能力时,FD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国内 投资[34]。Jean-Claude Berthélemy and Sylvie Démurger (2000) 使用中国 24 个省 1985-1996 年间的面板数 据实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证明 了 FDI 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对 长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 [35] 王成岐、张建华等 (2002) 认为 FDI 对东道主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FDI 是通过技术水平和政策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在经 济发达地区,其技术水平高,则 FDI 对于经济增长的 影响更强烈;在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反。因此,技术水 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 FD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 时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36]。张建华等(2003) 利用广东省 FDI 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异论 Tsui K Y(. 1991) 利用我国的实际人均收入数 据,分析 1952-1970 年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不显著, 但是在 1970-1985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不断扩 大的[17]。Rozelle S(. 1994)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 1984-1989 年期间东部沿海省际间经济差异急剧扩 大[18]。Peter Pedroni & James Yudong Yao(2006)研究 发现,从长期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异的现 象无论在三大区域间还是省际间是普遍存在。但是,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索罗的增长理论中 早有论述,其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比喻成“黑匣 子”,把一切不能由劳动和资本解释的产出都归于 “黑匣子”中,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是“不愉快的结果”。 对此,美国学者罗默、卢卡斯在阿罗的“干中学”思想 基础上提出了 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 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知识的积累不仅可以提高
76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2011 年 第 5 期
经济学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1952-1965 年间,随着工业化由沿海 向内地推进,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 缩小;1965-1978 年,由于我国投资政策的失误和“十 年动乱”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1978-1995 年,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落后地区与 高收入地区的收入差距大体每年以 2%速度缩小[7]。 刘强(2001)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 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 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8]。沈 坤 荣 、马 俊(2002)对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经 济 增 长 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不 仅存在着“俱乐部收敛”,而且还存在着条件收敛的 特征[9]。赵伟、马瑞永(2005)分别对资本、技术以及劳 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2 年间, 只有技术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显著,资本和劳动 生产率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10]。许召元、李 善同(2006)认为 2000-2004 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发 展存在条件收敛性[11]。贾俊雪、郭庆旺(2007)认为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差异扩大,但 2001 年以后开始 收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 顶端,已经开始步入一个持续缩小的新阶段[12]。刘树 成、张晓晶(2007)认为我国在持续高增长中,省际间 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13]。彭 国华(2008)对我国 16 个省的人均收入回归分析发 现,我国的地区收入存在“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差 异和国际贸易对“俱乐部收敛”的贡献很大[14]。金相 郁、武鹏(2010)研究了 1952-2008 年间中国区域经 济发展的差距趋势,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 差距符合收敛的假说[15]。潘文卿(2010)认为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其 中,1990 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显 著,而且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1990 年以后,两大“俱乐部收敛”也分化成了东、中、 西三大区域内部的“俱乐部收敛”[16]。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技术溢 出效应和吸收能力,而不仅仅是取决于 FDI 的数量, 并通过研究 FDI 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还证明了 FDI 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 [37] 魏后凯 (2002)指出东、西部地区之间 GDP 的增长率的差异 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贡献率大约为 90%[38]。张 欢(2007)使用 1986-2001 年各省数据分析,认为三 大地带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原因是 FDI,并且 FDI 的制度变迁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东部地区影响大 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增 长[39]。Puman Ouyang(2009)研究了 1996-2004 年中国 的 FDI 的空间集中机制对经济推动作用,结果发现, 集中在沿海地区的 FDI 带来了区域间的溢出效应, 这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内地快,从而造成了 区域发展的差异[40]。许冰(2010)认为 FDI 是通过资本 和技术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但是投资有挤出效 应的。因此,吸引 FDI 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要看 FDI 对国内投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1]。
关键词 区域差异 趋同 趋异 影响因素
王 坤,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010021
一、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势的研究
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同论 Robert J. Barro(1992)认为 趋 同(收 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 始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落 后地区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地区,从而最终实现地区 经济增长趋同的现象[1]。关于经济趋同的研究,最早 Ramsey (1928) 指出在新古典框架内对一个封闭经 济,如果存在相似的技术结构和偏好,那么区域经济 差异是收敛[2]。从世界经济范围看,在工业化过程中 经济趋同现象也很明显。Baumo(l 1986)对 16 个工业 化国家 1870-1979 年的实际人均 GDP 的数据回归分 析后发现,自 1870 年以来,经济收敛现象在这些国 家 表 现 得 非 常 明 显 [3]。 Chen,Jian,and Fleisher, Belton M(. 1996) 分析了中国各省份 1978-1993 年间 的人均 GDP 增长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
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11.05.037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王坤
内容提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 者关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三大趋势, 并从八个方面归纳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并作简要评述。
77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生产率,而且知识溢出效应还可以使边际生产力的 递增,促进经济长期的增长。随后,罗默和卢卡斯提 出的 R&D 模型,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对产出的作 用。罗默和卢卡斯认为研究开发投入、知识积累、技 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同时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29]。Jian Chen and Belton M. Fleishe( r 1996)利用索罗增长模型考察 了中国 1978-1993 年各省人均资本产出时发现经济 趋同现象存在,认为造成趋同的原因是物质投资、就 业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沿海区位 选择的结果[30]。
杨伟民(1992)对我国 1978-1989 年间地区收入 差距进行分析,认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东、西部之间 收入水平的总体差异水平是缩小[6]。魏后凯(1997)对 我国 1952-1995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基于资源型产业集群视角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研究》(08CJL005),主持人:王坤;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资源性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问题研究》(70863001)资助
来,经济发展存在着条件收敛,特别是在物质资本投 资、就业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及沿 海地区的 GDP 等方面都存在着趋同,并且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正在缩小[4]。Tianlun Jian 等(1996)研究 了 1952-1993 中国各个省的实际人均收入,结果发 现,1952-1965 年间,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收 入并没有出现强收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51978),全国各个省的区域差距扩大;1978 年开始的 改革开放,使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1990 年以后,尽 管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增长明显快于内地,区域间 的收入差距拉大,但是在沿海各个省内部却表现为 趋同[5]。
在 东 南 沿 海 各 省 的 内 部 地 区 存 在“ 俱 乐 部 趋 同 ”现 象 。 [19] Masahisa Fujita & Dapeng Hu (1999) 分析了 1985-1994 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势,认为我 国沿海与内地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不断扩大,沿海地 区内部的收入差异缩小,并且沿海地区显示出较强 的生产集聚现象[20]。宋学明(1996)认为我国区域间的 收入在 1978-1992 年间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分析都 是收敛的,但是从经济增长的长期看,我国区域间的 差异会不断扩大,这是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 知识积累的差别造成的[21]。宋德勇(1998)利用 Theil 指数计算我国中、东、西部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收 入差距水平,研究表明 1978-1989 年间我国的区域 收入差异是下降的;1990 年后我国的区域差距随着 三大区域内部差异的扩大而逐渐扩大 [22]。周玉翠等 (2002)研究 1990-2000 年省际间经济差异的总体水 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发现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省际 间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增大,尤其是沿海与内陆的经 济发展差异扩大[23]。刘夏明等(2004)认为中国地区经 济的总体差距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有所下降,但在 90 年代却呈上升趋势[24]。管卫华等(2006)采用经验模态 方法对中国 1953-2002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 多尺度分析,结果发现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区 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呈缩小的趋势,90 年代以 后却在逐渐扩大[25]。杨永恒、胡鞍钢等(2006)认为改 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形成 了“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格局[26]。彭文斌、刘友金 (2010) 利用 Theil 指数的多层次分解法分析了我国 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认为三大区 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但三大区 域之间自 1979 年来经济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27]。盖 文启等 (2010) 认为改革开放以来 31 年间 (19782008 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趋异的,并采用灰 色预测法预测我国未来 20 年(2009-2028 年)的经济 发展差异态势是收敛的[28]。
1. 技术水平与区域经济差异 颜鹏飞、王兵(2004)利用 DEA 指数法对我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由于我国的技术效率的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但是技术进步的减 慢,导致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31]。朱勇、张宗益 (2005)构建了 2000-2003 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列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 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0.8 左右,而我国欠发达地 区的技术创新水平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造成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32]。朱承亮(2009)运用随机前 沿模型分析我国 1985-2007 年经济增长效率,认为 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导致了技术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较低,这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33]。 2.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区域经济差异 Borenztein, Gregorio& Lee(1998)认 为 FDI 是 引 进新技术的重要渠道,当东道国具有较强的对新技 术的吸收能力时,FD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国内 投资[34]。Jean-Claude Berthélemy and Sylvie Démurger (2000) 使用中国 24 个省 1985-1996 年间的面板数 据实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证明 了 FDI 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对 长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 [35] 王成岐、张建华等 (2002) 认为 FDI 对东道主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FDI 是通过技术水平和政策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在经 济发达地区,其技术水平高,则 FDI 对于经济增长的 影响更强烈;在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反。因此,技术水 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 FD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 时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36]。张建华等(2003) 利用广东省 FDI 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异论 Tsui K Y(. 1991) 利用我国的实际人均收入数 据,分析 1952-1970 年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不显著, 但是在 1970-1985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不断扩 大的[17]。Rozelle S(. 1994)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 1984-1989 年期间东部沿海省际间经济差异急剧扩 大[18]。Peter Pedroni & James Yudong Yao(2006)研究 发现,从长期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异的现 象无论在三大区域间还是省际间是普遍存在。但是,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索罗的增长理论中 早有论述,其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比喻成“黑匣 子”,把一切不能由劳动和资本解释的产出都归于 “黑匣子”中,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是“不愉快的结果”。 对此,美国学者罗默、卢卡斯在阿罗的“干中学”思想 基础上提出了 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 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知识的积累不仅可以提高
76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2011 年 第 5 期
经济学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1952-1965 年间,随着工业化由沿海 向内地推进,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 缩小;1965-1978 年,由于我国投资政策的失误和“十 年动乱”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1978-1995 年,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落后地区与 高收入地区的收入差距大体每年以 2%速度缩小[7]。 刘强(2001)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 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 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8]。沈 坤 荣 、马 俊(2002)对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经 济 增 长 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不 仅存在着“俱乐部收敛”,而且还存在着条件收敛的 特征[9]。赵伟、马瑞永(2005)分别对资本、技术以及劳 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2 年间, 只有技术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显著,资本和劳动 生产率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10]。许召元、李 善同(2006)认为 2000-2004 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发 展存在条件收敛性[11]。贾俊雪、郭庆旺(2007)认为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差异扩大,但 2001 年以后开始 收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 顶端,已经开始步入一个持续缩小的新阶段[12]。刘树 成、张晓晶(2007)认为我国在持续高增长中,省际间 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13]。彭 国华(2008)对我国 16 个省的人均收入回归分析发 现,我国的地区收入存在“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差 异和国际贸易对“俱乐部收敛”的贡献很大[14]。金相 郁、武鹏(2010)研究了 1952-2008 年间中国区域经 济发展的差距趋势,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 差距符合收敛的假说[15]。潘文卿(2010)认为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其 中,1990 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显 著,而且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1990 年以后,两大“俱乐部收敛”也分化成了东、中、 西三大区域内部的“俱乐部收敛”[16]。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技术溢 出效应和吸收能力,而不仅仅是取决于 FDI 的数量, 并通过研究 FDI 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还证明了 FDI 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 [37] 魏后凯 (2002)指出东、西部地区之间 GDP 的增长率的差异 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贡献率大约为 90%[38]。张 欢(2007)使用 1986-2001 年各省数据分析,认为三 大地带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原因是 FDI,并且 FDI 的制度变迁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东部地区影响大 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增 长[39]。Puman Ouyang(2009)研究了 1996-2004 年中国 的 FDI 的空间集中机制对经济推动作用,结果发现, 集中在沿海地区的 FDI 带来了区域间的溢出效应, 这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内地快,从而造成了 区域发展的差异[40]。许冰(2010)认为 FDI 是通过资本 和技术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但是投资有挤出效 应的。因此,吸引 FDI 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要看 FDI 对国内投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1]。
关键词 区域差异 趋同 趋异 影响因素
王 坤,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010021
一、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势的研究
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同论 Robert J. Barro(1992)认为 趋 同(收 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 始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落 后地区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地区,从而最终实现地区 经济增长趋同的现象[1]。关于经济趋同的研究,最早 Ramsey (1928) 指出在新古典框架内对一个封闭经 济,如果存在相似的技术结构和偏好,那么区域经济 差异是收敛[2]。从世界经济范围看,在工业化过程中 经济趋同现象也很明显。Baumo(l 1986)对 16 个工业 化国家 1870-1979 年的实际人均 GDP 的数据回归分 析后发现,自 1870 年以来,经济收敛现象在这些国 家 表 现 得 非 常 明 显 [3]。 Chen,Jian,and Fleisher, Belton M(. 1996) 分析了中国各省份 1978-1993 年间 的人均 GDP 增长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
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11.05.037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王坤
内容提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 者关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三大趋势, 并从八个方面归纳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并作简要评述。
77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生产率,而且知识溢出效应还可以使边际生产力的 递增,促进经济长期的增长。随后,罗默和卢卡斯提 出的 R&D 模型,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对产出的作 用。罗默和卢卡斯认为研究开发投入、知识积累、技 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同时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29]。Jian Chen and Belton M. Fleishe( r 1996)利用索罗增长模型考察 了中国 1978-1993 年各省人均资本产出时发现经济 趋同现象存在,认为造成趋同的原因是物质投资、就 业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沿海区位 选择的结果[30]。
杨伟民(1992)对我国 1978-1989 年间地区收入 差距进行分析,认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东、西部之间 收入水平的总体差异水平是缩小[6]。魏后凯(1997)对 我国 1952-1995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基于资源型产业集群视角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研究》(08CJL005),主持人:王坤;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资源性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问题研究》(70863001)资助
来,经济发展存在着条件收敛,特别是在物质资本投 资、就业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及沿 海地区的 GDP 等方面都存在着趋同,并且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正在缩小[4]。Tianlun Jian 等(1996)研究 了 1952-1993 中国各个省的实际人均收入,结果发 现,1952-1965 年间,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收 入并没有出现强收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51978),全国各个省的区域差距扩大;1978 年开始的 改革开放,使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1990 年以后,尽 管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增长明显快于内地,区域间 的收入差距拉大,但是在沿海各个省内部却表现为 趋同[5]。
在 东 南 沿 海 各 省 的 内 部 地 区 存 在“ 俱 乐 部 趋 同 ”现 象 。 [19] Masahisa Fujita & Dapeng Hu (1999) 分析了 1985-1994 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趋势,认为我 国沿海与内地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不断扩大,沿海地 区内部的收入差异缩小,并且沿海地区显示出较强 的生产集聚现象[20]。宋学明(1996)认为我国区域间的 收入在 1978-1992 年间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分析都 是收敛的,但是从经济增长的长期看,我国区域间的 差异会不断扩大,这是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 知识积累的差别造成的[21]。宋德勇(1998)利用 Theil 指数计算我国中、东、西部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收 入差距水平,研究表明 1978-1989 年间我国的区域 收入差异是下降的;1990 年后我国的区域差距随着 三大区域内部差异的扩大而逐渐扩大 [22]。周玉翠等 (2002)研究 1990-2000 年省际间经济差异的总体水 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发现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省际 间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增大,尤其是沿海与内陆的经 济发展差异扩大[23]。刘夏明等(2004)认为中国地区经 济的总体差距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有所下降,但在 90 年代却呈上升趋势[24]。管卫华等(2006)采用经验模态 方法对中国 1953-2002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 多尺度分析,结果发现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区 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呈缩小的趋势,90 年代以 后却在逐渐扩大[25]。杨永恒、胡鞍钢等(2006)认为改 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形成 了“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格局[26]。彭文斌、刘友金 (2010) 利用 Theil 指数的多层次分解法分析了我国 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认为三大区 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但三大区 域之间自 1979 年来经济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27]。盖 文启等 (2010) 认为改革开放以来 31 年间 (19782008 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趋异的,并采用灰 色预测法预测我国未来 20 年(2009-2028 年)的经济 发展差异态势是收敛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