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善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良》教案
长春市艺术学校韩桂娟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启发学生对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对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2.品味作品语言,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1.研读课文,领会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探讨研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他们因爱心感动中国,他们因善举感人至深。可是却有人说:善良过时了,善良就是愚蠢,善良是无能的表现。究竟善良是什么?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的本性“善良”还要不要回归?今天我们就来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简介王蒙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1978年调北
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字词积累
不足恃.shì(不可依赖)
圭.guī臬.niè(比喻准则或法度)
弘.hóng扬(发扬光大)
超拔(超凡拔萃)
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
滥恶(滥用恶行)
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三、写作背景和意义(供教师参考)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发展的浪潮开始涌来,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利益至上的原则是否会再一次抹灭了人性的善良,商品经济的社会又应当建立怎样的道德体系,这是作者所忧虑的。这篇文章中所谈的“善良”,其实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一切道德的底线”。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以人性的善良为基本的准则,因此这篇文章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文章的结构如何?争取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在文中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
(3)你是如何看待善良的?用生活实例加以解说。
2.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予以点评,同时把自己的看法拿出来跟学生讨论。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这个内容,也拟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阅读结果。
明确:
(1)提出问题: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成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问题:阐释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强调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态度: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我们应该保持善良这种高尚的品德。
五、议论思考
拟在跳出文本看文本,引发学生对善良进行思考,重在激活学生思维,答案不必求同。
(1)作者对善良有很多看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2)这篇文章写于1995年,是针对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出现的价值观的变化和思想波动而写的,现在,十余年过去了,以今天的眼光看“善良”,你又会提出一些什么见解呢?争取用生活实例加以解说。
六、教师小结:这篇文章,作者从“善良过时了”、“善良”被看作“愚蠢”等现象出发,经过思考、叩问,阐释了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并赋予善良许多美好而深刻的内涵,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喜欢善良”、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加深对“善良”的理解,在文章中将你不懂的句子划下来。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
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和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
一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教师归纳: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
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先破后立,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
2.研读第二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善良有什么价值?
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明确:
运用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深刻性、说服力,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学生找出所在段落)
善良与凶恶对比:
5段:力量对比:稚嫩与强大;有所不为与无所不为。——阐释善良的作用8段:结果对比:“战败”与“战胜”;弘扬光明与宣告丑恶。——善良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