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讲解模板: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1.建立操作孔时注意勿穿破腹膜。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注意事项: 2.游离疝囊时应辨别清楚腹壁下血管、精 索血管等,以免损伤。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注意事项: 3.在钉合补片时注意勿损伤血管。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术后处理: 对于老年人、手术时间较长及术中出血较 多者,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应适当 给予补液,并应用抗生素与止血药物。
谢谢!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术前准备:
备带扩张气囊穿刺套管(distension ballon trocar)、密封式穿刺套管 (structural trocar)、加压泵 (pump)。其余同腹膜内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1.自脐中线开始向疝侧做约2.5cm的横切 口,分离皮肤、皮下直至腹直肌,游离腹 直肌并将其抬起,以手指钝性分离肌肉后 间隙(图1.3.2.2-2A、B)。
适应证: 1.单侧或双侧性腹股沟疝。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适应证: 2.复发疝。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禁忌: 1.无法耐受全麻者。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禁忌: 2.无法耐受气腹者。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禁忌: 3.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
手术资料: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2.此间隙内置入带扩张气囊穿刺套管,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气囊加压注气, 直至气囊完全膨胀。排空气囊内气体,拔除并换入密封式穿刺套管,注入 CO2使扩张的间隙内压力达到12mmHg,以此建立修补操作空间(图 1.3.2.2-3~1.3.2.2-5)。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腹膜前间隙的建立
• 镜推法由于操作简单, •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镜头是沿着腹直肌后鞘 向前推进的,所进入的层次 是在腹横筋膜深层的前方, 需要在此间隙继续分离剪开 腹横筋膜深层,才能到达真 正的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
斜疝疝囊的处理
疝囊后方有输精管和精 索血管,疝囊周围有一些 蔓状静脉丛、腹横筋膜衍 生的精索内筋膜、以及来 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 膜的提睾肌纤维等各种成 份,在分离回纳时要注意 保护这些结构 疝囊外如有脂肪瘤应切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 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
— 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 全程伴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 开放式手术中较难看到
— 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直疝更为明显
16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
17
(Cooper’s
耻骨梳韧带
Ligment)
— 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 — 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韧带。
30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31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I型、II型、III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o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为1〜2%,等同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低于开放式有张力修补术。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切口小、疼痛轻、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早。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同于开放式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清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费用高于开放式修补术手术方法综观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史,可归纳为6种方法:内环口关闭术:相当于开放式手术中疝囊的高位结扎,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仅适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

植入物填塞术(Plug and Patch):将植入物直接植入缺损处。

因植入物容易移位,且修补局限,故复发率和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应用,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 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在腹腔内将补片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上。

IP0M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主要方法。

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如补片中央固定、补片四周缝合、打开腹膜将补片与耻骨结节或Cooper's韧带固定等。

为防止腹腔粘连,必须使用聚丙稀和聚四氟乙稀复合材料(如ComposixMesh)或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 双面材料(如Dual Mesh),补片价格较贵。

IP0M+内环口成形术:在IP0M的基础上加行内环口成形术,即将腹横筋膜与骼耻束对合以缩小内环口,相当于开放式Marcy术。

该方法操作难度高,目前应用很少。

腹腔镜疝修补术详解

腹腔镜疝修补术详解

手术操作过程
植入固定补片
钉合时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死亡冠、 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内钉合。
关闭腹膜
精品课件
注意要点
游离腹膜不能超过脐内侧襞,以免损伤 膀胱,切开中间腹膜毋损伤腹壁下动脉。
精索腹壁化,疝囊应与精索血管、输精 管充分游离,以免斜疝复发。
疝囊较大或粘连,可横断疝囊,远端旷 置、近端裂口关闭。
危险三角:又称Doom三角。输精管和 精索血管围成的三角间隙,此处有髂外 动静脉。
精品课件
应用解剖
死亡冠:或死亡环。腹壁下动脉与闭孔 动脉吻合支所在区域。
疼痛三角:即精索血管外侧,髂耻束下 方的三角,此处有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和股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
精品课件
应用解剖
精品课件
应用解剖
精品课件
斜疝疝囊外 “脂肪瘤”,较大的应予切除,否则“脂 肪瘤”会滑入腹股沟管,引起类似滑疝的复发。斜疝 疝囊应尽可能剥离,残留的疝囊会增加血清肿的概率, 但与精索粘连致密的大疝囊宜横断,强行剥离会引起 术后阴囊血肿。精索须充分“盆壁化”,即将疝囊与 后方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充分游离6~8cm,否则补片 会覆盖在疝囊上,导致复发。男性患者疝囊的内下侧 是输精管,外下侧是睾丸动静脉,剥离疝囊时勿粗暴 分离而导致损伤。 直疝疝囊位于直疝三角内,须将疝 囊和腹膜前脂肪组织完全从直疝三角中分离出来,并 显露其后方的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直疝处的腹横 筋膜第一层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 为是疝囊而强行剥离。 股疝疝囊位于股环内,前方是 骼耻束,后方是耻骨梳韧带,内侧是陷窝韧带,必须 充分解剖暴露这3个结构,以精免品课术件 中遗漏股疝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辨别五条腹膜皱。
精品课件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技术的引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成为主流术式。该术式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
微创
腹腔镜手术采用小孔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有利于 术后恢复。
视野清晰
腹腔镜下手术视野清晰,可以放大手术视野,便于医生精细操作,减少误伤周围组织的风 险。
复发预防
遵医嘱进行复发预防措施,如使用疝气带等 。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参加康复训练和支持小组,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评估
症状改善
评估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程度。
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如行走、站立、日常生活自理等。
心理状态
关注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或咳嗽等患者。
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为腹股沟区 可复性包块,站立或咳嗽时包块 突出,平卧或按压后可消失。若 发生嵌顿,可出现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
传统手术方法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多采用开放手术,包括张力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张力 修补术因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无张力修补术采用人 工材料进行修补,术后疼痛较轻,但存在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
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活动恢复
根据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日 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提 重物,以免腹压增加。
饮食调整
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 辣、刺激性食物。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
术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评估恢复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插图)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插图)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2012年6月29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共同合作,成立了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学院的目的是推广最新的腔镜疝修补理念,培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推动学术学科发展。

此后,学院根据各位专家的经验、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制定了《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经过反复的专题讨论,于2013年4月29日在济南召开的第一次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现公布如下。

一、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和体位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图1-1a,图1-1b)。

手术步骤一、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12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图1-2)。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二、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皱襞和3个陷窝:位于中央的是脐中皱襞,这是中线的标志。

脐中皱襞的两侧是脐内侧皱襞,脐内侧皱襞的外侧是脐外侧皱襞,其后方是腹壁下动静脉。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①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皱襞之间,后方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②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皱襞与脐外侧皱襞之间,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③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图1-3)。

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三、腹膜切开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嵴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所有的操作均在腹横筋膜后方进行,不切开腹横筋膜。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PPT课件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PPT课件
25
26
套管置入的部位和方法:
➢ 第2、3 套管的穿刺部位 ➢ 中线位:第2、3 套管均使用5 mm 套管,在脐孔与耻骨联合正中联线约上1/3 和
下1/3 处穿刺入腹膜前间隙。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中侧位:第2 套管穿刺在脐孔与耻骨联合正中联线上1/3处。置入器械后向患侧
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然后在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穿刺入第3 套管。该方法不能 用于双侧疝的操作。 ➢ 双侧位:在第1 套管的穿刺部位伸入1个手指,进入腹膜前间隙后向两侧作简单 的分离,然后在手指的引导下于两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或脐下水平分别穿刺入第2、 3 套管。
腹壁下动静脉。
10
疝囊的处理——斜疝
➢ 小的疝囊拉回腹腔,无需高位结扎。 ➢ 大的疝囊横断疝囊,远端旷置。 ➢ 脂肪瘤应切除 ➢ 腹膜前环:一条连接于腹膜和输精管、精索血管后方的环状纤维索带,该
结构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腹横筋膜深层
11
精索腹壁化
腹膜反折
12
13
疝囊的处理——直疝
➢ 直疝疝囊都能完全回纳,无需横断。 ➢ 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
27
建立腹膜前间隙
➢ 建立腹膜前间隙可采用球囊分离器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但费用较 贵,也可用手指分离法或镜推法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
➢ 镜推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腹横筋膜有深浅两层,TEP 的操作空间应该是在腹横筋膜浅层和腹膜
➢ 耻骨后静脉丛:在耻骨膀胱间隙的深面,耻骨后静脉丛向会阴方向汇集成 阴茎背侧静脉丛,这是一些横行粗壮密集的静脉血管支。不能过于深入分 离耻骨膀胱间隙,如果超过了耻骨支的纵轴面,就可能损伤耻骨后静脉丛。 一旦损伤,止血非常困难,必须引起重视。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 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四、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无影灯、腹腔镜设备、
五、物品准备 1、常规物品:腹腔镜器械一套、开腹包一个、 衣服A一个、腹腔镜器械包一个、 持物筒一个

2 、一次性物品:手套、吸引连接管、窥镜套、套针、 11 号刀片、2/0普理灵缝线、3/0薇乔
3、其他物品准备:疝补片、疝修补钉或者医用胶

1.无法耐受全麻者。 2.无法耐受气腹者。 3.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 4.严重出现倾向者
三、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导尿,
三、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的空间观察 操作,患者通常为头低脚高位 15 - 30 度, CO2 维持压 力10-15mmHg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 (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据临床研究调查经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1],远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的15%~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为人们肯定接受。

腹腔镜下腹膜前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植入疝修补术(IPOM),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EP),IPOM植入材料为防其他较TAPP、TEP费用高,故临床以TAPP、TEP为主要方式,但多次复发或腹膜前间隙曾植入过补片,选择IPOM为宜。

麻醉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患者体位及手术人员站位患者取仰卧位,术中根据手术操作调整为头低脚高,术者及扶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显示器至于患者脚侧。

穿刺孔的位置TAPP观察孔:在脐窝下缘切1cm切口,Veress针穿刺建立气腹,此处置观察镜。

操作孔:两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分别置入5mm trocar,此处置分离钳及抓钳等器械。

TEP在脐下缘正中做一1.5cm长的皮肤切口,需分离后(详见手术操作)置10mm套管针放入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耻骨联合上方和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2个套管。

手术操作主要步骤获取信息:進入腹腔后,不盲目操作,观察解剖关系,明确诊断(即分清疝的种类)及疝环口大小,根据疝环口大小裁制补片大小,如有其他,先分离其他,充分显露手术野。

测量内环口大小:在腹腔内找到内环口,用分离钳估量内环口大小以确定补片大小,通常选用10cm×15cm大小的补片,根据内口大小略加修剪。

分离腹膜:TEP于脐下缘正中的皮肤切口切开腹直肌间的正中间隙,牵拉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从腹直肌后鞘与腹膜间的平面用手指进行分离,分离过程动作轻柔,避免进入正确解剖层次,引起不必要的出血影响手术进程,分离出耻骨后间隙、及腹股沟后间隙,再将10mm套管针放入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成15cm×15cm的腹膜外气腹状态,耻骨联合上方和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两个5mmtrocar。

开放疝与腔镜疝的手术操作规范

开放疝与腔镜疝的手术操作规范

开放疝与腔镜疝的手术操作规范一、腹股沟疝开放手术七步法手术护理保障流程开放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繁多,但基本手术步骤类似,笔者以腹股沟疝最经典的Lichtenstein手术为例介绍七步法手术护理保障流程。

(一)手术器械通常选择阑尾手术器械包,如考虑术中可能触及到腹腔内脏操作可改用剖腹器械包。

预备2块细纱布用于腹膜前间隙的钝性游离,备唐氏疝拉钩1把,便于组织暴露。

其他消毒铺巾及电刀、吸引装置的安装同其他普通外科手术,并无特殊。

术中注意病人的保温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

(二)开放疝七步法手术流程1. 切开皮肤、皮下,显露外环:切开皮肤(斜切口)前,准备纱布放于切口左右处各1块,刀和电刀放置于主刀医师右手一侧。

用刀或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同时传递血管钳给主刀医师、一助各1把,并将剪线剪刀和吸引器传递给二助。

如遇需要结扎的血管,给予可吸收线结扎血管。

用唐式疝拉钩牵开切口,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口。

2. 切开外环、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第一间隙):按医师手术习惯,传递组织剪或电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给予剥离子,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或用电刀游离,这期间视情况保护或切断髂腹下神经,提供血管钳和可吸收缝线切除神经。

协助主刀医师重新安放唐式疝拉钩,同时将阑尾拉钩传递给二助,辅助主刀医师充分暴露腹股沟区域。

3. 游离精索找出疝囊:将无损伤长镊传递到主刀医师左手,电刀或剥离子给到其右手,在外环开口内上,电热或钝性游离精索,完全游离精索后,传递长血管钳给主刀医师,同时将橡胶牵引管和艾丽斯钳传给一助,由二助牵引提起精索。

将无损伤长镊传递到主刀医师左手,电刀传递到右手,切开部分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并寻找疝囊,主刀医师继续使用无损伤镊和电刀高位游离疝囊,分离过程中团队给予密切配合。

如为直疝,当精索游离后即完成了疝囊游离,此时需要传递镊和血管钳协助探查是否存在斜疝疝囊,如同时存在斜疝疝囊,则同前描述步骤分离斜疝疝囊。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介绍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腹股沟环进入阴囊或区域的异常现象。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指南将介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 体位将患者摆放在仰卧位,双下肢自然分开。

- 术区准备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覆盖无菌巾。

2. 手术入路- 选择手术入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疝修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经脐入路、经腹股沟入路等。

- 创建工作通道在选定的手术入路上建立工作通道,为器械和相机的进入提供便利。

3. 腹腔探查- 引入相机将相机导入腹腔,进行腹腔探查和评估疝的大小和类型。

- 处理肠管如有需要,对暴露的肠管进行处理,并将其移至适当位置。

4. 疝修复- 膝撑法或张力法根据疝的类型和大小,选择膝撑法或张力法进行疝修复。

在腹膜和腹股沟环之间植入网片,并固定在适当位置。

- 注意事项在进行疝修复时,需要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和脏器,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

5. 结束手术- 清点器械结束手术前,清点手术器械,确保无遗漏。

- 切口处理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缝合。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患者的疝类型、大小和手术适应症。

- 手术中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和脏器,避免损伤。

- 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指导。

以上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的简要介绍,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意:本文档为指南性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
✓内侧至耻骨联合并越过中线 ✓外侧至髂腰肌和髂前上棘 ✓上方至联合肌腱上2~3 cm ✓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方约2 cm ✓外下方至精索腹壁化
巴德公司3D MAX补片放置
标志性定位结构帮助补片轻松放置
1.M标记指向中线 2.隆起部分贴合于腹股沟韧带 3.凹口与髂血管贴合 4.尖端外侧缘指向髂前上棘 5.闭合的边缘条帮助补片展开
之间的间隙,而不是在腹横筋膜浅深两层之间。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步骤ຫໍສະໝຸດ ➢分离耻骨膀胱前间隙 ➢分离髂窝间隙 ➢分离疝囊
斜疝疝囊的分离
➢处理也与TAPP 相同; ➢如疝囊较大不能完全回纳,在横断疝囊前或后一定要结扎关闭近端腹膜,以免
补片外露与肠管发生粘连。 ➢如腹膜破损“漏气”时会影响手术视野,可于脐孔或右季肋区插入气腹针,以
结构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腹横筋膜深层
精索腹壁化
腹膜反折
疝囊的处理——直疝
➢ 直疝疝囊都能完全回纳,无需横断。 ➢ 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
强行剥离。 ➢ 较大的直疝缺损在术后会留有一个空腔,可将“假性疝囊”拉出后与陷窝韧
带或耻骨梳韧带钉合固定,既可将松弛的腹横筋膜拉紧,又可以降低术后血 清肿发生率。
➢ 可使医生的治疗手段多样化,利于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服务,满足病人多样 化的需求。
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
术前准备
➢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 ➢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平卧位。 ➢术者位于病人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
➢ 耻骨后静脉丛:在耻骨膀胱间隙的深面,耻骨后静脉丛向会阴方向汇集成 阴茎背侧静脉丛,这是一些横行粗壮密集的静脉血管支。不能过于深入分 离耻骨膀胱间隙,如果超过了耻骨支的纵轴面,就可能损伤耻骨后静脉丛。 一旦损伤,止血非常困难,必须引起重视。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32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 来自腰丛
— 在髂耻束的下方通过髂肌的前面
— 提供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神经支配
— 位置较表浅,较其他神经相比最容易损伤。
33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神经: — 腰丛最大的分支 — 主要支配大腿前方皮肤和伸肌。 — 位于比较深的平面,通常不易损伤。
36
疼痛三角 (Triangle of pain)
37
打开腹膜
• 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韧 带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游 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 腹膜前间隙、。切开腹膜时 有两点需注意:①内侧不能 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 膀胱;②切开中间的腹膜时 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静脉
套管植入(TEP)
• 第一套管的置入部位与方法:开放式方法:于脐孔下约0.5~1.0cm 处行 1.0cm 左右的小切口,直至白线。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用皮肤拉钩向 两侧牵拉,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开白线,暴露两侧腹直肌,用皮肤拉钩 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进入到腹直肌背侧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伸 入剪刀或弯钳,扩大此间隙,将 10-12mm 第一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 (图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建立操作孔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下篇)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下篇)
技术建立手术通道。该 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 比,除 不 必做 腹股 沟切 口外 ,操作 步骤 基本 相 同,由于 需 要进行 内环精细解剖,对术者 的镜下操作能力要求 更 高 。分别 置入 无损 伤抓 钳和腹 腔镜 剪 精 索结构 向近 侧 松解 抬起 内环 后壁 腹膜 ,完全 横 断疝 囊 , 由于腹 腔 镜 的放 大 清晰 成像 ,比较容 易从 输精 管和 精 索血 管 分 离疏 松 的疝囊 ,最 后 导入 1根 2-0或 3-0不 可吸 收 带针缝 线荷 包 缝合 断缘腹 膜 完成 内环缝 扎 。
八 、腹 腔镜 手 术方 法 (一 )经腹 腔 内疝环 缝扎 术 1.三孔 单纯 内环缝 扎术 :患 儿取 仰 卧头低足 高 体 位 。先于 脐部 切开 穿置 气腹针 或 开放 式放 置 5 nlIi1 Trocar建 立 CO2气 腹 ,压 力 设 定 8~10 mmHg (1 mmHg=0.133 kPa),腹 腔镜 监视 下在 两侧腹 分 别 穿置 3 min或 5 min Trocar建 立操 作通 道 ,探 查 腹腔、两侧 内环及腹股 沟疝情况 ,确定疝环形态及 大 小 ,经腹壁 刺入 或 经 Trocar导入 2.0不 可吸 收带 针缝合线,对 内环腹膜菏包缝合或连续缝合关闭内 环 ,尽 量 完全缝 合 关 闭疝缺损 或遗 留更 小 的腹膜 间 隙,双钳操作至少打 3个单节完成腹 内结扎,结扎 前 降低 腹 压 、挤压疝 囊 排 出积气 。为避 免精 索结构 损伤、保证 内环缝合完全且无张力 ,可经套管放入 内镜穿刺注射针或经腹壁穿刺 7号腰椎穿刺针在 内 环后 壁腹膜 外注入 等渗 盐水进 行 水分 离 ,然 后再 导 入 带 针缝 线缝 合关 闭 内环【4 。 2.横 断疝囊 的 内环缝 扎 术[48-49】:类似 上述 三孔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简介本手册提供了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本手册旨在为医生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手术操作指南,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准备妥当。

2. 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应的准备,包括禁食和排空膀胱等。

3. 准备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手术环境。

确保手术台和手术器械都符合无菌条件。

手术步骤1.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2. 定位:通过腹腔镜技术,定位腹股沟疝部位。

3. 切口: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小切口,将腹腔镜导入体内。

4. 视觉:通过腹腔镜,观察和评估疝部位的情况。

5. 疝修补:根据疝的类型和大小,采取适当的修补方法。

可能包括使用网片进行疝修补。

6. 完善手术:确保疝修补完善,并清理手术区域。

7. 关闭切口:在手术完成后,将切口关闭,并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感染。

8. 结束手术:确认手术完成并结束麻醉。

注意事项在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时,医生需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2. 患者麻醉后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疝部位的情况,确保修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注意术中出血情况,如有需要及时止血。

5. 手术结束后,需对切口进行适当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和快速恢复的特点。

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手术。

同时,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和患者的安全。

本手册提供了最全面的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为了推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理念、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推动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对2013年制定的《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予以修订。

本次修订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进展和相关指南,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于2017-03-18在杭州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和定稿。

现公布如下。

证据级别:1A: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1B: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2A:2B级别研究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2B:前瞻性对照研究(或质量略低的随机对照试验)。

2C:结果性研究(大样本分析,群体数据等)。

3:回顾性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4:病例研究(即无对照组的研究)。

5:专家意见,动物或实验室研究。

推荐级别:A:基于1级证据= 强烈推荐(“标准”,“必须执行”)。

B:基于2级或3级证据,或基于1级证据推论= 推荐(“推荐”;“应该执行”)。

C:基于4级证据,或2级或3级证据推论= 建议(“选择”;“可以执行”)。

D:基于5级证据,或缺乏一致性、或不确定级别的证据= 不做推荐,仅叙述。

本文的证据和推荐级别来源于文献[1-5]。

2.1 麻醉和体位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建议全身麻醉。

病人头低脚高10~15̊仰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

主刀医师位于疝的对侧,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尾侧。

2.2 手术步骤2.2.1 置入套管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2~15 mmHg(1 mmHg=0.133 kPa)。

置入3个套管:脐部10~12 mm套管放置30̊腹腔镜作为观察孔,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

直径>10 mm的套管可能会增加戳孔疝的发生率(2B级证据)。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可置于对称位置。

2.2.2 探查腹腔进入腹腔后,须辨认5条皱襞和2个陷窝:脐中皱襞是中线的标志,其两侧是脐内侧皱襞,外侧是脐外侧皱襞(腹壁下血管的位置)。

5条皱襞将盆底区域分成3个陷窝:(1)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皱襞之间,膀胱位于其间,前方有腹直肌保护。

(2)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皱襞与脐外侧皱襞之间,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

(3)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皱襞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图1a)。

透过腹膜还可辨认精索结构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触诊可扪及髂前上棘的位置。

观察疝的情况(部位、范围、内容物等),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常规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术前应告知存在隐匿疝可能,术中发现建议同时修补(A级推荐)。

如腹腔有粘连,只需对手术区域的粘连进行分离(D级推荐)。

对于难复性疝,回纳困难时不要强行牵拉或切断内容物(网膜)。

可先切开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后再逐渐分离疝囊,可以帮助疝内容物回纳(D级推荐)。

2.2.3 切开腹膜在内环口上缘2~3 cm、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保护腹壁下血管,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

尽管有些直疝缺损在腹腔内看是位于脐内侧皱襞的内侧,也应在其外侧切开腹膜,以免损伤膀胱。

2.2.4 分离腹膜前间隙切开腹膜后,不要急于分离斜疝疝囊,而首先应对其两侧的间隙进行分离。

外侧间隙(腹壁下血管外侧)比较容易分离,将切开的外侧腹膜瓣向下方游离至髂腰肌中部水平,并显露斜疝的外侧缘。

注意不要损伤“疼痛三角”内的神经,疼痛三角位于精索血管的外侧、髂耻束的下方,有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股支穿过。

所有的操作均在腹横筋膜的后方进行,保护腹横筋膜和腹膜前脂肪层可以避免神经的损伤。

然后是内侧间隙(腹壁下血管内侧)的分离,将切开的内侧腹膜瓣向下、向内侧分离,进入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显露耻骨疏韧带和耻骨联合并超过中线。

内侧分离需在腹横筋膜和脐膀胱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进行,以免损伤膀胱(图1b)。

耻骨膀胱间隙及附近有一些重要的血管结构应避免损伤(详见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章节)。

2.2.5 分离疝囊2.2.5.1 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由内环口进入腹股沟管,将斜疝疝囊从腹股沟管内回纳至内环口,并继续与其后方的精索血管、输精管分离至内环口下方约6 cm,这种超高位游离疝囊的方法称为精索的“壁化”(parietalization)或“去腹膜化”。

壁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术步骤,目的是确保补片下方不会向上蜷曲(图1c)。

疝囊进入腹股沟管后被精索内筋膜和提睾肌包绕,降入阴囊后与鞘膜及阴囊被盖组织粘连,需进行一定的分离才能完整的回纳。

牵拉疝囊保持一定的张力,在疝囊与精索血管、输精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分离,尽量避免精索的拉扯,回纳后的疝囊可不高位结扎。

同开放手术一样,疝囊可以完整剥离,也可以横断。

旷置的疝囊过多可能会增加血清肿的发生率(3级证据),但强行剥离也会增加血肿的发生率(4级证据),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疝囊的处理。

分离斜疝时应注意有无精索脂肪瘤,脂肪瘤需要分离回纳,较大的应予以切除(B级推荐),否则脂肪瘤会滑入腹股沟管中,引起类似于“腹膜外滑疝”的复发。

斜疝疝囊与精索结构关系密切,两者之间没有膜性分隔层,必须谨慎分离以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精索血管位于外侧,输精管位于内侧,两者在内环口水平会合后进入腹股沟管,形成的夹角称为危险三角(Doom三角),是髂外动静脉的区域,损伤后会引起致命的出血。

2.2.5.2 直疝疝囊位于直疝三角内,因其后方没有精索结构,回纳较为容易。

将疝入直疝三角内的腹膜、腹膜前脂肪与腹横筋膜分离,回纳后的疝囊不需要结扎。

直疝疝囊通常都能完全回纳,无须横断。

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强行剥离(图1d)。

较大的直疝缺损在术后会留有空腔,术中可将松弛的腹横筋膜反向牵拉后与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固定(图1e),既增强腹横筋膜的张力又缩小空腔,可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B级推荐)。

最简单的固定方法是疝钉,也可采用缝合、打结器或圈套器固定。

直疝回纳后,可显露髂耻束。

髂耻束是腹腔镜视野下特有的解剖结构,主要成分是覆盖在腹股沟韧带后方的腹横筋膜,其走向和腹股沟韧带完全相同(图1f)。

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将内侧的缺损分隔成上方的直疝和下方的股疝。

2.2.5.3 股疝疝囊位于股环内,处理原则与直疝相同。

股疝多见于女性,往往会有腹膜前脂肪嵌顿于股环中,回纳困难时可松解部分髂耻束,但注意不要损伤股血管分支。

2.2.6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无论是斜疝、直疝、股疝、还是股血管周围疝,都是从“肌耻骨孔”部位突向体表的。

肌耻骨孔是一个先天的薄弱区域,内界为腹直肌,外界为髂腰肌,上界为联合肌腱,下界为耻骨梳韧带,在这个区域内没有肌纤维组织,抵挡腹腔压力的主要是腹横筋膜。

腹腔镜疝修补的原理就是利用补片模拟腹横筋膜的作用,覆盖肌耻骨孔并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重叠。

为了植入合适尺寸的补片,必须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充分的分离,具体范围大致为:内侧超过中线1~2 cm (双侧疝需两侧贯通),外侧至髂前上棘,上方至联合肌腱(弓状上缘)上方约2~3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方约2 cm,外下方需精索壁化6 cm左右(腰大肌中部水平)。

腹膜前间隙的解剖结构见图1g。

2.2.7 置放补片补片的覆盖区域即上述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双侧疝时两片补片应在中线处交叉重叠。

通常选用10 cm×15 cm的补片(A级推荐),将补片平铺在精索结构和腹横筋膜的后方,如果将补片剪口绕过精索血管(男性病人)铺于其前方可能会增加潜在的复发率,不建议使用(B级推荐)。

补片的内侧应超过中线以避免直疝的复发,内下方应置于耻骨膀胱间隙,外下方应与壁化后的腹膜有0.5 cm以上的距离,以避免补片下方蜷曲而引起斜疝的复发。

对于女性病人,如果子宫圆韧带可以壁化则应予以保留。

但多数情况下,子宫圆韧带与腹膜粘连致密,壁化困难,此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保留。

如果要保留子宫圆韧带,有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1)内环口整型(Keyhole):将补片剪一开口,使子宫圆韧带从中穿过,补片平铺在子宫圆韧带的前方,再关闭开口(图1h)。

(2)腹膜切开再缝合:沿子宫圆韧带两侧纵行切开腹膜以替代壁化,将补片平铺在子宫圆韧带的后方(同男性),然后再缝合关闭腹膜(图1i)。

补片是否需要固定与多种因素有关,疝的类型和分型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

目前达成共识的观点是:≤3 cm的缺损可以不固定或采用医用胶固定,>3 cm的缺损可采用疝钉、缝合等机械性固定(B级推荐)。

固定并不意味可以减小补片的尺寸。

只有4个结构是可以用来做机械性固定的:联合肌腱、腹直肌、陷窝韧带和耻骨梳韧带。

严禁在危险三角、死亡冠、神经区域内钉合补片。

2.2.8 关闭腹膜腹膜必须完全关闭,包括横断的疝囊以及任何破损的腹膜(B级推荐),以避免补片与疝入的肠管接触后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关闭腹膜(D级推荐)。

3.1 麻醉和体位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麻醉和体位与TAPP 相同。

3.2 手术步骤3.2.1 进入腹膜前间隙通常采用开放式方法,在脐下或脐旁行1.0 cm左右的小切口,切开白线或腹直肌前鞘,用小拉钩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进入到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沿后鞘向耻骨膀胱间隙深入,进入腹膜前间隙(D级推荐)。

注意不能切开腹直肌后鞘,否则会引起腹膜破损或漏气。

由于脐孔是腹直肌前后鞘的融合部位,因此在切开前鞘时应避开脐孔,以免同时切开后鞘。

3.2.2 扩展腹膜前间隙进入腹膜前间隙后,需要扩展出一定的空间,以置入操作套管。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选择。

3.2.2.1 球囊分离法球囊分离法在欧美国家应用较为普遍(A级推荐),可在直视且有张力的情况下迅速扩展腹膜前间隙。

但费用较贵,国内有自制简易球囊分离器的报道,可供参考。

3.2.2.2 镜推法镜推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方法。

置入第一套管,建立腹膜外气腹至12~15 mmHg。

将腹腔镜镜头沿腹直肌后鞘前行,向下推开并穿过腹横筋膜(图2a),进入到腹膜前间隙,将镜头对准耻骨联合方向,在腹膜前脂肪层下方的疏松无血管区域内逐渐推行并左右移动,分离和扩展腹膜前操作空间。

3.2.2.3 手指分离法用食指伸入腹膜前间隙,直接扩展腹膜前空间。

腹膜前操作空间正确扩展后,其视野的前方是腹横筋膜,视野的后方应该是脐膀胱筋膜,两层之间可能还会有其他筋膜存在,名称表述不一,可统称为腹膜前筋膜,如影响操作可予以分离。

必须保护覆盖在膀胱表面的脐膀胱筋膜,以免引起膀胱前脂肪外露、出血,甚至膀胱损伤(图2b)。

3.3 置入套管3.3.1 第一套管的置入按3.2.1的方法,置入10~12 mm套管,作为观察孔置放腹腔镜头(D级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