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1)找景物。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
(2)组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析特点设意境。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
画面。
自主尝试:
[答案] 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
(3)寒秋送别的凄凉
自主尝试: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二、对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 [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D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错误。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这里词人明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作对照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意境是诗歌景物和情感相互融合而共同营造出的一种境界。因此对比分析时,要将景物和情感进行一一对照。首先考生要将“家住苍烟落照间”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相对应的诗句找出来,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它们都提到了“烟”。这两首诗共同营造了优美、纯净、宁静、恬淡的环境,表达的情感都是喜爱惬意的。
[答案] “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观魏博何相公①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颔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D [“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不准确,诗中还写了围观人群,“万人”齐指惊呼,其阵容,其声势,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出神入化的射箭技艺,并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 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九江口作①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①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D [“直接描绘”错,“何当”是“何时”的意思,“报君恩”“却系单于头”均为诗人想象的内容。]
(2)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歌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解析] 这两首诗歌中都使用“吴钩”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代表了战争。两诗歌作者借助“看吴钩”“佩吴钩”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之处在于两诗歌表达的感情基调不同,王诗“报君恩”“系单于头”表明了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辛词“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答案] 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歌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