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学和动力学检查以及运动知觉的评估。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检查疼痛的部位、肌肉和骨骼的结构、皮肤敏感性、肌肉张力和关节的稳定性。
通过触诊、视诊和听诊等手段观察身体的各项指标,以评估患者身体功能的损失程度。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的功能检查。
对受检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确定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失程度,如肌肉弱度、反射消失和神经根损伤等。
运动学和动力学检查:运动学和动力学检查是通过测量身体的动态变化过程、重心移动指数、摆动周期、摆动速度和跨除长度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行走能力,确定患者的步态和平衡稳定性。
运动知觉评估:运动知觉评估通常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进行的,以观察患者在移动和行走过程中是否受到感知的障碍。
运动知觉评估通常采用机器辅助技术或生物反馈技术,可以通过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患者的运动执行情况,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
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应考虑综合治疗,这包括对肌肉和骨骼进行物理治疗、对神经系统进行神经功能康复、对患者进行康复性的支持和教育等,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总之,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而治疗时也需要采用多方面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精】婴幼儿运动障碍评估及康复
误应答,颈部 伸肌紧张(枕
运对盆动于至学 腘 中分绳立析肌位在、,婴内治前紧幼收疗儿肌师部张运张双肌,动力手障高置肉启碍所于评致患估坐儿中位下的时肢应骨上用盆,及后通头常倾过用、缓颈曲康躯慢部复干左技前右屈术屈重,心双转下移肢,内放收松内内旋收的肌患、无儿腘,绳力治肌抬疗紧师张头将。患儿坐于骨头楔形下后垫肌背或等打巴)挺氏,,球上,纠正骨
二、利用楔形垫或巴氏球诱导翻身
患儿置于楔形垫上,使身体侧倾,帮助肩带前屈、髋关节屈曲内收、躯干骨盆 旋转
典型姿势和运动异常
•对翻身做出错误应答,头颈向对侧转并后伸 •躯干无旋转动作,往往紧张背伸代偿 •无肩带前屈,只靠肩关节屈曲内收来翻身 •双下肢交叉或并拢,躯干、骨盆、双下肢分 离运动,无法进行下肢屈曲内收内旋跨过对 侧下肢完成翻身。
Ø16
翻身训练方法
一、头颈前屈诱导翻身
纠正翻身时头颈错误应答,出现过度后伸动作,治疗师帮助患儿放松后头部 肌群,并诱导其前屈旋转,带动上肢和躯干的旋转,进而完成翻身动作
婴幼儿运动障碍评定与康复
目录
➢ 运动功能障碍概述 ➢ 常见婴幼儿运动障碍评定方法 ➢ 运动学分析在婴幼儿运动障碍评估中的应用及常用康复技术
目录
➢ 运动功能障碍概述 ➢ 常见婴幼儿运动障碍评估方法 ➢ 运动学分析在婴幼儿运动障碍评估中的应用及常用康复技术
概述
婴幼儿运动障碍定义:主要是指婴幼儿运动功能水平与其相应年龄阶段不 相符,存在运动功能落后或异常运动模式,根据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存在身体功能、 结构异常,活动、参与受限。如脑瘫等。
三、俯卧位抬头训练
主动俯卧位抬头训练:患儿肘支撑,治疗师用玩具逗引患儿向上看,诱导主动
抬头动作。
目录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
康复的概念康复(rehabilitation)一词最早来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re”是“重新”、“恢复”。
Rehabilitation有“重新获得能力”、“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身份、财产、名誉、健康及正常生活”之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re-habilitation首次具有“对身心残疾者进行治疗,使其重返社会”的含义。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康复”的用法才确定下来。
康复的概念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0.采用综合手段(医学/教育/社会/职业)1.以功能障碍为核心2.强调功能训练和再训练3.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指针对残疾人及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具有独立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
●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非药物治疗为主)●最大程度恢复和发挥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功能为核心)●以重返社会为基本目标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第一节人体运动学概念人体运动学概念: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科学,它运用力学方法和原理来观察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所产生的各种活动功能,以及生理、生化和心理的改变,并阐述其变化的原理、规律和结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是针对各种原因(含先天性因素)引起的损伤和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医学、教育、职业和社会等),经过训练和再训练,达到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为目的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康复医学的治疗: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前者较少应用药物和手术,较多应用运动和物理因子的方法,其中又以运动为主要方法。
人体运动学所要学习的内容●正常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障碍学正常人体运动学●这部分内容不同于解剖学,但又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阐述各主要关节运动时涉及的关节、肌群结构及其功能运动生物力学是采用力学原理分析各主要关节活动中出现的力学现象。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选择题:1.在完全卧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天丧失1%~3%,每周丧失10%~15%;如卧床休息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2.天鹅颈畸形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如:双手小关节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的疾病是(B)。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干燥综合征D.强直性脊柱炎E.多发性肌炎3.颈椎牵引的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7%~10%;腰椎牵引重量至少>25%体重才可克服牵引时的摩擦力;腰椎电动骨盆牵引时首次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30%。
4.帕金森病四大典型症状:①静止性震颤;②肌强直;③运动迟缓;④姿势步态异常。
注:典型病例可见面部表情减少,称为“面具脸”;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站立时呈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的特殊姿势;行走呈小碎步样前冲,称“慌张步态”;手指的精细运动障碍,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小字症”。
如:①以下哪项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D)A.肌肉强直常从肢体远端开始B.平衡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步态C.随意运动时震颤明显D.“小写征”E.失语解释:肌强直多自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及全身。
②下列哪项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A)A.运动性震颤B.泌汗异常和便秘C.慌张步态D.运动减少E.肌张力增高解释:帕金森病临床常见功能障碍:a.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b.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唾液和皮脂分泌增加,多汗,肢体远端皮温低,排尿困难,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c.精神症状(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精神活动缺乏、消极,表现为抑郁、痴呆等);④临床并发症,如压疮,感染等。
5.运动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6.产生肌力最大的肌肉收缩形式是离心收缩。
如: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收缩形式是:(C)A.等长收缩B.向心性收缩C.离心性收缩D.等动收缩E.等张收缩注:各种收缩时产生张力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性收缩7.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包括:①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②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的张力;③远端控制点: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等部位的张力。
运动学知识点
1.项韧带属于椎体间的连接:错误2.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是90度:错误3.股四头肌是伸膝关节的唯一肌肉:正确4.膝关节的屈伸轴又称冠状轴:错误5.方肩是由于桡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6.屈髋的主动肌是髂腰肌:正确7.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反射的过程:错误8.前臂后群肌肉受桡神经管理:正确9.髋关节运动屈伸轴是左右肱骨头连线:正确10.运动时生成的乳酸最主要的去路是氧化:正确11.骨骼最怕剪切载荷,最不怕压缩载荷:正确12.前臂后群肌肉中运动拇指的肌肉共三块:正确13.垂腕是因为正中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14.胸椎的关节突关节是水平位:错误15.踝关节扭伤前48小时内要给与热敷:错误16.某患者经常腰痛,其主要病因包括:A腰肌劳损B腰椎间盘突出C神经损伤D胸腰筋膜损伤17.能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有:A前锯肌B斜方肌上束18.在盆骨部可触及的结构是:A髂嵴B髂结构C髂前上棘19.维持人站立的肌肉包括:A竖脊肌B小腿三头肌C股四头肌D臀大肌20.下列肌肉具有屈髋、伸膝功能的是:A股四头肌C缝匠肌D阔筋膜张肌21.前臂后群的肌肉主要归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桡神经22.下列属于近固定的是:俯卧撑23.在髋关节能限制关节过度旋内的韧带是:坐股韧带24.髌骨外移主要原因是下列那块肌肉松弛造成的:股四头肌内侧束25.若患者两下肢不等长,可造成盆骨那种情况发生:侧倾26.跟腱附着的跟骨骨折是因为下列那种载荷造成的:拉伸27.腰腹部的关节突关节是什么方位:矢状位28.前臂前群肌肉中位于第三层桡侧是下列哪块:拇长屈肌29.弯曲载荷在材料内部断面应力分部特点不对的是:中心区为实心结构30.没有下列那块肌肉,上肢不能举过头:前锯肌31.在头部不能触及的结构是:枕骨大孔32.下列是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的是:质量33.手中间肌群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尺神经34.腕管内走行了几条肌腱:935.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最大的阶段是:强化阶段36.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37.扶墙压肩可发展下列肌肉的伸展性:三角肌38.维持盆骨前倾的肌肉是:竖脊肌39.骨折后为促进骨的修复,应给与那种力量刺激:变压力40.向心动作是指:肌力大于阻力41.下列不属于影响肌力的因素是:肌肉的类别42.关于半月板描述错误的是:不可移动43.正中神经管理的指深屈肌的肌腱:拇指44.过肩运动是指以下那种运动:肘关节高于肩关节45.下列关于肌小节描述错误的是:是构成平滑肌的结构46.四肢骨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长骨47.旋前圆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48.髌骨韧带的水平向内的力矩作用是:对抗膝内翻49.胫骨内旋发生在膝关节那种运动中:屈50.翼状肩是下列哪块肌肉瘫痪造成的:前锯肌51.Hill方程说明了下列那种关系:肌肉的收缩力与收缩力成正比52.提重物肩部疼痛主要是三角肌的哪种作用疲劳造成的:悬吊53.下列运动属于反同的是:两臂侧平举54.应力-应变曲线中发生弹性形变的是:弹性阶段55.旋前方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56.平板支撑动作主要锻炼的肌肉不包括:胸大肌57.肘关节的屈伸轴又称:冠状轴58.腕关节最稳定位是:全伸位59.示指仗侧皮肤归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60.髋关节前屈的主要肌力来源:髂腰肌61.脊柱的胸屈哪个方向凸出:后62.膝关节屈伸运动轴股骨内侧髁绕着外侧髁运动:错误63.胸椎的关节突关节是水平位:错误64.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最主要的载荷是压缩载荷:错误65.锁骨参与构成胸廓上口:错误66.某患者肩关节不能外展,如果是肌肉原因,很大可能是冈上肌损伤造成的:正确67.垂腕是因为正中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68.治疗圆肩,应加强肩部旋转肌肉力量:正确69.保护反射主要是伸肌完成的:错误70.扁平足容易造成低筋膜炎:正确71.肩复合体的主要骨骼包括肱骨、肩胛骨和锁骨:正确72.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是90度:错误73.膝关节由伸到屈看,胫骨内旋:正确74.屈髋的主动肌是髂腰肌:正确75.腕管内走行了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正确76.前臂前群肌肉共有9块:正确77.运动对青少年的好处:A增加骨密度B增加肌力C增加肌肉体积D增加形体美78.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三角肌、冈上肌79.过肩运动是指下列哪项运动:肘关节高于肩关节80.“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是寻找:原动肌81.没有下列哪块肌肉,上肢不能举过头:前锯肌82.下列哪种蛋白质不构成细肌丝:肌球蛋白83.具有肩胛骨上回旋功能的肌肉:前锯肌84.旋前圆肌受下列哪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85.肩关节外展的主动肌是:三角肌86.下列不属于影响肌力的因素是:肌肉的类别87.椎体束的纤维发自:大脑皮层88.三角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腋神经89.髋关节的髂骨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过度后伸90.爪形手是由于下列那条神经损伤造成:尺神经91.骨骼肌力学模型的并联弹性部分是指:肌膜系统92.正中神经管理的指深屈肌的肌腱:拇指93.“反同”中的反是指: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94.下列那个结构在脊椎上不可以触及:椎体95.骨的有机物质决定骨的哪种力学性质:刚度96.马蹄足内翻足是下列那条神经损伤造成:腓总神经97.最容易造成长骨骨折是哪种载荷:压缩98.肘关节屈的主动肌是:肱二头肌99.股骨颈存在的意义;增加关节运动幅度100.运动拇指的肌腱共有多少条:8101.人体的骨最怕下列哪种载荷:压缩102.钩状足是下列哪群肌肉瘫痪造成的:小腿后群103.患者诊断为腕管综合征,下列功能障碍描述错误的是:手部尺侧出现感觉障碍104.髋关节外展的主要肌力来源:臀中肌105.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106.拇收肌受下列哪条神经管理:尺神经107.关于关于肌小节的肌丝描述错误的是:粗肌丝有原肌球蛋白组成108.下列哪项选项是影响力矩因素:力的大小109.牵张反射主要是下列那种肌肉参与:伸肌110.运动中肩关节的稳定主要是靠下列那个结构维持:三角肌111.鸭步是下列那块肌肉瘫痪造成的:臀中肌112.提重物肩部疼痛主要是三角肌的哪种作用疲劳造成的:悬吊113.股骨颈不能收到下列那种载荷:扭转载荷114.下列那个选项不是弹性材料的主要特点:流动性115.后足是由下列那些骨骼组成:跟骨和距骨116.在盆骨部可触及的结构是: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117.患者经常腰疼,其主要病因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胸腰筋膜损伤118.属于连接肩胛骨与躯干骨的肌肉: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119.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120.骨折后为促进骨的修复,应给予哪种力量刺激:变压力121.下列不属于连接肩胛骨与肱骨的肌肉的是:斜方肌122.载荷的本质是:外力123.患者诊断为腕管综合症,下列功能障碍描述错误的是:手部尺侧出现感觉障碍124.若患者两下肢不等长,可完成盆骨哪种情况发生:侧倾125.伸膝的主要肌肉:股四头肌126.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是:斜方肌上束127.弯曲载荷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承受:长骨128.膝关节的屈伸轴:是股骨内外侧髁中心连线129.胸廓入口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斜角肌间隙130.肌肉的张力取决于:横桥的活化比131.下列骨骼不参与构成足弓的内测纵弓:骰骨132.踝关节扭伤最易在那种状态下发生:屈133.关于肌小节描述错误的是:是构成平滑肌的结构134.能促进骨生长的应力性质是:变应力135.下列不属于肌肉物理特性的是:收缩性136.膝关节由伸向屈,胫股关节:先滚后滑137.四肢骨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长骨138.下列那块骨骼不参与构成盆骨:第五腰椎139.马步站桩动作,小腿在踝关节处伸,小腿后群肌肉是做:拉长状态的支持工作140.跟腱附着的跟骨骨折是因为下列哪种载荷造成的:拉伸141.髋关节外展主要是下列那块肌肉:臀中肌142.弯曲载荷在材料内部断面应力分布特点不对的是:中心区为实心结构143.疲劳骨折中最关键因素是:肌肉疲劳144.人的骨最怕下列哪种载荷:剪切145.小腿后群肌肉的主要作用是使踝关节:屈146.骶椎腰化会出现几个腰椎:6147.下列哪种载荷会导致骨单位的脱离:拉伸148.肱骨中段骨折容易损伤哪条神经:桡神经149.下列不属于黏弹体力学特点的是:弹性150.骨骼肌力学模型的收缩元部件产生:主动张力151.152.。
运动疗法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概述一、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Training)定义运动疗法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力学的因素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达到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中最核心、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其作用包括:改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疗效明显,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促进功能恢复与重建的临床康复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重要的治疗作用。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适应于以下方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主要问题有明显疗效,如肢体瘫痪、平衡差、无行走能力、功能独立性丧失和眼部受损等,特别是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因此,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运动疗法是利用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组织功能。
运动疗法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
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肺和呼吸功能,并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新的代偿机制形成。
(一)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影响机体在参加运动时将引起心血管系统复杂的调节作用,调节幅度的大小将取决于参与运动的强度。
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对肌肉运动时氧和各类物质的输入以及各类代谢物质的排出。
运动治疗技术
1.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2.有氧运动:又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细胞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长时间、周期性运动,是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运动。
3.牵引技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4.关节松动技术:是针对人体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5.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6.关节松动技术中的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时关节疏远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7.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侧足跟着地起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用的时间。
8.凹凸定律:又称凹凸原则,是关节松动技术中所遵循的凹凸关节运动的滑运动规律,凹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凸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9、缩唇将吸:通过半开的嘴唇进行适当的主动呼气,呼气压约为5cmH₂O,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呼气时的阻力,可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
10.Rood技术:又称为多种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是通过对相应皮肤区域采用多种感觉刺激,以诱发产生肌肉的收缩或关节运动的方法。
11.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并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运动学考试试题三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运动学考试试题三1、单选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不包括()A.糖酵解B.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糖醛酸代谢E.糖异生正确答案:E2、单选随着不断进行运动而趋于灵活,并获得一定技(江南博哥)巧OA.随意运动B.不随意运动C.反射性运动D.模式化运动E.意向性运动正确答案:E3、单选骨折固定或牵引而长期卧床的儿童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可达()A.10%B.30%C.50%D.70%E.90%正确答案:C4、单选、人类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描述正确的是OA.I型慢缩纤维,又称白肌B.Ha型和Hb型快缩纤维,又称红肌C.I型纤维,即快速-糖原分解型肌纤维D.Ha型和Hb型纤维,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E.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肌肉单位时间内的爆发力增大正确答案:E5、单选肥胖者的脂肪含量超过体重的OA.10%B.20%C.30%D.40%E.50%正确答案:C6、单选体液量等渗性减少或增加,引起细胞外液量改变,发生缺水或水过多OA.容量失调B.配比失调C.浓度失调D.体积失调E.成分失调正确答案:A7、单选有关椎体承载错误的是OA.椎体主要承受压缩载荷B.腰椎载荷较颈胸椎大C.椎体抗压强极限约为5~7MPaD.椎体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E.椎体是椎骨受力的主体正确答案:D8、单选制动对骨关节影响的原理错误的是OA.长期卧床使沿长骨纵轴的压力减少,产生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B.加压和牵伸可以影响到骨的密度和形态C.制动使关节周围韧带的刚度和强度降低,使关节出现退变D.强制制动关节使关节面软骨退化,打石膏的影响较支具或绷带固定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小E.制动使骨的生化因素和力的改变,可因关节制动的解除和恢复活动而逆转正确答案:D9、单选红细胞缓冲系统中不包括()A.碳酸氢钾/碳酸B.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C.蛋白质钠盐/蛋白质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E.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正确答案:C10、单选无氧酵解可以生成的ATP数量为OA.0个B.2个C.24个D.38个E.146个本题正确答案:B11、单选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的杠杆模式OA.平衡杠杆B.省力杠杆C.无力杠杆D.速度杠杆E.减速杠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故称之为“平衡杠杆”。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课程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功能》、《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运动学基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神经康复学中的名词解释
神经康复学中的名词解释近年来,神经康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断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它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这些名词的深入解释对于深化我们对神经康复学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解读一些常用的神经康复学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学科的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于外界刺激及内部变化的适应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人脑经过刺激和训练后,能够重新组织、重建和修复受损区域的神经结构和功能。
神经可塑性是神经康复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大脑在适应外界环境和康复训练中的惊人能力,为许多神经康复方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运动学运动学是指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学科。
在神经康复学中,运动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受损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明确定量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协调性等运动功能指标,为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三、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是神经系统中电信号的产生、传导和反射。
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可以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估和监测。
常用的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神经肌肉电图(EMG)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揭示神经系统活动的异常情况,并为神经康复训练的指导提供重要信息。
四、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是通过一系列成像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学科。
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这些技术能够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观察到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神经康复治疗的目标定位和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神经可视化技术神经可视化技术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方法等手段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视化呈现。
在神经康复学中,神经可视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
通过可视化的实时反馈,患者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运动状态和进步情况,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主动性。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康复医学运动学基础
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运动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解剖学
研究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和功能。
生物力学
研究力量、运动和力学原理对 人体的影响。
神经学
研究神经对运动控制的影响。
康复医学运学的应用领域
运动损伤康复
通过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康复。
老年人康复
通过运动帮助老年人保持功能和独立性。
慢性病管理
通过运动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研究和教育
通过研究和教育推进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评估方法
1
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力量、柔韧性和平衡。
2
运动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运动,分析运动技巧和异常。
3
运动生理测试
通过测试心血管耐力和肌肉力量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治疗方法
运动训练
通过定制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 改善身体功能和适应日常活动。
物理治疗
结合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和 按摩,帮助患者康复。
辅助技术
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运 动训练和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来改进康复医学运 动学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多学科合作
康复医学运动学基础
康复医学运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功能障碍的一门学科。它在康复治 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运动学研究人体运动的生理和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人体运动障碍的 诊断和治疗。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重要性
1 促进康复
通过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功能。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讲人:王栋杜海兰一:定义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运动疗法在物理疗法中的位置图1-1P5二:运动疗法的作用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4、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三、运动疗法的目的: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以及肌肉和全身的运动耐力。
2、改善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3、使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预防病损、功能受限、残疾或由于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和失健。
四、运动疗法的对象1、残疾者包括慢性病、内脏病、老年退行性病而致得严重功能障碍者。
2、老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
3、慢性病患者指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
4、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5、运动伤病患者。
五:运动疗法的分类1、根据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分类: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训练、手法治疗、电刺激运动、水中运动、医疗体操、文体训练、步态训练、转移训练等。
2、根据神经发育学原理分类: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运动在学习技术、生物反馈肌肉电刺激、放松治疗、引导式教育。
3、根据代偿和替代原理分类:假肢运动、矫型器运动、辅助具应用、运动和活动的能量节约技术等。
4、根据治疗部位分类:全身运动疗法(以恢复全身的体力为目的,所产生的效果是间接性的,与促进局部损害的恢复)、局部运动疗法(针对关节活动度、肌力等,以改善局部损害为目的的训练)5、根据治疗程序分类:个别功能训练(指扩大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肢体控制能力等为专一目的而进行的训练)、综合功能训练(指将专一的、局部的功能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综合功能所进行的训练)运动疗法按治疗程序分类及其他训练或治疗的关系图1-2P5六、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1、因人而异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主动参与5、全面锻炼6、应用时机七、运动训练程序1、节奏训练节奏是指训练过程的节律,可以分为持续性和间断性。
神经运动专业评估报告
神经运动专业评估报告1. 引言神经运动专业评估报告是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的结果报告,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报告将对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评估结果及建议。
通过专业的评估,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神经运动状况:受伤后出现手部运动困难3. 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以下方法:3.1 客观评估- 神经系统检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感觉调查及肌肉力量进行评估。
- 运动学评估: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运动范围、力量和协调性来评估神经运动功能的障碍。
3.2 主观评估- 个人叙述:患者对自身神经运动功能问题的描述。
-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限的活动范围。
4. 评估结果根据客观和主观评估的结果,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如下:-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的感觉调查正常,但存在手部肌肉力量下降现象,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握力较弱。
- 运动学评估显示,患者手部运动范围受限,协调性较差,特别是手指的独立运动能力减弱。
- 患者个人叙述表明受伤后,手部握力和精细动作受限,影响了生活中的许多日常活动,如握笔、开瓶盖等。
5. 评估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张三患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具体诊断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和专业鉴定,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
在评估讨论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原发病因、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人特点等因素。
此外,还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6. 评估建议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评估建议:- 针对患者手部肌肉力量下降的问题,建议进行针对性的肌肉锻炼。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手部肌肉力量训练,以帮助恢复手部握力。
- 针对患者手部运动范围受限及协调性差的问题,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促进手部运动范围的扩展和协调性的提高。
- 建议患者参加职业治疗,学习适应性技巧和工具,以提高手部功能的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尺神经卡压超声诊断标准
尺神经卡压超声诊断标准
尺神经卡压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常常导致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超声诊断已经成为诊断尺神经卡压的重要工具,其诊断标准也逐渐得到了明确。
超声诊断尺神经卡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形态学,超声可以准确显示尺神经在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形态,包括神经的厚度、形态、内部回声等。
在正常情况下,尺神经应呈现出清晰、均匀的形态,而在卡压情况下,神经可能会出现扁平、增厚等异常表现。
2. 神经运动学,超声可以用于观察尺神经的运动情况,通过对神经的运动性能进行评估,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卡压导致的神经运动受限。
3. 神经血流,超声可以检测尺神经周围的血流情况,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从而评估是否存在血管对尺神经的压迫。
4. 神经压痛点,超声可以帮助医生找到尺神经卡压的压痛点,从而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总的来说,超声诊断尺神经卡压的标准主要包括形态学、运动学、血流动力学和压痛点的评估。
这些标准的明确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尺神经卡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减轻病痛,恢复手部功能。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超声诊断在尺神经卡压的应用将会更加精准和可靠。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疾病,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其诊断与评定方法也相对复杂。
首先,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和运动功能状态评定等。
视觉测试用于诊断头部抬起能力、眼球追踪能力、眼球运动能力和眼睑收缩应答能力,通过测试可以获得有效信息,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触觉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手指运动能力和肢体感觉功能,该测试由测试管装有不同粗细的小圆柱,例如锥形、棱形、波形等,通过人为按压以及旋转等方式,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触觉反应和感觉功能。
此外,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在这种评定中,临床医生会通过头部抬起能力、躯干支撑能力、肢体机能能力、体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从而更好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最后,可以通过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比如三维运动学分析、动作时间测试、运动精细动作能力评估等,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总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以及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
在评定中,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测试,以最准确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运动障碍学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障碍的不同
锥体系障碍 肌张力 痉挛 弹簧样阻力 运动起初有阻力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出现 皮肤反射消失 不伴 锥体外系障碍 强直 阻力始终一样 阻力始终一样 不一定亢进 无 无消失 多伴有
反射
不自主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主管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路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是指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下行至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以前的部分,即大脑皮质运 动中枢的锥体细胞和其它类型锥体细胞体及其突起,称上 运动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是指从脊髓前角及其运动细胞经脊髓前 根和脊神经至身体周围部的纤维以及自脑运动神经核发出 纤维,分别组成的脑神经,称下运动神经元。 临床上将锥体系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称为上运动神经 元;将直接支配骨骼肌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运 动核神经元称为下运动神经元。 正常时,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上、下运动神经元不论那一个受损,都能引起骨骼肌瘫痪 (麻痹),分别称为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由瘫痪部位的分类
病灶与代表性瘫
大脑皮层或皮层下 内囊-大脑脚 桥脑(以下) 颈髓 胸髓(以下) 锥体交叉部 单瘫(上、下肢中的单个肢体瘫) 偏瘫(一侧身体瘫痪) 偏瘫(无颜面瘫) 四肢瘫(上下肢全瘫) 截瘫(双下肢瘫) 交叉性偏瘫
一、中枢运动神经系统障碍
(一)中央前回 (二)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三)内囊 (四)中脑 (五)桥脑 (六)延髓
(七)脊髓
1.脊髓休克 1.脊髓休克
脊髓突然受到横断性损伤且与高级中枢失去联 系后,功能处于暂时性生理停滞状态,损伤平面以 下感觉、运动和躯体、内脏反射功能完全丧失,进 入无反应状态; 是由器质性的脊髓损伤所致,脊髓低级中枢突 然失去了来自脑的高级中枢如大脑皮质、脑干网状 结构和前庭神经核的易化作用,暂时处于兴奋极低 下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直接随意运动通路
间接随意运动通路
协调随意运动 维持姿势
生理学基础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索 躯干肌
皮质脊髓侧束
对侧脊髓侧束 四肢肌
皮质核束
脑干核团 双侧:
眼外肌肉、咀嚼肌、面上部表 情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同侧软瘫
脊髓外侧索损伤:
同侧硬瘫
延髓椎体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硬瘫
椎体系损伤表现
椎体、桥脑基底、大 脑脚、内囊后肢损伤:
对侧上下肢硬瘫
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硬瘫
椎体外系
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 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单侧:
面下部表情肌、舌肌
上、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是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 脑干运动神经元以上的锥体系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是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 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的损伤
锥体系损伤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和下运动神 经元损伤
皮质脊髓束损伤损伤
上神经元损伤:硬瘫
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出现等;
颞侧、前运动皮层、神经系统其它部位
识别空间目标、设计运动
前运动皮层→运动皮层→脑干和脊髓
皮质脊髓束 皮质延髓系统
生理学基础
中枢运动系统
包括:
运动皮层 小脑 基底节
运动皮层
位于前叶,包括:
初级运动皮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运动皮层区
辅助运动区 外侧前运动区 背侧运动区 与顶叶感觉处理相关,关联基底节和小脑区,以确定运
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by-吴茂东
脑
脊髓 脑干:延髓、脑桥、中脑 间脑:丘脑、下丘脑 小脑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基底节、扁桃体、海马
脊髓
最低级中枢 传入信号 输出信号
脊髓水平 脑水平
脑干:延髓、脑桥、中脑
神经核:前庭核、红核、网状核 上行通路:
动的方向,运动的计划和最终执行(Krakauer, 2000)
生理学基础
运动身体位置图
运动皮层
输入信号来源:
外周(过丘脑) 感觉区(非运动皮质区) 基底节 小脑
运动传导通路障碍
躯体运动传导路
椎体系 椎体外系
内脏运动传导路
运动通路
运动通路
椎体系 椎体外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 瘫痪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对侧)
皮质脊髓束损伤损伤
下神经元损伤:软瘫
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 无病理反射等;
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下瘫:即同侧全部面肌瘫 痪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同侧)。
椎体系损伤表现
脊髓前角、前根及脊神经损伤:
椎体外系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 路
皮质—脑桥—小脑—红核— 脊髓通路
完成共济运动
感觉传导通路障碍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
生理学基础
感觉传导通路障碍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薄、楔束核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后根 薄、楔束
感受器
皮肤
脊神经
后根中枢突
(周围突)
上升1-2个脊
髓节段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白质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触觉)
中央后回 丘脑上辐射 中、上部
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
经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
第3级神经元
叶后部
损伤表现
损伤表现
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丧 失
损伤表现
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丧失
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下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丧失
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丧失
感觉传导通路障碍
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
同侧分布区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后角损伤
同侧支配区下1~2节的节段性 痛温觉障碍
白质前连合损伤: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损伤表现
脊髓外侧索损伤: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段) 的痛温觉障碍
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外 侧核损伤
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障碍
内囊损伤: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 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的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上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经延髓、脑桥、中脑
经内囊后肢 第3级神经元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损伤表现
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精 细触觉丧失
感觉障碍
生理学基础
中央前回
上内侧部损伤(大脑前动脉)出现对侧下肢瘫 下部损伤(大脑中动脉)出现对侧上肢瘫、对侧
间脑
包括:丘脑和下丘 作用:
信息加工:处理脊髓、小脑、脑干信息 信息传递:处理后信息投射到大脑皮层
这些传导通路(脊髓、小脑、脑干)在丘脑处 理中以及投射到大脑皮层不同部位过程中保持 独立状态(Kandel,2000)
大脑半球
信息→丘脑→运动皮层 基底节:
运动控制的高级认知,如运动策略(Kandel,1991)
头部皮肤肌肉感觉 前庭觉、视觉
下行通路:
除皮质脊髓束外所有下行运动传到通路
管理觉醒和意识的网状结构位于脑干(Amaral,2000)
小脑
位于脑干后,连接通路:“脚” 接收:
脊髓:提供的运动反馈 大脑皮层:动作的计划
输出:矫正后的信息至脑干 作用:
矫正运动 调节运动的幅度和强度 参与运动学习
特点:
结构复杂,较为古老 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
实现必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 又必须有锥体外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生理学基础
椎体外系
多巴胺能通路:
损伤致震颤麻痹
纹状体
GABA DA
黑质
椎体外系
皮质-纹状体-背丘脑—黑质环路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