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优秀教学语言的锤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锤炼-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锤炼

谭凤茹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一门教学语言艺术。同一篇课文,教师的语言不同,则教学效果迥异:教师的语言优美生动,妙趣横生,学生就兴趣盈然;教师语言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就沉闷,就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只有注重对语言的锤炼,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学生才能爱听,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忽视对教学语言的锤炼,觉得学生能听懂就是完成教学,殊不知,这样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是训导性语言弱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会按设计好的模式教导学生应这样理解,不应那样理解,提醒学生顺从自己,并据应试所需,给学生圈定范围,教师机械地套用提问式语言,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背诵,结果只能“温故”,而不能“知新”。

二是灌输性语言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喂不饱。习惯于“满堂灌”语言繁冗拖沓。唯恐学生吃不透,听不懂,就同一问题“纠缠不休”,反复讲解,结果越讲越让学生云里雾里。越讲越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

三是裁判式语言扼杀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多教师潜意识里存在“我是老师,我说的就是对的”的意识,不习惯在教学中使用商讨的语言,而是居高临下地用裁判的语言判定是非优劣。

以上种种模式的教学语言都与以学生发展为本韵新理念背道而驰。是应该被摒弃的。在这个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语言,应该从下列三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运用精炼的语言点拨学生。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隽永,不能絮絮叨叨地一大堆陈词滥调,应该要言不烦地点明要义。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精粹语言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可留出空白让学生感悟、讨论。例如,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文章内容较短,文章语言很精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课后的习题静心体悟,是能够基本把握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用点拨的方式,围绕课后习题的内容,让学生找出对梁任公精彩生动的描写,仿照示例作些旁注,概括出梁启超的性格气质。这样在几次精炼的点拨后,学生自然会有条理的处理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二、运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成为主角。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学生接触文章以后,教师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用诸如“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之类的话引导学生生“疑”,并以疑激思,以疑引思,最终思而得之。例如,在教授帆福》时,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形式。

师:同学们,《况福》一课已经预习过了,我们共同研究这一课。但是今天的学习与以往有所不同,大家结合预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指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学生自行解决。

学生甲:文章的开头,作者笔下的“新年气象”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乙:沉闷。

学生甲: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丙:渲染了年终祝福的气氛,为全文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反衬祥林

嫂的悲惨结局。

师: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提。

学生乙:关于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老师怎么看的?这个人物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师:你提的问题很重要。先请XX同学回答。

这一例中,教师和学生来了个大换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大胆设疑,学生一一作答,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和老师一“唱”一“和”,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商量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重在感受理解,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讨论意见,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多商量,多议论,不要急于评价定性:有几种意见,可以说“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我们是不是再比较一下,看谁的看法更合理些”;有些意见是有问题的,也不要断然否定,让学生自己在推理中否定先前的意见,摆脱思维困境,依靠自己的分析得出合理的解释。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不断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修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谭凤茹,教师,现居辽宁建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