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合集下载

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

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

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摘要:转型升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面临众多的路径选择。

但不论是什么路径,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企业。

因此,只有企业才是实现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和基础。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型;浙江省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一、制造业服务化是发达国家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到高加工工业、再到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

综观发达国家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典型模式:(一)从制造销售产品向提供售后运维服务转型。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除了一般消费品(如绝大多数生活用品)生命周期较短外,也有部分耐用消费品特别是重大装备产品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并且具有保养与使用同步的特点,只要经过定期保养和维修,就能保持其最主要的使用功能。

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企业从中发现了商机,利用生产者熟悉产品的优势,将业务延伸到产品维修和保养环节,从而实现价值提升和企业转型。

(二)从制造销售产品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转型。

由于许多产品(如电脑)仅仅是用户实现某种消费需求的一个平台或载体,因此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仅包括实物本身,更包括与该产品相关联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发达国家一些制造企业以此为价值链提升的方向和重点,将业务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服务业务逐渐成为其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

(三)从制造销售产品向提供产品设计和品牌转型。

在产品价值链的两端,处于前端的研发、设计环节相对于后端各环节,附加值更高,风险也更大。

发达国家有些制造企业选择了向研发、设计和品牌领域延伸,完成了服务化转型。

(四)从制造销售产品向提供多种生产性服务转型。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既包括研发、设计环节,也包括管理、融资和制造环节,还包括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发展思路

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发展思路

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发展思路
1. 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加强创新设计:将服务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过程,提供更具创意和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注重用户体验,从功能、外观到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3. 发展售后服务: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快速响应、高效解决问题的服务。

通过售后服务增加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进一步拓展业务机会。

4. 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并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5. 培养人才队伍:加强服务型制造相关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6. 跨界合作与创新:鼓励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展服务型制造项目。

通过合作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升整体竞争力。

7. 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8. 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型制造过程中,注重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因素。

通过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以上发展思路,服务型制造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服务型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逐渐崭露头角。

服务型制造不仅强调生产产品本身,更加注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促进了新型生产力的不断涌现。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服务型制造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服务型制造背景服务型制造的兴起源于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和高品质服务的追求。

传统制造模式往往局限于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服务型制造以灵活的生产方式和客户至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生产过程更具价值和意义。

二、基于客户需求服务型制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倾听客户的声音,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定制产品,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提升产品附加值服务型制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视产品的功能性和体验感。

通过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服务,企业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培养品牌忠诚度,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创新生产模式服务型制造倡导创新的生产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五、强化品牌文化服务型制造注重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强调企业文化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通过打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文化氛围,企业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和客户,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培育人才队伍服务型制造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发展绿色生产服务型制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

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

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

Journal of BPMTI2019年2期19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张则亚[1][摘 要]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根基,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

石油装备制造业作为服务于国家能源产业的特殊装备制造业,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石油装备制造业务应全力破解经营困局,有效满足油气主业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关键词]石油企业;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服务型制造一、对于服务型制造的认识(一)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顾客满意”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更加关注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服务+产品”的解决方案,即服务化。

服务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

从全球看,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更有一些著名的制造企业通过向服务转型,实现了业务规模和效益的大幅增长。

如:IBM 从典型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其服务收入所占的比例超过52%;GE 公司来自服务的收入更是高达63.2%。

目前,努力创造优质的服务来提升有形产品竞争力的做法已经普遍被人们所接受,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全球化,企业争创服务优势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

从国内看,总体水平较低,服务种类较为齐全;虽然服务占比大多处于10%~30%之间,但服务业务的毛利都大于整体水平,即高于制造业务的毛利水平。

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中联重科的服务业务毛利水平高达90%以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的毛利率达72.32%,远远高于22.04%的整体毛利水平。

也由此说明,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集团看,“制造+服务”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如何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如何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如何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首先,政策引导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为服务型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加大对服务型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保护力度。

再次,培养人才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服务型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投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置奖学金、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激励人才投身于服务型制造领域。

此外,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也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鼓励服务型制造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加强技术引进与转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组织国内外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

另外,加强服务型制造企业间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活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管理指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总之,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技术创新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人才培养是服务型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合作;同时,服务型制造企业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竞争力。

只有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服务化可以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为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中国在制造业服务化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生产维修、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关于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和向下游延伸。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市场和提高竞争力。

3.《中国制造2025》:该文件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和演化能力。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程度等。

4.《关于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文件指出要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文件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化发展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包括加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特色服务平台的建设等。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并将之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升级而不是衰退,更不是所谓的“去制造化”,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和传统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等特点。实践证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扩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一)领军企业探索步伐不断加快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国服务型制造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装备制造、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汽车、智能设备等制造领域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案例。有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提供基本的产品与售后服务之外,同时提供融资支持、二手机交易、产品租赁、工程信息咨询与整体施工方案设计、设备的翻新与改造、特约服务、定点服务等业务支持与拓展服务,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总承包与系统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延伸。在电气设备领域,一些企业由能源设备生产扩展至合同能源管理等现代服务领域,为数字化电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消费品制造领域,有的企业开展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社交化营销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节能环保领域,部分企业以设备制造为依托,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融资、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成为环保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通讯设备与信息技术领域,有的企业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业务范围涵盖通讯设备制造、咨询服务、客户体验管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条。在智能装备领域,一些企业推出跨品牌、跨终端的智慧操作系统,提供产品无故障运转监测、智能化维保服务。
四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服务环节所占价值愈加提升。

2010年,德勤公司曾在《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中访问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以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特别是服务型制造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一,服务型制造业1,概念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

2,发展目标1)到2022年,新遴选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示范平台(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100个示范项目、20个示范城市,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3)到2025年,继续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显现,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

4)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体系趋于完善,服务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服务型制造跨国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内容1,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1)工业设计服务。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库,夯实工业设计发展基础。

创新设计理念,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设计需求,搭建网络化的设计协同平台,开展众创、众包、众设等模式的应用推广,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

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设计发展良好生态。

2)定制化服务。

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服务型制造是指以制造业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承诺,为客户提供创新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服务型制造不仅仅注重产品本身的制造过程,更注重产品的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提升。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制定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是必要的。

下面,我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四个方面,提出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一、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标准认证、人才培养等方面。

2.简化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审批流程,提供优惠税负政策,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3.制定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标准和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1.鼓励服务型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3.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升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人才培养1.建立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具备制造与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2.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引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国际化发展。

四、市场拓展1.提高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展览会、采购会等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

3.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与互联网、电商等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可见度和销售额。

总之,发展服务型制造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路径分析制造服务化、生产服务业、制造即服务,这些五花八门的热词背后,其核心其实都是服务型制造,都离不开制造这个根基。

服务型制造正在让企业加速从传统以加工组装产品为中心,逐渐向基于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综合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何谓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在这种产业形态下,企业从传统以加工组装产品为中心逐渐向基于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综合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相比,服务型具有三重特征。

一是集成性。

在传统生产制造模式下,企业仅专注于产业链很短的一个环节,生产制造的是有形的产品。

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工业产品的生产日益融入更多的服务要素,产品和服务以各种形式融合、打包,工业产品的生产者也由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向集成了产品和服务内容的“产品一服务包”提供商转变,Vandermerwe和Rada两人将这一过程定义为制造业的服务化。

制造服务化的过程,就是制造企业综合集成了产品设计、研发、安装、维护、支持、服务等多项内容,向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过程。

结合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产品服务系统( Product servicesrstem,pss)的概念,并按照提供服务的模式将其分为基于产品的服务、基于方案的服务、面向功能的服务和面向效用的服务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反映了无形的服务在有形的产品中逐渐渗透集成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二是增值性。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指南。

本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一、现实意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金融服务等应用,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

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加速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

发达经济体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造业亟需补足短板,实现转型发展。

同时,我国也迎来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技术支持,必须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才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

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

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

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能力。

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建立生产服务基地。

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地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01.25•【字号】鲁工信产〔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部门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各市分行(含分行营业管理部)、银保监局,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委《关于加快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示范引领,搭建公共平台,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活力和潜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内部设立独立开展服务型制造的部门,鼓励小微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坚持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相关行业领域向服务化转型,着力提升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水平,增强转型能力供给,促进企业联动转型、跨界融合,提高转型效益。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方案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方案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方案服务型制造业是以服务为核心,通过高度定制化的生产和服务,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就如何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提出以下方案。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针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例如,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降低企业用地和税费等成本,鼓励服务型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评价机制,以激励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二、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服务型制造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因此培育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化学院或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服务型制造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培训和奖励计划,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三、促进服务型制造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服务型制造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政府可以鼓励服务型制造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技术研发、产品改进和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服务型制造业强调个性化定制和灵活生产,因此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组织行业交流会议和展览,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服务型制造企业间的信用体系,促进企业间的互信与合作。

五、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型制造企业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因此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贸易和营销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服务型制造企业与国际顶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路径

推动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路径

理论研究论点ARGUMENT97推动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路径 文/侯红昌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坚持把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1]当前,河南省的经济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变,对河南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在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一)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工业、制造业在历经调整期、起跑期、高速期和转型期等发展阶段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40个门类,且已基本建成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以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矿山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端产品使得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一跃成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

[2]在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河南省制造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效益及创新力显著提升。

其中,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均已发展成万亿级支柱产业。

2021年,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8887.4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3%;全年工业增加值为18785.3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4%。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3%。

从门类来看,河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为7.7%,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1.4%)。

其中,又数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最快,其增速为20.0%,产值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总产值的12.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为14.2%,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总产值的24.0%。

总的来说,这些制造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河南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当前,河南正处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深入推进“新四化”建设进程的关键期。

因此,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多变的挑战,但河南省仍积极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并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腹地的优势,重点在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的协同发展和制造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力争最终实现河南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型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若干意见》(X政办〔X〕X号)、《X省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资金扶持和奖励实施细则》(X经信服务〔X〕X号)精神,促进我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1.依法依规,创新推进。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进产业链细分,创新分离模式。

重点鼓励企业走集团化经营道路,使分离后新设的生产性服务子公司在依托原有业务基础上,逐步向行业、社会提供服务,最终发展成为第三方生产性服务企业。

2.企业自主,政府引导。

在坚持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政府重点做好引导工作,各部门协调推进,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调动政府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

3.试点示范,分步实施。

在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过程中,要按照“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针对服务配套的水平和层次,区别对待,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4.突出主业,注重实效。

从企业实际出发,采用自行组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或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企业等模式,将内部非核心业务分离。

二、发展目标1.制造业主辅分离方面。

到X年,力争30家以上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剥离非核心但具有相当比较优势的服务环节设立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专业化社会服务。

2.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

到X年,培育3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建设5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省级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新认定1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1.分离发展科技研发业务。

对制造业企业分离后新设立的实行查账征收的科技服务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建设“六个龙江”,聚焦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链条抓实”五头五尾”,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鼓足干劲、奋勇争先、跳起摸高,找准突破口、加快补短板、打好组合拳,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实现结构、规模、速度、效益有机统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高质量、高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延伸发展配套服务链,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促进石油石化、钢铁、矿产等企业发展配套服务链。

积极拓展制造服务业链条。

以提升制造创新能力为导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开展设计、安装、监测、维护、金融等服务,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系统集成服务。

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服务。

鼓励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支持电力装备、重型装备、海洋工程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建设一移交(B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建设一拥有一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业务。

优先发展柔性化服务。

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制造业企业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加快实现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不断提升咨询服务业层级。

发挥地缘优势和俄语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商务信息、法律、咨询、翻译等服务业,打造全国对俄开放的综合信息服务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服务环节所占价值愈加提升。

2010年,德勤公司曾在《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中访问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以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特别是服务型制造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便捷化电子商务、全生命周期运维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消费能力加快提升,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产品技术和功能越来越复杂也催生了新的服务需求,社会消费群体不再单纯满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与产品相伴随的服务。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建立了产品销售与服务、生产作业与控制、产品设计与管理等协同机制,特别是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服务业发展,服务和商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客观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许多关键领域研发设计能力不强,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企业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较低。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一些地区和企业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取得一定成效。

2014年,江苏省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增加值达2531.3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9%。

抽样调查显示,全省三成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多数企业已逐步由单纯制造向制造加服务的模式转变。

(三)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抢占经济制高点,掀起再工业化浪潮,重新审视制造业战略定位,制造业重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市场展开竞争。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在中高端制造业和新兴经济体在我国传统优势领域的双重竞争压力。

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升级而不是衰退,更不是所谓的“去制造化”,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和传统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等特点。

实践证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扩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发展服务型制造显得尤为迫切。

二、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

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在深化服务领域体制改革、降低服务业门槛、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了当地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领军企业探索步伐不断加快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国服务型制造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装备制造、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汽车、智能设备等制造领域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案例。

有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提供基本的产品与售后服务之外,同时提供融资支持、二手机交易、产品租赁、工程信息咨询与整体施工方案设计、设备的翻新与改造、特约服务、定点服务等业务支持与拓展服务,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总承包与系统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延伸。

在电气设备领域,一些企业由能源设备生产扩展至合同能源管理等现代服务领域,为数字化电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在消费品制造领域,有的企业开展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社交化营销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节能环保领域,部分企业以设备制造为依托,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融资、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成为环保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通讯设备与信息技术领域,有的企业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业务范围涵盖通讯设备制造、咨询服务、客户体验管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条。

在智能装备领域,一些企业推出跨品牌、跨终端的智慧操作系统,提供产品无故障运转监测、智能化维保服务。

(二)企业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虽然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制造企业研发设计投入不足,基于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所占比重较小,服务活动所带来的质量品牌效益尚不明显。

一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服务化的动力不足。

受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思维模式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还普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批量生产轻个性化定制、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发展服务业务的动力还不足。

此外,由于开展服务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短期投入较大,而长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等,导致生产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转型时比较谨慎。

二是部分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欠缺制约了服务型制造发展。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仍较低,难以形成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集成服务的技术支撑,难以提供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三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业务时还难以享受到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制造业企业普遍缺少服务类资质,在拓展服务业务时存在政策障碍。

缺少统一的服务型制造统计口径和标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四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三、《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指明方向《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促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一)完善制造和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制约因素,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推动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重点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示范试点,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鼓励制造企业以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再造业务流程等形式培育新的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融资租赁、网络精准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线支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商业模式。

鼓励优势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创新设计能力建设。

国务院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设计服务领域。

201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六方面措施推进工业设计发展。

2012年开展了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选活动,2013年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良好,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等核心发展高地已经逐步形成。

另外,在一些中心城市已经聚集了一批工业设计的重点企业,形成了较好的工业设计人才梯队。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创新设计能力提升。

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

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