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理论知识》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05心理咨询师_心理测量学知识要点
![05心理咨询师_心理测量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281487ec3a87c24028c42d.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习题 -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3、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4、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等级;6、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对;7、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等比变量;8、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变量上进行的;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10、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绝对的标准的客观性;11、错误的测验观包括: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12、比内(A.Binet)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研究;14、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15、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16、全国性常模,样本量一般要在2000-3000之间;17、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18、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19、随机号码表法是简单随机抽样;20、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组距;21、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分组抽样;22、常模分数又叫导出分数;23、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就的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24、发展常模就是年龄量表;25、在年龄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26、最早的一个发展顺序量表的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27、按照葛塞尔研究的婴儿行为变化的顺序,16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28、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的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29、皮亚杰发现,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5岁时才能理解质量守恒;6岁时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时才具有容量守恒概念;30、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31、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其智龄为5岁;(智龄=4岁+3*2月+2*2月+1*2月)32、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得35分,那就是说,该儿童的算术年级当量是6年级水平;33、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低;34、王红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刚其百分等级为85;[PR=100-(100R-50)/N,即100-(100*5-50)/30=85];35、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540;(100-80)/(650-PP)=(80-1)/(PP-105),得出PP=540;36、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百分数分成的四段;37、十分位数1%-10%为第一段;38、Z=(X-Ⅹ)/SD式中SD为样本标准差;X为任一原始分数,Ⅹ为样本平均数;39、Z=A+BZ式中Z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
心理咨询师培训之心理测量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培训之心理测量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a5af9283c1ec5da50e270cb.png)
可 以 排 序 , 还可求中位数、百 第1名
不 能 加 减 乘 分位数、斯皮尔曼 第2名
除
相关系数、肯德尔
和谐系数、符号检
验、等级方差分析。
可以加减 不可乘除
还可求平均数、标 准差、方差、积差 相关、作Z检验、 T检验、方差分析。
温度
比率量表 有
有
还有 等比性
可以加减 乘除
还可几何平均数、 差异系数。
• 单选 • 56、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
( )变量上进行的。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已考题次:2; 三级:2, 二级:0
心理测验的 基本概念
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的性质
间接性 相对性 客观性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
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 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 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
学手段。
正确理解心理测验的注意点
• 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 只是对少数行为样本进行观察 • 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测验条件应相同 • 原始分数没有意义,通过与别人或常模比较才有
意义。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1.间接性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体测验
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最高行为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人格测验
• 多选 • 91、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
(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投射测验
• 多选 • 118、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
• 多选 • 116 关于心理测量的客观性,下列说法正
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ceb0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0.png)
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知识点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1、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
2、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浮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3、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 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具正式的心理测验。
4、心理测验的进展⒈操作测验的进展⒉团体智力测验的进展:由欧提斯所编团体测验的基础上进展而来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用于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
⒊能力倾向测验的进展:韦克斯勒所编的学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首先抛弃智龄那个测量单位,运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将表分言语和操作两部分,别仅能够计算IQ,也可区分智力的别同侧面。
⒋人格测验的进展: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
先驱是克雷丕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5、心理测验的定义依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照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6、心理测验三个基本要素:⒈行为样本:是一具人对测验题目所举行的反应,所包含的不过全部也许题目的一具样本。
取部分代表全体,取样研究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即别是任何部分都能够代表全体。
⒉标准化: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重要的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
⒊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尽可能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
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必须客观。
7、心理测验的性质(领略)⒈间接性:无法直截了当测量人的心理。
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测的结果是相对照较而言的。
⒊客观性:实际算是测验的标准化咨询题。
8、心理测验分类(识记)⒈智力测验:测量人的普通智力水平,包括: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
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心理测量学知识习题
![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心理测量学知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250da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8.png)
注: 在计算机上做题之前请先将答案隐去, 隐藏答案方法附在本章习题最后。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习题1. 下列对测量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C. 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 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 计算的()。
A. 起点B. 中点C.终点D. 重点3.用1代表男, 用2代表女等等, 这样的量表通常叫()量表。
A. 命名B. 顺序C. 等距D. 等比4. 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 这些名次属于()变量。
A.命名B.顺序C. 等距D. 等比5.在顺序量表中, 变量具有()。
A. 相等单位B. 绝对零点C. 等级D. 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6.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这种说法()。
A. 错B. 不确定C. 对D. 不存在* 7. 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A. 命名变量B. 顺序变量C. 等距变量D. 等比变量* 8.一般来说, 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B. 顺序C. 等距D. 等比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具有代表性行为构成的项目集, 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 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B. 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 在标准情境下, 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 并将结果按照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C. 对心理的某方面品质, 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地观察和综合评价D.心理测验, 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 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 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0. 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的客观性。
A. 测验的刺激B. 对反应的量化C. 绝对的标准D. 对结果的推论11. 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
A. 测验万能论B. 测验无用论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D.以上一个也不是12. ()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下)【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e9dcea676c66137ef061912.png)
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考查重点】1.效度的定义;2.效标的性质:效度具有相对性、效度具有连续性;3.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的定义和评估方法;4.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本身、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样本团体和效标。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 效度的概念一、效度的定义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其具有其他任何优点,一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因此,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必须首先鉴定其效度,没有效度资料的测验是不能选用的。
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
简言之,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二、效度的性质(一)相对性任何测验的效度是对一定的目标来说的,或者说测验只有用于与测验目标一致的目的和场合才会有效。
每种测验各有其功能与限制,世上没有一种对所有目的都有效的测验,也没有一个测验编制者能把所有的心理特性都包含在他的一套测验之中。
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某测验有没有效,而应说它对测量什么有没有效。
例如一个数学测验,可能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预测效度较高,而对学生的性格没有多少预测效度。
也就是说,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
只有所测的结果符合该测验的目的,才能认为它是个有效的测量工具。
(二)连续性1.测验效度通常用相关系数表示,它只有程度上的不同。
因此,我们评价一个测验时,不应该说“有效”或“无效”,而应该用效度较高或较低来评价。
2.效度是针对测验结果的。
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信度和效度的差别在于所涉及的误差不同。
信度考虑的是随机误差的影响,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从方差分配公式:可以看出,增大,即效度高,信度的真方差2222E I V X S S S S ++=2V S 必然大,故信度必然高。
心理测量学第五章.ppt
![心理测量学第五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7d03cb227916888586d772.png)
五、心理测在咨询中的应用
(一)智力测验: 中国比内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成人、儿童、幼儿) 瑞文智力测验(SPM、CRT)
五、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二)人格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五、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
四、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不客观的态度分二类:
测验完美无缺;测验无用且有害 错误的测验观有三种: 1.测验万能论 2.测验无用论 3.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四、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二)正确的测验观 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
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心理测验尚不完善。
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 够坚实
五、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心理测验主要用于对求助者心理 特性、行为问题性质进行正确评 估和诊断,以便于提供适当的指 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
五、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测量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二、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心理特质: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 在倾向。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 别的特征。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 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 性的行为,对人的心理特质做出推论和 数量化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包含4个基本的含义: 1.心理测验是测量人某种行为的工具 2.要全部了解行为样本的意义 3.测验条件对所有被试都相同(标准化) 4.个人分数与常模比较才有意义(常模)
首先做一个心理测验(抑郁自评量表) 通过这个测验大家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85dc1552ea551810a687b2.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心理测量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观察少数行为,贯穿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科学手段。
高尔顿的贡献:人的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不同而遗传的,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第一个提出概念,运用统计学基础。
卡特尔的贡献: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应有普遍的标准。
皮亚杰:守恒研究,5岁质量守恒,6岁重量守恒,7岁容量守恒。
Z=X-X/SD 标准分数=任一原始分数-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Z=A+Bz 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指定常数A+常数B加上(去负值)或乘以(去小数)一个常数非线性:原始分数由非常态分布转为常态分布。
常模表(转换表):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将原始分数转换成对应的导出分数。
剖面图: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复本信度(内容上的等值)分半信度(两半测验内容取样一致程度)
同质性信度(所有题目)大于0.90,正常在0.80-0.85,低于0.70不可靠不能用。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受信度制约。
主测者和被测者之间是协调关系。
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不受时间限制的。
投射测验: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89dfffb52ea551811a6877c.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1。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一)参照点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
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
2。
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1。
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二)顺序量表1。
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1。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5-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5-心理测量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9f02fc08a1284ac8504381.png)
二级心理复习5: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表一、什么是测量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的元素包括:①法则;②数字;③事物。
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①区分性;②等级性;③等距性;④可加性。
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①参照点;②单位。
(一)参照点: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有两种,即:①绝对零点;②相对零点。
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心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
(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确定的意义;②相同的价值。
心理现象既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同的价值。
心理测验的结果是有误差的,要用区间来解释,而不是用点来解释。
三、测量量表定义: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4种水平:①命名量表;②顺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
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
(二)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属性程度。
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
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等级。
(三)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进一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对。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量表,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字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等比变量。
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主要用于分等级和排序。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2b8e56f7ec4afe05a1df0f.png)
心理咨询师三级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整理一、测量要素:参照点:1)绝对零点;2)相对零点。
在心理测量中不可能找到绝对零点,只能人为的采用相对零点(常模)。
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2)有相同的价值。
二、测量量表:是一个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中水平:(1)命名量表:数字只能用来做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量化分析。
(2)顺序量表: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3)等距量表:有相同单位,其数值可以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注:等距量表的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或用一个常数乘或除,不破坏原来数据的关系。
(4)等比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所得的数值均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如长度、重量和时间都是等比量表。
注:心理测量首先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然后运用某些统计学的方法,把这种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到等距数据进行转换。
三、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2、投射测验(受社会赞许影响不大;受应试动机的影响较小)。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作为测验(有正确的答案。
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等);2、典型行为测验(没有正确答案。
如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
四、确定常模团体时,要先确定一般总体,再确定目标总体,最后确定样本。
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2 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的样本;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具有代表性,一般性常模:最低不少于 30 或 100 个)。
4、全国性常模:一般 2000~3000 人为宜。
5、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五、常模团体取样的方法: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分为: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机构存在);3、分组抽样(总体目标较大,如全国取样);4、分层抽样(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
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d5071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a.png)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1、测量包括三个元素即事务、数字和规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特征。
3、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确定的意义,二为有相同的价值。
4、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即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势,只用数字来代表食物和把事物归类,可分为代号和类别两种。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仅用来标记和分类,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加减乘除。
顺序量表,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等。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代表等级.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且具有相等的单位,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无法进行乘、除运算。
如温度.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5、心理测量,即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人的全部行为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个人在测验中所获得的原始份数,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和常模作比较才有意义。
6、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包括A、测量用的项目或作业等经过的标准化。
B、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
C,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
7、心理测验按照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按照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测验、投射测验.8、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9、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10、错误的测验观:A、测验万能论B\测验无用论、C 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11、正确的测验观: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心理测量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c402ec172ded630b1cb60e.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测量心理测量始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认。
事物:要测量的对象,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性。
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1.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的一个计算的起点。
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2.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二是有相同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三、测量量表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斯蒂文斯,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四种水平。
●命名量表:用数字来做代号代表个别属性(如学生和运动员的编号),或用数字做类别代表具有某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即把某种事物确定到不同性质的类别中,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或用不同数字代表不同职业等。
数字不能作数量化分析。
●顺序量表: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心理测验基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还有相等的单位,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做乘除运算。
(典型的例子是温度计,我们可以说200℃比100℃高100℃,但是不能说200℃是100℃的2倍,因为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等比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
四、心理测量定义及性质心理测量的定义,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宝典-05测量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宝典-05测量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d65962da32d7375a417805a.png)
测量心理学第一节概述测量定义、元素和要素【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的三元素⑴事物:测量的对象,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⑵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⑶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测量两要素1.参照点是指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
包括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心理测量中大多数都是相对零点。
2.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好的单位具备条件:(1)确定的意义(2)相同的价值心理测量的单位往往不够完善。
量表的四个水平【量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量表的四种水平(斯蒂文斯)1. 命名量表:代号/类别最低水平2. 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3.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能乘除。
4.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以四则运算。
最高水平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心理测验的定义和性质【心理测验】指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刺激客观、量化客观、推论客观)心理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研究方法、决策辅助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应用1.智力测验: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情况下应用。
2.人格测验: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3.心理评定量表:了解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1.高尔顿:首先倡导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开端统计学相关概念2.卡特尔:1890年《心理》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3.比内:1905年同西蒙编制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科学心理测验发展表现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和操作测验。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五章新版心理测量学理论精简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五章新版心理测量学理论精简](https://img.taocdn.com/s3/m/97c1707ea6c30c2258019e59.png)
P354
2、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对所有人来说理解
意义相同。(米、吨) (2)、有相同的价值:相邻两两单位点之间差异总相
等如0度和1度的差等于1和2度的差…..27和28度的 差,3米比2米多出1米,与8米比7米多出的1米是相 等的。 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 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 合等距的要求。 如:4岁与5岁的智龄差为1岁、14岁与15岁的智龄差 也1岁,表面上两个1岁数值等,实际是不等值(距) 的 再如:SCL90中的1~5级评定: 1=没有,2=很轻,3=中度,4=偏重,5=严重 1和2的差≠2和3的差
区分性
数字的 特点
等距性
可加性
▪ 法则: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IQ测验, 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智力水平。 心理测量,较难设计清晰而良好的法则。
P353
二、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具备这样两个要素:
1、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 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
(1)绝对零点(绝对参照点)重量、长度等, 0即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P358)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P359) 1、最高作为测验:成就测验、学绩测验、 2、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1、测验万能论
2、测验无用论
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P359
二、正确的测验观
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细分 种类
代号 类别
5笔记 心理测量学知识
![5笔记 心理测量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b71e4e84693daef5ef73df3.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功能:临床诊断,评估疗效。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心理测验的分类:按照测验功能:智力、特殊能力、人格按照测验材料性质:文字、操作按照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客观、投射按照测验的方式:个别、团体按照测验的要求:最高行为、典型行为错误的测验观:1、测验万能论,2、测验无用论,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在咨询中的应用:运用较多的三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咨询前:诊断;咨询后:评估。
咨询中测验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问题明确,可放弃不必要的测验测验发展史:F.高尔顿——1、提出人的气质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遗传的。
(气质是先天的;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少部分是后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心理测验的开端。
3、提出了相关概念,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J. M.卡特尔——1、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心理测验第一次正式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2、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A.比内——1905年,发表一个30个项目的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心理测验第二节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
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则需要100%的样本。
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
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取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组抽样(先随机分组,再从每组中随机抽人),分层抽样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完整版)《心理问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完整版)《心理问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24fb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1.png)
(完整版)《心理问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一、测量的定义:测量算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紧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讲,算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办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具计算的起点,那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举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经过观看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关于贯通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不差异的时候,往往不过对少数通过谨慎挑选的行为样本举行观看,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别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也许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别具有啥意义,惟独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故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截了当测量人的心理,只能经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经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别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不过一具延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办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办法和测量工具尚别完善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问中的应用(P355-356)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别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事情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咨询题有更深入的明白,并可针对性地开展问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怎么)。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412cc62cc58bd63186bd2e.png)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1、简述测量的元素。
测量元素:事物、数字、法则。
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2、心理测验的定义是什么?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的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3、简述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咨询和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有赖于对求助者心理特性、行为问题性质的正确评估和诊断,以便于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
因此,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有重要意义。
心理门诊中: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心理评定量表。
4、简述世界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专家、医学专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比内极力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
结果他与助手西蒙的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
这个量表很粗糙。
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1、常模选择的步骤是什么?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2、取样的定义是什么?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3、简述常模的定义及类型。
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
测验手册上所列的常模通常为一般常模,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
特殊常模是为非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为消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
其优点是,可使被试的结果与最接近的人进行比较,但这同时也是它的缺点,不容许分数在较广范围内作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斯蒂文斯测量表的四水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心理测量为顺序量表)种类功能基本特征运算举例1.命名量表代号或分类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性别、学号⋯2.顺序量表1+等级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品德、名次、⋯3.等距量表2+差异决策和比较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可+-温度、分数⋯4.比率量表3+比值决策和比较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身高、体重⋯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P352-354)分类标准分类定义智力测验按功能分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文字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操作测验客观测验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投射测验个别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分团体测验最高作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按测验的要求分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如人格测验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P354)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P355-356)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P356-359)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汉代、兴于隋唐);2、★高尔登十年(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为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①倡导科学心理测验;②遗传决定论的代表;③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④奠定了统计学基础;⑤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法。
)★卡特尔十年(90年代):1890年,【美国】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并认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20世纪头10年):1905年,【法国】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此后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
4、我国的测验致力于本土化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常模团体(P360-362)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确定常模团体的步骤:一般总体→目标总体→样本。
对测验的使用者来说,要考虑的问题是,现有的常模团体哪一个最合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社经地位等);(二)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标准:最低不少于30或100人;全国常模:一般2000~3000人;关键:要有代表性;基本原则:经济、实用、减少误差);(三)时空性和新近性三、取样的方法包括:取样(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方法方法特点局限简单随机(随机号码表法、随机数字法)按照随机表顺序选择受测者构成样本,或者将抽样范围内每个人或者将每个抽样单位进行编号,再随机选择机会均等,操作简便总体较分散—→样本也较分散;总体个体差异较大—→样本容量要大系统抽样(等距抽样)以某个随机数字为起点,间隔一定单位(组距)抽取样本样本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小可能有系统误差,随机性较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结合使用)分组抽样(整群抽样)总体数目较大,群体具有多样性,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抽样组织形式简便易行样本分布不均匀,抽样误差较大(适当扩大样本容量,减小抽样误差;与分层抽样法或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分层抽样(最常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先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如年龄)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被试,最后把各层的被试组合成常模样本。
包括: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四、常模与常模分数:(一)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按样本大小及来源:全国常模、区域常模、特殊常模;按具体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百分位常模、标准分数常模。
(二)常模分数(导出分数、量表分、标准分):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第二单元常模类型(P363-368)一、发展常模(叫年龄量表):根据特质的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一)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儿童的发育正常、超前、滞后);最早的范例是葛赛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
葛塞尔婴儿感觉运动发展顺序周记忆方法行为表现(上→下;中心→两边)44×1控制眼睛运动,能追随一个对象看等164×4(1﹢3)能使头保持平衡284×7(4﹢3)能用手抓握并玩弄东西404×10(7﹢3)能控制躯干、耸立和爬524×13(10﹢3)能控制腿和脚的运动、站立和行走【瑞士】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567,质重容)的研究。
年龄567守恒概念质量守恒重量守恒容量守恒(二)智力年龄(智龄):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智力水平的年龄。
比内西蒙的量表中首先出现智力年龄的概念。
儿童的智力年龄是基础年龄与在较高年龄水平的题目上获得的附加月份之和。
B-S量表答对每题得智龄2个月。
(三)年级量表(年级当量):测验结果属于哪年级水平;指标:年级水平平均数;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年级量表单位通常是10个月(一个年级)(4.0表示四年级开始的水平,5.5表示五年级学年中间的平均成绩)二、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一)百分等级: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百分等级表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
(百分等级是85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85%被试比这个分数低);(二)百分点(百分位数):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比,而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i d t i r n g分数是多少;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高考只录取15%的被试,投档线相当于85百分等级的测验分数)。
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
百分位常模是通过双向方式(由原始分数计算百分等级;由百分等级计算原始分数)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对照表。
(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十分位数将量表分成100份将量表分成四等份将量表分成十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百分分成的四段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任一百分位数值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等位置上的数值十分之一等位置上的数值三、标准分常模: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的获得:线性转换、非线性转换(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最典型:Z 分数(以标准差所表示的原始分数(X )与平均数的偏差;Z=A + BZ ;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这种变化并不改变原来分数的性质)(三)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前提:只有所测特质的分数在实际上应是正态分布,由于误差导致非正态,方可转换。
X 分布非正态时的正态转换:X→PR→Z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对应的标准分数)计算步骤:①对每个原始分数值计算累计百分比;②在常态曲线面积表中,求出对应于该百分比的分数Z 分数四、智商及其意义最早的比内-西蒙量表是用心理年龄(MA )来表示受测者智力的高低。
若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高。
(一)比率智商= 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而后乘以100(1916年【美国】推孟教授修订斯坦福-比内量表在心理年龄的基础上,以智商表示测验结果,即比率智商,不适合年龄较大的受测者)(二)离差智商= 15Z + 100;韦克斯勒提出(使用最广;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表示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的位置;是表示智力高低的理想指标;注意点: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在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方可比较)▲几种导出分数之间的关系:高一个标准差对应的百分点为百分之八十四比率智商离差智商:IQ=100+15z 或IQ=100+16z 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P368-370)(一)转换表法(最基本,常模表):是最简单基本表示常模的方法;一个转换表显示出一个特定的标准化样组的原始分数与其相对应的等值分数——百分位、标准分数、T 分数或者其它任何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