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多篇)
推荐-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3篇 精品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3篇篇一:归来观后感如果问,对近一两年哪部电影印象最深?我的答案既不是中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的着名电影导演的作品,也不是好莱坞鸿篇巨制的史诗类电影。
相反,一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打着哲理灵修片旗号,影评褒贬不一的电影——《等风来》,就是在那么一个冬夜温暖了被各种情绪困扰、被加班折磨的极度疲惫的我。
所以说,看一部电影,如果仅仅谈感受,那这感受跟自己最近的心情、境遇、期望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观感是临时的,主观的。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太多主观的判断出现,在观看《归来》的前、中、后,给自己设定了四个步骤。
一是看电影前,先从一篇微信里了解原着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看电影,三是继续梳理故事情节,四是看严歌苓的原着《陆犯焉识》。
在完成了以上四个步骤后,好了,可以开始谈谈对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故事只节选了严歌苓原着的最后十分之一,让故事从文革中的老右派陆焉识逃回家看妻子开始,然后主要讲述文革后,陆焉识和妻子冯婉喻的“精神疗伤”。
从开场不久逃狱成功后在家门口的敲门戏开始,影片就陷入煽情复煽情的狂热中。
逃狱成功的陆焉识在家门外低沉小心的敲门,敲门声渐大,包含着试探与不放弃,冯婉喻在屋内用含在眼眶的泪水、反复的踱步表达内心的纠结。
还有那场小高潮,为了唤起冯婉喻对他们过往生活的记忆,陆焉识在家里弹琴装扮成刚从农场归来的丈夫。
买菜回家的冯婉喻听着琴声,眼泪夺眶而出,而背对着她的陆焉识早已是泪流满面,陆焉识转身,四目相对,感情之堤顿时溃决,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如果说弹琴相认的桥段是激烈的煽情,那温柔的煽情就体现在每月五号的接人。
冯婉喻已经认不得站在自己面前的丈夫,执拗的坚持按照信中约定的五号到车站接陆焉识,每月如此。
而陆焉识,从一开始的试图改变妻子的认知,到尾随保护,再到默默的陪伴。
失忆的当事人守着记忆,没有失忆的人们却像忘了历史一样。
豆瓣的影评有说“陪伴是最好的爱”,也有说“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归去来兮,唯有不复蹉跎,爱存留,唯咏叹。
《归来》观影体会精选范文5篇
《归来》观影体会精选范文5篇《归来》表面看起来也许它像是一部放置于特殊时代的中年感情故事,烂熟的剧情,女主角失恋,男主角默默的守护。
以下是我整理的《归来》观影体会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归来》观影体会范文一我是看过陆犯焉识这本小说的,所以必须程度上会不知不觉的就拿整个电影去和小说比较,虽然电影改编的主要部分只限于是在回来之后的故事。
不得不说,从文学策划的角度这部电影是失败的,选择小说最终的家庭伦理部分作为电影改编是很尴尬的,即便最终的家庭伦理部分还是围绕着主人公争取自我感情来写的。
这本小说在我看来还是主要着重于两个人感情的描述,从关系建立,出国,迁移,进监狱,再次进监狱,大西北,都是为了给活着回家这个最终的部分做支点和铺垫。
很多对于人物细节的描述更是为了让最终的回归加足油,给足张力。
让读者先了解两者感情的缘由,态度,改变的过程和理由,最终才顺理成章的促成中间的越狱和最终的回归。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了前面的讲解作为铺垫才会有回归的理由,故事才有了张力。
如果简单的去掉前面的部分,后半段就变成了一个以烂的不能再烂的老梗作为铺垫的危难之后的家庭伦理故事了。
所以我认为简单粗暴的只选择后面的一小部分作为剧本,却不知最终的回归需要大费周章铺垫设计,显然就是个错误。
此刻尽量抛开小说来说说电影《归来》的观后感吧。
1.废桥段太多,过多的去描述丹丹这个人物,可是在两人情感关系之间又不表现丹丹的重要性,感觉是一个不上不下的人物,去掉不行,保留又有点剩余。
影片还简单带过了几个类似女主人公以往为了救爱人焉识不择手段却只在小说中出现的情节,此类桥段对于影片的故事性没有什么作用,对于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是一笔带过并且模糊,同时又满足不了看过小说的观众,看似引子的桥段对于系列片类型的电影来说倒是不错2.人物细节简单粗暴,尽管故事还是很吃力的讲清楚了可是从开篇到结尾,对于人物细节,主要是性格描述过于简单,少了许多大片都有的对于人物深刻的剖析3.泪点太硬,即便从电影故事的角度来说,开篇桥上两人相见的情节过于生硬和商业化的来表现二者之间几十年的感情过程。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22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归来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归来观后感篇1“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
”江流儿的语气里充满了崇拜跟期待,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也听得享受,而当江流儿说到金箍棒的时候,孙悟空却停了下来,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这是他心里的痛,法力尽失,此刻他不过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带着禁锢被小小石神嘲笑的猴子。
但在江流儿眼里,他是最初的英雄,是反抗天庭身手不凡的齐天大圣,是他的精神支柱与偶像,看不得大圣被欺负,不顾危险揭开符咒,他与孙悟空的关系就此改变。
没有金箍棒,也无法一个跟斗到达花果山,却多了江流儿这样一个“粉丝”或者说朋友?我想猴子他是寂寞的,从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他就是寂寞的。
他闹龙宫、他闯天庭、他捣地狱、他目无一切,可他却如此孤寂没有朋友。
花果山虽好,却也是被奉承称王,你看这五指山下的五百年,可有一人去看过他?没有人在乎,直到遇见了江流儿。
“以后我要天天念经,因为大圣说佛祖可以听见,那样我就可以让佛祖把法力还给大圣了。
”单纯却认真的一段话,让这个“逆天而行”的猴子湿了眼眶。
他尽力保护着江流儿,不让他受到一点伤害,却在“傻丫头”这件事上退了步。
他一直重复着说:“我管不了”,是无奈,却让我满是心酸,天下妖神他何时怕过?齐天大圣又如何?连一个丫头都救不了,他心里是苦的。
最后他还是去了,去救傻丫头,去保护他最重要的江流儿。
我想,他真的想通放下一切的时候,并不是觉得江流儿死了的时候,而是八戒那一句:“别忘了,你可是齐天大圣啊。
”就算没了法力又怎样?他还是江流儿心中的英雄,还是自己,他不能让江流儿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失望。
”他去了,没有筋斗云就征服那条白龙;没有金箍棒就捏紧拳头;没有威风凛凛的战衣就轻装上阵。
电影《归来》观后感(通用12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通用12篇)引导语: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归来》观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归来》观后感篇1对于这部电影,笔者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笔者算是赶上了旧年代的尾巴,对于影片中的那些建筑,物事和环境都甚是怀念,仿佛小时候的生活重回眼前。
但那个年代更多的事物终究不被笔者熟识。
现今的人们,七零后有中国合伙人,八零后有致青春,九零后有青春派,几乎每个阶段的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往昔回忆。
而对于六零,五零甚至更早年代的老爸老妈们,这部归来更像是承载了他们的过去记忆的一次集体回忆。
不同于年轻一辈的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隐忍而坚强,那时候的爱情,含蓄而炽热。
就像影片中的陆焉识与冯宛瑜,没有那么多山无棱天地合,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只有调琴,念信,送饺,以及月复一月的去火车站等候已经归来的陆焉识。
整部影片就犹如陆焉识和冯宛瑜的爱情,平淡而舒缓。
笔者反倒觉得影片的高潮是开始没多久陆焉识在火车站被抓捕那场戏。
十几年未见的夫妻俩感情依旧那么炽烈,为了一次久别重逢,竟然以身犯险。
然而好强不懂事的女儿为了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不惜大义灭亲,向组织告密,将父母密会的时间地点告诉了监视者。
这也就是后来冯宛瑜失忆后只记得女儿的不好的根本原因。
这一段戏,基本上反映了那个年代生活中的常态。
陆焉识平反回家后,却发现冯宛瑜得了失忆症,竟不认得他了,错把他当成方师傅而拒之门外。
于是陆焉识就想方设法让她恢复记忆,但总是无功而返。
最终冯宛瑜的失忆症愈发严重,除了女儿,谁也不认识了,甚至对女儿的记忆仍旧停留在文革时女儿念舞蹈学校的时候。
陆焉识也明白,与其费尽艰辛让她恢复记忆,更重要的是时刻需要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也许是太过刻意,电影这一段陆焉识帮助冯宛瑜找回记忆的戏频频笑场,好容易来一场煽情的桥段,笔者都哭不出来。
电影归来观后感咫尺天涯(精选多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咫尺天涯(精选多篇)第一篇:电影归来观后感---咫尺天涯电影归来观后感---咫尺天涯我从未有过那么强烈的渴望去看一部电影,唯有《归来》。
可以说一是为陈道明,二是为《陆犯焉识》、严歌苓,三是为其他的大腕(毕竟看腕儿们云集演戏是很享受的事情)。
我是去年获悉要拍摄《归来》的,当时心里就升腾起一种非看不可的感觉,一直到今年。
在我的期待下,终于上映了。
在看之前就看过评论、听过议论,说是在观影时哭的稀里哗啦的。
我做了十足的心理准备,看完后的感觉说不出,就像胸口被人拍了一掌,却吐不出鲜血,这种郁闷感和压抑感。
那种年代,亲人都不能相信,被命运捉弄的俩人,明明相见却不能相认,这就是“有一种咫尺叫天涯”么。
可悲!陆焉识是个高级知识分子。
但在革的背景下,他只是个时代的玩具,高傲如他,最终也无奈的接受现实。
冯老师温婉坚韧,为了陆教授,苦苦等待多年。
结果后半辈子无望地等待着“未归来”的爱人。
丹丹更可怜。
无辜的她受父辈“影响”,毁了前途不说,还要忍受着背叛的内疚感,心理负担永远都是最可怕的。
电影看得我意犹未尽,这仅仅是由《陆犯焉识》的最后几页改编。
我去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评,一种极尽夸赞;一种极尽批判。
我决定从原着中追寻真相。
我没看过这本书,《归来》点燃了我的热情。
我已把书买下,待我翻阅,灵魂将得到升华。
第二篇:咫尺天涯七月,炎热铺天盖地的围剿了大地,席卷着一个无法保持安宁的世界。
云,被风吹落的支离破碎,让蔚蓝的天空更显得空旷遥远。
日子越发过的繁忙,却是多了琐碎,少了静谧。
在这些混沌的繁忙里,某些情绪却注定无药可医。
尘世的繁华无法渗透无处不在的寂寞,我终于不再抗争,用最后一丝的倔强固守着属于自己的心事,躲在无限延续的墨香里,寻找心灵的孤独。
也曾尝试用喧嚣来提升心灵的温度,却发现总是置身于别人的风景之外。
是否,那是因为这道风景线里,听不到你的呼吸,觅不到你的回眸,注定无法触及恒心的暖意,从而放任了我湛蓝的忧伤。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归来》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一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大圣归来》。
我一听这名字,就有种种猜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影院。
看完后,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就来简单讲讲内容吧。
从前,有个孤儿叫江流儿,这名字是他师傅法明取的。
有一次,山妖来抓童男童女,江流儿把一个女童救走了,遭到了山妖追杀。
不知不觉闯进了五行山,并无意中把符咒摘了下来,孙悟空得到了自由,然后还出现了猪八戒、小白龙。
后来,山妖假装变成店主,让江流儿他们住了进去,实际是想抓回女童。
最后,孙悟空把山妖打得落花流水,可女童还是被妖王抓走了。
在猪八戒的劝说下孙悟空便决定跟江流儿去救出女童。
就这样,齐天大圣和妖王决战开始了。
在战斗中,江流儿舍生忘死,帮助大圣,很不幸的是江流儿牺牲了,孙悟空意外地恢复了法力,用金箍棒打死了妖王。
看完了影片,我从中看到了江流儿的勇敢,他为了帮助孙悟空,舍己为人,最后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这种勇敢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世界。
像江流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比如叶欣,她为了救治非典病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力救治病人,最后,叶欣染上了非典告别了美丽的人间。
责任心很强的齐天大圣,也令人敬佩。
他为了救出孩子,不顾一切,去跟山妖打斗,下决心一定要救出孩子。
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有,比如我的语文老师,他有时批改作业什么的都要忙到深更半夜,任何同学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助。
《大圣归来》这部电影主要告诉我一个道理:做人要勇敢、坚强,你就会变得强大起来!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二这部电影是西游记的片段,又是儿童电影。
这个片段讲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被观音菩萨封印在五行山下。
电影归来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笔记(精选多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电影归来观后感北京近几天气温高达40度左右,异常的闷热,心情好压抑!不知是不是高温的原因?还是身体里哪根精神搭错了,我的心情很不好,真的好想哭。
终于有拍“右派”家庭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电影《归来》了,张艺谋也真会选择放映季节。
我平时很少去看电影,因为《归来》电影剧情与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
知道看这部的电影无疑是给自己伤口上撒盐,然而,我好想为母亲、为父亲、为自己撕心裂肺哭一场!我早早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见旁边一位白发老者是由家人陪着座着轮椅来的,想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
我们来这里是看什么?回顾什么?能得到什么慰籍?说不清楚,我想可能只是找感觉,想通过电影,看看那场反右运动年仅30岁的父亲,被迫害致死的心声,感受母亲守寡一生等待丈夫归来的痛苦。
还异想通过电影,身体产生一种幻觉领悟父母的心声与关爱吧!《归来》影片主要描写右派丈夫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潜逃归家,妻子冯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想到女儿的前途,最终没能与一门之隔的丈夫相见。
一颗在女儿和丈夫之间来回游离的心在流血!在备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决定:到车站去赴丈夫的约见,却遭女儿为想担任舞蹈主角而出卖。
十几岁的丹丹,父亲三岁离开他,从小就接受父亲是右派是敌人这样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亲的形象坍塌变形。
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自己的丈夫。
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
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车站去接他。
电影放映期间,我能听到有人在哭泣,散场后有人的眼睛是红红的,我想也许正是电影作品艺术魅力所在。
看这样一部与我家庭会遭遇相似的电影,我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中,原以为我会哭的一塌糊涂。
但看了《归来》之后,我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归来》好,但在那样扭曲的年代,我们一家人没有散失人性的理智,这让我很欣慰!在我看来《归来》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伦理背叛,每个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来自他本身的自私。
观《归来》有感(多篇)
观《归来》有感(多篇)第一篇:观《归来》有感电影归来观后感终于在youtube上看到了巩俐和陈道明主演的《归来》,从头哭到尾,对这种走心的片子我向来没有抵抗力。
记得当年看《忠犬哈奇》也是哭的稀里哗啦,《归来》更多了历史沉重感。
前者是人和爱犬的情感故事,主人去世多年,忠犬一直延续在火车站等候主人的习惯,直到有一天老死在等候主人的地方。
《归来》是讲一对夫妻文革中的遭遇,以及那段历史给他们的生命留下的烙印。
不知是剧本本身好,还是巩俐的演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概二者兼而有之,张艺谋和巩俐阔别多年后的这次合作不能不让人拍案。
巩俐饰演冯婉瑜,人称冯老师,陈道明饰演陆焉识,是大学的教授。
那是一个破四旧,知识分子被喊做臭老九的年代,这部戏那个年代的人看了,一定有比我更深的感触。
失忆的妻子,每天坚持去火车站接丈夫,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
丈夫平反回家,妻子因病竟不认得自己的丈夫。
丈夫充当读信人来接近妻子,一摞摞用旧烟盒和破纸屑写的信,装满整整一木头箱子。
丈夫一封封念给妻子听,企图唤起妻子的记忆。
为了进入妻子的世界,陆焉识又新添了一些信,在他的努力下,冯婉瑜终于同意女儿回家住。
陆焉识和冯婉瑜的女儿是文革时期年轻人的代表,为了获得红舞剧中主角的位置,不惜大义灭亲,出卖自己的父亲,最后搭上自己的母亲。
父亲被人抓走,母亲也因此不能原谅女儿,这位女儿最终还是没能出演主角,一个有着舞蹈天分的孩子,最后成了棉纺厂的女工。
题外话:女儿的扮演者,新谋女郎张慧雯,长得很像我侄女,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说。
该电影还有一个隐藏的人物,那就是文革办的方主任,虽然荧幕上此人始终没有现身,但在冯婉瑜的悲剧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侩子手。
就像诗歌有留白处,戏剧有潜台词,电影这段隐藏的情节处理得很秒,可谓是别具匠心。
当陆焉识拿着一把大勺,来到方主任家准备兴师问罪时,开门的却只有跟陆焉识要人的方主任的老婆,由此观众知道,此人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影片这种处理方法,实质上是省去了多余情节,以一种留白的方式,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重头戏上,我觉得这点处理得很好。
《归来》观影体会精选范文5篇
《归来》观影体会精选范文5篇《归来》表面看起来也许它像是一部放置于特殊时代的中年感情故事,烂熟的剧情,女主角失恋,男主角默默的守护。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来》观影体会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我是看过陆犯焉识这本小说的,所以必须程度上会不知不觉的就拿整个电影去和小说比较,虽然电影改编的主要部分只限于是在回来之后的故事。
不得不说,从文学策划的角度这部电影是失败的,选择小说最终的家庭伦理部分作为电影改编是很尴尬的,即便最终的家庭伦理部分还是围绕着主人公争取自我感情来写的。
这本小说在我看来还是主要着重于两个人感情的描述,从关系建立,出国,迁移,进监狱,再次进监狱,大西北,都是为了给活着回家这个最终的部分做支点和铺垫。
很多对于人物细节的描述更是为了让最终的回归加足油,给足张力。
让读者先了解两者感情的缘由,态度,改变的过程和理由,最终才顺理成章的促成中间的越狱和最终的回归。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了前面的讲解作为铺垫才会有回归的理由,故事才有了张力。
如果简单的去掉前面的部分,后半段就变成了一个以烂的不能再烂的老梗作为铺垫的危难之后的家庭伦理故事了。
所以我认为简单粗暴的只选择后面的一小部分作为剧本,却不知最终的回归需要大费周章铺垫设计,显然就是个错误。
此刻尽量抛开小说来说说电影《归来》的观后感吧。
1.废桥段太多,过多的去描述丹丹这个人物,可是在两人情感关系之间又不表现丹丹的重要性,感觉是一个不上不下的人物,去掉不行,保留又有点剩余。
影片还简单带过了几个类似女主人公以往为了救爱人焉识不择手段却只在小说中出现的情节,此类桥段对于影片的故事性没有什么作用,对于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是一笔带过并且模糊,同时又满足不了看过小说的观众,看似引子的桥段对于系列片类型的电影来说倒是不错2.人物细节简单粗暴,尽管故事还是很吃力的讲清楚了可是从开篇到结尾,对于人物细节,主要是性格描述过于简单,少了许多大片都有的对于人物深刻的剖析3.泪点太硬,即便从电影故事的角度来说,开篇桥上两人相见的情节过于生硬和商业化的来表现二者之间几十年的感情过程。
观后感范文大全_《归来》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_电影《归来》观后心得
观后感范文大全_《归来》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_电影《归来》观后心得《归来》观后感精选范文第一篇:之所以不写影评是因为这部电影不能评,只能悟。
假如在影评中探讨剧情,用20个字就可以剧透完毕;假如用影评去探讨特效,商业化,音乐,拍摄手法等卖点和看点,可以用零来评价,因为以上元素一切皆无;假如用影评去剖析那段历史性带有特别背景的时期,也无从下手,连影片都不能绽开来表现,不能深刻的挖掘,否那么也不会通过审核。
因为影片中人物的遭受和悲剧的发生,归根究竟是由于那段特别历史时期而造就的,带给那些经验过的人有太多的苦和痛,虽然我没有亲身经验过,但是通过电影和之前了解的历史,真正能够领悟到那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炽热中。
而张艺谋导演能够直面那段历史时期,还是很值得敬重的。
说起张艺谋,除了曾经那些经典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这部电影总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旋律简洁但意义深远,曲调悠扬而记忆犹新。
巩俐和陈道明的表演很到位,对人物角色的把握精确,刻画显明,观众确实被他们的表演打动了,对于两位演员在本部电影中的表现我可以打总分值。
这也是我看完电影最大最深刻的感受,史册型演员的搭配模式太强悍了,在当下商业电影横行的时代,这样一部文艺电影,艺术电影还是能更多的去唤起观众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和反省,那些有过共鸣的人自然就会被感动。
对于观影我有几点提示:1、本片适于经验过时期的中老年观众观看,至于中青年观众想在观影中到达终极满意体验的条件,必需是要有换位思索的意识,观众时刻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为那个年头中的男女主角,同时能够理解张艺谋导演的专心和意图才能有好的效果。
2、本片没有商业广告植入,甚至没有映前广告(可能是我看点映的原因),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太多的对话,没有困难的剧情,不是3d片,给人以苍凉、苦闷、哀痛的感觉,有可能造成观后心里不安适。
3、电影是依据小说改编,仅仅表现了一局部内容,而且剧情的开展相对缓慢,节奏也比拟慢,对于追求快节奏电影的挚友可以忽视。
《归来》观后感(五篇)
《归来》观后感(五篇)《归来》观后感500字 1我们不曾经历过的那个十年,留给很多家庭不尽的苦痛。
婉瑜和陆焉实是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学*舞蹈的女儿丹丹有对芭蕾舞的天赋,但在那个什么都以家庭成分论成败的年代,再好的天赋也比不上一个“右派”父亲带来的灾祸。
从红色娘子军主角热门人选落败,到揭发父亲致母亲受伤失忆,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悲剧色彩。
《归来》没有如今年轻人喜欢的那种高大上,给人的感觉只有*淡、低沉,刻上了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或许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段类似的生活经历,但是婉瑜和陆焉实的爱情却深深的打动了我。
年轻时相恋,刚有了爱情的结晶便就分开,而这一分开就是二十多年,当双鬓斑白的陆焉实被__,回到曾经无数个日夜思念的家时,婉瑜却已记不住他的相貌,那是头部受伤和精神打击造成的结果,他唯独想不起自己爱人的相貌。
陆焉石想要唤醒她的记忆但却毫无收获,无奈之时,女儿丹丹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她说,您不就是想要妈妈有人照顾吗,其他的重要吗?是的,经历过幸福,也经历过苦痛,经历过分别的两个人,名分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依赖。
陆焉石做起了一个念信人,一天一天地读着自己以前写给婉瑜的信,书信成为婉瑜心中唯一陆焉石的联系。
一天一天的陆焉石陪着婉瑜在火车站去接婉瑜心中期待的那个身影。
很多年过去,婉瑜已经行动不便,可他心里还是记得5号要去火车站接陆焉石,在真正的陆焉石的陪同下去接心中那个陆焉石。
或许在此刻,谁是真正的陆焉石,谁是丹丹的父亲,已经真的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分别二十年后重又走到一起。
当然,一部电影显然不仅仅只是情节,它所存在的背景,反应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思。
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人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者被迫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正如同剧中所说,谁没犯错的时候呢?只要我们醒悟时,懂得珍惜身边所有,珍爱剩下的岁月,足矣。
《归来》观后感500字 2看了《大圣归来》这部影片后,我心潮澎湃,特别是影片中的主角江流儿,他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电影《归来》观后感1 《归来》这部电影,笔者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笔者算是赶上了旧年代的尾巴,对于影片中的那些建筑,物事和环境都甚是怀念,仿佛小时候的生活重回眼前。
但那个年代更多的事物终究不被笔者熟识。
现今的人们,七零后有中国合伙人,八零后有致青春,九零后有青春派,几乎每个阶段的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往昔回忆。
而对于六零,五零甚至更早年代的老爸老妈们,这部归来更像是承载了他们的过去记忆的一次集体回忆。
不同于年轻一辈的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隐忍而坚强,那时候的爱情,含蓄而炽热。
就像影片中的陆焉识与冯宛瑜,没有那么多山无棱天地合,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只有调琴,念信,送饺,以及月复一月的去火车站等候已经归来的陆焉识。
整部影片就犹如陆焉识和冯宛瑜的爱情,平淡而舒缓。
笔者反倒觉得影片的高潮是开始没多久陆焉识在火车站被抓捕那场戏。
十几年未见的夫妻俩感情依旧那么炽烈,为了一次久别重逢,竟然以身犯险。
然而好强不懂事的女儿为了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不惜大义灭亲,向组织告密,将父母密会的时间地点告诉了监视者。
这也就是后来冯宛瑜失忆后只记得女儿的不好的根本原因。
这一段戏,基本上反映了那个年代生活中的常态。
陆焉识平反回家后,却发现冯宛瑜得了失忆症,竟不认得他了,错把他当成方师傅而拒之门外。
于是陆焉识就想方设法让她恢复记忆,但总是无功而返。
最终冯宛瑜的失忆症愈发严重,除了女儿,谁也不认识了,甚至对女儿的记忆仍旧停留在文革时女儿念舞蹈学校的时候。
陆焉识也明白,与其费尽艰辛让她恢复记忆,更重要的是时刻需要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也许是太过刻意,电影这一段陆焉识帮助冯宛瑜找回记忆的戏频频笑场,好容易来一场煽情的桥段,笔者都哭不出来。
笔者一直在猜测,到底怎样才会令她恢复记忆,结局会不会是大团圆呢。
然而,临近结尾我们才发现,曾经企图对冯宛瑜用强才导致冯宛瑜失忆的方师傅,已经遭到了隔离审查,陆焉识甚至都找上门去,而方师傅的夫人似乎对方师傅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甚至破口大骂方师傅这种好人为什么要被审查。
2024年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
2024年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1一首悲壮的情诗,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陆焉识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一生饱受摧残,但在那个混乱而颠倒的时代,陆焉识的不幸只是成千上万的众多的无以计数的不幸者之一,犹如大海之滴、巨沙之粒,微小而不足为奇,普遍而风声鹤唳。
来自女儿毫不犹豫的揭露便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黑白颠倒,搬弄是非,这便是那个时代。
比起自杀的大卫,陆焉识又何其幸运?至少他还活了下来,平反恢复了名誉,得以回家与妻子女儿团聚。
过去的时代不堪回首,谁对谁错都难以定论。
不管是陆焉识还是冯婉瑜,巩素珍还是大卫,陆丹丹还是方师傅的妻子,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受害者,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陆丹丹可以不认自己的父亲并向工宣队队长告密,并不是她丢失了良心,而是在那个混乱的丧尽天良的时代里,为了眼前的利益,说白了是为了生存,父女亲情早已消失殆尽,思想里只能装着一种变异和荒谬的政治信念,服从政治命令便是一个人明哲保身的最佳途径。
而亲情和爱情,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是可有可无了。
通过电影,我们更能逼真地了解到那个时代人性病态的点点滴滴。
但命运总是残酷的。
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失忆了。
陆焉识虽然已经回到了家,却终究不能与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团聚。
他们像两个世界的人,冯婉瑜却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年年岁岁矢志不渝地等待着那个永远也没有归期的人。
可是陆焉识就在她的身边,在漫天风雪中举着自己的名字与她一起等待她想象中的人的归来。
这部电影就像一杯清淳而略带苦涩的茶,散发出的是温暖人心的甘甜,细细品茗之下,却是能轻易拨动人心灵深处脆弱的情感和欲哭无泪的沉痛和哀伤。
电影《归来》观后感范文2看到陆焉识在自家门口,妻子在门内他在门外但他不敢敲门也不敢出声气的情节就泪奔了。
之前在一本书里看到木心的访谈,具体细节没记得了但说的是他那个时期的一个故事。
一个学生很有天分也上进,所以导师就很照顾他,但后来导师被抓去,那个平时受她很多照顾的学生被那把他整得特别惨。
微电影《归来》观后感
微电影《归来》观后感篇一微电影《归来》观后感嘿,朋友们!我刚看完那部微电影《归来》,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这片子一开始,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那画面,那音乐,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进了主人公的世界里。
我可能一开始还觉得,不就是个微电影嘛,能有多厉害?可看着看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
主人公经历的那些事儿,也许我觉得有些夸张,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中不就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波折吗?就像他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吗?看着他在困境中挣扎,我心里就在想,要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吧?但他没有,他那种坚持,那种不认输的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傻了,干嘛要这么折磨自己?可我觉得,正是这种傻傻的坚持,才让生活有了盼头啊!电影里有个场景,主人公站在大雨中,全身湿透,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承受得住吗?到了结尾,主人公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归来”,那种喜悦和满足,让我也跟着激动起来。
这一路,他走得好辛苦,但是值了!我不禁反问自己,我的“归来”又在哪里呢?这部微电影,让我笑过,也让我哭过,更让我思考了好多好多。
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所在吧!篇二微电影《归来》观后感《归来》这部微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还在嘀咕,这能有多好看?结果,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你说这主人公,咋就这么倒霉呢?干啥啥不顺,就像我有时候,感觉喝凉水都塞牙。
不过,他可没放弃,一直在那折腾。
我就在想,他是不是傻啊?明知道可能没啥结果,还这么拼命。
但转头一想,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咱们很多人不都是这样,明知道前路艰难,还硬着头皮往前冲。
电影里有个情节,主人公和家人大吵了一架,然后摔门而出。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和父母闹别扭的样子,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哟!我就问自己,为啥不能多理解理解他们呢?还有啊,主人公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帮他的人。
[观后感]归来观后感8篇
[观后感]归来观后感8篇归来观后感归来观后感(一):电影《归来》观后感有句话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越大的期盼,结果就是各种吐槽和不满。
自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就是炮灰。
动不动第五代导演的标签就贴上去了,然后一顿批。
其实,有些人的价值可能就在于他拍的某一部电影,何况张拍的不止一步。
江山代有人才出,张的式微显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我觉得是好事儿,为什么要一向苛责其人呢。
所以说,看归来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忘记这部电影是谁导演,是谁主演,是谁编剧,是谁制作。
单纯地看电影,多么难得的事情。
且看且珍惜。
所谓看电影,就是选取拿一张票,然后坐到封闭的空间里面,和一群陌生人一齐,感受荧幕上发生的人和事儿。
一部电影里面有一点能够触发到你,这就是部好电影。
一部好电影,就跟一本好书的价值一样。
这段故事据说取材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的最后一部分。
其实没看过这本书,严歌苓的小说倒是看了不少。
她的故事很细腻,关注的点儿很特殊。
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是耳闻过,讲文革的故事的书。
想来这本书的重头戏是没法儿拍成电影的,邹静之从中选了一段儿,也算是难为他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疑问是,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好?万物皆有因果,所以决定找来这本书看一下,两个人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总觉得他们的这种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的结果。
我一向都觉得这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严歌苓还采访过这两个人。
冯婉瑜、陆焉识,这两个名字好好听,个性对我的口味儿。
陈道明用个性磁性的声音喊出“婉瑜”的时候,整个人心都化了。
第一次觉得陈道明除了帅以外,声音竟然如此赞。
这部片子,基本上是从头哭到尾。
妆完全花掉了,本来说是去超凡蜘蛛侠的,结果买票时候出现了误会,要不然就不能化妆看电影。
预料到泪点会比较多,但是没想到自己从头哭到尾。
一包纸巾不够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国产电影喜欢制造泪点,这是我一向都明白的。
所以准备纸巾是我每次看电影的必修课,而且明白要看电影的话,一般不化眼妆。
归来观后感8篇
《归来观后感》归来观后感(一):电影《归来》观后感有句话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越大的期盼,结果就是各种吐槽和不满。
自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就是炮灰。
动不动第五代导演的标签就贴上去了,然后一顿批。
其实,有些人的价值可能就在于他拍的某一部电影,何况张拍的不止一步。
江山代有人才出,张的式微显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我觉得是好事儿,为什么要一向苛责其人呢。
所以说,看归来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忘记这部电影是谁导演,是谁主演,是谁编剧,是谁制作。
单纯地看电影,多么难得的事情。
且看且珍惜。
所谓看电影,就是选取拿一张票,然后坐到封闭的空间里面,和一群陌生人一齐,感受荧幕上发生的人和事儿。
一部电影里面有一点能够触发到你,这就是部好电影。
一部好电影,就跟一本好书的价值一样。
这段故事据说取材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的最后一部分。
其实没看过这本书,严歌苓的小说倒是看了不少。
她的故事很细腻,关注的点儿很特殊。
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是耳闻过,讲文革的故事的书。
想来这本书的重头戏是没法儿拍成电影的,邹静之从中选了一段儿,也算是难为他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疑问是,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好?万物皆有因果,所以决定找来这本书看一下,两个人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总觉得他们的这种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的结果。
我一向都觉得这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严歌苓还采访过这两个人。
冯婉瑜、陆焉识,这两个名字好好听,个性对我的口味儿。
陈道明用个性磁性的声音喊出婉瑜的时候,整个人心都化了。
第一次觉得陈道明除了帅以外,声音竟然如此赞。
这部片子,基本上是从头哭到尾。
妆完全花掉了,本来说是去超凡蜘蛛侠的,结果买票时候出现了误会,要不然就不能化妆看电影。
预料到泪点会比较多,但是没想到自己从头哭到尾。
一包纸巾不够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国产电影喜欢制造泪点,这是我一向都明白的。
所以准备纸巾是我每次看电影的必修课,而且明白要看电影的话,一般不化眼妆。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3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3篇观后感一:《归来》让我重温温情与感动电影《归来》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陈凯歌监制的中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军人在抗美援朝时期,被错判为间谍,经历艰辛的历程之后,终于回到家乡,却发现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妻子也已经离开了自己。
这是一部讲述爱的故事,也是一部讲述家庭的影片。
影片中,我最感动的地方是主人公回到家乡后和儿子相见的那一幕,尽管儿子不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但是从外表和气质来看,他感觉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亲父亲,所以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
这让我想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深刻,也让我知道了在这个大凡尘的世界里,亲情才是最珍贵、最坚定的爱。
影片的故事情节温情感人,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停的流泪,这也让我知道了在这个繁忙、急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光怪陆离的色彩和华丽的特效,还需要温情和感动,才能让我们充满力量和勇气。
总之,《归来》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温情感人,充满正能量,让人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观后感二:《归来》感动人心,引人深思近年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就像是带上了灵魂,让观众感受到了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内涵,这也使得张艺谋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宝藏。
电影《归来》,讲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因为国家大局的原因,而被迫分离,经过了数十年的困苦与磨难,才得以团圆。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禁流泪。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他在抗美援朝期间,被错判为间谍,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尽管家人为他辩护,但是都无济于事。
最后,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才得以洗清自己的冤屈,回到家乡。
在回到家乡后,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死去,而自己的儿子则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我想,这正是一代人的苦难与不幸,他们吃着苦、补救着自己,慢慢地过完了这一生。
这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困惑和迷茫,更是一种对真理与和平的渴望。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黑暗的背后是多少爱和勇气。
观后感三:《归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影片家,是一道风景。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电影归来观后感北京近几天气温高达40度左右,异常的闷热,心情压抑!不知是不是高温的原因?还是身体里哪根精神搭错了,我的心情很不,真的想哭。
终于有拍“右派”家庭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电影《归来》了,张艺谋也真会选择放映季节。
我平时很少去看电影,因为《归来》电影剧情与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
知道看这部的电影无疑是给自己伤口上撒盐,然而,我想为母亲、为父亲、为自己撕心裂肺哭一场!我早早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见旁边一位白发老者是由家人陪着座着轮椅来的,想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
我们来这里是看什么?回顾什么?能得到什么慰籍?说不清楚,我想可能只是找感觉,想通过电影,看看那场反右运动年仅30岁的父亲,被迫害致死的心声,感受母亲守寡一生等待丈夫归来的痛苦。
还异想通过电影,身体产生一种幻觉领悟父母的心声与关爱吧!《归来》影片主要描写右派丈夫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潜逃归家,妻子冯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想到女儿的前途,最终没能与一门之隔的丈夫相见。
一颗在女儿和丈夫之间来回游离的心在流血!在备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决定:到车站去赴丈夫的约见,却遭女儿为想担任舞蹈主角而出卖。
十几岁的丹丹,父亲三岁离开他,从小就接受父亲是右派是敌人这样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亲的形象坍塌变形。
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自己的丈夫。
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
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车站去接他。
电影放映期间,我能听到有人在哭泣,散场后有人的眼睛是红红的,我想也许正是电影作品艺术魅力所在。
看这样一部与我家庭会遭遇相似的电影,我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中,原以为我会哭的一塌糊涂。
但看了《归来》之后,我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归来》,但在那样扭曲的年代,我们一家人没有散失人性的理智,这让我很欣慰!在我看来《归来》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伦理背叛,每个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来自他本身的自私。
《归来》观后感范文5篇
《归来》观后感范文5篇《归来》观后感范文1看完《归来》,我的心将要被揉碎。
我感受的了真正的爱,那个爱,爱的长久,爱的深沉,爱的无私。
看完这部电影,看着是一个爱静悲剧,实际上对于陆焉识而言,他已经得到了真正的爱。
茫茫的大雪中,火车站口,始终如一的举着自己名字的陆焉识,和永远等待着5号到来的冯婉喻,这之中既充斥莫大的伤感,也显现出巨大的欢喜。
这一幅悲喜交加的画面,不时摇动这我的心。
冯婉喻端着水饺,坐在这个念信的同志旁边。
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也不会知道,他就是那个弹琴者,他就是那个车夫,他就是那个去了西方的陆焉识。
这部电影也充满了喜悦,冯婉喻和女儿的关系,在念信的同志的帮助下,和好了。
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也变得好之又好,女儿知道了,他不是一个畏罪潜逃的阶级分子,不是从小就给他带来烦恼的无情的人,不是在她长大后还跟他带来家庭分裂的人,他是自己父亲,是爱她的父亲。
当爱转化成一生的眷恋与责任,当轰轰烈烈转化成细水长流,这才是爱的开始。
《归来》观后感范文2世界上最伟大的归程是从特洛伊到伊萨卡,从此以降,置身于该谱系的作家都是满怀焦虑地书写自己的回乡。
这首归来之歌啊,唱了千年又千年,即使在消解了所有古典主义的现代,他的余音尤在绕梁。
在尤利西斯里,在日瓦戈医生里,甚至在指环王里,回家,回家,回家。
这是许诺,奥德修斯航向的是恢复,在民间的故事中,正义事业的目的即在于恢复属于过的理想秩序。
未来存在于对过的回忆。
最令人伤感的不是归程中的艰险和对忘记归程的担忧,而是归以后。
奥德修斯不认识他的故园,他悲怆的恸哭直到神明出面担保,他的家人认不出眼前的乞丐,他们怀着对奥德修斯最深沉执着的思念直到那些证据一一闪现。
由此可见,在回归这件事上,遗忘是最大的敌人,有关恢复的允诺则是理所当然。
《归来》像一次令人心碎的戏拟。
音信全无的远行的丈夫,坚持拒绝的家中的妻子,独自发展出一条有关成长的线索的孩子。
还有遗忘,还有恢复身份的努力,还有复仇的企图。
电影《归来》观后感13篇
电影《归来》观后感13篇电影《归来》观后感(1)熬夜看完归来,真是将心都快揉碎。
镜头的最后婉瑜坐在车上,同样苍老的陆焉识举着写着陆焉识的牌子,脸上带着平淡与满足,像是要淹没在这大雪的北京。
全局落幕,却让人心潮起伏。
什么比陪伴爱人长久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呢?可能最后的岁月里婉瑜还是未曾想起陆焉识,这个化身为修钢琴,读信人,车夫的陆焉识,但那已经毫不重要。
只要爱长存,一生终了也会带着微笑与满足死去。
但是于婉瑜来说,一生太短了。
这辈子没有更多的五号了。
于她还是让人揪心,明明爱在身边却毫不知情,只能带着未知的五号深埋坟墓。
但是陆焉识无私的爱是否是值得的呢?这不能完全压在陆焉识对婉瑜的爱身上。
导演是给了交代的。
这个交代来得更早,婉瑜大年夜里等不到读信人,听女儿丹丹说读信人受了凉,便将饺子端到陆焉识的住处。
婉瑜将饺子放到桌上,然后望着裹满被子的陆焉识。
这就是交代。
爱是相互的,陆焉识所做的得到了回应,即便不是他所期望的爱,但这也已经够了。
影片中有一个最大的选择。
那时候丹丹对陆焉识说,只要在她身边照顾她不就够了?这是考验爱情是否自私的巨大天坎。
陆焉识的爱是无私的。
因为他知道,婉瑜也会这样选择。
从婉瑜冒着犯政治立场错误的危险在天桥给身为逃犯的陆焉识送行李可以看出,婉瑜的爱同样无私。
整个电影充斥着巨大的忧伤,巨大的欢喜,流不尽的眼泪,和淡淡释然。
把握着对人生的看透,和对爱情的无比纵容与拥护。
当爱转化成一生的眷恋与责任,当轰轰烈烈转化成细水长流,时间和生活给人的当头棒喝不是记得彼此与否,而是长久坚持。
陆焉识面对婉瑜时心中充斥的小心翼翼的试探,他不断的跟婉瑜说自己最安全最让自己心安的身份,眼中流露的是无比的心酸与欣喜。
什么比你不记得我这个理由更能让我守护你呢?离开爱情这个主线,看看两条次生的情感。
丹丹三岁之后便离开了父亲,正好到丹丹碰上人生际遇的时候遇到父亲,但是这个父亲给自己带来的是毁灭,眼睁睁的看到自己心仪的吴清华的角色拱手让给了别人,换作平常人都会产生怨忧的情绪,更罔论这个好强的孩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归来》观后感(精选多篇)电影归来观后感北京近几天气温高达40度左右,异常的闷热,心情好压抑!不知是不是高温的原因?还是身体里哪根精神搭错了,我的心情很不好,真的好想哭。
终于有拍“右派”家庭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电影《归来》了,张艺谋也真会选择放映季节。
我平时很少去看电影,因为《归来》电影剧情与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
知道看这部的电影无疑是给自己伤口上撒盐,然而,我好想为母亲、为父亲、为自己撕心裂肺哭一场!我早早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见旁边一位白发老者是由家人陪着座着轮椅来的,想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
我们来这里是看什么?回顾什么?能得到什么慰籍?说不清楚,我想可能只是找感觉,想通过电影,看看那场反右运动年仅30岁的父亲,被迫害致死的心声,感受母亲守寡一生等待丈夫归来的痛苦。
还异想通过电影,身体产生一种幻觉领悟父母的心声与关爱吧!《归来》影片主要描写右派丈夫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潜逃归家,妻子冯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想到女儿的前途,最终没能与一门之隔的丈夫相见。
一颗在女儿和丈夫之间来回游离的心在流血!在备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决定:到车站去赴丈夫的约见,却遭女儿为想担任舞蹈主角而出卖。
十几岁的丹丹,父亲三岁离开他,从小就接受父亲是右派是敌人这样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亲的形象坍塌变形。
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自己的丈夫。
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
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车站去接他。
电影放映期间,我能听到有人在哭泣,散场后有人的眼睛是红红的,我想也许正是电影作品艺术魅力所在。
看这样一部与我家庭会遭遇相似的电影,我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中,原以为我会哭的一塌糊涂。
但看了《归来》之后,我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归来》好,但在那样扭曲的年代,我们一家人没有散失人性的理智,这让我很欣慰!在我看来《归来》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伦理背叛,每个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来自他本身的自私。
父亲背负罪名潜逃回家,想念亲人却不想会连累自己最爱的人;母亲怕受牵连,拒丈夫门外不见,不想丈夫内心的煎熬;女儿为了担任舞蹈主角,出卖人性本真的伦理。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演绎了人生的生离死别,血泪痛苦,百感丛生,五味杂陈。
在那样的年代里人性的泯灭,尤其是政治与人性、亲情、爱情、友情的扭曲,有时到了极端尖锐、势不两立的地步,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心灵深处烙下了无以抚平的巨大伤痛。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值得我们思考!我也是四岁时,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劳改。
父亲走之前给母亲写了一万多字的绝笔信,为了爱护亲人怕家人受到牵连,父亲写信要求母亲与他划清界线,这篇《立在心里的墓碑》是我09年写的,当今天再次看到父亲写给母亲这封信的结尾时,我仍然会满眼泪水感动的心痛!父亲到北大荒二年以后饿死了,母亲没有看到父亲的尸骨,她一生未嫁人幻想着丈夫有一天能归来。
母亲带着右派老婆坏名声,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母亲精神就要崩溃时,想到我和弟弟还小,她没有自杀,忍辱负重独自抚养二个孩子。
工作组和学校做我们工作让揭发母亲,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压力。
母亲关押期间弟弟12岁我14岁,那年我们盼望着母亲回家,为了让母亲恢复身体。
我和弟弟每天捉“土鳖”捡“知了”壳卖钱,为了省钱弟弟每天去菜站捡菜叶。
1969年上山下乡时,我们这一届正赶上是全锅端。
记得去北大荒前,我做了一件今生伤害母亲最深的事。
因为父亲死在了北大荒,母亲坚持要我留在北京不走上山下乡的路,不给我户口本。
我很不能理解母亲的心情,每天与母亲大吵大闹。
想到同学家庭成分好的都报名了,我如果不走一定会牵连到母亲受难。
命运的安排,总是叫人无奈。
母亲送走了丈夫去北大荒,10年后又送女儿去北大荒。
有人说:一件错误的事,不能重复二次。
北大荒我们家二代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71年也是到北大荒二年后,我得了重病差一点死了,把母亲吓坏了。
想想政治运动专制主义桎梏下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多少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到后来落得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悲惨结局!电影《归来》虽然妻子失意了,但最终他们一家人团聚了。
我的父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生没能在一起,死后也不能在天堂相见。
2014年和2014年我曾二次回北大荒寻找父亲的骨灰,想把父母安葬在一起,遗憾的是我找不到父亲的骨灰,它成为我终生的遗憾!我看过许多右派写的书,在中国随便那个右派家庭故事拿出来,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一部悲欢离合的电影。
开始写博客,我是因为母亲的离世。
想到我们这代人正在衰老,那些历史正在慢慢被遗忘。
今天六十岁以上年龄的人,大都对“文革”都着深刻的印象,且这种印象让他们感到异常的苦涩。
我们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见证者”,很多人也是“受害者”。
它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浩劫,这种灾难给人的心灵造成很深的“创伤”!我终生没有享受过父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切还能归来吗?电影归来观后感昨天去看了《归来》,本来是没有报太大希望去的,可是等看完之后才发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影射出的整个社会的悲凉,感觉要是不写点什么真是对不起我流的那些泪了。
有人说历史的书篇,总是蘸着鲜血一页页被写下的,很有道理。
那些血书记录着无数苦难和死亡的故事,故事背后总是一片片废区,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一样,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和痛苦,在垂死暮年让岁月的残骸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一声不吭,平静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文革,就像蛰伏已久的一场血雨,一下十年,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也许并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的年华老去。
那个时期的感觉就像是每个人都走在街道上,迷失了自我,只是机械在走着,革命的天光照亮了整个街道,可是人们内心的灯火早已熄灭。
历史的巨潮中,人实在太渺小了,许多人都是在年幼无知、经验尚且不足的情况下被外界所诱惑,做了一些疯狂的事,可是当他们有能力看清楚事情真相的时候,结局却早已无法改变,这真是那个时代悲剧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些苦楚又从来不允许被呐喊出来,一切只能默默承受,每个人都成了命运的受害者,丹丹也是这些可怜的人中的一个,不禁感慨那时年少轻狂的代价也太大了点儿。
然而终于有人发现这场雨下的太久了,也是人们终于疲惫了,于是一声令下,闹剧就此收场。
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就好像交响乐进行着进行着却没有了收尾符,人们还没来的及在盛宴的狂欢中醒悟过来却发现一切已经结束了。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无所适从的人,在黑暗中待久了,适应不了黎明的到来,宁可永远的黯淡下去。
其实电影中最虐的就是陆焉识想尽千方百计到最后也没能够唤回他的妻子,而冯婉瑜更是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丈夫的归来,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也莫过如此,琴声依旧悠扬动人,一切透着熟悉的味道,弹琴的还是当年的那个人,只不过岁月如歌,年华易老,抚琴人脸上早已刻满岁月的痕迹,而听琴人的思念却永远留给了过去的那个人……归来,其实是两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对于过往美好的追求,就好像一个人在受了太多苦难之后总想从老天那里讨回一点补偿一样,但命运有时偏偏不让你如愿以偿,最后谁也没有等来期望的结局。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陆焉识接受了现实,选择了向前看,选择了用剩下的岁月来默默守候,哪怕到最后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正是人世凉薄才让人间真情显得伟大,经历的越多就越看到人心的可贵。
人潮聚散,得到与失去,到最后能够保留下来的一定是最纯最真的东西,因为人世间诱惑太多,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东西并不多,不禁感慨他们能遇见彼此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啊。
一个风流兼才子,一个佳人颜如玉,在及笄并发之年,对着一棵树默默地许下年轻的誓言,从此成为彼此牵绊终生的人。
然而在乱世中,两个本该相依为命的人却相隔千里,孤独地迎接了每一场命运的风雨,承受了每一个时间制造的灾难,直到每一寸身躯再经不起命运的摧残,却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爱可以继续相互搀扶着走下去,如此浪漫,令人感动,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想要讴歌生命了……他们之间是爱情吗?是亲情吗?我觉得都不是,这份感情已经因为经历的太多而变得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偿便人生苦难后还能彼此陪伴的幸福吧。
就像一杯陈年老酿,浓烈、苦涩、难以入口,唯有懂酒之人方可品出其久经沧桑的沉静与香醇,享受乐在其中的幸福感。
懂酒的人,何尝不是懂人生的人。
诗人艾青在游新疆的时候留下这么一句话“活着的人都好好活着吧,别指望大地会留下什么记忆”。
要是他现在还能重游故地的话也应该发出相似的感慨吧。
也许苦难真的能够教会我们一些平常学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变得珍惜眼前的生活。
因为生命真的很脆弱,一不留神你的世界就会轰然倒塌;而偏偏人性又是这脆弱生命中顽强的部分,它总能在乏味中发现乐趣,于绝望中发现希望,甚至可以把苦中作乐也变成一件浪漫的事,这不能不说是造物主对人类的偏爱了。
高中时期珍藏的一段话,写在这里最合适:人生是一条顺流而下的河流,不可能不携带泥沙,尘埃和沿途的漂浮物。
但人性中应该有种种强新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不停地接纳,沉淀,洗涤,不停地自我净化,从沿途的水源中吸取透明,让浩荡的清风吹拂出层层波浪。
经历了浑浊而拒绝浑浊,携带着泥沙又放弃泥沙,让他们化作两岸的沃野,生长葱茏风景,而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条划过大地闪着波光的动人河流。
这是我至今为止看过对人性最真挚的赞美了,每每读来不禁感慨万千。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那些说不完的苦难的故事,其实早已在喧嚣中落定。
寂静即是情感,平淡也是爱,生活仍在继续,2014,祝大家幸福……电影归来观后感去影院看完张艺谋的新作《归来》,出来时眼睛都湿润了。
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这部电影数次戳中我的泪点,令我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极少有电影能让我流泪,而这部《归来》竟然弄哭了我,且让我哭了好几次。
观看之前就听闻该作是一枚催泪弹,同时是一部票房口碑双赢之作。
有票房证明看的人多,看哭了的人也多。
在张艺谋的作品列表中很少有双赢的作品,起码《归来》之前的没有。
老谋子以往的作品,早期有口碑,能夺国际大奖,后期大制作,票房高但是口碑跌入谷底。
《英雄》以来的作品,张艺谋拍得很空洞,不是说内容空洞,而是总体给人一种过分堆砌,如同写文章的人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
以古代散文风格来做个对比,早期的口碑之作是先秦时期的佳作,虽然长短错落却内容朴实厚重。
而后期则如同汉代的骈体文,艳丽而空洞。
经历了第二个时期后,张艺谋可谓是身心疲倦。
第一个时期虽然累,但得到大众和专业电影人的赞誉,且屡获国内外大奖,精神上是很愉悦的。
第二个时期,钱是赚了不少,但是声望不及从前了,多了许多骂名。
《归来》是张艺谋另起炉灶后的第一部作品,就风格而言,老成质朴。
该作在拍摄技巧上炉火纯青,不再追求夺目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是返璞归真,简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