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折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1. 诊断和治疗- 骨折是骨头受到断裂或打碎的伤害。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闭合骨折(皮肤未破裂)和开放骨折(皮肤破裂)。
- 如果怀疑骨折,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
医生通常会进行物理检查、X光检查等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骨折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包括石膏固定、矫正装置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骨折,需要手术修复或植入金属板螺钉等。
2. 康复阶段- 骨折康复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法。
- 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功能。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冷敷、保护性运动和物理治疗。
- 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温敷、适度活动、物理治疗和体力训练。
- 后期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完全功能和预防复发。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功能锻炼、平衡训练和逐渐增加负重。
3.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 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负荷,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伤害。
- 注意饮食营养,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利于骨折愈合。
-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康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重要的是坚持并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 恢复时间- 骨折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类型而异。
一般来说,轻度骨折的恢复时间约为6-8周,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 康复期间应进行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以上是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但请注意,这份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处理。
浅谈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下 肢 深静 脉血 栓形 成 ( D V T)是 由于静 脉 血流 滞缓 、 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病因而导致深静 脉血栓形成 , 是一种常见病 … 。此病可导致下肢水肿 、继发性 静脉 曲张 、 皮炎 、色素沉着 、郁 滞性 溃疡等 ,栓子 脱落后 甚至 可能 危 及患者生命 ,严 重损害健 康。而骨 折后 的患者长期 卧床 休 息 、骨折后脂肪栓子 等因素 是下肢 深静脉 血栓形成 的高 危 因素 ,应该进行积极 的预防治疗 。
表 1 两 组 患者 D V T发 生 率对 比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P< 0 . 0 5 。
3 讨 论
休 息 ,清 淡 饮食 。 1 . 2 . 2 观察组 治疗 方法 观察组 的患者除 了接受上 述常规 的预防治疗外 ,还 采取一 系列早 期 、科学 、合理 、综 合 的
康复治疗 。包括 C P M辅助锻炼 ,在患者术 后第二 天即开始 在C P M机上进行锻 炼 ,角度从 1 0 。 开 始并视具 体情 况逐渐 增加 ,每天 两次 ,每次 持续 1 5—2 0分 钟 ;充 气压 力泵 治 疗 ,以加快下肢 静脉 的血 流速度 ,减少 瘀血 ,每 天进 行 5 次治疗 ,每次持续 2 O~ 3 0分 钟 ;在康 复医师和 护理人员 的 指导下 ,让患者将下 肢下 垂在床 边 ,然后进行 患肢 抬高锻 炼 ,嘱咐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1 . 3 疗效评价 1 . 3 . 1 体检 每天随时对患者体检并观察 患者是否 出现 以下 几个 D V T体征 :①患肢肿胀 ,肿胀 的发展程度 ,须依据每天 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 ,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 ,单纯依 靠 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 的价值 ,小腿肿胀严重时 ,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②压痛 ,静脉 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 ,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胭窝、内收 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 脉; ̄H o m a n s征。将足 向背侧急剧弯
浅谈骨折的护理与康复

第2 O期
尹海 玲 : 浅谈 骨折 的护理 与康 复
1 5 9
理不当 , 在关 节 附近 的软 组 织 内可有 广 泛 的骨 化 , 影 响关 节 活动 ;
垫, 以防局 部发 生褥 疮 。如 果颈 椎 损伤 为屈 曲型 , 可
7 ) 感染
开放性骨折 有出现化脓性感染 、 气性
以在患者肩部垫枕头 ; 过伸 型损伤, 则在 头部垫枕 头, 使颈部屈 曲; 如果胸、 腰椎屈曲型骨折 , 可在骨 折背部垫一个小枕头 , 保持脊柱过伸, 以达到 自行复 位的目的。当骨折 已愈合时 , 指导患者进行背肌功 能锻炼 , 即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 四点支撑法和三点 支撑法 , 以促进血 肿吸收 , 减少骨折周 围软组 织粘
第2 9卷 第 2 0期 2 0 1 3年 1 O月
甘肃 科 技
G 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f . 2 9
Ⅳ0 . 2 O
Oc t . 2 0 1 3
浅 谈 骨 折 的护 理 与 康 复
尹海玲
( 兰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掌握骨折的局部解 剖、 了解影 响骨折愈合 的因素和骨折 的并发症 是为 了更好地设计创 伤治疗方 案和急 救处
1 . 2 影 响骨 折愈 合 的 因素
伤、 心脏 的损伤、 肝破裂、 脾破裂等; 3 ) 血管 、 神 经损 伤 血管损伤后 局部 出血 , 形
成血肿 , 尤其是动脉断裂 , 可造成分布部位不同程度 的缺血 ; 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 , 可引起颈段和胸腰段 脊柱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 , 周 围神经损伤多见于上
肿胀 、 疼痛、 缺血 、 坏死 、 挛缩 及神 经麻 痹 等 ;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典型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治疗骨折要点在于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一、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骨折,包括游离性骨折和骨裂。
物理疗法的作用是通过热、冷、光、电、声、水、气和运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物理因素,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治疗、电疗和按摩等。
2.手动疗法手动疗法又称为手法治疗,是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来治疗骨折。
手动疗法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种。
直接手法是指疗师直接对病人的受伤部位施加力量,达到疏通气血、恢复关节活动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间接手法是指疗师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手势,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来促进骨折的恢复和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
主动运动是指病人自己进行的锻炼,如活动肢体、走路等。
被动运动是指在疗师的协助下进行的锻炼,如牵引、分离和弯曲等。
二、康复训练效果分析康复训练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骨折的愈合时间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时间。
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更加充足。
手动疗法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局部炎症和肿胀。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推动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 骨折的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骨折后的动作和功能。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获得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度。
手动疗法可以调整骨骼和肌肉的失衡,避免病人畸形和偏斜。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促进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训练可以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骨折后病人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折断的损伤,常见于外伤事故或者骨质疏松等原因。
骨折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锻炼和治疗方法,帮助骨折患者恢复骨骼功能、增加肌肉力量以及重新获取运动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和常见的康复方法。
一、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1.早期康复:骨折康复必须从骨折的早期开始,以便尽早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早期康复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个体化治疗:每个骨折患者的情况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个体化治疗可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逐渐恢复压力:骨折康复训练中,应逐渐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压力,从而刺激骨骼新生和肌肉力量的增加。
然而,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再次受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4.综合治疗:骨折康复训练不仅包括物理治疗,还应该结合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二、骨折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1.被动运动:在骨折初期,由于骨骼受损,患者往往无法主动运动,此时可以通过被动运动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2.主动运动:当骨折开始愈合,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常见的主动运动包括渐进性的恢复性教练、活动幅度和运动频率逐渐增加等。
3.平衡训练:骨折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问题,容易发生摔倒。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平衡练习来改善患者的平衡感知和控制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4.抗阻力训练:骨折后,肌肉力量常常会下降。
抗阻力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辅助器械来增加肌肉负荷,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抗阻力训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还能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5.功能性训练:骨折康复的终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因此,功能性训练非常重要。
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身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还应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康复治疗技能。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在手腕和前臂部位。
当孩子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时,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方法。
一、康复治疗1.固定:在孩子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要进行固定。
固定可以采用石膏固定或绷带固定。
目的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防止错位。
2.冷敷:在骨折发生后48小时内,应进行冷敷。
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降低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出血。
3.热敷:在骨折发生后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4.按摩:在骨折恢复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5.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期间,进行功能锻炼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度,帮助孩子恢复手部功能。
二、功能锻炼1.握力锻炼:握力锻炼可以采用握力器、弹力带等工具。
通过握力锻炼,可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提高握力。
2.关节活动锻炼:关节活动锻炼包括手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活动。
可以采用手指伸展、手腕旋转等动作进行锻炼。
关节活动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度。
3.手腕功能锻炼:手腕功能锻炼包括手腕的弯曲、伸展、旋转等动作。
可以通过练习写毛笔字、画画等手腕活动,提高手腕功能。
4.日常活动:鼓励孩子参与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澡等。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功能,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5.功能性锻炼:功能性锻炼是指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进行锻炼。
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选择游戏中的手部动作进行锻炼。
功能性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手部功能,同时增加他们的兴趣。
桡骨远端骨折,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身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帮助他们渡过这个难关。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骨折部位:在骨折治疗初期,需要通过适当的固定或石膏包扎来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2. 控制疼痛和肿胀:骨折后常伴随疼痛和肿胀,采取冷敷、局部按摩、止痛药物等措施控制疼痛和肿胀症状。
3. 逐渐恢复功能:骨折后康复治疗应逐渐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和协调等。
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正确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骨折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理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 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骨折后康复治疗要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6.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骨折后康复治疗时应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遵守治疗计划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7. 心理支持和教育:骨折后康复治疗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帮助其正面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和困难,并提供正确的用药、病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康复实践心得体会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我有幸参与了骨折康复的实践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对骨折康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骨折康复的重要性骨折康复是骨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同时,骨折康复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二、骨折康复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 早期介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 持之以恒:康复训练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三、骨折康复的实践心得1. 了解患者病情: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骨折部位、程度、合并症等。
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以便制定出更合适的康复方案。
2.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的内容、时间、强度等。
康复计划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康复训练方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以下方法:(1)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被动、主动和抗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2)肌肉力量训练:针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3)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本体感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4. 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疼痛管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避免疼痛加剧。
(2)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骨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外伤类型之一,而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则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
针对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呢?一、康复训练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康复训练的目标,即是让患者的骨折部位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1. 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康复训练应该包括适当的运动和力量锻炼,以及练习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
这些锻炼和练习能够帮助患者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防止受伤的肌肉和骨骼萎缩。
2. 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功能。
康复训练应该包括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活动和运动范围。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力量和柔韧性,并重新学习完成日常活动的技能。
3. 预防并发症。
康复训练应该反复强调患者如何正确的进行日常活动,应该避免发生误操作,并且避免再次受伤。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
康复训练的内容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状况而定,因此,对于每位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都应特别定制,包括如下内容:1. 牵引或外固定。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牵引或外固定。
这样可以帮助受伤部位更好的愈合,并有助于恢复正常活动。
2. 肌力训练。
一旦骨折部位已经愈合,患者就应该开始进行肌肉锻炼。
医生或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为患者制定正确的肌力训练计划,以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肌力。
3. 柔韧度训练。
由于骨折部位长时间受固定,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可能会下降,因此,柔韧度训练也是恢复功能的必要步骤之一。
训练可能包括伸展、滚轮放松以及热敷等。
4. 功能训练。
除了肌肉和柔韧性训练,还需要进行功能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并掌握完成日常活动的技能,包括行走、爬楼梯、上下座位等。
三、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
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都会因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异,一般应该根据治疗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来进行。
超详细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一)

超详细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一)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高度发达,已使骨折成为一种常见病,也是引起肢体残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骨折的病人往往重视复位的成功与否,医生往往注意固定是否稳定,而骨折治疗的第三个原则即功能训练则常常被忽视。
当然复位和固定是肢体恢复功能的前提,但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则是肢体功能得以最大程度恢复的保证。
骨折固定一方面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固定,骨折就不可能愈合;但在另一方面,外固定可以造成肢体各种组织的失用性变化,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挛缩、瘢痕粘连、骨折疏松、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从而导致肢体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这些病变就是所谓的“石膏病”。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于改进固定的方式,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尽可能减少外固定的不良影响,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骨折治疗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则在于设计和实施有计划的、针对性强的、高效率的康复方案,以帮助病人达到尽快和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这就是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万无一失的方法能够保证骨折一定愈合。
骨折愈合不良分为三种情况,即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延迟愈合亦称慢连接,是指骨折愈合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愈合过程延长。
·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局部水肿、疼痛、压痛的持续存在。
X线片显示骨痂出现晚而稀少,骨折线仍清晰存在,长期不能连接,但骨折端无硬化或髓腔封闭现象。
·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但仍有继续愈合的能力和可能性,若能消除不利愈合的因素,施以正确固定与功能锻炼等治疗,仍可达到愈合。
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亦骨不连接,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此时正常修复过程已完全停止,不能形成骨性连接。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护理骨折是指骨头发生断裂或破碎的损伤,常见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因骨质疏松等原因。
一旦发生骨折,除了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外,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康复训练1. 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是指在骨折初期,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恢复。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扭转手腕、屈伸肩膀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被动运动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中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恢复关节功能和增加肌力。
此时可以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并进行各种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
物理治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疗法、按摩和跨过程等。
此外,不要忽视合理的营养摄入,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3. 晚期康复训练晚期康复训练是指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后进行的锻炼和功能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动作锻炼来提高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推荐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或散步等,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二、生活护理1. 饮食在骨折康复过程中,营养对于骨头的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鱼类、禽肉、豆类和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
此外,维生素D也对促进钙吸收和骨密度有益处,可多摄取乳制品或暴露在阳光下。
2. 安全性与卫生为了避免骨折部位的再次受伤,平时要保持室内外的安全性。
清理地面上的障碍物、使用防滑垫或手杖来增加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垫子等。
此外,保持伤口干燥和干净也是极为重要的,定期更换创可贴或敷料。
3. 心理支持经历骨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包括焦虑、恐惧或沮丧等。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4. 坚持康复计划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心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康复计划并按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锻炼。
骨折后的康复四肢骨折后的康复指导

骨折后的康复四肢骨折后的康复指导【康复评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肌力测定、肢体围径测量等。
【康复措施】(一)第一阶段:骨折经复位、固定或牵引后3天左右开始行康复治疗。
1、主动运动:限于伤肢未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以助力。
消除水肿最有效且花费最少的方法即是主动运动,另外还可预防关节挛缩、肌肉废用性萎缩等。
2、肢体抬高: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
3、在骨折复位基本稳定、肌肉组织基本愈合时,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断端靠近,以利于骨愈合。
4、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取下固定物,作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固定。
5、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起床。
6、物理疗法。
(1)电疗:电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轻疼痛、减轻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以及促进骨愈合。
电疗包括超短波、低频脉冲磁场、微波、紫外线、中频电、氦氖激光等疗法。
(2)按摩:向心性按摩,手法应当轻柔,可缓解疼痛,消退肿胀。
按摩还可牵拉纤维组织。
(3)运动假炼:主动运动或主动助力运动,而不是被动运动或抗阻运动。
(4)热疗:红外线和蜡浴,一般在第一阶段后期,肿胀消退后应用。
(二)第二阶段:骨折愈合,固定解除后。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1)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每一动作重复多遍,每日练习数次。
(2)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刚去除固定的病人可先采用助力运动。
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而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难以奏效者,可使用被动运动。
但运动方向与范围应符合解剖功能,动作应平稳、缓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不可使用暴力引起新的损伤与骨化性肌炎。
(3)关节功能牵引:对比较僵硬的关节,可加作关节功能牵引,即将受累关节近端适当固定,在其远端按需要的方向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
浅谈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一)

浅谈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一)骨折治疗方法中,把整复、固定、练功视为治疗骨折的基本法则。
著名的骨伤科专家尚天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动静结合”这一概念,即骨折固定(静)和早期活动练功(动)结合起来,同时治疗骨折,从而达到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步实现的目的。
也被现代骨伤医师公认和采用。
祖国医学早有“以竹片裹之……急敷勿令转动”、“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恐伸不得”的记载。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骨折整复固定后,出现患肢远端肿胀、疼痛、麻木等经久不消,关节强硬,功能难以恢复,有的则断端迟缓连接,甚至不连接等问题,例如比较多见的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远端骨折,即使位置很好,骨折线已模糊,而手指、腕、踝关节仍然肿胀、屈伸受限;肱骨干、股骨干骨折引起肩、膝关节强直或骨折迟缓连接等,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在骨折整复后的外固定过程中,在绑扎的松紧程度、固定时间的长短以及外固定的选材上,往往强调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未能把在治疗骨折过程中的动与静这一对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有失偏颇,发生太过或不及,由此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留有后遗症或终身残疾。
临床上,我们不重视动静结合导致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的教训还是有不少的。
固定(静)是限制骨折端的动,有利于骨折生长,但过及的限制,增加循环障碍,推迟骨折愈合,造成关节强硬;练功(动),是在不影响骨折端修复条件下的动,过及的动,导致骨折端同时活动,造成生长畸形或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笔者总结18年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经验,对动与静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1动与静的对立统一1.1动得太过(1)绑扎手法不熟练,绑扎过松,或长期不调整绷带或石膏,而致固定过松;未将肿胀消退估计在内;未告知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注意事项,从而导致骨折端活动。
(2)固定范围过小,夹板太短;对不稳定骨折未将1~2个关节包括在内。
(3)复诊时调整夹板,无保证断端稳定性措施,动作粗暴。
骨折康复训练的技巧指导

骨折康复训练的技巧指导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通常需要经过康复训练来促进骨骼愈合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骨折康复训练的技巧指导,希望能帮助骨折患者顺利康复。
一、初期恢复阶段初期骨折康复阶段是指骨折后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内,这个时期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并维持肌肉功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适量的活动:虽然骨折需要休息,但过度休息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疼痛加重。
骨折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活动,如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功能。
2. 疼痛管理:疼痛是骨折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通过按摩、热敷和冰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同时,根据医生的指导可以适量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遵循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3. 正确使用助行设备: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助行设备,如拐杖、助行器等。
在使用助行设备时,要确保正确的姿势和步态,避免给受伤的部位带来额外的压力。
二、中期恢复阶段中期骨折康复阶段是指骨折后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的目标是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增强肌肉的力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应用热敷与冷敷: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冷敷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根据需要,骨折患者可以轮番使用热敷和冷敷。
2. 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骨折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强度,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瑜伽、普拉提和物理治疗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平衡和灵活性。
3. 骨密度锻炼:骨折后,骨骼往往变得脆弱,为了促进骨骼的愈合和预防再次骨折,骨折患者可以进行骨密度锻炼,如负重运动、跳跃练习等。
三、后期恢复阶段后期骨折康复阶段是指骨折后数月到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个时期的目标是进一步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巩固康复训练成果:在康复训练期间获得的肌肉力量和功能应该得到巩固和改善。
继续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造成疲劳。
【骨科专题】骨折的康复治疗

【骨科专题】骨折的康复治疗骨折康复治疗康复评定:1.要点①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检查。
②对骨折作出诊断时,要求正确全面:包括骨折的部位,骨折的行者,移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
2.评定内容①骨折愈合:骨折对位,骨痂形成,延迟愈合或未愈合,有无假关节,畸形愈合,有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
②关节活动度。
③肌力。
④肢体长度及周径。
⑤感觉功能。
⑥ADL能力。
骨折固定器(早期)⑴目的:①消除肿胀②缓解疼痛③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④促进骨折愈合。
在骨折复位时,必须保证骨折端固定牢靠,使软组织在复位固定后立即进行最大限度的活动。
⑵方案:①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
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②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使抬高肢体收效,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
③物理治疗:非金属内固定者采用短波或超短波、紫外线神经反射区或健侧相应部位照射、直流电疗、低频脉冲磁疗、沿与骨折线垂直方向按摩器震动治疗等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期(晚期)⑴目的:①消除残存肿胀;②软化和牵伸挛缩的显微组织;③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④恢复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
⑵物理治疗:①其他物理治疗:❶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和镇痛;❷红外线、蜡疗可作为手法治疗钱的辅助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纤维瘢痕组织;❸音频电、超声波疗法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❹局部按摩对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有较好作用。
②恢复关节活动度:❶主动活动:非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方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
每个动作要求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重复多遍,每日数次;❷助力运动和别动运动:刚去除外固定的患者可采用主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助力。
对组织痉挛、粘连严重者,可使用被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方向与范围应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
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为宜;❸关节松动术:对骨折愈合良好,僵硬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进行手法松动;❹牵张训练: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弹性。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的调理与康复之道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的调理与康复之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骨折后的调理与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骨折后的调理首先要注重饮食。
在骨折早期,由于受伤部位的肿胀和疼痛,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此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蔬菜粥、瘦肉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肿胀和疼痛。
随着病情的好转,到了骨折中期,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促进骨折的愈合,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等。
到了骨折后期,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还不够强壮,此时饮食应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排骨、鸡汤、核桃、枸杞等食物。
中医认为,情志对身体的康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骨折后,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行动不便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不利于骨折的恢复。
因此,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家属和医护人员也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中药的应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等,可以服用桃红四物汤等方剂。
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可以服用接骨续筋汤。
后期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等,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
此外,还可以外用一些中药洗剂或膏药,如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等,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除了饮食、情志和中药调理外,中医的传统康复疗法也对骨折后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针灸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骨折的愈合。
浅谈骨折的康复护理

勃 , 利 于康 复 。 有 康 复 期 可 指 导 患 者 参 加 多 种 娱 乐 活 动 , 方 面 可 以 调 理 一
( 收稿 日期 :0 0— 2— 8 21 0 0) ( 文编 辑 : 虹娇 ) 本 尹
期 及愈 合后 产生的一系列后遗症 , 可在 针刺 的基础上 配合灸
法 。具体取 穴和操作 需要请专业针灸师指导 。
作 者 单 位 :13 9湖 南 省 浏 阳 市 镇 头 中心 卫 生 院 40 1 通 讯 作 者 : 江 兵 彭
中国 医 学 创 新
21 00年 6月 第 7卷 第 , n .0 0 V 1 o1 d a Invt no i J e2 1 , o. N .6 c o C a u 7
. 5. 8
・
护 理 园 地
・
浅 谈 骨 折 的康 复 护 理
彭江兵
复 , 鼓励患者早期 下 床 , 行 持拐 站立 和步 行训 练。维持 要 进 伤 区邻近关节 的适 当运动 , 于改 善关 节的 血液循 环 、 对 促进
关节滑液 的分 泌 、 防关 节 僵 硬 和挛 缩 , 具 有 重 要意 义。 预 都
关 节 运 动 的 程 度 ( 和 范 围 ) 体 重 负 荷 的 程 度 , 骨 折 的程 力 和 因
持续 1日以上的轻度肿胀 、 皮肤 发红 、 痛等症 状时 , 疼 说明负 荷过大 , 应适 当减轻 负荷 。存骨 折逐 步愈 合后 , 根据 患者 应
2 1 理疗 与针灸 推拿 物 理疗 法具 有 促进 局部 血液 循环 , . 松解粘连 , 软化瘢痕 , 痉止 痛 等作 用。在骨 折恢 复 的整 个 解 过程 中, 可选 择使 用。常用的有 : 均 蜡疗 、 温水浴 、 红外 线 、 音
骨折康复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医院的康复科医生,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骨折康复的经验和心得。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之一,康复治疗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骨折康复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们要明确骨折康复的目的。
骨折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康复:骨折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2. 全面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折部位、程度、肌力、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3.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如:骨折部位、程度、肌力、关节活动度等。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综合康复:骨折康复治疗应采用多种方法,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5. 心理支持:骨折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骨折康复治疗要点:1. 骨折早期康复治疗:骨折后1-2周,以关节活动为主,防止关节僵硬。
可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2. 中期康复治疗:骨折后2-4周,加强关节活动,逐步增加负重。
可进行患肢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3. 晚期康复治疗:骨折后4周以上,以功能训练为主,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可进行患肢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4. 骨折康复注意事项:(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2)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再次损伤。
(3)注意保暖,防止关节僵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康复的开始时间应尽可能的早。
一般是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
而具体的骨折复位固定是指:①石膏固定已经干了;②牵引已经安装好;③已经施行了内固定术;④病情稳定者。
凡是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康复医疗介入的原则:①康复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②功能训练内容应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不同.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由弱到强。
④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
⑤活动应以恢复肢体有生具来的生理功能为中心。
如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⑥注意功能训练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⑦进入骨折恢复期要针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替代。
要首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时的顺利程度,达到关节活动无障碍。
⑧要进一步恢复关节运动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⑨期间如有理疗配合,应在理疗后进行功能训练。
康复训练如何做?一般分为三期进行:(1) 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
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
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
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
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2) 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
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
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
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3)功能锻炼的后期: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
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
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
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
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
当石膏未拆除时,可否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可以。
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可自我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
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特点:1.胫骨内侧紧贴皮下,直接外伤易引起开放性骨折,并易合并感染。
2.胫骨营养血管在骨干后上、胫骨下1/3无肌肉附着,而该处骨折最多见,因为骨折处血液供应不足,来源单一,在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骨折延迟连接或者骨不连。
3.腓骨承重少,周围有较多的肌肉附着,骨折发生较少,一般容易愈合。
4.骨折移位的方向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腓肠肌的收缩和伤肢远段的重力而定。
①骨折后常有错位、重叠和成角畸形;②远侧段常向后外方移位有外旋、近侧段向前移位,有时骨折断端可刺破皮肤哆出伤口外,形成开放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③由于胫腓骨之间骨间膜存在,单一骨折时,常有限制移位的作用;④但也可于胫骨骨折时,暴力沿骨间膜传至腓骨而引起腓骨骨折。
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手法复位和固定:常用的方法为石膏外固定、跨关节内外固定。
(二)骨牵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断端很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对位,以及骨折部有伤口,皮肤擦伤和肢体严重肿胀,必须密切观察肢体的病例,不能立即以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最好用跟骨持续牵引。
成人牵引4~6公斤,共牵引3周左右,换长腿无垫石膏继续固定8周。
胫骨骨折的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重,因胫骨中下1/3部供血较差,稍牵拉过度即易发生延迟愈合。
固定力求确实可靠,如果固定已经三个月尚未多量骨痂连接,应继续坚持固定,每6~8周照片检查一次,至达坚实愈合为止。
如石膏固定中发现有成角畸形,可在无骨痂出现前,环形切开,手法矫正。
(三)骨外穿针固定法:这种外固定器特别对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开放骨折,甚至战伤骨折,清创后不能行早期闭合者,以及不稳定型骨折比较适用。
(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多次整复失败,畸形愈合,骨不连者,均应切开复位,酌情采用加压钢板,钢板螺丝钉,单螺丝钉,髓内针等内固定。
术后再用长腿石膏外固定10~12周。
(五)特殊处理:(1)开放骨折:应早期彻底清创,争取一期缝合伤口;如有皮肤缺损,应设法旋行减张切口,植皮等闭合伤口。
如系伤后时间不太长,伤口污染不太重,清创比较彻底,手术同时可行内固定。
(2)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无论小腿的闭合骨折还是开放骨折,若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现象都应作为紧急情况对待,骨折复位后密切观察,抬高伤肢,如不缓解应速施行彻底的筋膜长轴向切开(包括深层筋膜)缓解内压改善血循。
如发现已有肌肉广泛坏死、感染、血循环不见恢复好转,必要时应施行截肢,密切注意肾功能状态,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在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应尽可能开始练习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做好准备。
(2)注意增加骨折端和碎骨块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康复动作不良造成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骨不连者增加的现象。
(3)术后尽早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锻炼中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
(4)在跟骨连续牵引的情况下,除注意避免牵引过度会造成愈合延迟外,要适当配合进行双手支撑臀部抬起法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练习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患者用力绷紧受伤腿部肌肉,空蹬足跟,然后放松,一蹬一松,反复练习,一般每日在石膏内做300次以上,直至石膏拆除。
但要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
(5)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内外摆动的活动。
方法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300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石膏拆除。
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
(6)一般稳定性胫骨骨折患者,大多数是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着地不负重,不可悬起),4周改用单拐(去掉健侧),5周是弃拐,6周时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的活动,并练习行走。
对于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7)注意石膏拆除后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训练,不要过急、过重、小幅度,小次数开始,应循序渐进。
(8)注意步态的训练。
(9)及时注意纠正和预防错误步态。
石膏拆除后在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时应该注意什么?髋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髋关节的屈伸动作:应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
注意下蹲动作的练习。
膝关节:其主要功能是伸、屈膝及膝关节稳定。
所以,练习时除了做屈伸外,要注意大腿前方肌肉锻炼,在练习中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
踝关节:在锻炼时注意应做背屈---跖屈---走步动作。
如果踝关节在早期固定在跖屈位时更应早期做背屈运动石膏外固定拆除后膝关节僵硬怎么办?石膏外固定是下肢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
由于固定时间长,很多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的屈伸障碍,甚至僵硬,造成工作、日常生活障碍。
(1)自身重量法:如膝关节屈的功能完全障碍,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3-4次,每次30-4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
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锻炼,反复进行,重复20-30次。
(2)不负重练习法: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助,每日4-5次,每次20-30次。
(3)负重练习法:为使膝关节达到最大运动范围,可做蹲、起运动。
可扶椅子或床头。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角度逐渐增大,同时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4)其它: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可以辅助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下肢骨折后步行可能出现的错误步态,怎样预防?步行是下肢骨折后必须恢复的一种最自然的活动。
在骨折后的恢复期,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急于恢复到骨折前步行自如的常人状态。
可是,此期患者的患肢肌力不足、健患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步态,影响一生。
最常见的错误步态有以下4种。
(1)急促步态:步行时患者迅速把体重从患肢移至健肢,以至两腿支撑时间不等,其原因是缺乏信心或患肢支撑不足.(2)倾斜步态:步行时患肢僵硬,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不敢让健肢落在患肢的前面.(3)回旋步态:步行时患肢外旋,身体亦稍向外侧倾斜.(4)硬膝步态:步行时膝关节僵直,消失了一伸一屈的节奏.造成上述错误步态的主要原因是:①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使肌肉群的平衡性遭到破坏;②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软弱无力使患肢支撑力不足。
因此,骨折后早期的功能锻练要根据各自骨折的不同特点,注意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为日后的步行提前做好准备。
如何判断臀大肌无力和增强臀大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臀大肌无力的方法:臀大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后伸,站立时固定骨盆和躯干,臀大肌无力时会出现骨盆忽上忽下的步态,不能跑步.增强臀大肌肌力的练习有:仰卧位时收缩臀肌,使两臀部向中线靠拢,互相接近,在恢复期还可以进行仰卧位的直腿外展;俯卧位者练习向后的直腿抬高.如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和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的方法: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膝关节伸直并保持膝关节伸直位以支持体重,股四头肌无力会造成步行时膝关节软弱无力,并且不能有节奏的伸屈,也不能跑步. 练习的方法有: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再此姿势下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放松,可见膑骨一上一下地移动,故此运动又称膑骨运动,多用于骨折初期;当骨折情况允许时可开始做直腿抬高,恢复期患者可坐于床边或高凳子上,小腿下垂,用力绷紧股四头肌使小腿尽可能的伸直,进一步还可在小腿上加一沙袋或重物,做上述动作.如何判断腓肠肌无力和增强腓肠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腓肠肌无力的方法:腓肠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跖屈并使足在步行时能作有节奏的弹性运动,在急速步行时能以足趾支持身体迅速前进,如腓肠肌无力,则走路时足跟不能离地,不能以正常步态跑步.练习方法有:立位,提起足跟,然后放下;或以足尖支地作简单的上肢运动或蹲坐;或以足趾支地步行,即用足尖走路;恢复期患者可用足趾抵住自行车踏板做踩踏板的运动.怎样进行下肢骨折后步行的再训练?首先什么是正确步行的基本要素:(1)躯干保持正直;(2)髋关节只作伸展和屈曲运动;(3)当身体的重心落在一腿时,该腿的膝关节必须牢牢地完全伸直,,当重心转移到另一腿后,膝关节再屈曲;(4)足尖指向正前方,重力由足跟转移至足趾上;(5)步速规律,步幅均匀.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