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北京版)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合集下载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ppt-课件

性质
决定
用途
反映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镁条燃烧、钢 铁生锈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热,产生白烟,生

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镁条与稀盐酸 反应
镁条与稀盐酸剧烈反应, 生成大量气泡,镁条变小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 生改变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汽油挥发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 变化。
第1章 走进化学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课件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课件

• 三、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越王勾践剑
• 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在场记者无 。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 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 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它是我国收藏的第 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青铜之冠——司母戊大方鼎
• 商后期(约公元前 十四世纪--公元前 十一世纪) 我国 目前已出土最负盛 名的四足方鼎。高 133厘米、口长110 厘米、口宽79 厘 米、重832.84千克 。立耳,柱足,腹 长方形,饰饕餮纹 ,腹内壁铸铭文“ 司(或释后)母戊 ”三字。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 第1 章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
更美好》教学课件
2020/9/10
1、分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
• 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不同 述与研究物质运动的。
根据下列图示的各种运动,指出哪些属于物理或 的对象,并推测哪些是化学学科研究的对
• 物理学科 • 图1.1-1 • 图1.1-5
• 发光、发热 • 变色 • 产生沉淀 • 生成气体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 解性……
• 化学性质
• 物质在化学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
• 生物学科 • 化学学科
• 图1.1-2
• 图1.1-3
• 图1.1-4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说一说: 变化前后物质
变化前后物 质没有改变
变化前后物质 发生改变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课件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上册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课件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上册
化学
第一节 化学 让世界更美好
是这样吗?
丰富的图表展示世界因化学而绚丽多彩
化学与衣、食、住、行、能 源、信息、材料、国防、环 境化学、医药卫生、资源利 用等都密切相关。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解决粮食危机;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 和病毒。如03年发现“SARS”,研制对付“SARS” 病毒的新药——保障人类健康; 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 的衣服(甚至可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 改变颜色); 治理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净化城市空气, 使城市空气更清洁; 治理湖水、河水污染,使水更清澈,使风景更 具有魅力,自然风光更秀美,更能吸引人。
学习化学的要求
一、课前预习 二、上课认真,积极参与 三、课后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作业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请谈谈你 对今后学习化学的看法 与打算。
1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
领域是( )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物质 C“神七”飞
船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
D防治环境污染
▪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 B火的发现 ▪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 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了3000万种
现代化学的发展
九大分支学科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环境化学、 生命化学、材料化学
绿色化学
1、充分利用资 源和能源,采用 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减少废物向环境排 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 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Hale Waihona Puke 4、生产出有利于环 境保护、社区安全 和人体健康的环境 友好的产品

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质做了以下实验:夹取一块,用小刀切下
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
剧烈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
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
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向反应后溶
液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变为红色。根据
本段叙述,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1)
;(2)
;
(3)
;(4)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化学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帮手 趋利避害,用好化学
空气中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6、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久置生锈 B、点燃天然气 C、运动时的呼吸作用 D、干冰升华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
第一节 让化学世界更美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化学实验
研究手段
化学
研究对象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叙述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各种感
觉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实。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
镁带
发出耀眼强光,生
成白色固体。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
(2)常见的化学变化:
燃烧、腐烂、发酵、生锈、酿酒、呼 吸、光合作用、火药爆炸等。
思考: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 现象,是不是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 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京改版九上化学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教案设计

京改版九上化学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教案设计

绪言一、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精品课件1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精品课件1
知识回顾
(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有__新__物__质__生__成_______的变化。 ②基本特征:__有____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__组__成____或___结__构___发生 了改变。 ④现象:常伴随__发__光___、___放__热__、__变__色___、 ___放__出__气__体___、__生__成__沉__淀____等现象。如镁条燃烧、 钢铁生锈等。
例题解析
【解析】A和D中前半句叙述的为氢气的物理性质, 后半句叙述的为氢气的化学性质; B为氢气的物理性质; C前半句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后半句说明一种物理变 化的过程,故选C。
例题解析
【变式题】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例1 通过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 研究范畴的是( B )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运动状态
C.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例题解析
【解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 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 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 故选B。
知识回顾
(2)化学性质 ①概念:物质在__化__学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内容:可燃性、__助__燃__性__、__氧__化__性__、 _稳__定__性___、_酸__碱__性___、__腐__蚀__性__、__毒__性____等性质。 ③性质确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知识回顾
【注意】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 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判断描述的是否属于性质,可以从“能”“可 以”“易”或“不能”“不可以”“不易”等字面上 考虑。如酒精易燃烧描述的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酒精 燃烧是指一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第1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第1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帮助。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3.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问]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古代杰出的化是感兴趣的,第二课时:一只空茶壶,又变回验化学变化。

相关链接金刚石参考资料: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石墨的化学成分也是纯碳,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质地非常软。

这是因为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的,原子间的结合力很小,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则是交错整齐地排列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构成一个牢固的结晶体。

要使碳原子形成这样的结构,需要2千摄氏度高温和5万个大气压。

人们现在已经能够利用高温高压制造出人造金刚石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N2)约达17500万吨,其中耕地土壤约有4400万吨,超过了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肥料氮素(工业固氮)的量(Burris,1977)。

因此,生物固氮作用有很大潜力。

固氮微生物种类:到1982年固氮微生物达70多个属,大多数是原核微生物(细、放、蓝细菌),也有真菌。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关系,分为二个类型。

1.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自生活时能固定氨态氮。

在进行固氮作用时对植物或其它生物没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有好气性、厌气性、兼厌气性有化能自养异养,光能自养、异养型生固氮微生物。

2.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时,由固氮的共生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人造血管:北京理工大学研发成功直径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并且正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将进一步应用于人类临床实验。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丽》教案(第一课时)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丽》教案(第一课时)

1.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化学带来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和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问题分解、环环导入【教学设计】情境引入:通过图片引入,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二、预习检测:1、什么是化学?2、化学研究是研究什么的学科?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定义?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怎样区分?三、新知新解(一)、初步认识化学:1、思考: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不锈钢不易生锈?2、学生观察图片:教师讲解:钢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思考: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有什么不同?思考:电池为什么能释放电能?美丽的焰火是怎样产生的?老师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它致力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备和用途。

(二)相对原子质量:观察与思考视频1 水的沸腾视频2 镁条燃烧视频3 镁条和盐酸的反应实验探究根据视频观察请同学们完成实验表格实验实验现象有无新物质产生水加热镁条燃烧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教师讲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结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教师讲解: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注意: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1章 走进化学 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_5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1章 走进化学 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_5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对新学科的兴趣是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内容,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能熟练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协助学生区分两个变化和两个性质。

以性质带用途,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掌握学习化学的准确方法,培养化学思维水平。

二、学情分析从本节课开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明白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世界,知道化学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物品,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通过课堂实验演示,发现化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中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变化能够使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见识化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3.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4.能熟练区别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四、重点和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应用;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区别、应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流程图说明:1.课堂导入,进入化学殿堂;2.图片展示,回答问题,分辨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3.指导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教学;4.实验演示:蜡烛的燃烧,回答问题;5.课堂反馈16.实验演示:①把酸滴在大理石上;②向石灰水吹气;③镁带燃烧7.归纳反应表达式及变化中表现出的现象;8.指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的教学;9.课堂反馈210.课堂小结11.回家练习,布置作业。

六、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学生工作纸(课堂反馈练习)教学媒体:PPT七、教学过程:八、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练习课堂检测练习1(目的:检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掌握情况)1.分析下列变化,指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自行车轮胎放炮;(2)炸药爆炸(3)酒变酸(4)酒精擦去油迹。

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第1章走进化学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大概念素养目标对应新课标内容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并能了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P18】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说明二者的区别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P27】初步学会实验基本操作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P13】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化学发展史1.(2023天津南开美达菲学校月考)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B.原子学说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纳米科技的成功探索D.绿色化学的提出知识点2化学研究的内容2.(2023湖南临澧期中)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B.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大理石有怎样的微观结构3.【新独家原创】“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这是航天员们在问天实验舱内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的开播让科学更容易走进人心。

下列授课内容属于化学范畴的是()A.天宫课堂浮力消失B.空间站计算返回舱落点C.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D.天宫课堂研究植物生长4.绿色化学强调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知识点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教材变式·P3实验改编】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中的冰,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冰逐渐融化B.玻璃片上有小水珠C.试管口处有大量的白烟D.属于物理变化6.【主题教育·国防教育】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初三【化学(北京版)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北京版)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二氧化碳分子
二、为什么学化学?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与生活
我国人口总数
1600年 (明万历28年)
1.97亿
2019年
14.0亿
神舟 十一号
飞天
向空中发射催雨剂实施人工降雨
学习任务三
请写出一个化学改善生活的事例。
3.初步知道化学是在微粒(如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和探索物质的变化规律的特点。
一、什么是化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体 自行车
物质 钢材、橡胶
学习任务一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呢?请列举3种。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青蒿素
全球人均寿命
1900年
45岁
2019年
>70岁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美国科学家F•布里斯罗
生活
能源
健康
化学
环境
生命
材料
土壤 化学
海洋 化学
物理 化学
材料 化学
农业 化学
地球 化学
化学
环境 化学
宇宙 化学
营养 化学
医药 化学
医用 化学
三、如何学化学?
1.重视化学实验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怎样表示物质?
水的不同表示
汉字 英文 拉丁文
水 Water aqua
画图
符号
H2O
三、如何学化学?

北京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共31张PPT)

北京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共31张PPT)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 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 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 利用先进仪 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④①⑤③②

事呢?原来这是
膜 鸟 笼
聚硅氧烷创造的 奇迹。把用聚硅
氧烷薄膜制成的
鸟笼浸在鱼缸中,
氧气能透过鸟笼,
维持金丝雀的生
命。
F-117A是一种单座战斗轰炸机。设计目的是凭隐身性能,突破敌 火力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 、重要工业目标,还可执行侦察任务,具有一定空战能力。 F-117A主要以铝合金制造,在机身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材料(RAM ),其基本的外形上具扁平的表面,即一般人所知的多面体 (faceting)技术,它可影响狭窄波束下的雷达能量,而能达到驱 散能量的效果,使雷达无法捕捉此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8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8日星期三2021/9/82021/9/82021/9/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82021/9/8September 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82021/9/82021/9/82021/9/8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第1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_教案设计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第1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_教案设计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

为使学生从开始学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案设计一开始就提供了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生活的六则资料,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化学,并以此引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课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实例以使学生对其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对于化学发展的历程,本教案采取了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以使学生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最后,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作了补充介绍(或讨论),意在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关“我国化学发展前景”的内容是为拓宽学生视野而特设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取舍。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过程】[引言]打开化学课本,你一定想知道:化学学什么?有趣吗?化学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学化学?学了有什么用?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走进化学世界[讲述]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

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这些物质,有的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矿物、岩石、木材、棉花等;有的是通过科学家的智慧新合成的,如塑料、尼龙、药物、化肥、心脏起搏器、光导纤维等(注:最好展示这些新合成物质)。

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下面,是与化学有关的一些资料,请大家参阅。

[注:以下资料,最好能找到相关的录像或图片,若没有,可以文字形式投影打出,或根据个人教学实际选择其他材料]资料一卡介苗:卡介苗能够产生对结核感染的免疫作用,并可降低肿瘤发病率,其中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及结蹄组织瘤等。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
火力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
、重要工业目标,还可执行侦察任务,具有一定空战能力。 F-117A主要以铝合金制造,在机身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材料(RAM ),其基本的外形上具扁平的表面,即一般人所知的多面体 (faceting)技术,它可影响狭窄波束下的雷达能量,从而能达到 驱散能量的效果,使雷达无法捕捉此机。
现 象: 固体 实质: H20
液体
H20
水蒸汽 H20
什么发生了变化 ?
实 验:镁条燃烧 现 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 镁 +氧气 Mg O2
点燃 氧化镁
MgO
实 验:镁条在稀盐酸中 现 象:剧烈反应,产生气泡,
固体逐渐消失。
文字表达式 : 镁 +盐酸 Mg HCl
一、什么是化学
二、化学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帮手
物理变化 变化
区别有没有
三、物质的
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成
性质和变化
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
性质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酸性、碱性
(1)馒头长毛 (2)冰融化成水
(3)煤燃烧 (4)酒精挥发 (5)铝片拉成铝丝 (6)牛奶变酸 (7)火药爆炸 (8)轮胎爆炸 (9)灯泡通电发光
思 考:你身边常见的变化有哪些? 请举例。
冰融化 汽油挥发 蜡烛燃烧
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煤燃烧
蜡烛熔化 铁生锈 榨橙汁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2、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让世界更美好》走进化学PPT课件下载
防止酸雨破坏的措施
减少SO2和NO2的排放,如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等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的污染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的化合物和烟尘等
汽油或柴油燃烧后主要有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禁止不达标车上路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生产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的产量
合成农药——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定义)
化学的定义: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内容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C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①)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沸腾,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
气态
液态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②)
实验现象: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块状
粉末状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③)
实验现象:固体溶解,得到澄清的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决定
反映
可燃性
燃烧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氧气可以助燃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决定
体现
可燃性
做燃料
随学随练
例5.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022-2023学年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2022-2023学年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5分钟各抒己见”
【设问】彩图中的猫、小鸟怎能如此悠闲,设想如果没有 了化学,猫、小鸟将怎样变化?
课堂小结
化学的重要性
物质

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布置作业】
1.本周内熟练记忆62页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2、《学法》绪言部分 3、预习第一节
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呢?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欣赏教材上的图片,然后 阅读材料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史
(1)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2)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3)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 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趣味实验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试验 “白酒”变“红酒”
烧不坏的手帕/镁条的燃烧,大家知不知道这个魔术里的化学 原理呢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什么是化学
新物质的研究和创造
你能不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本没有而是科学家根据需要创 造出来的物质?
化学发展的历程 【设问】化学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又经历
如何学习化学?
化学学习方法: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Tips:
1上课认真听讲,勤动笔,勤思考,有疑问及时解答(15办 公室)
2 准备一支红笔,作业按时完成,自己核对答案更正 3学会阶段性总结, 每日根据自己的错题,至少精选一道
错题收入错题集 4及时巩固

2022-2023学年化学京改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2022-2023学年化学京改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课件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学习目标
学习定位
1.了解什么是化学。 2.认识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化学发展的阶段。
我们身边的化学
塑料玻璃制品
化肥
还有好多好多
在鸟笼外面蒙上一层透明的薄膜,然后将鸟笼
置于水中,鸟儿不仅安然无恙,还在向笼外的 小鱼发问:“嗨,新邻居,你从哪里来?”请你想 一想,蒙在鸟笼外面的模具有什么特征?
聚焦化学发展的阶段
化学发展的阶段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物质变化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 制出元素周期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目前人们 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 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提问】 1.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谈一谈学了本节课之后,你对化学的看法。
【小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探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人 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 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跨入 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应该具有“隔水透气”的特征。
化学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是因为 它的有趣和神奇,更重要的是,它与人们的日常 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1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 薄膜做的鸟笼
知识聚焦
什么是化学
【设问】那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 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聚焦人类与化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软 铅笔芯
物质
金刚石
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硬度大 玻璃刀、钻头
石墨
质软 铅笔芯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和性质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学习任务二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的研究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物质的性质预测其用途。
二、为什么学化学?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事件是什么? ——火的利用
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有8000多万种
合 成 纤 维
塑 料
合 成 橡 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金刚石
石墨
物质 性质
金刚石 硬度大
石墨 质软
物质 结构
性质
金刚石 硬度大
石墨 质软
物质 结构
金刚石
石墨
性质
硬度大
用途 玻璃刀、钻头
拉瓦锡定量研究 空气组成
化学实验 不仅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学习化学最有效的方式。
三、如何学化学?
1.重视化学实验
宏观的物质世界 微观的微粒世界
化学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观与微观相结合
课堂检测
2.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C.物质的运动与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第1章 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为什么学化学? 三、如何学化学?
第1章 走进化学 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初三年级 化学
为什么要学化学? 什么是化学? 怎样学好化学? ……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学科以及化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初步体会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3.初步知道化学是在微粒(如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和探索物质的变化规律的特点。
拉瓦锡的贡献:
1.定量测定空气组成 2.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3.建立科学的元素观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原子 分子 学说
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
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实用技术 (2)近代化学——基本理论的建立 (3)现代化学——物质结构理论和合成化学
物质内部具有怎样的微观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镜
(1)古代化学——实用技术 (2)近代化学——基本理论的建立 (3)现代化学——物质结构理论和合成化学 (4)未来化学——综合学科发展的科学
学习任务四
总结化学的社会价值
促进健康 增产粮食
化学的社会价值
发展材料
增加能源 改善环境
三、如何学化学?
chemistry
化学
Chem is try!
波义耳指出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是形成科学思想的基础 化学必须依靠实验来确定自己的基本定律
陕西半坡出土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炼铁
酿酒
四 大 发 明
炼丹炉
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实用技术 (2)近代化学

波义耳把化学

确立为科学。

——恩格斯
燃素说
所有的可燃物都含有一种共 同的元素——燃素,一切与 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 以归结为物质吸收燃素与释 放燃素的过程。
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组成
青蒿素
全球人均寿命
1900年
45岁
2019年
>70岁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美国科学家F•布里斯罗
生活
能源
健康
化学
环境
生命
材料
土壤 化学
海洋 化学
物理 化学
材料 化学
农业 化学
地球 化学
化学
环境 化学
宇宙 化学
营养 化学
医药 化学
医用 化学
生物 化学
化学发展史: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二氧化碳分子
二、为什么学化学?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与生活
我国人口总数
1600年 (明万历28年)
1.97亿
2019年
14.0亿
神舟 十一号
飞天
向空中发射催雨剂实施人工降雨
学习任务三
请写出一个化学改善生活的事例。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一、什么是化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
物体 自行车
物质 钢材、橡胶
学习任务一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呢?请列举3种。
化学是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动态的, 研究物质变化, 创造新的物质。
怎样表示物质?
水的不同表示
汉字 英文 拉丁文
水 Water aqua
画图
符号
H2O
三、如何学化学?
1.重视化学实验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3.学好化学用语
课堂检测
1.化学成为一门自然学科,开始于(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C.火的发现和利用 D.探索和利用新材料制造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