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合集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50年历史。

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到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Ⅰ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

90年代初,CAST结果公布,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应用Ⅰ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但总死亡率上升。

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 ,并开始注意Ⅲ类药物的发展。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Wilams分类,根据药物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 (表1)。

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不是单一的 ,如索他洛尔既有β受体阻滞(Ⅱ)作用,又有延长QT间期(Ⅲ类)作用 ;胺碘酮同时表现Ⅰ、Ⅱ、Ⅲ、Ⅳ类的作用,还能阻滞α、β受体;普鲁卡因胺属Ⅰa类,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具Ⅲ类作用;奎尼丁同时兼具Ⅰ、Ⅲ类的作用。

可见以上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包括在内。

因此 ,在19 91年国外心律失常专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制定了一个新的分类,称为“西西里岛分类”(Siciliangambit)。

该分类突破传统分类,纳入对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与心律失常机制相关的新概念。

“西西里岛分类”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表述了每个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和离子泵,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基础、形成的易损环节,便于选用相应的药物。

在此分类中,对一些未能归类的药物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该分类有助于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心律失常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西西里岛分类难于在实际中应用,临床上仍习惯地使用VaughanWilams分类。

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及主要电生理作用见表 1。

表 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注 :离子流简称 (正文同此)ⅠNa:快钠内流;ⅠNaS:慢钠内流;Ⅰ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ⅠKr、ⅠKs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Ⅰto:瞬间外向钾流;ⅠCaL:L型钙电流;β、M2分别代表肾上腺素能 B体和毒蕈碱受体。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Ⅰ类:阻滞快钠通道,产生膜稳定作用 Ⅰa:改变动作电位除极,中度延长复极,心电图 PR、QRS、QT延长 Ⅰb:改变动作电位除极,缩短复极,缩短QT,提高 颤动阈 Ⅰc:明显抑制动作电位除极,对复极无作用,PR、QRS 延长, QT不变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复极相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Ⅴ类:降低舒张期缓慢除极的坡度
01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房颤最好能终止发作,大多数病例以减慢心室率为急诊处理目标。但若伴有预激,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和其他可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即使是阵发房颤、房扑,也应紧急终止。
02
需要急诊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不能终止时可考虑食管心房调搏或电转复。
也可选用β阻滞剂、普罗帕酮、地高辛。
——因d-索他洛尔使死亡率增加,试验提前结束
结果:
SWORD
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
01
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02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
03
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多,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在急诊情况下重点是找出窦速的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衰,发热,缺氧等),而不是强行减慢心率。
房性心动过速:主要指持续、无休止发作和某些频繁的短阵发作。折返性者可以终止发作,自律性增高者(如慢性持续性房速)急诊以减慢心室率为主。
室上性心律失常
需要急诊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均可以终止发作。
——心律失常死亡安慰剂组1.2%,用药组4.5%,RR=3.6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最新资料推荐------------------------------------------------------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I.缓慢型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II.快速型(最常见)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 Na+,K+,Ca2+的转运,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而发挥作用。

分类及代表药重要考点【总结】【口诀】分类钠通道阻滞剂Ⅰ Ⅰ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通卡车装水泥Ⅰ ⅠB 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一本万利,多美啊!Ⅰ ⅠC 类普罗帕酮、氟卡尼普通罗汉都怕佛Ⅱ类普萘洛尔、艾司洛尔(受体阻断剂)Ⅲ类胺碘酮、溴苄胺、索他洛尔(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钙通道阻滞剂)Ⅴ类腺苷、天冬酸钾镁和地高辛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钠通道阻滞剂(1)Ⅰ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广谱。

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奎尼丁晕厥、诱发扭转型室速,因此治疗宜在医院内进行。

【补充】奎尼丁金鸡纳树皮中提取。

(2)Ⅰb 类:①利多卡因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②美西律仅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利多卡因)。

1 / 8宜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消化道反应。

(3)Ⅰc 类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受体阻断剂唯一能降低心脏性猝死而降低总死亡率。

(1)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尤其伴焦虑者,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甲亢和受体功能亢进状态者。

②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运动诱发、心肌梗死、围术期和心力衰竭相关的心律失常。

③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④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扑不能转复心房扑动,但能有效减慢心室率。

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⑤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后。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指南。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Class I药物主要是钠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分为Class IA、Class IB和Class IC三个亚类。

Class IA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适用于持续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B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美多卡因等,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C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适用于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I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窦房结的节律和传导速度,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Class III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室动作电位和心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适用于顽固性和复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Class IV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心房和心室肌收缩力,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尔硫{}妥、维拉帕米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南1.窦性心动过速: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用体位性改变、情绪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钠通道阻滞剂进行药物治疗。

2.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胺碘酮或其他Class III药物进行治疗。

3.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先应评估其危险度,如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Class IA 或Class IC药物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Class IB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

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口干,舌唇麻木,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便秘、肝功能损伤等。由于其阻断钠离子内流和轻微阻 断钾离子外流的作用,可使QT间期延长,抑制窦房结功能及减慢房室 传导,故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禁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及对该药过敏 者禁用。由于CAST,汉堡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H)和多中心非持续性 心动过速试验 (MUSTT) 证实Ic类药物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突发致命性心 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故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器质性 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普罗帕酮可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并 呈剂量依赖型。与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合用可以显著增加其血浆浓度 和清除半衰期,而对普罗帕酮没有影响。与华法林钠(华法令)合用时 可增加华法令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普罗 帕酮血清药浓度。避免与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
1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利多卡因
美西律
普罗帕酮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利多卡因属Ⅰb类药。可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 , 降低动作电位 0 相除极速度;促进细胞钾离子外流,缩短 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慢传 导而非延长不应期,其终止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将单向阻滞 转为双向阻滞。 适应症: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 速,亦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 的室性心律失常。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效。 使用注意事项:心脏方面不良反应主要为传导速度减慢, 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故窦房传导阻 滞,房室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或慎用。中枢神 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 迷及呼吸抑制等。

抗心律失常药机制及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机制及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机制及药物分类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而导致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兴奋次序的异常。

分类:治疗:本章重点介绍•HR 快慢: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快速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发生部位:室上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缓慢型:常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快速型:发病机制和治疗都较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冲动形成障碍•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是指参与心脏正常舒张期自动去极化的起搏电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自律性变化。

•异常自律机制产生:非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出现异常自律性;如工作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也会出现自律性。

后除极与触发活动✓触发活动:指由后除极所引起的异常冲动的发放,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如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

✓后除极:是指某种情况下,心肌细胞在一个动作电位后产生一个提前的除极化。

•早后除极(EAD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药物\低血钾致内向电流增大或外向电流减弱•迟后除极(DAD ):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除极,常见于AP 的4相期Ca 2+超载诱发短暂Na +内流增大如强心苷中毒EADs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冲动传导障碍•折返激动: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而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A 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正常B C 逆向传导D 折返激动E 单向传导阻滞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降低AP4相去极化斜率(β-受体阻断药)提高AP的发生阈值(钠通道或钙通道阻滞药)增大RMP绝对值(腺苷和乙酰胆碱)延长APD(钾通道阻滞药)减少后除极:钠通道或钙通道阻滞药可减少DAD(如奎尼丁或维拉帕米),缩短APD药可减少EAD消除折返激动:通过抑制或加速传导或延长ERP消除折返激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又分Ia、Ib、Ic三个亚类Ia类适度阻钠: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类轻度阻钠:利多卡因、苯妥英钠Ic类重度阻钠:氟卡尼、普罗帕酮Ⅱ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Ⅲ类:延长APD的药物-胺碘酮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1药物简介英文名称:antiarrhythmic drugs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

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二类。

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快速及心室颤动等。

本章主要讨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2病理机制心脏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细胞膜电位1.静息电位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其形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

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O相:为除极过程。

膜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陕速内流引起除极,甚至使极化动作电位从静息状态时-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极相很短暂,约为1~2ms.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主要由于K+的短暂外流,C1-内流所致。

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

2相:为缓慢复极期,膜电位基本停滞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

此期主要由于Ca2+和少量Na+缓慢内流,同时伴少量K+缓慢外流和Cl-内流所致。

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于K+快速外流引起。

4相:复极完毕,心室肌细胞即为静息期。

此期由于Na+,K+-ATP酶的作用,细胞泵出Na+而摄入K+,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分布。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3篇)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3篇)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抗心律失常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____年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总结,包括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以供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一、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及其对心律失常的选择性,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1. 钠通道拮抗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3. 钾通道拮抗剂:如奎尼定、依维莫司等;4.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5. 心排除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6. 电生理调控剂: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胺碘酮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从而延长心动周期和复极时间,改善传导系统功能;同时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心肌的兴奋性。

适应症: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

用法用量:胺碘酮口服吸收较慢,建议使用静脉注射给药。

初始剂量通常为100-200mg,维持剂量为200-400mg/天。

不良反应:胺碘酮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纤维化、肝功能损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

2. 普罗帕酮作用机制:普罗帕酮是一种钠通道拮抗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钠离子的进入,减少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从而减慢传导速度和心率。

适应症:普罗帕酮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普罗帕酮口服吸收快,起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常用剂量为每天2-3次,每次50-100mg。

不良反应:普罗帕酮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 奎尼定作用机制:奎尼定属于钾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外K+离子的流出,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抑制再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适应症:奎尼定常用于治疗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早搏、心室颤动、扑动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或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类钠通道阻滞剂又称为膜稳定剂,主要阻滞钠离子快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对Na+通透性,使动作电位0相上升最大速率(Vma某)减慢和幅度降低,延长动作电位时限(APD)和有效不应期(ERP)。

该类药物又分为3个亚类:①ⅠA类:显著减慢Vma某,一般延长APD和ERP,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②ⅠB类:轻度减慢Vma 某,不延长或缩短APD和ERP,包括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莫雷西嗪等,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③ⅠC类:显著减慢Vma某,不延长APD和ERP,包括普鲁帕酮、氟卡尼、劳卡尼等,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Ⅱ类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竞争性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减慢Vma某,抑制4相自动去极化,相对延长ERP。

用于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该类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艾司洛尔等。

Ⅲ类钾通道阻滞剂,主要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使外向钾电流受抑,APD和ERP延长。

包括胺碘酮、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

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4相自动去极化,延长APD。

由于L型钙通道主要存在于慢反应细胞,故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Ⅰ类药物奎尼丁(quinidine)为ⅠA类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由于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除特殊情况外已很少应用。

主要有: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②金鸡纳反应:眩晕、耳鸣、精神失常等;③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等;④心血管反应: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者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晕厥等,称为奎尼丁晕厥。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图表)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图表)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圄表)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vw 分类): I 类为纳通道阻滞剂,包括I a, I b 、I c 类;II 类为P 受体阻滞剂;E 类为押通道阻滞剂;IV类为铝通道阻;需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vw 分类): I 类为纳通道阻滞剂,包括I a, I b 、I c 类;II 类为P 受体阻滞剂;E 类为押通道阻滞剂;IV类为铝通道阻;需剂。

Z类药物即··,..‘U .l!T .. 囔钮’E 部‘.I b ’‘法,.。

IQ ,观察lh ,细Ole阔’自Iii俊不思·.撞,。

,-OlQ’放.’汉晴的越娘”’·的lOm挝、这·”’llh负揭氧’争,跑,smo1•0.II篇篷,t a,.. m o/mln&•剧揭10-lOmin口凰E胁•ISO 6吨Ill,l!l/6 h筝’虫”阉O .S -lh,1$81咱阉lh lll酱•s。

·10。

”。

()也••mol<ol ,本经…,l•Smln饨..”蝇撞蝇’1•3mg/m n CIL蝇。

.02-0.04n可电q '·d可”’*· 倒闭�lOmin苟’,.负...lh肉e.a:i:.11湿3田mg c•.s mott刷旺:;;二:a 叫丁|翩翩…’曾很息’鹏篷’民I<’‘ 「。

酣…呵睛’汉………儿童恤’<IHO蕾10-20mo·•o'·d·’,ISkO雷7-15m1t崎’d气份E注2台商., .. It! ORSI良••a ’’”·不锦州四”。

,ll..躯JH7。

”’somo n-2 m o/k时.,... ,,呻mo1m•、...题.’汉.大倒且不罐埠1somo口服这幢时随3.5h,攀噩巅2-lOh经过脑床安主锥评估的患者,-:,:性口巅崎0-600mg(口我隔离}用于转Sl新近Jt悖的房巅在转复房凰”,却卦可转为房外使心董事变惧,必要阿联用自置悻阻糟剂5。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出现“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失常等症状, 以及药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奎尼丁晕厥多发生在用药最初数天内,属特异性反应,与药物 剂量无平行关系,可能与低钾、心功能不全或对本药敏感有关。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适应证】 属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强度和毒性较小,主 要用于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如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室性心律失 常,也可用于复律治疗。 【不良反应】 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大剂量有心脏机制作用。 过敏反应较常见,如出现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中枢不良反应为幻觉、精神失 常等。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苯妥英钠(phenytoin) 【适应证】 苯妥英钠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与强心苷竞争 Na+-K+-ATP 酶,抑制强心 苷中毒所致的触发活动。本药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 律失常有效,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疗效不 如利多卡因。 【禁忌证】 妊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常见中枢不良反应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苯妥英快速静注 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缓。
美西律(mexiletine) 【适应证】 美西律化学结构和电生理效应与利多卡因类似,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对强心苷中毒、心肌梗死或手术所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有效。 【禁忌证】 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少而轻。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共济失调等。 静脉用药偶尔可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紊乱,使心脏无法保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衰、中风等。

因此,抗心律失常药常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跳力度的药物。

它们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用于预防复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索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们一般需要长期口服,适应症为有心血管病史且有房颤、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少见)等。

2.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缓心脏节律,防止快速心跳。

它们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

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通道拮抗剂一般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常见的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硫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它们通常需要长期口服。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胃肠不适等。

3.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监控和调整,掌握用药剂量和感应时间等。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静止性高血压等。

4. 心脏加压素拮抗剂(cardiac peptide inhibitor)心脏加压素拮抗剂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减少心脏负荷。

心脏加压素在心脏血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心脏加压素的产生和分泌,促进心脏的功能恢复。

常见的心脏加压素拮抗剂包括百捷通等。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抗心律失常药的五种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五种分类

.
;. 1、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又称膜抑制剂。

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

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
程。

又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

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用均弱,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等;Ⅰc 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用较弱,包括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2、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

具有与第一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理。

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3、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

具有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

其药物有:胺碘酮、溴苄铵、乙胺碘呋酮。

4、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系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抑制作用。

其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心可定等。

5、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即洋地黄类药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起作用的。

其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除以上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司巴丁、卡泊酸、门冬氨酸钾镁、阿马灵、安地唑啉、常咯啉、醋丁酰心安、心得宁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第I类:膜抑制剂,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Na的通透性,使0相除极上升程度及幅度减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延长快反应纤维有效不应期(ERP),降低4相除极坡度从而减低自律性。

又分为三个亚类:IA类、IB类和IC类。

第II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减低或阻断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抑制4相自动除极速率,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

第III类:主要电生理效应是通过延迟复极时间,延长动作电位间期(APD)ERP.第IV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主要通过阻断慢Ca++通道的开放,抑制慢反应纤维的O相后期除极及2相复极速率,从而减低传导速度及延长ERP。

2.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1 第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quinidine)[临床药理] 具有IA类药细胞电生理效应。

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约70%(44-98%)。

90%经肝脏代谢,10-13%的原形药从尿中排出。

单次服药他t1/2 4-6小时。

心律失常者稳态为t1/2 4.5小时。

高效液相法有效血药浓度0.7-5ug/ml,中毒浓度5ug/ml。

[适应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或结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心房扑动(房扑);预激综合征(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

[禁忌症]对奎宁或本品过敏者:孕妇及乳母;洋地黄中毒;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起搏或传导功能异常;低血钾均应视为禁忌。

[不良反应]心脏传导阻滞及加重心衰,多形性室速或室颤;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及耳鸣;低血压、惊厥、精神障碍、呼吸抑制、皮疹、发热及溶血性贫血减少。

[用法]转复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及房扑时,用药前1天先试服0.2g,观察过敏及特异质反应。

第1天0.2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如无效且无不良反应,第2天增至每次0.3g;第3天0.4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

每日总量不应超过2.5g,恢复窦性心律后改为维持量,维持量用0.2g,1日3-4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抑制,禁用于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者
其他
腺苷
……
……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力衰竭、哮喘,长期应用对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有不良影响,停药有反跳现象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显著延长心房肌、蒲肯野纤维有效不应期,主要用于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间质性肺炎或纤维化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分类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主要不良反应









Ⅰa类
奎尼丁
适度阻滞,降低自律性,对心房肌作用更明显,减慢传导,可用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腹泻,金鸡纳反应,心脏毒性较严重,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
普鲁卡因胺
低血压、传导减慢,幻觉、精神失常,变态反应
Ⅰb类
利多卡因
轻度阻滞,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主要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肝功能不良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二、三度传导阻滞者禁用
苯妥英钠
低血压、心动过缓,中枢不良反应严重可呼吸抑制,致畸作用
Ⅰc类
普罗帕酮
高度阻滞,宜限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导致心律失常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普萘洛尔
降低窦房结、心房传导系统及蒲肯野纤维自律性,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适用于情绪激动、运动引起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引起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