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97fdd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b.png)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公园,以湿地为核心资源,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吸引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科研等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非常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以湿地植物为主。
湿地植物适应湿润环境,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和维护至关重要。
湿地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大类。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中,如荷花、香蒲等,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保护岸坡等;湿生植物生长在湿地中,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根据湿地公园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颜色的湿地植物进行配置,以打造具有时令变化和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内容。
景观营造是通过构思和设计,通过植物的组合和布局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形态和布局来构建景观框架,并结合地形、水体和建筑等要素进行协调,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丰富变化的景观空间。
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密度、高度和生长特点等特点,来创造出分隔区域、引导人流和增加观赏点的效果。
景观营造可以使湿地公园更加美观、舒心和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本地特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独特性。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湿地公园原有的植被资源,减少破坏和侵占原生生态系统的行为,以保持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
![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https://img.taocdn.com/s3/m/d81185ceb90d6c85ed3ac605.png)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姚金星1杨青2毛岸奇3(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浙江绿城佳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3浙江绿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摘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杭州市典型的湿地公园,承载着杭州城西区域的人文、休闲与娱乐的功能性公园。
结合西溪湿地的乡土特征、文化底蕴、生态生态风貌,分析了湿地植物的造景美学。
关键词:湿地;植物造景;生态;美学中国通过筑山理水,将精神与自然融会贯通,感受意境的深远与广袤,以小空间筑就大意境,以有限创造无限,形成奇妙而深远的意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基于中国传统的园林营造手法,也美在草木繁茂,植物配置因姿态色相,取意而栽,融会于自然与建筑、山水空间,从而园因景色而取胜。
1西溪湿地风貌曾经的当地居民生活在西溪湿地这片物产丰盈的土地上,信步于绿树掩映的庄园中,阡陌纵横,柳暗花明,摇橹船姗姗划过,飞鸟啼鸣,野鸭徘徊游弋水中……呈现给世人一个宜居的世外桃源。
西溪湿地中传统的民居院落、大家庄园、寺庙禅院经历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增建修缮,更显清新雅致。
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溪湿地形成了其特有的品格,处处成诗,风景如画。
2西溪湿地植物概述在几千年前,西溪的地势较低,受天目山春夏洪流的影响,这里被淹没成湖泊,干旱时,湿地就出现了。
此后,湿地随着气候变化随隐随现。
西溪湿地的文化积淀与自然氛围形成了今天风景如画的灵魂,然而,西溪湿地的植物成景也具有特色。
西溪湿地植物科属种类很多,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四季景色怡人。
3西溪湿地植物造景手法西溪湿地以田园景色为大空间立意,颇有旷达古意之风。
植物依地势、水域自然生长,种群之间层次错落、疏密有秩,根据景致需要,应用特有的手法配置植物,力求生态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统一。
此外,在表现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中,常常突出某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来表达特色的景观主题效果。
园中植物的形、色、香是最直接具有达到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植物造景注重色彩的表达。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dc280feaef8941ea76e05ce.png)
16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规划与设计刘小冬 郭春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LIU Xiao-dong,GUO Chun-hua(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25, China)摘要:湿地植物景观是湿地公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章根据湿地公园的特点,探讨了其植物种类选择及造景的艺术手法和生态问题,并得出湿地植物景观建设必须将艺术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的结论。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艺术;生态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1)05-0016-03收稿日期:2009-06-11修回日期:2009-09-09Abstract: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is both an important part of an everglade park and the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vergla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everglade parks, how to choose wetland plants, how to deal with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were disscussed.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could combine art with ecological science perfectly.Key words : Everglade parks; Plant landscaping; Art; Ecology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Discussions on the Plant Landscaping in Everglade Parks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2f670b9b89680202d825a7.png)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作者:顾润佶钱可敦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湿地植物造景是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真山公园的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两地的植物造景,浅谈湿地植物选择原则和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湿地植物;植物造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真山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40 引言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随着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湿地的知识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湿地的重要性,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湿地使用的一个重要模式。
植物景观是城市湿地景观开发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湿地植物选择原则1.1 选用乡土树种选择乡土树种构建公园的人工植物群落,适当引用驯化栽植的外来物种,进而提高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
选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造景,还可以打造植物群落的地带性景观特色,增强景观的地域性特征。
1.2 选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树种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在植物选择方面要突出重点,并强调这片植物群落的基调,尽可能配置较多的植物种类和品种,以维护植物多样性。
同时选择能够吸引更多动物栖息在湿地的植物,从而营造一个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演替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1.3 按植物群落结构选择植物湿地植物景观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学要求,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陆地植物为基础造景材料,考虑到所应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合理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1]。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可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进而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通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结合耐水湿的乔木类、灌木类和地被类进行植物造景。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4a0c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b.png)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而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可以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性的生境,有利于各类生物的栖息繁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合理配置浅水区的芦苇、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设计沼泽区的蒲公英、泽泻等植物,营造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次,植物配置还可以改善湿地公园的水环境。
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的基础。
通过合理配置具有吸水、净化水质特性的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湿地公园的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例如,水生植物如芦苇和菖蒲等具有吸收废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浅水区的植物如睡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体污染。
此外,植物配置还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其景观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吸引人的景观,为游客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
例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利用各种树木形成树荫,搭配花坛、草坪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利用花卉等进行点缀,增添湿地公园的色彩和活力。
总之,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提供景观效果。
建设一个美丽宜人、生态友好的湿地公园,除了需要注重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湿地公园。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42775afcc7931b764ce1519.png)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学生所在系(院)美术学院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目录 (1)摘要、关键词 (2)正文、引言 (3)1 国研究现状 (3)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3)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3)1.3 评价 (4)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4)2.1 基地概况 (4)2.2 植物资源 (4)2.2.1 亚热带植物资源 (4)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5)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5)3.1 陆地植物配置 (5)3.2 滨水植物配置 (5)3.2.1 开敞植被带 (6)3.2.2 疏林型林地 (6)3.2.3 郁闭型密林地 (6)3.2.4 湿地植被带 (7)3.2.5 卵石滩 (7)3.3 水生植物配置 (7)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8)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8)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9)4 结语 (10)致 (10)5 参考文献 (10)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摘要: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证其生态循环的关键之一,及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和配置。
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植物配置。
项目中我以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为首要特点出发——将整个公园的植物分为陆地、滨水、水生、生态岛四大植物群落类型,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三个方面考虑植物的具体配置,最终实现了全园的生态平衡和多样化景观结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设计;植物规划;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生态岛植物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孽生地。
湿地公园则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容的公园。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f0bc34580216fc700afd85.png)
2弘扬名人文化
• 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 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树 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 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 生活气息。 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 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 ,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 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 青 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青 衣
西溪湿地的变迁
明清时期,西溪就是一个著名的风
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 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生 产生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西溪湿地 渐遭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 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 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 2007年2月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 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03年,杭州市 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
•
根据水位深度选择植物品种配置栽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确 定植物选择时,我们应把握这样的两个准则即 “栽 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 “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天”。
项目概况
区位:杭州西北方,其核
心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 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
•
青 衣
2、陆上绿地植物配置 • 西溪湿地内部陆上植物的 配置主要运用了柿树、杨 梅、枳椇、枇杷等乡土树 种,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 了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和 乡村野趣的生境。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芦苇湿地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芦苇湿地](https://img.taocdn.com/s3/m/0c0a94a97fd5360cbb1adb86.png)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芦苇湿地浅析文化公园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摘要:对西溪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研,了解芦苇种植布局,从生态、功能、美学、文化等五方面分析芦苇在西溪湿地中的中其作用,并对其设计和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景观植物选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西溪湿地,湿地植物,芦苇,植物造景1.绪论1.1研究出发点及研究就意义1.1.1研究目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践的快速,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滞后,从而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湿地植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是构成城市基本要素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
而前人对偏好湿地植物的单种植物的研究偏向较少,在这方面长期存在不足,而对竹子的研究就更少了,大部分作品对西溪湿地植物的研究都是大而泛的,所以我选择了从小的层面自由选择来分析,从而希望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本课题通过对西溪湿地公园相关景区经行实地调研,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将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成景之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并将现有相关湿地植物理论基础上抽离对芦苇造景新的认知。
本次实地实地调研主要以有物可考的景点为重,并结合测量结果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期从营建和理性两个方面对现在或曾有的芦苇景观感性手法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由于时间季候关系,对那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无实景可考的因芦苇成景布景处,则采取史料生物学的方式,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解构。
1.1.2研究意义在城市湿地造园活动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管理但是现在的植物造景看重的是所谓的生态效益和新美观,而对植物自然景观文化意蕴的营造却很薄弱,大量使用外来植物。
本课题研究中把“芦苇造景”当成一个概念提出来,首先是肯定了芦苇在湿地营造景观营造中的声望,再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综合研究思路,急于从芦苇景营建一个小出发角度出发,逐步延伸到湿地生态景观中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以小见大,同时希望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以后造景对其他湿地豆科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杭州南京植物造景比较(精)
![杭州南京植物造景比较(精)](https://img.taocdn.com/s3/m/f3a49412ba1aa8114431d995.png)
杭州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评价及比较摘要:本文选取了一些最能代表杭州及南京植物造景特色的公园、绿地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便掌握其植物种类、造景方式、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其植物造景水平进行深入的剖析及比较。
关键词:杭州;南京;植物造景;评价;比较1引言杭州园林素以植物造景取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杭州就进行了全城绿化运动,在疏林及荒地栽植了大量的园林植物,如今这些树木在改善城市绿化水平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杭州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进年来尤其重视园林建设,植物造景也走在前列。
不只是进行单纯的绿化造林,更讲求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性,利用了大量的新品种、新花卉装饰园林,使众多游人眼前一亮。
南京是六朝古都,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绿化率较高。
由于民国时期栽植了大量的行道树,南京的道路绿化景观堪称典范;一些公园的植物造景也做得很到位如南京情侣园、莫愁湖公园等;唯一缺憾的是玄武湖并没有像西湖一样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软质景观的欠缺是主要原因。
本文先详尽杭州及南京植物造景的特点,然后根据其优缺点展开分析比较,希望为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更上一层楼提供理论依据,也希望南京的园林绿化能积极汲取杭州经验,快速提升城市形象。
2杭州植物造景剖析2.1杭州园林植物种类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仅西湖山区和西天目山等地维管束植物就有178科、790属、1640种,木本植物有509种,藤本植物有150种,此外,还引进了许多新优特品种,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以下简介了杭州园林植物种类的特点。
2.1.1注重湿生及水生植物的应用杭州的主要风景游览区大抵与水有关,如杭州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公园、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等(如图1),要丰富这些地区的植物种类及景观层次,水生及湿生植物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丰富自然多变的水系岸线,还能发挥生态修复及防护的功效。
杭州园林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生植物群落。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e57c48502d276a200292e6d.png)
摘要:西溪,曾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历史误把它引向求救的边缘。
本文以丰厚的历史资料和调研为基础,运用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边缘学科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水乡特征,进而全息地图解了西溪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区的植物构造,并就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窥探。
关键词: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生态保护一启开历史长卷,纵览西溪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湿地风貌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
《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西部。
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6公里。
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
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的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
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
一期面积3.2平方公里,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
西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历史上有“副西湖”的美誉。
西溪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
1600多年来,西溪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
探讨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
![探讨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c40f2802020740bf1e9b0a.png)
探讨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作者:叶晖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4期摘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湿地公园为改善城市的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城市景观中,湿地公园有着特殊的意义。
故配合湿地公园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植物造景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1 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中,首先要选择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些植物,并且要具备防止外来物种干扰的特质,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例如在选择水生植物的时候,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比如该种植物对重金属的承受能力,净化水质的能力等;其次还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特性对于生态环境的正向作用,还是以水生植物为例,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应该选择根茎发达的植物种类,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流的过快流速造成的泥沙流失,有稳定生态的作用,为湿地公园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第三,如果想要增加湿地植物的群落,还可以增加植物的物种,在进行多种物种选择的时候要经过一定的筛选,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选择的时候最好的效果是种植后能够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这样湿地公园就可以作为多种动物的栖息地,形成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 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2.1 对原有植物系统的合理保护湿地公园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湿地与公园两者的结合,而是利用城市中的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维护,让原本荒芜的湿地变成适合人们游览的景观公园。
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中植物的造景设计中,要以一种风景区的理念进行设计,要更贴近自然的湿地进行设计,在湿地公园中一定要重视原生态物种的保护,在进行湿地公园的选址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游客可以方便出行的地方,并且保证湿地公园的安全性和游客的安全性,还要考虑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在游客对湿地公园景物进行游览的时候要按照统一的路线,最好要有相应的讲解人员进行讲解,这样游客在进行游览的时候不但可以欣赏到植物造景的美丽,也可以接受一些知识的熏陶,针对一些需要进行重点保护的植被,应该进行重点保护,在保证湿地公园不被破坏的基础之上让游客尽可量的欣赏到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景。
芦花秋雪 西溪-缕魂——浅析西溪诗文芦苇意象
![芦花秋雪 西溪-缕魂——浅析西溪诗文芦苇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48597856bec0975f465e2dd.png)
晚 明小 品大 家 张岱 写有 《 秋 雪庵 》 诗 :“ 古宕 西溪 天 下闻 ,辋 川 诗 是记 游 文 。庵 前 老 荻飞 秋 雪 ,林 外奇 峰耸 夏 云 。怪 石 棱层 皆露 骨 ,古 梅 结 屈止 留筋 。溪 山步 步 堪 盘 礴 ,植杖 听泉 到 夕曛 。 ”这首 诗 中也提 到 了芦 花 ,深 秋 季 节 , 皎洁 的 月 光下 ,芦 花 飞 雪 ,此 情 此 景 ,让 爱热 闹 爱繁 华 的张 岱也 产 生了 归隐之 心 。 张 岱一 生游 历西 湖 周 边 ,忘 情 于 西湖 山水 间 。他还 著有 《 西 溪 》一文 ,文 中描绘 到 “ 一片 芦花 ,明月 映之 , 自如 积 雪 ”的奇 景,感 叹之余 ,张 岱不 禁这 样评 价 西溪 : “ 余谓 西湖 真 江南 锦绣 之地 ,入 其 中者 , 目厌绮 丽 ,耳厌 笙歌 ,欲 寻深 溪 盘 谷 ,可 以避 世 如 桃源 、菊 水 者 ,当 以 西溪 为最 。 ” 诗 人姚 石子 在 《 游 西溪记 》 里写 道 :“ 余谓 西溪 之 境 如 苎 萝美 人 ,淡 冶 幽 娴 ,云 鬓 蓬松 , 而 自然 绝 世 ,与 西 湖 之 如美 人 已入 吴 宫 ,韶 丽 明 靓 ,浓 妆艳 抹 , 固有 别 趣 耳 。溪 以 芦花 称 , 当九 秋 之 际, 飞 绵 絮 絮 , 皑 若 白 雪 。 溪 又 多梅 ,时 届三 冬 , 暗香 浮 动 。苍 雪 触 目, 借此 来 皆 非 其 候 也 。然杨 柳 丝 丝 , 临风 摇 舞 ,芦 苇初 茁 ,参 互 水 次 , 已令人 秋 思洒然 、遐想 无端 矣 。 ”姚 石子 认为 西溪 是 以芦 花著 称 的 ,并 且 有异 于 西 湖 的独 特 风采 。姚石 子 和 张 岱对 西溪 的评价 可 以说是 异 曲 同工 。 西溪 给 文人 墨客 的 印 象就 是 理想 中的 精神 家 园,西 溪 确 实 具备 这 样 的气 质 ,文 人 墨客 们 的 作 品更 进 一 步渲 染 丰 满 了这 一 气 质 。诗 人们 追 求 的诗 意 人 生境 界 与 西溪 美 景完 美结 合 。 现 代 才 子诗 人 徐 志摩 更 是 以他 手 中的 生花 妙 笔 ,抒 发 自 己对 西溪 的无 限 眷恋 之 情 ,他 在 《 西 伯利 亚月是 缤纷 的碎 玉 ,芦 田 是仙 家 的 别殿 ;我 弄一 弄 芦 管 的幽 乐 ,我 映影 在 秋 雪庵 前 。我 捡起 一 支 肥 圆 的芦 梗 ,在 这 秋月 下 的 芦 田 ,我试 试 芦笛 的 新声 ,在 月下 的秋 雪庵 前 。 ”题 目中虽为 西湖 秋 雪庵 ,其实 志 摩 所忆 的就 是 西溪 秋 雪 庵 ,这 首诗 歌 给 秋雪 庵平 添 几分清 新 、浪漫 与飘 逸 。 所 谓 文 由景 生 ,景 以文传 。西 溪 ,是 历 代 文化 名 人 理 想 的精 神 家 园 ,西溪成 就 了文 人梦 ,文 人成 就 了西 溪 。 西 溪 ,因 为这 些 或 游 历 、或 隐居 的文人 雅 士 们 拥有 了深 厚 的文化 积淀 。芦花 成为西 溪文 化 的一个 象征 。 明人施 万有 诗 云 :“ 白露带蒹 葭 ,月 光翻 在水 ,恍若 御 天风 , 高歌 云汉 里 。 ”深秋 的月夜 ,携 三两 好友 ,泛舟 蒹 葭 深 处 ,感 受梦 幻 般 的 飞芦 秋 雪 ,任 时光 流 转 ,记 忆 定格 在那 一 刻 。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f907b5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0.png)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9d9df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3.png)
现代园艺2017年第4期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关海莉,成超男,胡凯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
同时,通过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植物景观规划;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景观营造2.2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植物景观分析在城市湿地当中,植物景观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因其具有多样的生态调节作用,在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生态设计,用生态的设计手法,保留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兼顾生态学和美学,把握植物的生态设计原则和优美的造景手法。
2.2.1植物种类。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合理安排设计了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在植物的搭配上,湿地公园中的水塘周围大多延续了原有的植物类型,在特定的地方增加了一些乡土植物,包括香樟、池杉、河柳、旱柳、枫杨、构树、苦楝、榔榆、泡桐、柿树、乌柏、悬铃木等;水生、湿生植物的种植搭配主要选择斑茅、芒、芦苇、芦竹、菖蒲、黄菖蒲、德国鸢尾、水蓼、睡莲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以农家建筑为主,结合农家风格配合了相应的植物,主要种类包括水杉、柿树、构树、广玉兰、梧桐、香樟、无患子、河柳、泡桐等上层乔木。
2.2.2生态景观营造。
在西溪湿地公园中,无论是从生态还是景观角度而言,尽可能地保留典型的湿地特征,运用湿地本身存在的植物进行景观打造和搭配,不仅能形成一种优良的湿地景观,也能为湿地公园中特定的野生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451a037cd184254b35355a.png)
统 的 自然特点 ,考 虑其 历史传承 ,针 对 目前 迫切需 要解决 的问题 ,制定合理 、科学 、可操 作的生态 修复规 划 ,保 护
和强 化西 溪湿 地 自我修 复功 能 ,并 辅 以科学 的 人工 介入 , 确保湿 地生态 系统的完 整性和 周边环境 的和谐性 ,使得 西
摘 要 :论 述 西 溪 国 家 湿 地 公 园植 物 配 置 的可 行 性 、 合 理 性 和 景 观 效 果 ,结 果 表 明 ,所 选 湿地 植 物 颜 色、 形 态 搭
配 合 理 ,营 造 出 的湿 地 景 观 独 特 且 美 丽 。 关 键 词 : 西 溪湿 地 公 园 ;植 物 选 择 ;植 物 配 置
线。同时 ,通过路 两边 的会所以 及一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仿古建筑 群构 建不
同的组 团绿化 ,如从南 N4 1 " . ,沿 花蒋路 两侧分 别有高 庄建
筑群 、洪 钟别业 、六七 八号会 所、河渚 街、三 四五号 会所
和一二号会所作 “ 之” 形排列 。通过不 同建筑群 的功能定位 , 采用 自然式和规 则式相 结合 的植物 配置手法 ,依据道 路与 建筑 的不 同距 离以及 周边鱼 塘的特 点 ,决定 配置不 同的植
CHI N E SE HOR TI CUL T URE A B S T RA CT S
西溪 国家湿地公 园植物选择 与配置研 究
楼 建华 。 。 刘 扣生 。
( 1 . 杭州植物 园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3 ;2 . 浙 江省 杭州市西湖 区城 乡规划 管理 中心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7 )
同时 也是观 赏湿地 景观 的主要地 方。整个湿 地的 道路主干 道长 度约 2 5 . k m,为了降低游客 的视觉疲劳 ,在道路 、广 场 和河道 的不 同节 点景观 设计需 要保持 不同的特 色 ,尽量
分析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
![分析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cae8dd6bd97f192379e98f.png)
分析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摘要: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的不断提出,城市绿地备受关注,其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可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在湿地公园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做好植物造景设计,多角度分析与研究,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湿地公园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化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较为特殊的作用与意义,需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分析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如此方可实现湿地公园的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植物选择毋庸置疑,植物选择是十分关键的,要遵循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准则,且还要从根本上避免外来物种所造成的影响,对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加以分析与研究,实现植物选择的可行性,比如在选择水生植物的时候,需要分析植物对重金属的承受能力、植物净化水质的作用等。
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植物自身特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同样以水生植物为主,在湿地公园内进行植物造景设计中尽可能选择根茎发达的植物,如此可有效避免水流过快或者出现泥沙流失的现象,可以提高生态效益。
当然,为从根本上增加湿地植物的群落,需增加植物的物种,因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植物物种呈现出多样性,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遵循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让湿地公园逐渐成为动植物的栖息地,推动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植物配置严格意义上分析,积极做好植物配置同样至关重要,因为植物的种类众多,且灌木与草本植物有所不同、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有所差异等,所以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多层次的进行植物搭配选择,以此形成多样性的水生植物景观。
除此之外,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还需要对植物群落最大生物量加以分析与考虑,这是当前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标志,按照相关要求得知,需要对湿地的表面积加以计算,一平方米要种植5—10丛水下植物,并且所种植的浮叶植物的面积不可超过1/3.三、植物造景设计(一)保护原有植物系统顾名思义,湿地公园并非仅仅是湿地与公园的相互结合,更为重要的则是利用湿地环境进行开发与维护,将湿地转变成为人们游览的主要景观,得到身心放松,所以鉴于此,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中可以将风景区理念融入其中,贴近自然进行设计,并且在整个植物造景设计中对原生态物种加以保护。
探访西溪湿地
![探访西溪湿地](https://img.taocdn.com/s3/m/9529251d1ed9ad51f01df29e.png)
探访西溪湿地
时间:2018-05-31 09:33:40 | 作者:李靖宇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准备避开喧闹的市区去探访城西的西溪湿地游玩。
听爸爸说这里是我国最大的湿地之一,湿地里有很多珍贵的绿被植物和动物。
我们从湿地博物馆开始出发,路边的桂花已经盛开,有丹桂和金桂,丹桂开的花是橘色的,金桂开的花是金黄色的,它们都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
湿地里纵横交错着许多河流,河流两边有一大片芦苇丛,这芦苇又细又长。
我和爸爸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往里走,这时候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和爸爸还在往前走。
路边的野草渐渐地将小路掩盖掉,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走,因为两边的芦苇像刀片一样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割伤手臂。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很多柿子树,树上已经结满了红色和绿色的柿子,我想这些柿子一定很甜,秋天的湿地真美啊!
这次探访西溪湿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并了解了神秘的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滨水植物景观调研
![杭州西溪湿地滨水植物景观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ca34cb8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58.png)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1杭州西溪湿地的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部,距离西湖不到5km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第1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1]。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6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2]。
2西溪湿地滨水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主要包括色彩美、形态美、嗅觉美及季相美等方面,而这些通过树形、质感、叶、花、果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客观的直接感受。
经实际调查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的查阅相结合:水生植物有芦苇、菖蒲、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
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
2.1西溪湿地滨水带观花特性植物应用分析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是植物形态中最具观赏价值的部分。
各种植物的花色和花期并不相同,在配置时,要应用各种不同花色和花期的植物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
2.1.1绿堤滨水带观花类植物分析。
在西溪绿堤的滨水地带,观花树种基本集中在小乔木层和灌木层中,乔木层只有日本晚樱、玉兰,小乔木有紫薇、垂丝海棠、桂花、紫荆、紫叶碧桃等,灌木层有锦带花、棣棠、茶梅、红花继木、金银花、云南黄馨、结香、粉花绣线菊、杜鹃等,而做地被的观花类植物也有很多草本植物,如耧斗菜、黄晶菊、向日葵、一串红、薰衣草、美女樱、虞美人等。
也有一些藤本植物如月季、铁线莲等植物可以攀缘常绿或落叶乔灌木上。
不同植物的花色,都可以为周围的景色增添色彩。
2.1.2西溪寿堤滨水地带的观花植物应用。
在西溪寿堤景点处,种植有多种观花类植物。
蔷薇,花红色,景观效果夺目。
河渚芦花
![河渚芦花](https://img.taocdn.com/s3/m/c880682acfc789eb172dc884.png)
河渚芦花芦苇,夏秋抽穗开花,花白而轻如棉絮,随风飞扬,如漫天飘雪,是西溪湿地的标志性植物。
清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曾感慨:“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秋雪,大是奇景。
”在综合保护前,根据工作人员测算,西溪有300亩芦苇,主要分布在秋雪庵附近的数块河渚上。
而西溪一期综合保护工程规划又补种芦苇250余亩,以重现“河渚芦花”的西溪秋景。
如果你去西溪湿地公园观赏芦苇,现在的最佳地点是在秋雪庵一带。
秋雪庵所处地理位置在蒹葭深处,四面被河流溪水环绕,东面秋雪滩上芦花摇曳,花絮飞舞。
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游人可以泛舟徐徐融入芦苇的世界,也可以站在高处纵目远眺,放眼览观这名列西溪湿地景观之首的无边芦花。
绿萼梅花福胜梅花是昔日西溪与河渚芦花并列的两绝之一。
河渚芦花明代开始流传,而福胜梅花在唐朝就已名闻遐迩。
前人云:“南宋辇道(皇帝乘车所行的路)东起历秦亭、方井、法华至西溪镇一十八里,皆在梅海竹林之中。
”西溪的梅花品种主要为绿萼梅,先花后叶,花洁白如玉,初开时微带绿色,它的树干特别高大,花也特别香,明清时称为“西溪种”,是古梅中最珍贵的品种。
到西溪泛舟赏梅,在南宋已成了杭州人的时尚,西溪也由此与灵峰、孤山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
现在,从湿地正门进来往东走,沿着流红溪到梅竹山庄再到西溪梅墅、香雪海或到西溪草堂,一路梅花遍地。
特别是西溪梅墅,这里原是梅农居住的小村落。
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走向梅墅,过春信桥,满山遍野的梅花就扑入眼帘。
这一景点以田园农舍为载体,以梅文化为内涵,以旷达开远的环境美为特色,是西溪最引人入胜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西溪观梅和其他赏梅地点不同,游客还可以摇船在水上观梅,意境与路上看梅大不一样。
百年柿树西溪蒋村乡是著名的柿子产地,这里的柿子曾是余杭县的名优特产,早时就有“古荡方柿”一说。
果大皮薄,肉细汁多,非常香甜的方柿,被公认为我国六大名柿之一。
1990年版《余杭县志》记载:“本县栽培柿树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多在河岸塘边,房前屋后零星栽植。
西溪赏芦
![西溪赏芦](https://img.taocdn.com/s3/m/f84bf105e2bd960590c677d5.png)
西溪赏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提到杭州,人
们肯定先想起美丽的西湖,其实在杭州还有一处
独特的景致,那就是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南宋皇
帝赵构看到西溪美景,就曾赞叹道:“西溪且留下”。
西溪的美景有很多,春日踏青,夏日采菱,
秋日观芦,冬日探梅,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秋
芦飞雪”。
每到秋天,我就会被那白茫茫的芦苇
荡吸引,用手一摸,如同棉絮般柔软,让人的心
也不由地暖起来。
西溪境内有360亩的芦苇荡,有荻芦、芦竹、芦苇,其中荻芦最漂亮,阳光一照芦叶金闪闪的,芦花又大又蓬,风一吹,最有“雪花”的味道。
秋雪庵是观芦的最佳地点,它位于西溪湿地最中心,四面环水,只有靠小船划桨才能进入。
乘上
小船,穿过密布的水网,穿过茂盛的芦苇,直到
见到一个孤岛,那便是秋雪庵了。
一阵凉风习来,芦花随风舞动,远看如雪,一直绵延到远方,这
就是著名的西溪美景——“秋芦飞雪”,真是令
人赞叹不绝。
“秋芦飞雪”被誉为西溪十景之一,以其无
穷的魅力醉倒了一年又一年的秋风,更是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词人。
秋日游杭,西溪赏芦不可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摘要:对西溪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研,了解芦苇种植布局,从生态、功能、美学、文化等方面分析芦苇在西溪湿地中的作用,并对其设计理念和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选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西溪湿地,湿地植物,芦苇,植物造景1.绪论1.1研究目的及研究就意义1.1.1研究目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践的快速升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滞后,从而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湿地植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是构成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
而前人对湿地植物的单种植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而对芦苇的研究就更少了,大部分作品对西溪湿地植物的研究都是大而泛的,所以我选择了从小的方面来分析,从而希望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本课题通过对西溪湿地公园相关景区经行实地调研,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将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成景之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并将现有相关湿地植物理论基础上抽离对芦苇造景新的认知。
本次实地调研主要以有物可考的景点为主,并结合测量结果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现在或曾有的芦苇景观营建手法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由于时间季候关系,对那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无实景可考的因芦苇成景处,则采取史料研究的方式,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
1.1.2研究意义在城市湿地造园活动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植物造景看重的是所谓的生态效益和新美观,而对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的营造却很薄弱,大量使用外来植物。
本课题研究中把“芦苇造景”当成一个概念提出来,首先是肯定了芦苇在湿地景观营造中的地位,再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综合研究思路,意图从芦苇景营建一个小角度出发,逐步延伸到湿地景观中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以小见大,同时希望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以后对其他湿地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区域概况1.2.1西溪湿地概况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是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2.2西溪湿地湿生植物的概况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而湿生植物在着水网交错湿地景观占有主要地位。
据相关研究调查,西溪湿地共有水生植物100种,属38科,其优势种为芦苇、芦荻、再力花、茭白、旱伞草、慈菇、菖蒲等7种;,西溪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丰富度较低,从分布来看,大部分湿地植物群落位于水塘岸边,在水位较低的水塘中,植物群落分布较为分散,在水塘岸边和中央均占据一定面积。
为了体现公园的湿地植物特征,在公园除保留大面积的芦苇湿地外,还人工种植和恢复了许多典型湿地植物群丛,如野茭白+睡莲、野茭白+梭鱼草+莲、再力花+水花生等。
除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还有美化环境、营造景观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溪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芦苇造景的设计理念2.1生态性西溪原属农耕区,是在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芦苇本是其乡土植物,适应性较强。
其生态习性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笔直、株高、梗粗、叶壮、成活率高。
能达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生命力强、易管理、适应坏境广。
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西溪湿地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形成西溪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湿地植物就是其中特色之一。
西溪湿地公园中大部分芦苇都是尽可能少的干预原有地形、地貌,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保留下来的,尽可能的保护其生态环境2.2功能性2.2.1生态功能芦苇由于其生命力强,适应环境广,常用作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植物。
2.2.2经济价值芦苇可谓全身都是宝。
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
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也可食用。
花絮可作扫帚,也可填枕头。
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它能“解诸肉毒”。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葡萄糖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芦苇嫩茎的内膜常用来做吹奏乐器笛子的振动膜,称“笛膜”。
苇梢碎叶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当柴烧,烧火做饭。
2.2.3辟邪灵物芦苇在古代也可用来辟邪,用芦苇制成的绳索即古书所说的“苇索”、“苇茭”很早即被作为辟邪灵物。
传说神荼、郁垒曾在度朔山上大桃树下用芦苇绳索捆缚恶鬼,后来皇帝仿照此举,创设了“悬苇索以御凶魅”等一系列法术,这个著名的神话意味着苇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术一样,都是非常古老的巫术形式。
据说夏人便已习惯挂苇茭,后至汉代以至魏晋时期都比较流行。
2.3历史性西溪湿地公园的大部分芦苇是历史遗留的,现在园林建设中,有意识的保护古建、古树名木、但对湿地植物遗留的保护还有些滞后。
西溪湿地不像其他湿地建设为达到美观而大改建,先挖后栽的手法,而是适当的保护了原有湿地植物芦苇,这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
2.4文学性芦苇具有丰富的文学含义。
在古代有相思之意,蒹葭者。
如《诗经·秦风》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同时也有了野趣之意,如戴复古《江村晚眺》中描写道:“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同时芦苇还是平凡而自由的象征,天才的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鲍安顺在他的《十月芦花》里这样解释道“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而优美,低头而轻松,沉思而快乐……”而我觉得芦苇不仅如此,同时也是顽强的象征。
芦苇易生易长。
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或凋败,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生机勃勃,就如诗中所写的革命精神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的文化也随处可见。
如西溪十景中的“秋雪庵”,“茭芦田庄”,“茭芦庵”“泊庵草堂”等都有着深深的芦文化。
秋雪庵始建于宋,初名"大圣庵",现也名为“秋芦飞雪”。
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
1919-1921年,南浔名士周庆云在原址重修,其很长一段时间隐居于此。
现坐船穿过密布的水网,茂盛的芦苇,现虽无法体会“秋雪蒙钓船”的意境,但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一片白茫茫的意境。
秋庵也是“秋八景”的核心景区、也是河渚胜地的静幽之境(见图2—1)。
图2—1秋雪庵及环境平面示意图茭芦庵,又名正等院,西溪历史上的著名寺庵之一,是文人墨客雅聚切磋诗艺、书画之所。
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杭州西溪湿地一带,因奉祀所需,于龙驹坞建正等院。
明万历初年(1573),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河渚,初名正等庵。
明末整修时,由董其昌题额。
传说交芦庵是茭芦庵是董其昌题名误书"交芦"为"茭芦"。
交芦庵名的由来是因庵建在芦苇之中,又称芦庵。
茭芦田庄这是由交芦庵位于此并结合其农事田庄而命名。
现是西溪主要的农事体验区域。
除此之外到处的楹联匾额,也点拨着昊天心语,随处可见芦文化,如梅竹山庄“虚阁”的“溪漾轻舠,昼邀竹影夜邀月;韵催白雪,秋着芦花冬着梅”;西溪草堂“快雪堂”的“烟水一泓梅乍放;荻花四面鹤频来”;高庄“和鸣书屋”的“清酒边,满纸春云润屋;芸窗外,一溪秋雪摇空”等,都体现了芦苇文化对西溪“景观”的影响。
2.4特色性在许多湿地都应用芦苇,但西溪湿地中的芦苇有其特色性。
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还有由于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芦苇长得也非常茂盛。
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
西溪的芦苇以天然质朴为美,其也体现出西溪的特色:“冷、野、淡、雅”。
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置身于芦苇荡中,偶惊数只水鸟,远离城市的喧嚣,一片悠然而宁静。
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芦苇本是田野间的乡土植物,在这水网密布的西溪湿地中,泛舟由于溪径,两旁芦苇丛生,野趣盎然。
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西溪芦苇野趣横生,虽质朴但不平凡,淡泊而致远。
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如西溪景点中的“泊庵草堂”,“秋雪庵”“交芦田庄”“交芦庵”,三堤十景中的“秋芦飞雪”“蒹葭泛月”等都体现了西溪中芦苇的浓郁文化。
另外每年11月—12月都会举办特色西溪听芦节,西溪的芦花洁白轻盈,一经风吹,河渚两岸恍恍如有无数白头翁个个摇头而立。
此时整个西溪宛如一副浓墨重彩的水乡秋景图,在这苍茫辽远、水波涟漪、秋雪飞舞的情景中,人们感受到的是浩渺、古寂、幽野之美。
3芦苇的造景手法芦苇作为西溪湿地公园主要的湿生植物,在全园中应用很多,分布广,范围大,约占湿生植被的24·2%,主要的造景手法是片植、丛植、点植等方式与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搭配营造植物景观,唯一比较缺失的是芦苇属于季候性较强的植物,主要观赏季节是秋季的“秋芦飞雪”,或是冬季的“败芦残雪”,春夏观之则无太大特色。
3.1片植片植则是大面积的的单物种的种植而形成景观,如秋雪庵旁边的“芦苇荡”,大面积片植而形成,远观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一片白茫茫的意境,可泛舟穿行于其间,微风吹来,花絮飘落,犹如漫天飞雪一般。
3.2丛植丛植则是指在水边一丛丛密植而形成的连续景观。
西溪景区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棋布,河港纵横,水塘相连,这给芦苇的丛植景观提供优势环境。
芦苇大部分分布于溪、河、湾及塘的水岸边,作为水与陆地的过渡地带。
泛舟游溪,穿过密布的水网,两旁芦苇丛生,野趣盎然(见图3—1)。
并结合下层的水草,上层的乔木,丰富林冠线,增加景观层次(见图3—2)。
图3—1溪岸丛植立剖透视示意图图3—2水岸边质感、层次对比示意图3.3点植点植则是与其他植物搭配,点缀种植丰富景观效果。
如与水花生搭配(见图3—2)植于岸边和木栈道旁边,增加质感,丰富景观层次;与竹搭配形成芦竹群落;与桑树搭配形成“芦白桑青”的色彩对比景观效果;还与同类的挺水植物千屈菜、香蒲、再历花(见图3—3)等搭配形成一片的野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