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3.1 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国际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衰弱,美国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宣告结束;亚、非、拉美国家民族意识崛起,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启示。
(2)国内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尊孔复古思潮甚嚣尘上。
2.新文化运动(1)开始的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性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1917.1,蔡元培)和《新青年》;(4)主要内容:民主和科学(5)三个层面:提倡新民主,反对旧民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6)其他重要知识点A 1918.5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 文学革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评价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1)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和封建主义旧势力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上的准备。
局限性:(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源;(2)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缺乏改造实践性;(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3.2 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又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3)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D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2、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B )A、强学会B、兴中会C、华兴会D、同盟会3、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保国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一部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宪法C、一部仍然带有封建色彩的宪法D、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C )A、《新民丛报》B、《苏报》C、《民报》D、《国民报》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D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D )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愿望是:( B )A、恢复孙中山总统职位B、实行议会政治C、使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D、进行二次革命9、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 )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0、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 B )A、林觉民B、胡汉民C、徐锡麟D、黄兴11、护国运动开始时,回云南发动反袁战争的是:( D )A、孙中山B、唐继尧C、蔡锷D、黄兴12、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B )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共和党D、民主党13、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C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3、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D )A、全民革命B、民族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有:( ABD )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拒英运动D、抵制美货运动2、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 ABC )A、章炳麟B、陈天华C、邹容D、蔡元培3、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BD )A、《时务报》B、《民报》C、《苏报》D、《新民丛报》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B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D、要不要社会革命5、在武昌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BC )A、日知会B、文学社C、共进会D、科学补习所6、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D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争都是在“瓜分豆剖,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发生的7、孙中山对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政府新总统是有警惕的,曾经提出防范条件有:( ABCD )A、袁世凯必须宣布拥护共和B、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C、定都南京D、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8、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 ABCD )A、帝国主义的干涉B、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C、袁世凯阴谋篡权D、革命党人没有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斗争9、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11、1912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CDFG )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清帝退位D、中华民国成立E、袁世凯称帝F、《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G、国民党成立12、袁世凯独裁政权是代表:( BC )A、清朝贵族利益B、中国地主买办利益C、帝国主义利益D、立宪派利益13、辛亥革命前,中国留学生陈天华在东京为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控诉清政府卖国罪行奋笔撰写的白话文著作是:( BD )A、《革命军》B、《猛回头》C、《敬告同乡书》D、《警世钟》三、辨析题1、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
(5) 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
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章 辛亥革命
· 重要考点讲解 二 、简答题
3 、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
(1) 发动“二次革命 ”和组建中华革命党 。为反对袁世凯刺
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 1913年7月 ,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
袁 ,南方部分地方响应 。坚持两个月后失败 。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
·
(2)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
题 。但是 , 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难
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
第三章 辛亥革命
· 重要考点讲解 二 、论述题
1 、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
(3)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 。基本方案是: 核定
· 重要考点讲解 一 、基本概念和判断
12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 , 随即全国响应 ,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 、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 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 重要考点讲解 二 、简答题
2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中国人
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 ,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出山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武昌前线,调兵镇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然而,因为北洋军大部分将领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所以荫昌指挥失灵。
10月14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但袁世凯为了逼迫清政府交出更多的权力,一面借口“足疾”尚未痊愈留在河南彰德,继而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予他军事全权等条件;一面指使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暂取观望态度,致使清军进攻武汉受挫。
27日,清政府被迫召荫昌回京,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当时,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正秘密组织燕晋联军直捣北京,而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则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等发动“兵谏”,于10月29日在滦州联名电奏清政府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特赦“国事犯”。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11月1日,在北洋军攻克汉口的当天,皇族内阁被迫辞职,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来京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取得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立即派人刺杀了吴禄贞,同时进京组阁。
可是袁世凯并不打算立即攻占武昌,而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夺取全国政权。
11月26日,经过袁世凯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密谋,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议南北停战议和。
为了创造议和的有利条件,27日,北洋军攻陷汉阳,威胁武昌。
2、南北议和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开始停战。
18日,各省军政府议和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派出的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和谈。
南北代表除讨论军队停战的具体措施外,主要就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展开争论。
袁世凯在议和期间一面以倡言君主立宪要挟革命党,一面以革命党要求共和立宪来逼迫清政府。
20日,当南北议和代表举行第二次会议时,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同时向双方代表提出照会,表面上要他们“尽速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冲突归于停止”,实际上是压迫南方革命势力尽快向袁世凯妥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客观形势是: 第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军事侵略: 1904——1905 年 在中国东北发生日俄战争,日本 战胜俄国,侵略势力趁机扩展到 南满。英国则趁日俄相斗这机, 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经济侵略:铁路和矿山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到19 14年,列强的铁路直接投资约2.92亿美元,筑成的铁路3772公里。 在矿山方面,到清政府灭亡时止,列强控制了中国全部铁矿的开 采,控制了煤矿机器开采量的90%以上。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早年被李鸿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章派去过朝鲜。甲午后,他又受李 鸿章推荐,从小站练兵开始,逐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羽毛丰满,北洋六镇牢牢抓在他手 里。庚子事变后,受李推荐,他受 任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宰相当 国,权倾一时。直到 1908 年,光绪 帝与慈禧太后驾崩,溥仪登基,他 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 1911 年武 昌起义爆发,他被重新启用。
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1908 1908
《 钦 定 宪 法 大 纲 》 光 绪 和 慈 禧 死 溥 仪 上 台
1911
撤军机处, 设责任内阁
影视
革命形势高涨
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 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 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 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 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
2、挽救共和的努力
宋案和二次革命
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 中有关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 同意副署的规定,迫使唐绍仪 和同盟会的几个阁员辞职。经 过频繁更换内阁,最后武力威 胁参议院任命其亲信赵秉钧为 内阁总理,达到了直接操纵国 务院的目的。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之评 价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对推 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1939年5月 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 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 会上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
湖 北 军 政 府
人物介绍: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 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 他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 上海,孙武与蒋翊武失 去联络。革命党人错误 地自认为“资望”不够, 以手枪逼迫黎元洪担任 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散布各地
下,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 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了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 思想大解放。
42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涨。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 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 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2、论战结果
瓦解
袁
寻找代理人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帝
企图武力干涉 辛亥革命失败
1912.9,任命赵秉钧(前为唐绍仪、陆征祥)为内阁总理, 控制政府。
1913.3.20,刺杀宋教仁。 4月“善后大借款”,7-9月镇 压“二次革命”,10月当上正式大总统,11月解散国民党。
1914.1,取消国会,5月废除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1915.5.9,签订《二十一条》,12月12日复辟帝制。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喻培伦
林觉民
2、保路运动和武昌首义及各地响应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 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 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 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 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 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 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 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 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 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成为武昌起义的 导火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四,五,六,七章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四,五,六,七章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概要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优待条例》:
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 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暂居皇宫, 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 政府保护,等等
“二次革命”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遭暴徒枪击,3.22.伤重逝世 。 6月间,袁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 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 职。并派兵南下,进人江西,发动反革命内战。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组织讨袁军,发表讨 袁通电。黄兴迫于形势,也在南京逼使都督程德全宣布讨 袁。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重庆等省区先后宣 布独立。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二次革命” 。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 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 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客观 原因
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 合绞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辛亥革 命失败 的原因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 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 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创始人——孙中山时间——1905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时间——1894地点——东京机关报——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时间:1905-1907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皇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大家]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社会]结果:革命派取得胜利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5月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教案
“尝中夜起而大哭。嗟乎!谁其知 之!”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 具。 1901年2月,清朝政府发出上谕
宣布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声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 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2、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民族资产 阶级的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 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 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后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争夺 和控制中国 另一方面清政府甘心充当帝国 主义的走狗 中国进一步堕入半殖民地深渊, 民族危机更为加深。
中国人痛切地感到国家已面临被瓜 分和灭亡的直接威胁。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当时给友人 的一封信中写道: “大抵东方变局不出数年之中”
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 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 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 变化了。
——毛泽东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潮流,浩浩荡 荡,顺之则昌,逆 之则亡。” ——孙中山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远历史变革, 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 大的里程碑
二、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局限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是由中国民主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 导的。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是与 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分不 开的。
1.弃医从政 立志救国
视频《中山伟业》vcd
2.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送交了《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② 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③ 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④ 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⑤ 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 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① ② ③ ④
6
第二节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 中国同盟会。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5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 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被讥为“皇族内阁”。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待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1年底,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先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wh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3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1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持“中立”态度,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
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2.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领会1)(选择)《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
1911年5月,组建“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不满,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推翻清朝旧房子”的主观力量)(领会2)(选择)(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第三章
组建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年 8 月 20 日, 全国性革命政党
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政
共同的 奋斗目标
统一的 领导机构
主张 武装斗争 的手段
公认的 领袖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势力,而且推动 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 制度的终结
三、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宋教仁案 二十一条 镇压二次革命 正式大总统 西原借款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及买办资产 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尊孔复古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 的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 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 “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 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行社会革命,才 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不能充分发 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精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产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
乘日、俄相斗之机,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进一步加深了。
2.社会矛盾激化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10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 300余起。
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精)PPT课件
.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1册, P28。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标志着资 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诞生。
.
13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ale Waihona Puke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喊出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 决》:《孙中山选集》中册P145
.
12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与李鸿章、梁启超等人的接触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改良道路走不通,使孙中山转变为反 清革命思想
“孙先生所以要上李鸿章书,就因为李鸿章在当时算为 识时务之大员,如果能够听他的话,办起来,也未尝不可挽 救当时的中国。岂知所以希望完全成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 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 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清政府。”
1904年 上海 蔡元培 1906年 武汉 刘静庵
.
革命派完 全形成
15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
16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革命运动舆论先行,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 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章炳麟、邹 容、陈天华等是这一时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代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1905-1907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双方 代表 阵地 革命派 孙中山 民报 改良派 康有为、梁启超 新民丛报 主编 章太炎 梁启超
1、内容 (1)要不要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论争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影响:通过论战,革命派揭露了立宪派为清政府统治辩护 的丑恶面目,划清了革命与立宪的界限,宣传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好了舆论准备。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局限性
第一,在革命纲领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在依靠对象上,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群众基础有限,尤其是没有动员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 第三,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 党。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 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二、军阀割据 1917年,府院之争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 1917年9月,广州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 军政府,掀起护法运动。 1918,孙中山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国民军、皖系、奉系联合执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论述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经 过及其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 的启示?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2010考研真题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 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已于本日成立了!”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发展较快的是轻 工业,其中以棉 设厂地区主要集 纺织、面粉加工 中在江浙、两湖 等行业最为显著 和广东一带
设立厂矿的数 目和投资额的 增加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
厂矿 资本总数
棉纺织资 本数额
1872-1894
74家 有6年 百万以上 9862千两
1895—1911
447家 有14年 百万以上
26232千两 (1913)
——(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面粉 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
1901至1911年间设立的纺织厂共85家,资本额 400多万元; 食品厂共95家,资本额1300多万元。
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些 发展。
新政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维新变法不仅要学习资本主义,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且要改革君主专制制 度,实行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参政 的愿望和要求。
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要求,其目的是 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挽救自 身的危亡。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发展: 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
14
(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统 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主要内容
对“新政”的评价
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巡 警部 等中央行政机构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颁布新学制等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商等
进步性——一定程度上促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 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 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 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 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进了近代化进程;传播了
新思想;促进了民族工商 业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
革命形势的高涨。
视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 频:
反动性;活动本质具有落后 废
性;实质是维护清朝封建专
科 举
制统治。2、预备立宪的骗局源自1901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
1911
钦 定 宪 法 大
光 绪 和 慈 禧
——
摘 自 当 年 日 本 《 朝 日 新 闻 》
俎 上 之 肉 ” 。
吏 , 皆 吾 颐 使 之 奴 , 其 地 人 民 , 皆 我
即 有 一 切 权 ; 有 一 切 权 , 则 凡 其 地 官
机 关 也 , 死 生 存 亡 系 之 。 有 铁 路 权 ,
敢 谁 何 。 故 夫 铁 道 者 , 犹 人 之 血 管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队和政党的建立 •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 有力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共和国,但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没实现。中共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新道 路,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建立 了新中国。
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 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政治激进主义”思 想的产物。 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这种观 点错在哪里?
美国 300英里
12
行业 名称
行业 数量
投资量 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开平矿务局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
共计 113家 1.3亿元
13
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103次
199次
188次
112次
149次
226次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 “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 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 “上层不能”生活下去。
--列宁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 10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民族危机的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不 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辛丑条约》
日日俄俄战签争订现《场朴茨茅斯条约》 漫画:民不聊生
张謇
大生纱厂
•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
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 业时曾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 张謇”。
溥 仪 上 台
设责任内阁
纲死
》
革命形势高涨
出洋后的考察报告之立宪三好:
1.固皇位。其他国家皇帝没实权,中国的有。 2.弥内乱。平复孙文等革命派造反。 3.轻外患。和西方国家一路,都是民主制度。
预备期限:从20年-15年-9年-
《钦定宪法大纲》:
1.君上大权(14条)。皇权独揽,拥有绝对的权力 2.臣民义务(9条)。即使臣民有言论、集会、出版
之 , 存 之 亡 之 , 操 纵 于 铁 路 两 轨 , 莫
兵 权 、 商 权 、 矿 权 、 交 通 权 , 左 之 右
“铁 路 所 布 , 即 权 力 所 及 。 凡其 他 之
国名 英国
在中国投 资的铁路 共计
280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6420
德国 720英里 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结社的自由,但皇帝一道圣旨这些权力都得作废。
成立责任内阁: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给皇上建议:科举阻碍中国 人的思想,建议引进外国学校。之后朝廷一道圣旨废科 举,引起学孔孟之道考取功名的士大夫不满。
立宪派请愿施压把权力交给国会,成立国会之下,
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但全是满清贵族,排斥汉族
官僚,如张之洞、袁世凯,袁世凯因脚疾被让其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