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纺织服装产业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我国重视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 的国策,使劳动力成本建立在素质 较高的基础上,反映出中国劳动力 在素质价格比方面的优势。
▪ 也就是说,我国服装业工人的劳动 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 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
▪ 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 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 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 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 将为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提供源源不 断的动力。因此,在未来十几年内, 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 依然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
1. 改革开放之前和开放初期(1978~1985年): 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
▪ 1950~1972年,2600万美元起步,22年时间只 增长到6.5亿美元,而且在后面的十几年中始终在 5亿美元左右徘徊;1973年~1985年,跃上10亿 美元后,几年时间缓慢增加到50余亿美元;
▪ 这一时期纺织业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出口 规模较小。197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为 24.31亿美元,1985年达到64.40亿美元,7年间 增长了1.65倍,出口增长缓慢,出口能力有限。
▪ 提高区域的生产力水平。 ▪ 推动改革的步伐,为生产力的进一步
发展奠定基础。 ▪ 刺激新兴产业的形成,新兴产业的发
展反过来又使产业集群得到扩张和加 强。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的条 件:
▪ 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和 产业集聚;外部投资的影响和有成分 增长的影响。
▪ 纺织服装行业低的进入壁垒;存在大 量的消费需求;灵活的政策;同行企 业的示范引导作用。
➢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 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
3.全球第一大出口国(1994~2004年):纺织 品和服装出口均快速增长
▪ 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主要 特征如下:
➢ 国际市场环境对出口影响较为显著。 ➢ 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不断增强。
4.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阶段(2005~2007 年后):出口额过千亿美元
▪ 从满足衣着基本消费需求转向注重服装的文化含 量,并较好地将东西方服饰有机结合,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品和品牌。
五、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
▪ 产业集群的定义: 是指同一产业(指狭义的产业,
如传真机产业、医疗器具业、服装产 业等)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 和支持产业的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纺织服装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 解放前:集中在广州、大连、上海、青 岛、天津等沿海地区和交通枢纽城市
▪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各 地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在中、东、西部形 成一批纺织工业基地。但条块分割的计划 经济抑制纺织服装工业走向有序的集中, 每个县都有一家棉纺厂、一家织布厂和几 家服装厂。
2. 原料的优势
▪ 要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
气候、区位、非熟练或半熟练的劳动 力、债务资本,它是先天性的;
另一类是高级要素,包括现代交 通、通信系统、高级人才、研究机构 等,是后天性的。
▪ 一般来说,基本要素的先天性优势不 会维持太久,重要性会逐渐下降,必 须向高级要素过渡。基本生产要素的 不足往往成为企业开发高级要素的特 殊动力。
1978~2007年我国服装生产和贸易情况 ▪
特征
▪ 我国的服装出口保持稳步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较为 可观的经济增长,现已成为世界最 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最大的纺 织品服装出口国;
▪ 出口产品的类型已由原来的资源型、 原料型逐步过渡为各类产品;
▪ 出口的地区由原来的广州、大连、 上海、青岛、天津而发展为全国各 个省市自治区。
▪ 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主要 特征如下 :
➢ 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 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越
来越明显 。 ➢ 国内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品牌国际化 。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现状分析
▪ 我国是服装大国而不是服装强国。 ▪ 企业的集中度低,行业的集中度高。 ▪ 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 ▪ 企业投资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 设计模仿和自主创新并举。 ▪ 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注重外功,忽视内功。 ▪ 品牌缺乏。 ▪ 复合型人才缺乏。
世 界 上 较 早 的 缝 纫 机
▪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 料、纺织、印染、服装”等环节。
➢ 原料主要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其中, 天然纤维以棉花为主,其他包括羊毛、羊绒、各类麻 纤维、蚕丝等;人造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以粘胶纤 维为主)、动物或植物蛋白质纤维等;化学纤维基本 原料由石化工业提供,主要包括涤纶、腈纶、锦纶、 氨纶等。
第三章 纺织服装产业链
▪ 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历来是时 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 记录。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 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本章将从 供应链的角度探讨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问 题。
第一节 从手工作坊到供应链管理
▪ 在《中国棉纺织史稿》(卷名:纺织) (Manuscripts on History of Cotton Spinning and Weaving in China)中,严中平将中国近代 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
➢ 纺织业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 织业;
➢ 按照终端产品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衣着类纺织品、家 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 服装史专家和《新时期中国服装发展史》 项目组组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对于 中国服装业的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有着 深入专业的研究。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 来,中国的服装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 历史阶段。
▪ 从需求导向型转向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外向型的纺织服装工业,推动产 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 快速反应的服装企业,许多世界著名品牌 服装都在中国设有加工企业,产品生产和 国际市场接轨,使得纺织服装出口自1994 年以来一直居世界首位,我国服装销往世 界各地。
▪ 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和知 识密集型产业,纺织业内部要素构成发生了巨大 变化。由于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服装业开始 注重款式设计、品牌形象的建立,因而涌现出一 批知名的品牌服装。纺织产业资金、技术的要素 投入比例得到改善。
▪ 我国已完成高级面料和服装生产期,正逐 步由黄金时期向全盛时期过渡,产业升级 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二节 中国服装业的现状
一、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贸易状况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改革开放30年间, 历经了6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从 1983年以前凭布票供给的供不应求的状况, 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 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纺织品服装 出口也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 口额1978年为24.31亿美元,2007年则达 到1712.06亿美元,增长了69.43倍,翻了5 番,平均每6年翻1番
四、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特征
▪ 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由市场进行调 控。
▪ 从单一国有型企业转向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使 得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并显现出较强 的竞争力。
▪ 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一改中国服装低 质低价位和低档次的国际形象,产品质量得到明 显提高,能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中高档的服装, 提高了中国服装的竞争力。
就我国的服装业来说:
▪ 天然纺织原料资源(如棉、毛、丝、麻、 羊绒等)丰富。
▪ 我国的棉花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占世界棉 花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 苎麻纤维产量只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而 在世界上却占到99%。
➢ ① 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1289~1840); ➢ ②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1840~1890); ➢ ③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和发展
(1890~1937)。
▪ 根据书中提供的大量有关中国手工棉纺织技术传 布、棉纺织机具革新的资料和世界近代大机器生 产的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布与中国 棉纺织工业的创立、发展的资料可以看出,最初 纺织服装业是从传统的手工制作慢慢发展到工业 化生产的。
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 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 相当于日本的1/37, 美国、 西欧 的1/20左右,韩国的1/8;
▪ 然而,从纵向比较,将1996,1998, 2000年作比较,印度尼西亚、韩国、 泰国、巴基斯坦以美元计算的工资均 有所下降,而我国却有所上升,这说 明我国多具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 减弱。
了纺织品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
第三节 中国服装业的现状 及优劣势分析
一、 我国服装业比较优势分析
▪ 比较优势: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禀赋优势,例如好的自然条件、丰富 的矿藏、廉价的劳动力等为市场上的 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重点研究劳动力与资本两种要素, 并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所需的 生产资源的密集程度不同,而不同国 家所具备的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也不 同,由此导致生产同一产品在不同国 家间的成本差异。
▪ 但从我国服装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可 以看出,我国服装业生产以中低档 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 和品牌ຫໍສະໝຸດ Baidu格较低,精加工产品比重 较小.
因此,可以说我国服装加工比纺 织品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低成 本的优势。
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 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
▪ 根据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 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 美元工资数据:
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 源是:
(1) (2) (3) (4)
外部经济效应; 节约交易成本; 学习和创新效应; 品牌和广告效应。
对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意义
▪ 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 影响企业、法人和职工的发展; ▪ 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参与竞争,提高
了竞争能力,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 满足了工业集群发展的需要,提高
▪ 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应集中生 产出口那些需密集使用该国富裕要 素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回 需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1. 劳动力的优势
▪ 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 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 大值1,居各国之首。
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 数为0.37,法国-0.36,德国-0.48, 美国-0.77。这表明我国服装业国际 竞争力的优势明显。
▪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 的发展,在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出 现了包括纺织服装业在内的中国产业集 群现象: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业)
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
浙江宁波和温州地区(服装行业)
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和制鞋行业)
但其他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 群发展比较缓慢。
产业集群的好处:
▪ 我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 重也逐年增大,居世界服装出口之 首。1994年至今,我国纺织品服装 的出口量一直名列世界第一,已成 为纺织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 一。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分为四个阶段
▪ 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出口为辅; ▪ 出口快速增长,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 ▪ 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阶段。
▪ 初期(1979~1991):走出“灰暗”和饥 饿型消费
▪ 中期(1991~2001):服装产业升级并走 向世界
▪ 近期(2001~2008):产业趋于成熟并融 入世界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业 的发展基本符合“托因(Toyne)模式”, 即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萌芽期、初级服装出 口期、高级面料和服装生产期、黄金时期、 全盛时期和衰退期(见表3-1 )。
▪ 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主要 特征如下:
➢ 国家大力推动作为先导产业的纺织业的发展 。 ➢ 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出口规模小。 ➢ 以纺织原料和纤维出口为主。
2. 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1986~1993年): 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
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 主要特征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