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实践意义
心理学名词解释知觉

心理学名词解释知觉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的引言部分,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背景和概念介绍。
在心理学中,知觉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领域,它涉及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辨别和理解。
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图像、听到的声音还是触摸到的感觉,都是通过知觉来进行处理和理解的。
知觉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人类心智如何组织信息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知觉,心理学家们能够揭示人类感知系统的运作机制、发现认知过程中的模式和规律,以及了解知觉在我们行为和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深入讨论知觉,包括知觉的定义和知觉的过程。
在知觉的定义部分,我们将探讨心理学上对于知觉的解释和理解;而在知觉的过程部分,我们将探究人类如何通过感官接受环境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以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对知觉这一重要心理过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知觉系统的运作原理,从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同时,深入了解知觉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个体在感知上的差异,以及影响知觉的因素和条件。
这些知识的掌握不仅对于心理学研究有指导和启发作用,也对教育、医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的章节将对知觉的定义和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获得对知觉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思考知觉的重要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知觉的奥秘!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
可以简要说明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样读者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就能够对整个文章的框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其次,可以详细描述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对于引言部分,可以说明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概述文章的内容。
可以提到引言部分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每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实践意义

从知觉的角度分析《射雕英雄传》选段——暨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其实践意义关键词:知觉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神雕英雄传一、知觉及其四个品质的概念1.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互相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通过知觉过程,在获得感觉信息的基础上,把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
知觉具有的四个品质: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
2.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3.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选择性具有的特点:(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4.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知觉整体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如接近、连续或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结构成分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特别是人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一个人具有的知识经验,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和整合属性的必要条件。
(2)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对个体产生整体知觉的作用不同。
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性特征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4.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性,他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恒常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适应两种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2)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选择性教师总结解释列举知识点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举例说明看图学生讨论(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https://img.taocdn.com/s3/m/3f034ab2f78a6529657d53b4.png)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而的问题:1. 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50分)答: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替再次验证了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來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彖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就知识的本源來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必须去直接经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验,是从节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头活水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努力学习,品产下而且要潜心实。
第二,实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且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霊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是人类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之一。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到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从而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感知的主体性、选择性、稳定性、主动性和综合性。
感知的主体性意味着每个人的知觉过程是独特的、个体化的。
由于每个人的感知器官和大脑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往往对同一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
比如,一朵花的颜色对于色盲的人来说可能是模糊的,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却是鲜艳的。
这种主体性使得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
选择性是指我们在感知过程中选择性地注意、接受和处理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不相关的信息。
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应对庞杂的刺激和信息,我们需要对外界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只关注于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
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选择性地聆听某个声音,而忽略其他杂音。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我们对同一刺激物的感知是相对稳定和一致的。
比如,我们能够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认识到熟悉的人和物体,尽管它们的亮度、颜色可能有所变化,但我们一般能够保持对其身份和形状的稳定认知。
主动性是指我们的感知过程是主动进行的。
我们通过主动寻找和接触刺激物,从而引起感觉器官的反应和信息的获取。
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的刺激,而是能够通过自主的行为和注意力调控来主动选择和创造感知的条件。
综合性是指我们在感知过程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对刺激物的综合感知。
比如,在观看一场电影时,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到画面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的变化,通过触觉感知到椅子的舒适程度,通过嗅觉感知到周围的气味等。
这些感觉通道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对电影的整体感知。
总而言之,知觉是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过程,具有感知的主体性、选择性、稳定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过程,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引言知觉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在知觉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感知。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类通过感知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图像、声音、触觉感受、气味和味道。
知觉的基本特征感知的主观性每个人的感知都是主观的。
人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征、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
例如,一件衣服可能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感知的选择性感知是选择性的,即我们只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忽略其他刺激。
这是由于我们的感知系统有限,无法同时处理所有的刺激。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目标来选择性地感知某些刺激。
感知的整体性感知是整体性的,即我们对于整体的感知不仅仅是对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累加。
我们能够将各个部分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出对于整体的感知。
例如,我们能够通过各个部分的线条和形状,来感知一幅画的整体意义。
感知的稳定性感知是稳定的,即我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在多次体验中是一致的。
无论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还是个体之间,我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都是相似的。
这种稳定性使得我们能够对世界进行持续的感知和认知。
感知的动态性感知是动态的,即我们的感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能够感知到刺激的运动、变化和变形,并对其进行适应和调整。
这种动态性使得我们能够对世界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感知的交互性感知是交互的,即我们的感知不仅仅是 passively 接收刺激的信息,而是在与刺激进行交互的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会主动地搜索、筛选、整合和解释刺激的信息,以构建出有意义的感知。
这种交互性使得我们能够从外界的刺激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结论知觉是人类感知和理解外界的重要过程,它包含了多个基本特征,包括感知的主观性、选择性、整体性、稳定性、动态性和交互性。
酒店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就像月晕一样,会在真实的现象面前产生一种假象。晕轮效应的作用是常用使人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例如,走进礼品店,人闪往往会认为包装精美,价格高的礼品,里面的东西就是好东西。看见饭店接待员仪态大方、和蔼可亲便感觉饭店好。
链接:服务人员如何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
01
04
02
03
酒店服务人员要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服务意识。服务员必须明确服务工作的特点,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自卑和厌恶感。这样就不会为了维持自身心理平衡而与宾客翻颜相斥或据理相争。
加强修养。一名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很好的服务员,眼界开阔,心襟宽广,理智感强,会主自学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人际知觉又称社会知觉,是指人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了解、对人行为的判断和理解。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如言语、态度、表情、等为知觉对象。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获得对方的外部信息,从而给对方做出的判断和评价。人际知觉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正确认识并使用人际知觉是做好饭店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
味觉由能溶于水或唾液中有味道的化学物质作用产生。人辨别各种味道主要是通过颁布在舌头上的味蕾。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经过研究表明,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刺激物的温度的影响。因此餐饮中应注意食物的温度和酒的温度。例如,吃中餐,菜肴温度在30度左右信物口感最好。饮啤酒的最佳温度在8到12度最好,否则会影响泡沫的出现。此外,宾客的味觉也会产生对比。例如,吃了较咸的菜肴后,再吃较淡的菜肴就觉得没有味道了。所以,中餐上菜的程序一般是先咸后甜;先淡后浓;先酸后辣,先冷盘后热炒,这样才能满足宾客的味觉要求。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情景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2.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
对于了解人和认识人,组织行为学是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
3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认识的进步奠定基础。
4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利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归因: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常见的归因偏差包括:基本归因错误(总是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和自我服务偏见(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等外部环境因素)价值观:代表了人最基本的信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休珀提出的,指的是个体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的表述,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梅耶及其同事认为组织承诺包括三个独立的维度: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能力:是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人格: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功能性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特质是指用于描述个人行为的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提出了16种根源特质大五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四个维度,外向的(E)、内向的(I),感觉的(S)、直觉的(N),思维的(T)、情感的(F),判断的(J)、知觉的(P)情绪:指的是由特定的人或事物引发的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局部及其相互 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
知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局部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想一想:
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维持正 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
被关半小时就变得焦虑
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 意承受“单独监禁〞,并同意观察者们使用监视器监视 他的活动并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 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 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乔纳森的故事
乔纳森是一名画家,65岁时由于脑受伤而 丧失颜色知觉,变为色盲。这能看到灰色、 白色和黑色。
后来尝试只用黑白作画。 “尽管桥纳森不能否认他的损失,甚至在
充分利用错觉为人类生活实践效劳; 注意防止和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小短片: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社 会 知 觉 与 行 为
社会知觉
1、概念: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 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实验设计及 距离错觉的 形成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

• 加权平均法则
•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安德森(1968) 〔A.K.Lampel & N.H.Anderson(1968).Combining Visual and Verbal Information in an Impression-Formation Task.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1),1~6.〕 提出信息的加权平均(weighted averaging)加工模 式。根据这一模式,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 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 多的权数。也就是说,人们根据平均法则去形成印 象,但对极端品质予以加权。例如,当公司招聘高 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 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各种感觉的有机整合。知觉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比感觉更真实、 更完整。
知觉的含义
•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感觉:个别属性 • 知觉:整体属性
知觉的种类
• 1、物体知觉:即以物或事为对象的知 觉,成为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 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请注意
• 知觉的四个特点是一体的,在对一个具 体的例子的分析中是不能分割的. 如下图:
• 5、知觉定势: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
的活动的映像,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 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 就是知觉定势。它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 成。当然,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 和价值观念等,也会产生定势作用。如 人的情绪在非常愉快时,对周围事物也 可产生美好知觉的倾向。定势具有双向 性,积极作用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 效;消极作用则使定势显得刻板,妨碍 知觉或引起知觉误导。
马哲中的知觉名词解释

马哲中的知觉名词解释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学说的学科,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马哲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论等。
在这些学说中,知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用来解释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过程。
本文将探讨马哲中的知觉名词解释,并试图展示其在哲学思想中的深度和含义。
一、知觉的意义和内涵马哲将知觉定义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它包括人类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感知和认识的过程。
知觉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它通过感觉器官和心智活动使我们能够获得关于外界事物的直接和感性的认识。
在马哲中,知觉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感知,它还涉及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受到社会关系、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知觉既是个体的主观体验,也是社会和历史的客观表现。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在马哲中,感觉与知觉被视为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感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直接感受,它主要发生在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中。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心智活动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
知觉不仅包括感觉本身,还包括对感觉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感觉和知觉是相互联系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延伸和深化。
感觉提供了知觉的材料和依据,知觉则通过思维和概念的运用对感觉进行了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有意义的经验。
三、意识和知觉的关系马哲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意识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它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表现。
知觉是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感知和认知过程的主观体验。
在马哲中,意识和知觉被看作是主客观关系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它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过程的结果。
知觉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感觉和思维的结合,使我们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
酒店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

酒店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在酒店行业中,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满足客人的需求并赢得客人的满意度,酒店需要不断地围绕客人的心理感知进行服务实践。
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在于改善客人在酒店的体验,增加客人对酒店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首先,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在于满足客人的心理需求。
人们在选择酒店时,不仅仅是为了住宿,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身心放松和满足的感受。
酒店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来满足客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酒店可以在客房中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
同时,酒店可以提供贴心的服务,如在客人入住时给予他们个人关注和问候,满足客人被重视和关心的心理需求。
这样,客人会感受到酒店的关怀和照顾,从而产生愉悦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其次,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在于塑造酒店品牌形象。
客人对酒店的感知和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对酒店的评价和品牌忠诚度。
通过提供符合客人期望的服务和创造独特的体验,酒店可以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
例如,如果酒店能够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比如在客人房间里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餐或者在客人到达时亲自引导客人到房间,客人会觉得酒店注重细节和关心客人,从而对酒店印象深刻,并将这种印象与酒店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这样,客人在选择酒店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酒店。
再次,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在于提升客人的忠诚度。
忠诚度是酒店业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忠诚的客人通常会成为酒店的回头客,并且更有可能向他人推荐酒店。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创造独特的体验,酒店可以增加客人的忠诚度。
客人在酒店的感知和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对酒店的忠诚度。
如果客人在酒店的入住体验中感受到了真诚的服务、个性化定制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他们更有可能选择再次入住该酒店以及推荐该酒店给亲友。
因此,通过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酒店可以提升客人的忠诚度,增加回头客数量并扩大客户群体。
普通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同感觉一样,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分析器而引起,但比感觉复杂、完整。
大多是几种感觉的组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具有新的品质。
表现为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或综合属性的判别。
知觉有遗传的基础,但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知识经验。
人常常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心理倾向主动地采集信息,甚至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从而完整地辨认物体及其属性。
具有整体性、选择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实践是知觉的基础,在实践中,知觉逐渐完善和精确。
知觉的正确与否也只能依靠实践来检验。
知觉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为思维准备条件。
通常认为仍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感知(perception):知觉的另一名称。
②“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过程。
在哲学上的感觉概念,有时包含知觉,与感知同义。
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感觉只在人类出生的最初两个月内才存在。
在感知过程中,感觉和知觉相伴发生并同时产生情感体验。
知觉整体性(perceptual integrity):人把客观物体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知觉对象由众多部分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知觉过程中人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觉理解性(perceptual understandability):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并用语词概括组织加工的倾向。
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个对象时,对它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
言语指导也是影响知觉的重要因素,当外界的对象标志不明显时,通过言语的指导,可以唤起人的过去经验,补充知觉的内容,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答: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答: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答: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一、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
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
第三,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
三、(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闻之有悟,观之有触,言之有物,行之有度的意思

在深入探究“闻之有悟,观之有触,言之有物,行之有度”的意义之前,让我们首先来详细理解这句话中所包含的内涵和意义。
这句话出自《周易》中的《系辞上》,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也是道德修养方面的一种指导原则。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对于感官、知觉、语言和行为的层层要求,是一种对于人生境界和修养的高度概括。
接下来,我们将从“闻之有悟”、“观之有触”、“言之有物”、“行之有度”这四个方面逐一展开讨论。
“闻之有悟”,这句话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智慧和悟性去理解所闻所得的信息。
它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听觉感知,更要有深度的领悟和理解。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被各种信息所困扰,但真正能够深入思考和悟出其中的道理,却是一种修养和能力。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对于所闻信息的分辨能力,将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学习。
而这种悟性和智慧,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提高。
“观之有触”,这句话传达出对于观察和感知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更要有触摸到本质和真相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各种表象所迷惑,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便需要我们有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触摸本质的能力,需要我们培养对于事物本质的感知,能够超脱表面的干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实质。
“言之有物”,这句话表达了言语表达的准确和有实质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口若悬河,更要能够用言语表达出实在的内涵。
在交流和沟通中,我们常常遇到因为言辞不当而引起的误解和冲突,而“言之有物”意味着我们需要有丰富的内涵和言辞的准确性。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使得我们的言辞更具有说服力和内涵。
“行之有度”,这句话传达了对于行为的自律和节制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不能任由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来主导行为,而是要有自我约束和理性的控制。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而能够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需要我们有度的把握和自律的约束。
酒店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

酒店心理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多个领域。
酒店心理学关注员工与顾客的心 理需求,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
酒店心理学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 度和忠诚度,减少员 工流失。
帮助酒店更好地了解 员工和顾客的需求,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 忠诚度,增加酒店的 收益。
总结与展望
06
酒店心理学感知觉的服务实践意义总结
01
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理解和满足客人的感知觉需 求,酒店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客人创造更美好的入住体验。
02
增强品牌形象
03
优化资源配置
良好的感知觉服务能够树立酒店 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口 碑。
理解客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酒店 合理配置资源,如人员、设施、 菜品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酒店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酒店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 些学者开始关注酒店业中的心理学问题。
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心理学逐渐成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当前,酒店心理学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和研究,成为酒店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知觉在酒店服务
02
中的应用
感知觉的定义与特点
1 2
个性化服务
了解客人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 ,如定制化的房间布置和活动安排。
前瞻性服务
预测客人的潜在需求,提前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解 决方案,如为客人提供雨具或安排接送服务等。
3
互动性服务
加强与客人的沟通互动,关注客人的情感体验, 及时解决客人的问题,提高客人的满意度。
酒店心理学在服务
THANKS.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2、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______ 和______。
3、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
4、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___和______。
5、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____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6、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______和心理活动的______。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______保持______。
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 认同和______ 。
10、_____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3、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4、(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的
于光的
加
波长
工
自
依赖于
上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的
识和经
加
验会影
工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知觉的角度分析《射雕英雄传》选段
——暨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其实践意义
关键词:知觉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神雕英雄传
一、知觉及其四个品质的概念
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互相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通过知觉过程,在获得感觉信息的基础上,把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
知觉具有的四个品质: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
2.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具有的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
3.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选择性具有的特点:
(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
(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4.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知觉整体性具有的特点:
(1)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如接近、连续或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结构成
分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特别是人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一个人具有的知识经验,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和整合属性的必要条件。
(2)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对个体产生整体知觉的作用不同。
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
分或关键性特征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4.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性,他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恒常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方向恒常性
(4)明度恒常性
(5)颜色恒常性
二、《射雕》选段分析
情节背景介绍:故事主人公郭靖和黄蓉在桃花岛上发现“江南七怪”其中五位的尸体,通过打斗痕迹和其他线索,郭靖断定凶手就是“东邪”黄药师。
在这个推断凶手的过程中,郭靖首先看到了岛上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主体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接收),之后对一些“主要信息”进行了筛选(主体对刺激的选择),再与以往的经验和最近的经历结合(主体对刺激的组织),最后判断出了谁是凶手(主体对刺激的解释)。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知觉的理解性、选择性和整体性相继发挥作用。
具体选段分析:
选段一:
郭靖抢上几步,只见一匹黄马倒在地下,……再定神看时,见那黄马并非横卧而死,却是四腿弯曲,瘫成一团。
郭靖一凛,想起那日黄药师一掌击毙华筝公主的坐骑,那马死时也是这副神态,……他愈来愈是惊疑,……他忙翻转马身细细审视,却见那马全身并无伤口,不禁坐倒在地。
——《射雕英雄传·三十四回》在这个选段中,马是客观事物,它的死状给主体郭靖的刺激使郭靖马上联想到另一匹被黄药师击毙的马,因死状相近,进而联想到凶手可能是黄药师,故而“愈来愈是惊疑”。
这里体现的是知觉的理解性,并且是以主体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过黄药师击毙另一匹马的事实)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解释。
选段二:
他呆呆的想了一阵,折起纸笺要待放入怀中,忽见纸背还写得有字,忙
翻过来,心中怦的一跳,只见歪歪斜斜的写着:‚事情不妙,大家防备门……‛最后一字只写了三笔,想是祸事突作,未及写完。
郭靖叫道:‚这明明是个‘东’字,二师父叫大家防备‘东邪’,可惜来不及了。
‛
——《射雕英雄传·三十四回》这个选段中,郭靖发现了一封给“七怪”给黄药师写的信,信纸背面有死者临死前的遗言,但这个遗言是不完整的。
最后一个字只写了三笔,郭靖一看便叫道“这明明是个‘东’字!”。
这三笔应该是一横下面一个半框,郭靖理解成了“東”,这是直觉的整体性体现。
主
体郭靖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字“東”的熟悉)把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未完成的字)整合并进行了主观的弥补和填充,从而形成了最终的判断“東”,进而联想到“東邪”。
选段三:
郭靖又放下朱聪的尸身,扳开他左手紧握着的拳头,取出一物,托在手中。
黄蓉凝目看去,见是一只翠玉琢成的女鞋,长约寸许,晶莹碧绿,虽然是件玩物,但雕得与真鞋一般无异,精致玲珑,确是珍品,只是在母亲墓中从未见过,不知朱聪从何处得来。
郭靖翻来翻去一看,见鞋底刻着一个‚招‛字,鞋内底下刻着一个‚比‛,此外再无异处。
……黄蓉见那翠玉小鞋落在脚边,俯身拾起,说道:“这不是我妈的。
”
——《射雕英雄传·三十四回》这个选段中出现了一个本案中最重要的证物——翠玉女鞋。
这物件被死者紧紧握在手中,应该极有可能是从凶手身上得来,黄蓉也发现它并非母亲墓中原有珍宝。
可惜,郭靖并没有对这个重要线索进行追踪,这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客观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就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这个时候师傅的死就是最大的刺激,其他的“蛛丝马迹”相对而言刺激性就减弱,使他无意识的忽略了这一重大发现。
选段四:
郭靖见她在花丛中东一转西一晃,霎时不见了影踪,急忙追去,只奔出十余丈远,立时就迷失了方向,只见东南西北都有小径,却不知走向哪一处好。
他走了一阵,似觉又回到了原地,……他焦急起来,跃上树巅,四下眺望,南边是海,向西是光秃秃的岩石,东面北面都是花树,五色缤纷,不见尽头,只看得头晕眼花。
花树之间既无白墙黑瓦,亦无炊烟犬吠,静悄悄的情状怪异之极。
他心中忽感害怕,下树一阵狂奔,更深入了树丛之中……
——《射雕英雄传·十六回》这个选段描写郭靖第一次上桃花岛,在岛上迷路的情景。
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方向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和人先前经验和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熟悉的环境中人原有的经验会提供物体朝向的附件信息。
然而,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时就容易识别不出方向。
郭靖在第一次来到桃花岛,不熟悉岛上的情形,以前判别方向的经验(白墙黑瓦、炊烟犬吠)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些并不熟悉的信息(海、岩石、花树),所以一下子就迷了路。
三、综述
知觉的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知觉的理解性使人即便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也能够依据特别微小而零散的线索试图对刺激物命名,并把它归入到熟悉的一类事物之中。
知觉的选择性使人把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加以分离、辨别进而确认,它在工业生产、广告设计、军事和观察力的培养等实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知觉的整体性使人可以在客观事物作用不完整时,尤其是某些信息的缺失时,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对知觉对象进行主观上的弥补和填充,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合乎逻辑的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是人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也是人认识世界的需要,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使人在知觉条件变化时仍能获得对事物的准确知觉,而且可以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