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劳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定稿.doc
最新-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精品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1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麒麟区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的观念,谋化促进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组织,强化培训技术技能和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完成外输内转劳动力结构,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大力打造发展劳务产业经济。
全区劳务产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2人,有序转移输出6233人,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1762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500人,实现劳务产业经济总收入47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77亿元的4908,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1偏、贫、远村庄劳务产业经济状况麒麟区比较偏、贫、远的村庄如珠街街道联合社区的庄科、白石岩小组,茨营镇大麦。
联合社区是珠街街道偏远贫困社区,辖区山高坡陡,水少,海拔2160,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7个村小组4400多人口,有450人在外打工,以白石岩村小组为例,193户900多人口,有200余人在江苏、浙江打工,主要从事公路、建筑类工种,占全小组12劳动力;庄科村小组90多户,370人,有60多人在福建、广州打工,通过与打工户的座谈了解,每年每人除去食宿车旅费外,能带回家中的纯收入平均在45万~5万元。
以此类推,社区每年仅劳务产业经济就可以带回2000万~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
茨营镇大麦村委会总人口836人,225户,4个小组,人均耕地032,少数民族占23,主要从事烤烟、玉米、马铃薯种植,外出务工的只有45人,主要是在杭州架高压线,有部分在老挝修公路或在广州做玩具,务工收入相对较高,每人每年除去食宿车旅费,带回纯收入6万~8万元,劳务产业经济给大麦社区每年带回务工收入270万~360万元。
目前全区还有27万贫困人口,劳务产业经济对于全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12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全区劳务转移和输出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新增务工人员116的速度递增,直到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运行增幅减慢,只增长56左右。
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人才的逐步稀缺和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也加速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
本文将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1.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
大量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出现,运营商的数量和竞争加剧。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2000亿元左右。
1.2 劳动力流动性增强过去,劳动力的流动性一直较低,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就业观念与今天不同,其次是受制于户籍限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天劳动力的流动性明显增强,这也加速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
1.3 行业竞争激烈当前,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而企业在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机构。
因此,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也由此而起。
二、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2.1 个性化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模式也将逐步趋向个性化发展。
人力资源机构将更加注重分析和把握企业的特定需要,以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同时,将更加重视员工个性化诉求,努力满足员工的需要。
2.2 数据化运营今天,数据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资产。
这也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得到重视。
人力资源机构将更加注重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这有助于人力资源机构提高招聘效率,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好的培训计划和绩效管理方案,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2.3 多元化服务产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将以多元化、全面深入的服务产品为目标,从而应对企业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人力资源机构将会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服务产品体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以迎合企业和个人的不同需求。
总之,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无疑是与时俱进的。
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将需要更多地适应信息化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创新技术和个性化服务模式,继续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地区劳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定稿

地区劳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定稿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地区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劳务(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一、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全地区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
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及八县一市均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93个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04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
基本建成覆盖全地区城乡的“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存在问题:1、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投入不足,不能真正形成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2、人力资源市场信息采集的范围不广,信息分类整理不科学,供求信息之间对接不好,还不能完全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
3、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人力资源的测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配置的效率不高,尤其是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石化等高技能人才的服务还不够理想。
就业状况:市场抽查,从就业质量来看,整体质量不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人员多,相当一部分收入水平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稳定性差,大中专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难仍然突出;从企业来看,不少企业用工环境差,工资低,职工流动率高,制约了就业质量的提高;从就业服务工作来看,各地进展还不平衡,有的至今没有解决人员、经费问题,工作条件差;有的干部队伍素质水平不高,能干事、会干事的少;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够,遇到难题等待观望,工作被动,难以适应高层市场就业新形势的要求;劳务派遣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规模、数量和配套政策与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的动作机制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劳动力行业市场是一个广泛的行业,涵盖了各种职业类型和人员需求。
目前,劳动力行业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用工结构趋于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用工结构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全职雇员以外,临时工、兼职工、自由职业者等非标准化劳动者也开始逐渐涌现。
这种多元化的用工结构不仅能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而且也给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职业培训得到加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此,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始加大对于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提升等途径,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于各种技能和素质要求的需求。
3.网上就业平台的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上就业平台开始涌现,为广大劳动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渠道。
通过这些平台,求职者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同时也能够便捷地进行简历投递、面试安排等操作,更好地实现求职和招聘的效率和匹配度。
4.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的逐渐崛起,企业用工成本也逐渐上升。
除了工资、社保等传统成本之外,还包括职业培训、员工福利、安全保障等新的成本项。
这些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在用工方面需要更加审慎,更加注重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同时也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上就是当前劳动力行业市场的主要发展现状。
尽管市场变化无常,但通过总结和分析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现状,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突出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提高和发展。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与展望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在近些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却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就业岗位的稀缺、用工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等等。
在就业方面,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就业的压力也逐渐加大。
尤其是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高学历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形成了“就业难”的局面。
此外,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逐渐萎缩,许多传统制造业的用工需求也在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中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困境。
同时,用工成本的上升也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企业的用工成本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用工成本在增加,因此有一些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了其他国家,这也加剧了中国用工环境的变动。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老龄化和青年人快速增加的现象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并且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人口的流动也造成了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的情况,这为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展望虽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一些困境,但我们仍然有理由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首先,随着大力推进创新,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向高科技方向加速转型和升级,这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难”的问题。
另外,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推进,中国的用工成本相对于其它创新型国家将会越来越有优势。
例如,国家对科研人才的扶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对企业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将会使得中国的用工成本比其他创新型国家更具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中国发展。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
从全球层面来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这也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政策推进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政策推进中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庞大而繁荣的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20年末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人口为8.86亿人,其中就业人口数为7.85亿人。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渐壮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结构严重过剩我国劳动力人口结构的问题表现为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同时数量过多。
从一定程度上说,劳动人口结构严重过剩。
2.就业信息不透明部分就业岗位信息获取困难,官方数据无法涵盖微观情况,使其就业市场失去了某些准确定向和高效性,造成部分人群失去了公由透明的就业机会。
3.低薪高负担在一线城市中,高昂的居住费用和普遍较低的工资水平形成了高地税收负担。
相对于生活开支,收入的比例通常较低,导致大多数人在城市中很难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二、政策推进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政策以完善和优化劳动力市场为核心,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就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及密集等。
1. 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是当下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此,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改善,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区和企业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培养方案。
2. 推行就业保障,保障劳动者权益加强就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 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政府积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关心和帮助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还扶持了很多人自主创业就业,为劳动力市场带来很多活力。
4. 鼓励外资进入,扩大市场竞争为了推动全球化、加强经济发展和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中国不断打造与世界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并为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
总的来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改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公平、更平衡且更人性化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这一市场,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背景和意义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作为一个连接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的桥梁,对于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效率、促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监管不够严格等问题,亟需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加以改进。
3.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发展的政策为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标准、优化人才流动机制等。
4.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执法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遏制市场乱象,保护劳动者权益。
5. 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标准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来说,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关键。
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促使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6. 优化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是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最重要的资源,优化人才流动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的双重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推进人才流动政策和提供便利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市场。
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需要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灵活的管理方式。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管理能力。
8. 鼓励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9.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国家人口众多的时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在当前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教育水平和培训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招聘和培训高素质的员工。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社会经济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3.劳动力数量庞大:中国的人口众多,其中年龄层次和职业结构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这些年轻的劳动力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创业热情高涨:在当前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创业和个人奋斗。
这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成为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
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在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将发生许多巨大变化。
1.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将不断涌现。
这些人才将成为中国未来更强的市场。
同时,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2.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一些调整。
未来,将出现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3.职业造血机制:未来劳动力市场将有更多的职业造血机制。
这些机制将帮助公司更好地招聘和培训人才,以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将更加注重选择人才和发展员工的能力和态度。
4.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也给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许多变化。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多有关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的机会。
总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在未来都将会有着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以人才资源的充分挖掘、公司职业造血、技能人才涌现等为特征的未来,将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愈发明显。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现状、问题分析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1.就业人口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人口也随之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已达14.9亿,其中就业人口超过7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2.劳动力结构调整随着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位逐渐减少,高技能人才和知识经济人才需求急剧上升。
这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竞争将更加激烈。
3.用工方式多样化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方式已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全职就业,还包括兼职、临时工和自由职业等多种形式。
用工方式的变革对于用工环节的管理和普及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分析1.供需不平衡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口增加,但是就业结构、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却不尽相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逐渐减少的传统产业就业结构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创新性崛起的新职业领域招聘条件较高,一些优势人才形成一定程度的稀缺资源。
2.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
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仍存在不足,培养人才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
工种标准带来的更大问题是,新技术和产业的要求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一些人才不得不面对以往时代所需的职业能力的积累与现实市场需求的形成悬殊的问题。
3.用工环节的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形式多样化,但用工环节的管理草率。
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法规,但一些企业对于劳动诉求反应滞后,甚至形同想象,并未真正实现给予劳动者尊重和保障其权益方面所说的目的。
劳务未来工作规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劳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制定了以下未来工作规划。
二、基本目标1. 提升劳务行业整体素质,确保劳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2. 拓展劳务市场,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
3. 优化劳务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4. 建立健全劳务行业管理体系,确保劳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具体实施计划1.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1)制定劳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劳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2)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劳务人员综合素质。
(3)选拔优秀劳务人员参加行业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2. 拓展劳务市场(1)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
(2)与各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宽业务渠道。
(3)参加行业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3. 优化劳务服务(1)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客户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2)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投诉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3)加强售后服务,关注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及时解决方案。
4. 建立健全劳务行业管理体系(1)制定劳务行业标准,规范劳务市场秩序。
(2)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劳务行业政策法规的完善。
(3)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劳务行业合法权益。
四、实施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4. 加强与各方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劳务行业健康发展。
五、总结通过以上规划,我相信劳务行业在未来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我将全力以赴,为实现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我国劳务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昌劳务现状分析报告

南昌劳务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劳务市场一直是南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南昌市劳务现状,本报告将通过对南昌市劳务市场概况、就业形势、劳动力资源、劳动力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南昌市劳务市场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南昌市劳务市场概况南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
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南昌市的劳务市场主要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业为主要领域。
二、就业形势截至目前,南昌市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人口呈增长趋势。
南昌市政府积极推动就业工作,加大了招聘和培训力度,并提供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
其中,南昌市的两个重点就业群体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南昌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
南昌市政府与高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农民工就业南昌市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南昌市政府积极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
然而,农民工就业面临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低技能、低收入、工作环境不稳定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劳动力资源南昌市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南昌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技工学校,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此外,南昌市的农村人口也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南昌市的劳动力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性失衡、人才流失等。
四、劳动力需求南昌市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制造业方面,南昌市的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服务业方面,酒店、餐饮、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对服务人员的需求也很大。
劳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

劳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劳务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的劳务服务,涉及人力资源的管理、招聘和派遣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劳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从行业概况、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行业概况劳务公司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服务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企业对灵活用工的需求,劳务公司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劳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在国内,劳务公司也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劳务公司数量已经达到数千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劳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渐从传统的人力资源派遣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培训、咨询、人事代理等。
这些发展使劳务公司逐渐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服务机构。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劳务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
在一些国家,劳务公司的合法地位和经营范围受到了限制,导致其发展受到了阻碍。
其次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获取,使得企业自主招聘的成本降低,减少了对劳务公司的需求。
另外,劳务公司还面临着质量管理和形象建设的问题。
由于该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劳务公司存在服务质量不高和恶意倒闭的情况,给整个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些因素都对劳务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劳务公司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对灵活用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劳务公司可以灵活地为企业提供短期或临时劳动力,满足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
其次,随着劳动力市场趋于成熟和专业化,劳务公司有望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获得更多企业的青睐。
此外,劳务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随着人才储备库的积累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劳务公司可以逐渐拓展到培训、咨询等更高端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福建省劳务市场发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繁 荣 工 业 基础 比 较 好 的 地 市 劳 务市 场 发 展 , 得 较 快 而 山 区 贫 困区 工 业 基 础 较 差 的
, ,
,
地
、
市劳 务 市场 则 发 展得 较 慢
。
。
如 宁德
,
,
、
建阳
福 建 省 劳 务市 场 的最 初萌 芽
地
、
是党 的 十 一
。
等 地 区 劳 务 市场 仅 仅 处 在 萌 发 阶 段 流 动 率 居 于全省 最 低 水 平
、
。
的流 向
,
,
通 过 控制 和 调 节 各 地区
,
、
各部 门
、
各
进 一 步 改 革现 有 劳 动 力管 理 体制
。
建
立一 套 有利 于 发 挥 劳 务 市 场 调 节机 制 作 用 的 新 型劳动 力管理体制 型 劳动 力 管理 体 制
1
,
企 业 的 工 资 总 额 来 控 制 和 调节 劳 动 力流 动 的 数 量 速 度 和 方 向 保 证 劳 动 力 的合 理流 动
。
建 劳 务 市场 的 基 本 网 络
厦门 场
用
,
。
、
机 制 向 市场方 面 的 倾 斜 度 还 较 小 余劳动 力
力
。
同时
0
,
福建
福州
、
三 明 等 市 的综 合 性 劳 务 市
0 多万 城 镇待 业 人 员和 3 5 每年还 有 2
,
万 农村 剩
在福 建 省 劳 务 市 场 网 络 中起 着主 导 性 作
原因
,
其 劳动 力
。
2024年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发展现状

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发展现状前言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是现代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对劳务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家政策对建筑施工业化的大力推动,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 劳务市场结构与就业形势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的劳务结构日益多元化。
随着建筑施工业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体力劳动者逐渐被机械化设备所取代。
相应地,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就业形势方面,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中,建筑施工业化劳务需求量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竞争的加剧,高素质劳动者更受企业青睐。
3. 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在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中,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劳务公司。
这些公司在技术实力、服务质量和价格竞争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为了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一些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随着建筑施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大型施工企业也开始向劳务市场延伸。
这些企业在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带动下,逐渐在劳务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4. 政府政策与市场监管政府在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例如,加大对建设工人的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加强对劳务公司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建筑施工业化的发展。
政府通过财政和税务等手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建筑施工业化劳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3年劳动力资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劳动力资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劳动力资源行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招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劳动力资源行业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劳动力资源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市场规模近1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00亿元以上。
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加,劳动力资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劳动力资源行业带来了转型变革的机遇。
各类招聘网站、社交招聘等互联网平台,提高了招聘效率,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成为寻找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才匹配度,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招聘方案。
三、高端劳动力资源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人才高地”建设力度,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呈现出高端化趋势。
许多大企业、高科技公司纷纷开启“招绕”的模式,大力引进人才。
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人才市场的需求尤为旺盛。
这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呈现出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四、政策推动助力劳动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为了推动劳动力市场发展,国家对人力资源行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人力资源公司的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劳动力资源行业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高端劳动力资源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政策的推动助力劳动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未来,劳动力资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企业应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迅速调整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2023年全县劳务市场指导方案

2023年全县劳务市场指导方案一、背景分析劳务市场是指劳动力在供需双方市场中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
全县劳务市场是县域层面上统筹协调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平台。
根据对全县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分析,2023年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供需不平衡:全县劳务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岗位需求结构不尽理想,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
2.就业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劳动力需求减少,新兴产业及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增加,需要加快就业结构的转型。
3.劳动力流动性:有一部分劳动力存在流动性较低的问题,需要加强流动性的培养与引导,提高劳动力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指导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二、提高供需匹配度1.深入调研:全县将组织开展对劳务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势与结构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培训体系:根据调研结果,加强对热门岗位和新兴行业的培训,提高劳工技能水平,提供更加匹配岗位需求的劳动力。
3.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设立全县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提高供求双方信息透明度和匹配度。
三、加快就业结构转型1.鼓励创业创新: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支持,引导劳动力主动创业。
2.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吸引高技能劳动力加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引导转岗就业:针对传统产业劳动力,开展转岗培训项目,提高其适应新产业的能力,促进结构转型。
四、提高劳动力流动性1.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市场的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2.完善职业培训机制:鼓励劳动力参与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劳动力市场流动性。
3.加强对农民工的支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五、政策支持1.制定差别化的政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差别化的政策支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地区劳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定稿)

地区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劳务(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一、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全地区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
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及八县一市均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93个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04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
基本建成覆盖全地区城乡的“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存在问题:1、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投入不足,不能真正形成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2、人力资源市场信息采集的范围不广,信息分类整理不科学,供求信息之间对接不好,还不能完全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
3、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人力资源的测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配置的效率不高,尤其是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石化等高技能人才的服务还不够理想。
就业状况:市场抽查,从就业质量来看,整体质量不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人员多,相当一部分收入水平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稳定性差,大中专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难仍然突出;从企业来看,不少企业用工环境差,工资低,职工流动率高,制约了就业质量的提高;从就业服务工作来看,各地进展还不平衡,有的至今没有解决人员、经费问题,工作条件差;有的干部队伍素质水平不高,能干事、会干事的少;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够,遇到难题等待观望,工作被动,难以适应高层市场就业新形势的要求;劳务派遣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规模、数量和配套政策与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的动作机制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发展规划:二、指导思想坚持把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两后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地区就业工作的重点,夯实市场“新三化”建设,以公共职业介绍窗口为平台促进和调节社会劳动力资源。
拟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

拟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具体且可行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拟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市场发展规划,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二、市场概况分析在开始规划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况进行分析。
2.1 市场规模和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招聘网站、人才交流会等招聘渠道数量众多。
同时,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市场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2.2 市场隐患和问题然而,人力资源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例如,信息不对称、薪酬不合理、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三、市场发展目标为了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以下市场发展目标:1.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2.优化人才配置,稳定人才供需关系;3.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解决薪酬不合理问题;4.建设互联网+人力资源市场,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四、市场发展策略为实现以上市场发展目标,我们拟定以下发展策略:4.1 加强信息共享和公开通过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公开,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
平台可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的信息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智能匹配。
4.2 建立政府监督机制政府在市场监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监督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加大对虚假招聘信息的处罚力度,提高市场的诚信度。
4.3 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制定薪酬标准和差异化激励机制。
同时,加强对薪酬不合理行为的监管,防止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4.4 推动互联网+人力资源市场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向互联网+方向发展。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招聘平台、在线培训和人才评价等,实现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规划
劳务(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一、劳务(人力资源)市场现状
全地区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
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及八县一市均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93个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04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
基本建成覆盖全地区城乡的“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存在问题:
1、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投入不足,不能真正形成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
2、人力资源市场信息采集的范围不广,信息分类整理不科学,供求信息之间对接不好,还不能完全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
3、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人力资源的测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配置的效率不高,尤其是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石化等高技能人才的服务还不够理想。
就业状况:
市场抽查,从就业质量来看,整体质量不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人员多,相当一部分收入水平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稳定性差,大中专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难仍然突出;从企业来看,
不少企业用工环境差,工资低,职工流动率高,制约了就业质量的提高;从就业服务工作来看,各地进展还不平衡,有的至今没有解决人员、经费问题,工作条件差;有的干部队伍素质水平不高,能干事、会干事的少;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够,遇到难题等待观望,工作被动,难以适应高层市场就业新形势的要求;劳务派遣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规模、数量和配套政策与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的动作机制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坚持把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两后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地区就业工作的重点,夯实市场“新三化”建设,以公共职业介绍窗口为平台促进和调节社会劳动力资源。
三、奋斗目标
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具体目标:以进一步扩大就业为目标,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保持全地区就业局势的稳定。
四、业务范围
以职业介绍窗口为依托,强化窗口服务功能,开展多项服务:一、总服务台服务:1.政策咨询2.业务咨询3.引导服务4.举报投诉接待;二、信息发布:1.电子屏发布2.触摸屏
发布3.信息栏发布;三、职业介绍:1.招聘登记2.求职登记3.推荐岗位4.现场招聘服务5.专场招聘6.委托招聘7.用工调查8.用人推荐9.跟踪服务;四、职业指导:就业困难群体指导;五、培训与创业服务:1.订单培训服务2.在岗培训服务3.职业技能培训;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代理2.代办退休3.劳动能力鉴定申报4.职称评定申报5.代理人员档案管理6.党团组织关系接转7.政审代理8.代办调动手续9.代办社会保险。
七、失业管理:失业登记。
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优质免费服务。
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劳务派遣为先导,按统一名称、统一模式、统一运作机制,“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为一体的要求,劳务派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定培训,以培训成果支持派遣,再以派遣促进就业,实现了需求→培训→派遣→就业的良性互动。
五、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展劳务派遣,努力提高劳务派遣工作质量
大力发展和完善劳务派遣组织,把劳务派遣机构建设成为真正具有公益性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社会中介,成为城镇居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成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桥梁,成为劳动力市场规范有序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继续大力发展和完善劳务派遣组织,一是要做大劳务派遣。
要努力拓展劳务派遣业务范围,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派遣成果。
二是要做强劳务派遣。
要加强管理,化解风险,提高效益,要防止市场垄断和恶意竞争,形成合力,打造品牌,规范运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要加强对劳务派遣的指导服务。
要指导完善派遣企业内部运作机制和服务标准,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争取财政、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将劳务派遣服务方式的就业、培训、维权和保障的规范要求落到实处。
六、要以改善用工环境、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为切入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进一步贯彻落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研究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
完善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制度,以强化转移培训和劳务派遣服务为主要抓手,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有序化和提高就业质量转变;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服务站(所)的队伍建设。
摸清农村劳动力的底数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特别是农村贫困户转移就业人员情况要明,底子要清,做到有计划有措施。
加大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服务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和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作用,为输入、输出两地构筑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社会服务平台。
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输入输出两地各自优势,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组织转移培训作为协作的重要内容,与培训部门有机配合,积极探索具有长远生命力的、有活力有实效的重在技能培训的新机制,把协作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增量,并实现就业、保障、维权有效服务列为劳务协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指导各类职介机构、就业服务机构牢固树立“企业用工我帮
忙”、“农民务工我服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观念。
七、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多渠道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认真开展历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摸底调查工作。
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求职意愿、培训意愿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深入各用人单位了解和登记就业岗位,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与“三高”农业生产。
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发展特色林果业,创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园,探索一条通过土地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路子;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公共交通、社会治安、人口计生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创业,乡(镇)建立创业帮扶示范点,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及时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补贴。
积极申报机关、事业单位空岗,通过招录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对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应试能力培训,提高录用率。
同时,通过“三支一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为乡镇(场)招录大中专毕业生“村官”,按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生活补贴标准给予生活补贴;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复合技能培训,对城乡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着力解决“两后生”问题,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
根据“两后生”自身素质、培训愿望和市场需要开展职
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就业率。
根据市场用工需求,采取多元化办学、多层次招生、多实用培训,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办证率,实现培训、就业有效链接。
八、完善功能,大力推进就业服务建设
充分发挥地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作用。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疆联网、数据共享”的目标,在全地区就业服务机构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到街道、社区和重点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
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和评估制度,基本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
各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网站作用,充分利用网站进行就业政策宣传、介绍当地用工环境、发布企业缺工信息,劳动力市场网站安排专人负责录入,及时向社会发布,完善管理服务制度。
以人为本,开展就业服务。
制定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计划、统一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统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统一确定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统一评估服务项目实施办法。
进一步加强市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编制、统一经费预算、统一人事管理的原则,对乡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人员进行充实和完善,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
搭建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平台。
加快建成县、乡、村(社区)纵向的劳动力输出网络与县(市)内外劳务市场横向的劳动力需求网络,实现用工信息、求职登记等资源共
享。
培植劳务输出体系。
完善以“劳为(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培训机构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为依托、劳务输出基地为补充”的劳务输出体系,县(市)劳务(人力资源)市场要向劳力资源丰富的乡镇延伸。
紧紧抓住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有利契机,申报劳动保障项目,提升劳动保障工作水平。
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201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