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课件24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注】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案:①“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②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 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③“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处运用十分 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寄寓了诗人对山 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问:颈联中哪两个字用的生动传神? 请作简要赏析。
• ①释义: “拂”和“侵”。拂,吹拂。侵,侵占。 • ②手法/翻译: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
“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 “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 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 • ③效果、特点: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 的意境 • ④情感:表达了作者闲适、旷达乐观的心态
3.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 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案: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 “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③“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 与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炼字炼句+课件65张
参考答案
(一)“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环 境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 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一声好”,以动衬静,突显环境的 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氛围。
5、炼叠词
叠词的作用: 1.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形象性) 2. 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 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 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 里,昨夜一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 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
解答炼字题三步骤
第一步,析本义 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 呼之欲出。如周邦彥《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 写出了动态、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 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中》)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结合具体诗句说说理由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课堂PPT)
21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独立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 诗。
【提问】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
28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句之答题规范
【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 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 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 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 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的宁静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9
• [阅卷手记]
20
• [规范答案] ①“藏”,运用拟人手法,描 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 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 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 蕴。②“透”字,“穿透”之意,极为传神 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 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主人公清贫廉洁 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比较鉴赏)
15
(2008年1卷)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7年“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 作简要分析。 (2012年安徽)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涌”二字的妙处。 (2012年湖北)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 字作简要赏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 阵云高”。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 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 分析。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字之答题规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独立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 诗。
【提问】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
28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炼句之答题规范
【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 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 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 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 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的宁静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9
• [阅卷手记]
20
• [规范答案] ①“藏”,运用拟人手法,描 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 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 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 蕴。②“透”字,“穿透”之意,极为传神 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 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主人公清贫廉洁 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比较鉴赏)
15
(2008年1卷)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7年“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 作简要分析。 (2012年安徽)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涌”二字的妙处。 (2012年湖北)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 字作简要赏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 阵云高”。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 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 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21张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 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此诗。五 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 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诗人的愁思绵长
叠词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起来朗朗 上口; 2.描情摹态更加鲜明、形象、生动; 3.能够更好地渲染出特定的抒情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 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 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 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 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 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路方法,易错易混易漏点。
答
①析本义 带入句中含义
题
②描情景 不要遗漏艺术手法
步
骤 ③说效果
●全(答题要点要全) ●顺(答题语言要完整、通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
答案:分和挂。分本意为分开,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 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 色。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拟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 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 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含蓄地表达对道士的向往之情 (访道士的心情迫切)。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 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此诗。五 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 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诗人的愁思绵长
叠词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起来朗朗 上口; 2.描情摹态更加鲜明、形象、生动; 3.能够更好地渲染出特定的抒情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 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 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 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 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 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路方法,易错易混易漏点。
答
①析本义 带入句中含义
题
②描情景 不要遗漏艺术手法
步
骤 ③说效果
●全(答题要点要全) ●顺(答题语言要完整、通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
答案:分和挂。分本意为分开,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 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 色。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拟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 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 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含蓄地表达对道士的向往之情 (访道士的心情迫切)。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 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 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 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用词精当 ①“重”“迟”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手 法】,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 【句意】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效果】表现出离别之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 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 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化无
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⑵ 凉 风 : 秋 风 。 《 礼 记 ·月 令 》 : “ ( 孟 秋 之 月 ) 凉 风 至 , 白 露 降 , 寒 蝉 鸣 。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 的立体节奏感。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 着色的思绪” .
三、炼数量词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 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 ,含意丰富。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 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微记 简要概括为: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五、拟声词 •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 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 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 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 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亮观点并比较比较鉴赏)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 的立体节奏感。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 着色的思绪” .
三、炼数量词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 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 ,含意丰富。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 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微记 简要概括为: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当堂训练(10分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五、拟声词 •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 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 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 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 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亮观点并比较比较鉴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 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 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 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课中练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 语言炼字(关键词) 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赏析类)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结构上 从
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
谪。 【提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2)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 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 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课中练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 语言炼字(关键词) 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赏析类)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结构上 从
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
谪。 【提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2)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 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 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 从含意角度 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杯水中波
澜起伏。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这个对偶句如果前
从技巧角度
后联系起来看,就发现是一个比喻,在这一方小屋中看人间 世事,就如在一杯茶水中看波涛翻滚,比喻看透世事,波澜
诗眼
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性字词,它们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 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品味诗眼题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
诗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案
①“斗”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② 两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斗”字将山崖人格化,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山崖陡 峭、峥嵘之势。④“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写群峰相连, 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极具动态感。
1 (2023·江西上饶开学检测 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溪上作 陆游
炼字题型
提问方式: 1.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答题步骤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 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 ,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艺术+课件27张
“炼字”题第三步“说效果”时要从五个方面切入:
①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②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③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④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⑤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字”“炼句”艺术
学习目标
1. 通过品读诗歌,能找出相应诗句中需 要鉴赏的“字”或“句”。
2. 通过习题训练,掌握“炼字”“炼句” 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3. 积累古诗鉴赏知识,感悟诗词之美。
重点:掌握鉴赏“炼字”“炼句”的一般 方法。
难点:“炼句”在学考和高考中的运用。
说明:赏析字(词)的效果时,要将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句(词 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当堂练习1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力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节度使杜鸿渐 入蜀平叛,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 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答题思路:释义+描摹景象+作用。(有修辞手法,也要点出来)
当堂练习2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泪别垂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题: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规范答题
先明确颔联中的数量词有四个: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一)倒装句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 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 感侧重点。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 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 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 主旨、情感
.
二、赏析类题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 诗眼或写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 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 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 甫)
.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 钟罄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山水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使心 性感到空灵。“悦”和“空”均使用了使动用 法。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夏日溧水 无想山作》周邦彦
一“老”一“肥”,形容词使动,想那黄口雏鸟从昂 首待哺的娇憨,慢慢长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决 非一日之光,却只用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梅子 几经风雨,直至丰肥。“肥”字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 过程;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 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 “数”,主要是叠韵词、拟声 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加生 动形象。 1、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 起强调作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
真题示例 [20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 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
“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 “数数”。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穿”字形 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 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之炼字炼句篇
.
•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 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 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 语?
.
分析归纳: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 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 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 词》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 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涌
浩瀚。
.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 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 雨》杜甫)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 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 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 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 果。
• 五、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 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 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 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
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
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2分)
.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问题】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 “透”二字作. 简要赏析。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 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 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 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
• 2009年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登快哉亭 陈师道
•
城与清江曲,采流乱石间。
•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 答: “隐”“依”。(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
【参考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 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 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 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 力和感染力。
.
题型二:炼句型
.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一)倒装句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 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 感侧重点。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 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 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 主旨、情感
.
二、赏析类题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 诗眼或写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 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 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 甫)
.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 钟罄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山水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使心 性感到空灵。“悦”和“空”均使用了使动用 法。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夏日溧水 无想山作》周邦彦
一“老”一“肥”,形容词使动,想那黄口雏鸟从昂 首待哺的娇憨,慢慢长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决 非一日之光,却只用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梅子 几经风雨,直至丰肥。“肥”字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 过程;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 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 “数”,主要是叠韵词、拟声 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加生 动形象。 1、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 起强调作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
真题示例 [20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 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
“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 “数数”。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穿”字形 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 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之炼字炼句篇
.
•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 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 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 语?
.
分析归纳: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 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 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 词》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 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涌
浩瀚。
.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 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 雨》杜甫)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 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 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 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 果。
• 五、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 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 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 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
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
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2分)
.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问题】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 “透”二字作. 简要赏析。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 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 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 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
• 2009年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登快哉亭 陈师道
•
城与清江曲,采流乱石间。
•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 答: “隐”“依”。(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
【参考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 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 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 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 力和感染力。
.
题型二:炼句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