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浅析新闻故事化的特征及写作技巧
浅析新闻故事化的特征及写作技巧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会,要求新闻报道要更加具有娱乐化、平常化、人文化的特点。
新闻记者在对事实进行传播的前提下,更加要注重受众关注度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协调社会关系。
新闻“故事化”正是新闻报道发展趋势下的产物。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时有助于加深新闻工作者深入挖掘题材的意识,使其创作风格多样化,为广大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文化休闲方式,使得受众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一、新闻故事化的理论概述1.新闻故事化的起源与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新闻故事化起源于19世纪法国的杂文写作形式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学,同时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学算是新闻故事化的发展,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华尔街日报记者基尔戈尔对新闻大胆创新,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加入一些新闻故事内容引入主题,在这之后,《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便发扬这种写作方法,通常会用一个与新闻主体相关的人物故事引出新闻,然后逐步展开,深入主题。
从此,新闻故事化便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不管扩大,在“内容为王”的大环境下,受众更趋向于接受具有可读性的、通俗易懂的新闻,而不是传统宣传说教式的新闻内容。
所以讲故事的新闻写作形式使用得越来越多,在深度报道或者非动态的长篇通讯中多用这种新闻体裁,这种体裁显得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这种具有知识、趣味、奇特的写作形式,也成为写社会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向。
2.新闻故事化的写作特点新闻故事化广泛的使用,无疑是给媒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它是新闻但又区别于传统新闻写作,为新闻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式。
具体特点如下:新闻故事化常常会采用对话、场景、动作等细节描写,细致入微,深入刻画客观事实和人物形象,虽然文字不能像视频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是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将读者带入具体的场景想象中,充分展现心理上的零距离。
新闻故事的格式特点及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的格式特点及写作技巧新闻故事是一种特殊的新闻形式,它以叙事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背景环境等元素,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色彩。
以下是新闻故事的格式特点及写作技巧:一、格式特点:1.新闻故事通常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呈现新闻事件的结局,再逐步揭示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2.新闻故事强调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来呈现新闻事件的本质。
3.新闻故事通常采用客观、中立的报道方式,以避免影响读者的判断。
4.新闻故事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华丽词藻,以传达信息为主。
二、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角度:在撰写新闻故事时,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呈现新闻事件。
这个角度应该能够突出新闻事件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吸引读者的兴趣。
2.注重细节描写:新闻故事的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描绘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和环境来呈现新闻事件的本质。
细节描写要准确、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构建情节发展:新闻故事需要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情节发展,让读者能够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情节发展要合理、紧凑、有吸引力。
4.引用权威来源:在撰写新闻故事时,引用权威来源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这些来源可以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新闻机构等。
5.保持客观中立:新闻故事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报道方式,避免加入过多的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
在呈现不同观点时,要进行平衡报道,避免偏袒一方。
6.突出重点信息:在撰写新闻故事时,要突出重点信息,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和重要信息。
重点信息应该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
7.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新闻故事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华丽词藻。
用词要准确、简练、明了,以传达信息为主。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得越来越多的⼀种⽅式。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种新的思路和⽅式。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产⽣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
故事化新闻与⼀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物内⼼的情感,刻画⼈物的个性,捕捉⽣动传神的⽣活细节,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情味,让⼈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能触摸到新闻。
近年来,我们把新闻故事化作为新闻⼯作创新的重要⼿段,把它运⽤于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新闻特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
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来实现新闻的故事化:⼀、依靠⼤量的细节和⼈物⾔⾏场景的描写,把读者带⼊新闻现场平⾯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故事化新闻写作引⽤了⽂学的表现⼿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那些能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也使得平⾯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体。
《⽇照⽇报》2008年12⽉4⽇的《“让灾区孩⼦戴上我做的帽⼦”》中写道:闫丰慧在⽯⾅商场经营了⼀个很⼩的门⾯,丈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还有⼀个6岁的孩⼦,全家⼀年的收⼊也就有1万元左右。
为了省钱,闫丰慧在⽯⾅商场南⾯的社区,租了别⼈平房⾥的⼀间⼩东屋,再把⼩屋与外⾯的过道连在⼀起,这样就能放两张床、⼀台电视机和⼀套厨具。
760顶鲜艳的“虎头帽”,就整齐地码放在“过道房屋”的⼤床上,占据了床上⼤部分的空间。
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一、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报道是一种客观、及时、简洁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及时性:新闻报道主要关注当下的事件和情况,追求第一手资料和最新信息。
它通常以“即时新闻”、“专访报道”等形式迅速传达给公众。
2. 真实性:作为信息传媒的媒介,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不添加个人情感和偏见。
3. 系统性:新闻报道往往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它应该通过标题、导语、正文等部分呈现一个完整的信息主题。
4. 精炼性:由于新闻报道通常被用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新闻报道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精确地传达信息。
5. 公众性: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其内容应该符合大众的阅读、观看和听取习惯,也要遵循公众感兴趣和关注的话题。
二、写新闻报道的方法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记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1. 采访调查:新闻报道的第一手信息非常重要,记者应该进行实地采访和深入调查,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情况,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和观点。
2. 查证求证:记者在报道中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查阅公开的资料、相关文献、互联网等渠道,确保所报道的信息没有错误。
3. 理性思考:记者应该透过事件的表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4. 角度选择:新闻报道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视角或角度来呈现事件,这要取决于事件的性质、影响以及读者或观众的需求和关注点。
记者可以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介入。
5. 文字表达:新闻报道的语言要力求简练、准确。
采用直接、生动的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夸张或虚假的修饰。
6. 结构安排:新闻报道的结构要清晰有序,首先是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之后是导语,通常是在正文之前的一段,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则按照重要性和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放在前面。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闻事实娓娓道来。
正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①新闻故事化是继新闻散文化、深度报道之后的又一次文体变革,是一种新闻文体的创新。
这种新闻文体往往把采集得到的新闻事实置于一个冲突的叙事框架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通常将笔墨聚焦于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彰显人情味,通篇采用白描,直接引语等手法,使新闻场景和人物立起来,使新闻具有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美感。
著名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②这里的事指的就是故事,用另一个学者李希光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③故事化是新闻的一种叙事方法,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新闻故事化还只是小荷初露,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已经演练得炉火纯青了。
早在普利策接办《世界报》时,故事模式就成为了《世界报》新闻写作的首选。
这种故事模式的新闻写作往往开篇制造悬念,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引人入胜,让受众欲罢不能。
然而,新闻故事化又不同于《世界报》曾风靡一时的黄色新闻写作,它不煽情,只是注重细节化、情节化和人情味,同时,也不同于一般的硬新闻,而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受读者的喜爱。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
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受众。
因为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④既然新闻故事化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等,能激发受众的阅读欲,那么,新闻是怎样进行故事化写作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冲突框架制造悬念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
新闻故事化的技巧
新闻写作的22条军规
1、标题至少出现一个动词,最好无形容词。
2、标题是有缺陷的、不完全的描述,不对 全文负责,只对最突出的新闻负责。 3、出现一个以上标题时(主副引),最大 程度让主题能够独立存活。即主题失去其 他标题支持仍能阐述新闻基本主题。
4、独家新闻标题用基本事实,同题新闻突 出角度。 5、把新闻事实用最好、最简短的语言写成 导语。可突出其中1-2个要素,不可求多。
今天,身高2.36米的蒙古族男子鲍喜顺凭借长 人一截的手臂成功取出两只海豚胃内的异物。 这两只海豚是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的“海 海”和“乐乐” ,今年12月被检查出胃内有异物。 海豚的胃部结构特殊,加上异物很重,医生 和驯养员最终选择了用人的手臂和工具配合的方 法尝试取出异物。 由于普通人的手臂长度不够,海洋世界特地 请来鲍喜顺前来帮助治疗。 蒙古族男子鲍喜顺 2005 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 认证为“世界上健在的最高男人”。
13、有时效的新闻天然比其他新闻好。有细 节和现场的新闻天然比没有的好。 14、所有引用的数据、话语等均需标明出处。
15、多用直接引语,但不必用全部原话。
16、对立各方的表态或立场要共同存在。 17、不猜测,少用疑问句。事实和结论 有直接逻辑关系而非间接。
18、除特殊需要,不用口语和书面化程度 极高的词语。
康诺利州长仰面朝天躺在车里,头和肩都靠 在夫人身上。康诺利夫人不停地晃着头抽泣,眼 泪都哭干了。血从州长的上胸流了出来。我未能 看见总统的伤口,但是我看见后座上一滩滩血斑, 以及总统深灰色上衣右边流下来的暗红色血
迹……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3、结合式结构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特性与表现手法
妈 妈 如何 在 公 厕 里 产 下 女婴 进 行 情 景再 现 ,与后 来 消 防 官 兵 的公 厕 里 现 场救 助 相 连 接 ,使 得 电视新 闻实 现 完 整 的故 事
化 , 大 限度 地 接 近 新 闻本 原 , 富 了 电 最 丰 视语言 。
在 电视新 闻故事剧的生命 , 将 戏 剧 的这 一 特 点 运 用 到 电 视 新 闻 中,
动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 石头会说话》
节 目就 是 以 一个 个 普 通 人 的 维 权故 事 为
便 产生 了一个新 的概念——冲突框架 ,
冲突框 架是新 闻框 架 的一种 , 新 闻框 “
现场描述都更符合 事实本身 ,更真实 生
动, 也更容易打动受众 。
蒙 太 奇思 维 。 电视 新 闻 故 事 化离 不
查》 中经常能够看到记者作为一个叙事
者 , 入 事 件 的 核 心去 探 寻 真 相 。 叙 述 深 在 的过 程 中 ,往 往 会 借 用 各 种文 学 的叙 事 方法 , 比如 设 置 诸 多悬 念 , 导 着 观众 往 引
叙述新 闻事件 、 阐释节 目主题。 广义的蒙 太奇则不单指编辑技巧 ,而是作为构成
节 目的形式和方法 的总称 ,包含 编导 和
记者 对 现 实 生 活 和新 闻事 件 的 思 考 和解
持续兴趣, 从而造成一种轰 动效应 。
( ) 用 电视 手 段 讲 故 事 二 运
电视 是 视 听 艺 术 ,电视 语 言 的元 素
情景再 现。 电视新 闻中 的情景再 现 是 指记 者在无 法采 集 到新 闻现场 的 资 料 而 又 有 必 要 向受 众 展 示 新 闻现 场 时 , 据所 搜集 到 的新 闻素材 , 根 运用 电
关于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关于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一、消息的特点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与写作技法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与写作技法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常见的新闻呈现方式,它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新闻内容。
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具有以下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一、情节丰富生动精彩的情节是新闻故事化的重要构成特征之一。
新闻写作中,通常会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来吸引读者,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等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报道中,通过情节描述能够使读者更快捷、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二、人物鲜明个性化新闻故事化中,人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使新闻更具可读性,还可以增加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要想表现出一个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他的身世背景、经历、特点和言行举止等细节。
三、时间和空间刻画在新闻故事化的报道中,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也很重要。
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刻画能够让新闻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在新闻报道中,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主要通过新闻标题、文本描述、照片、图表等呈现形式来体现。
四、借助比喻比喻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新闻故事化的报道中会比较常用。
通过借助比喻,可以把复杂的概念和事物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内容。
五、注重情感渲染新闻故事化中,情感因素对于新闻的传播和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写作中,应该注重对读者情感的渲染和激发,让读者在读完新闻之后能够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之,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旨在让新闻更加生动、新颖和有趣,从而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同时,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必须保持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过度夸张和刻意渲染。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新闻故事化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新闻故事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的特点及写作技巧作者:邱金锋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12期【摘要】以写故事的方式写新闻,在新闻中讲故事,这是一个国际性新闻潮流,这种方式强调新闻的故事性和文字美感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上的悬念感。
本文试分析新闻故事化的特点以及写好新闻故事的技巧。
【关键词】新闻故事特点写作技巧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
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但它现在也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台”跳到“前台”,即从新闻后期的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环节,甚至影响到一张报纸的编辑思想。
新闻故事有其独特的特点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写作技巧。
一、新闻故事的特点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方法是一种突出描述艺术的写作风格,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有其独特的魅力。
新闻故事的特点有:1、可读性故事化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能够改变新闻报道平板、枯燥、空洞的缺憾,増加新闻报道的具体性和生动性,符合受众对新闻深层次的阅读需求,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而故事化新闻写作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魅力。
“讲故事式的报道,能较好地将新闻涉及的专业术语报道得通俗易懂、常常得到受众喜爱。
”把沉重、敏感的话题,把最积极、最生动、最具闪光点的东西用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的语言描述出来,既有生动鲜活的纪实性、可视性,又能让读者在环环相扣的故事讲述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
文章增强了可读性,吸引读者。
2、亲近性直接、宣传味说教味太浓的传播只能影响人们的认知程度,即对新闻事件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意味着人们真的能感知并亲近它。
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大多讲述的是百姓身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观众看了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分析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迅速演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使用这一技巧,它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深受广大受众青睐,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是故事化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内涵价值和准确运用叙事技巧,能够充分彰显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
对情感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则能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
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想充分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新闻报道必须转变传统单一、固化的报道形式,积极掌握故事化的叙事技巧,灵活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发展概述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在电视新闻行业的运用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栏目《60分钟》,节目被划分为多个片段,每一部分均为一个独立的故事,记者进行串联讲述,在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原则的前提下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青睐。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最早出现于我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
现如今,故事化叙事已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主要叙事方式之一,各级电视台均开设相关类型节目,甚至打造专门的故事化新闻节目,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幕后故事进行挖掘,呈现其价值和影响。
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成为新闻报道常用叙事手法,成为一种媒体现象。
[1]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得到广泛应用后,深受广大受众青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故事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强调“讲故事”而不是“编故事”,需警惕为了追求故事化而导致报道失实等问题。
其次,庸俗化和正确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新闻报道需注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呈现。
一些报道或节目为了吸引受众,对导向问题重视度不足,一味以“好看”迎合受众,忽略质量,甚至存在庸俗化倾向。
最后,细节和时效之间的矛盾。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
业精神还是做人良知的争论,在新 人文关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闻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我国,新 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
闻伦理是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
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对
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 身处灾难中的人的生存状态的关
规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道 注,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思考,表
德感和责任心。新闻不能有“闻” 达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珍视。如果
美方:为了避免相撞,请将你们 的航向向北调整15度。完毕。
加方:为了避免相撞,我们要求 你们将航向向南调整15度。完毕。
美方:这是一艘美国战舰的舰 长在和你们通话。我再说一遍,请你 们调整航向!
加方:重复,请你们调整航向。 完毕。
美方:这里是航空母舰“林肯” 号,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第二大舰只。 另有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若 干支援舰护航。请你们将航向向北 调整15度,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的 手段,以保证“林肯”号的安全!
这篇通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 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 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
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 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 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 感。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 来讲述,大大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 性和贴近性。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传媒集团)
2009·6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 清楚地认识到,“新闻故事化”是读 者本位主义的发扬,新闻报道必须 喜闻乐见,而故事创作中的一切有 益的手法,我们都可尝试“移植”到 新闻报道当中。具体而言,可以采取 以下几种方法
设置悬念,一波三折 设置悬念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的最好方法。辽宁法制报曾刊载过 一篇《生母为何杀亲子》的稿件,文 章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位母亲问杀 手:“给你三万块钱,把我儿子打成 植物人行不?”杀手答:“力度不好掌 握啊,打死行不?”母亲说:“实在掌 握不好,打死也行。” 这段对话可谓悬念四伏。母亲为 何要杀亲儿?为什么要雇佣杀手?为 什么一开始提出把儿子打成植物人? 后来为什么又说“打死也行”?这些悬 念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促 使读者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待作者 层层剥茧抽丝,最后读者才恍然大 悟:原来这个儿子十分不孝,甚至多 次想强奸母亲,母亲虽忍无可忍动了
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分析
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分析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是电视新闻的常用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效的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可以使新闻更具表现力,能够突出报道的主题,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现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正受到严重的冲击,观众的数量正逐年减少。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传统的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角逐中保持自身的地位,为观众呈现一流的新闻内容,合理、高效的运用故事化手法,可以提升电视新闻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它还可以通过极强的叙事手法对表现新闻事实、传达新闻价值和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义及表现用故事来表现新闻就是新闻的故事化手法。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所谓“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运用,不仅要重视新闻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更要在最初的人物内心挖掘,事件的探索。
从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中反映新闻报道的主题,用最直观的视觉表现形式传达给观众,使之产生共鸣。
故事化新闻报道在电视中的大量运用,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天天看》等法治节目,在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故事化手法陈述新闻事实,展现新闻现场。
故事化手法的运用对于新闻报道是一种催化剂,给平淡的新闻报道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对普及法律法规,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特点和影响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熟练运用是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手段。
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和组织架构,更需要耐人寻味的情节和一波三折的故事。
拿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来讲,在每天播出中,主持人会通过像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方法陈述新闻事实和典型案件,这种表现手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心,把他们带到案件当中,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强观众对事件的主体和法律知识的认识。
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是指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技巧:
1.以故事开头:在新闻稿的开头引入一个故事,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引出企业或产品的品牌或活动。
这个故事可以是与品牌或活动相关的,也可以是不相关的,但需要能够激发用户的想象,并能够联想到企业的品牌或活动。
2.穿插多个小故事:在新闻稿中可以穿插多个相同类型的小故事,但不可单纯讲故事。
在故事的结尾需要简单提及企业的品牌或活动,让用户对文章的关键内容有所了解。
3.寻找戏剧性和幽默感:在新闻故事中寻找戏剧性和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例如,可以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趣事、悬念等。
4.刻画人物性格:在新闻故事中,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5.描写场景和环境:通过对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场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可信度。
6.运用对话和独白:在新闻故事中运用对话和独白的手法,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强新闻的生动
性和可读性。
7.保持客观公正: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中,需要注意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也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严谨的核实和验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总之,新闻故事化写作技巧可以让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和可信度。
但是需要注意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并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新闻故事化是现代新闻写作的一种趋势,它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能够更好地让读者理解新闻的情节和主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方式。
一、构成特征1.情节结构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情节结构。
与传统新闻写作相比,新闻故事更注重故事情节的铺陈,强调“伏笔–高潮–反转–结局”的故事结构。
这种结构能够让读者逐步进入故事的情境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人物刻画新闻故事中的人物刻画要更加丰满,要求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刻画深度。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给读者更多的信息,让读者更好地认识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和故事结局。
3.情感因素新闻故事中的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情感因素的塑造上,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人物故事、大背景的刻画、小细节的描写等方式来表现故事情感,呈现丰富的情感深度。
二、写作技法1.对故事细节的注重首先,对于新闻故事的写作来说,要注重故事的细节。
通过讲述故事中的小细节,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沉浸于故事情境之中。
2.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次,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新闻故事中,人物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对人物进行丰富细致的刻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
3.精准的语言表达再者,要注重精准的语言表达。
作为新闻写作者,我们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还需要注意使用具有视觉感的词汇、描述方式和情感表达。
4.全面思考故事情节最后,要全面思考故事情节。
新闻故事不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还需要平衡在各个环节之中,确保情节通畅,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新闻的主题和意义。
总之,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是一种新的新闻写作趋势,这种写作方式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和意义,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让您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写出更有情感、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的好文章。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与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与写作技巧1. 引言1.1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重要性新闻故事化写作在新闻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传播媒介,新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及时地传达信息,而故事化写作则是一种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的表达方式。
将新闻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信息更易被接受,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这种生动的叙事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还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真相,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2. 正文2.1 误区一:强行将新闻事件塑造成故事在新闻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将新闻事件过度渲染成故事的情况。
这种做法常常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新闻的话题性和趣味性。
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误区。
强行将新闻事件塑造成故事往往会让报道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
新闻本身应该是客观的事实报道,而非虚构的故事情节。
如果过度渲染、夸大事实,很容易引起读者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影响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强行塑造成故事也可能导致对新闻事件的曲解和误解。
新闻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其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事实真相。
如果将新闻事件过度夸大、添加不实的情节,就有可能让读者对事件的本质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
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报道时应该保持客观、真实,避免过度渲染和强行塑造成故事的现象。
只有如实报道事实,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读者获得真实和有益的信息。
2.2 误区二:华而不实,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有一种误区就是过于注重华丽的形式,而忽略了新闻事件背后的实质内容。
这种情况下,写手往往倾向于夸大事件的影响力,夸张事实,甚至捏造消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引起一时的轰动和关注,但却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宗旨——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
华而不实的写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立场,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和偏见。
而且,一旦读者发现新闻内容与真实情况有差异,会丧失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对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闻事实娓娓道来。
正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①新闻故事化是继新闻散文化、深度报道之后的又一次文体变革,是一种新闻文体的创新。
这种新闻文体往往把采集得到的新闻事实置于一个冲突的叙事框架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通常将笔墨聚焦于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彰显人情味,通篇采用白描,直接引语等手法,使新闻场景和人物立起来,使新闻具有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美感。
著名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②这里的事指的就是故事,用另一个学者李希光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③故事化是新闻的一种叙事方法,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新闻故事化还只是小荷初露,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已经演练得炉火纯青了。
早在普利策接办《世界报》时,故事模式就成为了《世界报》新闻写作的首选。
这种故事模式的新闻写作往往开篇制造悬念,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引人入胜,让受众欲罢不能。
然而,新闻故事化又不同于《世界报》曾风靡一时的黄色新闻写作,它不煽情,只是注重细节化、情节化和人情味,同时,也不同于一般的硬新闻,而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受读者的喜爱。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
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受众。
因为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④既然新闻故事化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等,能激发受众的阅读欲,那么,新闻是怎样进行故事化写作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冲突框架制造悬念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
新闻的框架就是新闻的视角和观察点,新闻报道选取的框架不同,叙事随之不同,框架内呈现的事实也不同。
新闻故事化的特点与技巧浅探
新闻故事化的特点与技巧浅探[讲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中往往不是直接讲道理,而是先从国王熟悉的身边小事、小故事讲起。
自宋朝历史上就有“说书”、“讲故事”这个职业和专用场所,有不少民间故事,像《牛郎织女》等历代流传经久不衰,有些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文学加工整理还成为历史名著,像《水浒传》等。
老百姓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他们始终对那些曲折感人的故事具有浓厚兴趣。
新闻记者的核心任务是准确无误地传送信息。
但是,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仅仅是完成了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这篇报道里讲一个能渗入读者的灵魂,打开读者心灵之窗的故事。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讲故事新闻与普通的新闻报道区别在哪里?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这样阐解新闻故事化:“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故事”。
讲故事的手法制作新闻,记者会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迅速、准确、生动地告诉广大观众,除了让人们及时知晓就近或正在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实,还会让受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启迪、感情的震动和警示的感悟,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格化的意义和难能可贵的人格色彩。
190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纬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
正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到3月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人被雷电击毙。
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人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角度新颖,可读性自然较强。
故事新闻究竟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一是亲近性。
直接、宣传、说教味太浓的传播能影响人们的认知程度,即使对新闻事件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也并不意味着人们真的相信它。
只有情感和意志渗透到理智的思索中去,才能达到心理结构的平衡,从而产生一种轰动的意向,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摘要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特征技法Abstract News stories in the news reporter become more and more, and this method increases the objectivity of news reports and readability; the news is full of interesting and humane, for the provision of news writing a new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news storiesfeaturesskill “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新闻故事化符合受众的阅听习惯,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心理要求;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讲得生动鲜活,成为媒介竞相经营的重点。
新闻故事化倾向已成为媒介生存的一种手段,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权完全交到受众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市场理念下的受众导向已成为新闻选择与制作的理念。
如何科学地运用故事讲述新闻?在这种讲述的基础上,融入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的叙事和描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我们以《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为例,来看新闻故事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一、在新近发生的事实基础上的挖掘升华
叙述性写作的起点和基础就是讲故事。
新闻故事的前提是新闻,因此,新闻的两个基本要素——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故事的必要前提。
新近发生的事实,在这前提下,作者(记者)作适度挖掘,寻找新闻的故事性和真实性的结合点。
在《湖北日报》推出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记者们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路,采写了9篇以身边人说身边理,以生活观折射荣辱观的新闻报道,意在对"八荣八耻"作更为大众化、喜闻乐见的解读。
文中,记者以疏捞工刘玉梅、女司机王静、蔬菜大王兰贵娥等9位普通群众的平凡故事为典型报道,彰显了人物命运与社会体系的关系。
例如,疏捞工刘玉梅,在“刚当上疏捞工那阵,觉得丢人,干活时总是压低草帽遮住脸;如今,在下水道、窨井、化粪池中,她带领伙伴们清理污秽,疏通城市"经脉",大方而自豪。
”我们看到了,在介绍她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时,记者发掘了刘玉梅身边的一个个故事,从下井排污,到群众对于他们的认知与感谢,处处真实,个个感人,记者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勾勒出一个知荣明耻、去浊取清的清晰轮廓。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种背景的真实。
二、情节的起伏跌宕陈述故事与一般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报道着重展开事件的全过程,即新闻的五个W,新闻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戏剧性矛盾冲突中。
新闻报道作品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自生活本身,人物是个体生命的体现,是需要讲述的。
在《荣辱观的生活解读》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记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无须刻意体现,各种矛盾已经就显而易见。
还说“疏捞工刘玉梅”这篇报道,女性的洁净与化粪池的污浊,爱面子的心态与世俗的偏见,浑身异味的工作和群众对他们的尊重,这些矛盾真实而普遍,而矛盾中的人也因此而形象生动。
在展示这些矛盾情节过程中,记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解读。
所以,只要注意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无须刻意营造。
“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原型来自生活,
只要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
三、注意悬念和细节构成故事的重要成分是悬念和细节。
悬念的功能是要吊住受众的胃口,使之非看个结果来。
《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对女司机王静的报道,就始终抓住了一个悬念。
8年间,这个爱车像爱自己女儿一样的女司机安全行车51万公里,点点滴滴节油4万余升,成为闻名遐迩的江城"节油王"。
可是,这个女司机不但没有另谋高就,而且主动开亏油车,这种看起来吃亏的选择究竟是不是值?记者选择王静工作生活的几个细节,巧妙地通过与乘客、与家人关系中的几个小故事,层层剥茧,环环相扣,渐释悬念,揭示主题。
细节展现着人物的行为和事态的进程,用细节展现的新闻报道才能够再现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化新闻报道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好的细节不仅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而且增加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画面感。
充分的描写能使读者读起报道来有强烈的现场感。
细节的表述绝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为了故事而故事。
所有的细节、所有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为描述与解释事实本质服务,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文本简洁、流畅直击人心。
来看《疏捞工刘玉梅》这篇报道:一次,她在鲁磨路疏通明沟,突遇暴雨,浑身淋得透湿,一位大嫂拿出家里的棉衣棉裤帮她换上。
一次,清理完路边的化粪池,一位老大妈特意从家里牵出水管,为她冲手洗脸,并用毛巾替她拭去衣服上的污物。
点滴积聚的温暖,消融着胸中的块垒,升华着精神境界,产生了对职业的认同。
她留在了疏捞班。
8000多个日夜里,她和同事们一起,累计清理地下垃圾8000多吨,疏通地下涵管1.5万公里,从一普通女工,成长为共产党员、班长、武汉十大女杰、湖北省劳动模范。
再看《劳动光荣生活美丽——女司机王静的人生感悟》这篇报道:首义路正在修路,一段凹凸不平的泥巴路横在眼前。
“坐好啦!”王静回头提醒乘客,当乘客小心地抓好扶手时,车子只轻轻起伏了几下,就爬上了平坦的水泥路。
一个来回,80分钟,进出数十个站点和红绿灯,200多次起步,王静没踩一个急刹,精心按着自己摸索出来的“慢起步、柔进挡、中速行、缓进站”的节油秘诀做。
这是个难得的凉爽天气,车子以35公里的时速平稳行驶着,好几位乘客在车上打起了盹。
伴随拂过的清风,在后视镜里看到睡着的乘客,她满足地笑了。
在系列报道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一个职业记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述新闻,去展示新闻产生的环境,去剖析新闻的意义的。
你看不到记者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议论,但是你能够被他引向他设定的方向,你会随着他的引导而兴奋,而激动,也会在他的引导下而感叹,而沉思。
这一切的力量,就来自对事实细节的精确的描述与展示。
四、报道角度的平视角叙事角度是讲述者的观察点,据奈特和米克?巴尔的划分,叙事角度分为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三类。
零聚焦即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叙事,虚实者所知>故事人物所知;内聚焦是透过故事中人物来确定故事焦点,叙述者是讲述他所知道的事,叙事者所知=故事中人物所知;外聚焦从见证人角度讲述故事,仅陈述他看到的、听到的,不做主观评价、心理描述,叙事者所知<故事人物所知。
在以故事化手法展示新闻价值的过程中,记者不能以高视角去分配新闻素材,做到零聚焦叙事或者内聚焦叙事。
作为记者,他必须要站在受众角度,引领受众去发现、挖掘与主题相关的人物经历和真实细节。
《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在挖掘蔬菜大王"兰贵娥的价值取向时,记者并没有涉及兰贵娥情操境界的全部,而是带领读者去感受她诚信经营、善待他人,帮扶菜农等一个个小故事,从而让读者以平等的地位发现人物,感悟自己。
新闻故事更
注重从人物的命运来折射社会背景变化的新闻价值取向。
常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新闻故事注重新闻价值的接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
新闻的价值取向类似民事新闻,以平民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平凡生活中挖掘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报道强调实录和客观,尽量减少主观性成分”,参与性的表现;“讲述”注重人情事理,对故事中的人物和行动做出一定的分析评价,评价性的表现;根据讲述者的风格采用较自由的陈述方式,口述性。
《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刘玉梅,这个普通的女子,能执守23年疏捞生涯,在最"低微"处干出一番事业,源于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一身脏换来万家净,值得!辛勤劳动,光荣! 我们身边这美丽的世界,不都是劳动的结晶吗?不能再平凡了的岗位,不能再普通了的日子,王静快乐而充实。
快乐源于她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源于她实践着质朴的荣辱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兰贵娥坚守着诚实和善良,利及他人,也成就了自我,折射出这个社会人心向善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