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六年级下册讲义专题七:说明文阅读 第二讲 说明顺序(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小升初阅读技巧剖析——说明文阅读(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 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答__:__不__能___。__“__主__要__”___表__示__除__黄___河__以__外__,__附___近__污__水__还___有__别__的__排__放___渠__道__;__去___掉__以__后__就__变___成__了__附__近___污__水____ __全__部__排__放___进__了__黄__河__,___与__事__实__不___符__,__体__现__了___说__明__文__语___言__的__科__学__性___、__严__谨__性___、__准__确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
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
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
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
02
03
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鲸》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语言标志
作用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 、如
具体真实地说明了……
列数字
数词(概数、确数)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
像、是、当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比较
而、比……和……、相对于
突出强调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一讲说明方法【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方法考点解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相关知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
【考点突破】例1: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答案:作比较解析: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把“水势凶猛”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桥的坚固。
例2: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答案:列数字解析: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3: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答案:摹状貌解析: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提分攻略】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自测演练】1.判断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明明白白说明文(含答案) 全国通用
1.阅读说明文段,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和特点。
2.体会说明文的用词用语,能够区分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
一、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例文:我们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
在一个蜂群中有三种蜂: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几千到几万只工蜂。
我就是这千万工蜂之一。
——《蜜蜂的自述》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例文:绿化,乃植树种草也。
种植这些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绿化好处多》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三讲 信息提炼(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三讲信息提炼【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文信息提炼考点解析:这类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在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语言标志,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关联词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借助这些,有助于答题。
考查形式:问答题(或填空题)、选择题、开放题。
相关知识:内容的概括、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询问原因及结果、结合实际的问答题。
【考点突破】例1: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
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
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
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
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
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21世纪教育网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
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说明文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答案:昆虫的“鼻子”——触角特殊含义
2、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答案:C B E A D
3、第⑦段“因此爱到启迪”中“此”指代;
“启迪”具体表现为
答案: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2.使用其中一个说明方法再写一个句子。
答案:作比较。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5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堪称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们要在飞翔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例1: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
说明文阅读课前预习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请你想一想】通过阅读《白颊长臂猿》,你都知道了白颊长臂猿的哪些信息呢?知识精讲【说明文】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小学语文小升初说明文阅读专题讲义--说明文顺序 (学生版)
小升初专题——说明文阅读(附对应考点习题)考点二:说明文的顺序阅读说明文。
要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不管是介绍一般的知识,还是阐明某种科学道理;不管是对具体实物进行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理进行说明,都需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准确的说明概念的内涵,或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意言之有序。
说明的顺序体现在文章上,就是文章的条理性,说明的条理基础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同时也与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关。
由于说明事物的侧重点不同,说明文总是按有利于揭示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顺序去说明事物,便于读者阅读时按照文章顺序来理解。
而把握段落的中心意思,抓住其中带有提示性的语言标志,是理清说明顺序的重要方法。
说明文的顺序有哪些?1.时间顺序:这是按照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即以事物发展先后为顺序,多用于介绍生物的生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的演变、生产制作过程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结构及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由表及里,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加以说明,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如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建筑设置的文章,多采用空间顺序。
说明画面内容的文章,也大多采用这种顺序。
通过空间顺序,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形状、构造等特征的清楚认识。
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南西北、里外、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者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描述物候现象,再列举物候形成的原因。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07-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项练习——上海市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可答得具体些)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
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
这样,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
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1)从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的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2)从原因到结果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3)从特点到用途(4)从主要到次要(5)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实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
(6)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要选择主要的说明顺序。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学分类作文全攻略之说明文 全国通用
小学分类作文全攻略之说明作文宝典鲸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文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分: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举例子:地列数字:地分类别:地打比方:地+ 说明事物作比较:地下定义:地列图表:地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A.说明文语言特点:B.说明文语言风格五、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词语)典型试题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方法:(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典型例题】(一)人类水资源现状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说明顺序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二讲说明顺序【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顺序考点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的把握以及上下文的照应考查形式: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
相关知识:把握说明文的顺序【考点突破】例1:《奇妙的克隆》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叫逻辑顺序。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步步推进。
例2:古老的防御兵器一一盾马庆恒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
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
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
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
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
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
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逑0cm。
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
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为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艘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同学来说,掌握说明文阅读技巧至关重要。
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条理性的特点。
科学性体现在其内容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原理;准确性要求语言表达精确无误,数据、时间等信息确切可靠;条理性则是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
二、说明文的类型1、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具体的事物,如一种动物、植物、物品等。
通过对事物的外形、构造、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描述,让读者对该事物有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介绍一种新型智能手机时,会详细说明其外观设计、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主要解释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规律等抽象的事理。
它侧重于讲清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比如,解释“日食”现象的形成原因,或者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历史事件、生物的生长过程等。
比如,介绍某一建筑的建造历史,会从它最初的规划开始,到各个阶段的建设,直至最终完工。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进行说明。
适用于介绍建筑物、地理景观等。
比如,描述一座宫殿,会从前殿到后殿,从左厢房到右厢房,依次介绍其布局。
3、逻辑顺序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例如,在讲解电脑的工作原理时,会先总体介绍电脑的构成,然后分别阐述各个部件的功能,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
四、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比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部编版小升初说明文阅读考点——明确说明顺序(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说明文阅读考点解析——明确说明顺序(有答案解析)【出题方式】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精析】例: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菱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住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
雨层云一形成,连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分)3、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4、“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记叙顺序及作用 全国通用(含答案解析)
记叙顺序及作用1.通过对学生观察\注意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2.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3.通过动力观察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记叙顺序及作用的方法及技巧整体要求:根据动力观察法的特点,此环节内容设置要求由简入繁的呈现,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
可以是具有层进关系的习题,也可以是规律、原理等(要求至少有易、中、难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里,例题的数量不限。
简单题题目:一夜的工作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里面去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考点与题型解读指导:文章表达顺序全国通用
文章的表达序次【定义】1、事情发展的序次【释义】就是表达事情的出处、经过和结尾,叙事类文章常常采纳这类表达序次。
如:《难忘的一天》《地震中的父与子》《草原》2、时间序次【释义】依据时间的推移表达事情发展的过程,察看日志类常常采纳这类表达序次。
如:《小鱼成长记》《种小辣椒》3、地址变换序次【释义】也称移步换景,或观光、旅游序次,观光旅游类常常采纳这类表达序次。
如:《难忘的一次旅游》《漂亮的校园》4、空间序次【释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描绘说明建筑、景点类的文章常常采纳这类表达序次。
如:《我的小房间》【常有考题】这篇文章采纳了如何的表达序次?【答题技巧】(1)分清是什么种类的记述文,叙事类一般为事情的发展序次;(2)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假如时间词有必定的内在联系,则为时间序次;(3)找表示方向的词语,假如方向词有必定的内在联系,则为空间序次;(4)找表示地址的词语,假如地址词是随着作者的视角、活动而变,则为地址变换序次。
【随堂练习】神圣的跪拜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固然已有很多年了,但是,我每次搭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身不由己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 -- 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常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茂浩荡胡须、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周边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
捕捉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开销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援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进他放下猎枪是由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清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忽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奉上门来的美食。
熟睡一夜的他立刻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异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无逃走,但是用恳求的眼神望着他,此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
六年级阅读讲义 专题7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六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七说明文阅读阅读方法指南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
说明文的基本目的就是说清楚。
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
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
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阅读此类文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首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这大多可根据题目得知。
接着我们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
我们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三、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一般会采用必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各题。
5G≠4G+1G喻思娈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三讲 信息提炼(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三讲信息提炼【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文信息提炼考点解析:这类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在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语言标志,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关联词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借助这些,有助于答题。
考查形式:问答题(或填空题)、选择题、开放题。
相关知识:内容的概括、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询问原因及结果、结合实际的问答题。
【考点突破】例1: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
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
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
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
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
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21世纪教育网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
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
专题17 梳理说明顺序(课件)-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_44672254
3.逻辑顺序
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 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 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 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 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 逻辑顺序来说明。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 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 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 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 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 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 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 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解析:从“先,再,然后”可以看出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 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那么,如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呢?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
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 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 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 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与过渡句以及领 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
解析: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 序来写的,这是一种逻辑顺 序。
那么,如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二讲说明顺序【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顺序考点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的把握以及上下文的照应考查形式: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
相关知识:把握说明文的顺序【考点突破】例1:《奇妙的克隆》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叫逻辑顺序。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步步推进。
例2:古老的防御兵器——盾马庆恒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
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
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
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
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
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
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
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
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
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
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
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
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
“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
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
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
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
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
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
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答案:时间顺序。
先引用《山海经》等作品说明黄帝时代就有了这种防护兵器,再介绍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盾的材质和用途,接着介绍明清时期盾的功能,最后介绍盾在今天作为训练、表演的用具仍在使用的情况。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整体说明顺序的题。
一般来说,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
有的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我们分析时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局部理解、整体把握。
既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又要把握局部的说明顺序或段落、语句间的顺序关系。
例3:椅子改变中国文化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
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
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
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
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
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
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
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
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
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
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
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答案: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
(只有判断,无阐释不给分。
语意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
说明文一般讲究严谨的说明逻辑,即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说明事物(事理),当问到文章中段落间能不能调换顺序时,需要注意这些段落之间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或者说明顺序,以此为答题切入点来思考。
【提分攻略】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注意标志性的词语。
3.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自测演练】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2.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3.填空。
(1)以( )说明的语段,在文中一般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以()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以()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
4.读下文,思考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树林能遮荫、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
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
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一7℃,冬季要高O.5℃一2℃:雨量可增加15%一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一25%。
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一20%。
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
使蒸腾的水蒸汽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肇水。
此外,不少树木还能吸收对人类有害的气体。
如一株中等大小的松树每天可吸收20微克的硫;一亩柑桔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量达1.4吨。
一公顷树林每年吸附灰尘达60多吨,绿化区的空间含尘量要比非绿化区少20%一38%。
一条宽40米的林带,可以减轻噪音10分贝-15分贝。
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l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千克氧气,所以,如果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树林,就会感到空气清新。
5.阅读短文,思考第一、二段文字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挪威博多城附近沿海,平静的海面上,每日四次准时出现一股神秘的巨大的漩涡——萨特漩涡:先有海水奇涌的巨响,数里之外即可听见;接着,海水翻卷打转,千百个小漩涡渐次形成,越来越大,越转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多米,深陷亦达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漩涡。
当海水在回漩时,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呼啸声。
萨特漩涡的出现与潮汐(这里指海潮)及这里的特殊地形有关。
挪威沿海因深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素以曲折深邃的峡江峡湾闻名于世。
萨特漩涡即位于一个长约1-8千米深约90米的峡湾中。
最狭窄处宽仅137米,主水道南北还有许多分支水道,大潮期间,海流时速超过18千米;每次涨落潮时,流过峡湾的海水超过7500万立方米。
巨量的海水流出流进峡湾中深邃秩窄的水道,急如瀑布,形成几道强有力的海流,互相冲撞搏击,就出现了萨特大漩涡。
因为潮汐每日两涨两落,萨特漩涡也按时出现四次。
造成漩涡的水势随月相(指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而变化,朔望(即农历初一,十五)时水流最强,上下弦时最弱。
漩涡旋转得最急时,非常危险,大小船只都无法驶过。
因此当地在水道两端都设有信号站,白天悬一个红球,夜间亮一盏红灯,表示水道不宜航行,若是两个红球或两盏红灯,则表示船支可完全通过。
1905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6.阅读短话,回答问题。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和水)之首。
人不可一日无水。
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