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3《公众参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公众参与》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公众参与》word学案【学习目标】 1.明白得个人在环境爱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举例讲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爱护组织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连续进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连续进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全然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连续进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爱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⑤________推动环境爱护的进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连续进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爱护组织(NGO)(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沛的制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⑨________;协助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⑪________及服务。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能够关心人们全面地、科学地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个人在环境爱护中应具有的态度与责任:尊重自然和其他⑯_______存在的权益。
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固。
尊重和爱护⑰________ (克服短期行为)等。
3.环境道德要紧行为准则“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爱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4.青年环保运动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民间环境爱护组织1.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爱护组织的要紧优势在于()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制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④走在为那些最需要关心的人提供服务的前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能表达民间环境爱护组织行为作用的是()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代替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监督企业的行为④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考查点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3.环境伦理内容的核心是()A.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权益B.人定胜天C.大力进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加强法制4.下列实例中表达个人环境道德行为的是()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购买无氟冰箱等环保产品C.使用一次性产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舞农民够买小汽车方法技巧练框图经历民间环保组织(NGO)的优势及作用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讲法,正确的是()A.各种民间环保组织有共同的对象和目标B.公众参与确实是个人参与C.公众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D.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进展,带来经济繁荣方法技巧教材P85摸索1.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高中地理选修六《公众参与》创新学案2
5.3公众参与学案(2)目标分析: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作用(工作方向):我国NGO活动情况:(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公众参与方式与策略。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地理环境与公众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具备初步的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案例分析:选择本地一处典型的公众参与地理决策的案例,分析公众参与的方式和过程,如社区公园的建设过程等。
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报道或数据,总结并记录案例的参与主体、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讨论: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并讨论案例中公众参与的优势和挑战。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地理决策中有效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质量。
3. 实地调查: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当地社区或区域中公众参与地理事务的情况,记录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4. 问题提出:针对自己或所在小组的观察与调查,提出有关提高公众参与效果的措施和问题。
可以是从活动形式到法规制度的任何层面。
三、作业要求具体作业要求如下:1. 案例分析:案例需真实可靠,分析过程需客观全面,总结要简明扼要。
2. 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确保讨论内容与地理知识相关。
3. 实地调查:确保实地调查的地点和内容真实可信,记录方式要规范,如使用地图、照片等辅助材料。
4. 问题提出: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和针对性,考虑实施的可行性。
鼓励结合课堂知识进行思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 案例的收集与分析能力;3. 实地调查的细致程度与记录的规范性;4. 问题的提出是否具有建设性与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
2. 课堂内将进行小组展示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借鉴。
3.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辅导。
4. 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改进建议也是作业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公众参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公众参与》课程的相关资料,了解公众参与的概念、意义及在地理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案例,如某地区垃圾分类、水源保护等项目,分析其中公众参与的具体过程和效果。
3. 实践活动设计: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一次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需考虑参与人群、活动内容、宣传推广等要素。
4. 作品整理:将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活动设计等成果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满足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全面深入,对公众参与的内涵、作用有清晰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要准确详细,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能体现公众参与的具体过程和效果。
3. 实践活动设计应结合当地实际,内容具体、可操作,考虑参与人群的广泛性和活动的可持续性。
4. 作品整理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应准确引用。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 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活动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4. 作品整理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五、作业反馈本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学生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高中地理课程《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作业内容及要求部分。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其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公共意识,让学生掌握如何参与社区的地理环境保护与建设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对公众参与地理环境的理解。
高中地理5.3《公众参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目标分析: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作用(工作方向)我国NGO活动情况:案例④t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3《公众参与》教案设计
总第57课时第二十周星期二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的】: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约的情况。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NGO活动情况: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②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④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它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案例④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六《公众参与》创新学案2
5.3公众参与学案(2)目标分析: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作用(工作方向):我国NGO活动情况:(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公众参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公众参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目标分析: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作用(工作方向):我国NGO活动情况: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1)环境伦理的概念:(补充)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习惯、传统,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以及人类对自然尽什么样的义务等。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公众参与》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2. 掌握公众参与地理决策的途径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围绕《公众参与》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理论学习:学生需仔细研读课本中关于公众参与的有关理论知识,理解其定义、内涵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公众参与地理决策的典型案例,如社区环境治理、城市规划等,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或不足之处,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至少三人,就“如何在地理决策中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
4. 实践活动:设计一次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预期效果等,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对课本中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公众参与的定义、重要性及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要求:选择的案例需具有代表性,分析过程需逻辑清晰,并能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剖析。
3.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形成统一观点,并能够用PPT或其他形式展示本组观点。
4. 实践活动设计要求:实践活动方案需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体现地理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条件与可行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评价:评价学生对公众参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深度与广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观点的合理性与深度;4. 实践活动设计评价:评价方案的创意性、可行性与实际应用价值。
五、作业反馈本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与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对“公众参与”在地理领域的重要性的理解,同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与案例,促进学生进行社会参与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强化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解“公众参与”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需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公众参与地理事务的背景和意义。
2. 小组讨论与调研。
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本地区内公众参与地理事务的实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并形成简短的调研报告。
3. 制作宣传材料。
每组需根据调研结果,制作一份关于“公众参与”的宣传材料,形式可以是海报、宣传册或短视频等,旨在向更多人普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4. 反思与总结。
学生需撰写一篇反思报告,总结本次作业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以及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每个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和贡献的机会,共同完成调研和宣传材料的制作。
2. 调研报告需详实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和结论,并能提供真实可信的证据支持。
3. 宣传材料应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视觉效果,能够吸引观众并激发其参与地理事务的积极性。
4. 反思报告应真实反映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提出对未来公众参与地理事务的建议。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基于以下标准:1. 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与调研的深入程度及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3. 宣传材料的创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视觉效果。
4. 反思报告的真实性、深刻程度及建议的合理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与反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与帮助。
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与探索。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 5.3 公众参与
5.3 公众参与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⑤________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⑨________;协助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⑪________及服务。
(3)“自然之友”: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它以开展⑫______________环境教育、倡导⑬________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的态度与责任:尊重自然和其他⑯_______存在的权利。
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
尊重和保护⑰________ (克服短期行为)等。
3.环境道德主要行为准则“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三节 公众参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保护环境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国际环保NGO(1)NGO的优势:拥有专业的①知识、②技术及③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④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⑤创造力,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2)其工作的主要方向:环境和生态的⑥教育与⑦研究;⑧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⑨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2.我国的环保NGO(1)数量: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组织已超过⑩2_000个。
(2)工作:开展⑪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⑫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⑬法律援助、表彰⑭优秀人物等。
(3)作用:提高公众的⑮环境意识,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社会监督。
(4)“自然之友”:1994年3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以开展⑯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⑰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⑱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⑲环保事业为宗旨。
思维活动1.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就能做好吗?答案不能。
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的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地认同、支持与参与。
因此,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动,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手段:宣言、政策、国策及法律等。
(2)意识:在广大人群中建立一种⑳环境伦理意识。
2.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有○21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22权利,享用自然并非人类的特权,(2)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23共有的权利。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公众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发展其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需在家通过线上资源或相关地理教材,预习“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并记录重点内容。
- 搜集至少三个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案例,包括案例背景、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等。
2. 小组讨论阶段:- 学生将分为小组,每组至少三人,组内讨论所搜集的案例,并分析公众参与在案例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 小组需讨论一个本地环境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来改善这一环境问题。
3. 作业报告阶段:- 每组需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包括:- 案例分析的概述。
- 本地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
- 提出至少三个实施公众参与的具体策略或建议。
- 报告应格式清晰、条理分明,且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资料收集与学习过程,不能抄袭或由他人代为完成。
2. 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需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报告需用书面形式呈现,采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和逻辑结构,避免口语化表达。
4. 报告应包含必要的图表或图片来辅助说明问题或案例。
5.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纸质版需清晰整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深度进行评价。
2. 报告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述也将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3. 小组的团队合作和每位学生的个人贡献将被单独评估。
4. 鼓励创新性和实用性强的建议和策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报告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通过课堂讲解或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他小组的作业内容及教师评价意见。
3.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答疑和补充说明。
4. 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公众参与》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公众参与地理事务的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以“公众参与”为主题,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计如下:1.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公众参与在地理环境保护中的意义,每组提出至少三个观点并准备发言。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当地或国际上的地理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
3. 调研报告:学生需进行实地或网络调研,了解所在社区的地理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宣传材料制作:学生需设计一份宣传材料,如海报或手册,强调公众参与在地理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针对于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小组讨论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共同形成本组的观点。
2. 案例分析需紧扣课程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应深入、全面,并能够体现出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3. 调研报告应真实反映所在社区的地理环境保护现状,调研方法应科学合理,改进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4. 宣传材料制作应注重创意和实用性,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有效地传达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案例分析的深度、调研报告的实操性和宣传材料的创意与实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公众参与》的作业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公众参与的理解,提高地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未来的地理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和深化学生在《公众参与》这一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 5.3《公众参与》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1.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手段 (1)管理手段:宣言、政策、国策以及法律手段等。 (2)意识形态:在广大人群中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2.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 任。 (2)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享用自 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种共有的权利。 (3)要尊重和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 发展。
【答案】 (1)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自然资 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问题探究 1. 如何理解公众参与?
提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 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公众参与环保应有哪些行为准则?
提示: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协助创 建绿色社区,关注环境安全。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 点 公众参与形式与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式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包括三个方面,相应体现了公众参与的不同程 度(层次)。 第一层面是公众环境宣传教育的参与。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 环境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公众的环境道德水平,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层面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建设, 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为环 境保护尽职尽责;改变消费观念,做绿色消费者。
第三层面是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公众、团体和组织既要 参与环境和发展有关的决策过程,也要监督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 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执法。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 实,杜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和以权谋私。特别是参与那些可能影响 到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决策以及对决策执行的监督。
公众参与-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公众参与-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众参与的概念以及公众参与的意义;2.掌握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特点;3.了解公众参与的现状和不足;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公众参与概念和意义的理解;2.掌握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特点;3.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1.了解公众参与现状和不足;2.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第一节: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意义1.公众参与的定义;2.公众参与的意义。
第二节: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特点1.公众参与的形式:征求意见、社会公听会、公众座谈会、公众投票等;2.公众参与的特点:民主、透明、公正。
第三节:公众参与的现状和不足1.公众参与的现状;2.公众参与的不足。
第四节:案例分析与讨论1.选用相关案例进行分析;2.学生讨论案例,探讨公众参与的策略和态度。
2.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一节:讲述法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讲解来使学生全面了解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课堂讨论法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让学生思考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特点。
第三节:案例分析法将一些相关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公众参与的不足和现状等问题。
第四节:活动探究法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来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学具本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学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多媒体课件;2.投影仪;3.黑板和粉笔;4.相关案例。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为一节课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min 导入讲述法15min 第一节讲述法15min 第二节课堂讨论法15min 第三节讲述法15min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法30min 第四节案例分析法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中,除了讲述法和课堂讨论法外,还加入了案例分析法和活动探究法,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时更具有思考性和参与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逐渐让学生了解到公众参与的实际运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公众参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公众参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众参与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掌握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和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公众参与》相关章节,理解公众参与的内涵、意义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选取至少两个国内外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可借鉴之处,并思考其对于我国地理环境保护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至少四人,就“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观点。
4. 实践操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公众参与地理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预期效果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求认真阅读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确保理解透彻。
2. 案例分析要求选择典型案例,分析深入,能够从案例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3. 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成员积极参与,形成统一观点,并做好记录。
4. 实践操作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并能体现公众参与的特点。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和启发性;3.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统一性;4. 实践操作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4.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改,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全面理解和掌握公众参与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参与
目标分析: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
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下面一段阐述:
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
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
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
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
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
作用(工作方向):
我国NGO活动情况:
(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
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环境伦理的概念:(补充)
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习惯、传统,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以及人类对自然尽什么样的义务等。
(2)环境伦理的作用: 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课下探究活动:针对教材中表5.4中所列举的环境道德行为,进行一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不道德行为,探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拟定宣传内容,在全校及生活的小区开展一次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3.青年环保运动
通过案例⑤的学习,激励学生树立伟大抱负,做一名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勇士。
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提倡环保领域中的见义勇为行为,为什么?
2.你觉得环境道德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及环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认识,并促进自己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