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概念(一)定义流行病学实验以人类(患者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将要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后,随访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二)基本特征前瞻:前瞻性研究。

干预: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试验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研究的实际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二)选择实验现场选择实验现场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实验研究的疾病(或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3.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等。

5.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三)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选择对于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选择预期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4.容易随访的人群。

5.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6.选择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

(四)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1.结局事件发生率;2.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较数值差异的大小;3.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分组数量越多,则所需样本量越大;4.第Ⅰ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5.第Ⅱ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6.单侧检验或是双侧检验。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五)随机化分组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简单随机分组2.分层随机分组3.整群随机分组(六)确定对照的方式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方法对照: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对照方式,是以常规或现行的最好防治疾病的方法作对照。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首先,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通过对人群中的特定疾病进行监测和控制,来获得疾病流行和传播的相关信息。

它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以评估特定疾病的风险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包括疫情调查、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交叉研究等。

疫情调查是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病例的信息来确定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因素。

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疫苗、药物等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接受干预和对照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疾病发生情况。

队列研究是通过长期跟踪一个或多个暴露群体,观察其发展为疾病的风险,探索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交叉研究则是对个体或群体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下的暴露和结果变化进行比较,比如对不同社区之间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控制方面,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推动疫苗的普及。

在慢性疾病流行控制方面,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研究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并推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的制定。

此外,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环境暴露与健康关系、遗传和基因研究、医疗服务评估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一个经典的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案例是美国医生卫生研究(PHS)梅普尔斯试验。

该试验于1932年开始,持续了40年,旨在研究梅普尔斯疾病(梅毒)的自然史和疗效。

试验涉及600名患者,他们中的半数被选择接受梅普尔斯疗法,而另一半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梅普尔斯疗法在治愈和预防梅毒方面比常规治疗更有效。

总之,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疾病流行和传播的监测、控制和预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不同的疫情调查、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交叉研究等方法,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疾病的流行。

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方面,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也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流行病或病毒传播趋势,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临床实践中的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进行有控制的实验,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以下将介绍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方法,以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研究设计和方法1. 随机分组设计: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2. 人群选择:研究人群应具有明确的特征和共同的暴露风险,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流行病和传播的趋势。

3. 数据收集:研究人员通常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流行病的传播情况。

4. 伦理审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时,应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二、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1. 疫苗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疫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 预防措施评估:通过对人群中典型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评估特定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洗手、口罩的使用等。

三、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1. 药物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2.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通过观察和分析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制定更科学和有效的临床实践指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结: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群中流行病的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临床实践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可以不断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化对照试验和类实验。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实验:严格控制条件,人为采取措施,前瞻观察效应。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的实验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类前瞻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比观察性研究能更好地控制各类偏倚,在同样的受控条件下容易重复。

“人为介入”(干预)存在突出的伦理问题。

二、特点1、实验法:必须控制研究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2、对照:有平行对照组。

3、干预三、分类1、临床(治疗)试验在医院进行,研究对象高度选择(主要是病人),受控条件较好。

2、现场试验(1)个体实验:在一定区域或实地环境下进行,研究对象为定义明确的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人,研究期间长,受控条件较差。

但研究对象处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外推普遍性好。

处理分配单位是个体。

(2)社区干预试验:与个体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处理分配单位是群体。

四、优缺点1、优点①人为控制条件,标准化评价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③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④验证因果关系的强度高2、缺点①设计和实施较复杂②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的代表性较差③存在医德和伦理问题第二节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按实验法的原理,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予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

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通常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二、特征1、论证强度高2、前瞻性研究3、人道主义原则4、研究对象的依从性5、实施的复杂性第三节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一、研究因素1、性质研究因素主要是外界强加于研究对象的,其性质可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也可是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某些特征。

2、强度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程的数量等。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临床试验的分类
– III期:在例数较多的病例中进行,由临床医生主持。
它是随机化临床试验。目的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有效性及最佳剂量。一般需要几百或几千人。

上市后临床试验(postmarketing clinical trial)
– IV期(上市后监测):进一步观察疗效,监测副作用。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疗性干预的效果。
临床试验常用于评价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 如专门的住院前监护与住院监护对减少无并发症 的心肌梗塞死亡率的效果。
二、概述和特点
(一) 概述
1. 定义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 给予实验人群组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定 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2. 原理模式图例
2例病人每天还给1 quart(约568毫升)的苹果汁; 2例病人空腹每天3次、每次给25滴硫酸盐西也剂,并用 含漱剂酸化; 2例病人空腹每天3次、每次2茶匙醋、酸化粥和其它食 物; 2例重病人用海水疗法,每天喝半个pint海水; 2例每天空腹吃2个橙子和1个柠檬, 如此持续治疗6天; 其他2例病人每天3次、每次吃由医院外科医生推荐的由 大蒜、芥茉籽、Rad. Rapham.、balsam of Peru、以 及gum of Myrrh组成的肉豆蔻干药糖浆;并用罗望子 果酸化的大麦水饮料;加上酒石脂调制,其在治疗过 程中有3至4次的轻泻作用。

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单位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预防措施而另一组则不 接受,追踪观察比较两组的结局。
现场试验的特点

研究对象通常为非病人 研究地点为现场 多为预防性试验 通常需要较多的研究对象 需以个体为单位随机分配措施予研究对象 对分配的措施的不依从,应当测量其程度与原 因 尽可能应用盲法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发展史1.18世纪-19世纪起始阶段1747年James Lind的抗坏血病研究1799年Haygarth安慰剂效应问题涉及,金属棒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优于木棒。

1863年Gull首次证实安慰剂治疗2.20世纪发展迅速随机化概念多中心临床试验(1944年)3.20世纪60年代后,蓬勃发展时期新药的临床试验(FDA)社区试验,较著名的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资助的戒烟社区干预试验4.应用范围的扩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出生缺陷等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卫生管理健康促进二、概念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控制措施的效果。

三、特点属于实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四、流行病学实验与描述性、分析性研究的比较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研究方法观察性分析性实验性研究对象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随机分组验证假设不能能能,强研究性质现况回顾;前瞻前瞻干预措施无无有设立对照无有有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属于前瞻性研究验证假设两组要有可比性2.不同点:研究对象及其分组不同干预因素验证病因假设的效力不同六、分类1.临床实验 (clinical trial)对象:病人,个体评价2.现场试验(field trial)或预防性试验对象:健康人群体评价3.社区实验 (community trial) 或社区干预试验对象:社区,群体评价设计与实施一、设计原则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盲法观察(一)随机分组1.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将研究对象按照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抽签、使用随机数字表,也可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即用现成的数据(如研究对象顺序号、身份证号、病历卡号、工号、学号等)交替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实验目的意义举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实验目的意义举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实验目的意义举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疾病的流行,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以及它们的目的和意义。

1. 疫苗研究 - 疫苗研究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疫苗对人群中不同人群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

例如,在研究流感疫苗时,研究人员可以比较接种疫苗的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之间的感染率。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确定疫苗接种的效果,并制定更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

2. 疾病传播模拟 - 疾病传播模拟是一种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可以模拟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模拟疾病传播过程,研究人员可以预测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并确定最佳的防控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传染病传播模型来评估不同的隔离和社交距离策
略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3. 疾病风险因素研究 - 疾病风险因素研究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
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比较不同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心脏病的风险因素时,研究人员可以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心脏病发生率。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预防疾
病,并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总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不断进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第六章-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第六章-实验研究

16
1).简单随机化 其方法:有掷硬币、抽签、 使用随机数字表 和袖珍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字法等。最好采用随机数 字表。可以事先规定,凡0-4 分到A 组,5-9 则分 到B组。然后随意地指定一行随机数字,比如某行 为: 6,1,1,4,9,6,9,4,4,0,1,1,2,8,6,8,8,2,1,8 。则 按此顺序将病人分到 B,A,A,A,B,B,B,A,A,A,A,A,A,B,B,B,B,A,A,B两组。 结果20个病人中分到A组的有11人,而分到B组 有9人。显然两组人数很不平衡。 这是简单随机分 组的最大弊病。
20
优点:增加组间均衡性,提高实验效率 缺点:分组前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名 单
这一点上具有简单随机分组同样的缺 点
21
3).整群随机分组
按社区或较大的群组分组
22
2.设立对照组 (1)为什么必须设立对照组 1)通过对照组可取得研究指标的 数据差异 2)通过对照组清除被试因素以 外的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安慰剂或
传统药物
结 果3
实验 随机 人群 分组
比较
结 论 实验组 处理因素
比较
结 论
安慰剂或 结 对照组 传统药物 果2
结 果4
29
3、盲法的应用 目的: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1).单盲: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 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 是对照组 (2).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实 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 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实验
2
第一节
一、定义
二、基本特症 三、用途 四、三要素 五、基本原则 六、研究类型
概述
3
一.定义
在研究者的控制下, 对人群施加 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亦或清除某种因素, 以观察其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一种相对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来说更加
严谨的研究设计,可以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下面介绍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
1. 疫苗试验:对于某些传染病,比如乙肝、流感等,疫苗是预防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疫苗试验时,通常会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种疫苗和接种安慰剂两组,然后对比两组人的疾病发生率,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2. 药物试验:药物试验也是一种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常会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安慰剂组,然后对比两组人的疾病发生率或治疗效果,评估药物的作用。

3. 随机对照试验:这种实验设计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的其他特征应该相似,然后评估两组人之间的疾病发生率或其他指标,从而判断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

4. 社区干预试验:这种实验设计是针对某些公共卫生问题,比如肥胖、吸烟等,通过干预措施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在社区干预试验中,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其中一部分社区进行干预,比如宣传教育、改善环境等,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社区的疾病发生率或其他指标,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以上是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案例,这些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我们
更加准确地评估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 第6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 第6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一、研究设计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设计类型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确定实验现场 (五)样本大小的确定 (六)随机化分组 (七)设立对照 (八)盲法的应用
(一)明确研究目的
首先应明确研究目的: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病因或危险因素评估 评价卫生服务措施质量 评价公共卫生策略
若目的不明确:
(一)、根据研究对象、场所分为: •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预防实验或现场试验(preventive/field trial)
•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1、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又称治疗试验(therapeutic trial),是 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服务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个 体病例为研究对象,用治疗药物或措施消除疾病 症状,促进康复或提高生存率,从而对其效果进 行检验和评价。 接受临床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 个体病人,包括住院病人和未住院的病人。 常用于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检 验和评价。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时应 制定出纳入和排除的标准,避免某些因素 影响研究的真实效应或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要注意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外 推的面愈小。
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 价,应选择某病的易感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 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对象的 代表性。
必须随访追踪研究对象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 结局资料。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必须施加一种或多 种干预措施。可以是预防、治疗某疾病的药
物或其它的干预措施。
(3)研究对象如是样本应通过随机抽样确 定样本,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组原则。 (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

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2、现场试验:指在现场环境下对自然个体进行的 试验,给予的干预包括治疗或预防的,健康教 育或行为改变措施,生物或社会环境的改变措 施等。接受干预的单位是个体。
3、社区干预试验:选择整个社区进行试验,干预 是针对整个社区的。接受干预的单位是群体。
二)设计方法
1、随机化对照设计 设立对照组,随机分配 研究对象到两组中。受控条件好。
** 设立对照应注意避免对照组受到“沾 染”,或试验组有额外的“协干预”存 在。
2、随机化
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 素(使非处理因素在组间的分配均衡), 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 。
3、盲法 指在临床试验中,不让受试者、研 究者和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知道受试者接受 的是何种处理、从而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造成的效应测量的不可比。
2、样本含量 3、干预随访 保持测量方法始终一致 4、资料分析 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时
间序列数据,得出结论。 如果出现效应净升高,或趋势发生改变, 则表明干预有效。
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是非等同比较组设计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的结合,具有二者的优点。
样本 匹配 分组
试验组 多次测量 对照组 多次测量
n 2z z 2 1 21 1
1 2 2
1 2 2
n 21sc2
x1 x2 2
3、随机分配
1)成组比较的试验 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大 样本可以很好的保持均衡
2)配对比较的试验 配对随机分配方式,小 样本保持均衡。
4、治疗随访 1)治疗方案 2)试验期随访
洗脱筛选期 排除以前用药的效应
一、概述
一、实验指对研究对象有所“干预”。 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的控制下,人 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前瞻性的观察‘干预’的效应。 如果一个或多个因素的改变是由于自然 因素造成的,称“自然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45页
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框架 样本含量 干预随访 资料分析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46页
试验研究中伦理问题
必 须 遵 照 伦 理 道 德 (problems of ethics) , 开 始 人 群 试 验 前 , 先 做 动 物试验,初步验证此种试验方法合理、 效果良好、无危害性。尤其是设置对 照时,必须以不损害受试者身心健康 为前提。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40页
分组方法
①个体配比: 基础情况(如年纪、性别、教 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相同两个(配比) 或多个(配伍)个 体,人为地分配进入试验 组和对照组。
②成组配比:使配比组间在各基础情况频率 分布上相同,如组间年纪组成比或平均收 入水平相近。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41页
③整群配比:分配方法同成组配比 相同,只是分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 群组(如村、居委会等)。
与真试验研究不一样是,类试验即使有对 照组,但没有随机分配,或完全没有对照 组,作本身前后对照或与已知结果作比较。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36页
类试验可分为两类。
(1)不设对照组 不等于没有对比:本身 前后对照;与已知结局对比
(2)设对照组 即使设置了,但研究对 象分组不是随机。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37页
选择能从干预办法中赢利最大人群 应排除对干预办法有较大风险人群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33页
类试验 (quasi-experiment)
又称半试验(semi-experiment),假如 一项试验研究缺乏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 这种试验就称为类试验。 类试验普通没有设置对照组,或者设置 了对照组但没有随机分配。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区别随机抽样与随机分组
• 目的: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随机化分组方法
(1)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sation) (2)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sation) (3)分层随机分组( stratified randomisation)
• Simple Randomization
总 体
可按年龄、性



别、种族、教
育水平等分层
四、研究实例
随机分组的方法:基于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分组序列, 并通过密闭信封的应用,使得医生和病人无法预先得知 随机分组的方案。信封上只有医院名称和一个编号。当 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的时候,随机分组中心将通过医生随 机拿给病人一个信封,打开信封,信封中的卡片将决定 病人分配到链霉素组或卧床休息组,这一信息将同时反 馈到随机分组中心登记备案。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 • 对照组:均衡可比 • 干预措施: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
与观察性研究的一个根本的不同点
三、研究类型
按研究对象分类
以某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 临床治疗措施的效果和安全性
•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临床患者
• 现场试验:自然人群
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对象:100-300例患者 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
对象:1000-3000例患者 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
药物上市后疗效观察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实例
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试验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干预措施? • 随机分组方法? • 对照方法? • 哪种盲法?如何实现? • 临床结局?评价指标?
VitC缺乏 – 坏血病 (1747)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热爱医学的学生,我一直对流行病学领域充满好奇。

此次实习机会使我得以深入了解了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实习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项关于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实验研究。

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作出贡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文献查阅与分析在实习初期,我负责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我明确了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

2. 研究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设计了本研究的实验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疫苗对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预防效果。

(2)现场选择:选取我国某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的农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

(3)对象选择:纳入年龄在1-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4)样本量估计:根据预实验结果,估计样本量,确保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随机、对照、盲法观察: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疫苗干预,实验组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盲法观察,以减少干预措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

我们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分析及制作相关图表。

4.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团队得出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

在讨论环节,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

同时,我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HBsAg携带状态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流行病学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

5.对照
(1)目的:排除以下影响因素的干扰。 • 不能预知的结局:患者疾病自然史不同 • 向均数回归:极端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向均数回 归 (极端——正常) • 霍桑效应:对疗效产生的正向或负向效应 • 安慰剂效应:对医药产生的正向心理效应 • 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
(2)原理 )
• 实验组: • 对照组: T + S1 C + S2 e + c + s1 s2
(2)分段随机分组 先将实验单位按进入实验的序号分成 若干区段,每个区段的例数为实验组 数的T倍(T=2,3,4,…)。分别在 每个区段内进行随机化分组。
为比较三种方法对某病的辅助治疗效 果,根据估算,拟观察90例,试按分 段随机化方法将患者等分为三组。 ①编号 根据就诊顺序从1到90编号 ②确定段数及各段人数 10段 各段9人
(1)简单随机分组 将全部实验对象统一进行随机分组, 适用于成组比较。可用抽签或随机数 分组。 为研究某种新疗法对某病患者的效果, 以常规方法作对照,拟观察条件相近 的某病患者10例,试随机分为两组。
将拟观察的10 10个患者按就诊顺 ①编号 将拟观察的10个患者按就诊顺 序从1 10编号 编号。 序从1到10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4 3.7 4.3 4.6 2.8 3.2 4.0 4.7 3.3 3.9
3.8 4.5 4.9 4.8 5.1 4.5 5.2 4.5 4.1 6.0
1.4 0.8 0.6 0.2 2.3 1.3 1.2 -0.2 0.8 2.1
安眠药前后比较 t=4.062,P<0.01。 安慰剂前后比较 t=4.253,P<0.01。 两组睡眠增加时间比较 t=1.150,P>0.05,不能认为该 安眠药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流行病学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10万~75/10万。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

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很高。

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

在6~7岁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 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

因此,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二、实验设计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

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

按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剂,见(实习指导)图6-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

证明疫苗保护率为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露HBV者随访12个月。

由于34%的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名或以上。

问题1: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有必要,原因: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现场实验。

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病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

问题2:本实验选择实验现场及对象是否合适?合适:参照现场及对象的选择原则。

问题3: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不正确,因为:对照组发病率=17%,预期疫苗保护率=90%,可以算得疫苗组发病率= 1.7%。

又α=0.01(单侧),β=0.1,计算得出两组各需92人。

由于34%的1-24个月的儿童至少有一项HBV标志阳性,且失访率为50%,所以两组各需:N=92/[(1-50%)X(1-34%)]=279人。

问题4:研究人群的特征见下表,你对疫苗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对照组(n=267)疫苗组(n=335)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男13650.915747.5性别女13149.117652.5月1-1214654.720059.7龄13-2412145.313540.3不满意因为:对照组的人数应不少于疫苗组。

应对两组的性别构成、月龄进行统计学检验,看有无差别,分别进行卡方检验。

同时应对两组的HBV构成进行比较。

问题五:还有哪些重要结果需要分析:对最初血清学阴性者还需分析:(1)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93.3%)。

(2)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2.94%、10.26%。

(3)两组中HBsAg(+)、HBsAg(-)和抗-HBc(+)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4)计算保护率(71.35%)和效果指数(3.49)。

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的比较对照组疫苗组合计感染20727未感染175231406合计195238433χ²=9.8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中HBsAg(+)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别对照组疫苗组合计HBsAg(+)14418(-)181234415合计195238433χ²=8.1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对最初血清学阳性者还需分析:实验前后两组HBsAg携带率有无差别(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实验前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 携带率的比较:对照组疫苗组合计HBsAg (+)1426405871129(-)合计7297169χ²=1.24<3.84,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二实验后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携带率的比较:对照组疫苗组合计HBsAg(+)(-) 201434 5283135合计7297169χ²=4.58>3.8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问题六:你认为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可得出以下结论:最初血清学阴性的儿童注射疫苗后可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

最初血清学阳性的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可提高HBV标志的转阴率。

课题二:为了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对某一集体单位206人鼻腔喷雾疫苗,194人给预某药物预防作对照,在同一观察期内两组的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

问题1:两组发病率是否有差异?问题2:计算流感疫苗的效果指数和保护率。

观察人数发病数效果指数保护率疫苗喷雾组2065药物预防组19433课题三: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名6个月至6岁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名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

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随访,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一天)。

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入观察期,也有部分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其间随访记录资料见表6-6所列。

表6-6 百日咳菌苗现场试验随访结果时间(月份)月内新加入观察人数月内退出观察人数月内百日咳发病人数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179663038419 245261141221 36019821324 45181937233 510142540735 618172957823 713127383320 811177473540 996467404214103381969114115774合计2531981612155937233有人用下列公式计算两组百日咳发病率:试验组发病率=试验组中百日咳发病人数/(1403+253-试验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 X 100%对照组发病率=对照组中百日咳发病人数/(1605+198-对照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 X 100%问题:1、你认为这样计算和不合理?2、如何正确计算,并加以比较。

3、对百日咳疫苗的现场实际效果作出估计。

参考答案:1.不合理,因为观察期间人口变动较大,应以暴露人年数计算发病率。

2. 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月初观察人数,月内观察人月数,月内期望发病数。

月月初观察人数月内观察人月数月内发病数月内期望发病数份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1140316051425.51609.541916.819 2144816141464.01596.022119.321 3148015781504.51565.032423.124 4152915521521.01526.023332.933 5151315001502.01469.573535.835 6149114391481.51407.582324.223 7147213761440.51330.532021.720 8140912851375.01237.054044.540 9134111891111.0983.021415.814 10881777472.5431.014 4.4411648535.548.0合计13333.13203.37233238.5233其中♦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内新加入人数-上月内退出人数-上月内发病人数♦月内观察人月数=月初观察人数+(月内加入人数-月内退出人数-月内发病人数)/2♦月内期望发病人数=各组月内观察人月数X (对照组的发病数/对照组的人月数)♦人年发病率=实际发病数/暴露人年数♦暴露人年数=人月数/12试验组:1111.1人年,对照组:1100.3人年。

计算人年发病率:试验组:(37/1111.1)x100%=3.33%。

对照组:(233/1100.3)x100%=21.18%。

比较两组发病率的差别,可参照上表结果,用卡方拟合检验。

²=∑(A-T)²/T=(37-238.5)²/238.5+(233-233)²/233=170.73A:实际发病数。

T:期望发病数=Σ各月内期望发病数。

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通过对成本和效益两方面分别进行计算和相互比较,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考虑某项预防接种计划的收益。

常用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如下:净效益=(年直接效益+年间接效益)-年成本投资效益成本比(BCR)=总效益/总成本直接BCR=直接效益/总成本课题四:某学者选择乙型肝炎高、中、低流行区对接种乙肝疫苗达到一定保护率水平所需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8、7-9。

表(7-8)不同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前后HBsAg阳性发生情况地区观察人口数免疫前HBsAg阳性率(%)免疫后HBsAg阳性率(%)HBsAg阳性减少数占观察人口百分比高流行区7766618.0 3.1中流行区11200010.2 2.2低流行区1185197.6 1.5表7-9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益地区总成本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净效益BCR直接BCR高流行区18286683中流行区223451571低流行区425621852问题1:计算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同流行区HBsAg阳性减少数及占观察人口百分比。

问题2:计算不同流行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净效益、效益成本比(BCR)和直接BCR,并简述其意义。

参考答案1. 不同流行地区阳性减少数及占观察人口百分比。

地区HBsAg阳性减少数占观察人口百分比(%)高流行区1157214.9中流行区89608.0低流行区7230 6.12.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的效益及意义:净效益为总效益和总成本的差值,表明不同地区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获得的纯效益的大小。

从本课题中可见获效益大小依次为低→中→高流行区。

BCR为总效益和总成本的比值,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后获得的总效益为所投成本的多少倍。

从结果看,中流行区的BCR值较高。

直接BCR为直接效益与总成本的比,表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所投成本的多少倍。

从结果可见,各流行区的直接BCR值接近。

地区净效益(万元)BCR直接(BCR)高流行区95153.8315.89中流行区189387.0915.68低流行区237257.4813.38筛检课题一筛检的血糖水平金标准合计(≥5.8mmol/l)病人非病人阳性126 526 652阴性14 494508合计140 10201160问题1:血糖分界点降低,筛检的结果如何变化?降低筛检的分界点,假阳性增多,假阴性减少问题2:血糖分界点升高,筛检的结果如何变化?假如将血糖水平的分界点定在7.0mmol/l,阳性减少,假阴性增多(1)筛检的血糖水平金标准合计(≥6.1mmol/l)病人非病人阳性140 386 526阴性560 18914 19474合计700 19300 20000阳性预测值=140/526×100%=26.62%阴性预测值=18914/19474×100%=97.12%假阳性率=386/19300×100%=2.00%假阴性率=560/700×100%=80.00%(2)筛检的血糖水平金标准合计(≥5.8mmol/l)病人非病人阳性280 579 859阴性420 18721 19141 合计700 19300 20000阳性预测值=280/859×100%=32.60%阴性预测值=18721/19141×100%=97.81%假阳性率=579/19300×100%=3.00%假阴性率=420/700×100%=60.00%问题3:在一项筛检实验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如何?灵敏度和特异度反应试验本身的特性,与患病率无关,但对于同一筛检试验,当筛检标准发生改变时,提高灵敏度,特异度下降;提高特异度,灵敏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