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栩栩如生B. 振聋发聩C. 罄竹难书D. 黄粱美梦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B.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C.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D.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5.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语。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6.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5分)7. 文中描述的荷塘环境有什么特点?(10分)8. 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去荷塘?(15分)四、作文(共40分)9.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二、填空题4. 花落知多少5. 雷厉风行三、阅读理解6. 答案要点:作者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不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羁旅缱绻蹉跎岁月栉风沐雨B. 峥嵘恣意桀骜不驯桎梏C. 桀骜桎梏缱绻羁旅D. 桀骜桎梏蹉跎缱绻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中的。
C.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
答案:A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4. 请根据题目提示,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孤傲和敏感。
6.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领导魅力,能够凝聚各路英雄,共同对抗腐败的官府。
四、论述题7.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及其对蜀汉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策,不仅展现了其智慧,也极大地提升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同时,诸葛亮的忠诚和勤政,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历年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箴言(zhēn)旖旎(yǐ)B. 蹊跷(qī)觊觎(jì)揶揄(yú)C. 踌躇(chóu)忖度(cǔn)蹉跎(cuō)D. 踽踽独行(jǔ)咄咄逼人(duō)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开展以“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很固执,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这次考试,他因为粗心大意,结果名落孙山。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气横秋,颇有几分成熟。
D.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轻言放弃。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
D.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 古代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古代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
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
——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
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
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
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
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
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蹒跚(pán)呱呱(gū)B. 踌躇(chóu)缄默(jiān)饕餮(tāo)C.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D.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答案:C解析:选项A中“呱呱”应读作“gū guā”,选项B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选项D与C相同,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加强语文教学,增加课外阅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D解析:选项A中“加强语文教学”和“增加课外阅读”并列不当,选项B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文中的名句,请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描述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同时,她又具有一种脆弱和敏感的特质,经常因为情感的波动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她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四、论述题1. 试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丰富多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保护和研究这些载体入手。
岩画、雕塑、建筑、器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都是这样的载体,而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古代文献则是最主要、最全面、最系统的载体。
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
要顺利有效地利用这些古代文献,从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读懂它们,而读懂它们就必须研究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字。
这种基于古代文献来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就是文献语言学。
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这一学科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大的发展。
文献语言学主张立足海内外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宇问题,去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演变发展规律。
出土文献,特别是先秦两汉的出土文献,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书写而成,文字的形体怪异、构意古奥,需要经过文献语言学专家特别是古文字专家的辨认和考释,才能认识并读懂它们。
出土文献中一个个难题的不断破解,正是一代代文献语言学专家和古文字专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们的卓越研究工作使得生活在两三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能够直接受到中华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熏陶。
同样,传世文献即历代古籍,也需要文献语言学的专门学问家付出不懈努力;否则浩瀚的典籍只能是图书馆、博物馆的藏品,而无法活在当下、服务当下。
可见,文献语言学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之学,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学科。
前者的基础性体现在应用层面,诸如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音乐史、农业史、中医史等诸多历史学科,都需要依赖文献语言学去解决文献史料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后者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等语言文字诸要素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隐含着精微的发展规律,探索并总结出这些规律,不仅能解释复杂的历史语言文字现象,而且可以为世界语言文字学的丰富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妖:妖艳)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答案:B(妖: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明机智,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的领导风格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凝聚梁山好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谋和妥协。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略)(1)文章中“他”为什么会感到迷茫?(2)“他”最终是如何找到生活的方向的?答案:(1)“他”感到迷茫是因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多种选择,不知道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
(2)“他”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指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作文参考答案:(略)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人教版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试题集锦大全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集锦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忖度(cǔn duó)箴言(zhēn yán)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缄默(jiān mò)踌躇(chóu chú)C.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缄默(jiān mò)D. 徜徉(táng yáng)蹉跎(chā tuó)缄默(jiān m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比赛。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答案:《庄子·逍遥游》。
三、简答题5.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中国。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曹操军队不习水战,加之周瑜、诸葛亮等人的智谋,最终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这场战役不仅阻止了曹操的南下,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及时雨”著称,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领导能力。
宋江的形象是忠义的化身,他不仅关心兄弟,而且关心国家大事。
在作品中,宋江起到了团结梁山好汉、领导起义军反抗腐败政府的作用,最终虽然接受了招安,但他的形象和故事仍然激励着后人。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望梅止渴C. 一箭双雕D. 急中生智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湖面上。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采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7.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
12. 请解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的含义。
13. 请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 D2. B3. A4. B5. A6. 孟浩然7. 曹雪芹8. 苏轼9. 乾10. 屈原1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记述了作者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在告诫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高中语文试题题型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谄媚(chǎn)瞠目结舌(chēng)B. 徇私(xùn)裨益(bì)啜泣(chuò)C. 缱绻(quǎn)踌躇(chóu)趔趄(liè)D. 恣意(zì)踟蹰(chí)旖旎(y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人前卖弄自己的学问。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C.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是精益求精。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答案:C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答案:A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了拟人手法。
B. “黄河之水天上来”运用了夸张手法。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运用了设问手法。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比手法。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范仲淹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在最后)(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小题。
(12分)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
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
却越来越少。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任何的饮料都无法取代
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
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白开水实在是
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
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
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
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
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
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
宜的。
④其他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
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
饮料中的果糖
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
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
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再者,饮
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
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
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
不利。
11.第①段中最后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几个字?(2分)
1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4分)
13.仔细阅读第④段,概括“其他饮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4分)
14.读完全文,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参考答案】
11.示例:加上这几个字,从范围上作了限制,(1分)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
12.示例: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分)
从自来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角度,(1分)说明白开水对
人体最适宜。
(1分)(说明方法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
分)
13.示例:①糖分和热量偏高,可能引起肥胖或瘦弱。
②饮料中
的果糖会引起贫血等病症。
③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会引起消
化不良。
④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会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加重
肾脏负担。
(每点1分,原文照抄,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14.示例一:最佳饮料——白开水示例二:喝白开水,走健康路
示例三:白开水(“白开水”必须出现,意思相近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