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困惑

谈到“高效课堂”这个词,人人都不陌生,具体说来什么

是“高效课堂”呢?我以为: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它主要表现在研讨两个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教师,教师尽可能的少讲或不讲,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呢?从我的自身实践来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与学的方向性。

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积极的教学行为,任何有序的教学结构,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制定要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所谓突出重点,是指根据年目标、教学内容要求确立教学重点目标要求;所谓整合,是指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的制定,首先要考虑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目标,这是语文特有的任务,要让学生首先过好语言文字关;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把知识的形成、能力的获得看作是结果的话,那么过程与方法,则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经历的过程、途径,是载体;另外我们还要考虑情感、态度、习惯目标,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当然三维是指三个方面,在教学中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机整合:即引导学生经历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过程,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二、牢记语文课程特点,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学习实践,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语文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即学生必须亲历听说读写语文学习过程,在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

感悟、体验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潜心阅读和思考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受到启迪,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所以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静是很可贵的,切不可为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挤占了学生的有效阅读。

另外,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还要注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必要性,不要过早、过多地让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再美的画面也仍然是教师的体验、教师的思维,而学生没有经历这一过程,又怎能形成阅读能力呢?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组织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学习奠基。

三、整合教学环节,删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先生在分析目前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时讲到: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千篇一律;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少。为此提出了,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所谓简单就是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要精简

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文训练的内容。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方法等。教学内容要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

2、教学环节要精简

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走出烦琐分析的误区,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总要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但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你设计的这个问题是否对启发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师必须明确,从而删除无效问题、无效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方法要精简

如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课文特点,创造许多变式。

略读课文,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文章写法,也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四、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老师们致力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提三点建议:(1)走出误区,把握实质,明确实施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实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2)明确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在落实上求实效,不搞表面上的自主、实质上的牵引。衡量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应把握两个最主要特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3)自主学习不等于随心所欲、放任自流。

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不能不顾学生学习实际按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跑,而应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或做好评价,或做好引导,或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打破常规,走出模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走出模式,敢于创造,根据课文内

容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学一旦步入了僵化、机械的模式,千篇一律,就势必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因为明确了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教学就减少了盲目。但我们毕竟面对的是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打破千篇一律的做法,创造性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种创造性的做法,其实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所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但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和新课标背道而驰,这些问题让我很困惑,所以提出来想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中心。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