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大气中的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性。
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又从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3 物质循环具有性,又叫做。
A级问题二: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2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等化石燃料,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的平衡。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形成。
A级问题三:1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是,和。
二者是进行的,彼此,不可2能量的固定、、和,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流动;能量作为动力,可使物质不断地在与之间循环往返。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物完成的,主要是,也有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②③B级问题二: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 带有全球性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D.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2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 线粒体和染色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核糖体D. 线粒体和内质网B级问题三: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2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级问题四: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级问题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B级问题六:1 A、B、D分别代表各种生理过程:A. B.D. 。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理解物质循环的物质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2.通过对相关图像、过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比分析、师生交流,能够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导学诱思】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2)循环: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循环。
(2)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
3.实例: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中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沿着进行,传递形式为。
(2)过程a.CO2进入生物群落: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主要是绿色植物的,还包括。
b.CO2返回无机环境: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解者的以及含碳燃料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时,只有和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它成分之间都是单向的。
4.碳循环失衡与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短时间大量燃烧→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的平衡。
(2)产生危害:升高、冰川融化、上升(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增加CO2的去路)。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实验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和之间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某种有机物质的分解情况来探究;我们可以根据落叶腐烂的情况来检测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通过鉴定淀粉分解的产物来探究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施计划】案例一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1)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2)做出假设:。
(3)材料用具:落叶,土壤,恒温箱。
(4)实验步骤: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途径,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阐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进一步培养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阐述C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上是如何进出的,尝试构建C循环模型图,熟练建模的基本方法;(3)科学探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理解物质循环过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社会责任:能够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物质循环的过程,重视碳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提出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思路。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课前自主探究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的。
(2)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通过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作用、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又从生物群落回到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性,另一方面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探究一:碳循环学习任务1:结合示意图,分析(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其过程。
练习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任务2:(1)碳以什么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2)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群落?(3)碳怎样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生物?(4)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说一说:1、你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2、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举例说明。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2.通过分析生物富集的过程,说明生物富集的危害,认同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基础学习一、碳循环讨论: 1.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少量以的形式存在;碳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的形式存在。
讨论: 2. 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水圈中的C O2库大气中的 CO2 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煤、石油等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主要原因);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危害:气温升高;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缓解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②增加CO2的吸收和固定量: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③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
1.碳的存在形式: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还有。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碳主要以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形式沿、传递。
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和。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都在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又叫。
(1)范围:(2)特点:① : 物质循环的范围为生物圈;② : 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对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多方面的启示,例如可以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
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传递时,只能由营养级向营养级传递。
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教学文案
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第3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①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②生物圈。
2.特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③全球性;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④反复利用。
二、碳循环1.循环形式: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⑤CO2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碳循环失衡:人类大量燃烧⑧煤、石油等,导致碳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产生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将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⑨海平面上升。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四、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
(2)分解者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2.提出假说: 根据案例1可以提出“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的假说;根据案例2可以提出“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的假说。
3.实验设计: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什么?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什么?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何关系?3.CO2的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关联?如何降低温室效应?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是什么?2.请尝试完成下面碳循环过程图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2课时)(导学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2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铅循环的过程、特点及成因,理解某些对生物体健康有害物质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特点,并且在生物圈内的扩散具有全球性。
2. 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通过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及关系,结合我国国情,寻求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原理,改善个人行为决策。
【课前学习】一、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_________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_________的现象。
2.特点(1)随食物链延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_______。
(2)_______性:有害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
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二者____________,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
分解者将环境中的_______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2.案例1 :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_______处理;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
3.案例2 :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设计——实验组A烧杯中加入30 mL的_______;对照组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参考答案:一、1.难以降解环境浓度 2.(1)越高(2)全球二、1.载体动力 2.同时进行三、1.分解者有机物 2. 高温 3.土壤浸出液【课上学习】任务一:分析铅循环的过程、特点及其成因:1.阅读资料,分析铅浓度在生物体中的特点。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整理使用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课程学习目标〗姓名:________________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知识体系梳理〗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1.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_ , 又从 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 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又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 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生物群落以_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CO2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循环。
在碳循环过程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产生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对生物圈和人类造成威胁。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I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彼此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分割。
高中生物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XXXXX:1、熟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能分析碳循环过程。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物质循环图解中的物质的来源和去路。
3、热爱自然,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
明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掌握温室效应的起因和防治措施。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的操作步骤,记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完成时间40分钟。
2、本节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温室效应。
预习案呼一口气,许多二氧化碳分子就离开你的身体,进入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去哪儿了?分子中的碳和氧又是怎样来到你体内的?实际上,碳元素和氧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一、碳循环1、阅读课本P101,勾画并记忆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以什么的形式进行?为什么说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通过阅读和记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勾画并记忆参与碳循环的物质是什么?发生的范围是什么?因此碳循环又叫什么?3、碳循环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以及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分别是什么?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疑惑】【预习自测】1、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A、绿色植物和动物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C、动物和微生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探究案探究点一: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 分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二.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 级问题一: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大气中的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2.组成生物体的C、H、 O、N、P、 S 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3物质循环具有性,又叫做。
,又从性。
到A级问题二: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2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等化石燃料,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的平衡。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形成。
A 级问题三:1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是,和。
二者是进行的,彼此,不可2 能量的固定、、和,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流动;能量作为动力,可使物质不断地在与之间循环往返。
4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三.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1. 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物完成的,主要是,也有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②③B 级问题二: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 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D.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 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B级问题三: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2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 光合作用② 蒸腾作用③ 呼吸作用④ 化能合成作用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级问题四: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级问题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B级问题六:1A 、 B、 D 分别代表各种生理过程:A. B.D. 。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嘚物质循环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嘚物质循环,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嘚关系。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嘚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嘚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嘚关系。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嘚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嘚关系。
一、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嘚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3.特点:具有、循环性。
4.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嘚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嘚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嘚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嘚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嘚燃烧量(减少CO2嘚来源)。
②大力推行(增加CO2嘚去路)思考讨论:(1)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什么形式进行?(2)与自然界嘚碳循环关系最密切嘚两种细胞器是什么?二、生态系统嘚物质循环1.含义(1)物质:组成生物体嘚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1)循环流动。
(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循环。
思考题:a.“物质循环”中嘚“物质”指嘚是元素还是化合物?b.既然物质是循环嘚,为什么人们还不断地向农田中施加肥料呢?小结:1.碳元素嘚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嘚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嘚形式。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嘚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嘚,主要是绿色植物嘚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嘚方式①动植物嘚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嘚分解作用。
③化学染料嘚使用。
特别提醒:①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嘚传递时相互嘚,其他各成分之间嘚传递都是单向嘚。
②造成温室效应嘚主要原因是化学染料嘚大量燃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2012-2013 上 高二生物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李艳芳 审核: 高二生物组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先利用5分钟时间精读一遍教材P100-101页内容,用红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设计进行二次阅读,找出疑问。
2、利用15分钟独立高效完成探究案,书写认真、答题规范。
3、通过预习完成导学案中所有题目。
【知识回顾、预习检测】 A 、知识回顾: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是 ,能量流动的途径是,能量的形式变化是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 。
2、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各是什么?B 、预习检测:(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 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
3. 范围: 。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 循环。
课堂教学设计【探究一】1. 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的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 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和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各是什么?【探究二】阅读课本P101图5-11碳循环模式图,总结出碳循环过程图解;(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典型例题:看图回答问题1) 这是 元素的循环。
2)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 ②③④⑤3) 图中A 、B 、C 、D 各是什么生物?A BC D导 学案密封线4)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5)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①②【探究三】(二)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公开课生物必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4.关注全球生态问题,培养文明的生态道德观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法指导】多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总结,记忆,课前十分钟,翻翻课本,动手填填,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强化,永远是学习的第一生命!一、了解感知(自主阅读课本P100、101、103,独立完成并识记以下内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__________。
2反复循环:物质循环可以在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存在。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的形式进行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②;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
2.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和_____之间循环往返探究一: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阅读】阅读课本P页,结合图5-11(一)分析:碳循环材料:1、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碳如何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碳又如何从生物群落再返回无机环境?总结材料:(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二)归纳:物质循环概念【阅读】课本P101页第2、3段: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生物群落回到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方式。
二、知识梳理
1、物质循环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
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实例——碳循环
(1).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酸盐。
(2).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渠道是相同的即。
(4).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具有全球性。
能量流动的特点、。
3、与社会联系——温室效应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度,与通过生物的
和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度大致相同。
(2).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使大气中含量迅
速增加造成的。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不可分割。
能量的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
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三、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特点是()
A.单向的B.逐级递减的C.往复循环的D.快速运动的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
A.碳酸B.碳酸盐C.二氧化碳D.碳水化合物
3.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不包括()
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4.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
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课内探究案】一、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的理解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________的驱动。
2、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可以在______与______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合作探究二】.碳循环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______和______,传递形式为______。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______与______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______。
* 一些化能合成生物也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合作探究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要求:阅读P10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请讨论完成下表
三、当堂检测
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
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
3、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
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 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
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 D.无法确定
4、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C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 D
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A B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课后延伸案】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值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5.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的过程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
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状态的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运动的,然而,图中缺少了
一个重要的箭头,根据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是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循环。
⑶A、B、C、D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
⑷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⑸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寄生细菌 B、腐生细菌 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 G、需氧型H、厌氧型
⑹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答案
【课前预习案】
二、知识梳理
1、C H O N P S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2、(1)、CO2 (2)、CO2 (3)、食物链(网)(4)、循环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3、(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2)、CO2 CO2
4、、、功能固定、储存、转移载体动力
三、预习自测:1-4 C C A C
【课内探究案】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1、(1)生物圈(2)各种元素(3)二氧化碳或是含碳有机物(4)能量
2、生物圈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合作探究二】、1、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植物的遗体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和水。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3、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单向的
【合作探究三】
三、当堂检测 A B A 4、(1)C 生产者(2)二氧化碳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
解(4)化石燃料二氧化碳(5)能量流动
【课后延伸案】
1-7:ACDCBBD
8、⑴由A到CO2的箭头⑵碳⑶绿色植物腐生细菌真菌等肉食动物植食动物⑷①带有全球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循环地流动。
⑸B C
F G H⑹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