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3、用提问的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直观的画面和简要的文字,明确了知识点。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
熟悉音乐主题,掌握音乐主题,加深对歌颂红旗主题的感受与理解。
体会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乐曲所要塑造的“红旗”形象。
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
三思考与作业
1、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2、布置作业:背唱《红旗颂》主题音乐。
四
教
学
后
记
通过《红旗颂》这节课,使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同时调动和感染他们的爱国热情,恰逢今年是建国70周年,同时我想以这一节“红旗颂”为主题的音乐课,引领同学们在国旗下用音乐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充分实现这一单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思考:旋律重复的是哪个主题?有什么变化?
小结: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情绪更高涨了。
二、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现音乐,根据主题音乐来朗诵,每小组派一位组员集体参加展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画面的直观感受,认识国旗深刻的内涵。
1、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关注,同时促使同学们产生迫切主动学习的愿望。
乐曲体裁:管弦乐序曲
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
2、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பைடு நூலகம்、打击乐器
3、分段聆听
(1)、A段(第一段呈示部)主题音乐
第四组任务:引子音乐和我们接触过的哪首曲子很相似呢?分析主题音乐连续的重复有什么变化?
1、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
《国歌》;第一次出现主题音乐给人以辉煌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第二次出现主题音乐有似亿万人民心潮起伏彭拜,这里运用了转调。转调能使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恰是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的最好表现。
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思乡曲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马思聪(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 国,回国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 作、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 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 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代变迁中的
中国音乐
--------- 思乡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伦敦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第二段写天上的月光、地上的海洋。可以说 是对第一段的再现。表现了歌者对故乡(或 者对亲人对“他”“她”)的越来越强烈的 思念。
❖ 第三段写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鱼儿。燕子你说 些什么话附点的运用体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 第四段写枯树、冷风、野火、残霞。这一段 是描写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 些。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鉴赏
❖ 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 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 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他” 的思念 。
❖ 歌曲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写天上的微云、地 上的微风 ,引发出亲切、感人、充满温情的 E大调旋律。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光明行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
明行
、《光明行》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曾出现过一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中医、中国画、书法、京剧以及中国音乐等都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统统予以轻视和排斥。
刘天华用一生的精力来时间他的音乐观念----“国乐改进”。
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二胡音乐的创作是他实践中重要的方面。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原曲作者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一年后发表于国乐改进社所编的《音乐杂志》上,这是刘天华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于弹性。
全曲生气勃勃,布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以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作品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在乐曲中运用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来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变换也极富色彩。
在他的十首二胡曲中,这是阳刚气质最强的一首。
它的赏律明快,节奏有力,调性变化多端,结构严谨合理,把西洋的进行曲风格和中国的传统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首布满活力而又具有。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客家
客家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 本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 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以粤赣闽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 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客 家的人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社会进步。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 方(如岭南)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 的特点。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光明行》课件
《玫瑰三愿》:
创作于1932年。歌曲借玫瑰的“三愿”,表达了作 者对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欺凌的弱者的 同情。歌词含蓄,耐人寻味,旋律委婉起伏,优美动听。
萧友梅:《问》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黄 自:《花非花》《点绛唇》 青 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此曲表达怎样的情感?
音乐略带几分凄凉、悲恻的情感。
是旧社会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 感情流露。
说说你所了解的二 胡是怎样的?
这段二胡曲与《二泉映月》音乐情绪 有何不同?
欢快、激昂,充满了热情奔放、积极向 上的情绪。
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力度和速度的不同, 明亮的音调,顿弓等 演奏技巧。
用大段颤弓演奏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主题音乐更加舒展更富于动力性高亢的音调模拟军号的旋律情绪达到高潮这一曲辉煌的光明颂歌在高昂的情绪中结光明行是二胡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不仅吸取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而且摆脱以往二胡音乐忧郁伤感的情绪使二胡从此开始奏出热烈雄壮的音乐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时代造就音乐风格, 音乐传承时代特征
课后探究:
收集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时期优秀 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探究音乐在时代 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新音乐”有什么特点?
1、受到西方音乐体裁和创作技法的 影响,是我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2、由专业作曲家创作。 3、内容多反映劳动人们凄苦生活和艰 苦斗争,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风云儿女》主题歌 聂耳曲
你还知道哪些这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铁蹄下的歌女》(聂耳1935年)、 《松花江上》(张 寒晖1936年)、《游击队歌》(贺绿汀1937年)、《黄 河大合唱》(冼星海1939年)、《团结就是力量》(卢 肃1943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 1943年)、歌剧《白毛女》(1945年)等。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课件
叫我如何不想他
词:刘半农 曲:赵元任
请同学们静静聆听,感受一下歌词的意境
天上飘着些微云,
啊!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海洋恋爱着月光。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内蒙组曲
《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马思 聪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 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 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 "塞外舞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 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 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 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 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 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 白话文。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 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 年 ( 1934 年 ) 在 北 京 病 逝 。 主 要 作 品 有 诗 集 《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全套基于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第12节)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声乐作品鉴赏(第35节)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3. 第三章:器乐作品鉴赏(第68节)交响乐、室内乐、独奏曲等器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概念,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声乐、器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创作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声乐、器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重点: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奏一首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例,详细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如音高、音值、音色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演奏,练习识别音乐基本元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乐、器乐作品的特点。
4. 作品分析与欣赏(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声乐作品和一首器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基本元素、作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欣赏。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本概念: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声乐作品鉴赏: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
3. 器乐作品鉴赏:交响乐、室内乐、独奏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声乐或器乐作品,从音乐基本元素、作品结构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用词严谨,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等,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简析
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
(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
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
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课 题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授课教师
邱黎苑
教学
单元
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授课年级
高一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着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
(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课题:第三单元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授课对象:高一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光盘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学习协奏曲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协奏曲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感受、体验交响音乐情绪、风格及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效果,弘扬民族爱国精神。
2.通过聆听合唱版和钢琴版《保卫黄河》欣赏分析两曲的异同。
3.通过介绍《黄河》,使学生能够对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交响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交响音乐的实践活动。
4.通过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能够说出冼星海的主要作品的名称。
教学目的1.通过听赏作品,感受和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歌曲《保卫黄河》1、介绍冼星海生平和主要作品广东番禺人,作曲家。
1930年赴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代表作:歌曲《到敌人的后方去》,合唱《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运动合唱》等。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合唱音乐历史里程碑式的作品。
2.完整欣赏歌曲《保卫黄河》。
).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①激励人们前进;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2).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3).衬词的意义是什么?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②是决心的表现;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三、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四、背景搜索在文革期间,钢琴音乐文化被残酷的约束、限制和扼杀,钢琴被当作废品处理或者查封充公,钢琴艺术受到排挤,无论在乐团或是家里都不允许弹西洋作品。
高中音乐《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3.2.1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导入】欣赏歌曲《送别》课前欣赏的歌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送别》,作者是著名音乐家李叔同,也就是我们尊称的“弘一法师”。
歌曲《送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可以说,从“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奋斗。
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
一、二胡曲《光明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曾出现了一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中医、中国画、书法、京剧以及中国音乐等都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统统予以轻视和排斥。
正是由于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产生了一批注重教育和学术性的音乐社团。
“国乐改进社”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西方音乐文化广泛地渗入中国,“国乐改进社”将“改进和振兴国乐”当做艺术的宗旨。
而这时,有一个作曲家则用毕生精力来实践他的音乐观念,他就是刘天华。
其中二胡音乐的创作是他实践中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他的一首二胡作品——《光明行》。
在欣赏的时候,大家试着从旋律、速度、节奏和音乐情绪方面,来进行分析。
旋律:雄壮、明快坚定速度:欢快节奏:密集、富于弹性音乐情绪:振奋人心、热情奔放可以说,《光明行》这首二胡曲的出现,一改之前的传统二胡曲目给人的那种萎靡不振、绵软无力的感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区别呢?我们通过谱例来看一下。
第一段大家会看到,基本上每个音符上面都有黑色的实心倒三角形。
这个符号叫做顿音记号。
那么这一段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二胡的“顿弓”技法。
(教师示范演奏)第二段(教师示范演奏)左手按弦的时候,有一个揉的动作,这种演奏技法叫做揉弦。
第三段特点很明显,右手运弓的时候,有颤抖的感觉,这种演奏技法叫颤弓。
(教师示范演奏)刘天华正是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中(如:顿弓揉弦颤弓等)来展现其音乐形象。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案例主题:本课以"红旗颂歌"为主题展开.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导入,学生在心情万分激动地同时"走入"音乐的殿堂,从而体会作者对红旗的无限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受益终生.二,案例背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直以来,以营利为目的大量商业炒作的流行音乐迅速流向校园,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课本选用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节音乐鉴赏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主动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管弦乐作品,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学生能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感受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能背唱歌颂红旗的主题旋律.3,感受时代主题对音乐的影响及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学生自己听辨出主题旋律,感受不同速度和力度,通过主题感受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感受音乐要素在整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教材分析: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首次演出开幕曲.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作品体裁:序曲曲式结构: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及内容: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引子国歌音调(3次) 催人奋进紧凑中速稍快F呈示部: 弦乐:红旗颂歌主题(2次)辉煌抒情中速稍慢MF连接: 双簧管:深情,如歌的旋律仰望红旗心潮澎湃乐曲小高潮展开部:乐队: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高举红旗奋勇前进(2次):坚定有力紧凑中速稍快F转FF再现部: 木管与弦乐:红旗主题再现气势磅礴气壮山河SF号角嘹亮:全曲最高潮尾声:号角响起宏大音响低音国歌音调对未来充满信心FF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琴.教学步骤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引意图导入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提问:歌颂国旗的音乐作品引出《国歌》播放红旗颂的引子部分.提问:对此段音乐是否熟悉(教师哼唱国歌中的旋律)通常在哪些场合唱国歌歌唱时心情怎样引出作品:交响序曲《红旗颂》学生回答问题:歌颂国旗的音乐作品通过视频资料,国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新课《红旗颂》作品介绍.体裁介绍:序曲时代背景:明确答案:1965年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回答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时代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赏析作品板书:曲式结构1,分段欣赏.分别熟悉各段主题,感受各段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变化.2,熟记主题旋律.总结三次重复的不同感受:1,深情无限的赞美2,激情澎湃,峥嵘岁月3,气势磅礴,强劲有力根据课本提示,准备聆听音乐.分段赏析.1从音乐的音色,速度,力度进行赏析.学唱红旗主题旋律.感受三次重复的不同.乐曲通过对红旗的赞颂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熟悉作品结构.整体把握.分段赏析,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感受作品的时代气息.播放音乐,完整感受作品.1,引导学生回忆不同段落中音乐主题表达情感的不同2,集体指挥感受作品学生随音乐指挥感受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对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总结总结内容: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的主权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红旗颂》这部音乐作品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的传世之作,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学生谈感受.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对作品表达情感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四,案例评析:这部音乐作品创作于建国初期,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到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人们取得伟大胜利的激动心情及对祖国无限的热爱.更难理解红旗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查阅作品的历史背景,并在上课时运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视频片断作为这节课的导入,和学生一起走进音乐作品,从而使这节课能顺利完成.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点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总结分析作品时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可以看出学生在接受这部作品后,指挥时是多么地兴奋和投入,这些也感动着我.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学生音乐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涉及到乐理知识,总是比较生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2,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每一首作品要真正的鉴赏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对所欣赏作品进行主次的分类,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网络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4,在新课程改革初期,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到外面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通过继续学习和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了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姓名:单位:学科:高中音乐联系方式: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同音高重复出现,也叫位移。
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旋律展开手法,首先我们来唱一遍音阶。
我们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来判断哪个是上行模进,哪个是下行模进?第一段视频是《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哆来咪》的一个片段;第二段视频是《亲爱的小孩》的一个片段;这两段旋律听完了,第一段是上行模进,因为他的旋律是越来越向上行的,我们来唱一遍;第二段是旋律下行的,所以是下行模进四、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主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1.进行曲:在刚开始进行音阶跟唱时,学生有点放不开,纠正了歌唱姿势和状态,声音好很多,但是整体上学生声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孩子还是羞于张嘴。
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引导与鼓励多加练习。
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3.学唱与分析《义勇军进行曲》G大调,2/4拍子,富于动力音调节奏老师指挥学生们齐唱,注意音准唱出气势。
4.探究分析《玫瑰三愿》这首声乐作品一二句,前面两个音构成了四度音程开始,大调式属音到主音进行,节奏弱起强落,富于动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时候讲课声音的音量音调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歌唱时候有的非常投入,有些孩子没有挖掘到歌词呐喊般的热情,强烈迫切的情绪不够真切。
需要我继续去探索挖掘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情绪和动力。
审阅(签名) 9月 9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多的接触过音乐类的培训,有些学生有所接触也只是略知一二,我们鉴赏课程进行的难度也是有的,课改后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花城版
敌人又放出王金标诱使赤卫队进入埋伏圈。在紧急的关 头,彰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用巧计帮助韩英脱险,韩英 及时赶回赤卫队,铲除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彭霸天。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祝酒歌
施光南
施光南(1900-1990) 作曲家。四川重庆 人。自幼喜爱音乐,学生时代开始模仿 民歌风格进行歌曲创作。曾先后在中央 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 习。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歌曲有冬打起手 鼓唱起歌诊、哎祝酒歌分、哎周总理, 您在哪里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 谣》、《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此外, 还有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 琴曲《瑞丽江边》、电影《幽灵》的配 音等也有一定影响。另外,还创作了根 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的 音乐。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等。
同学们在阅读《洪湖赤卫队》剧情的同时, 欣赏这首曲子
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决定,为配合红军的战略行动,洪 湖赤卫队要暂时撤离彭家墩。白极会头子彭霸天卷土重来, 杀回彭家墩,趁机反攻报复。情急之下。乡党支部书记韩 英和赤卫队队长刘闯,率领赤卫队与敌人周旋。彭霸天为 了寻找赤卫队的踪迹,派出密探四处侦察,鲁莽的刘闯中 计开枪,暴露了目标。韩英在掩护同志撤退时,不幸与分 队长王金标一同被捕。王金标变节投敌,韩英坚贞不屈。 敌人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又威逼韩英的母亲劝降。但是 牢狱之中,母女相互激励,英勇顽强地抵抗敌人,宁死不 屈。
请欣赏《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作品背景
在文革期间,钢琴音乐文化被残酷无情地约束、限 制和扼杀,钢琴被当作废物处理或者查封充公,钢 琴艺术受到排挤,无论在乐团或是家里都不允许弹 西洋作品。 中国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著名年轻钢琴家,不甘心 放弃自己的事业飞,他想出独特的方式把钢琴搬到 天安门广场,弹奏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 文革后期”钢琴改编曲”这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被 允许,并且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唯一 形式。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高中教育精选
, .
,
, . , , .
大 陆 在 那 的 海 峡
母 亲 在 里 头
我 在 外 头
后 来 啊
, 乡 愁 是
一 方 矮 矮
的 坟 墓
新 娘 在 那 头
我 在 这 头
长 大 后
, 乡 愁 是
一 张 窄 窄
的 船 票
母 亲 在 那 头
我 在 这 头
精
结合时代背景,说一说这首歌创作的特点
真实的反映了“五四”时期,在新文 化运动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向往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共同 心理。
精
思乡曲
精
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 马思聪 曲
作者简介
马思聪(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精
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 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 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 深沉的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 何不想她》。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 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 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 为流传。
他的主要作品为:第一交响乐《交响狂 想诗——为阿佤山的记忆》,交响诗篇 《土楼回响》,《沙迪尔传奇——为大 型民乐队》,《圭一》,《中山号舰— —1922年》,《南词》,电影音乐《画 魂》等,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大奖,“金鹰奖” 及首届“金钟奖”金奖和银奖。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作曲家吕其明。
2、了解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3、认识三连音节奏型。
. 能力目标:1、学会演唱《红旗颂》呈示部主题音乐。
2、跟随音乐划节拍。
情感目标:1、理解《红旗颂》融入社会和鸣、成为时代旋律。
2、理解五星红旗凝聚的革命精神和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通过聆听、试唱、对比、实践等,对乐曲产生更深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节奏、速度等要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各种情感,理解五星红旗凝聚的革命精神和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积极思索,通过聆听、对比、分析、探究法、讨论法等方法,逐步提高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重温开国大典、导入课题。
新课学习:介绍作者吕其明。
介绍创作背景。
总听:1、初步体验作品。
2、通过分析红旗主题三次出现,认识作品的结构。
分听:(分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速度力度打节拍。
)引子——认识三连音。
呈示部——聆听优美的红旗主题旋律,感受速度力度。
表达了革命胜利的喜悦,对红旗的热爱。
学唱:呈示部红旗主题(提示学生注意音准、时值)。
学做指挥:呈示部红旗主题旋律。
连接部——分析旋律走向。
回忆峥嵘岁月。
展开部——感受速度力度和进行曲音乐风格。
赞扬中国人民前进不止的英雄气概。
学做指挥:展开部红旗主题旋律。
再现部——红旗主题再现情绪更加热烈。
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
尾声——再次奏响号角主题。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决心。
总结:红旗为主题三次出现表达的情感。
讨论:《红旗颂》为什么能成为红色经典?伴随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和鸣。
拓展活动:唱出赞美红旗的歌曲,用歌声表达五星红旗凝聚的爱国深情!总结本堂课内容:布置作业:感受时代旋律二胡曲《洪湖主题随想》。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两个学期的音乐鉴赏学习,已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因此在学法设计时,我将紧系围绕《红旗颂》的教学目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地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聆听、分析各段音乐情绪时,我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得出自已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对音乐的个性体验,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人听同一首乐曲感受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三单元第2节《百年沧桑(节选)(交响诗)》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三单元第2节《百年沧桑(节选)(交响诗)》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5、了解有关的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
6、对中国出现的新音乐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两条主要线索: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西方音乐各种体裁和创作技法对中国新音乐的影响。
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7、了解自五四到解放前各个时期的中国代表性音乐人物、音乐作品及体裁。
8、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能哼唱其中一至两首声乐作品。
2学情分析
1.通过听赏作品,感受和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随着孩子们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课内有情,情中有趣”
3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教学单元 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授课年级 高一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 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 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 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 等。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 教法学法 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 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 2 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 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 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 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 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 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 史。 教学切入点 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时间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 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 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 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 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
并欣赏片断。 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 (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 师: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 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 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 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 4 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 1978 级的“四大 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 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 着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 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 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 (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 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 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 6 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 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 望的中国作曲家”。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 (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 (4)作品片断欣赏。 带着问题去欣赏: 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幺主题思想? 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 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刘天华于 1922 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 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 《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 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 3.马思聪与《思乡曲》 (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着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 年留学法国,1931 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 学院首任院长,1967 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 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 1937 年(当时年仅 25 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 《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 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 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 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 (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 P.122 (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 (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 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 思乡曲 被停播,改为 东方红 。(让学生理解历史 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 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
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 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 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 师生讨论:(结合 60 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 世纪前半叶, 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 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 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 (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 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 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师:20 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 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 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 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欣赏《送别》片断 2.刘天华与《光明行》 (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 (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 奏富于弹性。 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 1931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