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特理论与实践思考题_精编答案版

中特理论与实践思考题_精编答案版

目录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1)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2)4.“钱学森之问”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3)5.“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如何去实践? (3)6.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7.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3)8.谈谈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4)9.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4)10.“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您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5)1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5)12.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5)1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6)1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7)15.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16.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7)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容、目标及意义。

(8)18.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8)19.关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成因。

(10)20.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2)21.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12)22.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4)24.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哪些(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试例举一二,并评述之? (15)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 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 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 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特题目答案

中特题目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思考题中特试题任务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相互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⑴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⑵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⑶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中特专题课件思考题及参考解答

中特专题课件思考题及参考解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思考题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提出。

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必要条件,就不能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好的借鉴,就不能体现市场的调节作用,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也就难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机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率的9.2%与8.5%还略高。

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由于搞活了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不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已是住房、汽车、电脑等;又如,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也多样化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个人择业等成了许多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再如,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多,投资理财成为热门话题,国债、基金、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成为很多人的投资手段。

中特理论考试思考题

中特理论考试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考题1: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制度优势“优”在哪里?答:(1):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多独特性。

①:特殊的社会主义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以大工业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没有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条件,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对立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社会主义教条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脱离现实,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后发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探索。

②: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脱离中国实际犯了很多错误,必须集中力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绝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③:特殊的人文条件人文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前者包括时代、民族、地域等较稳定的因素和习俗、信仰、审美等较活跃的因素,后者包括非物质方面的内容,如制度、宗教、艺术等,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文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④:特殊的历史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⑤: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和体制第一:经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第二:政治:民主的形式和实现还存在很大差距第三:文化: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第四:社会管理:当前,人们对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社会管理水平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还十分明显,为此,我们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导论1思考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思考题解答

中特思考题解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9班思考题解答(陈雪梅)(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民主建设相比较具有哪些特征?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优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3.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1.有普遍的法律。

2.法律为公众知晓。

3.法律可预期。

4.法律明确。

5.法律无内在矛盾。

6.法律可循。

7.法律稳定。

8.法律高于政府。

9.司法威权。

10.司法公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答:十八大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3.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特思考题答案

中特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第五讲16答:(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2)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一不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应当而且也必然具有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摆脱贫弱落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17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

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解决民生问题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2)*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3)*7.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4)10.“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6)11.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6)1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13.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7)1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1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9)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0)*18.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0)19.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0)*2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 10 21.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1)22.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1)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24.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2)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12)26.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3)27.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14)28. “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15)29.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15)30.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16)31.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17)32.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18)33.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03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2)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2)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3)37.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关系 (24)38.怎样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4)*39.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点 (25)*40.为什么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5)*41.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研究生中特思考题答案

研究生中特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协调性(五个统筹);可持续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5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结论:三个没有变1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中特思考题--整合版

中特思考题--整合版

1、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局限(答案一)贡献:一、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地分析指出,资本主义财产私人占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之源,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罪恶和弊端都可以从私有制中找到原因。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罪恶累累和充满欺骗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尽管资产阶级竭力鼓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但没有一个口号对广大群众具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一项措施能真正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和富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他们提出,在未来新的社会制度下,要废除私有制和与此相联系的雇佣劳动制度,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现象及其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尽其所能参加对社会有益的劳动,在有计划的、共同的劳动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成果。

三、模糊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对新社会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他们初步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并且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永恒的社会,只是向更为美好的社会进步的一个暂时阶段,并且还试图从经济方面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这些思想包含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某些因素,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论述中还萌发一些微弱的历史唯物主义幼芽。

局限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发现和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还是对未来新社会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者依据的都是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等普遍原则,他们更倾向于从道德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而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更不能科学地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结论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答案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6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中特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特课后思考题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题: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3.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特征之一。

请谈谈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创新的重要成果,并解释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关注弱势群体是重要的工作重点。

请谈谈中国在扶贫、农村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挑战。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如何展示和发挥?6.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请谈谈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这些问题旨在引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讨论。

请根据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观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方向有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答案】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核心、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以及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健康、文化精神等方面全面考虑和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让人民享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3.创新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的应用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高铁技术、5G通信、人工智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第五讲16答:(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2)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一不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应当而且也必然具有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摆脱贫弱落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17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

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解决民生问题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是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抓手。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18答:蛋糕做大是前提蛋糕分好是基础-------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分好。

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有两个原则结合在一起,才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和谐。

一个原则是追求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即把蛋糕做大;一个原则是追求分配的公平化,即把蛋糕分好。

蛋糕做大是前提,蛋糕分好是基础,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就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说,没有一定的收入差距,是不现实的,不能笼统地认为,差距是坏事,关键看收入差距处在什么程度。

效率与公平存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

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分公;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一般原则。

在不同时期,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目标是要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

第六讲19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

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20 答案1:答案2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

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21答案: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

全人类的对策: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要肩负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任2、各工业化国家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淘汰或改进落后产业、产能,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应对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而带来的发展问题。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增加投资,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4、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像美国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节约资源能源,并帮助不发达国家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5、各国要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形成“爱我地球、保护生态”的良好意愿,并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

第七讲24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一是执政后一直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致力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是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同时,明确提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四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始终把惩治与预防腐败置于关乎党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是解开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中国昂首前进的秘密。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1)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生机和活力的基础生机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活力在于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一切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在坚持的基本原则。

(3)持正己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生机与活力旺盛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严于正己自觉改革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正己和改革,不仅有力地推进自己领导的事业持续进步,而且也显示了自己至今仍然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25 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理想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生蜕变,信仰信任出现危机。

(二)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基层组织涣散、战斗乏力的问题。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党的作风建设方面。

工作作风飘浮、本领恐慌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深入、不踏实、不牢靠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四)党的制度建设方面,用人机制不活、唯上是从的问题。

高素质的干部只有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下才能脱颖而出。

而我们现行的选用人机制还存在着某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用人标准执行的随意性较大。

二是没有解决好谁来选人用人的问题。

鉴于此,打破组织上单向选择的传统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竞争型、群众广泛参与型和有效问责监督型的选人用人机制势在必行。

(五)党的廉政建设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制约失衡的问题。

腐败分子的堕落自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疏漏.无疑会帮助我们认识不良的政治生态对腐败现象滋蔓的影响。

26思考题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2.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4.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5.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