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人》教案

合集下载

《平等待人》教案三篇

《平等待人》教案三篇

《平等待人》教案三篇篇一:2.2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懂得人格平等的含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了解平等待人的正确态度和正确做法,认真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视。

②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③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①认识人格的平等以及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②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态度,在与人效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认识人人具有天赋平等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

②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人格平等的含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了解平等待人的正确态度和正确做法,认真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视。

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播放动画《郑板桥饮茶》【师】动画中的掌柜在招待客人郑板桥时为什么会分别用“坐、茶”,“请坐、上茶”,“请上坐、上好茶”?【生】【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师总】一些人缺乏平等观念,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表现出某些歧视他人的态度。

社会在发展,平等观念日益普及,平等待人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什么是平等待人?怎么才能做到平等待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新课教学】出示名言:“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

---[法]蒙田【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生】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尊重平等的人格【师】人生来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不会因为个人的地位和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平等行为。

二、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2. 尊重他人的表现与方法3. 关爱他人的意义与实践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平等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平等行为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

4. 课堂讲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平等待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平等待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开展平等待人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平等待人”为主题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调查平等待人的现状,了解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平等待人主题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你是如何做到友善待人的?请分享你的经验。
2.各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判断题: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等的含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掌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友善待人的交往原则,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需求,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了解歧视、偏见和不平等现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危害,学会抵制和消除这些现象。
-讲解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人、倾听他人意见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待人是一种美德,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不平等待人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尊重他人为什么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
-强调平等、尊重、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并制定改进计划。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方式,撰写一篇关于“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感悟文章。文章要求真实、生动,能够反映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理解“平等待人”的含义。

2.探讨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平等待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讲解:1.平等待人的定义和含义。

2.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平等待人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导入与引导(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平等待人”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对‘平等待人’有什么理解?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以分享吗?”第二步:学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给出“平等待人”的具体定义和含义,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案例作为讨论的材料:案例一:小明是班级中一个身体较弱的学生,但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

班级中的一些同学常常因为他的身体原因而对他有所歧视,不愿意和他一起合作。

如何对待小明,让他感受到平等待人的态度呢?案例二:在校园里,偶尔会出现某些学生因为穿着、外貌等不同而被同学排挤和嘲笑。

如何告诉他们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呢?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观点。

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等待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步:实践与应用(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以下任务:1.小组讨论,整理出关于平等待人的行为准则。

2.撰写一份小册子或海报,介绍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3.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给予其他小组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在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平等待人的行为,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第四步: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行动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个平等待人的故事,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平等待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情感品质。

三、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平等待人》故事的阅读和讨论。

2.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平等待人的行为。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平等待人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好故事《平等待人》的文本。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用问题导入教学内容,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平等待人吗?举个例子。

”2. 故事阅读(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平等待人》,注意强调故事中的平等待人的行为。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平等待人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观点。

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出平等待人的内涵。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平等待人?你们能举个例子吗?”2.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见过平等待人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 小组汇报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平等待人的行为。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三课时1. 温故知新(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你们对平等待人有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吗?”2. 情景体验(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体验平等待人的行为。

例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面的学生轮流担任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巩固他们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平等待人的原则,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含义:平等、尊重、关爱、宽容。

2. 平等待人的表现:在日常交往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关心他人的需求,宽容他人的缺点,公平对待他人。

3. 实践平等待人的方法:换位思考、沟通协作、尊重差异、公平竞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含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待人的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实现公平竞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等待人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平等对待他人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平等待人的思考。

2. 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平等待人的四个方面,即平等、尊重、关爱、宽容。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一些有关平等待人的正反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待人的原则,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平等待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实现公平竞争。

6.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等待人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平等待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践行平等待人的原则。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等待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待人原则的表现。

3. 评价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实现公平竞争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平等待人教育教案

小学五年级平等待人教育教案

小学五年级平等待人教育教案引言平等待人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树立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平等相待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平等相待- 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和共同进步的精神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定义和内涵2. 不同的差异,例如性别、种族、国籍、宗教等3. 怎样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平等待人4. 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和导入(10分钟)- 利用故事、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平等待人教育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与平等待人相关的经历或观察。

步骤二:讲解和讨论(15分钟)- 解释平等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等待人是重要的,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三: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按照不同的差异(如性别、国籍等)讨论这些差异对彼此的影响,并思考如何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

步骤四:整合和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引导全班一起思考如何应对差异、尊重他人和实现平等待人。

步骤五:扩展活动(20分钟)- 给学生分发绘本、手工制作等材料,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差异并平等相待。

- 收集学生的绘本、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将能够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平等相待。

这将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平等待人》教案(通用4篇)

《平等待人》教案(通用4篇)

《平等待人》教案(通用4篇)《平等待人》篇1一、学习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管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三、学时安排:全课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四、学习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故事导入: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

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

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

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因为无论贵为总统或是贱如乞丐,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因为平等是如此的可贵,所以,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活动1)校园风景-心声热线展示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歧视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探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认识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分析产生的原因,,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交往品德。

第一步:学生阅读活动材料,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1)这几位同学向《心声》节目反映了什么问题?小文、小凯、小兰和阿峰中哪个同学受到了什么对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们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吗?为什么?(2)如何评价这样的待人态度?这样待人会产生什么后果?(3)我们班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了改变这类现象,我们可以作什么努力?第二步:小组发言人在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课程背景课程名称:平等待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待他人平等的态度和意识•使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适用对象:初中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等待人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2.如何平等待人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课题利用一些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平等待人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意义1.通过简单的讲解,给学生普及平等待人的概念和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平等待人。

3.引用实例,讲述平等待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步骤三: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和分享:请学生分小组探讨平等待人的具体方式和原则,并在班级内分享讨论结果。

2.角色扮演:选取几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展示平等待人的行为和语言。

其他学生观看后进行点评和讨论。

步骤四:情感教育通过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等待人并培养相应的情感品质。

1.分享心得: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次平等待人的体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感恩之树:请学生在纸上绘制一棵大树,然后每个学生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下一次别人对自己平等待人的经历,贴在树上。

最后班级一起欣赏这棵感恩之树。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谈谈自己对平等待人的新认识和体会。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结果。

2.角色扮演的表现和观众的点评。

3.绘制的感恩之树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

教学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或他人平等待人的行为,再进行分享和讨论。

2.邀请人际关系专家或心理辅导员来进行主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平等待人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源无。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1.1 平等待人的定义1.2 平等待人的重要性1.3 培养平等待人的意识第二章:尊重他人2.1 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2.2 尊重他人的表现2.3 尊重他人的实践方法第三章:消除歧视3.1 歧视的定义与危害3.2 消除歧视的重要性3.3 消除歧视的方法与策略第四章:包容与宽容4.1 包容与宽容的含义4.2 包容与宽容的重要性4.3 培养包容与宽容的品质第五章:平等待人的实际应用5.1 在学校中的平等待人5.2 在家庭中的平等待人5.3 在社会中的平等待人第六章: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6.1 公平正义的含义6.2 公平正义对社会的重要性6.3 促进公平正义的方法第七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1 法律平等待人的原则7.2 法律平等待人的实践7.3 违反平等待人原则的法律责任第八章:性别平等8.1 性别平等的含义与重要性8.2 性别歧视的表现与影响8.3 推动性别平等的策略与行动第九章:种族、民族与宗教平等9.1 种族、民族与宗教平等的意义9.2 种族、民族与宗教歧视的问题9.3 促进种族、民族与宗教平等的方法第十章:特殊群体的平等待人10.1 特殊群体的定义与特征10.2 特殊群体面临的平等挑战10.3 支持特殊群体的平等待人策略第十一章:平等待人与个人发展11.1 平等待人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11.2 培养平等待人态度的方法11.3 平等待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第十二章:平等待人与团队合作12.1 平等待人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12.2 消除团队中的不平等待遇12.3 促进团队中平等待人的策略第十三章:平等待人与社会进步13.1 平等待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3.2 平等待人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13.3 推动社会平等待人的措施第十四章:平等待人的全球视角14.1 全球范围内的平等待人挑战14.2 国际组织与平等待人14.3 促进全球平等待人的行动第十五章:平等待人的评估与反思15.1 平等待人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15.2 学生平等待人行为的反思15.3 教学过程中平等待人的持续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平等待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平等待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个人发展、团队合作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概念及其意义2. 平等待人的具体表现3. 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重要性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平等待人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等待人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平等待人,培养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等待人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情景剧表演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平等待人的实践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讲解平等待人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等待人的基本原则。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等待人的实际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平等待人。

5. 情景剧表演:分组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平等待人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实践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社区工作者或有经验的人士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平等待人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主题班会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等待人的认识。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平等待人教学案例

平等待人教学案例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二单元2.2《平等待人》教学案例一、教学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标: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养成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平等意识,尊重意识。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进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导入:欣赏动画《郑板桥饮茶》动画中的掌柜在招待客人郑板桥时为什么会分别用“坐、茶”,“请坐、上茶”,“请上坐、上好茶”?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归纳:不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平等待人。

出示课件《屠格涅夫与乞丐》学生活动:聆听思考:屠格涅夫到底给了这个乞丐什么,使得乞丐这么感谢他?因为屠格涅夫平等相待乞丐得到的不是金钱但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格上的平等。

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请看新闻播报:重庆市5个小青年在闲逛,大家觉得要搞点新鲜、刺激的游戏。

碰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小青年发现对方有些呆头呆脑,便将乞丐拽到铁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

有人拿绳子将乞丐的双手反背着捆住,有人拣来烂麻袋将其腰部以上套住……随后便是疯狂的殴打,拳头、棍棒全派上了用场。

• 这些殴打乞丐的青年,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是怎样的呢?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 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金钱、地位、智力、体力、相貌等差异能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的平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班级和谐。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讨论“什么是平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等待人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原因和表现,让学生明白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平等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消除歧视和偏见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

5. 总结:总结平等待人的要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原因和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平等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平等”,引出平等待人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原因和表现,让学生明白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平等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消除歧视和偏见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

5. 总结:总结平等待人的要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做到平等待人。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平等待人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名言:分享关于平等待人的名言,如“人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观看视频:播放一些关于平等待人的视频资料,如有关平等权利的宣传片、消除歧视的短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平等待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等待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管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以及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导入新课:三个故事,问,这三个故事中,你感悟出了什么共同的道理?(人生而平等)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结合这三个故事,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新课教学:不管你的身份地位如何,人格没有高低贵贱分,都是平等的。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天生拥有同等的生命(很多国家还不能任意判死刑)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就是平等的基本内涵。

一般人认为,你是乞丐,就意味着你已经在乞讨,乞讨还有尊严吗?乞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而实际上,乞讨与施舍,是你情我愿的事,别管别人是否放弃了什么,你去施舍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大家最熟悉的电影《简爱》里那段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精彩对白感动了无数人:“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

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之所以一定要这样说,是因为她觉得在自己的行为里面,维护了自身的尊严。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歧视、偏见等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2. 尊重他人的表现与方法3. 关爱他人的意义与途径4. 歧视、偏见的表现及危害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平等待人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等待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方法、关爱他人的途径。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歧视、偏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平等待人的内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道德素养。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平等待人原则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平等待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3. 分析尊重他人的表现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4. 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与途径,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5. 分析歧视、偏见的表现及危害,让学生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行为。

6.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平等待人原则。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8.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平等待人原则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等待人原则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表现。

3. 评价学生抵制歧视、偏见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实践平等待人原则的情况。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平等待人的心得体会。

2. 设计一个平等待人的实践活动,如组织一次爱心捐赠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平等待人的感悟。

2. 开展平等待人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宣传标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促进班级和谐。

二、教学内容1. 平等待人的含义:平等、尊重、宽容、互助。

2. 平等待人的表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三、教学重点1. 平等待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平等待人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中的平等待人意识。

3.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平等待人。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平等待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平等待人的关注。

2. 提问:什么是平等待人?你认为平等待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平等待人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表现和意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平等待人的要点。

【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平等待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平等待人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平等待人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平等待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平等待人的关注。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平等待人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平等待人的含义、表现和意义。

4.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平等待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平等待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平等待人的概念与意义1.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1.2 讲解:解释平等待人的概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年龄、身份等。

1.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1.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他们的生活中如何实践平等待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二章:平等待人的法律依据2.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法律条文,让学生了解平等待人的法律依据。

2.2 讲解:详细解释平等待人的法律依据,包括宪法、平等权法等,并强调这些法律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2.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涉及平等待人法律纠纷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护人们的平等权利的。

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平等待人法律依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三章:平等待人的实践与挑战3.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平等待人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平等待人。

3.2 讲解:讲解平等待人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等,并强调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

3.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平等待人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平等待人挑战,并思考解决方法。

第四章:培养平等待人的意识与素养4.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缺乏平等待人意识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平等待人意识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如何培养平等待人的意识,包括自我反思、教育引导、社会环境等,并强调培养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4.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培养平等待人意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平等待人的素养。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培养平等待人的意识,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五章:平等待人的评价与反思5.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平等待人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平等待人态度和行为。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3.培养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平等待人的概念和核心价值;2.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让学生描述自己与他人相处时的经历,并思考在这些经历中是否有平等待人的例子。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平等待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平等待人很重要?第二步:引入新知(15分钟)1.准备一组图片和新闻资料,展示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们平等待人的场景,并向学生讲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核心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平等待人有哪些好处?第三步: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段描述不同平等待人场景的小故事,让学生讨论并找出故事中的平等待人行为。

2.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讨论为什么这些行为是平等待人的表现。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角色卡片,每个小组共同决定一个话题,例如:种族、性别、宗教等。

2.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探讨该话题下的平等待人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讨论。

第五步:总结回顾(10分钟)1.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经验,总结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平等待人呢?可以分享一些例子。

第六步:拓展延伸(15分钟)1.给学生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阅读有关平等待人的故事、新闻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学习体会。

2.学生可以选择在下节课的开头,向全班分享他们的阅读体会和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平等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也培养了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体验平等待人的含义,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平等待人的观念,做到尊重他人,不凌弱欺生,不歧视他人。

【能力】能够体会平等的可贵,能够与人平等相处,在交往中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制止凌弱欺生、歧视他人的现象。

【知识】理解平等的内涵,认识平等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平等待人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平等待人,从我做起教学难点:平等的内涵。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质疑解难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组织“平等待人”方面的资料(图片故事等),开展课前小调查,组织学生排演生活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晓课前小调查第一题的结果,公布获得班级最佳人气奖的同学名单,多媒体展示同学们选他的理由和老师送给他的颁奖词,引出这位同学展示的美好都源于一种可贵的品质:平等待人。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这里我用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交往的同学,并阐述理由的方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思考感悟这些美好源于一种可贵品质:平等待人。

引出课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榜样学习,用积极的正能量引领自己前行。

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感悟,真正体会到思品课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二、自主分析、思考理解:人生而平等(一)读报时间——时髦老太歧视农民工新闻学生活动:针对新闻跟帖留言。

说一说:时髦老太的言行在于她不懂得农民工和她一样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

在这里我选取典型,反响较大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分析并针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理性分析事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教师:事件之后,车上乘客、10岁左右小男孩的反应和网友、同学们的跟帖,说明社会的主流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里的平等?课前小调查中,有的同学说,平等就是每个人在所有的方面都一样,你赞同吗?它指的是每个人家境、天分、体能、出生地的相同吗?让我们再回到事件中寻找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等待人》教案
一、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
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自傲或自卑。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或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恶化人际关系;
社会不平等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冲突。

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
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认知结构方面:初中生对平等原则的认识是表面的、不
稳定的更多的带有情景性。

本课知识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较强,比较陌生。

有必要深化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以及尊重他人、平等待热人的意识。

情感方面:初中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希望被人尊重,也想尊重别人,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接受、肯定、进而内化这种正直的情感。

社会背景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等观念日益普及,平等待人成为现代社会应备素质。

但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家境贫富、天分高低、父母地位高低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思想及现象,必然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这一教育势在必行。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为中心展开,包括四个小节:节:人格平等的涵义、尊重平等的人格;第二节: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第三节如何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第四节:如何消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四、教学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五、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心灵导航之尊重平等人格、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教学目标:
探讨什么是人格平等及尊重平等的人格
了解历史上不平等制度及危害,人类追求平等的努力和斗争
了解今天人们的平等观念
了解社会制度及法律和人格上平等的保障。

体会平等的意义。

了解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及思想
了解歧视态度产生的思想根
了解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美好的道德价值。

教学重点:
平等人格的含义
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教学设计:
导入:
运用美国总统林肯、大文豪萧伯纳、俄国作家图格涅夫三组事例,说明尊重平等的人格、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讲解平等人格的定义。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应该具有同等的:
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即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结合教材40页《假如社会丧失了平等》一文,结合著名诗人马德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得出结论:
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陈旧观念不可能一扫而光。

现实中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表现
原因:
表现:
课后小节
作业布置: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人与人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表现在那里?
教学后记
课题:试卷分析与讲评
教学过程与设计:
总体情况:八班参加人数24人,总分1731,均分72.1。

八班参加人数22人,总分1663,均分79.3。

八班90-100共4人,80-89共8人,59分以下5人。

八班90-100共4人,80-89共6人,59分以下3人。

试题分析:
本次单元测试题目难易适中,注重基础,又有一定的能力要求,适合学生的特点,题型多样,有利于学生见识中考的要求。

具体说来,选择题除第10题外,其他相对容易确定。

问答题15、16、18、19、20都和教材紧密相连。

以上这些题目都是基础题。

只有17、21、22三题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成绩梯度明显。

学生情况:
优秀率较满意,平均分基本达标,但合格率偏低。

不合格8人,人数太大,不能达到学校的目标。

从试卷中可以看出60-69、0-59分段的学生基础太差,上课听讲的效率、注意力都存在很大问题,今后必须注意和加强,特别是班陈禧荣、韩秀亭、李家信、陈灿喜、罗国枫;班的冯凯莹、张瑞斌、周灏,以上8人必须在课堂上多关注。

试卷讲评
单项选择不讲,给出答案。

多项选择,重点讲9、10、13、14共四题。

问答题:15、16、18、19、20、重点介绍答题的方法、要求、技巧。

以及怎样在教材中选择答案才够完整。

21、22则要详细讲解答案的设计与思路。

详细情况参见
试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