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合集下载

为理性划界——康德哲学观分析

为理性划界——康德哲学观分析

为理性划界——康德哲学观分析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我个人认为,一种对存在、对事物、对自己等问题所做出的回答。

它本身是无法定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许他的结论跟别人完全相反,而且这样一种不同通常还会引起争议——你能肯定这是错误的吗?如果可以那又怎么解释呢?难道哲学只限于此?哲学到底应该怎样界定?或者应当在哪里下手去划界?作为哲学家,对自然与社会提出批判的目标和依据又是什么?人类的理性在我看来就像一把尺子,既衡量着自己(也就是外部)又衡量着别人(即内心),很多时候它带给人的往往是痛苦与焦虑。

“人啊!快救救你自己吧!”黑格尔用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已经够多了,而我觉得康德似乎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点。

我们知道康德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纯哲学”著作。

在书中,康德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站在哲学的制高点上向整个现代文明发出了质疑:在现实中一切都好像越来越混乱甚至失序,令人困惑迷茫;但这却使他产生怀疑:人类理性的力量到底体现在何处?但是我想说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从某种程度上讲,《纯粹理性批判》可谓整个西方哲学史乃至人类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当人们惊叹于康德眼光独到、远见卓识的同时,更不免感慨哲学家毕竟不是神,终究逃脱不掉人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人总是受着肉体欲望的支配,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永动机的猜测了。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既然早期的笛卡儿也承认“我思故我在”,那么后来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何没有进步反而退化了呢?如此不是太奇怪了吗?我们难道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知道,不管一件事情是否合乎理性,当事人都愿意相信它符合理性,而不顾其荒谬性。

比如前段时间爆出的某超市将保鲜膜打开让空气流入而致海鲜死亡事件,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但在围观群众中,大概除了“觉得新鲜”之外没几个人会真的认为这是在“推销”保鲜膜。

由此可见,肉体的欲望可能才是最根本的,而人恰恰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克服肉体的欲望。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

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相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

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

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

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

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

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

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

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

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康德是18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被认为是欧洲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人类道德的固有本质,主张人类行为的合理化和理性化。

本文将会对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进行探究,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其思想的可行性。

一、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人类应该总是受到道德原则的指导,而我们体验到的道德感受与这些原则是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一个行动的道德素质应该与这个行动所威胁、损害、破坏的道德素质相关联。

一个人的行动应该始终遵循道德准则,因为道德的基础是人们的自由意志及这种意志的真正意义,而不是追求幸福或者低级的感性欲望。

康德的主张从概念上可以归纳成其著名的“谓露式公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诸如此类的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行动”等等都被表达在这个公式之中。

康德认为,这种公式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原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普遍和比较全面的道德准则,能够在各种情境下指引人们的行为,并为这些行为赋予道德质量。

二、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证明1.人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康德的道德哲学表明,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应该始终被平等地对待。

这意味着,不应该以人的种族、性别或其他个人属性去判断或歧视一个人。

例如,在招聘或者分配任务时,都应该主张公平对待,避免出现对任何一方的偏见或不公平。

2.人人都应该被尊重在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中,人们应该被尊重,应该得到他们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尊重和认可体现在他们的行动和思想上。

例如,在处理自己或其他人尊严或自我价值的问题时,要避免任何不尊重任何人权利、自由和人格的不良行为。

3.不要谎言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谎言是不可取的。

任何以不真实的方式与他人互动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

例如,假设一个公司领导为了避免解雇员工,而向员工保证了工作确实长期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说谎行为就是不符合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常理就是康德所认为的什么及科学理性和道德法律的规范

常理就是康德所认为的什么及科学理性和道德法律的规范

常理就是康德所认为的什么及科学理性和
道德法律的规范
康德的自然理性康德出生于德国,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史。

他把自然理性作为他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自然理性是一种统一的理性,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首先,康德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本质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是人们必须遵循的。

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但是行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影响。

因此,康德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然规律行事,以符合道德规范。

此外,康德还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然规律来实现科学理性。

他认为,人们应根据科学理性来探索客观世界,以及自然规律,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的生活。

最后,康德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理性来实现道德规范。

他认为,人们应该把道德当作一种自然的规律,从而创造一种社会秩序,这种秩序不仅可以保护个人的权利,而且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之,康德的自然理性是一种统一的理性,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科学理性,
以及达到道德规范。

因此,康德的自然理性对于理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

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

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康德的实践理性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和实践的目的与价值,它试图理解和解释人为什么要行动,以及如何可以更好地行动。

实践理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个体在生活中真正追求什么,而不仅仅是因为约束或从属关系而行动。

实践理性帮助我们认识到更高的人性目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我们已经拥有的资源。

实践理性是康德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理念,他讲述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行动、如何行动以及如何提高我们行动的效率。

实践理性的基本概念是,我们的行动是理智性行动,而这种行动是由我们所拥有的判断力、判断力的原则和自律性组成。

实践理性有如下几个核心的要素:1. 行动和目的的关系实践理性认为,我们的行动都是由目的和价值所指导的,一个行动的基础上是它承载的目的和所蕴含的价值。

在实践理性的视角下,人们的行为都是由他们自主选择所服务的特定目的所驱动的。

2. 行动的判断判断是实践理性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我们的判断力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并且它还能够评价我们的行动是否恰当。

康德认为,我们的判断力是我们行为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元素,这使得我们有能力区别不同的行动。

实践理性主张,我们需要拥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我们的判断力则应该是符合我们的自我价值观的。

3. 自律自律是实践理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人自制力的一种形式。

自律不仅是行为受到外在约束的结果,也是我们自己内在的限制。

实践理性主张我们要尽可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让自己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实践理性的意义在于指导个体了解并追求自我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举例论证实践理性的影响力。

1. 企业目标及经营实践理性的概念可以帮助企业把时间和资源聚焦到核心业务上。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企业目标和价值必须是高度一致和一致的。

实践理性的企业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目标、提升效率以及划分资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经营。

2. 实践理论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实践理论可以解释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政治变化、行为差异或文化变化,从而为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摘要: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

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对理性的限制,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严厉批判又力图发动“哥白尼”革命式的认识来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思想,同时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主干,他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

Abstract: in rational caught in the crisis of the contemporary and reread Kant's work is out of the confusion of a "forest road".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by the rational limi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progress and spiritual growth, to overcome the rational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knowledge of one-sided and arbitrary, examining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was severely criticized and attempt to launch a "Copernican Revolution" type of understanding to save the metaphysics of Kant's thought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Kant's philosophy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 Kant "s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mote the dialectic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Kant's philosophy to human though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 the basic spirit of Kant Is still the spiritual backbon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ra, his moral philosophy has a very shocking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关键词:康德,理性,批判,启蒙Key words: Kant, reason, criticism, enlightenment一、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背景及形成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通过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系统阐述了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和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探讨其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意义。

一、康德的认识论观点康德的认识论观点被称为“康德转向”,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经验的。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的,还需要理性来加工和组织这些感觉和经验。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后验认识”的区分,先验认识是指人类的先天思维结构,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后验认识则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得的具体知识。

康德进一步提出了“概念化”和“合成”两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在认识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感觉和经验,而是主动地参与其中。

通过概念化,人类的理性可以将感觉和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概念,通过合成,人类的理性可以将不同的概念组合成更加复杂的结构。

这种认识过程使得人类能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

二、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在道德哲学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是由纯粹理性的原则所决定的。

康德提出了“无条件的道德律令”——“唯一合乎理性的行动,就是按照使之成为普遍性法则的意愿去行动。

”康德强调个体应该根据道义原则,而不是根据感性的欲望或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对错。

康德的道德观念与他的人类认识论观点密切相关。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自律能力的,我们可以根据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种自律能力使得人类能够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动机,追求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人类作为理性生物的尊严和自由。

只有遵从理性原则,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道德行为。

三、康德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科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普及性。

[秩序,理性,哲学]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秩序,理性,哲学]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康德按照理性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具有认知意义,但不具有实践意义;相对于此,实践理性主要在于指导人的行为。

人能给予两种秩序,自然因果必然性与自由因果必然性。

这也说明,人有两种生命状态,一是被经验性条件决定,要么形成科学判断,要么形成利弊判断;二是不被经验性条件决定,只被超验的东西决定。

被经验条件决定的生命状态及其领域被称为自然;被超验的东西决定的生命状态及其领域被称为自由。

自然的生命状态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自由的生命状态适合从事实践活动。

若用自然的生命状态从事实践,用自由的生命状态从事科学研究,二者就会导致二律背反。

在此意义上,本文就康德理性的界限以及功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分理性(ratio),是指世界的客观秩序和原则。

从词源上来考察,理性最初源于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和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的努斯(Nous)。

逻各斯是指万物的生成、运动所遵循的尺度和原则;努斯是指宇宙万物有序、合理的原因。

由此可知,理性从诞生之初就代表着宇宙、世界的秩序和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理性最初规定的秩序是在自然哲学领域的,是在苏格拉底那里才把理性与人联系起来,即从对自然哲学的关注转向伦理学。

苏格拉底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他把理性代表的秩序称为善。

也正是由于对理性秩序的肯定,他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物,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自制,他指出:一个不能自制的人和最愚蠢的牲畜没有什么分别。

在他看来,人如果不能够自我控制,也就几乎和动物无异,不能自制的人也就不能忍受饥饿、克制情欲;相反,能够自制的人不仅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对事物进行甄别与选择,而且还能够控制自己。

这样,人就超越了本身,实现了自由。

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对理性的范围和界限进行划分,同时,他的理性主义是建立在知识论基础上的。

在此背景下,康德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传统,并第一次将理性的理论应用和实践应用明确区分开来。

康德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道德哲学对于现代道德体系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康德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他对理性和自由的理解,以及他所提倡的道德原则——“以人为目的,而非以人为手段”。

首先,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了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意志的持有者,而且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理性能力。

因此,人应该根据理性的标准行事,而非随意地行动。

康德还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其次,康德的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所提倡的“以人为目的,而非以人为手段”的道德原则。

康德认为,人是唯一的价值,而所有的物质和其他事物都只是手段,用来服务于人。

因此,人在行动时不能将他人或自己作为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应该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最终目的,这也就是“以人为目的”的道德标准。

最后,康德的道德哲学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导。

例如,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以人为目的,并珍视人的价值。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需要尊重、信任和支持他们,不利用他们或欺骗他们。

其次,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标准来行事。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运用常识和理性来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有益于自己以及他人,并为我们的行为负责。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发扬自己的自由意志。

康德认为,人类应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受制于环境或外部因素。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决策权,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总之,康德的道德哲学激励我们去珍惜人的价值、以理性为准绳、发扬自由意志。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能更加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创造更加美好、公正、自由的社会环境。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实践理性

康 德 道 德 哲 学 中 的 实 践 理 性
翁 龙
( 法 兰克福 大学 哲学 系暨社 会研 究 所 , 德国 法 兰克 福 6 0 6 2 9)
摘 要 : 康德 的道德 哲 学是 个 演绎 的体 系 , 完 全 从 理 性 原 则 出 发 。 也 正 是 这 种 理 性 的 法 则 完 全 排 斥 了经验 的成 分 , 因而强调 它 的纯粹 性 , 其 目的就 是 为 了维护 道 德 的纯 洁性 。但 是 , 康 德 严 肃 主 义 的 道 德 哲 学 也 有 其 内在 的 矛 盾 性 , 即 这 种 完 全 从 自 我 的理 性 原 则 出 发 的 道 德 实 践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必 然 遭 遇 到 它 的悖谬 , 因 而 可 以说 , 康德 的道 德辩 证 法就 是 理性 与 经验 的斗 争 法 则。 此外 , 康 德 为 了使 得 这 种 纯 粹 的 实 践 理 性 能 够 在 现 实 中获 得 它 的 合 理 性 , 也 同样 允 许 具 有 合 理 倾 向 的 实 践 经 验 的 存 在 。但 尽 管 如 此 , 他 的 实 践 理 性 还 是 保 持 在 原 子 式 的 个 体 之 内。 关键 词 : 道 德哲 学 ; 实践理 性 ; 善 良意 志 ;自由 中 图分类 号 : B 5 0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4 0 2 X( 2 0 1 3 ) 1 O—o 0 2 O一0 8
样 在 中 国也 是 适 用 的 , 因而 他 提 出“ 只 有 在 扩 大 知 识 和 提 高 道 德 价 值 的 基 础 上 , 世 界 才 能 够 向 前 发 展 。在 一 个 错 综 复 杂 、 令 人迷惘 的世界里 , 特 别 需 要 具 有 这 样 一 种 精 神 。 它 能 使 最 完 美 的 知识 和最 高 的道德 的 时代潮 流融 合在 一 起 , 并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对话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对话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对话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对话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近现代哲学史上有许多哲学思想家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观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本文将聚焦于康德和斯宾诺莎这两位哲学大师的观点,探讨他们对于知识和真理之间关系的不同见解,以及对于理性和感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一、康德的理性主义观点康德是理性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了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据康德,知识的确立是基于理性的,而真理也是在理性的指引下被揭示的。

康德认为,理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本质,超越我们的感性经验,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康德通过他著名的“先验活动”和“后验活动”来解释认识的过程。

先验活动指的是理性预先存在于人的心智中,主导并规定着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而后验活动则是通过感性经验获得知识,但这些感知和经验必须与理性中的先验概念相符合才能构建真实的知识。

二、斯宾诺莎的感性主义观点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则与康德的理性主义形成对立。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只有通过感性经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他主张我们应当依赖感官的直接观察和实证方法,通过感性经验来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

斯宾诺莎的感性主义观点认为,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能够收集到关于事物的直接证据,这些证据是真实可靠的。

他反对康德的先验概念和理性主义观点,认为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是次要的,感性经验才是对于真理的直接揭示。

三、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康德和斯宾诺莎对于理性与感性的观点存在分歧,但实际上,在认识过程中,理性和感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理性和感性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

康德的先验概念为感性经验的解释和理解提供了基础,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我们的感官经验建立在理性的指引下,理性帮助我们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出客观的规律和普遍的概念。

斯宾诺莎对于感性经验的强调也并非排斥理性的存在。

康德哲学观点

康德哲学观点

康德哲学观点康德哲学观点:人类理性的限制与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理性的限制以及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性既是人类的优势,也是人类的局限,而自由意志则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康德强调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但理性的运用也受到固有的限制。

康德提出了“现象与本体”的区分,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感知和经验来认识现象世界,而无法直接认识本体世界的本质。

这意味着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康德强调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康德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也是道德行为的前提。

他区分了“现象世界”和“自由世界”,认为我们在感性世界中受到因果律的限制,但在自由世界中我们具有自主决定的能力。

康德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理性和道德准则来做出选择和决定。

自由意志使我们能够超越感性世界的限制,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康德的哲学观点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观点提醒我们要意识到理性的局限性。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谨慎思考,避免过分依赖理性,要充分考虑感性经验和直觉的价值。

其次,康德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被外界的影响和压力所左右,要根据自己的理性和道德准则来做出选择和决定。

康德的哲学观点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信息和选择的冲击,很容易迷失自己。

康德的观点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和自由意志,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康德的观点也是一种鞭策和启迪,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和道德意识,追求真理和道德的高度。

康德哲学观点强调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康德理性阐述

康德理性阐述

及指出人们思想中发生矛盾的必然性, 等等 . 不过, 康德的认识论总的 倾向还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他认为, 理念 的问题并不是 认识的问题, 而是实践的问题 。只有在实践之中, 能真正体现 出理 才 性的真理之光。 因为正是实践理性才构成了人人为人的坚实基础 , 正 是在实践之中, 人的尊严才 能得到 自由地表达, 而这就 是康德所谓的 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 。
为人类的自由找到 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批判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的阐发, 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关键 词 理性 认 识 中图分 类号 : 5 B
理 性 是 人 类 认 识 的 最 高 能 力 ,理 性 就 是 人 们 心 [ 的一 种 要 求 能 聚着近代社会极大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意识, l f 1 对 9世纪德国古典 文化观, 人本观乃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起 着 力, 康德哲学的理性具有独具特 色的哲学特质 , 他把哲学的主要 内容 哲学的伦理观 ,
it

2 0 .(丘 ) 0 91
廉德 理 性
周 银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理性 是近 代 西方社会 理论 与 时代的精 神精 华 , 德作 为一 代哲人 构筑 了 自己庞 大的批 判哲 学体 系 , 理性 的 力量 康 用 伦理 审 关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0 9(0 90 .1-1 10 -5220 )134O
的、 高级 文 化 活 动 。
辑, 而是主体价值观念 , 是对把握“ 现象” 知性” 的“ 认识 的价值规定和
判断。
康德的认识论具有调和 、 折衷的特征。 在康 德的认识 中包含着某 些唯物论和辩证法 的因素, 这表现在他承认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

重读康德的理性概念

重读康德的理性概念

重读康德的理性概念我并不认为以上种种对理性的批判与质疑是毫无意义、纯粹消极的,相反,我认为应当予以重视。

理性在当代确是出了毛病,但不能因此就不作分析地否定理性。

当代理性何以陷入危机?这一现象应当促使我们认真地检讨我们的理性概念,反思理性在复杂的历史实践中的具体作为。

当前的理性危机使我们犹如陷身于莽莽的哲学丛林之中,难以辨明方向和找到出路。

在此情境之中,重新阅读康德的著作,可能会使我们获得一些启发,从迷茫中走出来。

康德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条“林中路”。

二、康德的“批判理性”是近代启蒙精神的完成在西方理性思想的发展史上,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是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考察康德的理性概念时,往前应该追溯到笛卡尔,往后应该与黑格尔对比,这样方可较好地理解康德。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之父,是近代理性主义学派的第一个代表和创立人,他的思想对康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方法谈》和《形而上学的沉思》两书中,笛卡尔比较深入地讨论了他的理性概念。

笛卡尔的论述可以概括为四点:1.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2.理性是先天的,是人生而具有的;3.理性就是思想、思维(包括怀疑、理解、肯定、否定);4.理性也是意志(愿意、不愿意),甚至还包括想像和感觉①。

可见,在笛卡尔那里理性概念的含义尚是相当宽广的,可以说含有“十分诗意的光辉”,放射出生命的气息。

只是在笛卡尔的后继者尤其是莱布尼兹—沃尔夫学派那里,理性概念才被弄得愈来愈片面、愈来愈狭隘,走向形而上学,成为独断论。

但是,笛卡尔的理性概念虽然宽广,虽然还没有断然割断理解、思想与感觉的关系,也还没有完全排斥想像的作用,但却是朴素、原始的。

这些因素在他的思想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相反,笛卡尔比较强调理性的思维和理解的作用。

笛卡尔是在意识活动的心理基础上描述理性概念的,他对于知识(理解)、意志、情感三者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理性与感觉经验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理性的先天性之所以然、对于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之所以然等等这些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更为深入的思考。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人们可以运用理论理性的功能来提高认知能力,并借助实践理论的功能来实现内心的立意。

近些年来,我国在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的深度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剖析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来加深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认知,进而加深对理性秩序的了解掌握程度。

关键词:康德哲学;理性秩序引言:康德在研究理性问题时,按照其不同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二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理论理性偏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意义,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人们形成内心的价值观,而实践理性更侧重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由此可以推导出人类具有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一类人的行动由经验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然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科学研究。

而另一类人的行动不被经验性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由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实践探索。

1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含义1.1 理论理性康德在探讨理论理性过程中,更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论理性的人更侧重于自然化,将经验论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理论理性范畴中,经验理论者认为,认识的过程在于对自然本真和被动接受的直接反应,而坚持唯理论思想的人们认为,认识只有经过理性的加工才能具有作用,二者的矛盾在于未能将感性的认知与理性的法则相互结合起来,因此在长期的辩论中甚至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研究相关理论中通过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理论,并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等内容进行批判整合,创造出了理论理性。

康德认为人们的理性认知是需要借助理论理性体系来表达出来的,而理论理性的具体功能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因此可以说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和知性共同作用而实现的。

在理论理性观念下,现象是由人们的感性和知性共同组建的,其中包括对自然主体的表象状态的认知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充分认识。

在研究康德的理性理论中,首先需要充分借助人们身边空间和时间所提供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整合认识,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在那个哲学之源的最初阶段,理性主义便有了全面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理性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其间逻各斯和努斯两大概念的提出,是理性思想的彰显,为理性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思考方向;苏格拉底对善的追问,对灵魂的思考是以理性为根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勇气和欲望三个部分,灵魂特有的和基本的东西正是理性。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讨论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讨论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讨论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康德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讨论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近现代哲学中,康德与斯宾诺莎作为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知识与真理的问题。

他们分别代表了理性与感性观念在哲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康德和斯宾诺莎的角度出发,探讨他们对知识与真理的理解。

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批判哲学的理论。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无法通过直观经验直接获得事物的本质。

他强调人类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知识的构建需要依赖于理性的活动。

康德主张人们应该运用纯粹理性来建构科学知识,通过概念和范畴的思辨来寻求真理。

在康德看来,人类的认识能力受到了两个限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概念的限制。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经验的两个先验条件,它们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

而概念则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们通过划分和分类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

康德认为,只有在符合时间、空间和概念的框架内,才能构建出合理的知识结构。

然而,斯宾诺莎对康德的理性主义观点提出了质疑。

斯宾诺莎是17世纪荷兰的哲学家,他主张用纯粹的理性思考来追求真理。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应该超越感性经验,而通过纯粹的理性来寻求真理。

斯宾诺莎认为真理存在于自然规律之中,人类的任务是发现和认识这些规律,并以之为指导。

斯宾诺莎认为,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

他提出了几何学的思维方式,将人类的认识能力比作一个几何学家,通过纯粹的数学逻辑来推导和证明真理。

斯宾诺莎主张人类应该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依赖于直观经验。

可以看出,康德与斯宾诺莎在知识与真理的讨论上存在一些差异。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受到了时间、空间和概念的约束,而斯宾诺莎则主张通过纯粹的理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康德注重人类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的活动,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粹理性的知识构建方式;而斯宾诺莎则更加注重推理和数学的运用,强调通过纯粹的理性来追求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发表时间:2019-03-06T09:38:29.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成昱良[导读] 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人们可以运用理论理性的功能来提高认知能力,并借助实践理论的功能来实现内心的立意。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人们可以运用理论理性的功能来提高认知能力,并借助实践理论的功能来实现内心的立意。

近些年来,我国在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的深度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剖析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来加深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认知,进而加深对理性秩序的了解掌握程度。

关键词:康德哲学;理性秩序引言:
康德在研究理性问题时,按照其不同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二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理论理性偏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意义,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人们形成内心的价值观,而实践理性更侧重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由此可以推导出人类具有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一类人的行动由经验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然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科学研究。

而另一类人的行动不被经验性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由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实践探索。

1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含义 1.1 理论理性康德在探讨理论理性过程中,更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论理性的人更侧重于自然化,将经验论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理论理性范畴中,经验理论者认为,认识的过程在于对自然本真和被动接受的直接反应,而坚持唯理论思想的人们认为,认识只有经过理性的加工才能具有作用,二者的矛盾在于未能将感性的认知与理性的法则相互结合起来,因此在长期的辩论中甚至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研究相关理论中通过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理论,并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等内容进行批判整合,创造出了理论理性。

康德认为人们的理性认知是需要借助理论理性体系来表达出来的,而理论理性的具体功能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因此可以说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和知性共同作用而实现的。

在理论理性观念下,现象是由人们的感性和知性共同组建的,其中包括对自然主体的表象状态的认知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充分认识。

在研究康德的理性理论中,首先需要充分借助人们身边空间和时间所提供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整合认识,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康德认为理论理性的认知内容存在于人们所处的经验世界,因此在探讨理论理性过程中,不可以将认知的对象超越经验世界的范畴。

另一方面,康德先生认为人的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必然因果关系的影响,甚至会受其支配,因此从这一层面讲康德先生对人们持有的理论理性思想持有批判态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无法正确地使用其理性来实现思维理论中的内容,这样会显得很笨拙。

1.2 实践理性针对康德先生在理论理性中的认知,他主张理论理性研究范围仅限于人们的感性层面,而这一层面的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更表现出自然的必然性,缺乏自由性,由此康德先生更深层次探讨了实践理性的内涵及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实践理性更侧重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在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下,人们会为了自由而进行日常活动。

在实践理论思想中,人们需要借助理性的具体实践意义来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成为自由的主体,更好地实现自由。

康德先生表明实践理性体系下,更偏向于纯粹理性意志方面的功能表现,因此人们在实践理性的支配下会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真正实践自由的内涵。

康德先生在阐述实践理性内涵时,对自由的概念做了区分,一方面是先验的自由,而另一方面是实践的自由,二者的区分在于对自由实现过程的概念意义,先验的自由内涵更偏向于消极性,而实践的自由则在于展现自由的积极概念。

通过对自由概念的深刻认知,并将康德先生的实践理性进行实践性的探索,能够更好的把握其实践的自由意义。

康德先生在解释实践理性内涵时,将其自由的积极意义更好的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并通过结合人们的真实选择来明晰实践理性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指向作用。

2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别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思想在于理性,通俗的讲,理性是辨别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们作为具有理性的生物,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能够依靠理性来做出判断,而动物由于缺乏理性而无法实现更好的自我控制和表达。

在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界限进行区分前,首先要明确理性是建立在人们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并且人作为具有理性的生物,在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同时可以借助理性的能力来实现自我的提升。

因此,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理性是决定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环节中的理性可以称为理论理性。

哲学家在对理论理性判断过程中,通常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判断,另一类是利弊的判断,如果人们在对自然物进行判断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做出利弊判断和科学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其属于理性理论的信奉者。

而如果另一类人在对自然物判断过程中依靠的不是经验性条件,而是超过经验性条件的东西,那么这一类人就偏向于实践理论。

通过研究康德先生的理论秩序,能够更深层次的把握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范畴和界限,二者从根本上讲都偏向于人们的理性能力。

但是理论理性更侧重于人们的认识论领域,而实践理论跟偏向于实践性领域,因此,对于人类的认知体系而言,理论理性的功能更侧重于对自然因果必然性的研究,而实践性理论的功能在于对自由因果必然性的探索。

从这一层面上讲,康德先生的理论秩序在于对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之间的区分,二者既矛盾对立又紧密联系。

但是就哲学的根本意义上来讲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功能都在于人们所给予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体系中二者所涉及的内容仅区别于现象界和本体界。

通俗的来讲,坚持理论理性的人们更适合科学研究,其在现象界中表现为人为自然而立法,而坚持实践理性的人们更适合实践探索,其在本体界中的表现为人为自由而立法。

3 结束语
通过深入剖析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区别,可以更深层次的领悟康德先生的理性秩序内涵,进而推动我国哲学领域的研究进度。

近些年来,科技的进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通过探讨康德先生的理性秩序体系,能够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更优质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康德(Kant)(德).实践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9.
[2]赵小丹.论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