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内运动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D.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答案:A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A. 按原子量递增B. 按原子序数递增C. 按电子层数递增D. 按电子数递增答案:B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2OD. NaOH答案:C4. 酸的通性包括:A.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酒精C. 硫酸D. 醋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则。
答案:能量最低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吸热、放热3.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______。
答案:电子数4.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的是______转移。
答案:电子5. 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______值来表示。
答案:pH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什么是化学键,并举例说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答案: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如NaCl;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如H2O。
2. 解释什么是摩尔,并说明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答案: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物质。
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但单位不同。
3.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HCl(盐酸)与NaOH(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氯化钠)和H2O(水)。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医用化学》课程考试卷(A 卷)专业: 年级:(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2页,空白纸0页)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答 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1.某粒子用R Z A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为A-nB.所含中子数为A-ZC.所含电子数为Z+nD.质量数为Z+A D.中子数为A-n 2.下列不属于同位素的是()A. C 612与C 613B. H 11与H 12C.O 816和O 818 D. Na 1123和K 19393.一般情况下,稳定的原子最外层含有的电子数为() A.1个 B.4个 C. 6个 D. 8个4.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小于8,它是() A.锂 B.铍 C.氦 D.钙 E.氧5.短同期金属元素甲至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 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D.非金属性:丙>丁>戊6.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B.摩尔是物质数量的单位C.摩尔是物质重量的单位D.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E.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 7.下列物质各1mol,质量最大的是()A. H 2OB. CO 2C.O 2D.NH 3E.N 28.下列各物质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H 2O B. H 2SO 4 C. NaOH D. Na 2SO 4 E. H 2 9. 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溶液A. 等渗溶液B. 高渗溶液C. 低渗溶液D. 缓冲溶液E. 生理盐水10. 静脉注射0.9g/L 的NaCl 溶液时,红细胞会()A. 正常B. 基本正常C. 皱缩D. 溶血E. 血栓11. 生理盐水物质的量浓度是()A. 0.154mol/LB. 0.0154 mol/LC. 0.280 mol/LD. 1.54 mol/LE. 2.80 mol/L12. 100ml 0.1mol/L CaCl2溶液的渗透浓度是()A. 100mmol/LB. 200 mmol/LC. 300 mmol/LD. 400 mmol/LE. 500 mmol/L13. 常温下,在纯水中加入少量酸后,水的离子积()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 不变D. 减小E. 无法判断14.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酸弱碱盐的是()A. 硫化钠B. 氯化钠C. 醋酸钠D. 硫酸氨E. 碳酸钠15. PH为5的水溶液,[OH-]为()A. 10-13mol/LB. 10-9mol/LC. 10-5mol/LD. 10-3mol/L D. 10-1mol/L16.下列物质中,其水解呈酸性的是()A. CH3COONaB. NaClC. NaHCO3D. NH4Cl17.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PH=3B. [OH-]=10-8mol/LC. [H+]=10-5mol/LD. [OH-]=10-13mol/L18.下列物质全是弱电解质的一组是()A. 醋酸、氨水、氢氧化钾B. 氢硫酸、磷酸、硫酸C. 盐酸、氨水、碳酸D. 氢硫酸、碳酸、氨水19.将9.5g的MgCl2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1mol/LB. 0.2mol/LC. 0.3mol/LD. 0.4mol/LE. 0.5mol/L20.下列分子式属于饱和链烃的是()A. C3H4B. C5H12C. C4H8D. C7H8E. C3H6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60分,自备答题纸)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2-甲基-1-丁烯(2)3,3-2甲基-1-己炔2. 将5.85g NaCl溶于水配制成1000ml溶液,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 配制2L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多少克?4. 如何用0.95的药用酒精配制0.75的消毒酒精100ml5. 简述配制50ml 9g/L 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6. 用系统命名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2007级《基础化学》试题(A)
泰山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7级临床医学、计生、口腔等专业《基础化学》试卷(A)题库号:08127一、单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A.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质量浓度相同D.渗透浓度相同.2、50g水中溶解0.50g某非电解质,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
如已知K f=1.86 K·kg/mol,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0B.36C.56D.603、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的溶液是( )A.9g·L-1NaCl溶液B.50g·L-1葡萄糖溶液C.100g·L-1葡萄糖溶液D. 0.9g·L-1NaCl溶液4、在NH3的水解平衡NH3 + H2NH4+ + OH -中,为使[OH -] 增大,可行的方法是()A.加H2OB.加NH4ClC.加HAcD.加NaCl5、已知H2A的K a1为10-3 ,K a2为10-7 ,那么0.1mol·L-1 [H2A]水溶液的pH为()A.13B.2C.3D.46、用H3PO4(p K a1=2.12,p K a2=7.21,p K a3=12.67)和NaOH所配成的pH=7.0的缓冲溶液中,抗酸成分是()A.H2PO4-B.HPO42-C.H3PO4D.H3O+7、与缓冲容量有关的因素是()A.外加酸量B.总浓度C.K a或K bD.外加碱量8、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20.0min,则该反应的速率常数是()A.0.0346min-1B.0.346min-1C.13.9minD.0.0346min9、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能很低B.反应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速率常数k等于零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10、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电对MnO4-/Mn2+的电极电位增大的方法是( )A.增大pHB.降低pHC.增大Mn2+浓度D.前三个都可以11、某难溶电解质的组成是AB2,其溶解度S和溶度积常数K sp 的关系式是()A.K sp=2S2B.K sp=2S3C.K sp=4S3D.K sp=8S312、25℃时,将铂丝插入含有Sn4+和Sn2+离子浓度分别为0.1和0.01mol·L-1的溶液中,电对的电极电位为( )A.θϕB.θϕ+0.0592/2C.θϕ+0.0592D.θϕ-0.059213、已知θϕ(Fe3+/Fe2+)= 0.77V, θϕ(Fe2+/Fe)= -0.41V,θϕ(Sn4+/Sn2+)= 0.15V, θϕ(Sn2+/Sn)= -0.14V,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共存的是( )A.Fe3+,FeB.Fe3+,Sn2+C.Fe3+,SnD.Sn2+,Sn14、已知θϕ(Cl2/Cl-)= 1.36V, θϕ(I2/I-)= 0.535V, θϕ(Fe3+/Fe2+)= 0.770V, θϕ(Sn4+/Sn2+)= 0.15V,下列四种物质:Cl2,I2,FeCl3,SnCl4 ,在标准状态下按氧化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A. SnCl4, I2, FeCl3, Cl2,B. Cl2, I2,SnCl4, FeCl3,C. Cl2,FeCl3,I2,SnCl4,D. Cl2, I2,FeCl3, SnCl4,15、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3,2,2,1/2B.3,1,-1,1/2C.1,0,0,-1/2D.2,2,0,1/216、基态24Cr 的电子组态是( )A. [Ar]4s23d4B. [Kr] 3d44s2C. [Ar] 3d54s1D. [Xe]4s13d517、NH3分子中N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在空间的构型为( )A.直线形B.三角形C.四方形D.三角锥形18、已知[PtCl4]2-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dsp2,它的空间构型应为 ( )A .四面体B .直线型C .八面体D .平面正方形 19、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转变点称为 ( )A .滴定终点B .计量点C .滴定突跃D .指示剂变色范围20、关于选择λmax 作入射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λmax 处,单色光纯度最高B .在λmax 处的一个较小范围内, 随波长的变化较小C .在λmax 处,溶液的A 与c 成直线关系D .以λmax 为入射光,测定的灵敏度最高二、判断题,对者填“A ” 错者填“B ”(每小题 1.5分,共 15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1、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 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 、ΔT b 、ΔT f 、Π均相同。
《基础化学》期终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1
《基础化学》期终考试试卷适用专业:1.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 ( )A .molB .mol/LC .g/molD .g/L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B .浓度C .催化剂D .反应物的本性3.人体血液的pH 值正常维持在 7.35~7.45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 .人体内由大量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B .新陈代谢的CO 2部分溶解在血液中C .新陈代谢的酸碱物质适量地溶解在血液中D .血液中的HCO 3-和H 2CO 3的缓冲作用4.0.5mol 氧气含 ( )A .0.5mol 氧原子B .3.01×1023个氧原子C .0.5个氧分子D .3.01×1023个氧分子5.反应 中,还原剂是 ( )A .CuOB .H 2C .CuD .H 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盐B .弱酸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 .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CuO + H 2 Cu + H 2OD.溶液呈中性的盐说明该盐不能水解7.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 A.18.8 mol/L B.18.4 mol/L C.18.4 mol D.18.8mol8.0.1mol/L的盐酸中H+的浓度是多少( ) A.0.01mol/L B.0.1mol/L C.0.5mol/L D.1mol/L9.下面哪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径最小( ) A.悬浊液B.乳浊液C.溶胶D.真溶液10.下列物质中,HCl分子数最多的是( ) A.0.5molHCl B.36.5gHClC.500mL1mol·L-1盐酸D.不能确定11.下列液体或溶液,哪些能够导电( ) A.无水硫酸B.液态氯C.液态氮D.液态氢氧化钠12.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 A.氯水B.KBr C.KI D.四氯化碳13.下列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 A.Fe3+B.H2O2C.S2-D.MnO4-14.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属于缓冲溶液的是( ) A.NH3-NH4Cl溶液B.NaH2PO4-K2HPO4溶液C.0.1 mol·L-1NaOH和0.2 mol·L-1HAc等体积混合的溶液D.0.1 mol·L-1NaOH和0.1 mol·L-1HAc等体积混合的溶液15.下列哪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3.1-4.4 ( ) A.甲基橙B.酚酞C.石蕊D.甲基红16.下列属于中等强度的还原剂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B.重铬酸钾溶液C .碘化钾溶液D .过氧化氢溶液 17.下列属于弱酸弱碱盐的是( )A .NaCl 溶液B .NaAc 溶液C .NH 4Ac 溶液D .NH 4Cl 溶液18.下列哪个仪器在配制一般溶液过程中是不需要的( )A .烧杯B .托盘天平C .量筒D .移液管19. 的正确名称是( ) A .叔丁基 B .异丁基 C .叔戊基 D .异丙基 20.下列化合物含叔C 原子的是( )A .CH 4B .CH 3CH 3C .CH 3CH 2CH 3D . 21.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与H 2反应生成乙烷B .与O 2反应生成CO 2和H 2OC .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D .与H 2O 反应生成乙醇22.蒸馏实验要用到的仪器有:①铁架台②b 形管③冷凝管④酒精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23.下列结构简式没有错误的是( )A .B .C .D . 24.下列属于室内装修产生的致癌性气体是 ( )A .甲醛B .甲烷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25.现有以下五种物质:①醇;②苯酚;③碳酸;④水;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H 3CH CH 3CH 2CH 3CH CH2CH 2CH 3CHCHCH 2CH 3CH 3CH CH 3CH 3C CH3CH 3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26.可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里装的是:( ) A.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B.橙色的溴水C.费林试剂D.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27.下面哪个是托伦试剂:( ) A.银氨溶液B.硫酸铜溶液C.氨水溶液D.AgCl溶液28.下列化合物易溶于水的是:( ) A.甘油B.丙酮C.CCl4 D.CH429.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 ) A.果糖B.核糖C.葡萄糖D.脱氧核糖30.下列哪种糖属于非还原糖( )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 3.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4.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5.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将会停止,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 6.1×10-9mol/L盐酸的pH是9 ( ) 7.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只决定于外因:浓度、温度和催化剂( ) 8.水的离子积常数在任何时候都等于10-14( ) 9.催化剂就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 10.一般溶液的浓度通常只有1~2位有效数字( )11.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碳氢化合物( ) 12.有机物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基础化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实验室里,倾注和使用易燃、易爆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也增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用Na2C2O4标定KMnO4,需加热到70~80℃,在HCl介质中进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将0.1mol/LHAc稀释为0.05mol/L时,H+浓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对于同类型的难容电解质,在一定的温度下,Ksp越小。
其溶解能力越小。
A、正确B、错误7.某物质如果含有6.02×1023个粒子,它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由于溶液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标准物质在分析中主要用于分析仪器的校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质量百分比浓度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的百分比。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将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就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A、正确B、错误13.溶液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物质的量浓度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实验中,应根据分析任务、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定量分析中产生的系统误差是可以校正的误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EDTA滴定某金属离子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值),溶液的PH 再增大就不能准确滴定该金属离子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7.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一定就是溶液的体积。
基础化学试题库与答案
基础化学试题库与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游离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一定要和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有差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溶解度在1~10g之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也增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配制硫酸、盐酸和硝酸溶液时都应将酸注入水中。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酸度、温度和催化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在实验室里,倾注和使用易燃、易爆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分析天平的稳定性越好,灵敏度越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只与缓冲比有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EDTA标准溶液采用间接法配制,原因是EDTA溶液不稳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由于K2Cr2O7容易提纯,干燥后可作为基准物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不必标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由于K2Cr207容易提纯,干燥后可作为基准物自接配制标准液,不必标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无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炔烃的熔点、沸点比相应的烯烃高,密度稍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所有的烷烃分子都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对于同类型的难容电解质,在一定的温度下,Ksp越小。
其溶解能力越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从分析天平称量所得的数据,应保留小数点后四位有效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8.凡是基准物质,使用之前都需进行干燥(恒重)处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是指每100mL溶液中含0.9g的氯化钠。
基础化学 综合测试题 A
综合测试题 A一、选择题(选择正确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道尔顿分压定律表示错误的是(P i 和V i 分别表示分压和分体积)A 、P 总=∑P iB 、P i V i =n i RTC 、P i V 总=n i RTD 、P i / P 总=n i / n 总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A 、C 6H 12O 6B 、C 12H 22O 11 C 、CO(NH 2)2D 、C 2H 5OH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 l =1 m= +1 m s =+1/2B n=4 l =5 m=-1 m s =+1/2C n=3 l =3 m=+1 m s =-1/2D n=4 l =2 m=+3 m s =-1/2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A O 2B SO 2C HFD H 2O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B 、 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C 、 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D 、 固体分散在气体中不能形成溶胶6. 反应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22I H c kc v ⋅=,则该反应一定为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不能确定7. 对同一反应,已知T 1<T 2,则升高100 K,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1001002211++>T T T T k k k k B 、1001002211++<T T T T k k k k C 、1001002211++=T T T T k k k k D 、不能确定8.等温、等压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A 、Δr G θm < 0B 、Δr G m < 0C 、Δr H m < 0D 、Δr S m > 09.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 、Δr G θ=-RTlnK θB 、ΔG =nF εC 、Δf H m 0(CO 2,g)= Δc H m 0(C 金刚石)D 、S m,2980(H 2,g)=010.浓度为0.10mol/L 的NaHCO 3溶液的c(H +)近似等于(K a1和K a2分别代表H 2CO 3的一级和二级电离常数)A 、21a a K K ⋅B 、10.01⋅a KC 、10.0)/(1⋅a W K KD 、210.0a K ⋅11.pH =10的NH 3-NH 4+缓冲溶液c(NH 4+)/c(NH 3)的比值为[pK b (NH 3)=4.75]A 、100.25B 、100.75C 、10-0.25三级D 、10-0.7512. Ag 3PO 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mol ·L -1,则其K sp 等于A 、427sp K S =B 、34sp K S =C 、43spK S = D 、327spK S =13. 2MnO 4-+10Cl -+16H + = 2Mn 2++5Cl 2+8H 2O 上述配平反应中反应物的系数依次是A 、2、10、16、2、5、8B 、1、10、16、1、5、8C 、2、5、8、2、10、16D 、1、5、8、1、10、1614.下列物理量不为零的是 A 、2/H H θϕ+ B 、Δc H m θ(CO 2,g) C 、Δf H m θ(C ,金刚石) D 、Δf H m θ(H +,aq) 15、下列物质中,Δf H m θ不等于零的是 ( )A 、Fe(s)B 、C (石墨) C 、Ne(g)D 、Cl 2(l)16、已知Δc H m θ(C ,石墨)=-393.7kJ ·mol -1,Δc H m θ(C ,金刚石)=-395.6kJ ·mol -1 则Δf H m θ(C,金刚石)为 ( )A 、-789.5kJ ·mol -1B 、1.9 kJ ·mol -1C 、-1.9 kJ ·mol -1D 、789.5 kJ ·mol -117、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
基础化学试题大全及答案
基础化学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B2. 哪个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了水的电解过程?A. 2H2O → 2H2 + O2B. 2H2O → H2 + O2C. H2O → H2 + O2D. H2O → 2H2 + O2答案:B3.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A. 硫酸B. 盐酸C. 硝酸D. 磷酸答案:A4. 以下哪种元素属于卤素?A. 氧B. 硫C. 氯D. 钾5. 哪个是正确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A. HCl + NaOH → NaCl + H2OB. HCl + KOH → KCl + H2OC. H2SO4 + NaOH → Na2SO4 + H2OD. HCl + KOH → KCl + H2O2答案:A6. 哪种金属的密度大于水?A. 铝B. 铁C. 铜D. 铅答案:D7. 哪种气体在室温下是液态?A. 氧气B. 氮气C. 氦气D. 氯气答案:D8. 哪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电子层?A. 氢B. 氦C. 锂D. 铍答案:B9. 哪种化合物是强酸?B. 碳酸C. 硫酸D. 磷酸答案:C10. 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A. 氧B. 氟C. 氖D. 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碳2. 化学式为CO2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3.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NaOH4. 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碱金属族的元素是第______族。
答案:一5. 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稀有气体的元素是第______族。
答案:十八6. 化学式为HCl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盐酸7.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氯8. 元素周期表中,属于过渡金属的元素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
化学单元测试题电化学基础A卷附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第十二单元 电化学基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 .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C .图中a 极为铝条、b 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 .图中a 极为锌片、b 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2.如图,在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 、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 .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铁C .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强弱为X >Y 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完全正确的是A B CD铜的精炼铁上镀银防止Fe 被腐蚀构成铜锌原电池4.烧杯A 中盛放 mol/L 的H 2SO 4溶液,烧杯B 中盛放 mol/L 的CuCl 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组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成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B.A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C.当A烧杯中产生mol气体时,B烧杯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molD.经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浓度减小5.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 OH-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错误!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消耗氧气L标准状况6.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B.由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C.由Al、Mg和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错误!+2H2OD.由Al、Cu和浓HNO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7.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X为Fe,Y为Cu,铁为正极B.若X为Fe,Y为Cu,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C.若X为Fe,Y为C,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D.若X为Cu,Y为Zn,锌片发生还原反应8.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金属腐蚀现象;现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所示装置的正极材料是铁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的原理可以通过图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向铝箔表面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D.图Ⅲ所示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10.锂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1CoO2+Li x C6LiCoO2+6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xA.该电池的负极为LiCoO2B.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以是熔融的氯化钠、干冰等C.充电时的阴极反应:Li1-x CoO2+x Li++x e-===LiCoO2D.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子流向11.下图是一种燃料型电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仪器工作时酒精浓度越大,则电流强度越大B.工作时外电路电子流向为X→YC.检测结束后,X极区的pH增大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12.LiOH是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可由电解法制备;工业上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B.电极每产生L气体,电路中转移2 mol e-C.电解过程中Li+迁移入B电极区、OH-迁移入A电极区D.电解池中总反应方程式为:2HClH2↑+Cl2↑13.把物质的量均为mol的CuCl2和H2SO4溶于水制成100 mL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并收集两电极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电路中共转移个电子B.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molC.阴极质量增加gD.电解后剩余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 mol·L-114.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mol离子15.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的粗KOH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B.通电后阴极区附近溶液pH会增大C.K+通过交换膜从阴极区移向阳极区D.纯净的KOH溶液从b口导出16.用Na2SO3溶液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为直流电源的负极,Y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阳极区pH增大C.图中的b>aD.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为H2SO4和H2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根据下列原电池的装置图,回答问题:1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作负极,则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pH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2若需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负极A极材料为____________,正极B极材料为____________,溶液C为____________;3用CH4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①则电极b是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a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②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上述燃料电池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L;18.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Ⅰ.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所用电极均为惰性电极:1对于氢氧燃料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A.a电极是负极,OH-移向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E.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2上图右边装置中盛有100 mL mol·L-1 AgNO3溶液,当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氢气112 mL标准状况下时,此时AgNO3溶液的pH=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Ⅱ.已知甲醇的燃烧热ΔH=-kJ·mol-1,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理想状态下,消耗1 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9.1高铁酸钾K2FeO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1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维持电流强度为1 A,电池工作十分钟,理论消耗Zn________g已知F=96 500 C·mol-1;②盐桥中盛有饱和KCl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③图2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设想以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3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测定汽车尾气中CO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 固溶体内自由移动,工作时O2-的移动方向__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Ⅰ.如图所示为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若起始时甲、乙、丙3套装置的导管中液面高度相同,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_;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________填“高”或“低”,钢铁越易腐蚀;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利用化学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请你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可供选择的电极材料:铁棒、铜棒、石墨棒;可供选择的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Cl2溶液、FeCl3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1选择________作正极材料,________作负极材料;选择________作电解质溶液;2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知识的梳理和感悟是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某学习小组将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如下问题显示的电极均为石墨;1图1中,电解一段时间后,气球b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U形管________填“左”或“右”边的溶液变红;2利用图2制作一种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可制备“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c为电源的________极;该发生器中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该工艺的相关物质运输与转化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①燃料电池B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图3可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b%、c%,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第十二单元电化学基础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答案D解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A正确;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B 正确;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构成原电池,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正确;图中a极为锌片、b 极为铜片时,锌片作负极,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D错误;2.答案D解析外电路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X极失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得电子,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铁;3.答案C解析电解精炼铜时,应该用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A错误;铁上镀银时,应该用银作阳极,铁作阴极,B错误;C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锌应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应插入硫酸铜溶液中,D错误;4.答案B解析构成A装置的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两电极均浸在电解质溶液中,两极形成了闭合回路,所以A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且A装置为B装置提供电能,B装置为电解池;A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B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Cu2++2e-===Cu,阳极:2Cl--2e-===Cl2↑;B装置是电解氯化铜溶液,放出Cl2并析出Cu,溶液溶质的浓度减小;5.答案C解析K+带正电荷,充电时K+应该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根据该电池放电的总反应可知,放电时消耗OH-,则充电时,OH-浓度应增大,B项错误;放电时,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OH错误!,其电极反应为Zn+4OH--2e-===ZnOH错误!,C项正确;消耗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故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mol O2, mol 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D项错误;6.答案C解析前两项都按常规,应该是活泼金属作负极;C项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D项中Al在浓HNO3中钝化,Cu能与浓HNO3溶液反应,Cu作负极;7.答案C解析Fe比Cu活泼,Fe作负极,电子从Fe流向Cu,故A、B两项错误;若X为Fe,Y为C,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正极C上析出Cu,故C正确;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8.答案D解析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果通电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金属铜一定是阴极,该极上的反应为:2H2O+2e-===H2↑+2OH-,石墨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石墨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铜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A、B错误;选项C,Na+应向阴极也就是铜电极移动,故C项错误;选项D,铜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9.答案D解析A项,加热使具支试管中气体体积增大,部分气体逸出,冷却后,气体体积缩小,导管中形成液柱,并不能证明金属发生吸氧腐蚀,错误;B项,负极材料应为铁,错误;C项,铝箔为负极,活性炭为正极,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负极反应为Al-3e-+3OH-===AlOH3,错误;D项,将正极反应式和负极反应式相加可得图Ⅲ所示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正确;10.答案B解析根据锂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LiCoO2是负极,碳电极是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充电时为电解池,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A、C、D正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11.答案C解析选C;A.该图为酒精燃料电池,该仪器工作时酒精浓度越大,则单位时间内转移电子数越多,电流强度越大,正确;B.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X是负极,Y 是正极,电子从外电路的负极流向正极,正确;C.酒精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氢离子,所以X极区的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错误;D.燃料电池的反应实质就是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所以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正确;12.答案A解析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由图可知,右侧生成氢气,则B中氢离子放电,可知B为阴极,A为阳极,在B中生成LiOH,则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A正确;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则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电极每产生标况下L气体,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才是2 mol,B错误;Li+向阴极移动,即由A经过阳离子交换膜向B移动,OH -向阳极移动,但是阳离子交换膜不允许氢氧根离子通过进入A电极区,C错误;电解池的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LiClH2↑+Cl2↑+2LiOH,D 错误;13.答案A解析选A;阳极开始产生Cl2,后产生O2,阴极开始产生Cu,后产生H2,根据题意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阴极产生mol H2,阳极产生mol Cl2和mol O2,则转移电子数为,A正确、B 错误;阴极析出铜mol,即g,C错误;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未知,故不能计算浓度,D错误;14.答案D解析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l2+2e-===2Cl-,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g -e-+Cl-===AgCl,阳离子交换膜右侧无白色沉淀生成;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会改变;当电路中转移mol电子时,负极消耗mol Cl-,右侧正极生成mol Cl-,左侧溶液中应有mol H +移向右侧,约减少mol离子;15.答案C解析选C;A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A正确;B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消耗氢离子产生氢气,必然会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溶液pH增大,B正确;C 项,钾离子是通过交换膜从阳极移向阴极,这样才可以达到提纯氢氧化钾的作用,C错误;D项,纯净的KOH在阴极制得从b口排出,D正确;16.答案解析选B;由图可知与X电极相连的电极区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所以PtⅠ为阴极,X 为直流电源的负极,Y为直流电源的正极,A正确;在阴极区由于发生反应2H++2e-===H2↑,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水继续电离,最终导致阴极区的c OH-增大,pH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在阳极区,发生反应SO错误!-2e-+H2O===SO错误!+2H+,HSO错误!-2e-+H2O===SO错误!+3H+,溶液中的c H+增大,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B错误;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在阳极区由于不断产生硫酸,所以产生的硫酸的浓度比加入的硫酸的浓度要大,C正确;在反应的过程中,阳极区不断产生H2SO4,阴极区不断产生H2,阴极区得到的Na2SO3溶液则循环使用,因此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为H2SO4和H2,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2H++2e-===H2↑升高2Cu石墨或比铜活泼性弱的金属含Fe3+的溶液3①正极CH4-8e-+2H2O===CO2+8H+②解析1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 -2e-===Fe2+,A电极为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升高;2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题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Cu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则负极A极材料为Cu,正极B极材料为石墨或比铜活泼性弱的金属,Fe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C用可溶性铁盐,即含Fe3+的溶液;3①根据甲烷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a为负极,b为正极,在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烷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极a 的反应方程式为CH4-8e-+2H2O===CO2+8H+;②根据正极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可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的O2为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mol× L/mol=L;18.答案Ⅰ.1CD 2 1Ⅱ.%解析Ⅰ.1C项电池反应不需要反应条件,故C错;随着燃料电池的不断反应,水越来越多,KOH溶液浓度逐渐减小,pH逐渐降低,故D错;2右池为电解池,其电极反应为阳极:4OH--4e-===O2↑+2H2O,阴极:4Ag++4e-===4Ag,当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氢气112 mL标准状况下时,转移电子数为mol,右池中共消耗mol OH-,故生成mol H+,c H+=错误!=mol·L-1,pH=1;Ⅱ.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错误!×100%≈%;19.答案1①FeO错误!+4H2O+3e-===FeOH3↓+5OH-②右左③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2N2+8H++6e-===2NH错误!氯化铵3从b到a CO+O2--2e-===CO2解析1①放电时石墨为正极,高铁酸钾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O错误!+4H2O +3e-===FeOH3↓+5OH-;若维持电流强度为 1 A,电池工作十分钟,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0×60÷96 500=2mol;理论消耗Zn的质量为2 mol÷2×65 g·mol-1≈ g;②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盐桥中氯离子向右移动;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左移动;③由题图中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可知高铁电池的优点有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2该电池的本质反应是合成氨反应,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氮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反应式为N2+8H++6e-===2NH错误!,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溶液;3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b移向电极a;该装置是原电池,通入一氧化碳的电极a是负极,负极上一氧化碳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20.答案Ⅰ.1乙2高32H2O+O2+4e-===4OH-Ⅱ.1石墨棒铜棒FeCl3溶液22Fe3++2e-===2Fe2+Cu-2e-===Cu2+解析Ⅰ.1甲、乙、丙3套装置中的乙装置形成了原电池,铁作负极失电子,碳作正极,氧气得电子,使试管内压强降低,所以乙中导管中液面上升最高;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高,越易形成原电池,钢铁越易腐蚀;3乙装置形成了原电池,碳作正极,氧气得电子,电极反应式:2H2O+O2+4e-===4OH-;Ⅱ.把氧化还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拆成两个半反应:2Fe3++2e-===2Fe2+还原反应,是正极的反应式;Cu-2e-===Cu2+氧化反应,是负极的反应式;含Fe3+的溶液作电解液,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两极,其中铜棒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21.答案1H2右2负Cl-+H2OClO-+H2↑3①2H2-4e-+4OH-===4H2O O2+4e-+2H2O===4OH-②b%>a%>c%解析1图1中,根据电子流向知,左边电极是电解池阳极,右边电极是电解池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气球a中气体是氯气,气球b中气体是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U形管右边溶液变红色;2利用图2制作一种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有NaOH生成,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O,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则下边电极生成氯气,上边电极附近有NaOH生成,上边电极生成氢气,为阴极,则c为负极,d为正极,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H2OClO-+H2↑;3①B是燃料电池,右边电池中通入空气,左边原电池中通入气体Y,则Y是氢气,则电解池中左边电极是阳极,右边电极是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燃料电池中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负极、正极反应式分别为2H2-4e-+4OH-===4H2O、O2+4e-+2H2O===4OH -;②图3电解池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大溶液导电性,通入电解池后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NaOH浓度小于出来的NaOH浓度;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氢氧化钠,且其浓度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所以氢氧化钠浓度大小顺序是b%>a%>c%;。
化学基础试题卷及答案
化学基础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元素属于碱金属?A. 钠B. 钾C. 钙D. 氯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H2O的化学计量数是多少?A. 1B. 2C. 3D. 43. 下列哪个是酸的共性?A.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能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D. 以上都是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B. 乙醇C. 碳酸钙D. 葡萄糖5. 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A. 1B. 2C. 3D. 46.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ClD. Fe3O47.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A. 22.4B. 22.0C. 24.0D. 23.08.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A. 硅B. 硫C. 磷D. 氯9. 以下哪种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2H2O → 2H2 + O2B.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C. 2H2 + O2 → 2H2OD.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的转移。
3. 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4.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5.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与碱反应生成______和水。
6. 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例如氧元素在水分子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7.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______的变化量。
8. 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反应达到______状态。
医用基础化学考试试卷
兰州大学2010~2011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任课教师: 考试时间 2010.01.14 学院: 专业: 年级: 2010级 姓名: 校园卡号:一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30分)1. 有一稀溶液浓度为m ,沸点升高值为ΔT b ,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 ,则 ( ) A ΔT b > ΔT f B ΔT b = ΔT f C ΔT b < ΔT f D 无确定2. 关系两种临床用等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因体积增大将变为低渗溶液B .因总物质的量增大将变为高渗溶液C .混合后仍为等渗溶液D .渗透压与混合的体积比有关 3. 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其性质影响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解离度将减小 B. 会使离子活度减小 C. 活度系数会减小 D. 离子强度将减小4. 往1.0 L 0.10 mol·L -1 HF 溶液中加入一些NaF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A Ka(HF)增大B Ka(HF)减小C 溶液pH 值增大D 溶液pH 值减小 5. 有关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总浓度一定,缓冲比越大,缓冲容量越大B. 加水稀释缓冲溶液时,缓冲比不变,缓冲容量也不变C. 总浓度一定,pH = pKa 时,缓冲容量愈大D. 总浓度一定,缓冲比越小,缓冲容量越大----------------------------------------------装---------------------------订----------------------------线----------------------------------------------6.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B -和HB ,已知B -的K b 为1.0×10-9。
基础化学考试试题A卷
一、选择题15×2分=30分1、用半透膜将 mol/L Na 2SO 4溶液与 mol/L NaCl 溶液隔开时 AA .水分子由Na 2SO 4 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B .不发生渗透现象C .水分子由NaCl 溶液向Na 2SO 4 溶液渗透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CA .n=2,l =1,m=0B . n=,l =2,m=1C .n=2,l =2,m=lD .n =3,l =2,m=23、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之所以要进行杂化,其原因是 CA .进行电子重排B .增加配对的电子数C .增加成键能力D .保持共价键的方向性4、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A . L -1NaAc 溶液B . L -1NaAc 溶液C . L -1NaAc 溶液D . L -1NaAc 溶液5、元素X 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nS n nP n+2;则可判断该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CA .4B .3C .2D .56、下列溶液,凝固点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为 C1 mol/L NaOH2 mol/L C 12H 22O 113 mol/L NH 34 mol/L BaCl 2A .3>1>4>2B .2>4>1>3C .2>3>1>4D .4>1>3>27、人体血液中的缓冲对不包括 BA .H 2CO 3-NaHCO 3B .NaOH- HClC .NaH 2PO 4- Na 2HPO 4D .H 2CO 3-KHCO 38、下列方法测定溶液的pH 时,结果最精确的是 CA .酸碱指示剂B .pH 试纸C.pH计 D.以上答案都不是9、下列配体中,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六元环螯合物的是CA.NH2CH2NH2B.NH2CH2CH2NH2C.NH2 CH2CH2CH2NH2D.NH2CH2CH2CH2CH2NH210、N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DA.三个σ键 B.三个π键C.两个σ键和一个π键 D.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1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A.氢键不仅可在分子间形成,也可在同一分子内形成B.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C.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D.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E.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12、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CA.CH4 B.CO2C.H2S D.BeCl213、人体血浆中平均每100mL含19mgK+,则血浆中K+浓度是C A.×10-1mol·L-1 B.×10-2mol·L-1C.×10-3mol·L-1 D.×10-4mol·L-1E.×10-5mol·L-114、若使HAc的解离度和溶液pH均减小,可向溶液中加入B A.NaOH B.HCl C.H2O D.NaAc15、配离子CoenC2O42-中,Co3+的配位数是 DA.2 B.4 C.5 D.6二、填空题15×2分=15分1、活度是指 1 ,L-1NaCl溶液中,Na+的活度 2 Cl-的活度,它们均 3 L-1;2、向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则会使HAc的解离度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此时溶液的pH 减少增大或减少;3、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溶液渗透压力 ,它适用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4、有一种钴的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oNH33ClSO4,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加入NaOH无氨味,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12 ,命名为13 ,中心原子为 14 ,中心原子配位数为 15 ;三、判断题10×2分=20分1、向HAc溶液中加入浓HCl,因发生同离子效应,溶液中的H+降低; F2、水中加入强酸,水解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少,因此水的离子积减少;F3、血浆中所含小分子和小离子的质量低于胶体物质的质量,所以由小分子和小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力比胶体渗透压力小; F4、在mol·L-1HCN溶液中加水稀释一倍,其浓度减小一倍,pH值也将减小一倍;F5、若原子中某一电子处于n =3、l =2、m =1的运动状态,则该电子是3p电子; F6、胶体分散系一定是多相体系; T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两性物质既能给出H+,也能结合H+;因此,两性物质的水溶液为中性;F8、在配位化合物中,内层与外层之间是以离子键相结合的; T9、由于相同构型分子物质的熔点、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所以各种卤化氢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HF<HCl<HBr<HI; F10、稀释缓冲溶液时,c碱/c酸的比值不变,因此稀释对缓冲溶液的pH值无影响; T四、简答题3×5分=15分1、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所谓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输液时,若Π补液>Π血浆,红细胞内液将透过细胞膜向外渗透,造成红细胞皱缩而产生质壁分离;若Π补液<Π血浆,补液中的水分子将透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造成红细胞胀破而产生血溶现象;只有当Π补液= Π血浆时,细胞内液才能与补液处于渗透平衡,故临床补液时一般要输等渗溶液.2、什么是电泳电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做蛋白质纯度的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可以将分子大小相同而带不同数量电荷的物质分离开,并且还可以将带相同数量电荷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其分辨率远远高于一般层析方法和电泳方法,可以检出10-9~10-12g的样品,且重复性好,没有电渗作用.2.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免疫电泳可用于①检查蛋白质制剂的纯度;②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组分;③研究抗血清制剂中是否具有抗某种已知抗原的抗体;④检验两种抗原是否相同.3、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是如何发挥缓冲作用的举例说明为什么正常人体血液pH 能保持在±范围内;1.影响缓冲溶液的pH 的因素有共轭酸的pKa 和缓冲比,由于缓冲比处在对数项中,对pH 值的影响较小,故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共轭酸的pKa 是决定冲溶液pH 的主要因素;2.缓冲溶液能起缓冲作用是与它的组成有关的;是由弱电解质离解平衡来调的;例如由HAc 和NaAc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c 和Ac-离子,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H+时,溶液中含有的大量的Ac-离子可以结合形HAc 分子;反之,当向这种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OH-时,OH-将与中H+结合形成水,大量存在的HAc 将离解出H+以补充被OH-结合掉的H+;以溶液中H+的浓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缓冲作用.3.正常人体血液中碳酸缓冲系最重要,正常比值溶解 COHCO23 =20:1,故: pH =pKa, +lg 溶解 COHCO23=+ lg 1 20 = 人体依靠HCO3-+H+ CO2+H2O 平衡的移动及肾和肺的生理功能,可抵抗血液中外来的少量酸 碱,而使pH 能保持在范围内;五、计算题2×10分=20分1、临床检验得知患者甲、乙、丙三人血浆中-3HCO 和溶解态CO 2aq 的浓度如下:甲 -3HCO= mmol·L -1,CO 2aq = mmol·L -1乙 -3HCO = mmol·L -1,CO 2aq = mmol·L -1丙 -3HCO = mmol·L -1,CO 2aq = mmol·L -1已知在血浆中的 pK a1H 2CO 3=,试分别计算三位患者血浆的pH;并判断谁为酸中毒,谁为碱中毒,谁为正常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 4Cl M r = ,其规格为一支,每支含 0g NH 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1)--《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期中考试A卷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n gj gh《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期中考试试卷(A 卷)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阅卷教师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入下表中)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 同一原子中,可能存在下列量子数的两个电子是 ( )A .(1,1,0,+1/2)和(1,0,1,-1/2)B .(2,0,1,+1/2)和(2,0,0,-1/2)C .(3,2,0,-1/2)和(3,2,2,-1/2)D .(1,0,0,+1/2)和(1,0,0,-1/2) 2. 下列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 .MgB .AlC .SD .F 3.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 22p 3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 .5B .7C .13D .15 4.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是(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D .不变 5. 元素周期表中第18列称为( )族分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lyingjghA.VIII B.VIIA C.VIIIB D.06. 下列化学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A.H-H B.H-F C.H-O D.H-I7. 下列化合物中,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A.Cl2B.H2S C.CO2 D.H-O-H8. 按离子极化理论,下面离子中变形性最大的是( )A.Cl-B.F-C.Br-D.Na+9. 下列物质沸点最高的是( )A.H2O B.CH4C.CH3OH D.CH3CH2OH10. 决定NH3-NH4Cl 缓冲溶液pH的最主要因素是( )A.弱碱的浓度B.弱碱盐的浓度C.弱碱的解离常数D.弱碱与弱碱盐的浓度比11. 在温度T下,若已知反应A→2B的反应热效应为Q1,反应2A→C的反应热效应为Q2,反应C→4B的反应热效应为Q3,则Q3=( )A. 2Q1 + Q2B.Q1 - 2Q2C.Q1 + Q2D. 2Q1 - Q212. 在可逆反应中加催化剂的目的是( )A.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发生C.破坏化学平衡状态D.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13. 将基元反应2SO2(g)+O2(g) 2SO3(g)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改变后的反应速度是原反应速度的( )倍。
基础化学考试题(含答案)
基础化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混合溶液一定是缓冲溶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pH 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配合滴定中,一般情况下,对主反应影响最大的是EDTA的酸效应,所以通常仅考虑酸效应的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两电对的电位值差值越大,平衡常数值越大,反应越完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同一溶液,其组成无论用何种方法表示,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而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苯酚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实验室中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水应呈现无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相同外界条件下,某溶液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压与纯溶剂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压相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在高温高压下,使烷烃分子发生裂解生成小分子的过程称为裂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稀释定律表示溶液在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量保持不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易燃液体废液不得倒入下水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产物的浓度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可以用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配合滴定中,一般情况下,对主反应影响最大的是EDTA的浓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7.某物质的质量如果是1千克,它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在酸碱滴定中,当滴定终点在较窄的pH范围时可采用混合指示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别通入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中,能使其褪色的一定是乙烯。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硅答案:A2. 化学计量学中,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克/摩尔B. 千克/摩尔C. 摩尔/千克D. 千克/克答案:B3.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A. 2H2 + O2 → 2H2OB. H2 + O2 → H2OC. 2H2 + O2 → H2O2D. H2 + O2 → 2H2O答案:A4. 以下哪种金属是银白色的?A. 铜B. 铁C. 金D. 铅答案:C5. 酸的定义是:A. 能与碱反应的物质B.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C.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D.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物质答案:D6.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 水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甲烷答案:C7. 化学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A. 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B. 原子的质量与氢原子质量的比值C. 原子的质量与氧原子质量的比值D. 原子的质量与铁原子质量的比值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B. 柠檬酸C. 碳酸D. 硫酸答案:D9. 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A. 电子的转移B. 原子的转移C. 离子的转移D. 质子的转移答案:A10. 以下哪种元素是稀有气体?A. 氦B. 氮C. 氧D. 氢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从______到______。
答案:1,22. 化合物H2SO4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答案:硫酸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______个氢分子和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个水分子。
答案:2,1,24. 摩尔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摩尔/升5. 在化学中,pH值小于7表示溶液是______。
答案:酸性6.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主族元素具有最高正化合价。
10基础化学考试A卷含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2010--2011学年 1 学期时间110分钟《基础化学》课程 56 学时 3.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2010级医疗大类各专业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在298K时测得该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1) 5.77×103g/mol。
2、下列水溶液,按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2) DCAB。
A.1.00mol·k g-1KCl,B.1.00mol·k g-1Na2SO4,C.1.00mol·k g-1蔗糖,D.0.10mol·k g-1蔗糖3、在273.15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S(3) △S<0(填>0或<0或=0),△G(4) △G=0(填>0或<0或=0)。
4、用0.1 mol• L–1 NaOH滴定0.1 mol• L–1某二元酸H2B (p K a1 = 2.00,p K a2 = 3.00 ), 滴定过程中有_(5)_1___个突跃, 终点产物是__(6)__B2-__或Na2B_____。
5、基元反应2NO+Cl2=2NOCl的速率方程为(7)v= k C(NO)2 C(Cl2)。
若其它条件不变,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反应速率为原速率的(8) 4倍。
6、分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9)无干扰时,通常选择被测溶液的最大吸收的波长。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H2S、PO43-、HC2O4-、CCl4中,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10)HC2O4-,其共轭酸是(11)H2C2O4。
8、0.1mol/LNaHCO3-0.1mol/LNa2CO3溶液的缓冲范围是(12)9.25-11.25,溶液pH值= (13)10.25(已知H2CO3的pK a1= 6.37,pK a2=10.25)。
基础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基础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中元素的最小单位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答案:B2.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3.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A. 锂B. 钠C. 氧D. 氦答案:B4. 根据化学式H2O,水分子由以下哪些元素组成?A. 氢和氧B. 氢和氮C. 氧和氮D. 氢和碳答案:A5. 以下哪种气体是温室气体?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答案:C6. 一个碳原子的原子序数是:A. 6B. 12C. 16D. 18答案:B7.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盐?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答案:C8.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A. 1:1B. 2:1C. 1:2D. 4:1答案:B9. 以下哪种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碳C. 氧D. 氢答案:A10. 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醋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中的“四大反应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答案:碱金属3. 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组成。
答案:电子云4. 化学中,_______是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式子。
答案:化学式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和水。
答案:盐6.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答案:卤素7. 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答案:系数8.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层电子决定。
答案:最外9.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基础化学期末试卷A(20091)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姓名:学号:专业班名:一、是非题(在以上表格中,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
共20分) 1.某+3价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则该元素在周期表处于第VIII 族。
2.分子中原子的氧化数可能为分数。
3.EDTA 与所有金属离子都形成1:1的配合物。
4.极性化学键组成的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5.氧化剂氧化数降低的半反应叫氧化反应。
6.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 4溶液滴定草酸盐,滴定应开始快些,到滴定终点时减速。
7.[Ag(NH 3)2]+和[AgY]3-的配位数分别为2和1。
8.同一周期中,p 区元素比s 区元素原子电负性大。
9.原电池中,反应体系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1.实际用到的电极电势数值都是相对值。
12.氢原子中,不存在3d 轨道。
1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应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高锰酸钾的质量。
14.根据能斯特方程可知,电极电势与氧化数不发生变化的物质浓度无关。
15.在EDTA 配位滴定中,pH 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16.电极电势数值越负,则氧化型物质氧化性越弱,还原型物质还原性越强。
17.洪特规则是指电子在等价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相反的方向分占各轨道。
18.n 级配位反应的总反应稳定常数θf K 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 ⋅⋅=21ββθf K 。
19.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被用于滴定分析的标准是:条件电极电位差大于0.5伏特。
20.在1s 轨道附近,有可能发现3s 电子出现。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填入以上表格相应的空格中。
共20分) 1.下列电子运动状态可以存在的是:A 、n =2,l =3,m =0,m s =+1/2B 、 n =4,l =2,m =0,m s =+1/2C 、n =2,l =2,m =+2,m s =+1/2D 、n =3,l =1,m =+2,m s =+1/2 2.原电池符号中,“|”表示 A 、盐桥 B 、 物质浓度 C 、两相界面 D 、无任何意义 3.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位体的是:A 、CN -B 、H 2OC 、S 2-D 、+4NH4.EDTA 分子中配位原子的个数为:A 、2B 、4C 、6D 、85、以C 2O 42-沉淀Ca 2+时,加入过量的C 2O 42-使Ca 2+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A 、配位效应B 、酸效应C 、盐效应D 、同离子效应 6.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A 、平面正方型 B 、平面三角型 C 、正四面体 D 、正八面体 7.影响配合物类型的因素包括:A 、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B 、中心离子的电荷C 、配体种类D 、以上全对 8.下列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A 、H 2OB 、H 2SC 、NH 3D 、PH 39.当两个原子轨道沿着键轴方向以平行或“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A 、σ键B 、π键C 、氢键D 、杂化轨道 10.实验测定结果显示,CO 2分子为直线型结构,则C 原子杂化类型为:A 、sp 杂化B 、 sp 2 杂化C 、 sp 3 杂化D 、 sp 4杂化 11.下列方法不能提高指定滴定剂的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是:A 、控制溶液pHB 、选用更好的金属指示剂C 、加入掩蔽剂D 、以上全否 12.反应3A 2+ + 2B → 3A + 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V ,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V ,则此时该反应的lgK θ值为: A 、059.08.13⨯ B 、059.06.13⨯ C 、059.08.16⨯ D 、059.06.16⨯ 13.下列电子构型的原子中,电负性最小的是:A 、2s 22p 3B 、2s 22p 4C 、2s 22p 5D 、2s 22p 6 14.KMnO 4溶液滴定Na 2C 2O 4,达到化学计量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两电对MnO 4-/Mn 2+和CO 2/C 2O 42-的电极电势相等B 、溶液中两电对MnO 4-/Mn 2+和CO 2/C 2O 42-的电极电势不相等C 、溶液中不存在MnO 4-和C 2O 42-离子 D 、此时溶液显示KMnO 4颜色 15.已知:ϕθCr 2O 72-/Cr 3+=1.33V ,ϕθFe 3+/Fe 2+=0.77V ,ϕθI 2/I - =0.54V ,下列还原型物质还原能力强弱次序正确的是:A 、 Cr 3+ > I - > Fe 2+B 、 Fe 2+ > Cr 3+ > I -C 、 I - > Fe 2+ > Cr 3+D 、 Cr 3+ > Fe 2+ > I -16.根据四个量子数,可以推断出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电子的最大容量为:A 、 n 2B 、 2n 2C 、 3n 2D 、 4n 2 1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下面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 、沉淀反应宜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B 、沉淀反应宜在热溶液中进行C 、沉淀反应宜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D 、沉淀完成后,应马上过滤洗涤,不用陈化18.HF 和H 2O 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A 、色散力B 、色散力、诱导力C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D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19.氧化还原滴定中,分别用0.2mol ·L -1的Sn 2+溶液滴定0.1mol ·L -1的Fe 3+溶液和用0.02mol ·L -1的Sn 2+溶液滴定0.01mol ·L -1的Fe 3+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的关系是:A 、相同B 、前者较大C 、后者较大D 、无法判断 20.对于配离子正确的说法是:A 、稳定常数越大,则稳定性越高B 、中心金属离子电荷越高,则越易形成更高配位数的配离子C 、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则稳定性越高D 、各级累积稳定常数相乘,即得到总稳定常数三、填空题(每一空格1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5×2分=30分)1、用半透膜将0.10 mol/L Na 2SO 4溶液与0.10 mol/L NaCl 溶液隔开时( A )A .水分子由Na 2SO 4 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B .不发生渗透现象C .水分子由NaCl 溶液向Na 2SO 4 溶液渗透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C )A .n=2,l =1,m=0B . n=,l =2,m=1C .n=2,l =2,m=lD .n =3,l =2,m=23、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之所以要进行杂化,其原因是 ( C )A .进行电子重排B .增加配对的电子数C .增加成键能力D .保持共价键的方向性4、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 )A . 0.10mol?L -1HAc -0.10mol?L -1NaAc 溶液B . 0.050mol?L -1HAc -0.050mol?L -1NaAc 溶液C . 0.15mol?L -1HAc -0.050mol?L -1NaAc 溶液D . 0.075mol?L -1HAc -0.025mol?L -1NaAc 溶液5、元素X 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nS n nP n+2。
则可判断该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C )A .4B .3C .2D .56、下列溶液,凝固点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为( C )(1)0.2 mol/L NaOH (2)0.1 mol/L C 12H 22O 11(3)0.25 mol/L NH 3 (4)0.15 mol/L BaCl 2A .(3)>(1)>(4)>(2)B .(2)>(4)>(1)>(3)C .(2)>(3)>(1)>(4)D .(4)>(1)>(3)>(2)7、人体血液中的缓冲对不包括( B )A .H 2CO 3-NaHCO 3B .NaOH- HClC .NaH 2PO 4- Na 2HPO 4D .H 2CO 3-KHCO 38、下列方法测定溶液的pH 时,结果最精确的是( C )A .酸碱指示剂B .pH 试纸C .pH 计D .以上答案都不是9、下列配体中,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六元环螯合物的是(C )A .NH 2CH 2NH 2B .NH 2CH 2CH 2NH 2C .NH 2 CH 2CH 2CH 2NH 2D .NH 2 CH 2CH 2CH 2CH 2NH 210、N 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D )A .三个σ键B .三个π键C .两个σ键和一个π键D .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1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A .氢键不仅可在分子间形成,也可在同一分子内形成B .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C .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D .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E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一般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12、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C )A .CH 4B .CO 2C .H 2SD .BeCl 213、人体血浆中平均每100mL 含19mgK +,则血浆中K +浓度是(C) A .4.87×10-1mol·L -1 B .4.87×10-2mol·L -1C .4.87×10-3mol·L -1D .4.87×10-4mol·L -1E .4.87×10-5mol·L -114、若使HAc 的解离度和溶液pH 均减小,可向溶液中加入(B )A .NaOHB .HClC .H 2OD .NaAc15、配离子[Co (en )(C 2O 4)2]-中,Co 3+的配位数是( D )A .2B .4C .5D .6二、填空题(15×2分=15分)1、活度是指 (1) ,0.1mol?L -1NaCl 溶液中,Na +的活度 (2) Cl -的活度,它们均 (3) 0.1mol?L -1。
2、向HAc 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 ,则会使HAc 的解离度 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 同离子 效应;此时溶液的pH 减少 (增大或减少)。
3、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沸点升高 、 凝固点降低 、 溶液渗透压力 ,它适用于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的稀溶液。
4、有一种钴的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o (NH 3)3?Cl?SO 4,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AgNO 3溶液无沉淀生成,加入NaOH 无氨味,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12) ,命名为 (13) ,中心原子为 (14) ,中心原子配位数为 (15) 。
三、判断题(10×2分=20分)1、向HAc 溶液中加入浓HCl ,因发生同离子效应,溶液中的[H +]降低。
( F )2、水中加入强酸,水解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少,因此水的离子积减少。
( F )3、血浆中所含小分子和小离子的质量低于胶体物质的质量,所以由小分子和小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力比胶体渗透压力小。
( F )4、在0.2 mol·L -1HCN 溶液中加水稀释一倍,其浓度减小一倍,pH 值也将减小一倍。
( F )5、若原子中某一电子处于n =3、l =2、m =1的运动状态,则该电子是3p电子。
( F )6、胶体分散系一定是多相体系。
( T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两性物质既能给出H+,也能结合H+。
因此,两性物质的水溶液为中性。
( F )8、在配位化合物中,内层与外层之间是以离子键相结合的。
( T )9、由于相同构型分子物质的熔点、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所以各种卤化氢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HF<HCl<HBr<HI。
( F )10、稀释缓冲溶液时,c碱/c酸的比值不变,因此稀释对缓冲溶液的pH值无影响。
( T )四、简答题(3×5分=15分)1、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所谓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输液时,若Π补液>Π血浆,红细胞内液将透过细胞膜向外渗透,造成红细胞皱缩而产生质壁分离;若Π补液<Π血浆,补液中的水分子将透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造成红细胞胀破而产生血溶现象;只有当Π补液= Π血浆时,细胞内液才能与补液处于渗透平衡,故临床补液时一般要输等渗溶液.2、什么是电泳?电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做蛋白质纯度的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可以将分子大小相同而带不同数量电荷的物质分离开,并且还可以将带相同数量电荷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其分辨率远远高于一般层析方法和电泳方法,可以检出10-9~10-12g的样品,且重复性好,没有电渗作用.2.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免疫电泳可用于①检查蛋白质制剂的纯度;②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组分;③研究抗血清制剂中是否具有抗某种已知抗原的抗体;④检验两种抗原是否相同.3、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是如何发挥缓冲作用的?举例说明为什么正常人体血液pH 能保持在7.40±0.05范围内。
1.影响缓冲溶液的pH的因素有共轭酸的pKa和缓冲比,由于缓冲比处在对数项中,对pH值的影响较小,故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共轭酸的pKa 是决定冲溶液pH 的主要因素。
2.缓冲溶液能起缓冲作用是与它的组成有关的。
是由弱电解质离解平衡来调的。
例如由HAc 和NaAc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c 和Ac-离子,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H+)时,溶液中含有的大量的Ac-离子可以结合形HAc 分子;反之,当向这种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OH-)时,OH-将与中H+结合形成水,大量存在的HAc 将离解出H+以补充被OH-结合掉的H+。
以溶液中H+的浓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缓冲作用.3.正常人体血液中碳酸缓冲系最重要,正常比值溶解 ]CO[]HCO[23? =20:1,故: pH =pKa , +lg 溶解 ]CO[]HCO[23?=6.10 + lg 1 20 =7.40 人体依靠HCO3-+H+ CO2+H2O 平衡的移动及肾和肺的生理功能,可抵抗血液中外来的少量酸 碱,而使pH 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
五、计算题(2×10分=20分)1、临床检验得知患者甲、乙、丙三人血浆中-3HCO 和溶解态CO 2(aq)的浓度如下:甲 [-3HCO ]= 24.0 mmol·L -1,[CO 2(aq)] = 1.20 mmol·L -1乙 [-3HCO ] = 21.6 mmol·L -1,[CO 2(aq)] = 1.35 mmol·L -1丙 [-3HCO ] = 56.0 mmol·L -1,[CO 2(aq)] = 1.40 m mol·L -1已知在血浆中的 pK a1(H 2CO 3)=6.10,试分别计算三位患者血浆的pH 。
并判断谁为酸中毒,谁为碱中毒,谁为正常?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 4Cl (M r = 53.48),其规格为20.00mL 一支,每支含0.160 0g NH 4Cl ,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