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规划包括对环境的现状、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则是指根据环境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指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调控和保护。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规划和管理时,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

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被和森林资源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

3.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

要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限制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

4.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5. 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到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和责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共同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

总之,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法律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4个方面: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环境法中,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除了对因不可抗拒力、受害人自身行为以及第三者或受害人的故意、过失等法律免责事由所引起的环境损害免予承担责任外,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是否合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一)产业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产业政策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讨可行的方法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生态环境规划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基础工作。

它能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规划的制定不仅有助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保护区划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明确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实行差别化的保护政策。

生态保护区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不同类型,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

2. 生态修复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和恢复。

利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环境治理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的功能和服务能力。

3. 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设,改善自然环境,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水源涵养等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种管理措施的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管理措施: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

依法打击环境污染者,惩罚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形成良好的法律和经济环境。

2. 技术手段的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利用遥感、GIS 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效率。

3. 公众参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决策和行动。

通过增加公众的环境意识,促使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四、生态环境规划的示范案例以下是世界上一些成功的生态环境规划案例:1.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生态规划卡尔加里市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构建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珍稀的濒危物种,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目标和方法,并且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环境、保障人民生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环境规划与管理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因此,环境规划与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综合性任务。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环境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大气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方向之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通过控制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可以降低人们患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1. 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

环境政策和法规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它们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

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和法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

环境评估和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和问题,并且评估我们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1. 引言1.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我们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环境保护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更关乎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是对我们自身和下一代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才能享受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1.2 环境管理的定义环境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规划、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对人类社会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定义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系统地调查、评估、监测和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环境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是一种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手段,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措施。

2. 正文2.1 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环境目标和条件,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分析、评价和综合利用,不断优化和调整环境发展的路线和方向,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系统性活动。

环境规划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环境规划的概念涵盖了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和目标、制定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等内容。

通过环境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资源的滥用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清洁生产: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生产清洁的产品。

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

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问题:严格来说,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称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指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元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环境信息: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

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划,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4、“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5、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

8、反馈控制:所谓信息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9、前馈控制: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它的具体办法是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

10、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管理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1、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12、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13、生态工业园:可定义为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14、环境目标:是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废物处理、气候变化适应等。

下面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规划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5.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6.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是指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7.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估的活动。

环境监测与评估可以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是指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包括改善城市规划、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等。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
城市水环境改善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的内涵:1、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一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科学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建设做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4部分:1、人口与经济部分,如人口密度、素质,经济的规模及上次经济水平等。

2、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它对环境有着根本性影响和作用。

3、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这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要控制目标。

4、规模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这是确定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异同:1、环境容量是1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容量的概念较多使用于环境规划之中,而在做环境规划时一般不去研究环境的自净机制,所以可用环境浓度标准值与背景值之差,并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即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也就是简化表达的环境容量。

2、环境承载量及时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这里人类系统主要指社会和经济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关心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阀值。

环境容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

2、环境容量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

3、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管理的提出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02
环境规划基础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 2 3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环境保护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措施。
生态监测与评估
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 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审计,检查其环 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
对环保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确 保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04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
总结词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是环境规划中的重 要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发展情景下环境 的可能变化。
VS
详细描述
环境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对未来 环境状况进行科学预测的过程。情景分析 则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未来发展情景,评估 不同情景下环境可能受到的影响。
环境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总结词
环境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环境规划中 的重要工具,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 化环境数据。
详细描述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系统, 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环境数据。地理信息 系统则是一个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对地理空 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分类与特点
01
介绍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分析资源利用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02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探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3、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4、污染限期治理(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填空:1、环境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or选择)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行为主体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5、按规划期划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6、资源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开发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选择: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2、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3、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4、“老三项”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5、“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浅谈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

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空气质量规划、水质量规划、土壤质量规划等。

环境管理则是在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有效管理。

本文将从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浅谈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环境规划一、空气质量规划空气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空气污染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制定空气质量规划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空气质量规划主要包括对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控制措施等内容。

要对工业企业、机动车排放等排放源进行分类管理,划定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进行严格处罚。

应加强对工业废气的处理和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

对于城市空气质量差的地区,要采取限行措施,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和排放。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水质量是环境保护管理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水质量的保护更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量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内容。

要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制定水资源开发的规划,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管,以保证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达到一个平衡。

土壤质量的保护是环境规划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的土壤受到了各种污染的严重威胁,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管理中的焦点。

土壤质量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监测和管理等内容。

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土壤保护的标准,并对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修复。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

04
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政策
国际环境政策是全球范围内制定和实 施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全球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国际环境法规
国际环境法规是各国共同遵守的环境 法律和标准,旨在规范各国在环境保 护方面的行为,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合 作。
国家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政策
国家环境政策是国家层面制定和实施 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国家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是一种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规划方法,旨在构建一个自然 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体系。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强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高城 市和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注重生态网络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是一种注重长期发展的规划方法,旨在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环 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要求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 指标和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家环境法规
国家环境法规是国家制定的环境法律 和标准,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在环境 保护方面的行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 安全。
地方环境政策与法规
地方环境政策
地方环境政策是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地方环境法规
地方环境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环境法律和标准,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在地区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保障地区生 态环境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管 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信息的 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功 能,为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强大 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内涵:其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

“五要素论”研究对象:人(第一个主要对象)、物(重要研究对象)、资金(重要物质基础)、信息(重要对象)和时空(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4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护结合”政策②“污染者付费”原则③“强化环境管理”政策7.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环境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8.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9.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10.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后面几个制度自己补充了解)11.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智定德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

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

五类指: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⑶环境基础标准;⑷环境方法标准;⑸其他标准。

两级指:⑴国际级和⑵地方级。

12.管理的职能:1 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职能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而做的筹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首要职责;计划不仅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组织成员的普遍职责2 组织职能的含义:组织职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购成的人的集合的一种管理职能。

因而,组织必须具有目标;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组织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3 控制职能的含义:控制职能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13.管理的二重性: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4.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前馈控制: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的信息和预期结果相吻合。

(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15.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二等最大数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承载力可划分为:①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②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③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16.生态工业园: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工业园区。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体系或环节链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产品链延伸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

在这个共生网络中,一家工厂的产品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形成产品链和废物链,实现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17.目标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度,并在管理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①制定规划的目标方针,然后由上而下逐级展开,分解为各部门、各地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体系②组织实施目标方案,进行信息交流、检查、控制等活动,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③对目标完成情况自下而上的评定、考核、奖励和表彰④在预定目标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定新的目标,转入下一个循环。

1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没化):①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②环境保护基本法③环境资源单行法④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⑤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⑥环境保护地方法规⑦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第四章:计算1.答案算术平均值=0.835几何平均数=0.832调和平均数=0.835中位数=(0.83+0.84)/2=0.835标准差=0.0676算术平均误差=0.0567级差=0.1914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58.23,其中60.31 的偏差最大,故首先检验该数。

计算得到:均值58.23,标准差:1.20,取显著性水平0.05,根据p.72 表4-1,|60.31 一58.23| = 2.08 < 2.18*1.20=2.62 故60.31 不是异常数据,应该保留。

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 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答:算术平均值X =(1+3+4+5) / 4= 3.25标准差S = 1.71算术平均值X =(0.2+0.3+0.4) / 3=0.3标准差S = 0.1算术平均值X =(32+35+36) / 3 = 34.3标准差S = 2.08 U = (x –x )/ S =(1-3.25) / 1.71= –1.32 U = (x –x )/ S =(3-3.25)/1.71= - 0.15 U = (x –x )/ S =(4-3.25)/1.71=0.44 U = (x –x )/ S =(5-3.25)/1.71=1.02 U = (x –x )/ S =(0.2-0.3)/0.1= - 1 U = (x –x )/ S =(0.3-0.3)/0.1= 0 U = (x –x )/ S =(0.4-0.3)/0.1= 1 U = (x –x )/ S =(32-34.3)/2.08= -1.10 U = (x –x )/ S =(35-34.3)/2.08= 0.34 U = (x –x )/ S =(36-34.3)/2.08= 0.821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内容: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环境管理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20.环境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社会经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方法:自然环境评价方法、社会经济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污染源评价方法22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的组成包括:①环境质量指标、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③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④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⑤其他相关指标21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P90)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24.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的实施与评价25.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期望达到)的环境状况或标准。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是进行环境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2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①环境质量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废、乡镇环保规划)、③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措施指标(城市环境综合防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水域环境保护、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以及④相关指标(经济、社会、生态)。

27.环境规划工作程序和技术程序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在于工作程序由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之间协调,将规划方案变为实施方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而技术程序则由专门组织的技术队伍承担确定规划文本的过程。

联系在于技术程序为工作程序的主要阶段,即工作程序包含技术程序。

28.如何进行环境规划的方案设计?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削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的调查和评价。

从而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2、分析预测的结果。

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力、削减量和可能的投资等,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

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如污染综合整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调整生产力布局措施。

29.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功能区、空气~、地表水~城市声学~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0.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

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31.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水体不同区段的自然条件、区域内的用水需求,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对水体不同区段按其功能加以划分,并确定其相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