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香雪和凤娇的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倾注的深沉的爱。

2.体会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感受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由作者简介导入

2.阅读课文,勾画重要信息,做批注。

3.学生谈初读感受

教师:青春,友谊,爱情;乡村,纯朴,向往。短短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遗失在时代深处的美好,使我想起我的小山村,我的姐姐们,她们曾经也是一群纯朴、美丽的姑娘。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

作者对香雪的赞美。

小说主人公(香雪)及文章的题材(抒情小说)。

2.文中出现这个句子了吗?是谁在叫香雪?

篇末点题。这是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以及群山的回音。

二、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1.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学习小说,一般先从情节入手。这篇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试分别概括这些情节片段,并据此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4):火车开进了台儿沟这个小山村。

第二部分(5-43):姑娘们去村口看火车。

第三部分(44-61):姑娘们和火车上的旅客做买卖。

第四部分(62-81):火车拉走了香雪。

2.小说的情节也是反映现实的重要手段。作者描述这几个情节片段想反映什么现实(即主题)?

反映了火车(现代文明)给台儿沟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3.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在此之前的山村闭塞、落后、传统,当时还没有人外出务工。(教师讲述小时候暑假在县城看火车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此学习小说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先圈画出人物的相关描写(或叙述),然后据此分析人物性格。

二、分析香雪的形象

1.跳读6-70段,圈画出描写香雪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香雪怎样的思想性格?

胆怯

“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第6段)

善良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第37段)

纯真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

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6段)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第47段)

坚毅,执着

“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第64段,65段)

自爱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第69段)

三、分析凤娇的形象

1.凤娇关注的物品和香雪所关注的有什么不同?作者借助这些物品表现了什么?

凤娇关注“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等装饰品。她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生活用品,香雪关注的是学习用品等精神领域的用品。作者借此表达出小山村里姑娘们的不同追求,在现代文明面前的不同状态。

2.凤娇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对“北京话”纯真含蓄而执着的情感。

3.文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凤娇的这一情感?

“凤娇骂着,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第14段)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又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如果他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沙巾,凤娇就一定抽回一斤挂面还给他。”(第45段)

四、主题

1.小说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即主题)?

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2.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她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河北保定度过的。1975年,在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省博野县农村插队,并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回河北省保定地区文化局工作。

第三课时

一、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第71-81段)

1.香雪在黑夜独自从西山口返回台儿沟,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害怕”(第71段)——“满意”(第74段)——“不再害怕”(第74段)

2.是什么使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铅笔盒。

3.一个普通的铅笔盒为什么能给她这么大的力量,让一个生性胆怯的女孩变得如此勇敢执着?

“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第75段)铅笔盒装载着她对未来的的美好向往,铅笔盒能帮她挽回自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