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哦,香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4.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评估。

3.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表现。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哦,香雪》的文本。

2. 作者相关作品的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哦,香雪》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时间1. 本章节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引入新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哦,香雪》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一、课文解读:《哦,香雪》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这篇小说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

小说捕捉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乡村女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折射出时代风貌。

二、课文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三、课文难点: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四、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它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突破环境的重重阻碍,如同牡丹花般焕发出青春的光采。

有这样一个山村,有这样一群孩子,如同这细小低微的苔藓从未走出过大山。

当一列火车夹带着来自山外陌生、新鲜的清风驶过山村时,她们也绽放出属于他们青春的芳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铁凝,踏上开往台儿沟的列车,走近《哦,香雪》。

【知人论世】1.知人——作者介绍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其作品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永远有多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一千张糖纸》等2.论世——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哦 ,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 ,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哦,香雪》教案【教材定位】《哦,香雪》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篇课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儿。

小说的主角是以香雪为代表的几位姑娘,他们对火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生活所发生的的微妙的新变化。

同时,火车的到来,也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心理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学习这篇课文时,要注意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处的对比手法,对于塑造人物,突出品格的作用。

阅读时,还要注意赏析小说清新的笔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素养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把握主旨和主题。

2.品读小说的语言美,赏析小说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

3.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

2.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人物美和艺术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

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

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铁凝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

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原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

铁凝为长女。

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哦,香雪》新授课教学设计

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哦,香雪》新授课教学设计

2024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哦,香雪》新授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哦,香雪》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香雪的形象特征。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艺术魅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香雪的形象特征。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任务导入——赏读标题:哦①é:吟哦低声唱,吟咏。

②ó: 哦,怎么回事?疑问、惊奇等。

③ò: 哦,我明白了。

领会、醒悟。

④ò: 哦,我一定会改的。

承诺、答应。

⑤ò: 哦,太棒了!惊喜、赞美。

任务:请立足全文情节,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分析,并且试用你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读这个题目。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

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

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4 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 年和1988 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哦,香雪》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哦,香雪》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哦,香雪》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哦,香雪》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近年来,优质课的概念在教育界日益被重视,它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其中,一节好的优质课不仅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习体验。

本文将围绕着《哦,香雪》这一文学经典作品,为大家提供一篇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以期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哦,香雪》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情节框架等基本内容;2.通过阅读与分析,体会小说呈现的人性真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启发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受与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文化名片,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好。

然后,根据《哦,香雪》的主题和人物特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2.学习环节(40分钟)(1)阅读与分析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注重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小说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重要要素,梳理小说的结构和内涵。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练习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文本分析能力。

(2)思维拓展通过提出问题、设定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探讨小说中表现的人性真谛。

例如:香雪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体现了哪些价值观念?主人公的励志精神和人格魅力在今天还有何种借鉴意义?学生们可以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自由思考和讨论,以达到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归纳总结人性现象的目的。

3.巩固环节(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感受,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例如:以舞蹈、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收获的知识体会,回顾课堂上的探讨和思考。

3.2 哦,香雪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3.2 哦,香雪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内容上,四个“打听”有区别有梯度,从外界、大学、诗歌到铅笔盒,范围越来越小,表现了香雪对外界世界的渴望,尤其是对精神领域的追求,这也为下文换铅笔盒这个情节增添了让人信服的一笔。
三、品析人物对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香雪的语言描写,探究人物性格。
“房顶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明确:总体来讲这些语言描写都体现了山村女孩对外界的好奇与渴望,但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与火车有关的东西,而香雪关注的是城里的生活方式,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实际上反映了不同人物的心理需求。香雪这个发问,与她之前在小镇上学的经历有关,也更能折射她身上的自卑与自尊,也呼应了她随后不顾一切与人交换铅笔盒的原因。
通过品析人物对话,让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感悟文章主题
一个小小的铅笔盒,一个简单的关于铅笔盒的故事,究竟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呢?请探究“铅笔盒”的丰富意蕴。
(一)交换铅笔盒发生的年代
本文创作于1982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也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台儿沟的人们有了新的追求,因此用40个鸡蛋交换铅笔盒才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
(二)品鉴细节魅力
课文第49节(PPT):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它的价钱。请品鉴此处的四个“打听”
明确:手法上,四个“打听”表达强调,突出对外界世界的种种好奇。
二、理清文章梗概
(一)梳理文章脉络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哦,香雪》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哦,香雪》●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二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激发学生对纯朴、坚毅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 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教学难点1.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2. 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等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哦,香雪》课文2. 铁凝作品集3. 相关评论文章●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预习任务布置1. 阅读《哦,香雪》课文,圈划出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

2. 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分钟能做什么?”2. 引出小说《哦,香雪》,讲述火车一分钟的停靠给大山深处带来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1. 作家简介●介绍铁凝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主要作品。

2. 背景追溯●讲述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 赏析人物形象●通过具体语句分析香雪的特点,如淳朴、自尊、执着等。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凤娇等。

4. 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如大山、火车等,理解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大山象征封闭、传统,火车象征开放、现代等。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3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作品,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5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4.2 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要求书写规范,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和表现。

5.2 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结合课后注释,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心得。

4.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意义、比喻等。

(2)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珍惜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哦香雪》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

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

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

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哦香雪》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哦香雪》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哦香雪》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哦,香雪》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铁凝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香雪这位平凡女孩的不平凡经历,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北方农村的生活画卷。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感悟作品魅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本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描述的香雪成长历程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掌握铁凝的语言艺术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音韵美,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的阅读,拓宽文学视野,积累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背景的人。
2.通过对香雪成长历程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哦,香雪》的背景知识2.学会朗读表演《哦,香雪》3.培养学生语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感知段落意境,掌握朗读表演技巧。

2.借助朗读《哦,香雪》,感悟爱情真谛,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理解不同段落的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对《哦,香雪》背景知识的了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哦,香雪》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主题及产品形式。

2.口述内容辅以图片、音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体验。

3.自由讨论一下各自对《哦,香雪》的感受或理解,明确感性认识。

二、初读《哦,香雪》1.让齐桓公说起故事,介绍《哦,香雪》。

2.整个文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倩女离魂的爱情传说;第二部分,陌生人之间浅谈,表扬和赞美的话语;第三部分,情侣之间片刻的无言。

3.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

4.整体感受:抒情、美丽、即兴。

应该说,整篇文本是低语、轻轻呢喃,是俯在泉边抚摸着碧水,是秋夜中jazz乐的旋律。

5.初读后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情感体验,共同探讨。

二、重读《哦,香雪》1. 分段朗读: 大约每个小部分设一个小队,让学生负责穿插旁白,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情境表现。

2. 初步归纳:读完每段,让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感受,并让每组根据段落内容建立自己的表情、语调和点题,使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特色。

3. 合作排练:每个小组排练自己的部分,准备合成全文。

三、朗读《哦,香雪》1.前言:主持人对全体参与者进行述明:朗读的演讲分段分发,每段6秒钟的设定时间。

2.朗读表演:各小组依次朗读自己的部分,黑板上计时器驱动大家争分夺秒,紧张但又充满趣味。

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情感,适当停顿、低语是非常必要的。

3.展示互动。

展示自己排练内容,让每个人给出分析、表扬和建议,给予互相借鉴和砥砺的心理暗示。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热爱,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1.2 板书课文《哦,香雪》,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寻找答案。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升华5.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热爱。

5.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实验:设计一场关于象征手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游戏:设计一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趣味性。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2.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入领悟课文主题。
教学准备:
1.课文《哦香雪》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研究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学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哦香雪》,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能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见解。
5.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6.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4)课外读物: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延伸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哦香雪》这篇课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5.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
重点知识点:文化传承、文化理解。

部编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哦,香雪》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部编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哦,香雪》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教课方案《哦,香雪》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品析香雪和凤娇的形象,领会作者对人物倾注的深邃的爱。

2.领会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神往和改变山村关闭落伍、挣脱贫困的迫切心情,感觉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教课时数:3课时教课过程【预习】1.由作者简介导入2.阅读课文,勾勒重要信息,做标注。

3.学生谈初读感觉教师:青春,友情,爱情;乡村,纯朴,神往。

短短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那些丢失在时代深处的美好,使我想起我的小山村,我的姐姐们,她们以前也是一群纯朴、漂亮的姑娘。

第一课时一、解题1.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作者对香雪的赞叹。

小说主人公(香雪)及文章的题材(抒怀小说)。

2.文中出现这个句子了吗?是谁在叫香雪?篇末点题。

这是姑娘们欢喜的呼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以及群山的回音。

二、认识小说的故事情节1.小说是经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绘来归纳地表现社会生活的。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因素。

学习小说,一般先从情节入手。

这篇小说并无一个完好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试分别归纳这些情节片段,并据此区分段落。

第一部分(1-4):火车开进了台儿沟这个小山村。

第二部分(5-43):姑娘们去村口看火车。

第三部分(44-61):姑娘们和火车上的游客做买卖。

第四部分(62-81):火车拉走了香雪。

2.小说的情节也是反应现实的重要手段。

作者描绘这几个情节片段想反应什么现实(即主题)?反应了火车(现代文明)给台儿沟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神往。

3.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发布于1982年,时价改革开放早期。

在此以前的山村闭塞、落伍、传统,当时还没有人出门务工。

(教师叙述小时候暑期在县城看火车的情形)第二课时一、剖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所以学习小说要点是剖析人物形象。

如何剖析人物形象?先圈画出人物的有关描绘(或表达),而后据此剖析人物性格。

二、剖析香雪的形象1.跳读6-70段,圈画出描绘香雪的语句,想想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香雪如何的思想性格?胆寒“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牢牢捂着耳朵。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哦,香雪》属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描写了改革开放之初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青年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本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形象鲜明,语言诗化,情感真挚,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思想意识、生命形态的理解,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寻。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简单的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钻研能力和鉴赏水平较低,认识问题比较表面化,加之课外阅读量较小,对时代背景不熟悉,因此他们对深刻的主题和诗化的语言风格理解起来有难度。

因此应以文本为基础,积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学目标】1.梳理文本,圈划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诗化风格。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教学重点】1.研习关于人物描写的文字,揣摩香雪这一人物形象。

2.聚焦人物心理、自然环境等描写,探究作品表现的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诗化风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学准备】1. 组织学生阅读学案内容《铁凝与“香雪”》,了解铁凝创作背景。

2. 电影《哦,香雪》影视片段【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山里的孩子渴望的神情2.山区群山相连3.《哦,香雪》的电影海报)“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对于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地回答:山外还是山。

然而幸运的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同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带给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青年种种冲击,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哦,香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析香雪和凤娇的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倾注的深沉的爱。

2.体会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感受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由作者简介导入2.阅读课文,勾画重要信息,做批注。

3.学生谈初读感受教师:青春,友谊,爱情;乡村,纯朴,向往。

短短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遗失在时代深处的美好,使我想起我的小山村,我的姐姐们,她们曾经也是一群纯朴、美丽的姑娘。

第一课时一、解题1.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作者对香雪的赞美。

小说主人公(香雪)及文章的题材(抒情小说)。

2.文中出现这个句子了吗?是谁在叫香雪?篇末点题。

这是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以及群山的回音。

二、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1.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学习小说,一般先从情节入手。

这篇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试分别概括这些情节片段,并据此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4):火车开进了台儿沟这个小山村。

第二部分(5-43):姑娘们去村口看火车。

第三部分(44-61):姑娘们和火车上的旅客做买卖。

第四部分(62-81):火车拉走了香雪。

2.小说的情节也是反映现实的重要手段。

作者描述这几个情节片段想反映什么现实(即主题)?反映了火车(现代文明)给台儿沟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3.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时值改革开放初期。

在此之前的山村闭塞、落后、传统,当时还没有人外出务工。

(教师讲述小时候暑假在县城看火车的情景)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此学习小说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先圈画出人物的相关描写(或叙述),然后据此分析人物性格。

二、分析香雪的形象1.跳读6-70段,圈画出描写香雪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香雪怎样的思想性格?胆怯“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

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

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第6段)善良“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第37段)纯真“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

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

’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第46段)渴求科学文化知识“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第47段)坚毅,执着“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

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

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

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

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

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第64段,65段)自爱“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第69段)三、分析凤娇的形象1.凤娇关注的物品和香雪所关注的有什么不同?作者借助这些物品表现了什么?凤娇关注“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等装饰品。

她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生活用品,香雪关注的是学习用品等精神领域的用品。

作者借此表达出小山村里姑娘们的不同追求,在现代文明面前的不同状态。

2.凤娇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对“北京话”纯真含蓄而执着的情感。

3.文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凤娇的这一情感?“凤娇骂着,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第14段)“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

又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如果他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沙巾,凤娇就一定抽回一斤挂面还给他。

”(第45段)四、主题1.小说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2.作者简介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她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河北保定度过的。

1975年,在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省博野县农村插队,并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回河北省保定地区文化局工作。

第三课时一、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第71-81段)1.香雪在黑夜独自从西山口返回台儿沟,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害怕”(第71段)——“满意”(第74段)——“不再害怕”(第74段)2.是什么使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铅笔盒。

3.一个普通的铅笔盒为什么能给她这么大的力量,让一个生性胆怯的女孩变得如此勇敢执着?“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第75段)铅笔盒装载着她对未来的的美好向往,铅笔盒能帮她挽回自尊。

4.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描写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心理描写A.“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第73段)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丛从容容地下车。

”(第74段)表达了香雪渴望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的面貌及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

C.“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第75段)景物描写A.“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第72段)烘托出香雪心情的变化,引出对铅笔盒的描写。

B.“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第74段)烘托出香雪拥有铅笔盒后的满足心情。

C.“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第75段)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D.“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第76段)烘托出香雪想出了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的方法后的愉快心情。

E.“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第80段)烘托出香雪内心的感动。

5.主题作者对中国的某些山村,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一列列火车从山外奔来,使她们不再安于父辈那样坐在街口发愣的困窘生活,使他们不再甘心把自己的青春默默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

为了新追求,她们付诸行动,带着坚强和热情,纯朴和泼辣,温柔和大胆,带着大山赋予的一切美德,勇敢、执着地向新生活迈进,一往情深。

”6.小结优秀小说总是形象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和态度。

阅读优秀小说可以在美的享受中认识社会和人生,受到教益和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