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1第六章屈原和楚辞

合集下载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离骚》的创作
▪ 《离骚》确有可能作于屈原放逐江 南进入沅湘一带之后。
▪ 一篇袒露胸襟、倾吐怀抱的政治抒 情诗。
▪ 将自身遭遇和心灵历程幻化为可触 可感的形象和新奇曲折的情节,以 一位非凡人物的上下于天求索寻觅 为线索。
▪ 独特构思受到了南楚巫觋文化的孕 育和影响。
二、《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远游》
▪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 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 寐兮,魂营营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 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卜居》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 “君将何以教之?”
《抽思》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风之动容兮, 何回极之浮浮!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 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 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々。兹历情以陈辞兮, 荪详聋而不闻。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不至今其庸亡? 何独乐斯之蹇蹇兮?愿荪美之可完。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夫何极而不至兮, 故远闻而难亏。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少歌 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 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道卓 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 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 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 尚不知余之从容。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轸石崴嵬,蹇 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 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第五讲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课后习题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体的产生•首先,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 楚地民间“巫歌”, 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战国之世, ¡­¡­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 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 相率仿效, 以原楚产, 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二)楚辞的涵义•1.楚辞是一种诗体•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3.“楚辞”是一部书名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三)楚辞的特点•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 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 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 想象力丰富, 文采华美, 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六言句:•惟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五言或六言:•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四言句: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 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一)生平屈原(前340?—278?), 名平, 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中国古代文学史 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 屈原与楚辞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 《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 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于夏商时期 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 “荆蛮”(也称“楚蛮”)之地。周成王 时,封芈氏后人熊绎于楚蛮,为楚子,居 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始立为国。春 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年(前 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熊赀 ( zī)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 为独霸南方的大国。
三、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 (一)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1.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一、关于“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 新诗体。
• 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
•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 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 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 第6段:进不能而欲退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第7段:女媭詈予:“汝何博謇而好修”
• 第8段:南征,向大舜陈述政治主张——举 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第9段:不舍昼夜,上下求索(上告天帝,
奈何时暧暧将罢)
屈 原 与 楚 辞
楚地风习
身份:左徒、三闾大夫
思想原则:爱国、美政
屈原·楚辞
贡献:创制新诗体

第六章-屈原及楚辞

第六章-屈原及楚辞

2、跪敷衽以陈辞兮——好蔽美 而嫉妒。
上天追求的失败。
3、朝吾将济于白水兮——余焉 能忍与此终古。
写三次求女,是理想的第二次 追求,第二次失败。
三次求女,归纳起来,有五种说法: 一是喻求贤,求同志,王逸创此说。 二是喻求贤君,朱熹创此说。 三是指为王求贤妃,明赵星南主此说。 四喻求通君侧之人,清梅冲持此说,近人
神仙传说意象群:肯定:玉虬、翳、羲和、 望舒、百神、伊尹、彭咸等。否定:帝阍、 宓妃、蹇修、简狄、灵氛、巫咸等。
七、《离骚》中屈原矛盾心理活动的反映 及思想发展的过程
矛盾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虚设三 个人物表现出来,女嬃、灵氛、 巫咸。
思想发展过程:
“愿俟时乎吾将刈”, “延 伫乎吾将反”, “吾将上下 而求索”, “吾将远逝以自 疏”, “吾将从彭咸之所 居”,这五句是思想发展的五 个过程。
游国恩力主之。 五喻求贤诸侯,清蒋骥主此说。
第二部分,另辟神境,实是第一 部分内容之虚化,借求爱的炽热 和失恋的苦痛来象征自己对理想 的追求。他不仅追求美丽的容貌, 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在政治上 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索藑茅以筳篿兮—— 完
1、索藑茅以筳篿兮-周流观乎上下。 第一小段,在复杂的矛盾心情中 提出了去与留的问题。
1.南北文化交流是楚辞产生发展 的主要基础。
2.楚辞与楚国民间文学有密切关 系。
3.楚国的地方音乐孕育了楚辞特 有的情调,与此同时,楚国的方 言也影响着楚辞。
4.楚辞与楚国社会习俗的关系。 楚国是一个巫风盛行的国家, 《汉书·地理志》:“楚人信 巫鬼而重淫祀”。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 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楚辞,既指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种“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又指西汉刘向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书中辑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原创造的诗体而成的作品。

《楚辞》和《诗经》都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产生于楚地,其中既有楚文化的特点,又融合着中原文化的某些特征。

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楚文化中巫文化影响的产物。

《楚辞》中的一些作品如《九歌》、《阳春》、《白雪》等都是当时楚地的乐曲名称。

长短不一的句式、句尾或句中用语气词“兮”等特点也和中原地区的歌谣体式不同。

而有些作品的四言句式和隔句句尾使用“兮”字则是受中原文化中《诗经》的影响。

可以说,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共同的产物。

当然,如果没有诗人屈原的创造,也不会有楚辞的成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

怀王时,曾任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主张举贤授能。

屈原又有杰出的外交才干,“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深受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但因为他的改革措施触动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利益,上官大夫靳尚在怀王面前对屈原进行诬陷,离间怀王和屈原的关系,屈原因此遭到怀王的疏远,被免去左徒之职,只做了一个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后来还被怀王流放到汉北地区。

屈原被放逐之后,他以前实行的政策全部中止,楚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败,不但损失了大片国土,最后连楚怀王也被秦国拘留,死在了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因为反对令尹子兰等人的投降政策,再次受到谗害,被流放到江南沅水、湘水一带。

在屈原再次被放逐的期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国都郢都沦陷,顷襄王外逃。

公元前233年,楚国被秦国消灭。

约在郢都沦陷的那一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死的时间据说是夏历五月五日,后来人们每年的这个时间便到江边举办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他,端午节因此而产生。

古代文学 课件 楚辞与屈原

古代文学 课件 楚辞与屈原

楚辞形制特色: 楚辞形制特色: 1、“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 、 字的运用。 天问》 卜居》 远游》 楚辞作品均用“ 《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 2、特殊的句式。楚辞句式有六言与五言两种 、特殊的句式。 不计语气词“ ),节奏分别为 节奏分别为“ (不计语气词“兮”),节奏分别为“三 三二” 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句法 九章》 后者主要见于《九歌》 参差、韵散结合。 参差、韵散结合。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相当于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音乐诸方 面都与中原不同。 面都与中原不同。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 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 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 《 诗 》 , 则其言甚长 , 其思甚幻 , 其文甚丽 , 其旨甚明,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其旨甚明 ,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 乃甚或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在三百篇以上。 在三百篇以上。”
《湘夫人》、《山鬼》细腻的情感描写 湘夫人》 山鬼》
(1)表达思念之情 表达思念之情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 人》) 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 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 (2)对恋人的等待 对恋人的等待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湘夫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鬼》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山鬼》)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学习目标:了解楚国的经济和文化成就,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楚、楚辞、背景、文化知识点:1、楚国的经济和文化。

2、南北文化交流。

3、楚声、楚歌。

4、楚地风俗。

5、屈原的创造。

课时内容一、楚国的经济和文化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之际,由北方迁来的一个部族定居于丹阳(丹水和淅水的会合处,即今河南西南和湖北西北相交处)。

此后,他们又逐步推进到江汉平原,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这个部族就是著名的楚。

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楚人在江汉平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楚辞就是这种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楚国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给江汉平原带来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同时在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就是楚辞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大背景。

楚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部族,同时也是以农业为本的部族。

楚族在由北方南移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

开初之时,楚人在荆山筚路蓝缕①,实行刀耕火种,生产力相当低下。

后来,他们又继续南下到了江汉平原,这样就又吸收了江汉地区原有的种植水稻的经验,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南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水稻生产的特殊要求,楚人发明了火耕水耨②的耕作方式。

由于掌握了冶铁技术,楚国较早成为了使用铁农具的同家,再加上牛耕的善遍推广,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此外,根据水稻生产的需要,楚人还十分重视修建筑陂灌田的水利工程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在孙叔敖等人的主持下,楚国先后修筑了期思陂和芍陂,这就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据史书记载,楚国的粮食产量和储藏都较大,这为楚国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的冶炼、铸造和其他一系列手工业工艺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

楚人继承了中原地区自商代以来的青铜冶铸技术,从春秋时期开始,这种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可以从大量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得到明证。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离骚》的思想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政治革新主张。
其具体内容是,要效法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 “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主张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限制旧贵
族世卿世禄、垄断政治的特权,要不分贵贱,唯贤是举 。 诗人列举古代正反事例加以说明。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革新法度,君主和上层贵族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都要严格按照法度办事。
诗人严厉揭批楚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贪婪谋私、违法乱纪。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 思想。

03 大学国文之屈原与楚辞.ppt

03 大学国文之屈原与楚辞.ppt
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
58
因为纵观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 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 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 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 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
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
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
59
54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
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
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
信兮告余以不闲。
55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 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
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
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56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 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 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 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
48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搴:qian,拔取; 汀洲:水中平地; 杜若:香草名;
聊:姑且;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49
•借景抒情,将景、人、事、现实、
追忆、幻想熔铸为一体。
•全诗基调感伤,气氛悲凉,带有强烈
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线条清晰、结构完整,既跌宕起
伏,又融会贯通。
专指屈,宋等人的作品。
15
汉成帝时刘向校订古籍,编集屈,宋 等并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辑为《楚辞》。 东汉王逸在刘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一篇 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命名为《楚辞章句》, 这也是流传至今现存最早版本。
16
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有两种形式:一是受 《诗经》的影响,如《橘颂》。《天问》 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另一种样式比 较典型,以《离骚》,《九歌》为代表, 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典型的楚辞诗风上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的含义为“遭遇忧患”。 “离”:通“罹”,遭遇、遭受; “骚”:忧、忧患。 • 《离骚》的写作时间: ▲ 现多认为写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也有人认为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时期)
▼ 《离骚》讲析
袁本作品选 p.184—189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前286年),屈原被放逐到江南
地区(今湖南的沅、湘一带)。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 率兵攻破郢都。屈原悲愤至极,怀抱沙石,投入汨罗 江自尽,时年约62岁。
• 祭屈原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投粽子 划龙舟 • 苏轼《屈原塔》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漂何在,父老空悲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第六章
• 复习思考题
屈原和楚辞
1.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 3.《离骚》简介、《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4. 简介《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5. 屈原的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简介 6. 重点阅读赏析:《离骚》、《哀郢》、《国殇》
★ 注意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
三、屈原的作品
袁本文学史 p. 111
•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 关于屈原的作品,历代学者存有不同的看法。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为25篇。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24篇:《离骚》 《九章》(9篇) 《九歌》(11篇) 《天问》《远游》《卜居》; 王逸认为《渔父》《大招》“疑而不明”,不确定; 《招魂》则归在宋玉名下。
西汉刘向 编定的《楚辞》为十三卷; 东汉王逸 编定的《楚辞章句》先为十六卷,后又为十七卷。
一、楚辞的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立的一种 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诗歌形式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又长短参差,灵活 多变,诗句中多用语气词“兮”来变换节奏,舒缓语 气,增强音乐美。 2.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大量采用楚国的方言词汇,运用楚地音调,描写楚国 景物和民俗风情,吸收楚地神话传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谓之‘楚辞’。” —— 宋代·黄伯思
(二)直接孕育楚辞的是楚国民歌。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流域,诗中有不少 楚地名、楚物名及“兮” “思”等楚语虚词。 春秋末民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战国后期楚辞《九歌》:“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湘夫人》 chǎi lǐ
(三)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也多方面接受了北方中原文化 的影响。
二、楚辞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楚辞的孕育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 有重要的关系。 ﹡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状况…… 形成楚国的文化特质:神巫性、浪漫性、综合性
1.重鬼信神,巫风盛行,表现为神巫性; 2.富有热烈奔放、神奇瑰丽的浪漫激情,表现为浪漫性; 3.融合南方区域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表现为综合性。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第一节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 “楚辞”的三种含义: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它大致有三重含 义: 一是诗体名,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文人创立的一种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二是作品名,指战国后期楚国人及汉代人用楚辞诗体 创作的一批作品。 三是诗集名,汉代刘向将屈原作品和战国晚期楚国 宋玉、唐勒、景差以及汉代东方朔、刘向等后学之作 编为一集,定名《楚辞》。
《诗经》的句式、比兴手法;诸子散文的文采、结构、气势等, 对楚辞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 总之:楚辞这一新诗体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 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结晶,楚辞综合吸收了楚国民歌 和《诗经》、诸子散文等各种文体的长处而形成了 自己的体式和风格。 • 楚国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楚辞的形成起了孕育 和催生的作用;而楚辞产生和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屈 原和以他为首的楚国文人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袁本文学史p.111 前一部分写诗人的身世、政治遭遇和内心哀痛,现实 性很强;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屈原的作品共有23篇: 《离骚》、《九歌》(11篇)、 《九章》(9篇)、 《天问》、《招魂》。 袁本文学史 p. 111 p. 112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渔父》也是屈原的作品)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简介 袁本文学史 p. 112 《离骚》是战国后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 楚辞新诗体的代表作。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篇自传性政治抒情诗。 篇名“离骚”意为 “遭遇忧患”,一般认为此诗作 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全诗着重抒写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遭遇以及内心哀 痛,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屈 追求理想的坚 强意志、爱国情怀和高洁人格。诗中大量运用“香 草美人”作比兴,富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