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1第六章屈原和楚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 复习思考题
屈原和楚辞
1.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 3.《离骚》简介、《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4. 简介《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5. 屈原的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简介 6. 重点阅读赏析:《离骚》、《哀郢》、《国殇》
★ 注意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
《诗经》的句式、比兴手法;诸子散文的文采、结构、气势等, 对楚辞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 总之:楚辞这一新诗体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 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结晶,楚辞综合吸收了楚国民歌 和《诗经》、诸子散文等各种文体的长处而形成了 自己的体式和风格。 • 楚国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楚辞的形成起了孕育 和催生的作用;而楚辞产生和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屈 原和以他为首的楚国文人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屈原的作品共有23篇: 《离骚》、《九歌》(11篇)、 《九章》(9篇)、 《天问》、《招魂》。 袁本文学史 p. 111 p. 112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渔父》也是屈原的作品)
第三节 《离骚》
•
一、《离骚》简介 袁本文学史 p. 112 《离骚》是战国后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 楚辞新诗体的代表作。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篇自传性政治抒情诗。 篇名“离骚”意为 “遭遇忧患”,一般认为此诗作 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全诗着重抒写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遭遇以及内心哀 痛,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屈 追求理想的坚 强意志、爱国情怀和高洁人格。诗中大量运用“香 草美人”作比兴,富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三、屈原的作品
袁本文学史 p. 111
•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 关于屈原的作品,历代学者存有不同的看法。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为25篇。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24篇:《离骚》 《九章》(9篇) 《九歌》(11篇) 《天问》《远游》《卜居》; 王逸认为《渔父》《大招》“疑而不明”,不确定; 《招魂》则归在宋玉名下。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袁本文学史p.111 前一部分写诗人的身世、政治遭遇和内心哀痛,现实 性很强;
(二)直接孕育楚辞的是楚国民歌。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流域,诗中有不少 楚地名、楚物名及“兮” “思”等楚语虚词。 春秋末民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战国后期楚辞《九歌》:“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湘夫人》 chǎi lǐ
(三)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也多方面接受了北方中原文化 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第一节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 “楚辞”的三种含义: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它大致有三重含 义: 一是诗体名,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文人创立的一种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二是作品名,指战国后期楚国人及汉代人用楚辞诗体 创作的一批作品。 三是诗集名,汉代刘向将屈原作品和战国晚期楚国 宋玉、唐勒、景差以及汉代东方朔、刘向等后学之作 编为一集,定名《楚辞》。
西汉刘向 编定的《楚辞》为十三卷; 东汉王逸 编定的《楚辞章句》先为十六卷,后又为十七卷。
一、楚辞的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立的一种 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诗歌形式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又长短参差,灵活 多变,诗句中多用语气词“兮”来变换节奏,舒缓语 气,增强音乐美。 2.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大量采用楚国的方言词汇,运用楚地音调,描写楚国 景物和民俗风情,吸收楚地神话传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谓之‘楚辞’。” —— 宋代·黄伯思
•
•
•
• 《离骚》篇名的含义为“遭遇忧患”。 “离”:通“罹”,遭遇、遭受; “骚”:忧、忧患。 • 《离骚》的写作时间: ▲ 现多认为写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也有人认为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时期)
▼ 《离骚》讲析
袁本作品选 p.184—189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来自百度文库
●
▲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前286年),屈原被放逐到江南
地区(今湖南的沅、湘一带)。
◆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 率兵攻破郢都。屈原悲愤至极,怀抱沙石,投入汨罗 江自尽,时年约62岁。
• 祭屈原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投粽子 划龙舟 • 苏轼《屈原塔》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漂何在,父老空悲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二、楚辞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楚辞的孕育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 有重要的关系。 ﹡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状况…… 形成楚国的文化特质:神巫性、浪漫性、综合性
1.重鬼信神,巫风盛行,表现为神巫性; 2.富有热烈奔放、神奇瑰丽的浪漫激情,表现为浪漫性; 3.融合南方区域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表现为综合性。
• 复习思考题
屈原和楚辞
1.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 3.《离骚》简介、《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4. 简介《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5. 屈原的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简介 6. 重点阅读赏析:《离骚》、《哀郢》、《国殇》
★ 注意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
《诗经》的句式、比兴手法;诸子散文的文采、结构、气势等, 对楚辞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 总之:楚辞这一新诗体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 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结晶,楚辞综合吸收了楚国民歌 和《诗经》、诸子散文等各种文体的长处而形成了 自己的体式和风格。 • 楚国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楚辞的形成起了孕育 和催生的作用;而楚辞产生和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屈 原和以他为首的楚国文人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屈原的作品共有23篇: 《离骚》、《九歌》(11篇)、 《九章》(9篇)、 《天问》、《招魂》。 袁本文学史 p. 111 p. 112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渔父》也是屈原的作品)
第三节 《离骚》
•
一、《离骚》简介 袁本文学史 p. 112 《离骚》是战国后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 楚辞新诗体的代表作。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篇自传性政治抒情诗。 篇名“离骚”意为 “遭遇忧患”,一般认为此诗作 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全诗着重抒写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遭遇以及内心哀 痛,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屈 追求理想的坚 强意志、爱国情怀和高洁人格。诗中大量运用“香 草美人”作比兴,富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三、屈原的作品
袁本文学史 p. 111
•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 关于屈原的作品,历代学者存有不同的看法。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为25篇。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24篇:《离骚》 《九章》(9篇) 《九歌》(11篇) 《天问》《远游》《卜居》; 王逸认为《渔父》《大招》“疑而不明”,不确定; 《招魂》则归在宋玉名下。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袁本文学史p.111 前一部分写诗人的身世、政治遭遇和内心哀痛,现实 性很强;
(二)直接孕育楚辞的是楚国民歌。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流域,诗中有不少 楚地名、楚物名及“兮” “思”等楚语虚词。 春秋末民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战国后期楚辞《九歌》:“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湘夫人》 chǎi lǐ
(三)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也多方面接受了北方中原文化 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第一节 楚辞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 “楚辞”的三种含义: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它大致有三重含 义: 一是诗体名,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文人创立的一种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二是作品名,指战国后期楚国人及汉代人用楚辞诗体 创作的一批作品。 三是诗集名,汉代刘向将屈原作品和战国晚期楚国 宋玉、唐勒、景差以及汉代东方朔、刘向等后学之作 编为一集,定名《楚辞》。
西汉刘向 编定的《楚辞》为十三卷; 东汉王逸 编定的《楚辞章句》先为十六卷,后又为十七卷。
一、楚辞的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立的一种 新体诗,又称“骚体诗”。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诗歌形式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又长短参差,灵活 多变,诗句中多用语气词“兮”来变换节奏,舒缓语 气,增强音乐美。 2.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大量采用楚国的方言词汇,运用楚地音调,描写楚国 景物和民俗风情,吸收楚地神话传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谓之‘楚辞’。” —— 宋代·黄伯思
•
•
•
• 《离骚》篇名的含义为“遭遇忧患”。 “离”:通“罹”,遭遇、遭受; “骚”:忧、忧患。 • 《离骚》的写作时间: ▲ 现多认为写于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时期。
(也有人认为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时期)
▼ 《离骚》讲析
袁本作品选 p.184—189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来自百度文库
●
▲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前286年),屈原被放逐到江南
地区(今湖南的沅、湘一带)。
◆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 率兵攻破郢都。屈原悲愤至极,怀抱沙石,投入汨罗 江自尽,时年约62岁。
• 祭屈原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投粽子 划龙舟 • 苏轼《屈原塔》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漂何在,父老空悲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二、楚辞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楚辞的孕育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 有重要的关系。 ﹡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状况…… 形成楚国的文化特质:神巫性、浪漫性、综合性
1.重鬼信神,巫风盛行,表现为神巫性; 2.富有热烈奔放、神奇瑰丽的浪漫激情,表现为浪漫性; 3.融合南方区域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表现为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