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基层咳嗽万里行巡讲专用咳嗽诊疗表

中国基层咳嗽万里行巡讲专用咳嗽诊疗表

基层医疗与咳嗽门诊建设工作-----《中国咳嗽联盟理事会》一、基层医疗单位特点:1、临床的第一道防线,患者多,病种复杂且多样。

2、缺少相关实验室诊疗工具。

3、部分患者自购自服药物效果不佳,且给医生调整诊疗方案时间有限。

4、门诊工作任务多样化,又缺乏最新临床进展的系统化学习。

5、对单一专科方面的深入化学习不够。

二、这对于我们基层医生也提到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诊断更明确,用药方案更精准。

三、而实际现状是我们基层全科医生的诊疗都趋向于急性咳嗽诊断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用药方案千篇一律。

四、目前国家呼吸重点实验室执行主席终南山说:咳嗽相关常见病因有30余种,其他疑难病因有近20种,不明原因咳嗽的病因还有一部分,导致临床出现大量的漏诊误诊,漏诊漏治与误诊误治是大家共同的难题,患者针对咳嗽症状处于有病乱投医,从而四处转诊更换医疗机构。

《全国临床呼吸学科关于专科咳嗽门诊建立的意义》1、随着临床咳嗽诊疗指南的进展,开展咳嗽门诊是临床全科医学的必然趋势。

(全国临床咳嗽门诊的建立)2、提供基层学习平台,提高问诊能力,增加基础检查方法。

3、改变基层淡旺季差异化,实现慢性咳嗽患者集中诊疗,提高门诊量及收益。

4、与参会专家进行后续的远程会诊,掌握最新版专家共识及指南对咳痰喘临床处理方法。

5、提供最新诊疗指南及临床处理方案,达到高疗效,短疗程的目的。

6、学习掌握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咳嗽诊疗程序,符合国家对基层诊疗规范化的要求。

7、基层咳嗽门诊建设是中国咳嗽联盟在未来3~5年的主要方向,完善国家亚急性疾病及慢病管理需求。

咳嗽门诊主要需要医生(学习诊断各种咳嗽病因、掌握询证指南的诊断方法、确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完善咳嗽门诊临床常规处置、学习并取得规范。

)。

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一、概述(一)定义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不论是在呼吸专科门诊还是在社区门诊,咳嗽均是最常见的就诊症状。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咳嗽并不是一个疾病,可根据病史、症状(如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咳嗽的分类及其发病原因。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咳嗽按病程划分,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10 ml作为湿咳的标准。

临床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咳嗽。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关键在于病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等可引起急性咳嗽,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

首先,镇咳药使用须谨慎,在必要时可用于咳嗽剧烈者。

其次,对于有痰且不易咳出者应使用祛痰药。

第三,抗菌药物不作为常规使用[5],若有明确感染征象,可考虑给予口服抗菌药物。

(二)亚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6]感染后咳嗽(PIC)、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7]等可引起亚急性咳嗽。

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少部分细菌感染导致亚急性咳嗽,感染因素依旧存在,可能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CVA、EB、UACS的药物治疗可参考慢性咳嗽部分。

(三)慢性咳嗽的药物治疗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可引起慢性咳嗽。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要点咳嗽是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和保持通气的一种生理性反射动作,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针对咳嗽的诊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制了《咳嗽基层诊疗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要点:一、分类与鉴别诊断:1.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指咳嗽持续不超过3周,亚急性咳嗽指咳嗽持续3~8周,慢性咳嗽指咳嗽持续超过8周。

2.根据咳嗽特征和伴随症状,将咳嗽分为分泌物性咳嗽、干性咳嗽和嗽痰困难的咳嗽。

3.通过咳嗽的临床表现、咳痰特征、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潜在的疾病。

二、病因与诱因:1.急性咳嗽主要原因包括感冒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气管炎、过敏等。

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鼻炎、鼻窦炎等。

2.诱发和加重咳嗽的因素包括冷空气、烟雾、化学物质、气体刺激、尘螨、气候变化等。

三、治疗原则:1.针对咳嗽的病因进行治疗,对症治疗。

2.急性咳嗽可采取非药物治疗,如饮水保持充足、室内保持适宜湿度、避免刺激性物质等。

若症状严重,可采用咳嗽抑制药或祛痰药治疗。

3.对于慢性咳嗽患者,需详细评估疾病情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四、合理用药:1.常用的咳嗽抑制药物包括右美沙芬、扑尔敏、可待因等。

应根据病因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2.常用的祛痰药物包括溴己新、氨溴马胆碱、氨溴索等。

对于带有细菌感染征象的患者,可应用抗生素。

3.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咳嗽,如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等,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五、咳嗽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和儿童,应慎用药物,尽量选择非药物治疗和中成药治疗。

2.对于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周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3.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催咳药物,避免长期使用。

以上是《咳嗽基层诊疗指南》的主要要点,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对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高咳嗽的诊疗质量,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患者来说,如遇到持续咳嗽,请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咳嗽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1]。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明确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

很多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2,3, 4]。

2018年,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组织制定了«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并刊千«中华全科医师杂志〉〉[5,6], 是国内第一部由全科医学专家参与制定的面向基层的咳嗽诊治指南,获得了广大基层及全科医生的关注,为基层咳嗽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6年来,关千咳嗽诊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已进行更新与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基层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反馈相关研究进展,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组织领导下,来自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的专家开展了指南的修订工作,形成«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本次修订基本保持原有的架构,同时充分结合基层诊疗的实际环境、条件及基层诊疗的关注点,强化咳嗽的经验性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关注诊治误区,是一部更贴近基层诊疗需求的实用性指南。

本指南目标人群为成人咳嗽患者。

使用者为基层全科、内科、中医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指南制订工作组由呼吸病学、全科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和医学编辑组成。

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贴合基层诊疗实际、基层临床适用性强为目标,对部分主要的诊疗意见进行了推荐,推荐意见的证据主要基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同时新增了部分新近发表的高质量文献证据。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病因(一)感染多由病毒所致,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少见[3]。

(二)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三)过敏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1,4]。

咳嗽持续时间通常< 30 d[4]。

全身症状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高热少见。

2.体征:两肺呼吸音多粗糙,部分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二)辅助检查1.外周血常规: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5]。

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三)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有至少1种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并且对于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四)鉴别诊断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鉴别的疾病见表1。

(五)基层医疗机构转诊1.经过抗感染、镇咳、化痰和解痉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而且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2.初始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咳嗽持续超过8周,需进一步明确病因或鉴别诊断的患者。

四、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策略在于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

对于许多轻微咳嗽患者,日常活动及睡眠不受影响时,可选择观察。

对于显著的喘鸣、活动后或夜间咳嗽明显,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予相关对症治疗[1,6]。

2021走进咳嗽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2021走进咳嗽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2021走进咳嗽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摘要பைடு நூலகம்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咳嗽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不是临床诊断的终点,应该是也只能是其病因诊断的起点。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是国内首部儿童咳嗽循证指南,其涵盖了急性、迁延性及慢性咳嗽,提出并回答了儿童咳嗽临床迫切关注的19个问题和28条推荐意见,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回答了儿童咳嗽病因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重要问题。
本期中华儿科杂志刊出了“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2021指南”),这是继“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以下简称“2013指南”)制订8年后的又一次全面更新。读者在细读“2021指南”后,一定可以发现两大鲜明特点,其一是从慢性咳嗽指南演变成咳嗽指南,其二是从指南过渡到临床实践指南。前一特点突出的是整体观,指南制订者不再孤立地局限于慢性咳嗽,而是放大到关注咳嗽的全过程,包括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人为的咳嗽病程分类意欲更精准地思索和诊治,但因此也容易忽视咳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其中迁延性咳嗽是一个过渡时期,如不做妥善处理,将进入慢性咳嗽。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名称,称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其定义要点就是咳嗽时间超过4周,而这实际已属于慢性咳嗽范畴,但它就是从迁延性咳嗽演变过来的。病程上的“迁延性”实际就是急性和慢性之间的一个桥梁,切勿割立分析。“2021指南”也涉足急性咳嗽,这就引出了以普通感冒(急性鼻咽炎)为代表的众多急性呼吸道感染,其涉及面远超“2013指南”。“2021指南”第2个特点更显重要,在国际指南注册平台进行了前瞻性注册,以确保指南起点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撰写并发表了计划书以确保制订过程在监督下的有序性。制订者组织来自38家机构的48位成员,成立了5个工作组,专业涵盖呼吸、影像、神经、护理、方法学等,体现了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和多元化。工作组历时1年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同类指南进行了系统评价,对其包含的推荐意见进行了对比分析,避免制订推荐的重复,确保立题的充分性。通过两次德尔菲投票,从23个预选题中遴选出一线医务人员迫切关注的19个临床问题,组织23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对超过1.5万篇文献进行检索、筛选、评价和总结。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美国医学研究所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制订,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按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规范进行撰写和报告,充分考虑患儿及家长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衡量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后形成28条推荐意见,回答了儿童咳嗽病因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重要问题。对当前证据不充分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归纳,形成指南研究空白,为未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出方向。计划在指南发布后编制相应的患者版和基层版,从而让“2021指南”的受益人群更加广泛,以期产生指南制订后的社会效应。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水平,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中国中心联合发起,共同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团队,采用GRADE方法,制订基于循证证据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意义、目的、指南制订委员会成员、临床问题收集与优选、证据获取、评价和综合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儿童咳嗽的病因复杂且有重叠性,不同年龄儿童的咳嗽病因构成存在差异,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

制订高质量的指南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负担,进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制订了第一部“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儿童慢性咳嗽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制订了两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近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欧洲呼吸协会对儿童慢性咳嗽指南进行了更新。

虽然上述指南促进了儿童咳嗽的合理诊疗,但国际指南通常没有纳入以中文发表的研究,缺乏来自中文的文献证据。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发表以来,关于儿童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证据不断涌现。

因此,根据涉及广大儿科医师关注的咳嗽相关临床问题,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明确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及价值观,扩大了之前慢性咳嗽指南关注的领域,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一、指南制订方法指南的制订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美国医学研究所最新指南定义,符合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的要求。

按照指南制订清单2.0 版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制作指南实施方案和指南全文。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word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word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咳嗽基层医疗指南

咳嗽基层医疗指南

咳嗽基层医疗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正确诊断和治疗咳嗽症状。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
在初步判断为咳嗽症状之后,医务人员应该进行一系列的询问和检查来确定导致咳嗽的具体原因。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咳嗽起始时间、诱因、持续时间等信息。

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听诊肺部等。

3.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胸部X线等。

不同类型咳嗽的治疗
根据咳嗽的特点和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是常见类型咳嗽的治疗建议:
1. 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休息、多喝水,如果症状较重可
以使用解热镇痛药。

2.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抗生素可能无效,建议使用支气管扩
张剂、退热药等。

3. 哮喘引起的咳嗽: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必要时使
用氧疗。

注意事项和预防
除了给予适当的治疗,医务人员还应在指导患者的同时提醒他
们注意以下事项:
1. 咳嗽时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颗粒物。

2. 定期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惯,以预防感染。

3. 增强身体免疫力,多进行适量的锻炼。

结论
咳嗽是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的症状之一。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需提醒患者
注意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咳嗽的发生和传播。

以上是咳嗽基层医疗指南的完整版,供医务人员参考和使用。

2019年咳嗽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咳嗽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咳嗽基层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
会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一、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
咳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不论是在呼吸专科门诊还是在社区门诊,咳嗽均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

在社区人群中,慢性咳嗽患病率大约为10%,在国内呼吸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可占三分之一甚至更高[l,2,3,4]。

国内慢性咳嗽患者以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

按病程划分,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ml)。

临床常根据X线胸片检查有无异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也可导致急性咳嗽。

此外,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越来越多地成为急性咳嗽的。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条件,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旨在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规范、科学地诊治儿童咳嗽,同步提升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

二、术语解释1. 咳嗽病程: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2. 咳嗽性质分类:根据无痰或有痰,将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3. 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可归因于潜在疾病(通常是肺部来源)的慢性咳嗽。

通过检查与评估,大部分慢性咳嗽可以识别出潜在病因。

4. 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经适当检查与评估后,仍然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

三、指南重要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临床问题1:咳嗽患儿如何合理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推荐意见1:不推荐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1A)。

推荐意见2:建议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咳痰费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时,可在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后酌情选择适宜的祛痰药;对剧烈或频繁的干性咳嗽、影响生活和学习时,首要是明确病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短期使用镇咳药缓解症状(GPS)。

祛痰药和镇咳药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使用普遍,基层临床实践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广泛使用乃出自患儿家长的担忧以及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咳嗽治疗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有效性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祛痰药可分为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促进剂、黏液调节剂、痰液清除剂,其机制包括降低黏液黏度、改善黏液清除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产生、增加黏液量使痰液易于咳出。

咳嗽基本诊疗指南(完整版)

咳嗽基本诊疗指南(完整版)

咳嗽基本诊疗指南(完整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由于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咳嗽的基本诊疗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咳嗽问题。

检查和诊断1. 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来检查咳嗽声音,并观察呼吸道有无异常音。

2. 胸部X光检查:可帮助医生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

3. 咳嗽试验:咳嗽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咳嗽的原因,例如支气管收缩试验可检测哮喘。

咳嗽的常见治疗方法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咳嗽的治疗方法:1. 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休息:多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咳嗽。

- 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

- 服用非处方药: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退烧药、止咳药缓解症状。

2. 过敏引起的咳嗽:- 避免过敏原:如有过敏原致咳嗽,应注意避免接触或采取预防措施。

-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咳嗽和过敏症状。

- 局部抗过敏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局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3.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抗生素治疗:如果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 支持性治疗:保持水分摄入量充足,使用止咳药物和退烧药缓解症状。

- 物理治疗: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如胸部按摩和呼吸训练。

何时就医?以下情况下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咳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

-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出血性痰液等严重症状。

- 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婴幼儿和老年人出现咳嗽症状。

- 咳嗽对生活有明显影响。

请注意,以上仅为咳嗽的基本诊疗指南,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若有咳嗽问题,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普通感冒的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 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 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咳嗽明显者选用 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4.治疗:依据导致PNDs的基础 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PNDs首选第一 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1)非变应性鼻炎。 (2)血管舒缩性鼻炎。 (3)全年性鼻炎。 (4)普通感冒。 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
那敏,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大 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 疗效。
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 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 常可闻及水泡音。
三、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时 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 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 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 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 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 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3)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
等病史。 (4)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
观。 (5)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PNDs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其诊断主要是根 据病史和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所以在建立诊 断以前应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常见原 因。近年来有的学者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 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而不用PNDs的 术语。
(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 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 性率显著增高,甚至是一些早期肺癌的惟一 诊断方法。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 诊断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 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方法见附 件1)。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本指南涵盖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与原则、急性咳嗽的诊治、亚急性咳嗽的诊治、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常见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治疗、其他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性诊治、镇咳与祛痰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转诊指征等内容,本文仅就急性咳嗽的诊治和转诊指征等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年第三期进行全文阅读。

急性咳嗽的诊治急性咳嗽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但亦有可能是少数严重疾病的征象之一,如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识别某些危险征象,必要时需紧急转诊专科医院。

具体诊治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图(一)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是感冒的主要病因。

感冒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与体格检查,通常不需要进行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痰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相关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可伴发热,全身症状少见。

流行性感冒除了咳嗽症状外,发热、肌痛等全身症状亦是常见表现。

普通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1.抗菌药物无法缩短感冒病程或减轻症状,且可能伴有不良反应,不推荐常规使用。

2.减充血剂:成人患者单剂应用减充血剂能够短时间缓解鼻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能明显缓解咳嗽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儿童处方需谨慎。

3.镇咳药物: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

4.解热镇痛药类: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无发热、头痛、肌痛等的普通感冒患者,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5.中医中药:中医常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荆防败毒散)、辛凉解表(银翘散或桑菊饮)、清暑解表(藿香正气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三、诊断方法与原则(一)病史询问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量、颜色及性状等和有无吸烟史、职业或环境刺激暴露史、服用ACEI类药物或其他药物史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有特殊职业接触史应注意职业性咳嗽的可能。

病史询问可大致明确咳嗽的分类和性质,便于病因探查。

结合咳嗽特点和伴随症状等可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二)查体包括体型、鼻、咽、喉、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湿啰音和爆裂音等。

也要注意是否存在心界扩大、早搏、瓣膜区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

多数慢性咳嗽患者无异常体征。

(三)辅助检查1.X线胸片:为各类咳嗽的常规检查。

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行诊治。

无明显病变者则按咳嗽诊断流程进行处理。

2.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粒细胞增高提示变应性疾病。

3.气道可逆性检查:不具备常规肺功能检查条件时,可考虑用简易峰流速(PEF)监测或手持式简易肺功能仪检查,通过监测PEF日平均变异率明确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连续1周以上监测的PEF日平均变异率>10%)。

4.肺功能检查: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

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典型哮喘、部分CV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包括乙酰甲胆碱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检测气道是否存在高反应性,为诊断CVA的首选辅助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CVA的最重要客观指标。

5.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最重要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查方法,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2.5%)主要用于诊断EB,亦用于CVA的辅助诊断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应用指导。

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单一浓度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诱导。

6.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近年来开展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查手段,可作为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补充。

FeNO增高(>32 ppb)提示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激素敏感性咳嗽可能性大,但FeNO正常不能排除痰嗜酸粒细胞增高。

7.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应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有助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

8.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目前检测胃食管反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常用指标DeMeester积分表示总体食管酸反流程度,反流与咳嗽症状相关概率(SAP)表示反流与咳嗽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8,9]。

9.CT检查:X线胸片有可疑病变时,胸部CT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气管壁增厚、气管壁钙化、气管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胸部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病变。

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怀疑鼻窦炎时,首选鼻窦CT 检查。

10.支气管镜检查:不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用于诊断或排除有气管腔内病变的少见咳嗽病因,如支气管肺癌、异物、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

四、急性咳嗽的诊治首先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等危重症,因多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故判断不难,必要时转诊上级医院。

具体诊治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图(一)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与体格检查,通常不进行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痰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相关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全身症状少见。

但流行性感冒除咳嗽外,发热、肌痛等全身症状常见。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1.抗菌药物不能缩短病程或减轻症状,不推荐使用。

2.抗组胺药/减充血剂能明显缓解咳嗽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儿童处方需谨慎。

3.咳嗽剧烈者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

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由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

病毒感染尤以鼻病毒和流感病毒多见,少部分可由细菌引起。

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也可引起此病。

初期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可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细菌感染者常咳黄脓痰。

病程常自限,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可发展为迁延性支气管炎。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线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痰不易咳出者使用祛痰剂或黏痰溶解剂。

疑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有明确细菌感染征象,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可考虑给予口服抗菌药物。

未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前,伴喘息的急性支气管炎成人患者,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受益。

五、亚急性咳嗽的诊治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PIC,其次为CVA、EB、UACS等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迁延性感染性咳嗽少见。

首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如否则可参考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诊治,疗效欠佳者应进一步检查或转诊上级医院。

具体诊治流程见图2。

图2 亚急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图(一)PIC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称之为PIC。

其中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最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

既往有PIC病史和咳嗽敏感性增加者更容易发生PIC。

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咳嗽症状明显者可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如复方甲氧那明等)。

孟鲁司特及ICS治疗PIC效果不确切,不建议常规使用。

中医认为PIC系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疏风宣肺,止咳利咽治疗有效,中药常用组方成份为麻黄、紫苏叶、地龙等[10]。

(二)迁延性感染性咳嗽极少部分患者因自身免疫力和治疗不规范等原因,感染因素持续存在。

迁延性感染性咳嗽常有黄脓痰等感染征象,需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转诊至专科医院。

一旦诊断百日咳,应尽早开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三)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排除了PIC和迁延性感染性咳嗽的亚急性咳嗽,可遵循慢性咳嗽诊治流程进行处理。

六、慢性咳嗽的诊治慢性咳嗽是咳嗽诊治中的难点,基本思路为先考虑常见病因,其次考虑其他病因。

在病史、体格检查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建立初步诊断,再根据治疗反应确立或排除诊断。

缺乏诊断条件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具体诊治流程见图3。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UACS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NDS鼻后滴流综合征;CVA咳嗽变异性哮喘;EB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纤支镜纤维支气管镜;SPT过敏原皮试;IgE免疫球蛋白E;GER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AC变应性咳嗽;a峰流速平均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亦可作为诊断标准;bFeNO检查不可作为病因的确诊依据,但可以作为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相关咳嗽的参考;c对于经济条件受限或普通基层医院的患者,可根据病史和咳嗽相关症状,进行经验性治疗,如果经验治疗无效,则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图3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图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一)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为鼻部疾病导致的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基础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也可能与慢性咽喉炎和慢性扁桃体炎等有关。

1.诊断标准:(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

(2)有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

(3)辅助检查支持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诊断。

(4)针对病因治疗后咳嗽可缓解。

2.治疗应依据导致UACS/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

(1)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

(2)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亦有效。

(3)慢性鼻窦炎:①细菌性鼻窦炎抗菌药物应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发作者疗程不少于2周,慢性者建议酌情延长。

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诺酮类。

②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3个月以上。

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医师,必要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其他对症治疗:(1)局部应用减充血剂可缓解鼻塞症状,但需警惕其导致的药物性鼻炎,疗程一般<1周。

(2)祛痰剂及黏液溶解剂治疗慢性鼻窦炎有帮助。

(3)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可作为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炎的辅助治疗。

(二)CVA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为国内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