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记叙文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培训目标: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训练时间:25分钟。
培训日期:2022年3月29日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兄弟《解题题典》第194页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兄弟,福生是兄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
春旺让福生有事我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
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快到了。
春旺在工地上有很多工作。
没有节日,但有四种月饼。
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月饼,非常高兴。
他闻了闻,口水都快吐出来了。
他忍不住吃了三口月饼。
因为他吃得很快,所以没有吃月饼的味道。
他只是觉得很好吃。
春旺想当他的哥哥。
他应该在节日期间去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
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
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在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你要去哪里?”福生说:“兄弟,我要去你家。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从我们公司拿出一个月饼,说:“尝一尝!”春旺看着他刚吃过的美味的肉馅月饼。
他说:“福生,哥哥也送了月饼给你!”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盐和胡椒的月饼,把它塞进福盛。
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1春旺和福生在街上找了个地方坐下。
春旺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福生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春旺说:“我父母也在看月亮吗?”福生说:“他们一定在看!他们一定非常想念我们!”春旺说:“吃月饼。
”福生说:“好吧,吃月饼。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托物寓意、设置悬念教案
把握表现手法之托物寓意、设置悬念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中招考点:近5年河南中考没有涉及“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中托物寓意和设置悬念的试题。
外省涉及到此知识点时考查有托物寓意、设置悬念,如:2015重庆B卷《我的暖,一寸长》第4小题,分值4分(设置悬念,《五三》106页第十二题);2015云南《别样山茶红》第4小题,分值3分(托物寓意,《现代文阅读满分攻略》66页第五题)。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已有所了解,能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出所用的表现手法,但是对于托物寓意、设置悬念的判断还存在不足,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托物寓意、设置悬念类型的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附:《别样山茶红》、《野菊花》两篇文章。
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学类文本伏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专题--伏笔【教学目标】伏笔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教材,考点溯源(一)导入语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文章设置伏笔,不仅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而且还能让行文的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初中教材选编的一些文学作品,学习伏笔的作用,以备中考不时之需。
(二)考点溯源1.回归教材,参考书本“预习提示”、“批注”和课后“思考与探究”,梳理下表。
2.通过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⑴伏笔是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⑵该题型在考试中的问法较直接,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伏笔:①伏笔与照应;②伏笔的作用。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一)以文析法案例1.《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多处运用了伏笔手法,请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要点:(1)“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2)为下文写到父亲打着手电和杰利一起来找“我”,“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埋下伏笔;(3)使文章情节合情合理、结构紧凑。
案例2.《带上她的眼睛》年轻姑娘在地航飞船工作,文中做了哪些伏笔?有何作用?答案要点:(1)伏笔1: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2)伏笔2: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
(3)作用:“她沉默”“她没有回答我的话”都是对“我”的观点的否定,也暗示了她不在太空的事实,都为后文揭示她在地航飞船工作埋下伏笔。
案例3.《猫》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答案要点:(1)第一只:通过“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一句,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2)第二只:通过“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
”“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等语句,暗示了它会亡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环境描写及作用教案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中招考点: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环境描写在记叙文、小说的表情达意、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近五年中考题中只有2011年《漓江情韵》第2小题考过,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小题考过,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4、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环境描写并不陌生,但在具体文本中答题时不知从哪些角度分析、答题不规范、不全面。
二、复习目标: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试题及其答案,学生能说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能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练习环境描写作用的相关题型,总结出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同学们,寒假过后开学时总会下一场大雪,你们知道下这场大雪有什么作用吗?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看看你们写出几条。
出示答案:1、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2、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3、揭露了凄惨的社会环、揭露了凄惨的社会环境。
4、与美好的寒假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美好的寒假形成鲜明的对比。
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6、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故事埋下伏、为即将开始的悲惨故事埋下伏笔。
师总结:原来环境描写有这么多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文本去复习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复习目标复习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要点归纳通过观察实体题及其答案,学生能说出此类题型的答题 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回顾: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
铺垫与伏笔复习 教学案 -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中考研讨复习
铺垫与伏笔复习教案关键词:概念举例区别练习一、铺垫的概念与例子概念: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张手法。
种类:(1)背景式铺垫《皇帝的新装》2)反差式铺垫《我的叔叔于勒》(3)情节铺垫《丑小鸭》(4)气氛铺垫《最后一课》(5)环境铺垫《孔乙己》二、伏笔的概念及种类(1)细节描写暗藏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物件的出现暗藏伏笔《小桔灯》(3)人物描写暗藏伏笔《孔乙己》《故乡》《最后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预言式伏笔《红楼梦》《俄狄浦斯王》三、铺垫与伏笔的区别1.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为了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事件或者是环境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目的是以求前后呼应,情节合理”。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2.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
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往往貌似“闲笔”。
3.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极特殊的情况是一两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四、练习:在《孔乙己》或其他作品中找出一个铺垫和伏笔的例子。
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铺垫与伏笔教案设计
课例名称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铺垫与伏笔
科 目
语 文
教学对象
初三学生
课 时
一课时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铺垫与伏笔”的地位:
本节课所讲的“铺垫”与“伏笔”属于表现手法,而对于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纲是这样要求的:21.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对学生的考查要求在“运用”的层次上。
答题和分析考点,运用答题方法
听、看、归纳
用图表形式的直观表现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自身情况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明确本节课所讲的目标及内容,让学生明确考点。
了解和认识,本类题目在考纲中的地位和能力要求。
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课文入手,帮助理解,做到由浅入深。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对“铺垫”与“伏笔”产生概念性的认识。从根本上区分两种写法。
从概念性的理解,到实际运用上的转变,达到本节课教学目的。
学生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迁移技能。
培养学生答题,增强答题能力,激励孩子的答题信心。
学生自己发言,做笔记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
学生实战演练,巩固所学内容,迁移技能。
加深学生印象,从整体上理解“铺垫”与“伏笔”的内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在设计上使整堂课首尾呼应。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做测试题,了解自身情况。
2.教师准备:a.做好习题分析,根据实情,结合中考考纲要求做好PPT。
b.选好散文,准备好原创练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初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伏笔与照应(教案设计)
初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伏笔”与“照应”教案设计顺德富安中学刘瑛复习目标1、了解写作手法中的伏笔与照应。
2、通过阅读训练,熟练掌握“伏笔与照应”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课前导入一、回顾《完美的“骗局”》的一模考试题型15.根据选文情节,以郭教授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考点:故事情节)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伏笔与照应)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考点:分析句子或句中加点的词语)(1)轮到大刘了,他猛地喝了两大口水……(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18.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5分)(考点:文章线索、主旨)二、由“第16题”的问题引本节课复习内。
并板书“伏笔与照应”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伏笔”与“照应”2、指出本节的复习目标。
(见幻灯片)3、知识点理解与掌握。
(1)什么是伏笔?伏笔的好处是什么?伏笔: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如《向日葵》中结尾“送向日葵”)(交代女儿不守时的原因)好处:文章设置伏笔,往往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前有伏笔,后文必须有照应,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2)什么是照应?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即伏笔),后有所应(即照应)的结构手段。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句子、段落、几个句子和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
(有伏必应)简单说:文章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或后面的文段)就要提到——开枪(3)“伏笔”与“照应”两者的关系怎样?答题的区别是什么?①、伏笔与照应往往配套使用,伏笔是在文章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专题三,记叙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2. 记叙文的分类(一),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一、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文法较单一。
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如《背影》。
(2),从写作对象上看,可分为:一、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藤野先生》。
②,叙事类记叙文,以表达事件为主,着重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类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紫藤萝瀑布》。
3. 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4. 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有四种类型:(一),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因为某种需要,暂时把表达线索中断一下,插进相关的另一件事情的表达;二是插进对相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表达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表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
记叙文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训练目标:明白表现手法的作用,会做有关题型训练时间:25分钟训练日期:2017.3.29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兄弟《解题题典》第194页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
春旺让福生有事我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
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
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
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
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
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
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
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
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
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
”福生说:“好,吃月饼吧。
初中铺垫伏笔教案
初中铺垫伏笔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铺垫伏笔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铺垫伏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铺垫伏笔手法。
2. 体会作者通过铺垫伏笔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课文中的铺垫伏笔。
2. 感悟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铺垫伏笔?在课文中能否找到相关的例子?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寻找并标注出其中的铺垫伏笔。
2.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铺垫伏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找到的铺垫伏笔进行讲解,阐述其作用和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铺垫伏笔,如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等。
3. 讲解铺垫伏笔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铺垫伏笔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铺垫伏笔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课文《背影》,深入理解其中的铺垫伏笔。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感悟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课文《背影》中的铺垫伏笔,使学生掌握了铺垫伏笔的手法,并体会到了作者通过铺垫伏笔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课堂内容的完整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托物寓意、设置悬念教案
把握表现手法之托物寓意、设置悬念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中招考点:近5年河南中考没有涉及“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中托物寓意和设置悬念的试题。
外省涉及到此知识点时考查有托物寓意、设置悬念,如:2015重庆B卷《我的暖,一寸长》第4小题,分值4分(设置悬念,《五三》106页第十二题);2015云南《别样山茶红》第4小题,分值3分(托物寓意,《现代文阅读满分攻略》66页第五题)。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已有所了解,能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出所用的表现手法,但是对于托物寓意、设置悬念的判断还存在不足,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托物寓意、设置悬念类型的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附:《别样山茶红》、《野菊花》两篇文章。
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把握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基于课标的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复习时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阅读训练加以巩固。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面的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发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铺垫: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表现手法考点的常考题型。
(一)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二)《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3. 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三)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刘宏艳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doc
把握记叙文段(句)的作用逻辑顺序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段(句)作用考点】”试题來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首段(句)、屮间段(句)、结尾段(句)、景物描写段(句)的作用。
分值2--4分。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段(句)的作用已有所了解,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问题, 但是往往顾此失彼,对此类题的答题格式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及解析屮考记叙文开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中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结尾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分)环境描写。
(1分)一方面是“我”和男孩相遇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渲染了宁静祥和、秀美轻松的氛围, 烘托男孩阳光健康、乐观向上的性格。
(2分) (三)阅读《那年大雪》(《五三中考》P119) 第5题.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答案:这样结尾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以 雪的白和纯洁映衬梁子灵魂的阴暗、凶残;含蓄地揭示了小说 的主题。
十、两类结构结妁上:(1> IW 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产迤&欢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承孩(威总结)上文…内殍,引出 (或出领}下文…内容. (2)承接结〉上文…内 S ; 仝3)引出(或出领〉下文…内内客上("总结全文内容.(2) 囲龙点睛.点明中心(人物、感侑或道理〉• (3) 探化併华主輕; 艺术込_(1>咅有尽而鳶无穷.引人洙股.给人启谄.(2)故事这样结尾,既在慧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 (3>戛然而止,给读音留下也味的余地.(句结尾段(z(1>开篇点題(目> •开门见山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 , 为下文 ... twu 发展作憾 网伏笔.<4>以・・・・・・开头或设置悬 念.吸屮逮者阅谀%趣 (5>漬染一种……的气绒.奠定金文……的感伤(6>环境描耳(分消社余 环境描耳、自然环境描马)记叙文 段(句) 的作用1. 泡染…的气汎 2、 烘托人物…的心情3. 推动aw 节发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4、 交代事件发生的李节.天气、场最等 5、 烘托人物…的形象和品质(或預加人物……的命运) 6、 (出现在文章开头)奧宦文章……的 7、 (岀现在文章结呂)澡化文償左日。
中考语文 记叙文专题复习教案 苏教版
专题知识梳理1、引出下文;2、总结上文;3、承上启下;4、照应前文5、为下文做铺垫结尾:1、收束全文,点明中心;2、照应前文,结构严谨;3/补充前文 4、首尾呼应5、与标题呼应(3)、中心(切记:不要拘泥于格式,阅读没有固定公式,还要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八、情感类类似于“笑”“流泪”“脸红”等能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我们叫做情感类词语题型:原因,含义等模式:分析原因(事)+情感、心情等九、比较类句子的比较题型:分析改前和改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类题目,需要分析不同之处形式上:标点符号、倒装句(标点符号作用)内容上:看句子内容上是否有删减(内容作用,修辞或描写的角度)珍珠项链(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
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
(把握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一、复习目的确定根据1、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基于课标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实力考察主要是:能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理解文章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已经积累肯定方法和技巧。
因此,复习时多做一些有针对性、根底性阅读训练加以稳固。
二、复习目的:通过视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面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对将要出现XX事物作示意,为情节开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肯定要有照应。
铺垫:铺垫是显性。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局部往往大肆渲染,生怕读者看不见;铺垫运用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构造上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构造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方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衬托(侧面衬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索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表现手法考点常考题型。
(一)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经验做了铺垫?(二)《光明在低头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3. 本文突出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三)九年级上册课文《家乡》中“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大约日期通知他,他或许就要来了。
”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归纳题型: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比照衬托铺垫伏笔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
基于课标的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学情分析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复习时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阅读训练加以巩固。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面的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知识链接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伏笔: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伏笔通常只
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
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铺垫: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
唯恐读者看不见;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
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
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
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
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
主。
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表现手法考
点的常考题型。
(一)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
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
了铺垫?
(二)《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
3. 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
(三)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
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
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归纳题型: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三、解析下列试题,总结答题思路。
1.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
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
答案: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罴的。
②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
(每点1分,共2分)
2.《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
第三题: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衬托,铺垫(单纯答“衬托”“铺垫”“对比”也可)。
(若答成文中使用的其他手法得1分,其他不得分。
)如:①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②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
③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
(手法2分,举例2分,分析得当2分)
3.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第56页“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一处运用了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要点归纳:
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并把握其作用。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
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
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