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土地开发与整理笔记

土地开发与整理笔记

土地开发与整理重点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2、土地整理:(1)对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通过基础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2)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的目标用途,采取行政、法律、技术措施进行调控,提高其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土地复垦:是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原因导致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期望状态。

4、土地退化: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或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5、土地改良:为了防止土地退化,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6、盐碱土:指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在表土积累,当达到危害植物生产时,土壤称为盐碱土。

7、矿化度ESP:代换性钠离子占整个代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8、水盐平衡:是以动态平衡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水分和盐分数量上的盈亏分析。

9、可溶性钠SSP:是指可溶性钠离子的含量占可溶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钠吸附比SAR:是指钠离子的含量比上√(Ca2++Mg2+)/2。

10、冲洗定额:单位面积土地上使计划的脱盐层盐分含量降低作物正常生长程度所需要的冲洗量。

M(方/亩)=m1+m2+n-o m1:冲洗前灌水灌到田间持水量时所需的水量,m2:计划脱盐层的盐分降至作物正常生长时的盐分所需要的冲洗水量。

M2=666.67×h×p·(s1-s2)/k p:土壤容重,s:含盐量,k:排盐系数,每方水从脱盐层冲走的盐分,n:蒸发损失的水量,o:降水11、淤灌定额:淤灌区达到淤灌层厚度所需要水的数量(亩/方)M(亩/方)=667×H·a/s a:土壤容重,s:每方水含泥沙量12、土地污染防治:由于人为活动使污染物进入土壤,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及功能的劣变,从而影响了作物产量、质量和人体健康。

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开发与整理

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开发与整理

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开发与整理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开发与整理是指对建设项目所需的土地进行开发和整理的过程。

在建设工程中,土地开发和整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项目的实施和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土地开发与整理的定义、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土地开发与整理的定义土地开发与整理是指在建设工程中,根据项目的需要对土地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整理的过程。

它包括对土地的准备工作、土地规划、土地平整和土地保护等内容。

土地开发与整理是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为建设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土地环境。

二、土地开发与整理的重要性土地开发与整理在建设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为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

通过对土地的开发和整理,可以将原本无法用于建设的土地转化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从而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

其次,土地开发与整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对土地的规划和整理,能够使土地的使用更加合理,从而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

此外,土地开发与整理还能够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开发与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开发与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的准备工作、土地的规划、土地的平整和土地的保护等。

1. 土地的准备工作土地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的土地选址和土地的准备。

在土地选址阶段,需要考虑项目的具体需求以及土地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地用于建设工程。

土地的准备包括清理土地上的障碍物和做好土地的基础工作,为后续的土地规划和整理做好准备。

2. 土地的规划土地的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利用规划。

通过土地规划,可以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的规划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确保土地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土地的平整土地的平整是指对土地进行表层处理,使其达到建设工程要求的平整度和坚实度。

土地的平整是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风险。

《土地整理与开发》主要知识点

《土地整理与开发》主要知识点
《土地整理与开发》主要知识点
1、土地整理概念、类型、特点
2、土地整理潜力概念、土地整理潜力构成、土地整理潜力特征
3、土地整理定额概念、类型、
4、土地整理规划、新增耕地潜力、机械幅度差、土地潜育化、劳动定额、工料分析
5、治坡工程规划
6、土地复垦规划概念、原则、主要内容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要求、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与费用构成
9、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筹资渠道
11、书本上各图示的理解
12、其它相关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交流材料

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交流材料

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交流材料
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我们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与大家交流。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相关材料:
1. 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 目的:土地开发整理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 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 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和步骤
- 原则:包括科学规划、社会公平、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
护等。

- 步骤:具体步骤通常包括调查评估、规划设计、招标选址、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

3. 土地开发整理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一:某城市市中心的老旧工业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通过拆除旧厂房,建设商务办公楼和住宅小区,有效提升了区域的经济价值和居住环境。

4.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技术应用
- 空间规划技术:通过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
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最佳开发方案。

- 环境保护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采用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手段。

5. 土地开发整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挑战:包括土地利益分配、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体制,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完善相关法规。

以上是我们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经验交流材料,仅供参考。

希望能对大家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土地资源第二节笔记摘抄(3篇)

土地资源第二节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概述一、土地资源的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自然土地及其附属物。

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土地等。

土地资源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 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原状,具有不可再生性。

2. 空间有限性:地球表面积有限,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空间有限。

3. 功能多样性: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如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

4. 持续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资源的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土地资源的重要作用之一。

2.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生态平衡。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分类一、按利用类型分类1. 耕地资源:包括旱地、水田、菜地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地类型。

2. 林地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经济林等,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等多种功能。

3. 草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等,具有畜牧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4. 水域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具有灌溉、发电、航运、渔业等多种功能。

5. 城市土地资源: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按土地质量分类1. 高产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2. 中产田:土壤肥力中等、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种植部分农作物。

3. 低产田:土壤贫瘠、水分条件差,适宜种植部分耐旱作物。

4. 荒地: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开发潜力。

三、按土地所有权分类1. 国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

2. 集体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 个人土地:属于个人所有,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学习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学习

土地整治学习资料整理一、什么是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基本内涵)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运用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深度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广义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2003年3月,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给出了相关的定义: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复垦。

二、土地整治发展历程我国于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提出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甚至不同的概念在中央文件里同时出现,造成了概念和理解上的混乱。

编制新一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首先在概念上进行统一,即选择了“土地整治”这一术语。

土地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土地开发利用1. 土地开发概念及分类土地开发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建设和利用的过程。

根据土地的利用性质,可以将土地开发分为建设用地开发、农用地开发、工业用地开发、旅游用地开发等多个方面。

2. 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土地开发的前提,它是在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土地进行分区、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用地指标,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3. 土地权属及流转土地权属是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使用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划转给其他人的行为。

在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地权属和流转是影响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4. 土地利用方式和模式土地利用方式分为集约利用和集约利用两种,而土地利用模式有圈改革、标准化农田建设等。

在土地开发利用中,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作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 土地开发的成本和效益土地开发的成本包括土地的征地拆迁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而土地开发的效益表现为土地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土地开发前,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土地开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6.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土地整治1. 土地整治概念及作用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进行改善、优化和重组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整治的作用包括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护和修复土地生态环境等。

2. 土地整治的类型和方法土地整治的类型包括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耕地质量改良等,而土地整治的方法包括梯田改造、荒山造林、土壤改良等。

土地整理考点总结

土地整理考点总结

1、土地:陆地及内陆水域。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领土、领空、领海,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地域空间的总称。

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除数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土地的一部分。

土地资产即土地财产,作为财产的土地。

)国土包括土地,土地包括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包括土地资产2、土地特性(特征):自然属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经济属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可转化性;土地的可改良性;土地或土地产权的商品性;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与外部性。

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产、资源、景观、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养育,承载,仓储,景观)4、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条件环境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中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5、为什么要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转换)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幅度之内,保证土地资源安全。

目标(为什么?):为了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内容:地籍管理(基础)、土地权属管理(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核心)、土地市场管理(手段)6、土地管理内容和原理: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动态管理原理;管理效益原理。

7、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管理职能划分原则;(2)分类指导原则;(3)资源化与资产化管理并重原则;(4)整体协调原则8、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2)质量特征3)区域分布特征4)后备土地资源特9、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2)非农建设用地扩大,农地数量不断减少(3)土地资源利用数量效率不高,粗放利用状况普遍(4)土地资源的数量状况不清。

土地利用与治理知识点

土地利用与治理知识点

土地利用与治理知识点1、土地的涵义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

公认: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集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如今的种种活动规律。

2、都市都市是一具巨大的系统整体。

人口较稠密且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地区称为都市,包括住所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功能分区,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3、狭义的都市土地是指都市市区,即都市建设用地。

都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郊土地除有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外,多数属于集体所有。

4、广义的都市土地是指都市行政区内陆和水域及其地上、地下的空间总称。

行政区域上划分三个层次:是建成区土地,即都市建设用地;是都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去都市建成区外的外延扩建区域,大部分为村镇占用的土地;是指都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地。

5、市域是指都市行政上所管辖的区域,包括下辖的县及县级市;6、市区是指实际的都市区域,包括都市近郊区和建成区,但别包括所辖的外围县、乡。

7、建成区是指都市建造物外沿的范围;8、中心城区和中心市区概念相同,是依繁华程度单独划出的一具区域,普通指都市核心的都市商业和都市设施密集的地区。

9、都市土地利用特性1、都市土地的固定性2、扩展性3、利用的区位性4、利用的空间性5、用途逆转的困难性6、永续利用性7、供应的稀缺性8、资产性9、生态的脆弱性10、利用的社会性11、都市土地利用是在都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开辟与建设活动。

12、都市土地治理是都市政府依据国家有关土地治理的法律法规,对都市土地的占有、分配、使用而举行的规划、组织、操纵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13、土地利用治理是土地治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动身,依照国家经济和社会进展需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地域条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开辟、利用、整治和爱护等所举行的打算、组织、操纵等工作的总称。

14、都市土地利用治理的原则1、规划打算治理原则2、节省集约利用原则3、优化结构布局原则4、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原则5、爱护耕地原则6、依法利用治理原则15、都市土地利用治理的内容1、都市土地利用基本理论(1)租理论(2)区位理论(3)可持续利用理论(4)土地酬劳递减理论2、都市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2)土地使用制(3)土地国家治理制度3、都市土地利用(1)都市土地整理(2)都市土地开辟(3)都市土地利用(4)都市土地爱护4、都市土地治理(1)都市土地地籍治理(2)都市土地利用规划与打算治理(3)都市建设土地审批治理(4)都市土地市场与价格理(5)都市土地税收治理1、地租的概念及分类●是直截了当生产者在生产中制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2、广义与传统地租的概念●广义:泛指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及与土地相关的房屋或其他附着物租给他人使用所猎取的酬劳。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要点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性和功能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 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 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3.土地的功能: 土地具有承载性功能、养育性功能、仓储性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运用的基本情况1. 我国土地资源运用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山地多, 平地少, 耕地、林地比重小;河川径流总量大, 但水土配合不协调;三、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内容1.什么是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实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2.土地管理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宏观目的: 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的, 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的为依据;中观目的: 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的, 既要与国家目的相衔接, 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微观目的:指县级土地管理目的, 可分解为部门目的。

(2)任务----加强耕地保护, 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健全法制, 依法行政。

四、地籍与地籍管理1.地籍的概念: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2. 土地调查(1)含义: 地籍调查是国家科学方法, 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以图、簿示之, 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目的: ——核算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 并掌握土地运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地点的平面位置, 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 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

绪论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土地开发整理概述(重点掌握)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了解)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前景(理解)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

联系:均是通过一定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

区别: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础知识讲义—周琴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础知识讲义—周琴

相关法律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 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
[2002]139号 4、《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 5、《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 土资发[2005]29号
5、工程设计图
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图包括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沟、渠、道 路、管道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设计图应采用A3图幅。 ◎工程设计图样中,说明及注释应采用仿宋体,宜放置在图 纸的左下方或标题栏上方。说明及注释应编序号,采用数 字形式,左对齐。汉字大小为5mm,字母数字大小为 3.5mm。 ◎图纸单位一般采用m。
1、申请立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承担人在论证基础上, 提交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2、审查核实 县国土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并到实 地核实有关情况,指导开发整理项目承担 人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绘出项目区,对符 合要求的,则填写开发整理项目呈报表, 报县政府,再根据规定,对需上报的逐级 上报。
3、批准立项 根据申报项目的面积、资金筹措方式等 不同,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批准 立项。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规划图是指反映规划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的图纸。 规划图绘制要求 (1)规划图必须以现状图为底图绘制。 (2)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片(不分村)统计。 (3)布局以图幅美观协调为原则。 (4)拟定编号规则: a.本编号规则适用于规划图上道路、沟渠、建筑物标示,并应与规 划设计报告相应统计表统一,以汉语文字标示为主。 b.道路编号为:田间道1#、2 # …,生产路1 # 、2 # …,按自上 至下,自左至右顺序。 c.渠道编号:与田间道类似,即为斗渠1#、2#...农渠1#、2#... d.排水沟编号规则与渠道相同。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地利⽤规划复习笔记1.规划的概念、内容及做好规划所需条件概念: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内容:规划⽬标设定,实现⽬标采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规划的时期性条件:明确规划因果关系,以规划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有⼀定权⼒和控制⼒,有⼀定财⼒2.⼟利控制的概念,内容,分类,原因,核⼼及⼟地管制的区别概念:在⼀定条件下为达到⼀定⽬的,对⼟利施加⼀些影响和限制内容:控制建设⽤地,控制农⽤地⼟利的⽣态过程,控制⼟利分区,控制⼟利⽅向和强度原因:⼟地尤其耕地稀缺,⼈多地少;控制污染;控制掠本式经营核⼼:农转⾮⼟地管制:具有⾏政的强制性,被管制者没有选择⾏政辖区和⾏业的权利3.⼟利规划概念,及为何叫“绿图规划”概念:对⼀定区域未来⼟地利⽤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的⾃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地利⽤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绿图:富有弹性和⽣命⼒的规划。

4.报酬递减率及与⼟利关系从⼀定⼟地上获得的报酬随向该⼟地投⼊的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增⼤⽽增加,但单位报酬的增加却随投⼊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减少。

可为⼟利规划确定合理的⼟利强度提供依据,使⼟利在社会效益,⽣态环境效益处于合理区间时,使单位资⾦和劳动获得最⼤最优的经济效益。

5.地租地价理论及与⼟利关系地租是⼟地所有者出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关系:地租地价理论是进⾏⼟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利结构优化合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的效应;地租地价对⼟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利可反作⽤于地租地价。

6.⼟地区位理论的概念、实质、及⼟地利⽤规划的关系概念:区位论是关于⼈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国)韦伯的⼯业区位论、克⾥斯塔勒的中⼼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

实质:⾃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土地经济学高分背诵笔记

土地经济学高分背诵笔记

土地经济学高分背诵笔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的概念和特性●土地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1.2 土地的功能和分类●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的分类:●按照地貌特征: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照土壤质地:黏土、壤土、沙土●按照土地(耕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按照土地权属属性:国有、集体所有、私有●1.3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是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是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第1篇土地利用●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2.1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土地利用程度: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土地利用结构: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的实现程度●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的土地利用布局和手段的系统决策●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

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

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聊聊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那些事儿》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这个看似高大上,实则与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你想一想,土地就像是咱生活的舞台,没有一个好的舞台,咱咋能唱出精彩的戏呀?土地开发整理就是给这个舞台“梳妆打扮”,让它变得更漂亮、更实用。

咱先讲讲土地开发。

哎呀呀,这可不就是给土地来一场大变身嘛!那些荒山野岭、废弃之地,经过咱们的开发,就有可能变成良田、美景。

就好像一个灰姑娘,经过一番打扮,摇身一变就成了美丽的公主。

比如说,有些地方以前是杂草丛生、乱石堆砌,经过开发者们的努力,嘿,一下子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或者漂亮的公园,这可真是太神奇了!就像魔术师一样,把一个荒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整理呢,这就好比给土地做个“精装修”。

把那些不规整的土地弄得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田地之间的沟渠挖得直直的,道路修得平平坦坦。

这样一来,农民伯伯种地就方便多啦,农机设备也能愉快地在田地上跑啦。

而且呀,整理后的土地看着就舒服,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过咱也得知道,土地开发整理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的。

得考虑好多因素,比如土壤质量啦、水资源啦、生态环境啦等等。

要是不小心弄砸了,那可就麻烦啦,就好比给舞台搭错了景,这戏还怎么唱下去呀。

我就听说过有个地方,开发的时候没考虑到排水问题,结果一下雨,土地就成了一片汪洋,庄稼都被淹了,那损失可大啦。

所以呀,咱干这行的得小心翼翼,不能马虎。

还有呀,土地开发整理也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靠大家一起努力。

有策划的、有干活的、有监督的,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事儿办好。

就像一场大戏,有导演、演员、道具师、灯光师等等,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才能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演出。

总之呢,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既有趣又重要。

咱得好好钻研,多积累经验,把咱们脚下的土地变得更美、更实用,让咱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怎么样,听完我说的这些,是不是对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呀?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开发与整理重点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2、土地整理:(1)对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通过基础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2)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的目标用途,采取行政、法律、技术措施进行调控,提高其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土地复垦:是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原因导致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期望状态。

4、土地退化: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或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5、土地改良:为了防止土地退化,改变土地的不良性状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6、盐碱土:指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在表土积累,当达到危害植物生产时,土壤称为盐碱土。

7、矿化度ESP:代换性钠离子占整个代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8、水盐平衡:是以动态平衡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水分和盐分数量上的盈亏分析。

9、可溶性钠SSP:是指可溶性钠离子的含量占可溶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钠吸附比SAR:是指钠离子的含量比上√(C a2++Mg2+)/2。

10、冲洗定额:单位面积土地上使计划的脱盐层盐分含量降低作物正常生长程度所需要的冲洗量。

M(方/亩)=m1+m2+n-o m1:冲洗前灌水灌到田间持水量时所需的水量,m2:计划脱盐层的盐分降至作物正常生长时的盐分所需要的冲洗水量。

M2=666.67×h×p·(s1-s2)/k p:土壤容重,s:含盐量,k:排盐系数,每方水从脱盐层冲走的盐分,n:蒸发损失的水量,o:降水11、淤灌定额:淤灌区达到淤灌层厚度所需要水的数量(亩/方)M(亩/方)=667×H·a/s a:土壤容重,s:每方水含泥沙量12、土地污染防治:由于人为活动使污染物进入土壤,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及功能的劣变,从而影响了作物产量、质量和人体健康。

二、简答及论述1、盐土与碱土的主要区别2、盐碱的主要特点:(1)溶解度大,20oC,96-700g/L,Nacl-744g/L,NaHco3-96g/L,受温度影响Naso4 0oC-50g,Nacl基本不受温度影响;(2)盐溶液都有强导电能力(3)盐溶液都有较高的渗透压(4)盐水溶液冰点下降3、盐碱与土壤作物的关系:(1)盐碱过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盐碱过多直接毒害植物生长,氯离子过多可降低叶绿素含量,烟草氯离子过多可造成结火,钠离子吸收多可影响钙离子、镁离子等离子的吸收,造成缺钙(3)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4)盐分类型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物理:板结、分散、泥泞、耕性不好,化学:养分转化(5)影响土壤温度,发凉,盐土水分多,热容大,升温慢,温度低4、盐渍土形成条件:(1)地下水位高,盐随水上,盐随水下,地下水位相差半米,蒸发量可相差5-10倍,受气候和土壤质地的影响(2)蒸发量大,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春天蒸发量大,降雨少(3)有盐分来源,1矿物岩石风化形成的无机盐;2火山爆发,CO2、SO2落地加重盐分积累;3海水、滨海盐土;4生物残留物;5灌溉水(4)地形地貌,高出不碱低处碱,中地形易形成盐渍土,微地形—低碱高不碱(5)人为因素,灌溉排水抬高地下水位;耕作方式;施肥,增施有机肥可改良盐碱;管理措施,地膜覆盖,开沟躲碱5、我国盐土和碱土的主要亚类:(1)滨海盐土亚类,特点:不仅表层含盐多,新土层含量最高;平行于海岸线,越远含盐越少,且北部比南部含盐量高,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PH 值一般中性或微碱性7.5~8.5之间,土地、地下水中盐分与海水基本一致,氯化物占70~80﹪以上(2)草甸盐土分类,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内蒙、青岛等,盐土附加草甸化过程,类似于潮盐土,特点:越向西积盐层越厚,程度越大,蒸降比大;盐分组成在不同地区有差异(3)沼泽盐土亚类,附加盐泽化过程,特点:分布于内蒙、青海、西藏等,在封闭区域内,出现沼泽;地下水矿化度不高,蒸发高;不同区域盐分类型差异(4)洪积盐土亚类,特点:分布于新疆天山南麓;来源于高山融水等;剖面中盐分有明显分异现象,表层是易溶盐,中部以石膏为主,底部积累石灰(5)残积盐土亚类,两个积盐层,最大含盐量在新土层,主要是CaSO4,改良困难(6)碱性盐土亚类,分布于松辽平原、陕西盆地等,东北主要是Na2CO3,地表生长碱性植被,矿化度相对较高,地下水埋藏深度2m,矿化度不高碱土亚类:(1)草甸碱土,特点:钠离子多,土壤分散,表层有结皮现象,影响作物出苗,矿化度20﹪-40﹪,甚至到70﹪,矿化度高,通透性查,地下水水位2-3米,矿化度3-4g/L,含盐量小于5﹪,PH>9。

(2)草原碱土: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东部的高原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5m,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矿化度为20﹪,新土层是CaCO3聚集层,生草量多,易改造成草原土壤(3)龟裂碱土,分布于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冲积平原或阶地等,碱化层露在地表、坚硬、生长地衣、藻类,表层有机质含量低,地下水埋深4-7米,容重1.5-1.7,矿化度40-60﹪,甚至70-90﹪,改造难度大,可采取淤灌。

6、盐渍土改良的原则:(1)综合措施综合治理;(2)因地制宜;(3)防治并重,防重于治;(4)考虑生态平衡,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7、改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盐渍土地区要考虑灌排水配套设施;(2)改良与培肥相结合;(3)低矿化水的利用;(4)高矿化水的利用,晒盐等。

8、改良技术措施与原理:《一》水利的改良措施:(1)排水:a目的:排走土体内多余水分或地下咸水;通过排水来调解地下水的临界深度;通过排水有利于改良措施的实施。

b方式:明沟、暗排、竖井、蒸散。

c排水的深度:是根据不同的作用和目的。

d排水沟断面。

e排水沟的间距:影响排水半径的两倍,一般为沟深120-240倍。

f排水沟的布局:沟和渠的布局:平列式,相间式;沟渠路林布局。

(2)冲洗:a冲洗的田间要进行沟渠布置。

b脱盐标准:土壤盐含量要降低到植物正常生长时的标准,与盐种类、作物耐盐度有关。

c冲洗定额:单位面积土地上使计划的脱盐层盐分含量降低作物正常生长程度所需要的冲洗量。

与盐渍土的类型有关,土壤的含盐量有关,土壤质地有关。

M(方/亩)=m1+m2+n-o m1:冲洗前灌水灌到田间持水量时所需的水量,m2:计划脱盐层的盐分降至作物正常生长时的盐分所需要的冲洗水量。

M2=666.67×h×p·(s1-s2)/k p:土壤容重,s:含盐量,k:排盐系数,每方水从脱盐层冲走的盐分,n:蒸发损失的水量,o:降水 d冲洗时间:考虑冲洗后盐分的利用;考虑温度是否有利于冲洗;考虑是否在蒸发量大的季节冲洗;考虑冲洗时劳力是否紧张;考虑水源是否充足;降雨量大的时节;地下水位是否影响冲洗效果。

e冲洗的次数:至少冲洗2-3次(3)灌溉;(4)井灌井排:a原理,b作用:降低地下水位;灌溉起到洗盐压盐;抽咸换淡;防涝、排涝。

(5)淤灌:a原理,b作用: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埋淹杂草;培肥作用。

c淤灌定额:淤灌区达到淤灌层厚度所需要水的数量(亩/方)M(亩/方)=667×H·a/s a:土壤容重,s:每方水含泥沙量。

(6)围堰蓄淡《二》生物改良措施:(1)种植水稻:a吸收盐分,淡化咸水,降低地下水分。

b作用:脱除表层土壤的盐分;淡化地下水。

c注意问题:要有排水出路;连片种植;计划用水;土体构型。

(2)植树造林:a原理:增加覆盖度,减少蒸发,降低地下水位,防风固沙。

b作用: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生物排水,自身的蒸发,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

(3)种植绿肥、牧草:作用:减少蒸发;增加了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通透性增强,促进脱盐。

《三》农业措施:(1)开沟防盐碱;(2)客土改良:沙黏互傪,改良质地,降低盐分百分数。

方法:沙掺黏,黏掺沙,果树大花盆,刮走表面盐。

(3)地膜覆盖;(4)种子处理:盐水浸泡;当地地下水浸泡。

(5)粮基鱼田;(6)农盐结合;(7)平整土地,精耕细作等。

《四》化学措施:将石膏粉碎较细,施在田里,旱地,挖沟集中使用,水田,放在地面,翻沟。

钙活化剂:粗硫酸、硫磺粉、黑矾。

其他改良剂:腐植酸肥粉、土壤增温剂、保水剂9、水土流失防治对策:(1)宣传水土流失造成的伤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水土保持的意识;(2)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坚决制止人为形成的水土流失;(3)积极开展水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4)实行优惠政策,增加水土防治的投入;(5)加强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6)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领导行政机构10、提高耕地肥力对策:(1)宣传教育,提高培肥地力的自觉性;(2)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3)加强科技与物质投入11、土壤污染防治对策:(1)环境保护规划;(2)严格控制“三废”排放;(3)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合理使用,控制总量;生物防治(4)加强环保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和评价;(5)污染治理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种植植物:高富集某种或几种中金属的植物,吸收重金属,收获后处理12、沙姜黑土的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涝、僵、贫瘠、旱。

方法:排水;灌溉;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深耕;因土种植13、土地开发的类型:(1)宜农荒地的开发:天然草地,疏林地,灌木林地;(2)闲散地的开发:面积小,分布散乱地,坑塘,滩涂洼地,工矿废弃地,四旁闲地,花圃等;(3)滩涂:河流,海边;(4)城市新区的开发:新建城市,城市新区域;(5)农业低利用率土地的开发:再开发,提高利用效益;(6)城市土地再开发:旧城改造。

14、土地复垦对象:(1)对煤矿开采的方式:坑采、矿井、塌陷形状不同造成;矿坑土埋藏土地,堆放的煤矸石,矿坑内、矿区生活垃圾污染、运煤废弃道路;(2)露天开采;(3)油气资源开发:废油渣污染、废弃道路、工棚;(4)烧砖、瓦挖损造成的复垦;(5)道路建设破坏的土地;(6)电厂等其他厂矿建设:粉煤灰占据土地、废水污染、生活垃圾问题;(7)城镇建设废弃土地:建筑材料堆放,居民垃圾占用土地。

15、复垦的标准:(1)恢复原样;(2)具有新的适宜性;(3)根据破坏情况因地利用。

16、复垦的技术:(1)充填复垦:a全部用土;b底部填粉煤灰、煤矸石等,上层50厘米覆土;c全部填充粉煤灰,上层加入有机物质和酒糟,城市污泥、糠醛渣等,可种植,称为基质。

(2)改造复垦:整平改造、梯田化改造、挖深垫浅。

(3)直接利用:种植,养殖,公园。

17、土地整理的作用意义:(1)耕地占补平衡;(2)提高农业生产能力;(3)拉动经济增长;(4)实施土地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5)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分一个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