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婺源风景简介

婺源风景简介

婺源风景简介婺源,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最早的红色旅游基地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婺源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着秀美的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的自然风光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

这里有雄奇险峻的山峦,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清山,它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以其奇峰怪石、云海日出、林海雪景等壮丽景观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除了三清山,婺源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点。

比如,江湾、宏村、思溪延村等,这些村庄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的农耕文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在这些村庄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体验到悠闲宁静的农村生活,感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

婺源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建筑,如清凉寺、南湖寺等,它们保存完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此外,婺源还有丰富的民俗风情。

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婺源会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游客可以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婺源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

无论是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绿水青山,还是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婺源都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拍摄灵感。

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摄影师们的天堂。

婺源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资源,如温泉、茶园、乡村民宿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追求刺激的冒险家,还是寻求宁静的文艺青年,婺源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婺源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无论是欣赏美景、感受文化、还是尽情放松,婺源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国际游,婺源都值得一去。

婺源县太白镇潘村、程家湾村情简介

婺源县太白镇潘村、程家湾村情简介

太白镇潘村情况介绍潘村位于太白镇西部,距镇政府4.7公里,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680亩,其中耕地 270亩、水田1410亩、山林3万亩。

全村309户1280人,党员30人,低保对象32户46人,五保对象2户2人。

主要以农产品种植业(水稻、茶叶)和发展毛竹加工业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120元。

近来年,该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狠抓信访维稳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强化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维护了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连续5年未发生到县以上集体访、越级访,先后荣获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

其主要做法是:一是畅通诉求渠道,夯实“组织网”。

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设立群众工作室,并从群众声誉好、威望高且“乡土式”调解经验丰富的村民中选配组建一支9人的信息员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将镇、村班子成员相关信息予以公示,方便群众办事。

建立视频接访室,并与镇群众工作站实行对接,有效减少和降低群众上访成本。

二是强化排查调处,织牢“防控网”。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关键。

严格落实村、组干部负责制,健全包调查、包处理、包落实“三包”机制,加强日常特别是重大节会期间的排查。

坚持“法、理、情”调解,及时接受群众政策咨询,对群众信访事项答疑解惑,主动跟踪回访调解结果,确保“访结事了”。

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视频监控,及时固定各类违法犯罪和纠纷现场证据,防止纠纷扩大化。

三是发展民生事业,筑就“民心网”。

在抓好村务公开的同时,把发展民生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投资260万元改造拓宽了潘村至井塝公路,投资200余万元建设100余亩苗木生产基地,创办木竹加工厂,并组建毛竹加工合作社。

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整治村容村貌,开展主要路口亮化工程。

邀请相关部门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提升村民素质。

落实代办帮办机制,为民解决实际困难。

系列民生举措的落实,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凝聚了民心,有效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婺源风景区介绍

婺源风景区介绍

婺源风景区介绍婺源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

该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自然风光婺源风景区地处于赣江上游的山地丘陵地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景区内有着大量的自然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清山、江湾、菊花岭、思溪廊等。

三清山是婺源风景区最高的山峰,海拔为1820米。

这里四季皆有不同的美丽风光,春季有万紫千红的花海,夏季有茂密的森林和凉爽的空气,秋季则是红叶满山和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冬季虽然寒冷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江湾位于婺源县城东南部,是一个优美的水乡小镇。

这里河水清澈,河岸两旁的古民居和吊脚楼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菊花岭是婺源风景区内的一处溶洞地貌景观。

这里有着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在菊花岭内还有着丰富的地下河、瀑布等自然景观。

思溪廊是一条长约4公里的溪谷,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整个溪谷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人文景观除了自然风光外,婺源风景区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这里保存了大量古建筑群落和传统民俗文化。

古村落是婺源风景区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

这里有着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群落,如江湾、思溪、李坑等。

这些村庄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婺源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有着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县城中心的古街道,这里有着大量的传统商铺和饮食店铺,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除了以上景点外,婺源风景区还有着大量值得一看的景点,如江湾、岩山、灵山等。

同时,在婺源风景区内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如糯米鸡、板栗糕等。

总体来说,婺源风景区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这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如果你想要一次与自然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之旅,那么婺源风景区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婺源县城、东、西、西北及北线线路攻略

婺源县城、东、西、西北及北线线路攻略

婺源县城、东、西、西北及北线线路讲解(声明:文章由婺源旅游网提供转载请注明来自)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有首诗这样描述婺源“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婺源森林覆盖率达81.5%,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也是国家著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在这里,你可以春赏五色芳菲,夏探清幽奇洞,秋赏漫山红叶,冬访平湖鸳鸯。

婺源,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

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上饶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黄山120公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是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

县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26个乡镇。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京剧的老祖宗”徽剧的典雅韵味,惊讶于“舞蹈活化石”傩舞的原始粗犷,陶醉在清纯迷人的茶道姑娘的表演之中……因此,婺源历来有“江南曲阜,山里书乡”的美誉。

婺源东线实际上,婺源正应了那句老话,“在徽州,随便找个村庄扎进去就可以了。

”实在要挑一些景点出来,东线由近及远可选的有万贯洲、李坑、汪口、晓起、段莘、庆源。

万贯洲:水绕村庄风景,距县城最近,乘婺源至秋口镇的汽车可到达河对岸(尚不知怎么过河),河水清澈如镜,相传为岳飞屯兵处。

李坑: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

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古建、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内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处处都将滞留你的脚步。

乘婺源至东线的晓鳙、大坂、港口的汽车,中途下车后步行一公里即达。

汪口俞氏宗祠: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

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六篇)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六篇)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

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

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

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____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二)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___,大家可以叫我小____。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

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

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____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江谦等贤仕和一代伟人____。

又有文人学士____人,传世著作____部,其中____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

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由东而西蜿蜒流过。

这里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江西婺源导游词三篇

江西婺源导游词三篇

江西婺源导游词三篇江西婺源导游词(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彷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是宋代知名理学家王夫之赞美家乡婺源县的诗词。

婺源县是江西一个具备久远历史时间的古县,在历史上属安徽省所管。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宋代知名理学家王夫之的故居和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

这儿民风纯朴,笔风兴盛,风景名胜遍及全乡。

有维持极致的明代古代建筑,有山水田园式的气氛和风景。

这儿山明水秀,松竹绵延,飞檐斗拱的古建筑蜿蜒曲折于绿水青山中间:或伴山,若隐若现于老树青林中间;或傍水,倒影于溪池山泉以上;与逐层田园、萦绕云雾缭绕交相辉映,风景如画。

四季风景各呈千古,尤其是秋春两个季节,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漫山遍野的红枫叶宛如一簇簇火焰百花争艳。

置身那样的风景当中,使你觉得到神清气爽和留连忘返。

婺源县以群山之毓秀,土地资源之富饶,物产丰富之丰富多彩,贤俊之广众而而出名。

县地区横纵满布、碧而清亮的河溪深涧与乱石险峰、古树普洱茶亭、桥廊驿道融雄壮豁达大度与纤柔秀丽于一体。

著名旅游景点有大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山洞群,东北地区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间的福山区和中西部的大游山玩水,南朝至今便是著名的景点。

苏轼、黄庭坚、宗泽、戚继光、王夫之等在这里留有了许多赞扬的诗词。

“两水夹明境,双桥落七色彩虹”,因袭唐诗宋词而而出名的宋朝古迹彩虹大桥,是婺源县桥廊的代表作品。

这儿四周青山如黛,桥底下绿水长流,桥的两侧有廊亭,廊亭的两侧有石桌石凳,在这儿或饮茶弈棋,或访问风景,使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自在和平静。

离县里西北30公里上下的文公山有王夫之返乡祭扫时亲自种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迄今逾800多年,涨势仍然充沛,古杉之巨,为中国所少见。

绿色生态优美环境的鸳鸯湖,成群结队成双的鸳鸯戏水,如花束盛开于湖水当中,亲密无间。

婺源县不但风景唯美,更颇具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年来具有书乡之誉。

这儿地灵人杰,知名人士人才济济,一门九举人,六部四尚书,足见其笔风之盛。

婺源的导游词

婺源的导游词

婺源的导游词婺源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婺源的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

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

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灿烂,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

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

南接道教三清山。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

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

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

唐开元28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

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这里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

是中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

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

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

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说,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非常吉祥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一、县情和旅游资源情况1、县情概况。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

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

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0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

下辖18个乡镇,16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

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婺源境内的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

自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被誉为“全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婺源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林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00余株。

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四色”(红、绿、黑、白)特产。

特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均以婺源优美的整体环境作依托,只有在婺源大环境中才能凸显特色和魅力。

全县29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公园、大景区。

3、区位特征。

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

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

位处三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之上,一条是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是我省重点推出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条是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一条是黄山—婺源—千岛湖。

中国江西婺源介绍(精品PPT)

中国江西婺源介绍(精品PPT)

彩虹桥:廊桥遗梦
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建于南宋(1137 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 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 彩虹桥是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标志性建筑。
彩虹桥迄今为止,全国有上百家媒体进行过报道。 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河镇》《乡村女教师》 《丁香》《我心永远》《星火》等电影摄影地。
汪口:徽商古埠头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 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 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走 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名士贤达。
明清时期,作为徽州与饶州重 要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汪 口商业十分繁荣是当时徽州东南部 与婺源东北乡的区域商业中心和重 要的水运商埠。
婺源油菜花
婺源油菜花是古朴的最美乡村闻名全国的胜景。三、四 月份赏油菜花,给人以融入自然之感。
五一的时候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梯田的绿色世界,微 风吹过,层峦起伏,粉墙黛瓦突现在田间地头。
婺源油菜花
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 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 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 争相辉映,如同一幅花黄柳绿的 水墨丹青。
的去立开春 水,于得天 墨犹岭最正 淡如上烂是
彩一,漫那 画幅放的油
清眼时菜 雅望候花

婺源特产
江 湾 雪 梨
明代婺源人从歙县引进梨苗, 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得优良 梨种。此种雪梨体大肉厚,皮 薄核小,汁纯味美,松脆香甜
婺源绿茶
婺源盛产绿茶,唐朝 陆羽所著 《茶 经》 , 就有“歙州茶生 婺源山谷”的记载。《宋 史·食货》载:婺源之谢 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
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婺源基本情况

婺源基本情况

婺源简介基本情况:婺源县位于赣东北(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

婺源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森林覆盖率82%;有名人朱熹、江永、詹天佑;有龙尾砚、歙砚。

全国最多的4A级景区县市(全县拥有7个4A 级景区)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

婺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善结合。

婺源绿茶的“特珍特级”、“特珍一级”和“雨茶一级”3个产品,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婺源产龙尾砚获中国工世美术“百花奖”。

婺源绿茶“灵岩剑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

祁红,是指祁门及周边地区所产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而祁门、婺源都属古徽州管辖。

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

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东线景区东线景点开发比较早,已商业化。

主要景区有江湾、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

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

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极佳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婺源江湾的导游词(六篇)

婺源江湾的导游词(六篇)

婺源江湾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

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

在唐代的开元____年设县(即公元____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

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

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

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

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婺源江湾的导游词(二)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

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

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

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

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

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____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____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婺源旅游北线景点介绍

婺源旅游北线景点介绍

婺源旅游北线景点介绍
婺源,古称婺州,隶属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西北部,西与安徽省的黄山区、歙县毗邻,东北与江西省的婺源县接壤,南同江西省的浮梁县、乐安县相连。

婺源境内山脉纵横、江河交织,呈“八山半水分半田”之势。

境内有婺源古村落(镇)30多个。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主要旅游景点有:
篁岭景区:是一座建在高山上的古村落。

从山脚到山顶,层峦叠嶂,层层叠叠的梯田和茶园一望无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江岭景区:是一座建在山脊上的古村落,以其山高谷深、峰峦叠嶂、峡谷纵横、溪水长流而闻名遐迩。

李坑景区:是一座建在山麓上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驰名中外。

彩虹桥景区:是一座建在山巅上的古村落,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著称于世。

彩虹桥景区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李坑、江湾、汪口、晓起等;还有宋明理学鼻祖朱熹和明代大学者李东阳故居——紫阳书院;更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的长川竹海。

—— 1 —1 —。

江西婺源景点

江西婺源景点

江西婺源景点婺源,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的景点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30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整个婺源以“绿水青山、千古清幽”闻名于世,它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婺源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元代,当时婺源就有着“婺源”之称。

明清时期,婺源又称“永康”,隋代时期则是“婺源郡”,从此婺源的名字便流芳千古。

此外,婺源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留存许多古代建筑、宫殿或寺庙等历史古迹,如“宣政殿”、“赵公台”、“白鹤洞”等,均为古代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值得珍惜。

婺源的地理环境独特,总面积2,847平方公里,深受江西省旅游者的喜爱。

婺源以山清水秀著称,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婺源的风景以“绿水青山”而著称,河流曲折,山峦翠绿,湖泊湛蓝,自然景观优美,也是游客欣赏的好地方。

婺源的景观,不仅有山水美景,还有许多风俗风情,如各种习俗、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乐舞表演等,使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婺源景点亦有众多,如白鹤洞、宣政殿、赵公台等,这些景点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曾是古代文化中心,如今仍是游客们爱不释手的去处。

此外,婺源还有高山冰川、热泉景区、野生动物园、森林公园、温泉景区等,这些景点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自然风光,是游客们探索自然环境的好去处。

婺源景点,也有众多温泉,如秀水温泉、梅溪温泉、桃花温泉等,温泉里的清凉泉水,神奇的温泉疗效,令游客们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婺源景点,也有许多美食,如花生糖、黄梅酒、梅子酒等,许多民间小吃,如大葱炒肉、梅菜扣肉、汤包等,让人回味无穷,令游客们垂涎三尺。

婺源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绿水青山,景色如画,拥有众多景点,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游客到江西省旅游的必到之处。

婺源导游词提纲参考

婺源导游词提纲参考

婺源导游词提纲参考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婺源导游词提纲,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婺源导游词提纲1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将要从景德镇出发前往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婺源,行车时间大约需要1,5小时!小华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5年前有没有在报纸或网路上经常看到婺源这个地名呢?(微笑)应该很少有见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几年才慢慢火起来的一个旅游景区,2001年之前的婺源是一个深山闺中的女子,不为人所知他的美,后来在2001年的一天,当我们的江书记某天来到婺源,无意中和随从的人员说起我终于来到了我的故乡,当时随从的人惊讶说起:“主席,你的家乡不是江苏的吗?怎么变成江西的拉!”当时我们的_笑咪咪说:“你们不知道呀,我的爷爷是从这里的江湾镇走出去的,按理说我也是这人呀”。

_当时挥笔写下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随之,2003年婺源正式大肆发展旅游行业,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一炮竟然打红,很多摄影家纷纷赶至而来,发现了这的美,特别是每年的3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衬上那特有的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以及那飞檐巧角的徽派建筑,更是变成那些爱好摄影的旅游者天堂,让游人流连忘返!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婺源的境内,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筑,都是徽派建筑,你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江西的境内还有安徽的建筑?其实之前他是徽州六府一县中的一个县.民国时期,蒋先生为了"剿匪",1937年划给江西,后又划回安徽.解放前夕又归江西.婺源境内99%的水汇流到鄱阳湖.咱们婺源离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车2小时,离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车2-3小时。

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为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华的一句话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从小就明白穷则思变的道理!这里有这么一句话概况这里的男子的命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这个童谣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为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经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叶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帮徽商,说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一只是山西的晋商,说到晋商你们应该脑海里浮现的是《乔家大院》的场景吧?他所反映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的辉煌形象。

婺源

婺源

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

婺源县婺字的意义,《辞海》里是这样说的: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二、水名,亦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

《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说的:(1)婺江,水名,在江西;(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

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以县东大鳙水流入婺州”,故名。

然而这三种观点都不够完美。

其一,婺源县城确有一条河绕城三面而过,但是这条河虽然称为婺江,它却是乐安河的上游,流经江西的德兴、乐平、鄱阳最终与昌江河汇合并流入鄱阳湖。

它之所以称为婺江,是因为先有婺源,而后才把它称为婺江。

其二,休宁隶属婺州是隋代的事,并且也只有18年的历史,而婺源建县是在这以后约140年,并且相隔了一个朝代,不可能再沿其名,更不可能说明称作婺之源的原因。

其三,婺源县东面和浙江交界处确有一座大镛山,发源于大鳙山的“鳙水”,流向浙江的开化,经衢州、兰溪、金华至富春江,这一带隋唐时期曾称作为婺州,但是,“鳙水”虽流至婺州,在金华也称作婺江,但并不能说明是婺之源也,所以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

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现辖10个镇、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秋口镇、江湾镇、思口镇、中云镇、赋春镇、镇头镇、许村镇、太白镇、溪头乡、段莘乡、浙源乡、沱川乡、大鄣山乡、珍珠山乡。

共有19个居委会、171个村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紫阳镇。

徽风遗韵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

随着移民涌入和自然增长,当地人口在唐末至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大量增加,山多田少的徽州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商。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

江西婺源概况导游词江西婺源,地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处,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村落”。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独特的建筑风格、百姓的风土人情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江西婺源的概况。

婺源县成立于1958年,是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该地区总面积1873.3平方公里,辖9个镇2个乡,总人口约为40万人。

婺源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遗产“南赣江上游古建筑群”之一。

这里复原了古代文化、自然景观和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和魅力。

婺源的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C左右。

由于气候优越,这里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共有104种野生动物和1300多种植物,其中30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同时,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水库集中地,拥有利丰水库、鄱阳湖水库等多个大型水库,交通便利,途中可以欣赏到无限美景。

婺源素有“千里画廊”之称,这里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是江南古民居建筑的代表。

在婺源古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江湾古镇、江湾西古村落、思源书院、航山书院等。

这些古村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清新朴实,又有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曾经的江南水乡和客家文化,体验到赏花、望山、探古、赏水、游泳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

除了自然风光和人文遗产,婺源还是著名的“茶乡”。

这里的“三清山茶”名扬四海,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婺源还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农产品,其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

这里的银耳、黄花菜、荷花饼、鲤鱼等,已成为婺源地区的特色美食。

总之,江西婺源是一个充满自然和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大量的古村落、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和非常给力的体验项目。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那么不妨来一趟江西婺源,体验它的美景美食和美好生活!。

介绍江西婺源导游词5篇

介绍江西婺源导游词5篇

介绍江西婺源导游词5篇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江西婺源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介绍江西婺源导游词(1)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将要从景德镇出发前往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婺源,行车时间大约需要1,5小时!小华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5年前有没有在报纸或网路上经常看到婺源这个地名呢?(微笑)应该很少有见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几年才慢慢火起来的一个旅游景区,2001年之前的婺源是一个深山闺中的女子,不为人所知他的美,后来在2001年的一天,当我们的江书记某天来到婺源,无意中和随从的人员说起我终于来到了我的故乡,当时随从的人惊讶说起:“主席,你的家乡不是江苏的吗?怎么变成江西的拉!”当时我们的江书记笑咪咪说:“你们不知道呀,我的爷爷是从这里的江湾镇走出去的,按理说我也是这人呀”。

书记当时挥笔写下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随之,2003年婺源正式大肆发展旅游行业,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一炮竟然打红,很多摄影家纷纷赶至而来,发现了这的美,特别是每年的3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衬上那特有的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以及那飞檐巧角的徽派建筑,更是变成那些爱好摄影的旅游者天堂,让游人流连忘返!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婺源的境内,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筑,都是徽派建筑,你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江西的境内还有安徽的建筑?其实之前他是徽州六府一县中的一个县。

民国时期,蒋先生为了"剿匪",1937年划给江西,后又划回安徽。

解放前夕又归江西。

婺源境内99%的水汇流到鄱阳湖。

咱们婺源离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车2小时,离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车2—3小时。

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为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华的一句话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从小就明白穷则思变的道理!这里有这么一句话概况这里的男子的命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这个童谣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为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经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叶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帮徽商,说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一只是山西的晋商,说到晋商你们应该脑海里浮现的是《乔家大院》的场景吧?他所反映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的辉煌形象。

走近红色江西·婺源篇

走近红色江西·婺源篇

走近红色江西·婺源篇作者:吴精通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4期吴精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婺源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区域之一,先后驻设过中共闽浙赣省委、皖浙赣省委、皖赣特委、浮乐婺中心县委、婺源县委等领导机关,留下了方志敏、邵式平、寻淮洲、关英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红十军攻打婺源1931年12月,经侦察得知,原驻防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调走,城防空虚。

红十军决定乘虚攻打婺源县城蚺城(紫阳镇)。

针对蚺城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靠山、四面高墙环绕这一情况,时任中共赣东北省委军委主席的唐在刚决定智取。

红军先派出一批侦察员,化装成普通群众混入城内,查清敌人的兵力布防,然后留在城内作为接应。

17日深夜,唐在刚率红十军第一团占领蚺城外的西山,构筑好进攻阵地。

凌晨,在城内侦察员的接应下,内外夹攻,从西面的宝婺门攻入城厢,俘虏保安中队4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放出“囚犯”,烧毁国民党县政府办公楼。

1931年12月28日,《红色中华》以“皖赣红军攻下婺源”为题作了报道。

北上抗日先遣队清华破击战1934年9月29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从安徽休宁县岭南乡三溪村出发,越过省界进入婺源东北部的段莘、溪头二乡。

9月30日,先遣队主力经段莘阆山村,向婺源北部浙源、清华二乡前进,到清华圩附近的三望源时,遭遇国民党军第四十三旅阻击。

激战数小时,傍晚击退国民党阻击部队,攻克清华。

当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清华、新桥湾、岭下、沱口、里村等地宿营。

10月1日,转入安徽省休宁县境。

北上抗日先遣队裔村阻击战谭家桥一战失利后,1935年1月3日,方志敏率领部队从休宁鹤城等地越岭进入婺源北部沱川乡。

4日经浙源进到段莘乡北部的官坑村和裔村一带,敌军第四十九师也尾追而至。

5日上午9时,先遣队后卫部队与尾追之敌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第二九一团,在裔村禁止岭展开激战。

敌一部占领官坑亭左右两侧高地,另一部分两路攻占王村两侧山头。

红军先遣队则占领裔村与王村之间的高地禁止岭,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著名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5篇

著名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5篇

著名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5篇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著名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1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

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

县城就设在紫阳镇。

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县名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

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说到婺源就一定介绍它蜚名中外的四大特产,这四大特产特别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的,分别是“红、绿、黑、白”:红指的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鱼,它肉嫩鲜美是我国淡水鱼的良种,被选入国宴。

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都品尝过婺源的荷包红鱼。

我们各位团友的口福也不浅,在你们今天用餐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到这道味道鲜美的'地方特色菜;绿指的是“婺源绿茶”,它在唐朝时就已经被记入《茶经》,宋朝时被称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黑则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 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属于果中上品。

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

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情简介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7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6万。

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

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留下历代文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延村、虹关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清华彩虹桥、婺源宗祠、理坑村民居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93个,有草、木本物种50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80余种。

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

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监测,婺源县城负氧离子浓度为6.63万个/cm3、江湾9万个/cm3、卧龙谷景区达13.34万个/cm3,为世界罕见。

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
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婺源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

婺源,区位凸显,交通便捷。

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岛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

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已正式建成通车,京福客运专线铁路已开工建设,九景(婺)衢铁路即将开工,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前沿。

婺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国首届平安建设先进县。

沿袭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家乐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富庶平安和谐的社会景象。

婺源,倍受各级领导关爱。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中央部委领导经常来婺源考察调研,省、市领导对婺源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

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上下呈现出创先争优、进位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婺源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
展之路,努力把婺源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著名绿茶之乡。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32亿元。

以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门票收入1.33亿元,综合收入23亿元。

今天的婺源,区位条件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创业环境优越,处处充满着生机,处处充满着活力。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的战略目标,在历届县委打下的扎实工作基础上,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三大产业、一个大公园”的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与时代精神相同步、与人民愿望相适应的新内涵,努力谋求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事业新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