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仙起源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是 水 仙“ 本 生 武 当 山 谷 中 ,土 人 谓 之 天 葱 ”的 说法。此话出于北宋中期韩维的诗歌自注中。这是古 代文献中有关我国水仙产地最早的一条记载,文献 出处确凿无疑,味其语意,似指武当山中多野生水 仙。但今人对此深表怀疑: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 部的均县与房县之间,但至今尚未闻有在此采得野 生水仙者。不仅武当山没有,就是其邻近地区以至整 个湖北、湖南亦未闻有发现水仙者。看来,这样的说 法的可靠性是有问题的。”[6]为此笔者查阅明天顺《重 刊襄阳郡志》、明万历、清乾隆、光绪《襄阳府志》、明 人所著的两部武当山志 (任自垣《敕建太岳太和山 志》、凌云翼《太岳太和山志》),除万历、乾隆府志物 产志中列有水仙名称外,余四种未见。更重要的是, 诸方志所载各类文人作品中未见有水仙野生或人工 盛植的任何信息,韩维所在的宋代也未见有文人再 提到这一情景,韩维的这一记载可谓是孤音绝响。韩 维当时从友人安焘那里移种水仙,安焘的水仙则来 自襄阳,韩诗中这段注语或是得诸传闻。在没有其他 资料可以佐证的情况下,很难将其视为水仙原产地 的有力证明。
上述两条材料所述为同一件事,文字也大同小 异。《北户录》注文中以“孙光宪续注”引领的文字,显 然不属崔龟图原注的内容,而是孙光宪的自述。全书 所谓“续注”仅此一处,而且附于全书之末,有可能是 孙光宪阅读此书时的随手批注,被后人抄入注文。所 谓“从事江陵日”,指在荆南高氏幕府,可见这段文字 写于乾德元年(863)归宋之后。钱易与孙光宪两人生 卒年正好相接,钱易《南部新书》中的记载或得之传 闻,更大可能是对孙光宪这段文字的摘录或转述,也 许本人对水仙花并不了解,所谓将花折之水中经年 不萎很难想象,远不如孙光宪所说合理,这也反过来 证明孙光宪记载的可靠性。
首先,《酉阳杂俎》所载札柰祗,段氏并未言明是本 人所见。水仙(球茎压油)是西方治疗风痛的要药,有 学者研究表明, “《酉阳杂俎》卷一八中由拂菻僧弯提 供的十九种西域植物,是按照脱胎于希腊古典药物 学 的 阿 拉 伯 药 物 学 和 音 义 总 汇 的 原 则 撰 写 的 ”[7],也 就是说段氏的记载有可能是得之耳闻或根据外国传 教士提供的药典之类书面材料写成的,不能据此就 认定当时水仙已经传入我国。
中国水仙起源考
中国水仙起源考
程杰
内容提要 水仙花是我国原产还是外来归化,迄今尚无定论。 六朝雅蒜和唐玄宗赐虢国夫 人红水仙的说法都出于明朝后期,不足为据。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拂林国所产札柰 祗,属水 仙植物无疑,是否真正传入我国难以确定。 而且花色红白,与传统的中国水仙花色迥异,不是同 一品种,明代中叶以前的我国各类著述也都未将它们联系一起。 五代孙光宪记载,他供职江陵 (今湖北荆州)时,有寄住蕃客(外国移民)穆思密赠其水仙花数本,这是我国最早的水仙花记录。 北宋中期以来,文人开始歌咏水仙,众多信息表明,这时的水仙花主要见于江陵、襄阳及周边地 区,大致相当于今鄂中、鄂北和河南省的洛阳、许昌一线。 这应该是五代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以 江陵为中心逐步传播、扩展的结果。 水仙这一名称的命名方式特别、来源不明,有可能是对西方 原有名称中神话内容的意译。
比较两种说法,笔者认为后一说法更为合理,这 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倾向的主流认识。随着当代生 物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考察视
238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2011 年 第 6 期
历史学研究
野 和 研 究 手 段 都 在 不 断 发 展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全 面 、 深入的遗传基因研究会带给我们更多新的发现。但 物种起源的研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历 史课题。笔者发现,迄今有关探讨大多出于科技工作 者之手,古代历史方面的考证比较薄弱,所见论述多 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现象,结论大多比较 粗疏。为此笔者重拾这一问题,着力就水仙花见诸记 载之初各类文献资料的全面勾稽与梳理,找到了一 些我国水仙花起源的可靠信息,发现了水仙花早期 传播的地域特征,由此可以基本确定中国水仙这一 传统名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地点和早期的传播轨迹。
一、段公路《北户录》卷三“睡莲”条下注:“孙光 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 数本如橘,置于水器中,经年不萎。”
二、钱易《南部新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 一〇: “孙光宪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 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户录》、《南部新书》 都是传本确凿的文人笔 记著作。《北户录》撰者段公路是段文昌的孙子,也就 是说是《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儿子或侄子。书中 自称唐懿宗咸通(860-873)中至乾符(874-879)初曾 在岭南任职,该书记载岭南风土、物产。每条正文多 夹有崔龟图的注解,注文较为详赡。注文中出现的孙 光宪(?-968),五代著名文人,字孟文,号葆光子,陵 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前蜀时为陵州判官[11]。 后唐天成初(约 926 年)前蜀亡国后,他避地江陵(今 湖北荆州),入仕五代十国中的南平国— ——高季兴、 高从诲经营的荆南割据政权,任掌书记。历仕高氏祖 孙 三 代 五 主 ,前 后 长 达 三 十 七 年 ,官 至 检 校 秘 书 监 、 御史大夫。宋乾德元年(963),力劝高氏率土归宋,为 宋 太 祖 嘉 许 ,授 黄 州(今 湖 北 黄 冈)刺 史 ,乾 德 六 年 卒,。孙光宪博通经史,著述颇丰,有《续通历》、《北梦 琐言》、《荆台集》等百余卷。尤以曲子词著称,是晚唐 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12]。钱易《南部新书》也是一部 笔记著作。钱易(968-1026),字希白,宋真宗咸平二 年(999)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南部新书》约成于大 中祥符(1008-1016)末年。
关键词 水仙花 起源 孙光宪 五代 江陵 穆思密
程 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10097
关于中国水仙的起源问题迄今尚无定论。科技 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水仙为我国原产, 以 民 国 二 十 五 年(1936)漳 州 学 者 翁 国 梁 的《水 仙 花 考》一书为代表[1],其主要理由是东亚地区地大物博, 气候多样,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宋人即有水仙“本生 武当山谷中,土人谓之天葱”的说法,宋人咏水仙诗 多提到湖南、湖北等地,这些地方应该是水仙的原产 地。古人甚至有“六朝人乃呼为雅蒜”的说法,如今也 在舟山群岛等地发现成片的野生水仙花。另一种意 见则认为水仙是外来归化植物,以中科院植物所陈心 启、吴应祥《中国水仙考》、《中国水仙续考》为代表[2]。 主要观点是水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是地中海沿岸,
水仙在我国得到广泛记载是宋朝以来的事,韩
239
中国水仙起源考
维生活的年代正在这一时间范围里,下文我们将其 与北宋时期的其他信息一并探讨。而其他三条,所说 时间都属宋以前,应该是更早的源头。但这三条材料 中,前两条又远非信史,唯有第三条最为可靠。如今 科技工作者也正是据此确认,最迟在我国唐代,水仙 植物已由拂林(今希腊、土耳其等地中海沿岸地区) 传入我国。但这一判断仍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
我国古人所说的水仙,也即今植物和园艺学家所 说的中国水仙,是一特色鲜明、传承明确的物种。而 上述这些情况表明,无论是《酉阳杂俎》所载“札柰 祗”, 还是《花史左编》所说的“红水仙”都不是它的源头。 无论它是本土所产,还是归化植物,都应该有自己独
立的来源。这是我们应该着力探索的,笔者近日发 现,五代至宋初有两条记载值得重视:
其次,宋以来国人所说的水仙,花被(花瓣)纯白 色,副冠黄色,有香味,在当代园艺分类中,被称为中 国水仙(N.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属于多花水仙 一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朝鲜半岛和日本。 而《酉阳杂俎》所说札柰 祗,花作红白二色,今天科技工 作 者 推 测 ,有 可 能 是 红 口 水 仙 之 类 [8],与 我 国 传 统 的 水仙不是同一个种类。历代文献除转抄《酉阳杂俎》 这段材料外,再也未见有任何札柰 祗栽培的后续 报 道, 也就是说此后漫长的岁月都未见这一物种在我国繁 衍传播的任何消息。就笔者所见,只是到明末天启年 间才有重新引进种植红水仙的记载[9]。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晚唐五代至明朝中叶的六 个世纪中,人们并没有将《酉阳杂俎》所说“札柰 祗”与 人们熟悉的水仙花相联系,各种类书在编纂相关知 识时都单列“札柰 祗”一条,从未与人们所说的水仙花 视为一种植物。也就是说,在宋元时期人们的知识体 系中,两者是完全无关的东西。最早将札柰 祗与水仙联 系起来的是明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卷一三水仙 “集解”中转述了《酉阳杂俎》这段记载,并引发思考: “据此形状与水仙彷佛,岂外国名谓不同耶?”他看出 此物与我国水仙的相似,但他也并未完全肯定[10]。从 这以后,人们在编述水仙资料时,才开始收录《酉阳 杂俎》这条材料,影响至今。
三是拂林国所产札柰 祗。唐段成式(?-863)《酉阳 杂俎》卷一八:“札柰 祗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 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 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与荠麦相类, 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拂林国王及国内贵 人皆用之。”札柰祗与波斯语 Narg(i 水仙)对音,所说形 态、花色、习性、功用都显系水仙属植物。拂林,西域 地名,指东罗马帝国及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也正 是世界公认的水仙属植物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段成 式是唐穆宗朝宰相段文昌之子,曾为秘书省校书郎, 官至太常少卿,以博学著称。《酉阳杂俎》属于博物类 著作,体例有如类书,内容广博,在唐代同类著作中 独树一帜,广受人们重视。
一、中国水仙五代时由外国传入
谈及水仙起源,有四条古代文献记载较为重要, 广为人们引用:
一是“六朝人呼为雅蒜”的说法。这是将水仙出 现时间定位最早的一条文献记载。这一说法最早见 于明末文震亨《长物志》,称水仙“性不耐寒,取极佳 者移盆盎,置几案间,次者杂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 石间。冯夷服花八石,得为水仙,其名最雅,六朝人乃 呼为雅蒜”[4]。我们遍检六朝及隋唐各类文献,均未见 有水仙花和雅蒜的信息。最早记载雅蒜这一名称的 是北宋后期的张耒,称水仙“一名雅蒜”,类似记载此 后频频可见,但整个宋元时期都未见将此与六朝相 联系。文震亨,苏州长洲人,画家文征明的曾孙。他并 未交代这一说法的出处,后世引用者,也未见有任何 新的说明。细味《长物志》的这段记载,意在介绍水仙 花的神韵品位和相应的艺事风雅。在古人心目中,六 朝以人物风流潇洒著称,借六朝说事,其意也只在凸 显水仙花的高雅格调。后来吴昌硕有“黄华带三径 雨,雅蒜存六朝风”的诗句[5],引陶渊明等六朝风范来 赞美菊花与水仙,用意相同。这都是文人一时意兴之 言,远非对水仙来源的严肃考证,不足为据。
明人学风粗疏,世所共知。文氏这里不仅与六朝 挂钩不当,前面的一句“冯夷服花八石,得为水仙”也 是信口开河。河伯冯夷服八石,得道成为水仙是一个 古老的传说,所谓“八石”本指道家炼丹的八种石料, 文氏改作“服花八石”,就成了吃花八担(石)而成仙 的意思了。明慎懋官《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明万历 九年刻本)卷四编录此事,将“冯夷”误作“汤夷”,稍 后陈继儒《岩栖幽事》(明宝颜堂秘笈本)更进一步说 “有汤夷,华阴人,服水仙花八石,得为水仙”。如果把 他们说的都信以为真的话,那水仙花的历史就远不
我国水仙只是一个变种,孤零零分布在中国、日本等 东亚国家,这种情况不符合生物分布的一般规律。水 仙在我国各地大都很难有性繁殖,品种资源较少,作 为原产地难以成立。我国唐以前未见有水仙的迹象, 唐代有关水仙的最早记载是拂林国(东 罗 马)的札柰 祗 (naìqí),宋以来才逐步传播开来。古代盛产水仙的上 海嘉定、江苏苏州、福建漳州等地至今都未发现野生 原种。今人发现的野生水仙,都在寺庙或村落附近, 应为栽培逸为野生,而且也都不能正常繁殖[3]。
是起于六朝,而是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了。 二是“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事。出于明万
历间王路《花史左编》(万历刻本)卷一一,王路罗列 古人宠爱鲜花之事,其中一条: “唐玄宗赐虢国夫人 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同样亦未交代 出处。王路之前未见有人谈起过,后人称引此事多想 当然地以为出于唐人 《明皇杂录》 或 《开元天宝遗 事》,然遍检二书及今人所辑佚文,都未见有此事的 蛛丝马迹。因此这一记载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