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3)威王除蔽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guān 皆朝于齐 chá o
邹忌修 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谓其 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 妻曰:“君 美甚,徐公 何 能 及 君 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 美?结果怎样?[答案4]
5、而后写邹忌思考受蔽的原因,问:邹忌“暮寝而思 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5]
小结 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 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 议或意见时,应该讲究一点方式方法, 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改 进。
四、课堂练习
1、简介《战国策》。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 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_原文译文及注释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国别体史书,记载一些“谋臣策士”。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接受。
yìzhāo guān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shú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宫妇:宫里的妃子。
bì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
bàng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公共场合。
jiànjīcháo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
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以:认为。
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1张PPT)
重点词句
• • • • • • • • • • •
确实知道 诚知: 都认为比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土地方圆 地方: 国王旁边的近臣 左右: 蒙蔽很深了 蔽甚矣: 当面指责 面刺: 批评议论 谤讥: 公共场合 市朝: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面刺寡人→上赏 三 上书寡人→中赏 → 变 谤讥市朝→下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3、齐王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燕赵韩魏皆朝与齐
邹 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 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 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 (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 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 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 为侯。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 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读准字音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 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皆朝于齐 chá o
朝服衣冠 zhāo
读准句读
1. 2. 3. 4.
邹忌 /修 /八尺有余 今齐 / 地 方 /千 里 王之蔽甚/ 矣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Hale Waihona Puke 点词句• • • • • • • • •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美我: 动词,偏爱 私: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王纳谏,邹忌让履,天下之士,莫不赞成。
王误听之,使邹忌亡国。
及纠之而求入幕,王不得已,行犹未果。
齐王羞恼,谓左右曰:“我听邹忌之言,何损于国?”左右无言。
王曰:“朕真不想亡国,我不取邹忌,谁能为我请谏?”左右曰:“为国夫人请谏者久矣。
”王即见其夫人,具诉其事。
国夫人曰:“王何不取莱公为相?然后听其言,则国破可立而待也。
”风雅颂欢,请十倍与莱公。
实权赖之與齐王,终不交乎孔丘。
尝征开源之水,杀其牛马;辟雍门之老,或曰:“非子之罪也,而弗杀;夫既开口,子而弗绝,必至于寇”。
齐王虽不善,至于忠信之士,犹未有能易是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齐王接纳谏言,邹忌则以自我慰藉. 全世界的士人无不此谓好事。
王误听他的建议,结果导致邹忌失去了国度。
当补正失误、请求进宫时,王深感无奈,但情况还未得到解决。
齐王感到愧疚、气愤,嘱咐身边的随从:“我听从邹忌的建议,有何损害国家?“左右默不作声。
王接着说:“实在没有想到会导致国家的破灭,如果我不要邹忌,谁能代替他向我提出忠言呢?”左右回答说:“为国夫人多次出谏于您.”王便去找她,并且向她详述了整件事情。
国夫人提议道:“王何不任用莱公为宰相呢?然后再听从他的建议,如此一来,当国危险的时候也就能够立刻挽回。
”莱公之风仪文雅、歌颂荣耀之情。
他在齐王那里担当大权,次数超越了孔子。
其时彭城郑安殿下曾征用一条河流上游的水源,拖走了那里的牛马。
国内则执行戒严状态,打击已经年纪很大的曾经有功的人士,理由是要防止他们开口为反。
有人曾告诉王:“这并不是子某个人的罪名,而且本是子圣先生的意思。
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开口,又为何不让他们彻底绝迹,这样会引起叛乱的。
”尽管齐王不是一个好君主,但在忠实智勇的人手里,仍未被取代。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 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
第2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时间:20分钟满分分值:35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曰:“善。
”乃下令:“,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节选)基础巩固训练1. 标注字音(5分)(1)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3)窥.镜而自视()(4)暮寝.而思之()(5)能谤.讥于市朝()2. 课内实词释义(7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孰.视之(3)私.我也(4)王之蔽.甚也(5)时时而间.进(6)闻.寡人之耳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 句子翻译(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2)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4.课内探究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一句是判断句B. 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C. 作者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收束全文,意在侧面烘托齐王纳谏成果之大D. 邹忌的妻、妾、客都表示邹忌比徐公美,邹忌亲自见过徐公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答案中考提分特训1. 读下面句子,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4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认为齐王所受的蒙蔽有“,,”。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根据谏言的不同情况设立了上、中、下三种奖赏,“,”将受到下等奖赏。
2. 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1)时时而间.进()(2)期.年之后()3. 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上.书谏寡人者受上.赏B. 臣之妾畏.臣后生可畏.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改过.自新D. 皆朝.于齐朝.秦暮楚4.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5.【精品课件】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长,身高 偷看。此处为“照” 穿。名→动 在早晨。名→状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更…” 孰:副词,谁 对…说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通假字,“熟”,仔 第二天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细 如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补足音节,无意义
• 品味赏析: •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 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 徐公谁美的问题。 •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 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 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 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 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 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以…为美。意动 偏爱。形→动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表被动。受蒙蔽 比 土地方圆 没有 国君旁边的近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yì 期年 jī
n 窥 kuī 间进 jià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o 皆朝于齐 chá
再读课文
读准句读
理解文意
文言文朗读注意点: 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 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 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 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 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 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 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 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 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 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接下来分享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注释。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地不如(他)。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醒悟)说:“我的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怕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邹忌)到朝廷上去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1.文选自西汉《战国策.齐策一》,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实行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形貌昳(yì)丽:容貌光艳美丽。
昳:光艳。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修:长。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
昳:通“佚”,美丽。
③、朝:早晨。
服:动词,穿戴。
④、窥镜:照镜子。
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你美极了。
⑦、及:赶上,比得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⑨、复:又。
⑩、旦日:明日。
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孰,同“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
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
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 )i丽朝(zh a 0服衣冠(gu血)窥他i镜期(j i年朝(ch ®于齐间(ji ®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可逐段讲解)六、串讲课文:第一段:1、学生齐读。
2、设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邹忌的相貌的?明确:“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课件演示)3、设问: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人一个什么问题?分别怎么问的?明确:三问问妻:问妾:问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课件演示)4、设问:三人分别怎么答的?明确: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课件演示)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设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明确: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强弱不同(妻最强、妾次之、客最弱)追加设问:怎样理解三人语气的强弱变化?(留作悬念,后文解答)6、设问:徐公来后,邹忌和他比美的结果如何?明确:“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7、设问:比美观结果引发了邹忌什么样的思考?明确: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课件演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解疑: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也正说明了三人语气强弱不同的原因。
小结:第一段先写邹忌问美,再写比美,最后写思美。
从全文情节发展来看,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1、学生齐读。
2、设问:邹忌入朝后先向齐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而皆以臣美于徐公。
”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
(课件演示)3、设问: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王之蔽甚矣!”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课件演示)四境之内莫不求王4、设问: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明确:类比说理5、设问:如果说皆以臣美”是生活小事,那么王之蔽甚矣”就是什么事?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理?明确:国家大事,以小见大。
小结:第二段写邹忌讽谏,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1、学生齐读。
2、设问:齐王有没有接受讽谏?具体表现?3、设问: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王之蔽甚矣!”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小结:第三段写齐王纳谏,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段:写四国朝齐,是故事的结局。
七、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也(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课件演示)(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三)一词多义1、修(闻,动词,使动用法)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长,高)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朝拜3、孰A.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谁同熟”仔细。
通假字一整月叫期月)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a o)4、诚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 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四)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6、王之蔽甚矣引导思考: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
“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
“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唯…… 是…… ”格式的宾语前置(六)注意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八、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 ,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 。
九、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T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T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T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 十、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一、二题。